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8-25 18:22:16 随笔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经典(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经典(15篇)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谈一些拙见。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程理念无疑是我们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条法则。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便也随之而起,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异彩纷呈”。 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言语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综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言语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有些时候,我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还是不是语文教师,上的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笔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综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学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了乱的走马观花的“热闹”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与其它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觉得不管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就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领悟剖析,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结果只是无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产生的。放眼望去各种新课程培训班、各种新课程研究论文在肯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对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传统几乎全盘否定。那么传统的教学观念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逻修文”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抛开理念意义上的国家教育目的不论,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以考的内容为标准学为考服务。那么现在“新课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英语语法逐步的强化,汉语语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复杂语句,而不能用汉语语法来分析母语。”这种现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还将更为严重和恶化。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师也不教语法,学生便无从知道“短语”、“句子成份”、“句子主干”、“复句类型”,这不但不能以语法思维习惯来感受母语,而且使英语语法教学也无法顺利地贯通下去。其实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感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此外,系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词能达意,更能做到词能传神。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写的”。面对这样的“独特感悟”,乐耶?忧耶?怕只能无言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陈陈相因”的老路。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三颗枸杞豆》这样描写太阳:“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学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马应再延长一至两年。我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马要到高中阶段。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彰。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2

  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二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二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的,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3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4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令人生厌,无病呻吟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掩卷深思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

  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5

  一、引言

  在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作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它是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当前初中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作文的泛化,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平时的写作训练不足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随笔训练来对作文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比较有效。

  二、当前我国的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就是在教材方面比较的缺乏科学性以及独立性,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写作知识的介绍以及对作文的详细环节的指导等都比较的缺乏,这些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距离相对较大。在实际的对课文的教授过程中都会有计划的进行,但是在作文的教授过程中没能够按照相应的计划,对于作文的.题目随意安排的较多,能够有序的进行安排的情况相对较少。拔苗助长式的评价体系给初中的作文教学增添了功利色彩。另外就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作用下,初中生的作文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的表达还比较的缺乏,没有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针对初中生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要求

  在具体的要求上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以及探究和修正等方面的活动,在随笔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能够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梳理,要能够使得学生有意识的把写作和阅读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构建写作能力得以加强。

  另外就是要在创设情境方面多下功夫,在学生的自由探索以及合作交往学习的环境要能提供,课堂教学的情境不仅在作文课堂的开端显得重要,更要能够在整个作文课堂的过程中得以贯穿,让学生能够在整个作文课堂情境中沉浸。对于随笔的训练以及讲评和指导等等。都要进行设计,这些方面属于智力情境的层面,非智力情境的设计就要在学生的交往以及心向情境上发挥作用,老师要能够和学生积极的交谈沟通,并未学生提供合作交往的环境。

  四、初中生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在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原则,即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随笔训练的目标确立后,要对初中生的随笔写作兴趣进行激发,从而来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在随笔的写作初期学生的素材积累还不是很丰富,在思维能力上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一时期老师就要多设置一些点评以及照抄和仿写的训练,要能让学生在畏难的情绪上得以排除,而在命题的方式上可以采取课本内容的延伸以及课外读物的阅读,或者是一些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杂质进行阅读写作训练。对于一些比较长篇的要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例如《小王子》等,这些作品的想象力比较的丰富,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上能够汲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看电影的形式来让学生试着写影评,对初中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归纳能力都有着提高,也可以对名言警句和历史故事等进行搜集,例如在对《木兰诗》学完之后,搜集相关的古今中外女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初中生的写作兴趣有着有效的激发作用。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时令来布置随笔,每个季节的变化都会有很多的内容以供写作,并且是生活中的素材,更能够突出学生的真实感情的流露。

  在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模块就是阅读和写作,宋朝文学家朱熹在其著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就写道“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从这里就能够看到阅读的重要性,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还要对课内课外综合性的阅读,要多背诵,借鉴美文,锤炼语言,要能够对观察生活。老师要能够因材施教,运用灵活的评价尺度,建立多样化的讲评方式以及批改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随笔交换进行批改,让学生发现对方的病句以及错别字和不足的地方,尽量找出改进的方法。随笔的训练比较的重要,对于作文教学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能够使得作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方面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探究。

  五、结语

  通过学生的写作能够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于初中生的随笔写作以及作文教学的实践由于文章的字数限制未能够更加系统的讲述分析,但对于初中生的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还是要能够通过阅读打好基础,多做一些随笔练习,在实践的积累下写作水平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6

  自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笔者就满怀憧憬地实践着在学校时所畅想的民主、和谐、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和所有教师一样大胆尝试着各种新鲜的方式方法。可是,实际和理想是有差异的,笔者总是一次次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基于此,笔者从心底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必要性。听了黄校长的《谈骨干教师的成长》一课,让笔者获益匪浅。

  笔者渴望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没有其它原因,只想如果不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岂不要愧对了这十年教学的生命?希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超越历史,超越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有内涵、有能力、有个性、有名气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点燃激情的火种,走上崭新的起点!

