随笔

家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4-06-21 09:11:31 随笔 我要投稿

家的散文随笔精品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的散文随笔精品15篇

家的散文随笔1

  第一年来海南,先到的三亚,住在渔村。房东是一对三十多岁的青年夫妇,男的叫阿强,女的叫阿果。上有老母亲五十几岁,下有两个儿子,一个九岁,叫阿财,一个七岁,叫阿富。两个小孩一个读三年级,一个刚上一年级。另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二十八九岁,瘫痪在床;一个二十五六岁,还没成家。一家人前一年盖了三层小楼,妈妈领着瘫痪儿子住一楼,老三住三楼,阿强夫妇领着两个儿子住二楼。按理说,每层楼只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一家人已经住得够满,不太具备出租的条件,可能是为了增加点收入吧,硬是招了两份租户,我们是其中一户。三楼还好一点,老三住一间,一早就上班走了,一天不回来。另一间卧室和一个露台当厨房给一个租户,还算完整。只是这个租户是我们同来的伙伴,年龄又比我们稍长,我们就发扬了风格,把三楼让给了他们,我们和房主住在了二楼。二楼的两个房间,原本是夫妇俩一间,两个孩子一间,现在他们在自己的屋里又支了个简易双人床给孩子睡,原来孩子住的一间租给了我们。厨房只有一个,没办法,给了我们,他们一家和老母亲都在一楼一起吃。卫生间也只有一个,那就只好大家共用了。两个大人整天不在家,还好说,两个孩子就不行了,每天洗澡冲凉上厕所,玩起水来更是半天不出来,经常排不开,诸多的不便。电视也是和房主合着看,周一到周五和大人一起看,周六和周日是孩子的。也没有办法,谁让咱图便宜呢,月租一千也只能住这样的房子了。

  渔村都是当地的疍家,世代打鱼为生,原来的日子很苦,也是靠老天赏饭的日子 。解放后改善了许多,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三亚成了“候鸟”的集聚地,房子身价倍增,渔民们把自己家的房子都尽可能的扩大翻盖,横向里没有地方,就向空中发展,渔村成了房子的森林,有的墙与墙之间只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没有窗户的黑屋子比比皆是。即使这样,由于租金比酒店的便宜,所以租房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搞得象阿强家这样条件的'都招了租户。

  住了一段时间,看出了点门道,疍家的男人比较清闲,女人要担负大部分家庭劳务。在那里住了两个月,阿强外出上工的日子不足半月,好像是帮人修机船,剩下的日子都是在家赋闲。而阿果和他的婆母一直都在打工,每天很晚回来,有时现做饭,有时是阿强饿不过,做好了,还能吃口现成的。这时阿果会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表现出非常满足的样子。 吃完晚饭已近十点,阿果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南方人的习惯,每晚必冲一次澡,换一套衣服)。不光阿珍家,渔村好像就是这样。赶上几次有人家办喜事,更是壮观。一早可能是从出租处拉来桌椅板凳,锅碗瓢勺,还有柴火,焦炭。只见几个中老年妇女一阵忙活,三四个大灶就搭起来了。支起大锅,点上火,放上水就开始打焯,放上油就开始过油,干得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男人们也来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围在一起喝茶,打牌,聊天。整整一条巷子,酒从早喝到晚,最后还要唱渔歌,直到深夜。这是第一天,是序曲。第二天才是正日子,酒喝得更欢,歌唱得更响。第三天吃过中午的酒席,方才收尾。还是那些中老年妇女,一转眼就把锅灶桌椅所有东西都收拾没了,跟变魔术一般。小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女人们依旧去上工,男人们凑成伙一群群的坐在门口喝茶,聊天,打牌。

  日子一长,逐渐和两个孩子也熟起来。因为是房主包水包电,所以每天由阿财负责给我们送开水,小家伙很认真,每次我们回来都会有烧好的开水放在那里,自己提回去就行了。两个孩子虽然只差两岁,可阿财的哥哥味十足,总是哄着弟弟,让着弟弟,经管着弟弟。一同洗澡,都想先洗,可阿富喊完1,2,3,本来站在前面的阿财却总是假装跑慢了,输在弟弟的后面。当然,调皮的阿富有时刚喊完2,根本就不喊3,自己先跑了,哥哥也不计较。

  有一幕更让人难忘。有一次我们从早市买菜回来,一进门,看见阿财恭恭敬敬的给设在大厅里的爷爷的牌位上香。这才明白,为什么老爷子的牌位那里总是香烟缭绕,原来每周或是过年过节家人都有上香,一般是老太太和阿财两人居多。阿强的父亲好像是海军,在一次什么事故中因公殉职,看照片当时还很年轻,现在能够享受到长孙的祭拜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一天天,大人忙,孩子也忙。每天早晨,阿财督促着阿富早早的上学,帮弟弟记得带书包和红领巾,不然顽皮的阿富准会出错。晚上五点回家,吃完晚饭,又要上补习班,直到十点左右才回来。我们就很奇怪,那么小的孩子,才一年级,三年级,有什么功课学校里讲不完,非得上什么补习班呢?而且费用不菲,每个月一个孩子一千!象阿果这样在外面打点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一个月恐怕连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都不够。说起这些,阿果会充满希望的说:“过段日子阿强出海打鱼就好啦。”可是,直到我们走,也没看到有人找阿强去打鱼。

  告别的那天,由于走得早,孩子们还睡着,没看到小哥俩。只是嘱咐阿强夫妇,要好好地培养孩子。两个孩子很聪明,很懂事,千万别耽误了。夫妻俩认真的点头答应着,坚定的说:“是,孩子的事肯定是大事,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是啊,日子总是在一天天的过,孩子总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小哥俩该长高长大许多了吧,阿果和阿强都好吗?

家的散文随笔2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类似的回家过年的声音在微信老乡群里此起彼伏,大家都忙着在群里晒火车票。这一切意味着新一年回乡的征程又将开始,这感觉越明显,淡淡的伤感就会再一次萦绕在我的心头。

  回家过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离家越近,心里越发感到惶恐与不安。当熟悉的工作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你是否与我一样有很多的困惑。如果不回家是不是就不会去注意时间的流逝?也来不及停下来思考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当看到昔日的'小伙伴与朋友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似乎变得很陌生。如果不回家,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是不是就不会发现爸妈的白发开始多了很多?但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又该去向何处?

  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身就是痛苦,所有的娱乐和欢悦都是短暂的。但或许正是这样,我们需要读书,你可以从中找到乐趣。你需要自己的信念与爱好作为人生旅途的支撑,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目标。也正是这样,我们需要回家,回家让你明白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与你在一起的时间都会越来越少,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与悲伤,珍惜曾经与你相遇的每一个人。

  海格尔说:“人是一种奔向死亡的存在。”人永远都在旅途中,正是这样我们更需要回家,回家让你可以暂时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是家柔软了时光,所有的孤独与痛楚都可以暂时的尘封,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因为这每一个瞬间都会融汇到你的血液中,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脚步更加坚实而有力。

  唐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种回家的犹豫与不安或许很多人都有过,正是这种“情怯”让回家更有仪式感,因为回去一次就意味着少了一次,怪不得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滋生一种淡淡的伤感,这或许就是人生,这或许就是回家的全部意义所在。

家的散文随笔3

  每当提到艺术家,我们就会想起一连串名字:齐白石、梅兰芳……让大多数人觉得如瞻仰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两个字:度、境,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日常生活的艺术家。

  何谓度、境?

