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教师随笔

时间:2024-08-29 15:05:57 随笔 我要投稿

【集合】幼儿教师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教师随笔1

  前不久我们班刚来了一个小男孩名字叫义博,刚来到我们班还不太适应一个劲儿的直哭,哄了他好久都不见效。歇一会儿哭一会儿的。终于挨到下课后我带小朋友们出去小便,就让他也来一起排队,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义博还是来排队了,小朋友们从厕所出来后就一起课外活动了一下,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一边也不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叫过来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一起来唱歌好不好啊?"当然结果是肯定的,我们一大群人在坐在一起快乐的大声的歌唱。渐渐的义博被我们吸引了,不断的用眼睛向我们这边瞄,我把他叫过来跟小朋友们说:"我们来跟我们的新朋友一起唱好不好啊?"果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这是就有还几个小朋友过来拉着义博邀请他一起唱歌,开始还有点害羞,只是坐在那里,后来渐渐的融入了我们的歌声当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唱歌,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很快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义博小朋友成功入伍。

  回到教室后义博不再哭了,主动与小朋友们亲近,在小朋友的带领下他熟悉了环境,和小朋友们一起小便喝水、吃饭、睡觉、上课。放学的时侯还主动问我:"老师,我们明天还唱歌吗?"我笑着对他说:"当然唱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呢!"

  其实小孩子真的很简单,给他介绍了几个朋友,就成功的"收买"了他的心,真的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哦。

幼儿教师随笔2

  吃饭一度曾当作常规来教育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饭菜……这一系列的“规矩”天天挂在嘴上,絮叨起来没完没了,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饭菜该剩下还是剩下,话该说还是说,有时候一顿饭要吃上大半个小时,这天突然有了转机。

  这天吃饭前,我有讲述了一次“吃饭要则”,刚要吃,A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看谁先吃饱!”“好”办理的小朋友都兴奋起来,我趁机说:“行是行,我们不光要比赛谁先吃饱,还要看谁的桌面、碗里最干净,而其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行!”大家齐声说,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透过比赛,大家一致认为B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们都念念不忘这场比赛。我明白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偶尔搞几次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名字叫陈星桥,今年4岁,背地里我们都叫他“小哑巴”。

  为什么我们会叫他“小哑巴”?是因为他自从入园到现在从不跟班上的任何一位老师讲话,也不会跟小朋友讲话。

  从早上入园开始,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就鼓励他说:“星星,快快给老师问好。”可是他就会一脸无辜地望着你,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下午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又告诉他说:“星星,快给老师说再见。”他也只会挥挥手就离开了。

  平常,如果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或者是摔倒了,你去问他怎么回事?他只会哭,什么也不会说,吃午饭或早点的.,如果他还要添,你假装不知道,他就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你或者把碗放回桶里不吃了。

  面对这样的他,我们十分担心,于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引导他说话,可是,他一如既往,至到有一天,我们上美术课画小鸡,他画完以后,来到我的身旁,高兴的说:“老师,我画好了。”我一听,非常高兴,于是顺势引导他说话。

  从那次开始,我们的“小哑巴”开始说话了,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

幼儿教师随笔3

  早上,接到一个电话,是文文家长打来的,很气愤的向我反映:"文文新买的裤子,昨天在幼儿园被一个叫滔滔的孩子给扎了好几个洞"。我听了很气愤,放下电话,直奔教室。我知道,文文在班里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滔滔在班里却是个捣乱大王,和小朋友容易发生冲突,经常给老师添麻烦。想都没有想,把文文和他叫了过来,看见文文那种化纤绒保暖裤上面的确有好几个洞。我向文文确认,裤子是怎么回事?文文很干脆:"滔滔给我扎的!""他用什么给你扎的?""用铅笔"。这下轮到我问滔滔:"是你扎的吗?你怎么扎人家裤子啊?"滔滔看了我一眼:"我没有"。我生气了,都说是你了,还不承认阿?滔滔不吭声,"你哪来的铅笔?""我没有铅笔。""那你是怎么扎的?""我没有扎。"滔滔很平静,我更生气了。让他坐在我面前反省。一节课过去了,问他,还是一个不承认,一中午过去了,仍然还是"不是我,我没有!"我有点疑惑了,为什么扎了那么多洞,文文都没有汇报?又不是胆小不善于表达的那种孩子?再说了,那种裤子是不容易被扎成洞的阿?我又问文文:"你给老师说实话,这裤子到底怎么了?"文文还是那句老话:"滔滔扎的"。可是想想滔滔平静的眼神,无论怎么追问都是不承认。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时文文的表姐李老师也过来了,她把文文拉到一边,轻轻对她说:"文文,你是个诚实、听话的孩子,你告诉姐姐是怎么一回事?"文文低下头,想了想说:"那是我在静一家菜园边棘针上挂破的,我的新裤子,我怕妈妈骂我"。我怔在了那里,原来是文文说谎了。而我,却因为一味的信任,误解了滔滔。

  我没有批评文文,并且表扬了她,说她勇敢,诚实。对于滔滔,觉得特别惭愧,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把他拉到身边说:滔滔,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

幼儿教师随笔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尊重孩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每天早上孩子来园时段,我们大多会安排孩子玩桌面积木游戏。游戏结束时,教师总会拿起自认为搭得比较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其他没有完成或教师认为搭得不大好的作品则会让孩子拆散,把积木归放到篮子里。或许教师对这种做法已习以为常,但仔细想来,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教师从所有孩子的作品中挑选出好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是关注到了全体,但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对此我们能否做得更深入一些呢。比如,教师可以把孩子未搭完的作品先存放起来,告诉孩子可以在另外时段去完成;对那些看上去搭得不好的作品,教师可以听听孩子的设想,需要时提供一点建议,以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设想。可以说对待孩子作品的态度反映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程度。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让尊重孩子的教育观念落到行动中。

