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随笔(热)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故事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故事随笔1
一天早晨,源源姥姥带着墨镜和源源来到了幼儿园,我当时觉得姥姥很时尚。看到我时姥姥显得有些尴尬。姥姥将墨镜摘下,一只眼睛已经出现了青肿,由于当时还有其他家长在场,姥姥不好意思说出实情,只说是自己不小心撞到了楼梯。之后,源源姥姥主动找到我,和我讲述了实情。其实眼睛是源源在海边用石子砸的。我当时很诧异。源源姥姥看到了我的反应后,立即说;“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我前几天打过他,他记仇了,所以才打我的。”
源源的妈妈和爸爸平时很忙,基本上没什么时间陪源源,源源平时都是由姥姥、姥爷带的。姥姥、姥爷非常宠腻孩子。所以,才有之前的那一幕出现。不过,当听到姥姥为孩子辩解逃避责任时。有一刻,我觉得孩子很可怜。姥姥为了包庇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先不说姥姥的想法是否合理。但却剥夺了孩子勇于面对错误的能力。这一次是姥姥帮着孩子逃避责任,那下一次,孩子会不会自己也学着主动逃避责任呢?
于是,我和姥姥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由于源源的妈妈也是一名教师,为缓解姥姥的尴尬情绪,我从源源妈妈的角度出发,将我的想法和姥姥进行沟通。让姥姥明白老师对孩子提出的指导策略不是针对孩子,也不是因为孩子不够优秀,只是想要为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首先,我带着姥姥分析源源的行为是否是故意的,我们的答案是当时源源有可能是太高兴了,想和姥姥玩游戏,但是,没有掌握好分寸。姥姥受伤后,源源也被吓哭了。所以,对于当时的源源来说其他的想法是不存在的。其次,在孩子出现错误后,我们要让孩子勇于面对错误,姥姥告诉我,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将源源打了。我追问道,妈妈有和源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吗?姥没有回答。我继续说道孩子出现错误后,一定要在错误中寻找经验,比如,为什么姥姥会受伤,怎么做姥姥才不会受伤,找到原因以防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最后,在孩子犯错后,应该让孩子承担一些自然后果。比如:近期限制孩子出去玩的时间或不出行等。这也是要孩子懂得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责任是一种品质,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孩子虽然小,但是绝不能因为小而去逃避责任。听完我的分析后,姥姥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便虚心的接受了,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有时会关注到姥姥平时的教育方式,我发现姥姥对源源懂得了放手,不再像以往那样凡是都听孩子的了,有很多事都是在鼓励源源自己完成。后来,源源学会了自己吃饭,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过在这期间,姥姥也有包庇源源的时候,如:源源与其它幼儿发生矛盾时,第一个冲上去道歉的竟是姥姥。对这件事我有和我姥姥私下沟通。姥姥发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时,姥姥会主动引导源源去道歉,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犯错后,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的行为是否是故意的。其次,要让孩子勇于面对错误,在错误中寻找经验,以防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最后,孩子犯错后,应该让孩子承担一些自然后果。这也是要孩子懂得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从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他学会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那么,对于孩子的将来,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教育故事随笔2
在饭前的过渡环节中,我邀请了储子涵小朋友为大家讲故事。她高兴的走到前面,大声的说道:“有一只小鸭子,它要去采蘑菇……。”刚讲了一句,话音未落,其他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怎么是小鸭子去采蘑菇,它不会采蘑菇,应该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储子涵听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眼光望着我。
看到了储子涵脸上的不好意思,我觉得这正是打破幼儿以往听故事的定式思维,启发孩子们创造力的好机会,便启发幼儿:“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小鸭子就不能去采蘑菇呢?小鸭子会游泳,会捉鱼,它也可以去采蘑菇。我们来试一试,根据这些条件,请小朋友们共同来编一个新的故事。”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有的说:“小鸭子最喜欢吃鱼,但它每天都吃,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决定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鸭子和小白兔是一对好朋友,小鸭子知道小白兔最爱吃蘑菇了,所以要去采蘑菇送给小白兔。”还有的说:“小兔子种的蘑菇丰收了,它邀请了好朋友去做客,其中就有小鸭子。”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编故事的积极性很高。储子涵也自然地参与进来,脸上的愁云消失了。
听了小朋友的精彩发言,我非常高兴,对他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将大家的发言内容串了起来,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初步体会到了大家合作创编故事的乐趣。
幼儿的想法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孩子的天真,不能用成人的目光来看待、判断,而是要尊重幼儿的想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孩子的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以适当的引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参与表达的兴趣,让幼儿越来越聪明。
教育故事随笔3