  战国时文学家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赋中的美女“东家之子”,美得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里说的是美人。其实不仅美人如此,不管做什么事情,甚至是享用美食,也要把握住分寸,才能体会美食的妙处。

  有一次在上海,朋友请我到一个百年老店吃生煎包子。不愧是百年老店,包子微黄,皮香肉嫩,汤汁鲜美。能把小小的包子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极高的境界了。我和朋友胃口大开,风卷残云一般,眨眼之间吃去大半。盘子里只剩两个,朋友停住了筷子。我提议:“如此美味,怎能停住?来,我们每人一个,把它们消灭了吧。”朋友笑着摇摇头,说可以打包。他微笑着说:“我们吃的是美味,而不应成为累赘。当止则止,当断则断,不拖泥带水、不贪恋口欲,这样,美味才能永远唇齿留香。”这就是度——美食有度。

  我的一个朋友,对饮茶极有研究。家里藏有不少好茶,喝起来却极其克制。比如夏天,他只在午休后泡上一杯绿茶,里面放上十几片茶叶。躺在椅子上,看着绿芽在温热的水中尽情舒展,上下游弋,形若兰芽,美若花瓣。他一边凝视赏玩,一边小口品味,齿颊留香,沁入肺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他总结喝茶经验:“喝茶喝的是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样才能享受品茶的温馨和愉悦,又能进入祥和宁静的心境。”这就是境——美饮有境。

  世上既有有度、有境的人,也有无度、无境之人。

  近代作家苏曼殊,事业有成,堪称大家。对于生活而言,他却是一介莽夫,距离艺术甚远。苏曼殊平时不节制饮食,患有多种疾病,住院时,医生对他的饮食控制很严,尤其不准他吃糖,他却趁医护人员不注意在病床上吃糖;有时还逃出医院,去街上大吃大喝,导致病情加剧,不治身亡,仅仅活了34岁!

  由此看来,度、境是生活艺术的.基本智慧,理解了度和境的真谛,把简单的生活过好了,你也能做生活艺术家。

家的散文随笔4

  金秋九月,休假回家,回到我曾经熟悉如今依旧的家乡。家乡的秋比异乡的秋晚了些,没有忙碌收割的欢喜,没有金黄稻田的景象,漫山遍野,绿意葱葱,生机盎然,庄稼肆意茁壮,家乡的人们悠闲自得,趁着不冷不热的天,背着背篓上山进林,寻找野果,也有访亲戚,谈谈相互帮助收割庄稼的事。

  一路颠簸,满面灰尘,停停走走,急促的心都被疲惫抹杀。每次回家总是那么煎熬,山高路远的家,每天往返县城的固定小型中巴班次,每次都得提前几天预订,能买到票那就是幸运。即便如此,那又怎样,那是家,我生长成长的地方,日夜思念的地方。

  一路虽然疲惫,但我始终无法睡着,我迫切希望看到家乡的山川土地,看到我离开后发生的变化。这次回家,一路让我惊喜,让我激动,我那山高路远的家乡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半山的凿出的道路雏形,山沟矗立的桥墩,来回奔跑的卡车,我看到家乡的未来,家更近了,堵车,我不再怨言。

  到家第二天正是中元节,家乡的中元节和春节有些相似,全家不下地劳作,女主人做出好菜好饭,男主人按照传统为逝去的亲人们写袱子,寄去相思。祭祀完故人,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味辛勤付出收获的佳肴。我也记不清几年没在家过中元节了,这次,妈妈从一早便开始,进院子摘菜,杀鸡,烧豆腐,洗腊肉……,做了满桌子我喜欢吃的菜,吃着妈妈做的饭菜,看着妈妈欣喜的`笑容,有妈在身边的时候真幸福。妈妈总说,外面的东西贵,吃不饱,回家来就多吃点。还不停地为我加饭加菜,妈妈担心平时我没吃饱,所以……

  家乡是安静的,回家后第三天,刚睁眼,透过木墙缝隙,屋外静静地下着雨。走出房门,小雨击打着瓦片,沿着瓦沟,雨水静静地流淌,顺着屋檐,静静地落地。静静看着雨帘变密变窄,让我舒心,让我静气。饮烟串出瓦片缝隙,随着秋风散落雨中,好伙伴的狗和猫,追逐玩耍,打发着时间,刚出生小鸡,唧唧叫着,寻找着母爱。不远处,雨淋在芭蕉叶上,溅起朵朵水花,都是静静的,还有我那老屋,静静地破旧着……。我静静地看着,我是那么满足。

  记得十来岁的时候,家里的农活,我无所不能,无所不做,犁田,栽秧,打谷……,甚至还学会了用竹子编背篓,时常获得邻里夸赞。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做过农活。这次回家,看着父辈老了很多,走路不再那么硬朗,手脚不再那么利索。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常说孝顺父母,回家父母管你吃住,怎能像个大爷无动于衷。我早起,吃了早餐,顶着太阳,重操旧业,脚踩泥土,除草挖土,满身大汗淋漓,泥土沾满衣裤,实在累就简短休息后接着干,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手磨出了几个水泡。连续几天,坚守阵地,没叫苦,独自干完妈妈念在嘴的活。妈妈很开心,我也舒心。何为孝,作为子女,能为父母分担,让他们高兴一次,这也是孝。邻居家卖猪,我正好帮忙揪了一次,三百斤重,使尽我的所有力气。邻居说,“你还干得,不怕脏”。

  短暂的假期,我又一次不得不离家,万千不舍,又能如何?妈妈早早就起来给我做好了饭菜,给我装了满满一包我喜好的家乡特产,吃饭间,妈妈说,“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回来,屋头才热闹几天,又要走了”,我顿时眼睛饱满了泪水,故作低头吃饭,真不是知味,儿不孝,儿之过啊!

  年老的父母,破旧的老屋,孤独的山川,寂静的家乡,那么自然,那么美好,那样牵挂,那样难舍。我的家,我的乡,我走了……

家的散文随笔5

  领导一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下岗再就业,如今也算有眉目了。就你那出门记不了二里半的头脑,还是重操旧业的好,这样也会省心很多。就算你回到了地方,还是象在部队一样,不指望你养家,能把家持好就行了。”我呢还是装出一本正经又略显无奈的表情:“是,一切听从首长的安排。”

  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我都是在享受着岁月的宽容,被爱人疼着,被儿子爱着。而我在单位又被科室的同事公认为是我这年龄段中最有气质的一个,还别说,我也确实爱听这句话,它成了我在爱人面前可炫耀的唯一资本。

  也许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所以对周遭的环境也就不那么敏感,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不爱操心的习惯。去超市购物,大多数时候有爱人和儿子陪着,否则十有八九找不到车停放的位置。而我总会对爱人的戏谑来个自我解嘲:“如今城市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同一个地方,再来一次也许就会让你摸不着北。”为这,我也曾被宝贝儿子调侃,上周末去学校给他送被子,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一所中学,所以学校的规模很大,当我和儿子整理好床铺,我准备离开时,儿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妈,你能找到校门吗?要不要我送你出去?要不把你手机的导航打开?”“你个臭小子!”我笑着走出了儿子的宿舍,然而还没到大门口,他的电话就来了:“老妈,找到大门没?”