  大多数教师会将纸、剪刀和各种颜色的橡皮泥等投放到美工区里,但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我惊喜地看到以上材料出现在了“美味餐厅”。游戏中,孩子们用剪刀剪出各种菜,用橡皮泥捏出饺子、面条和各式点心,始终沉浸在小厨师的角色之中,也自然地练习了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锻炼了剪、捏等精细动作。这位教师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

  虽然我们口头上时时说着要尊重孩子,但实际上做得还不够。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孩子不想吃饭时,教师是否能把孩子的一份饭菜暂时保温留着,到孩子想吃时再给他吃;孩子特别不想睡觉时,教师是否可以允许他不睡,让他做些想做的事……虽然这样做可能会给幼儿园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也会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我想,尊重孩子,需要从小事做起。让我们记住“尊重是教育学生的第一道阳光”,时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我曾经看到一则短文《乌龟与男孩》,它引起了我的共鸣。

  小男孩很想和乌龟一起玩耍,但乌龟却把头脚缩进了壳里,任男孩用棍子捅它,敲它的壳,把它掀翻在地上……也不见一点效果。爷爷看见了,便说:“不要用这种方法,来,我教你一个更好的办法。”他让男孩把乌龟带进屋内,放在暖和的壁炉旁,几分钟后乌龟觉得热了,伸出了它的头和脚,主动向男孩爬去。“有时候人也像乌龟一样,”爷爷说,“不要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只要以善意、亲切、诚挚和热情,使他觉得温暖,他就一定会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与我们的教育很相似。如果我们居高临下地以权威自居,去指责和批评孩子,或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那么孩子就不会理会你,即使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然而,如果你真诚地对待孩子,给予尊重、关爱、肯定,使孩子感觉到温暖,那么孩子就会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要求孩子饭后要擦嘴巴。一天午饭后,南南没有擦嘴巴就来到我的身边。我习惯性地用命令的口吻大声说:“赶紧回去擦嘴巴!”原本快乐的南南情绪一下子低落了,怏怏地转身去擦嘴巴。看到这一情形,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于是,在南南擦干净嘴巴后,我亲切地抱住他,并亲了他一下:“南南的嘴巴擦得好干净,让老师亲亲你!”没想到,其他孩子见状都纷纷擦干净嘴巴争着来亲我,那场面很温馨,令我感动!我只是改变一点点,孩子的回应就截然不同。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正讲得兴致勃勃,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昊昊却开始坐不住了。这时,我伸出手朝昊昊做了个“ok”的手势。没想到,昊昊好像领悟到了什么,马上坐好了。几分钟后,昊昊又坐不住了,我又朝他做了那个手势,果真很灵。活动结束后,我表扬了昊昊。傍晚,妈妈来接昊昊,昊昊高兴地拉住妈妈的手:“妈妈,今天我听讲很认真,老师表扬我了,还朝我说ok呢!”没有指责、命令,只是一个小小的手势,传达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让孩子感到了温暖,并由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孩子的行为也就变得积极了。

  因此,每一天,每件事,我们都应该做得更好。我们做得更好,孩子就会发展得更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劳动

  春天悄悄地来了,为了把春天请进我们的教室,我和孩子们商量着以“春来了”为主题,布置教室里那一面大大的主题墙。为了进一步增强大班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我让他们自己出主意、自己来布置。孩子们兴致盎然,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上溢满激动的喜悦,他们七嘴八舌,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墙壁下面用小花小草来布置,而草地上的内容则由他们自己发挥,每个孩子画一幅画来装饰。

  虽然这个想法比较传统、单一,欠缺点新意,但我还是尊重孩子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胆地做。小花小草由我们老师来制作、装饰。我给每一位孩子发了一张白纸,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孩子们立即投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这一次绘画,他们比以往更加认真。

  等到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交上来,当我们尝试将一幅幅画贴上墙时,孩子们自己也发现墙面显得杂乱,并不好看。于是,我引导他们再次讨论,哪些是春天的特色,可以把画作上的内容迁移到墙壁上。这时候,孩子们的想法不再单一,而是充满了创意,说可以放飞风筝,可以悬挂柳条,可以用手掌印小动物的脚印……

  有了这个新的创意,刚才孩子们画的画就暂时没有用了。晚上放学之后,我逐一收好他们的画,用一个红色塑料袋扎好放在一边,可是下班的时候忘了带走,遗落在洗漱间里了。

  第二天早晨,一个细心的孩子看到了。他没有直接找我,而是叫了几个孩子立刻打开塑料袋,就像发现重大文件一样,互相交流着:“快,我们一起来拯救这些画!”“把这些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怎么样?” “老师是收在这里的,还是故意扎好要扔掉啊?”……

  就在他们激烈争论时,有个孩子看到了我,立刻跑过来拉着我的.手,急急地说:“老师,我们的画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会放在地上?”我被他拉着走近“事故现场”,刚准备说话却又被其他小朋友的嘟哝声打断。“这些画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怎么可以扔掉呢?” “为什么要扔掉呢?”……孩子们脸上的委屈不满还有无措,我全都看在心里,那个包着画稿的红色塑料袋,刹那间在我眼里变得特别刺眼。

  我第一时间拿起塑料袋,整理好里面的所有画作,接着,一边安慰着孩子们并把他们送回教室,一边思考着该怎样和孩子们解释。我意识到,如果这件事没有处理好,不能让孩子们消除刚才的事情给他们所带来的阴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情绪肯定会有影响,甚至可能涉及他们的将来。