今天上午的一节教育活动是红眼咪咪,讲的是一只小花猫叫咪咪,因为眼睛里进了沙子,连忙用手去揉,细菌进了眼睛里,得了红眼病的故事。开始我先介绍说,有只小猫叫咪咪,她的眼睛变得红红的,还流眼泪了,你们猜是什么原因呢?孩子们的猜测都很合理,思潼说:“看电视时间太长了。”子辰说:“玩游戏时间太长了。”邢睿欣说:“肯定是刮风的时候有东西进到眼睛里了。”小川的猜测:“可能是她切大蒜,辣到眼睛了。”我估计他想表达的是切洋葱,于是我给他纠正了一下,小川的`猜测还挺贴近生活的。
课上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了预防红眼病的方法,最后我们还学习了保护眼睛的方法,孩子们知道了看电视或电脑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看完后还要望远处看一会儿。我和孩子们已经约定好了,记录表已经发给每个家长了,请各位家长配合记录一下,(记录方式都在表格上说明了)注意:一定要如实记录,这是帮孩子科学用眼的很好的机会,我们一起做好这项工作奥。
教育故事随笔4
理学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发展阶段,他们思考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我”,无法接受与他们的认知相违背的观点,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向他们灌输那些行为准则或道理,他们都“无动于衷”。不要急躁,不要用成人的权威去强迫幼儿“懂事”,换一种方式,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幼儿喜欢故事,他们不会听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但是却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他们会反抗、拒绝做成人要求他们做的事,但是却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行为。当你觉得孩子不听话时,给他讲个故事吧,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纠正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经验积累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体验来提高认知水平,但是讲故事是一条捷径。当幼儿聆听故事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融入故事中,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这也为幼儿学习换位思考奠定了基础。
用《拔萝卜》的故事教育孩子帮助他人;用《丑小鸭》让孩子懂得美丽的心灵比外表更重要;用《三只蝴蝶》的故事教以孩子团结;用《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毛病;用《夏洛的网》让孩子体会爱与被爱。
我们可以挖掘旧的故事,可以改编故事,可以创作更多闻所未闻的故事。教师、家长可以创编故事,幼儿也可以创作他们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多样性与变化性是吸引幼儿的魅力所在,也使其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故事随笔5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乐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名师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潜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潜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个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能够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简单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以前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用心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潜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师们个性善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课堂别具一格。有时候一节课只讲一道题,带领学生一齐思考,一题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是这天讲了一道题,明天还会再讲这道题,常讲常新。透过一道题,学生往往能够学到或自己发现一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学生一齐创造成就感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十分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也会透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
名师推荐,能够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这天比较昨日的点滴进步,能够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帮忙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瓶颈
学生学习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不会,而可能是被一两个知识点卡住了。校信通名师们个性擅于透过课堂、作业或试卷分析,帮忙学生发现长期困扰他们的学习症结,从而迅速提高其学习自信和学习成绩。
期中考试后,学生吕梦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透过试卷分析和学生沟通,便可迅速帮忙吕梦分析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运算潜力和行程问题比较薄弱,喜欢用阅读的方式,读数学题目导致吕梦成绩一向上不去。老师推荐吕梦,多找一些运算题和行程问题做一下,同时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读三遍,学习成绩便可从70分,提高到90分。透过老师的试卷分析,吕梦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也能够学好数学!
三种提问方法,引导孩子爱思考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能够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透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十分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法呢?