  其实,我也习惯了被爱人和儿子调侃,看着他们因我出的洋相而开怀大笑时,我倒也有一种傻得可爱的成就感,这样的气氛,还真是我喜欢的那种,能给我爱的人带来快乐,人生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又何必在意扮演哪个角?细想想,这也算是从傻当中沉淀出的人生的睿智吧。

  平日里,我是一个不爱交际的女人,总想把大千世界的每一缕温情,点点滴滴,都凝结在家的记忆上,化作流晶,铸成通往幸福的路。

  如今,世界变小了,我们拥挤在现代化的过道里,屏住呼吸,竞争收紧了心弦,爱人因工作的升迁而烦恼,儿子因学习的压力而苦闷,他们为追求理想而失去了太多的欢笑,而家这个小小的世界,却可以栽种哺育他们的情思,让发芽的梦想,在此找到赖以生存的温床,而我,就想用一个女性的温柔,让他们感觉到爱的存在,在这一隅,让他们找回放下烦琐后的真实,心,可以毫无拘束地寄情于这一方净土。

  我爱家甚过爱事业,事业有太多难跨的障碍,这一切往往使人屏息,而家却不然,它如一湾浅溪的明净,给人的感觉是宁静与亲切。我不是一个多智的女人,却也富于情感,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剖析人生的得失,也会感叹世态的缤纷,人事的错杂。单纯的我也知道一切未必单纯,可我却愿把看透的那点红尘俗世的通透与豁达凝冻成一潭深碧,淡定且从容。

  爱人曾对我说,家是男人前进的动力,也是男人停靠的港湾,它好似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表面的凸凹,更多则是人的内心世界。男人在外面吃苦受累,一踏入家门,呼吸的瞬间,喜悦和悲伤顿时淡然如水。家的温馨,足以让人忘却尘世的诸多纷扰。

  佛语有云:前生的一千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我虽不信佛,可我却感动于佛语的内涵,它让爱成了心灵的唯一信仰。与家人牵手一世,在这茫茫宇宙,也许是短暂的一瞬,也许是永恒的一生,也许是未知的几个轮回,可爱却能参透到灵魂的深处。

  我的喜好就是周末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看到爱人和儿子围着我在厨房绕来绕去,时不时叼一口菜放入口中,那夸张的表情真的能激起一个母性的柔情,这一瞬间会让我觉得他们就是两个长不大的孩子。看着他们吃地津津有味,看着桌子上的一片狼藉,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幸福的时光就这么拥入怀中了,我也常想:谁说世间幸福难寻,温暖的家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天堂啊。

  有时候看着吃饱喝足的爷儿俩甜甜地睡去,一种满足感就会溢满我的胸口,在这物我皆忘的瞬间,一切语言幻化为虚空,只剩下心灵的震憾,安逸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我的心上。家是什么,是传统与现代,勤劳与慵懒的矛盾体,它也正因这些矛盾而魅力四射。人这一生啊,过往再美的记忆,不过只是一场隔世的梦,再完美,最终也只是化为梦的碎片,唯有家这道亮丽的风景,依旧会真实地在记忆中翻腾沉浮,闪闪发亮,陪伴着你我走完生命。

  对我来讲,爱人就是我的天,而儿子则是上帝赐给我的最好礼物。他们好比河溪里的水,总是以一种无比的'惑力要我赤裸的双脚去涉行,走进那片水雾,静待守候,无须有花香,无须有鸟语,拥有的,我已知足。我常不知该把自己的那颗心比作月亮还是星星,总之,一下子就被他们捉了去,我也不知我的爱是湖泊还是杯酒,总之,一口就被他们饮尽了。

  当爱人和孩子不在身边,我一个人独对小窗,独对白云时,却没有感到冷清与孤独,并不是我的胸怀广阔坦荡,而是他们的爱一直都在,对我来说,家人不在的日子也很充实,眼见的少了,心里的却多了,想到他们,心里就要甜上一个时辰。当我把想法说给爱人听时,他说:“有爱心里不会空虚。”

  我在我的世界是畅游,地球在脚下移动,日月在肩上升起,那颗单纯的心一样的平和,一样的快乐,在我心中,爱人和孩子的地位很高,而他们山岩般的体魄,能为我弱枊一样的身躯遮风挡雨。

  有时一个人呆在家里,一边哼着老歌,一边收拾着屋子,让整个的身心自然得到放松,以慵懒的姿态合着音乐的节奏。在这远离喧嚣的家中,甘愿这么彻底地沦落,对我而言,幸福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心情,就这样从清晨到日暮,从春夏到秋冬,默默地守候着这个家,守候着心中对爱的执着。

  当然,是生活就会有五味杂陈,是家,就会经历雨打风吹。“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日子久了,渐渐懂得如何去生活,起于笑亦笑于笑,举手挥手,挽牵风里的绮思,那一树的风景,便是家的点缀,一双手不停地栽种,岂能一无所获?栽种之中也能取到一份尽其在我的欢乐。

  一直以来,我向往一个净化的世界,把一枚日色浓缩成一张笑脸,日色,在替我记录,把爱给了家人,渐渐忘了自已,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就在此刻,我又独坐灯下抒写,今年,我退居到寂然的一角,从部队到地方,虽有不舍,可我没有遗憾,来时是坦荡的平途,,归路依旧平坦,我凯旋似地大踏步归来,家是引路的灯火,这光照着我的归路,也照临着我自已。而我还是有事情好做,也许别人会感叹我收获的微小,可我依然会充满笑意,因为我收获的是人生,我爱着,被爱着,也体味着,彻悟着。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明明白白地付出,也就够了。必竟,亲人自有他们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写到这里,一缕一缕的清香开始围绕着我,抚摸着我,我也知道我心中有梦境万千,唇边有微笑无数,做为一个有依赖感的平凡女人,我承受不起太多的甜蜜和忧愁,情不自禁地,渴望着自已软弱无力时有一双可握的大手,更渴望的是,能为我爱的人分担忧愁,共享快乐,能给予他们我能给予的。看着他们有滋味地吃我做的饭菜是一种甜蜜,让孩子索取着母爱的温情是一种幸福。

  这时,电话响起,住校的儿子在电话的那头说:“老妈,学校让我们每人买一本《爱的教育》,你去书店帮我买吧,我和老爸不在家,你一定要打的去,别自已开车,当心别再把自已走丢了,要知道城市变化是日新月异,弄不好就会让人摸不着北。”

  “这臭小子!”我笑着挂掉了电话。

  细想想,儿子的调侃也挺别致,用这段话为文章收尾,倒也适合,索性,就以此来作结吧。

家的散文随笔6

  我父母成亲那年,正赶上78年改革开放的春天。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来到黄河边,指着浪花翻滚的黄河说:“我们这没啥值得骄傲的,除了黄河就是黄土地,一穷二白的村落,日子苦巴得很。”母亲说:“穷是捂不住的,但愿这一切都能改变吧!”