  笔者个人以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有激情;对学生要有激情;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富有激情;对语文课堂更要满怀激情。有激情的人,就是一个在冰冷的现实中却没有丢失热情的人,是一个虽已成年但都没有忘却做梦的人,是一个一直把理想和信念小心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人。语文教师要像一团火,成为一个火源,去点燃你身边的人。

  1 对语文教育要有激情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我们现在身上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不是对语文教育的激情在黯然褪却!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留点火种。作为语文老师没有激情,那是很可怕的事情,那你的课堂也好,你的专业发展也罢,都会老气横秋,暮气沉沉。而有激情,就会生命旺盛,活力四射。这几年我的专业发展比较顺利,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还很有激情。的确,激情是我的一个个性特点。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地生活是我的追求。这种激情使自己的思维的触觉极其敏锐,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让自己燃烧起来。我认为,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钟情教育事业,挚爱本职工作;睿智豁达,乐观向上;激情四射,个性飞扬;志存高远,追求无限。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惊叹,业务素质让人折服,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不断演绎着自己多重的社会角色:劳动模范、教育专家、管理能手、科研人才。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人格魅力,汲取到了伟大的人格力量。他们就像蓝色天幕上璀璨夺目的明星,照亮了教育事业前进的路,鼓舞着无数像他们一样在这条路上追求理想的人。

  我钦佩他们,在这商风炽盛、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义无返顾地投身教育事业,“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我钦佩他们,在人心浮动、随波逐流的风气中,他们牢牢扎根在教育教学前线,“一片深情寄学子,三尺讲台竞风流”;我钦佩他们,时间不属于自己,精力不属于自己,享乐不属于自己,年复一年,披星戴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激情点燃的是我自己的生命,改变我的生活常态。充实、忙碌、有成就,被人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人说,那不是苦行僧吗?苦,实实在在的苦。但是如果你心中有激情,你就会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甚至乐此不疲。

  2 对学生要有激情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充满激情既是职业道德的需要,也是一名教师情感高尚的体现。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和谐。我觉得我最幸福的感受就是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喜欢,要成为学生的偶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大不是美,小不是美,从小大到大才是真正的美”。我们看学生,也用这种发展的眼光,这种对学生的激赏,从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讲,就是最神奇的催化剂。当然,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但是如果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许我们的心胸就开阔了。这是“迟开的花!”多么新奇而富于智慧的比喻!老师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使困惑的我幡然领悟。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说:“我们都是春天的宠儿,一样分享春天的阳光雨露,一样感受大地的暖意融融。让我们一起珍藏春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听到自己花开的声音!”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得到一些启发。更加关心和呵护自己身边的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

  3 对语文课堂来讲,激情更是不可或缺

  新语文领军人物韩军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上得全场鸦雀无声,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简直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特级教师唐江澎教学《不自由毋宁死》慷慨激昂,声可断流。有人说,我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像一团火焰在台上燃烧。其实,我平时上课也是很注重激情的,你比如上《与朱元思书》,当学生读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时,我便引导学生理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那种自由随性的美,甚至学着韩军深情地唱起来了:“船儿啊,你慢些走慢些走依哟喂,我要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

  4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激情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7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8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9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我国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推动力。新概念教学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育应该在坚持教育体制改革的理念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新概念的教学方法,实现在理念与实践上的突破,本文从基本理论出发,在各种层面上对新概念教育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新概念教育体制下的初中语文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基本理论分析

  1.新概念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新概念是指人的一种思维与逻辑的宗臣,这种思维与逻辑在客观上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能够在感性上实现想理性判断的飞跃,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把所有的感官上的东西进行描述并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有效分类。同样在处理问题上也能够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遴选、分类、概括,这样就自然形成一种逻辑,在理论上称之为新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新概念的理论的应用随处可见,但是却缺少总结、缺少新的发现。知识简单机械的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就有必要进行必要的逻辑分类,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实用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概念教学模式。