  我决定,还是和孩子们坦诚相对。于是当着孩子的面,我说:“‘春来了’主题墙的设计是我们小朋友自己设计的,并且经过实践,发现了更有创意更新颖的方式,那么这些画作老师就觉得没有用处了。所以,昨晚老师是想趁着你们都回家了,把它们带走扔掉的,可临走的时候忘记了,你们今天看到的,是老师想扔掉的,老师跟你们说声对不起!”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难以置信。可能他们觉得老师真像小孩子一样跟他们赔礼道歉,有点惊讶了。然后我又对他们说:“能原谅老师一次吗?”一阵短暂的寂静后,孩子们天真地、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原谅呢!画还在呢……下次我们画得更漂亮一点,老师就不扔了,对吗?”听着这样的话,我的心里像注入一股暖流,为孩子们的可爱,为孩子们的理解,为孩子们的宽容。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最后,我们商量着这么优美的作品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再次自己商量,决定做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展牌,将小朋友的一部分画作布置在上面;还可以挑选一些画作送给小小班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装饰自己的教室;也可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房间的春天!

  每一个孩子的劳动成果都应该得到应有的珍惜,因为这是他们各有特点且独一无二的思想结晶,也是幼小的儿童对这个如万花筒一般的世界的最初梦想。而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去保护、去善待孩子们每一次的劳动成果。学会珍惜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才能真正感悟到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快乐。老师做错事情及时道歉,也让孩子学会了勇于认错、诚实坦白、宽容大度。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应该做得更好

  每天下午孩子们起床后,老师都会给一些睡觉时弄乱了头发的女孩梳头。最近几天,我发现弄乱头发的孩子增多了。一天下午,我一边给孩子梳头发,一边问午睡时值班的保育老师:“孩子们最近睡得不好吗?怎么那么多孩子的头发都弄乱了?”保育老师用手指了指远处,说:“你看。”我顺着她示意的方向看过去,发现佳佳正在悄悄地故意弄乱自己的头发。我有点奇怪,便脱口而出:“佳佳,你干吗把头发弄乱啊?”佳佳轻声地说:“我想让你给我梳头发。”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是我平时冷落了孩子,孩子才会这么做的,我赶紧说:“来,老师给你梳个漂亮的发型。”佳佳很乖地配合我帮她梳头发,表情甜蜜蜜的。梳完后,佳佳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很满意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我帮她们梳头,并不是因为我梳的发型有多好看,而是因为喜欢在我怀里和我亲密接触,喜欢我在帮她们梳头时和她们说话,会夸她们,会抱她们。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由于大班班额较大,我平时都比较忙,很少会像在中小班时那样蹲下来拥抱他们,亲亲他们的脸蛋,等等。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虽然到了大班,但还是渴望与教师亲近,渴望教师的爱,而我却忽略了孩子们的需要。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那天午饭时分,配班的老师因临时有会议没回班,我只能一个人到食堂去打饭,等我把满满两桶饭菜提到三楼活动室时,我的腰都直不起来了。而这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还没回座位做好开饭的准备,其中就有平时特别淘气的小杰。我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懂事啊,老师的腰都要累断了,你们还乱跑,不准备吃饭了?”说完,我就去消毒柜里拿餐具,等我拿回餐具一看,别人都回座位了,只有小杰提着小椅子还在那里晃悠。我特别生气,大声说道:“小杰,你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还不回座位?”小杰怯怯地说:“老师,你说你腰疼,我给你搬椅子呢。”听到孩子的话,我很内疚。我接过椅子,摸了一下小杰的头,“谢谢你,小杰。”“不用谢,老师。”多么可爱纯洁的孩子啊。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平时在空闲的时候,在心情好的时候,我们或许能做到亲切地对待孩子,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但当忙碌的时候、劳累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冷落甚至伤害孩子。孩子的言行提醒了我:孩子们需要我,我应该做得更好。

  摘自:《幼儿教育》20xx.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谐的班级,将孩子培育得更棒

  今年是我第一年当班主任,在开学初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告诉过我,班主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轻松,虽然我作了十足的准备,但是说实话心里还是很担忧的。

  开学后的两个星期,有些幼儿哭闹、有些幼儿沉闷、有些幼儿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几乎每位家长都会来询问幼儿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询问中不免会出现这样的话语,“老师,我们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很宝贝的,不能说重话”、“老师,你们这里会不会给孩子晒被子,我们敏感的”、“我们的孩子吃饭乖吗?你们喂不喂?”……一系列一系列的话,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一切地显得那么自然,但是我隐隐地感受到了无比大的压力,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当初别人对我的提醒。

  可是摆在眼前的是不能逃避的事实,我只有解决不能退缩,除了在幼儿园给孩子培养常规,还要给他们像妈妈的爱,面对家长,我建立了班级QQ和班级博客,把孩子吃饭、游戏、睡觉的照片录像呈现给家长看,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幼儿园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到我们班里的情况,让他们能放心地将幼儿交到我们手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学这一个月来,我们班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孩子们爱老师,爱幼儿园,家长和我们也像朋友那样交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和谐自然。我想这样的和谐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工作,将我们班搞出特色,将孩子培育得更棒!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今天,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看朋友”,在活动中,我们尝试了音乐游戏,开轻轨进行节奏走路,我用情景性的语言告诉幼儿开轻轨时小脚要站稳,这样才能刹车刹住,不会撞车。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中。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自由活动,孩子可以自主休息。我看到宇杰孩子“刹车”,而且在做错误的动作,我便和他练习“刹车”,有点累了,我把双脚倘出去,宇杰就说:“赵老师,这样危险。”我说:“我现在不在开车啊。”他说:“你这样我们也要学的。”我只能把脚收进来,端正的坐着。

  看着孩子半懂事的样子,不禁心头一动。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第二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吗?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学习三思而行!