  分田到户那年我出生,我的呱呱声刚落地,黄河就泛滥了场大水,水大得将田里的庄稼一扫而光。奶奶哭着说:“瞧瞧!收成没了,肚子还不饿瘪?一年的日子靠啥打发?”母亲抱着我劝奶奶,说:“娘……广播里不是说了吗?公社给发救济粮,还补粮种,你就别操那么多心了。”奶奶一哭穷,爷爷心里就窝得慌,不是个滋味。傍晚时,爷爷跑到野地里逛了一圈,提溜着一串水红薯回来高兴地说:“这场大水可没白涨,田地里淤了层金灿灿的胶泥,黄沙都沉淀到下头,这地分得可谓恰逢其时呀,看来,非分出个好年景不可,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爷爷的话应验了,来年的小麦果然摊个好收成,除了交公粮,余粮还囤积了不少,一家人真不愁填饱肚子了。能不挨饿受冻,住上不漏天的屋是庄稼人最大的奢求。接连几季的丰收,社员的积极性是空前高涨喽,挖沟呀,覆堤呀!翻田平整土地呀!乡村间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记得奶奶老絮叨:一年苦,二年涩,三年到头吃香的。我倒是记不得吃嘛香的了,只记得我一哭啼,奶奶总将裏在蒸馍外面的白面馍花掰给我吃,剥完剩下的粗粮,她便揉捏着填在嘴里吧唧吧唧地嚼起来。

  奶奶害有眼疾,看物件恨不得趴上瞅,到了捻油灯的晚上,奶奶平日里做穿针纫线的细发活只能搁着了。那会村里演几场电影,我们孩子们是稀罕得要命,还不快活得要死?溜着拉好的影布扯着疯跑,吃饭都喊不回家。奶奶是个有心人,每次看完电影,她总夸剧场里的人衣服穿的多么好看,有派头,精精神神的养人眼。还夸镜头里的风景如何如何好,路如何如何宽,屋如何如何漂亮,竟还用上了电灯,咱啥时候能装上电灯呀?电灯多亮堂噢,一个灯泡照得满屋白花花的,有了它晚上我还愁做不成针线活吗?

  奶奶终究没能把苦日子熬到头,搬出砖坯砌的老土屋,也只在手电筒里望过电灯泡的光芒,还不幸因生急病耽误在了送医院的土疙瘩路上。奶奶去世后,小姑三番五次带我去奶奶的.坟头哭,说:你奶奶的命薄哟!哪享过一天的福?只是受了一辈子的穷,死了才穿上一整身的棉寿衣,说来都心寒呀!盼到村里修柏油路那天,爷爷还怨气说:如是早几年路碾这般儿平整整的,哪里还会颠簸人?兴许奶奶的病还能赶上救治,总不至于搭上了性命吧!哎——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唠着叨咕着,爷爷便老气横秋,脸上堆起乌云来。

  有一年,爷爷因耕田被牛抵着了,何止伤筋动骨呀,说是戳中了肝脏,损了元气,从此再也没能起来床。农耕年代牛马能拉犁的牲畜最值钱了。父亲非把牛卖了给爷爷治病,爷爷宁死不肯点头,说牛是家里的命根子,一大家人的口粮全靠它掏力卖命嘛,怎么舍得说卖就卖呢?他还栽培父亲要善待它,别生仇恨,还教父亲如何使唤调教。那会爷爷听说村里架电线,卧在病床上都兴奋不已。可苦于家紧张得交不起钱,大队就去乡上申请了补贴。可惜,爷爷还是没等上,电线扯进院墙那天,暴风雨地动山摇地呼啸了整整一宿,天还未擦亮,雷将天劈了条缝,爷爷咽下最后一口气,便命归黄泉了。爷爷死时眼都没合上,望着屋梁上那盏悬着不亮的灯泡,死不瞑目呀!爷爷入殓那天,家里通了电,可爷爷再也看不到了,然而,父亲为了满足爷爷的愿望,为他在家守了三天灵,灵堂上挂着明晃晃的灯泡,照着爷爷的棺椁,似乎在告诉爷爷:您好好安息吧!咱家从此用上电灯了。

  哭完了爷爷,我们孩子们总有孩子们的乐趣,又天真无邪地快活了起来。那是个经济浪潮汹涌的年代,农村的面貌不觉间已大有改观,人们的思想也由此蜕变活跃了起来。大人们出门打工呀,当包工头呀,下海经商呀,自谋营商的应有尽有。老人妇得在家耕田种地,孩子们怀揣着梦想上学,一毕业便踏上了社会,成为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一员。一晃荡,我已在堆积的日子里长大了,不觉得细数下爷爷都死去三年了,我这才恍惚里感叹时间过得快,意识到爷爷确实已从我眼前消失三年了。

  老人过世三周年是要办场仪式的。给爷爷上坟那天,父亲哭得最悲,憨腔几乎盖住了唢呐声,说:爷爷的命苦呀,年青时摊上战争,兵荒马乱的为了逃命遭了不少罪,成家后为立业养活孩子舍不得吃穿,瘦得皮包骨头,委曲求全了一辈子,才算日子有了盼头,偏偏冤死在牛角的砥石下。如今,厨房的灶台红火了,不比往日寒碜了,先前的土坯房都翻新成蓝砖蓝瓦的,屋里还添了电视洗衣机,这些都是你生前所想象不到的。还买了台大马力的拖拉机,咱家从此告别牛犁地的黄历了,您再也不用提心牛伤人了,如在天上您能看到这些变化,您该有多高兴呢!

  1996年黄河发洪水,粮田全泡汤在水里,农作物颗粒不收,村舍的房屋也被淹去一截,还坍塌了几座。身陷苦难的乡亲们绝望呀,好在政府派了大船,家家发帐篷,领面领油的。深秋了水还未落完,天就开始有些冷了,被大水泡过的房间犹为潮湿,又缺柴火烧锅,正好此时政府又用卡车拉来了煤,家家分了几筐,遂生了火,煮熟了饭。每当提及此事,父亲总要发一番感慨不可,说: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换了个人间,老百姓受了灾,上头总惦记着,派人来管,不惜人力物力的帮,真是摊上了一个好时代,搁在旧社会,免不了闹场大饥荒,不知该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呢!