1、迁移性提问,带给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资料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状况,校信通名师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2呢?由于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忙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习“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齐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能够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能够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就应是这样”。
3、此外,老师还会透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故事随笔6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教师节快乐”
我毕业后很顺利的被分配到了一个小镇子的一所中学任教。说实话刚进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我不是很喜欢这所偏僻的学校。但又不能违背家人的意愿,所以就“勉强”来到了这里。
我任教的是七年级生物。当我第一次进入教室时,全班五十双眼睛齐盯着我,这让一向内向、羞涩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幸好此时有豆书记“引见”,他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在我耳边悄悄说:“不要紧张,看着学生”。然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又让班干部作了自我介绍,这样我对这个班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段相互了解的时间过后,我紧张的心情似乎得到了平静。我开始环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发现每一双眼睛里都流露着一丝兴奋与喜悦——他们似乎很欢迎我的到来。
第二天,我怀着紧张而又企盼的心去上我的第一节课。还未进入教室我就听到了学生嘹亮的歌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我踏上了讲台。可是在我一声“请坐”之令发出后,同学们并未坐下,这让昨日的紧张心情又重新袭上心头。我努力从他们的脸上寻找答案。我看到:他们个个脸上似乎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此刻的我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了。这时我看见教室的后边有一个身影正缓缓向前移动。原来是班长,“他想干什么”,我心里嘀咕着。正在这时,我看见他把手里捧着的小礼盒举在了我的面前,我下意识的接过了礼盒。“老师,节日快乐!”这时,全班学生齐声喊道。此时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教师节。顿时,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激动的泪花,这泪花中蕴含着太多太多。
在我眼里的这群毛头小孩竟然如此懂事,我这才明白:他们年纪虽小,但他们的“礼”并不小。我被“小小”的他们那“大大的礼”感动了。
我强制住内心的激动,上完了我的第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我仔细低头看了看这个礼盒,淡蓝色的包装纸包裹着一个方形的盒子,上面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这个“精致”的礼盒,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只白色的小羊。我心想:淡蓝色——我最喜欢的颜色,羊是——我的属相,他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我静下心来,在脑中努力搜索着答案。原来是昨天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将这些信息无意之中透露给了他们。内心的激动再一次袭上心头:他们真有心啊!我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在认真地听着。可以想象,他们在选这份礼物时是多么用心啊!
我突然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群细心、可爱的学生,他们每一双眼睛背后都隐藏着一颗火热的爱心。
爱的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的去激励、去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赏、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孩子从赏识、夸奖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出更好的表现,争取更大地成功。赞赏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激励作用,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是人生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对学生的成功,应给予肯定、表扬、赞赏,并适当提出更高的需求。
王晓峰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可他总是板着一张蜡黄的脸,毫无生气。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好像若有所思;课间,静坐一隅;放学后,又独来独往。在与其它科目老师交流后,我得知他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但从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窥探到了一丝希望。经多方了解我才得知,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他由后妈抚养,但后妈对他又不好,再加上他身体不好,这一切让他承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以致于快乐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在看一本网络小说。经一番思考,我决定选择另一种方式去“揭穿”他。刚好有一道仿句练习题我便点名让他回答,我原本以为这道题对他是有些难度的,没想到他仰起头,眨了眨眼睛,嘴巴一张,答案便跟着出来了。回答很精彩。我被他的灵敏、聪慧惊呆了。顿时,全班想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我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下课后,我仍然对课堂上的一幕念念不忘。我想: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语言组织的那么精彩,这说明他很聪明;他如此认真地读那么厚的小说,这表明他很喜欢阅读,只是缺少一个人去正确引导。想到这,我决定去充当这个引路人。
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将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特别想看你的那本网络小说,你看我的这些书,我都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我们能不能交换着看?”他拿起我早已放在桌子上的几本书,翻阅起来。“当然可以”,他突然说。“但是我的书不许在周内看,只能星期天在家里看,更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学习。”“没问题!”他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在这一借一还中,我发现他渐渐的变了,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和睦相处,成绩也提高了,特别是作文水平尤为突出。
我认为要做好教师这份工作,首先必须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学生,认为跟他们在一块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其次,从生活点滴中去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与呵护;再次,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教育,并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教育故事随笔7
我是我园语言组的成员,在班级语言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好的绘本故事,前段时间,我给孩子讲了一个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说的是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惊险、蕴含着爱,情节丰富有趣、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那天虽然我的嗓子很沙哑,声音很难听,但孩子们还是听得很认真,被故事所吸引,整个过程都很专注地听和回答问题,于是我就萌发了想让他们来画出这个故事的想法,于是我又讲了第二遍,在讲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多观察每幅画面,说一说画面内容,在讲完第二遍后,我就淡淡地说了句: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那就把他给画出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记下来写在旁边,好吗?因为是第一次尝试,不知道结果会这样,就没有做强制的要求。没想到周一很多小朋友都上交了,有单幅的也有连环画形式的,虽然有很多小朋友把故事給改编了,但还是找到了几幅好的,令我对这些孩子们的想象了和创造力而感叹,他们真的做到了,能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给画出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给表达出来,真的很棒!