幼儿教师随笔5

  今年又接小班,孩子们对我们的称呼从李老师、郭老师变成了漂亮老师和不漂亮老师,漂亮老师是李老师,不漂亮老师当然就是我了。孩子会对爸爸妈妈说,我们班漂亮老师怎么怎么样,不漂亮老师怎么怎么样,同事也和我开玩笑说:“看来年轻就是好啊,现在连孩子都嫌我们老了,都成不漂亮老师了。”

  每天午睡起床,爱美的小姑娘会围在李老师周围,让李老师给编像她那样漂亮的辫子,如果哪天李老师没空,换我来,孩子们就会撅起小嘴儿不乐意。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我虚心的向李老师学编辫子的花样,回家在女儿的头上做实验,终于,我也会给小姑娘编漂亮的辫子了。平时,我会讲有趣的故事,做好玩的手工,带孩子玩快乐的游戏,关心每一个孩子,终于,孩子们的称呼不知不觉改变了,早上会响亮的问:郭老师,李老师,早上好!”关于漂亮老师和不漂亮老师的话也听不见了。有一次,和孩子们坐在台阶上聊天,阳光暖暖的照在我和孩子们身上,我穿了件红衣服,迪迪趴在我背上,搂着我的脖子说:“老师,你真漂亮,和新娘子一样。”我故意说:“是吗?老师哪里漂亮,李老师才漂亮呢。”迪迪搓着我的头发说:“李老师漂亮,你也漂亮,你们都漂亮。”说完,怕我不信,又补充了一句:“你笑的时候最漂亮。”我忍不住笑了,这就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对我的评价,在他们心中,美和丑的标准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就是美的。怪不得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自己的妈妈最漂亮,最爱自己的老师也最漂亮。

  其实孩子称呼我们什么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当你带着全部的爱去爱这些可爱的孩子时,你在孩子心中就是最美。

幼儿教师随笔6

  周三的户外活动整队时,站在排头的禹辰和他后面的益润突然挤抗起来,两个小朋友你向后拉我,我向后拽你的,互不相让。咦,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这是怎么了?我连忙把两个人拉开来:“你们怎么了?”一直在排头的禹辰先说道:“老师,润润想站头排,他向后拉我。”我微笑着问益润:“润润,为什么想站排头啊?”“我想领队伍向前走。”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后面的勋勋、佳佳等孩子突然纷纷喊道:“老师,我也想站排头!”“我也想站排头!”嗯,这是怎么了?孩子们怎么都争排头啊?我问过之后,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答案:站在排头最神气、威风!

  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小朋友们都想站排头是因为他们认为:领头的是班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别人眼里是最有地位、最棒的啊!但现在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堵在楼道中,又来不及想出一个解决的好办法,不如想出好办法明天再去重新排队,对,就这样!我不禁笑了:“孩子们,其实,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眼里,你们都很棒!这样,今天我们还是按原来的顺序排好队,明天再重新排排队,好吗?我们看看谁最听老师的话,谁就是乖宝宝!”明明、亮亮和后面的孩子都点点头,队伍又重新恢复了有序的队形。

  孩子们喜欢自由结伴站队,听老师的话自然排队,习惯于个别幼儿站排头。对于现在的他们可能已经有了长大的感觉,他们已经能够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独立处理个人的简单的`事情,随之而来的是与同伴之间的攀比和竞争的心理活动,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乐于表现,乐于争先。

  想到孩子们已经不再安于现状,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已悄悄的萌发,这虽是孩子们年龄特征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是,我想到的是争站排头仅仅是这种心里的一种表现,抢占排头的意识强烈一些罢了,孩子的这种竞争和攀比心理还会表现在其他的活动中,那时候,如果发生小小的意外怎么办?

  对于孩子争站排头,我在孩子整理队伍时只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或征求孩子的排队要求,或轮流带队,或按高矮次序排队,或指定排头等方法均可解决问题。但,在其他活动时,就需要我们幼儿老师有一颗细致的心,时刻注重日常活动中由于孩子心理活动而极易产生的安全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需要学会如何把潜在的心理特征引起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引导幼儿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安全意识。

幼儿教师随笔7

  饲养小鱼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从家里带来各种小鱼,养在小鱼缸里,每天由值日生给鱼儿换上干净、新鲜的水,喂它们吃食。鱼儿嬉戏游玩和争抢饲料的样子,令孩子们百看不厌。

  换了大的玻璃鱼缸怎么办

  孩子们带来的鱼儿越来越多,小鱼缸显得很拥挤。在几个孩子的提议下,我们换上了两个大的玻璃鱼缸。

  第二天,值日生婷婷面露难色地对我说:“老师,我想帮鱼儿换水,可是鱼缸太重,我搬不动。”“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孩子们各抒己见。“不能搬鱼缸,否则容易把鱼缸砸破。”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用水勺舀、用空瓶子装、将吸管插人水中用嘴巴吸、用海绵吸、用针筒抽等近10种办法。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我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猜想,并布置成墙饰,以便进行实验。

  怎样的办法才是好办法

  每天,孩子们都争着当值日生,兴致勃勃地用自己或其他小朋友想出的办法给鱼缸换水,并在墙饰相应的地方用“V”或“X”表示这种方法能成功或不能成功。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孩子们猜想的办法都经过了实验验证,结果几乎每种方法上都有“V”。只有“将吸管插入水中用嘴巴吸”的方法被多数人否定了,因为孩子们认为那样“太不卫生了”“人容易吃到细菌,会生病的”。看来,孩子们只关注“是否能把脏水换掉”这一结果,而没能分析、比较换水的过程是否方便、快捷、可行。