  2.初中语文教学推行新概念方法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构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见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方面来看

  我们知道,我国长期以来都坚持的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一切以学生的成绩为根本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无限地强调智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建立和发展,禁锢了先进思维的演进,这在较大程度上对语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2)从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方面看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比较重视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它往往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多停留在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研究上,且各学校大多处于分散的自发状态,许多教改重复进行,忽略了整体的联系性和相关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从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方面来看

  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缺乏正确的语文理论的指导,早期的语文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众多的教学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学生的升学率以及教学的应试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加深,同时就缺乏了相应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概念语文教学方法的诞生,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弥补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上的缺乏,也同样能够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的教学理论体系。

  3.新概念语文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制,各个学科都能够在自身的发展路径上实现飞跃。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已经存在,这为新概念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新鲜的土壤;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组织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适合新概念教学方法得到落实的保障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实验。此外,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为学生能够更早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保障,这种探索是较为切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同时也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规划之内,种种情况表明,新概念教育体制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已经具备了发展的空间结构,在推广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其现实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切实推行初中语文新概念教学模式的基本措施分析

  在新概念情境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应该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理论和发展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极大推动作用。经过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1.建设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模式

  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只是承担了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相对单调,并且发展不自然,而现代教学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获得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应为学服务。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语文是学生接触社会必然会应用到的知识。在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摒弃,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要重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3.实现教学手段上的更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0

  (一)读书吧,少年

  自从前段时间听了诗歌朗诵以后,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舒缓的音乐,配上深情的诵读,朗读者仿佛是美文、美声、美好情感和思想的化身,传递着文字的意蕴和魅力。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来引领听众欣赏美文,朗诵者在听众心中,可幻化为美丽的天使。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要任务之一,凡是能够热爱朗诵,能够优美地朗诵的学生,怎能不喜欢语文,语文怎么学不好?

  所以,极力主张语文老师在早读、在课堂要让学生放生读书,读出情感,读出内涵,读出味道。

  在课堂上,我也极力营造诵读的氛围。比如,现阶段正讲文言小说,读起来佶屈聱牙。搁在以前,我都是让学生默读,然后把重点问题讨论一下,讲一讲就好。所谓的长课短讲。其实,是自以为是的讲。用很多补充的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仿佛是脚底没踩实,就匆忙上台阶。只能仰望星空,却不能脚踏实地。名著的美,应该从课本的选文来窥测,深入挖掘文章的美,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眼光和思想深度。

  这两天在课堂跟着学生一起诵读课文,发现了原本不曾发现的`细节的精妙之处。如《香菱学诗》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呆——疯——魔——仙”这四个字就极其讲究,如果细细品味,就能够以小见大领悟《红楼梦》的措辞的精心。真可惜,这么多年,自己竟然是这样粗暴地忽视了。

  读书,读书,在诵读出净化心灵,纯粹情感。读书吧,少年!朗读吧,语文教师!

  (二)从容与焦灼

  置身事外的有各种从容,甚至各种指手画脚。现在想来,是可笑,更是刻薄。深知其中的时候,保持一个从容的心是何等重要和艰难。

  以前,总觉的领导动不动就黑脸发火,何必呢,多大事儿?一直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发火,不要发火。

  今天下午还是没忍住!事先精心的安排进行网络问卷,相关人员没有提前到场去实用电脑和网络,造成网络无法登陆,耽误了好多时间。

  同样的时间,甚至用两倍的时间,问卷的班级还没出来,怒不可遏地一路跑上楼去,看见负责老师站在教室里,满教室大部分学生都已问卷结束,甚至已经打开了游戏,他竟然看不见!说:“还有十几个人没有答问。”天啊!因为几名学生,让全班学生等待!还有下面排队等候的学生!