通过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
1、选择一些有趣的、有鲜明形象和简单情节的故事,便于幼儿记忆主要情节。
2、在绘画的技法上不要做任何要求,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孩子没有了压力,画的就很随性。
3、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进行描绘,对幼儿的绘画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教育故事随笔8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孩子的心里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达到最好。每一个孩子在出生后,妈妈都会为他们讲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来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经习惯了,对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们。因此在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拼音声调》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如:今天小动物们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游玩,你们愿意参加吗?我们要走一条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请你扶好,坐稳了。好!让我们乘上汽车出发吧!现在由导游啊姨为我们解说:我们先走一条平平的马路,汽车很平稳。小朋友们扶好了,我们要过山路了,汽车先从山下往山上开。汽车要从山上往山下再开往山上了。好险呀!汽车又要从山上往山下开了。现在到达目的地了,请小朋友们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吧!看一看这里的景色美不美?欣赏欣赏吧!让我们想一想刚才走了几条路?(平平的马路---从山下走到山上---从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从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条。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同把这个路线图画下来。山路崎岖不平,但在说话也有高有低,让我们把它用1、2、3、4、顺序排成。(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变、四声降)这就是声调。让我们伴着乐乘上汽车沿着路线图再去一趟这美丽的地方吧!汽车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许多小蝌蚪a游来了,它们要同我们一同去旅游。小蝌蚪a带上声调应该怎样用声音来表达呢?请你试着与老师读一读。
这节课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了好的效果。让老师也感到很轻松,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从中体会到合理的运用故事教学,课堂后气氛会更好。
教育故事随笔9
幼儿园里每天都会安排小朋友们进行午睡,但是总有一些孩子无法顺利入睡。小雨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可每天的午睡总让老师操心。要午睡了,小朋友们脱了衣服、裤子和鞋子,陆陆续续上了床,可小雨却在那慢吞吞的脱着衣服,手还不时去抓上面小朋友脱下的衣裤,还把旁边小朋友的鞋子藏到床底下。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制止她,我对小朋友说:“你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已经是大孩子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自己午睡了。”我话音刚落,只见小朋友一个个都加快速度盖好了被子,小雨也不例外,速度加快了。过了一会儿,只见小雨左右看了一下,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睡了,就把眼睛闭上,可一会儿又睁开来了,就这样睁睁闭闭了几个回合终于睡着了。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要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这对于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仅需要班级老师付出长期的努力,还需要家长们家园合作共同努力。
教育故事随笔10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让孩子们进行撕纸贴画活动,活动中为了激发给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向孩子们承若等他们完成作品之后老师就给他们奖励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的贴纸。美术活动快结束了,完成的孩子们都来给我展示他们的作品了,我也给几位完成的特别好的孩子额头上贴上了大苹果的贴纸。“还没完成的小朋友快点哦,朱老师再等你们一会儿!”我环朱了一下速度比较慢的幼儿并提了一下醒。当看到轩轩位置的`时候,哎,轩轩又不见了。只见“比一比”的墙角边蹲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不就是小轩轩吗,不知他在思考什么呢?我轻轻走过去:“轩轩,你在干什么呀?”“我在看我的红苹果呢。”