  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我又提出了问题:“是不是每种办法都是好方法呢?”“你们的方法好在哪?不好在哪?”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的问题。“有的办法换水较快,有的较慢。”“用水勺舀很快,可是不能把水舀干净,剩在缸底的水要用布吸干。”“用海绵吸水时,水容易流到桌子上、地面上。”……孩子们逐渐看到了各种方法的优和劣。“什么样的办法才是好办法呢?”我问。大家一致认为“要能把水全换干净”“要能很快换完”“要省力,不累人”。经讨论大家决定从换水是否彻底、快速、简便三方面来评价每一种方法,并分别用“红星”“黄星”“蓝星”表示。如果三颗星都有,就表示这个办法又彻底又快又省力。

  接着,孩子们重新进行了验证,他们相互讨论和讲述发现,记录实验情况。一周后,墙上的记录结果显示,有的方法有一颗星,有的方法有两颗星,而得三颗星的方法几乎没有,这说明又彻底又快又省力的方法还没有找到。这一结果让孩子们有些失望。这时,“小问号”良良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要是能在玻璃缸下面钻个小洞,让水从小洞流出来,进水前再用塞子把小洞塞住就好了。”“不错,那样很方便。”“不过钻了洞,会不会把玻璃缸弄碎呢?”“谁会钻这个洞呢?”孩子们又犯愁了。

  这个办法最快最省力

  慢慢地,孩子们不太关注这件事了、值日生给鱼缸换水的方法还是那几种。这时,我提醒孩子们去请教爸爸妈妈,或到水族馆了解情况。过了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带来了他们的新发现。有的从爸爸妈妈那儿知道了“虹吸”的'方法,建议把塑料水管插到鱼缸中,让水从塑料水管中流出来。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起做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学会了“虹吸”的操作方法;先将塑料管灌满水,再将水管的两头用手指按住,不让空气进入水管,然后将塑料管的一头放进鱼缸中,另一头放到外面,松开手指,鱼缸中的水就会不断地往外流,直到流完孩子们兴奋地在墙上记录了“虹吸”的方法,并在下面贴上红、黄、蓝三颗星,欢呼着:“这个办法最彻底最快最省力!”这以后,孩子们都用这个办法给鱼缸换水了。

  “给鱼缸换水”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持续、深入地思考和探究.直至获得成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坚持性,还能让孩子拥有成功感和自信心。

  点评:体验科学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鱼缸换水》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生成教育的典型案例。幼儿在给鱼缸换水时,出现了“鱼缸太重搬不动”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是这次活动的教育价值所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用空瓶子装水”“用吸管吸水”“用针筒抽水”“用海绵吸水”等方法都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反应,教师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在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彻底、快速、简便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发新的问题,如“你们的办法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使幼儿在比较各种办法的同时,相互质疑,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将教育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和家庭中。最后,教师对孩子们采用的“虹吸”方法的支持,更激发并保持了幼儿的探索热情。这正体现了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精神。我们应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师随笔8

  随着夏天的到来,孩子们都穿上了凉快的衣服,女孩子成了班级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各种漂亮的裙子穿在孩子们的身上,让她们显得清凉而美丽。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来到班上就跟同伴展示她的新裙子,当然还不忘转几圈,露出得意的笑容。

  今天我借着教学活动《夏装舞会》,让孩子们在家里选一件最好看的.衣服或者最喜欢的裙子穿到幼儿园里来,通过集体活动进行交流、展示。一方面能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交流、表达,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

  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先展示自己穿的漂亮的衣服,然后跟大家分享喜欢的原因。当然活动的最高潮出现在时装秀这一环节,伴随着舞动的音乐,孩子们各个精神抖擞的走起了模特步,那架势让我看得敬佩不已。当然她们的兴致也很高,各个都想来展示自己漂亮的衣服。不管是有些腼腆的小男孩小伟,还是平时有点害羞的宁宁,在此刻都变的活跃无比,大家都自信十足地走着模特步,摆着形态各异的造型,体验着活动的乐趣。

幼儿教师随笔9

  今天看了北师大附属幼儿园的资料片,我对北师大附属幼儿园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环境清新倍感优雅,空间宽阔令人向往,但除了其外在条件让人感觉舒服之外,其内在理念同样不会让人失望。

  随机教育尤为可贵

  比如从主题墙的设置开始,我一直的主观印象是将孩子完成的作品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展示出来就可以了,但北师大附属幼儿园一切都是本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譬如,“我爱踢足球”这个主题,老师第一句话就介绍的是“源于孩子们的兴趣,男孩子们最近比较爱踢足球,我们就先从了解足球的起源开始……”“踢足球可以帮助我们……、足球的起源、足球比赛中的`黄牌和红牌起到的作用、足球比赛时队员的站位、世界各地的足球明星、我们一起制定蒙二班足球规则”这几个板块清晰又详细的介绍了足球的世界,看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感叹,对于一个对足球完全不感冒的人,相当于重新学习了一下足球知识,一目明了,而且主题墙上每个板块的设置都是遵从孩子的意见,有时就是孩子的一句提问,生成了一个知识点,让孩子真正的了解足球,而不仅仅只是了解一个表象。

  最欣赏孩子们在了解了足球知识的基础上一起制定自己班级的足球规则,孩子们自己参与讨论、事事亲力亲为,这样的规则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兴趣点,主题墙真正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体现,处处都在为孩子们服务。

  生成教育锦上添花

  我觉得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并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老师能抓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小疑问、小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发展成一个大知识点,并且能把这个知识点做到最好最详细,这个知识不需要硬塞给孩子,孩子更愿意更容易接受,生成教育也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的日常活动真实地通过主题墙就可以反映出来。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把主题墙变成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毫无价值的装饰品摆在那里,我们按照老师的意愿设计的主题墙很漂亮很浪费老师的精力,但那个主题墙只是个老师满意的作品。如果每个主题墙都是因为孩子的一句话、一个提问、一个讨论、一个兴趣、一个好奇、一个爱好所演变而来,这样的主题墙即使没有华丽地装饰品也一定会变得生动无比。