  急躁的火苗,又蹭蹭地窜出来!时间意识,时间意识!这可能是我发火最多的原因。

  可是,发火有用吗?应该是还是提前没有告知,想着这应该是常识,不用提醒就知道。可能是,站在他的角度,他又责任让所有学生答完题,站在我的角度,我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学生的问卷,即便是没有少数的问卷没有回收,也是无关大局的。

  我无法事事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各种周全地考虑和安排。他人也不可能站在我的角度,了解我想要干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无法完美融合的思维,既然如此,不再纠结,不再自责。

  美好的心态,来自于从容地处事,恶劣的情绪源自于焦躁的态度。既然如此,从容,从容,急躁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1

  一、鼓励学生多观察,从多方面积累素材

  学生害怕写作、排斥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写作的素材,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和同类事物的异同;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由此及彼,把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观察。

  其次,要拓展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叶圣陶曾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生活实践是学生积累素材的直接来源,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很多事都无法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所以他们需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不断阅读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的事件,进而拓宽写作的天地,这样下笔时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二、让学生多练笔,坚持写日记和随笔

  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他们多练笔。比如,有的学生经常看书、读报,掌握了很多课外知识,但让他们拿起笔来写作,仍然无从下笔。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常练笔,文笔干涩的缘故,因此,要加强练笔。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每周一次作文训练,并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但是一周之内对学生进行三四次作文训练也不现实,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日记和随笔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写日记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行之有效的练笔方法,因为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和内容都不受限制,字数多少也没有要求,学生可以随性而作,长期坚持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文笔,又能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刊时,随时做笔记,或是记录某一优美、有哲理的语句,或是发表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是对某个人物做出简短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也就不会为不知如何下笔而发愁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意识

  作文不仅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虽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归根结底,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独立完成,教师所提供的只能是引导和指导,而不能代替。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意识。首先,与写作有关的事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比如,让学生自己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只为他们提供渠道;作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拟定,教师只提供话题范围;写作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炼,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写作的形式学生自己选择,教师不能硬性规定……总之,与写作有关的所有事必须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如让他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记录自己觉得有趣和印象深刻的事物;在读书过程中有了新感受、新体验要立即付诸笔端;有了新发现,要赶快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学生看到新事物、新事件、新现象等就会主动记录,进而就能促进自主写作习惯的形成。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孜孜探求的。它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使课内外相结合,力求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有效促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因素,让学生快乐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2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我们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做了一些调整,但还是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还在是为“教”而“教”,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提高。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固定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依然是利用讲解、板书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此外,受中、高考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理念提出、课程改革在进行,可我们老师的教育出发点,依然是以学生的高分为主,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强迫着学生去学习很多东西,学生缺乏必要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束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封建的教育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精神,难以达到乐学。课程的改革,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并实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如果我们的教师依然顽固,不去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一直都不会有提高,教学失去实质性的意义。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时代的象征,是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必须品。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每个学生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转型期的一种主导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教育目的性价值标准,兼顾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标准,具有稳固的社会合理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如实的.实施好,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展,整体素质修养得到提高。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落后还是在教学观念意识上落后,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都值得我们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探求素质教育的真义,必须突破传统知识论的研究方法,摒弃形而上学的思辨研究,回到教育的真实世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和行为中领悟素质教育的本真意义,合理地把握教育者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构建的内在动力,以使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在坚实的本真基点之上。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探究获取学科知识,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也需要新思想的支撑,鉴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教育的旧框式,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搞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干好一件事情。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要求的也正是如此,只有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的贯彻好素质教育,那我,我们就应积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燃起学习的热情。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乐学。

  3、传授学生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者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对于初中语文这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来说,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进行不断的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提高,道德修养的各方面才会得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才会凸显出来。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激活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中,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应积极进取,不断的转变观念、研究教学方式,有效的渗透好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3

  如何在一课时内把一篇较长较难的课文教出精彩,这是一个让所有语文老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人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自由赏析,仿佛不让学生自由赏析就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一样。但我以为,教师引导下的选点赏析也许比自由赏析更适合这样的课文。

  对于较长较难的课文,自由赏析往往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提升和收获。由于文章较长较难,学生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往往会避开难句,来赏析较为容易的句子,“这样做付出的劳动成本显然是最低的”。

  ①。而且,很多情况下,“老师没有任何针对其分析不足的质疑与追问,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待本教学环节完成,思维状态还仅仅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上”。

  ②。如果教师引导点拨,课堂时间将会更加紧张。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精彩的、有表现力的难句很可能被忽略过去。

  学生在自由赏析的皆大欢喜之后,留下的是浅薄的收获。王君老师第一次教《敬畏自然》时采取了自由赏析的方法,但教学很失败,她后来说:“鉴于课文比较难,‘放羊式’教学并不适合学生。”

  ③可见,教有长度有难度的课文不适合采取自由赏析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自由赏析更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选择性”,虽然教师引导下的选点赏析有“教师牵着走”的嫌疑,但选点赏析毕竟有它的优势。