  那年我害病,在济南住了院,父亲给我陪床,母亲在家为我借了不少钱。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她是没日没夜地为我牵肠挂肚,大半年下来,消磨得她人骨瘦如柴呐!每次母亲跟我通电话,总忘不了问我钱够花不?劝我要坚强,要挺住,哪有人受不了罪迈不过的坎?每次听到这,我总能感到母亲那种深深伟大的母爱。母亲听说在外地就医也能报销些药费,便连忙告诉我。后来,过年那会我瞧好病回了家,将报销的药钱塞给了母亲,让她还给人家。母亲攥住她手里的一沓钱,手得瑟着,激动地说:这些都是公家报销的?一下子给报销了那么多?母亲倒像是做了一场梦,竟不敢相信她的眼睛。末了,母亲确认我没有说谎,她便坐在凳子上默默地流泪,我问母亲哭什么?母亲说:“我也说不上来,总觉得拿着那份钱好沉重,好感动,像被人救了性命一样怀里软得慌。”

  母亲是有肺结核病史的,还留有后遗症,呼吸不畅,听大队下达乡政府的公告,有肺结核病史的可以到县医院免费检查治疗。我奉劝母亲去一趟,母亲倒是不愿去,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千万别让人给坑了。后来,母亲还是在我软磨硬泡下去了,并做了检查,还免费开了些药。回来的路上,母亲总觉得不自在,横竖着想不通,一直掰弄着手里的药问我:你说咋就有那么好的事呢?看病又不花钱?我说现在政策好了,以后老百姓医啥病还不拿钱呢。比如说农业税,国家不但不让交,还发放补贴呢。母亲说:“是呀!这辈子到头来还真算没白活,摊上了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说要是你爷爷奶奶能活着那该有多好啊!”说着,母亲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淌。

  现在,农村的模样是天翻地覆地变。不仅村村通了柏油路,连地里的生产路都修了。电灯电话的更不用提,网络通信都早覆盖了,并建立了全民医保与养老制度,土地现在也时兴流转,搞农业大生产化了,收益好,效率高,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与大趋势。村里现在正建设新农村,美丽的乡村又要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新气象了。

  社会囊括大家庭,一家人涵盖小社会,社会都长足进步了四十年,四十年承载了一家人多少记忆?何偿一个村落,一个社会,一个大转型的时代?身处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大变革,大发展,大潮流的改革征途上,瞻望国家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必将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家的散文随笔7

  《北纬36°中国行》栏目有一档节目叫《远方的家》,主要反映处在这一纬度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平生最爱旅游,所以我就随着《远方的家》摄制组的镜头游览在北纬36°上,在为祖国疆土的辽阔喝彩、为北纬36°上那些民俗风情沉醉的同时,忽然有一日,我对着荧屏上《远方的家》这四个片头字浮想联翩,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远方的家,那是给疲惫的身心松绑、遮挡风雨的港湾,是浓浓亲情升华的地方。游子说,远方的家就是村口的老槐树,就是白发苍苍的老爹娘;老人说,远方的家就是叶落归根的故土、就是归宿。

  这个世界现在很浮躁,我感到冥冥之中“远方的家”其实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身边的.人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奔跑着,以至于火车票难求、高速路堵车,他们在跑什么?看似为生活、为工作、为看望远方的家中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是在找自己灵魂深处的“远方的家”。

  有一对年已七旬的老人,一个儿子在省城,一个儿子在老家农村,于是老人就奔波在都市和农村之间。忽然有一天,他们因为年迈跑不动了,于是在哪里定居就成了老人永远的纠结。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一条儿女一条心,老人难以取舍,在省城,老人想念农村的儿孙;在农村,老人又想念省城中的儿孙。家是什么?就是亲情,老人其实就是在找他们的“远方的家”。

  快节奏、多压力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感到我们“形”、“神”分离,“形”就是没有灵魂的疲惫的身体,而“神”就是我们的心灵、灵魂,就是我们“远方的家”。我们每天苦苦挣扎着,就是试图拉近“形”与“神”的距离,让身体回归“远方的家”,达到灵与肉的统一。

  “身未动,心已远”,也许生活就是一场赛跑式的运动,愿每个人离自己“远方的家”越来越近,不再遥远。

家的散文随笔8

  家就是咿呀学语的宝贝,叫着ba,ma,看着爸妈幸福的微笑。

  家,就是寒冬里戴着妈妈织的围巾,坐着爸爸开的车去上学,那无限的温暖。

  家,就是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爸爸妈妈坐在湖边看夕阳,我把气球送上蔚蓝的天空,梦想最初升起的地方。

  夜色渐暗,晚饭过后,白天围着一家子转的妈妈,刹那变主角,孩子给她端洗脚水,爱人给她捶背,喂她最爱的零食。

  午夜时分,天国的爸爸闯入了我的梦里,我从辍泣声里醒来。爸爸你走了,我们过得好苦,你知不知道,我很乖的,你怎么就不要我们了呢?我还没有见过你呢,家里一张你的照片也没有。妈妈,我饿了,我想吃饭,我梦到一个自称是爸爸的人。

  背上行囊,离家出走。思念代替了妈妈那句:“眼不见心不烦”,固执的我,倔强的'我,最初的选择。妈妈不知流了多少泪,在门前盼了多少次。

  人影穿梭于苏州、杭州两个城市,所谓的人间天堂。吃着油汪汪的鸭蛋,看着如画江南--小桥流水,我的春城情节,涌上心头。家,家乡,家乡菜,我离家多年后的悔,悟。

家的散文随笔9

  天气渐暖,周日明媚的午后,我在家里收拾冬日用品:厚被褥、绒毛沙发垫晾晒后收起,羽绒服、棉衣整理后束之高阁……整理储藏柜时,翻到了汽车的夏日坐垫,便决定顺手把汽车冬日的绒毛坐垫也换掉。

  抱着凉坐垫到楼下的车库,打开车门准备换坐垫,发现车里乱糟糟的。家里的车一直是老公开,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平时不喜欢打理车子。我和孩子是老公的“乘客”,我不会开车,对车子也不感兴趣,所以几乎没帮他收拾过车子。索性趁着换坐垫的机会,好好把车内整理一下。

  我先拿出软布,擦拭车内的饰物。当年老公要去买车,我就提前买好了玲珑剔透的玉石平安挂件,希望玉石的灵气能够保佑老公行车永远平安。后来我陆续为车子添置了不少饰物:寓意“平安”的苹果摆件,寓意“路路通”的卡通鹿,寓意“避祸”的壁虎贴图……老公十分珍爱这些小玩意儿,他说遇到堵车或者行车烦躁时,看到这些饱含我心意的小饰物时,他的心绪就能宁静下来。细细擦拭着车饰上的浮尘,想到老公懂得珍惜我的心意,丝丝缕缕的温情便在心底蔓延开来。

  想要摘掉绒毛坐垫,先要把放在车内的物品拿出来。平时抱着孩子喜欢坐副驾驶的位子,从来没留意老公在车内竟然放了这么多东西:一家三口的`厚外套,我喜欢喝的饮料、喜欢看的书,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水杯、饼干,还有餐巾纸、感冒药、车载充电器……一家人外出时,遇到堵车,老公会随手拿出吃的喝的;孩子手脏了,老公会递给我一张湿巾;不巧赶上下雨,下车时老公又会摸出一把伞……当时,总以为只是恰好车里有我们需要的物品。现在才知道,是老公有意在车里“备用”了这么多日常用品。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无不包含了老公对我们母子浓浓的爱意。

  也许我们很少留意,一辆车子开久了,早就载满了温情。它不仅是代步工具,也是我们能行走的“家”!