  看着画面上每个老师都能对着自己班级的主题墙侃侃而谈,我在反思,她们的每句话都是“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完成,对比我们的主题墙设计是,我们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从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从不过问孩子的想法,作为老师绞尽脑汁,孩子并不领情,完成一个主题墙,其实很简单,问问孩子吧,因为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幼儿教师随笔10

  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常常在我耳边响起“谆谆”教诲,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你每天睡到床上不要一下子呼呼大睡,要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为什么错?如何改正。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明天的工作。”就这样我渐渐学会了反思。

  4月18日上午,我参加了常州市晋升小学高级教师人员任职培训考核,回到家后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

  由于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这次考试改革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都体现着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

  (一)在考试方面,打破了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这次考试运用了无纸化考试,完全是电脑答题,同时也考查了教师简单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此次采用了开卷考试,在综合应用中考查教师的发展情况。

  (二)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教学实际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教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考试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为主,而这次考试在内容方面,没有名词解释,更多的是一些与教育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考试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有好多都需要用新理念去阐述。如简答题“《纲要》中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你是如何理解的?”《解读》上没有具体的条条杠杠,要凭自己的理解用儿童发展观中儿童发展的差异性来回答。案例分析就平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思维,阐述自己的见解。

  这两点是我对本次考试的思考,正如常州教研室庄春梅老师所说:学了新《纲要》后要有新的语言,新的理念,从你的言行举止,从你的教学行为中体现。这也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善于反思,可以让我们更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今天和昨天:别人的不都是好的,昨天的也不都是坏的。反思是对过去的一种思考,从中可以汲取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只有经过反思以后的认识,才能真正变为自己的思想。

  反思既可以是个人进行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进行,个人的多为对自己教育随笔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的反思,而小组的,可以是教研组业务学习时对某位教师教育活动的研讨与解剖,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相互交流,彼此激发,反思的成效才会更高。

  为了孩子,同时也为了我自己的成长,我要做个有心人,做个善于反思的人。

幼儿教师随笔11

  开学不久,讲完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后,我便扮演兔妈妈拥抱扮演小兔子的孩子们,体验、延续故事里浓浓的亲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兔子和我拥抱,我抱完一个又抱一个,忙得不亦乐乎。走到晨晨身边时,我不由分说地将晨晨抱了个满怀,可是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开心地接受我的拥抱,而是小脸涨得通红,小脑袋别到一边,小手挡在胸前,身体刻意和我保持着距离……我意识到这是个害羞而倔强的孩子。接下来,我便更仔细地观察晨晨,发现她很少主动跟我说话,也不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视我。如果我和她交谈,她会羞涩地扭过头,手不停地玩弄衣角……其实,我很能理解晨晨的心理,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有强烈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做事细致认真,但也容易在探索世界、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我有必要帮助她慢慢摆脱害羞心理,让她勇敢地融入集体,快乐成长。

  于是,我和晨晨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恳切的交谈。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发展,表示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还与家长达成了共识,即要改变晨晨的现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强迫她做什么。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在关注与爱护中寻找契机,给予她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过了一段时间,在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初有成效了。一天清晨,晨晨来幼儿园时,一声清晰响亮的“老师早”让我们欣喜不已。这是她跨出害羞心理的第一步!我紧紧地把展晨搂在怀里,虽然她还是有些抗拒,但是抗拒的情绪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这说明她已经愿意接近老师了。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她慢慢“打开”自己吧。

  一天早晨,我正带领孩子们做早操,接下来的乐曲是“洗澡歌”,孩子们迅速来到我的身边,蹲成一圈,等着我用花洒道具给他们“洗澡”。我发现晨晨依然站在原地。“晨晨,快到老师这儿来!”她没有动。“快来呀,我们都在等你呢!”她还是没有动。我知道晨晨一直不喜欢和小伙伴近距离地接触。如果强要她过来,可能会让她更加尴尬。所以,我没有坚持,而是对她说:“那好吧,你想过来的时候就自己过来吧。”过了几天,早操又到了做“洗澡”律动的时候,我照例环视了一下周围,发现晨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小朋友中间了。

  孩子们很喜欢“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特别在最后找个朋友碰一碰的环节中,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但是玩久了难免会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歌词进行了简单的改变:“找个朋友抱一抱,抱抱谁?×××。”

  于是大家又开心地玩开了。抱抱谁?抱老师!孩子们呼啦啦一下子拥过来把我围在中间。抱抱谁?抱谦谦!抱阳阳!大家笑着抱成一团,好开心。这时,我看到晨晨脸上充满了笑意,眼睛亮亮的,显然她被大家的`快乐感染了。我便大声喊着:“抱抱谁?抱晨晨!”孩子们笑着跑到晨晨面前,有的抱晨晨的身体,有的拉晨晨的手……晨晨虽然还有点羞涩。但看得出她还是很开心的。

  小班第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晨晨也越来越适应集体生活了。眼睛敢看着老师了,游戏的时候也愿意挨近小伙伴了,请她做游戏也会很高兴了……这些进步对其他孩子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晨晨来说却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这是晨晨接纳同伴、老师、班级集体的开始。

幼儿教师随笔12

  没上过小班的淳淳小朋友,开学初插进了我们中一班。第一次见到淳淳,孩子一双胆怯又冷漠的大眼睛让我困惑,一般刚入园的孩子眼中有胆怯,但更多的应是新奇,可这孩子是怎么啦?