  相比之下,选点赏析能集中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所谓“选点赏析”,就是教师选定几个语言点,引导学生集中赏析这个点。当课文长、课时紧时,选点赏析能集中学生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诚如张金保老师说:“有意识地突出某一部分、某一类别、某一重点的教学内容,直接地、利索地将教学内容‘切’进课文的重点部分或关键部分……有助于学生快捷而深入地领会文章内容。”

  ④我们必须痛苦地承认,在当下,受课时所限,师生不能穷尽一篇长文所有的精彩,否则,学习《雷雨》这样的课文,一星期的时间怎么可能够用?既然必须舍弃大量的内容,那我们为什么不集中火力去攻击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童志斌老师教《雷雨》。

  ⑤,大胆舍弃,只选了五个点——“洋火”“你们”“汗涔涔”“半晌”“支票”——来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全国赛课第一名。

  如何进行选点赏析呢?我认为,所选的点必须少,所设计的教学层次必须细腻。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短短一课时内反而给学生蜻蜓点水之感,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选的语言点必须少而精,从而让重点突出。而且,教学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个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选的语言点少,才能让学生从容不迫地体验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有利于教师设计出层次细腻的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细腻的教学层次,目的在于降低难度,分解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点,并最终形成鲜明而流畅的教学节奏。王君老师教《敬畏自然》。

  ⑥这篇较长较难的课文,第二个教学方案只选了三处语言点进行品析,在品析“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时,引导学生分别用“反问句的语气”“变为肯定句”“变为感叹句”“用无奈的语气”“用愤怒的语气”“用恐惧的语气”来诵读,然后,让学生仿写词句,“创造一个新句子来读”……课堂上书声琅琅,层次细腻,过程生动。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4

  一、合理制定随笔作文训练目标

  在展开作文随笔训练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理的随笔作文训练目标,这一点很有必要。虽说随笔训练并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没有要求。想要让随笔训练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仍然需要教师给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目标。对于文本的文体、语言形式、题目等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这也是随笔训练的一个特征,然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应当表达的一些主题,教师应当有明确限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作文,并且抓住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合理的进行发挥。这才是随笔训练的合理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在每周的随笔训练中给学生们设定一些相应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记叙这一周以来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也可以让大家描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但是,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作文习练。

  二、激发学生随笔作文的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一提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开始各种抗拒或者是畏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以及大家对于写作技能的匮乏。随笔训练则能够一定程度化解这个问题,随笔作文通常写作范畴都更为宽广,学生的写作自由度也更大,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方式也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以随笔作文为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听的同学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的生赏析能力。这种灵活的随笔作文训练不仅化解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是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教师还可以透过随笔训练的形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会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头脑空白,找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鼓励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随笔作文中表达。这种灵活的记录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随笔作文的良好展开,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提供了帮助。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多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读后感,这同样是透过随笔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良好进步。

  结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随笔训练在展开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并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借助随笔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笔训练还能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5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随笔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主要是通过给定命题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文逻辑的掌握能力。随笔训练是语文作文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为作文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随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

  (一)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种训练形式,但是随笔训练的形式更加的灵活。随笔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这种训练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的发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准备。

  (二)思想自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想是写作的重中之重,作文主要就是锻炼学生对思想的总结。随笔训练的形式,不局限学生的写作思想,学生可以在创作中尽情的发挥,大胆的进行思想表达。学生还可以将社会现实中的情况在创作中如实的进行表达和还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思维是写作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拥有了正确的写作想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随笔训练在形式和思想上较为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思维的延伸,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创作灵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笔训练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束、能够随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二、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素材和灵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奇,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随笔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且趣味课堂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二)以素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定的素材,进行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只有创作灵感,而缺失素材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特别的空洞,没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报纸,观看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行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然后在进行随笔训练和作文写作。学生在素材收集时一定要进行素材的整理和记录,并在这一阶段进行随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掌握,还可以通过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对素材的理解。

  (三)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实际生活为媒介,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作文专题一“写人作文指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以人物的实际生活事例为主,在写作中要真实的体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随笔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贴切的通过随便训练及作文写作的形式展现中来,而且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更加的真实,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作者:罗福权 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茜.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xx,13(3):360-361.

  [2]王永军.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0):30-30.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06-01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05-15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优秀03-25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02-03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精品)06-27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05-22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荐)08-25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最新07-09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热门]01-29

初中语文教学教育随笔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