家的散文随笔10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直都深受国人之热切关注和重视。

  家长的溺爱与呵护,让有些孩子形成任性无礼、缺乏宽容之心、不懂感恩等不良的品行。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从而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而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单独推给了学校,这是和不合理的状况。还有很多状况我们不曾了解,为了关注农村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我们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党建蒲公英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组开展了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研究――以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为例的课题研究。

  7月13日上午8:45,等待调研组的组员给孩子们上完第一节课,我们调研组的7名小伙伴们与新闻组的两位美女便开启了我们第一天的调研之路。首先一出新有小学的校门口,便看到一群村民在树下坐着聊天,我们便很兴奋地向他们自我介绍,为他们讲解“家校合作”的含义与及发放问卷。当第一份调查问卷成功填写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感动,这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希望。其中有一些村民一看到我们的问卷便说不认识字,一开始使得我们有些尴尬,但我们很快就调整了策略,通过与他们的聊天中涉及问卷的问题,从而得出答案,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合二为一的形式,成功获取到有效的信息。其中一位老奶奶知道我们是新有小学的支教老师,还特意跑回家中抱了个大冬瓜来给我们。这让我们感受到村民对我们法政党建蒲公英三下乡队的热切欢迎。

  其中,在我们与一位村民的访谈中,我们知道了村民都是支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支持学校老师们主动联系家长沟通学生的问题,希望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觉得电话的交流涉及内容不多。同时知道了家长的文化程度对于辅导子女的功课日益加重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家长对老师教育孩子的期盼也为之增大。

  通过7月13日上午的调研,我们获取了许多有效信息,到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说,效率不高,调查问卷发放不多,访谈过少,有一些村民对我们的访谈和问卷有一些抵制的心理。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方案,吸取其中的教训,从而为接下来的调研开展做更加充足的准备。

  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对于农村的学生教育与成长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相信我们接下来的调研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加油!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党建蒲公英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我们一直并肩同行!

家的散文随笔11

  近几日,看到在车站买票的人行色匆匆,有人已经背上背包加入到返乡大军的行列,当这些渐入眼帘,思乡,思乡情,便由内心悄然升腾,于是内心里就涩涩的,五味杂陈!

  飘泊,对于一直飘泊在外的人来说,那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在每一年的年末最为强烈。家在北方,我在南方,隔着这山山水水的距离,让思念都微微痛了起来。那种思念的痛并非娇柔造做,我想每一个离家已久的人都有此深深的体会。那种滋味,谁能说清是酸是咸还是苦呢?我想,那种痛唯有思念的心才最明了吧。

  以前,一个人的漂泊,每逢春节,如果不能回家,心里总空落落的,无处着依。因此思念的痛也就刻入了我的生命。后来也许缘于有了家庭,每逢佳节对亲人思念的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也许更缘于杰对我的好,让我踏实于这一份安然与幸福,所以节日往往也只是给亲人打个电话,遥送一声问候与祝福,然后又把自己融入到忙碌的生活中去了。

  是的,打电话告诉母亲今年又不能回家了。今年的春节,注定又是亲人在北我在南。于是,心里还是有些说不清的难受。听着陈星的歌《该是回家的'时候》,内心突然就觉得,游离得太久,是该回家了。

  回家,是情感的归依,是心灵的休憩,是生命的温暖!是啊,回家,多么温暖的一个字眼,回家真好!想想,和久违了的亲人团聚,与久违了的亲情相悦,何等开心的事啊,人到开心处,也会有眼泪,滚烫的那种,连情绪也跟着燃烧起来,那一刻,我们是幸福且开心至极的!我想,唯有经历过,才有真切的感受吧。

  又是一年年末,北方飘雪南方雨。雪与雨,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却相约了共同的一个冬季。只是,这恰恰是北与南的距离。有时,当思念亲人时,恍惚感觉亲人就在眼前,可是若要伸手去拥抱,却是两手空空。纵使在梦里相拥,醒来一切如初。所以,那份念,只有静静沉淀于过往的岁月中,葱葱茏茏!

  又是一年年末,往返探亲已开始订票了。如此这样,让人心里总感觉有些惶惶不安。我知道,我们总不能永远和亲人相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任谁也抗拒不了亲情相拥的温暖!听:

  夕阳悄悄走,月上柳枝头。

  今夜无眠泪双流。

  车站和港口,我等了一宿,

  近乡情怯几多欢愁

  船儿慢慢走,车呀不停留

  今朝重返家门口

  亲人的双手,我握了很久

  出门在外几多春秋。

  该是回家的时候,

  又是团圆的时候,

  家人举杯喝不够,

  看我的爹娘已白了头

  我祝你们健康长寿。

  该是回家的时候,

  又是团圆的时候,

  ……

  是的,又是一年回家时。我想,母亲也将多了一些期盼。其实,做儿女的何尝不想回家呢?可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许因为孩子等等的原因可能回不了家,那就只能遥寄一份祝福了。所有的电话,所有的视频,其实统统都抵不上一个真实的拥抱。可是世间多少事,终也有无奈的时候。于是谅解,理解,包容也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

  真情,并不在于每一份相守!有时,别离的日子,只那一念,便可暖了冬天!是的,能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且把祝福遥相寄!匆匆岁月,唯有且行且惜,且惜且暧!

家的散文随笔1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老家越来越近了。穿过黄昏宁静的小镇,远远的依稀可以看见掩映在竹林和树木中的那几间古朴的老屋。车窗外,划过一张张纯朴而熟悉的脸;青翠的梧桐通向很远的地方。一个大大的鱼塘出现在我的身前。哦!爸爸的鱼塘。那可是我童年游泳的地方啊。我无意的减慢了车速,心里涩涩的。可能是触景情伤吧,我安慰着自己。

  老家就在我的眼前。漆红的大铁门已经开始剥落,厚厚的洗衣板边上长出了几簇青苔,门外的那株桂花又长高了许多,袅袅的炊烟袅袅的升起。“汪汪汪”几声犬吠叫醒了我。哦!可爱的小花可爱的跑了出来。

  “回来了啊。”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声音。

  “爸,妈,我回来了。”我一声哽咽。

  小花在我脚下快乐的翻滚。它长大了,他们却老了……

  饭桌上,一大盘回锅肉热气腾腾,三样精致的小菜白里透红。

  “今晚,喝杯酒吧。”爸爸在我身前放了一个小酒杯。

  “你们就先喝着吧。”妈妈还在忙着做鱼。我木衲的端起酒杯,大大的喝了一口,感觉涩涩的,苦苦的,心里却涩涩的,暖暖的。

  妈妈很快的就吃完了,却没有离桌;爸爸酒量不好,却陪着我喝了很多。他们问起了我的打算,问起了他们的媳妇,问起了他们的孙子。我也问起了他们的身体,问起了今年的产量,问起了今年的收成。不知不觉的',竟然有些醉意,心里却堵得慌。“丁零丁零”传来一阵电话的声音。我急急的接听。

  “爸爸,你看到没有?今晚的月亮好大好美啊!”