  做操时,淳淳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手把手教他,他勉强地举起手。绘画时,孩子们愉快地画着暑假里有趣的事,而淳淳面无表情地坐着……淳淳第一天上学的情形就是这样,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主动学,一句也不愿说。

  两天、三天 …… 一周过去了,淳淳还是这样,一言不发,就连最基本的“老师好”“老师再见”都不愿意开口,点头、摇头成了他和我交流的惟一方式。

  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孩子沉默寡言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孩子父母均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二是孩子出生后,一直由祖母看管,独自玩耍,没有同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配班老师、保育员讨论制定了教育措施:加强个别指导,每次活动时,把淳淳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发挥同伴作用,特地安排四个活泼能干的孩子和淳淳坐一张桌子,有意识地帮助他,和他一起游戏、学习,增强孩子交往能力;鼓励赏识孩子,当淳淳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及时表扬,使他逐步树立信心。

  快一个月了,淳淳有些小进步,如画画时,愿意自己拿起笔,由于浮淳不愿意讲述画的内容,老师和孩子们往往看不懂画些什么;做操时,他已能抬起手,尽管动作不太协调……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可小嘴总是紧紧抿着,点头、摇头仍旧代表他的意愿。不得已,我们实施“逼”计。我们发现平时淳淳吃饭特别快,而且每次都要派第二碗饭。于是,当他像往常一样把碗伸到我面前时,我明知故问:“淳淳,你想添饭,是吗?”孩子点点头。我说:“你用小嘴告诉我,我就盛饭给你。”孩子低下头,突然一转身,直直地回到了座位上。孩子宁愿不吃也不开口这一招,令我大感意外。一连几天,淳淳跟我较劲儿,不再上来添饭,慌得我每次看到他碗里没饭时,忙不迭地“送货上门”,计划宣告失败。由此,茫然的.我觉得无计可施,对淳淳失去了信心。

  失望之余,向园长请教,老园长的一句话“教育需要等待”使我茅塞顿开。

  月底,我在家园联系册“教师寄语”一栏中写道:“淳淳,午餐时,你不挑食,能很快地吃完饭菜;午睡时,你会自己脱衣,安静地入睡。你是个会照顾自己的小男子汉,老师真为你高兴!可每次老师和你讲话时,你总是点头、摇头,老师心里很难过。多么希望听到你开口说话,那声音一定非常动听,老师等着那一天到来。”

  家园联系册发下去的第二天一大早,淳淳的妈妈交来了联系册。我打开册子,看到“家长留言”栏写得满满的:“谢谢老师一个月来对孩子的特别关照。其实我们心里也很着急。邻居的孩子每天放学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念儿歌,一会儿讲故事,可我家的孩子总是一声不吭,问他在幼儿园里学了些什么,他什么都不愿讲……老师,让我们一起等待吧!”想不到,每次面对面交流没几句话的家长,却在联系册上“说”得滔滔不绝。受此启发,我和淳淳的父母联系方法开始由面对面交流换成书面交流。每当发现淳淳有了进步,我就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而第二天我也会准时收到家长的回执,在信中我和家长围绕着同一主人公,共同探讨教育对策。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尽管淳淳在幼儿园里还是“守口如瓶”,但是我们彼此不再忧心忡忡,而是相互鼓励,继续努力。

  一天,我上晚班来到幼儿园里,配班老师已带孩子们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我匆匆走进办公室时,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冒出来:“老师。”咦,谁叫我?孩子们不都下去了吗?我心中好纳闷,透过办公室的另一扇门(办公室和教室相通)看教室里面,只见淳淳一个人坐在位子上,难道是他在叫我吗?可淳淳低着头,那神情让人怀疑,“淳淳,是你叫老师吗?”没应答。“老师。”又一声传来,同时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呀!是淳淳在叫我。一阵惊喜涌上心头,我连忙走过去:“淳淳,真的是你在叫老师?”“是的,老师,今天我脚疼,不想下去做操。”“可以,你就陪老师说说话,好吗?”谆谆终于开口说话了。淳淳的爸爸妈妈写来了感谢信,我也给家长回了信,信中写道:“让我们还是一起感谢等待吧,是等待慷慨大方地给了孩子无数次机会,是等待增强了孩子走出自我的勇气,是等待打开了孩子闭锁的心灵,是等待让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肩,一起等待,相信更大的成功将属于孩子”

幼儿教师随笔13

  天天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平时由奶奶接送比较多。一天,奶奶来向老师诉起了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两个奶奶产生带孙子的矛盾了!

  天天的奶奶离园来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交流了起来:"老师,你不知道,最近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老师问奶奶什么原因?奶奶气呼呼地说:"就是孩子的另一个奶奶,这几天是他那个奶奶来接他的。然后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天天一样玩具,还总带孩子去吃肯德鸡。现在这个孩子都不要我领他了。我么不乱宠他的,我不给他乱买东西的.,领他回去么好了。我想想小孩子么只要饭吃吃饱么好了,吃什么肯德鸡啊。我是连肯德鸡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前他爸爸没什么玩具的,也不出去的,不照样长得高高大大的。他那个奶奶一空么就带他出去。现在这个孩子一天到晚就想到要往外面去。我么住在乡下的,要带孩子出去玩也不方便,所以不出去的。现在这个孩子和我都不像以前那样亲了。总是要他那边的奶奶领他。我现在看到他那个奶奶来就生气,讲么又不好当面讲。老师你说,小孩子怎么能这么宠呢?要什么给他什么!这样怎么行呢?小孩子要宠坏的。"

  听了奶奶这些满腹抱怨的话,让我不禁思索开来:其实,仔细分析下来,天天的两个奶奶是两个比较典型的祖辈家长的代表。一个是极度宠爱,孩子无论什么要求都会答应。另一个则是每天只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不带孩子出去有任何的交往。