  “妈妈说今晚你不回来了,我就想和妈妈睡。明天可要早点回家啊。”传来儿子高兴稚嫩的话语,又急急的就挂了。

  “明天,孩子要上学了;她也要上班去了。要是他们也在该多好啊。”我喃喃自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真的是皓月当空啊!圆圆的高高的遥遥的挂在天边,多美丽啊。当层层的冷艳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裹着夜色刹那就袭击着我。我突然觉得很冷,很惆怅。月明正思人,我在思念着谁呢?我能思念着谁呢?又有谁会思念着我呢?

  硬硬的躺在那张曾伴我多少青春梦想的床上,妈妈慈祥的目光,爸爸坸偻的身躯却一直在我眼前出现,我躲藏不开,我也逃避不过。盘点我现在的人生,应该是一事无成两鬓丝,心情五味杂陈。或许我的努力和付出真的太少了……似乎是在梦乡里,我渐渐在回忆,我渐渐在悲伤,我也渐渐在沉沦。

  早晨6点,天微微亮,却下起了雨。在泥泞的鳖池里,我在泥泞的做着,我也在泥泞的摔倒,我感觉到身体的痛楚,我感觉不到心灵的痛楚。或许,这就是我想要的。

  早晨7点40,天很亮了,雨却更大了。我告别了老家,告别了他们,留下了我全身所有的钱,留下了我所有的柔情。带走了我深深的愧疚,带走了我深深的家愁,我又将走向那个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岗位。但愿,我会好好的适应。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泪水终于开始模糊双眼……

  老家也终于消失在车窗外……

家的散文随笔13

  原本的我是一只游走在天地之间的一只小鸟,有着父母的呵护。哥哥姐姐的疼爱。朋友的陪伴。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一切都变了……

  那是一个早晨,我正做着香甜的梦,突然有一股力量在拉着我起来,我不耐烦的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底的竟是含着泪水的母亲。我瞬间感觉到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因为我知道,坚强的母亲不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轻易的留下泪水。与此同时,我听到了一阵锯子的响声。

  母亲似乎也听到了,急忙拉起还未来得及思考的我向外面冲去,好奇的我向后转了一下头,看到的却是我此生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树爷爷倒下了,那个陪着我看无数个日落和日出的树爷爷倒下了,我甩开母亲的.手疯的往树爷爷那飞去,大喊着不要。不要。听到的却是树爷爷拼劲全力的声音快走,我仿佛看到了树爷爷眼角的泪水。等我飞近一看,看到的却是父亲的尸体和哥哥姐姐的尸体……

  等我沉溺在失去父亲和哥哥姐姐巨大悲痛中,母亲却也无声的倒下了,那一刻,我笑了,笑这人们的残酷无情,因为世界上再无如父母,哥哥姐姐般那样疼爱我的人了。

  为什么?为什么要伤害我的亲人和朋友?难道你们人类眼中就只有利益吗?

  我发了疯的往上飞,渴望能找到一个属于我的地方,可是,现在的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可以触摸到的灰尘仿佛在嘲笑我。我渴望能看见太阳,可是,我用尽全力挡住的灰尘却令我看到了一片灰蒙蒙的天空。

  我想要找到一个朋友,可是,我四处望,却看不见昔日的好友,一片生机都没有,我飞向昔日我们玩耍的地方,那里有清澈的湖水,绿茵茵的草丛,蓝蓝的天空,还有白的没有一丝污染的云朵。我想喝水,因为我的嗓子被灰尘给弄得又痒又渴。等我走近一看,我的心瞬间没有了任何希望,原本清澈的湖水现在却变得有脏又臭,上面还漂浮着许多垃圾,旁边绿茵茵的草丛现在却变得一片秃黄,蓝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白的没有一丝污染的云朵现在也已消失不见。

  我沿着河流找到了成片的工厂,原来,河流变得又脏又臭是因为工厂排放的污水和人们随意丢掉的垃圾,空气变得满是灰尘原来是工厂排放的废气。

  我放肆的大哭,我讨厌现在的天空,讨厌现在的湖水,更讨厌你们!难道地球就只是我们的家吗?地球也是你们的家,你们这样肆意破坏,受伤害的不只是我们,也有你们!

  请还给我一个干净、美丽、温暖的家!

家的散文随笔14

  黄家湾有号大人物,那就是五保户田显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出名的不只是他,还有他们家那五保户头衔,因为他们家有三个五保户,母子三人。按说有儿子的母亲就不应该被称为五保户,别急,接下来就听我慢慢解释。

  龚老太太夫家姓田,独子,当初还是小龚的她嫁过来才三天,丈夫就被抓壮丁拉走了,自此小龚便一直等待。而这一等,十几年就过去了。田显龙当初还姓王,才三岁,父母早逝,大他六岁的哥哥王世勋便背着他到处乞讨。也不知道他们打哪来,在地里干活的龚老太太看到兄弟俩饿得快走不动了,便抱着田显龙、牵着王世勋回了家。本意是招呼兄弟俩吃一餐,可无处可去的兄弟俩也没有提出要走,赖在田家住下了。龚老太太一合计,反正自己也没孩子,年龄也大了,许是也因为可怜孩子,就向哥哥提出,若是他们愿意改姓田,就收养他们。哥哥已经是有些主见的年龄,坚持不同意,弟弟听说有吃的,高兴的点着头,至此,这对亲兄弟便成了两个姓氏,老龚太太也有了两个儿子。兄弟俩并不管她叫妈妈,而是叫表娘,这是一个很广义的称呼,即父亲表兄弟的妻子,于外人面前,也不至于尴尬。

  王世勋人老实、憨厚,一直没说上老婆。田显龙识得很多字,能说会道,也不知道他从哪收罗来的那些故事,总之走到哪都能有笑声。他身材高大,年轻的时候很有女人缘,可他没什么主见,眼看快到家的媳妇儿,只因外人开玩笑的一句:“显龙哥,你媳妇儿脚那么大,以后是留不住的,早晚要和人家跑。”别说,他硬是听了进去,当即退了婚。于是落下了笑话,村里一直到现在都把没主见的人说成田显龙,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上学的孩子,时常听见大家伙来上一句:“哟,你怕是田显龙的徒弟吧!”

  实际上兄弟俩一直受村里人喜欢,只是终究没个女人,老了以后显得邋遢。兄弟俩都热心,看见有背着背篓独自走在路上的孩子,他们就会帮着背回来。那年夏天,母亲将稻谷挑到村里的大晒坝摊晒,眼瞅着上一刻还是火辣辣的太阳突然就飘来几多黑云,母亲当即撂下碗筷,指挥我们兄妹三个朝晒坝跑。我那时候才几岁,现在想来,没帮倒忙就是给母亲帮了最大的忙。王世勋也赶紧跟了来,挑着自家的箩筐,由母亲扫和装筐,他一口气都没歇过的往家跑,还圈好围席,收拾得利利索索,一颗也没掉在地上。眼看就剩最后一担了,天空已经飘起雨滴,手脚并用赶来的弟弟急得母亲直骂娘,王世勋放下担子,把小弟弟抱了上去,吩咐母亲背上我,飞也似的朝家跑。当然,兄弟俩对我们家的帮助不仅是这一次,尤其是父亲常年在外挣钱,农忙时节总也不忘给兄弟俩添麻烦。母亲到现在都感念王世勋的好,经常从我们这收些淘汰的旧衣服给他送去,把他的棉衣拿到我们家脱水,每年杀猪给他拿几斤肉,对那个比自己大出十几岁的孤寡老人,力所能及的帮他做点事。

  田显龙也算手艺人,会吹吹打打,并且嗓子好,即便是现在,也能唱一个通宵的孝歌。所谓的“孝歌”好像只盛行于四川,就是有老人过世后,子女会请上一队唱孝歌的人,伴随着敲锣打鼓,从去世当晚唱到出殡。前面几天只从每晚七点唱到十二点,最后一晚唱通宵。眼瞅着是个轻松活,就是坐着,家伙什也轻巧,可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辛苦,既要嗓子好,又要熬夜,特别是冬天,火兜放在脚边,披着棉大衣,可也冷的够呛。棺材就放在旁边,没冷气那会儿,夏天尸臭味是常事,恶臭扑鼻,唱那几天熏得根本吃不下饭。

  有一日,田显龙在外唱孝歌,主人把一垄猪下水送给了他。那时候龚老太太八十出头了,难得沾上荤腥的王世勋赶紧洗好,连夜放在锅里炖上。他找来一些枯树枝,寸步不离的守着锅灶,时而添点柴火,间或也打个盹。恰逢夜里暴雨,“轰隆”一声巨响,稻草盖的厨房整个屋顶都塌了。龚老太太睡在里屋,迷糊的听见声响,便大喊着:“世勋,田显龙不是在隔壁湾里唱孝歌吗?怎么这会儿还放起了鞭炮?”王世勋愣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可别说,整个厨房就剩他坐那块还好好的',雨水还在往屋里灌。他把灶头上的草收拾干净,还一边抹着脸上笑出来的眼泪,猪下水还好好的在锅里,只是地上那口小铝锅被完全砸成了“铁饼”。他狂笑过后,望着起来看的龚老太太,“表娘,你看这锅才有意思呢!”龚老太太气得直想用拐杖打他,不关风的嘴骂着:“你这短命的儿,锅都没了,还笑得出。”

  田显龙时常戴个黄灿灿的大戒指,湾里人总打趣:“哟,显龙哥,你戴个金戒指啊?”“呵呵,识货就好。”包着铝皮的两颗大门牙闪着光,他还抬手晃晃,戒指边角处依稀透着黑色。

  “只怕这是镀铜的吧?”村里人都这么议论。农闲时节大家也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自然少不得拿他开涮。

  “显龙哥,你啥时候还是讨个老婆吧?”

  “那急啥,皇帝都还没招驸马呢!”

  有他俩兄弟的地方就有笑声,至于当年被他嫌弃的那个“大脚”女人,后来嫁给了村长。现在嘛,据说孙子都开始相亲了。

家的散文随笔15

  家乡,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的父老乡亲是我最亲的人,在我心里家乡就是一个温暖大家庭,是我心灵的依托。

  每当想起那些帮助接济我们兄弟姐妹的乡亲们就心潮起伏,时至今日无以回报我寝食不安。

  我十六岁那年冬天特别冷。我们数着日子等在外地做临时工的爸爸回来过团圆年。还有43天就过春节妈妈去世了。小弟才八岁,兄弟姊妹五个如同一窝小燕儿饥一顿饱一顿等爸爸回家,没有了妈妈的疼爱爸爸又不在身边的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帮助,有送米面的,有送菜的油盐酱都是乡亲给的。

  已经是年三十的早晨了爸爸还没有回到家里,这一年里出去做工的爸爸一直没有音信心里越发焦虑,我心里不住的祈求上天让父亲平安回家。过年时我们的身边没有了妈妈就更需要爸爸,爸爸回来就会带回很多年货。

  我在焦虑不安的等着爸爸,站在大门口向存款张望仍不见爸爸的身影。爸爸不回来这年可咋过呀。我心里焦急失望伤心难过那种心境满意名状。这时来了很多村里的乡亲,她们送来几斤肉,一瓶豆油,东院的三婶端来白面,西屋的三大娘捞来几颗酸菜,后院的张奶奶送来了给弟弟做的新鞋,五姑姑给小妹做的花衣裳,我和哥哥感动的都不知道怎么道谢好了。看着一屋子的人我在心里说: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无论将来走多远也要回来看你们。从此时起家和家乡在我心里交融。

  我和哥准备年夜饭了,炒菜包饺子。

  哥说;‘要是爸爸回来该多好,尝尝我做的这百家餐。’‘爸爸一定会回来过年的’。我嘴上说可心里空落落的.。暗自猜测爸爸为什么没有象往年那样在小年时回来。

  在焦虑的期盼中天渐渐黑了,经常和弟弟一起玩的二林从家里拿来一挂一百响的小洋鞭,弟弟把一串鞭拆散了一个一个地放,那每一声响都是对爸爸的呼唤。

  午夜时分四周的鞭炮响成一片了我们站在矮墙头上。‘要是爸爸回来就能买好多的鞭炮。’弟弟说。‘他们放,我们看,一样过年’我安慰弟弟。

  ‘姐,快看,那些灯笼真好看’我抬头看见路口有几个红灯笼向我家移动。到跟前才知道是二林和几个平时和弟弟玩的孩子,每人拿来一串鞭递给弟弟说是他们的爸妈让送来的。弟弟接过抱在怀里高兴的喊道;‘姐,你看我有好多鞭了'。灯笼围成一个大圈,弟弟放鞭小伙伴们看,每一串鞭响都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忽然弟弟放鞭的手停下了;‘爸爸’弟弟扔下鞭扑了过去。我回头看爸爸不知道啥时候站在那看弟弟放鞭。

  我满怀惊喜的说:‘爸,你咋才回来?’爸爸拉着四大爷的手对我说;‘要不是你四大爷我现在还不能到家,我从哈尔滨回来时天已经黑了着急回家走近道掉进了村边的大沟里,是你四大爷和乡亲们把我拉出来的'‘,真得该好好谢谢你,四大爷,要不是你我爸在沟里呆一夜后果不感想’四大爷说;‘我去亲戚家回来听见你爸在沟里的喊声。别客气啦,快和你爸回屋吃饺子过年吧’。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象几个矫健的飞燕筑建了自己的家园。虽然离家乡有近有远,可是每个春节都不约而同往家赶,怀着对老爸的牵挂,怀着对相亲们的感恩,家里有老爸的期盼,有乡亲们的张张亲切的笑脸。家乡,是我生长的根,永远是我心灵的依托。

【家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家的散文随笔06-20

家散文随笔10-08

我的家散文随笔10-09

(必备)家的散文随笔06-20

家的散文随笔【热门】06-20

宜昌我的家散文随笔10-07

家的抒情散文随笔10-09

有你就有家的散文随笔03-22

家的散文随笔大全[15篇]06-20

家的散文随笔[合集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