  那么,在这个中间,年轻的父母该做什么?作为父母不是光挣好一份工,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而是要协调两方老人,慢慢改正老人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或者是一味地管住孩子,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必然出现两面性。在这里是一种表现,在那里则又是一种表现。

  老师则可以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把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家长,比如多形式的家长会、家长座谈等,在和家长的相互交流中,促进教育方式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每个孩子都全面、均衡地发展。

幼儿教师随笔14

  班上的消毒柜坏了。我与修理师傅商量,试试孩子们面对陌生人的反应。

  于是,修理师傅变换身份上场了:“小朋友,我是环翠楼的工作人员,听说你们小一班的小朋友很可爱,公司派我来领你们到环翠楼公园去游玩,中午去吃肯德基,谁愿意就穿好外套跟我走。”

  “谁愿意?”我又说了一次,然后紧紧地盯着孩子们,屏住呼吸观察他们的反应。1O分钟前,我刚刚组织活动“大胆呼救”,还和孩子们讨论了相关话题:“商场里你走丢了怎么办?”“陌生人说爸爸妈妈生病了,领你去找爸爸妈妈时你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很让我满意,他们能说出保护自己的'很多办法。我期待着孩子们告诉我“不跟陌生人走”,可是,在我眼前,7只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你们愿意跟着这个叔叔走?愿意跟老师、小伙伴再见吗?”我又重复了一次。但孩子们的回答很坚定,并高高兴兴地跑向了衣柜,开始穿衣服,然后跟着陌生的叔叔向教室外走去……

  社区派出所的警察配合我在门口拦住了孩子们,将他们送回教室,又向大家进行了一次“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看到小伙伴回来了,大家高兴地围拢上来,那7个孩子,也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听陌生人的话,不离开老师和小朋友了”。还有的孩子说:“走到门口时,我有点害怕。”跑得最快的丛宇说:“幸亏有警察叔叔救我们了。”

  这一次随机的现场教育,让我终生难忘:安全教育需要情境,纸上谈兵的预设课堂只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形式而已,真正的安全,应该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之中。

幼儿教师随笔15

  近期我学习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目标、具体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提出保教活动的质量应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师幼互动的全过程之中,强调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育儿经验并不多,如何面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做好该做的每一项工作,我觉得必须认真体会这些工作要求的具体含义,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用心体会和积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经常告诉我,只要多和孩子沟通,多观察孩子,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都有纯洁的心灵,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故事。我回想着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生活片段,体会着老教师们的经验之谈,渐渐地明白:只有用心观察孩子,才能实现与孩子们的良好互动,才能保障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里有个男孩子叫小宇,他活泼好动,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躲到那,时不时地还会给我来个恼人的“班级新闻”,比如抢涛涛的积木了,推笑笑的肚子了……令我头疼。这不,更衣室那边又传来哭声,我赶紧走过去,文文正捂着脸大哭,见到我就用手指着小宇大声告状:“小宇咬我脸了!”我气不打一处来,小宇就是这么调皮好动,消停不了一会儿,就会惹来麻烦。小宇的“皮”在我班真是出了名,妈妈平时也比较宠溺他,我一定要借此好好地训斥小宇一番!谁知,小宇怎么也不肯过来,和我玩起了躲猫猫,还撅着嘴,似乎也有满肚子的委屈。小宇咬了文文,事实就摆在我的眼前,可小宇怎么会一脸委屈呢?莫非其中还有隐情?“要多观察孩子,才能与孩子沟通,从孩子行为背后找原因。”老教师的话,让我一下子醒悟过来,我何不先把这件事情放一放,先让小宇和我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借机询问小宇?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对小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他很喜欢帮助别人做事情,比如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整理玩具,把积木放回柜子里,老师的'东西掉在地上,他也会主动地帮忙捡起来。这些事情让我感觉小宇很可爱,是个热心肠,会不会是小宇好心办了坏事呢?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趁着感谢小宇帮我收拾玩具的机会,我问小宇:“小宇,谢谢你帮我一起整理玩具柜,你上次为什么去咬文文啊?”小宇以为我要训斥他了,显得有些害怕,低着头小声地说:“我下次不咬人了!”我摸摸他的头,温和地说:“那为什么要那样做呢?你和文文在那里做什么?”小宇看了看我,小嘴撅着,忸怩了半天:“文文在挂衣服,他不会挂,我想去帮他,他就是不让我帮,我就咬了他。”原来,真的是有原因的,小宇也是出于好意去帮忙,遭到拒绝而恼火咬人。“原来你是想去帮文文呀,但文文想自己完成,就应该尊重文文的想法。你把文文咬伤了,大家都会伤心,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我想,如果我早点发现小宇想帮助文文的行为,就不会出现小宇咬文文的事情了。

  于是,我更加留意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表现,每次小宇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我就及时夸赞他,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予表扬。渐渐地,小宇跟我靠得近了,有事没事总在我的身边转悠,更喜欢抢着帮我做事了。每次出去运动时,他都主动请缨:“老师,我来拿毛巾。”每次我要请值日生帮小朋友分碗勺时,他也急着举手说:“老师,我想做值日生……”更难得的是,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讲述他所喜欢的事情、最开心的事情。渐渐地,小宇学会了有事先和别人商量,也懂得了遇事要征求他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小朋友吵架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小宇的进步给予我很大的鼓舞,这不正是因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用心引导而产生的变化吗?老教师们说得一点也没错,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孩子,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就能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幼儿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随笔(经典)08-29

幼儿教师的随笔05-15

幼儿教师随笔(经典)08-08

幼儿教师随笔09-26

幼儿教师随笔08-29

(精选)幼儿教师随笔08-13

幼儿教师随笔08-26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02

最新幼儿教师随笔10-15

【实用】幼儿教师随笔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