轩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我。“哟,你这个爱心上有一个呀!”“不对,还有一个呢”轩轩赶紧把爱心翻了一页给我看他的另一个奖励。看来他还挺在乎奖励的多少呢,我边笑边想。“那想不想再多一个奖励呀?”我问。“如果你去你的水果贴画认认真真完成的话,朱老师会考虑再给你一个哦!”我鼓励轩轩,希望他能为了得到奖励而认真一点。“好,肯定可以”没想到轩轩如此爽快地答应了我真的回到位置上完成了他的作品。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大苹果、红五星等各种可爱的小贴纸对于孩子们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鼓励方式,这种表扬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想得到奖励是不容易的,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明白,得到老师的奖励也就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所以不管是哪位孩子,对奖励都有着无比的向往,因此这也是老师能激励孩子更努力,更遵守常规的一个好帮手。
每到周五,我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比一比”的活动,表扬这周中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小朋友,哪怕是进步一点点,我们也会给他们奖励,通过这种奖励来激发孩子们能够表现的越来越好。轩轩小朋友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因此也有了一些奖励,可是美术活动中他总是缺少耐心,所以和其他小朋友比起来,他的奖励相对还是比较好的。今天观察到的轩轩的行为显然是在告诉我们“
老师,其实我很在意我奖励的多少,我也很羡慕其他小朋友的奖励比我多那么多,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多”。读懂了轩轩的内心世界,我便利用奖励这个小帮手来激励轩轩能够再次投入到自己的绘画任务中,
不管轩轩最后的作品怎么样,对于他能坚持完成作品,积极投入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老师的我也应该为他的爱心上再添一个奖励。
教育故事随笔11
我班的孩子很愿意听故事,今天又要求我给他们讲故事,我突然想何不让他们自编自讲故事呢?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编自讲故事。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搞的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去采蘑菇呢?”顿时,小朋友们又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小猴不爱吃蘑菇,就不去采呀!”“小猴应该爬到果园里摘果子呀”听了他们的话,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说法,而是要求小朋友们试着动一下脑筋,从另一角度去编这个故事。我提示:“现在小猴确实是去采蘑菇了,它会爬树,会摘果子但它也会采蘑菇,请你们一起来编这个故事,看谁编的好。”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各个睁大眼睛,动起脑筋。
过了五分钟,我请他们自由发言,有的说:“小猴经常吃果子,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帮它去采蘑菇。”还有的说:“小白兔过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听了这些发言,我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词语用的恰当,而且思想内容也很好。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尝试,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让老框子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我们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得到最佳开发。
教育故事随笔12
孩子在相互交往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总是那么黑白分明。成人对待孩子矛盾的态度也应与法官有别。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把同伴矛盾更多当作成长契机,引导孩子在发生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获得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乐意和家长分享一下文文和奇奇的交往故事。
互补结对
矮矮的、胖嘟嘟的文文很腼腆,憨厚老实,平时不言不语,没什么好朋友,受了委屈最多哼唧两声,自我消化,是典型的乖宝宝。而奇奇瘦高个,活泼好动,眼睛总是咕噜咕噜转个不停,老想鬼点子欺负人,是同伴告状最多的对象。
进入大班,老师要求孩子们自主选择座位,两个挨着坐的小伙伴结成一组。没想到,腼腆的从没什么朋友的文文和太活泼导致人人躲避的奇奇,竟然坐在了一起。两人用眼神无声地交流,俨然一副“哥俩好”的架势。当老师问:“文文,你真心愿意和奇奇坐在一起么?” “嗯!”文文使劲点点头,与奇奇相视一笑。一开始,老师有点不放心,交代奇奇:“与文文做好朋友,不可以欺负文文!”又转头对文文叮嘱:“奇奇爱动,他欺负了你,你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很不放心地走了。
分析:文文不善言语,不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但内心还是渴望好朋友的。所以,奇奇的爱笑、古灵精怪恰恰吸引了文文,使他忽略了奇奇“爱欺负人”的缺点。而奇奇平时总是大呼小叫,朋友不断,想不到,大家被他欺负狠了,新学期都远远避开了他,这使他很失落。这两个孩子成为朋友最开始是基于“互补”心理吧。老师虽然有点不放心,但还是期待看到他俩的变化。
第一次合作成功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老师要求各组协商表演一个节目。其他组都是两人商量来商量去,但文文和奇奇在一起,基本都是奇奇自说自话,文文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听。奇奇说:“我们说儿歌吧。”文文点点头。奇奇说:“不行,你的声音不响亮,我们还是唱歌吧。”文文又点点头。奇奇说:“还是不行,唱歌大家都会想到,我们还是表演吧!”文文小声说:“听你的!”“表演什么呢?”奇奇又转起了眼珠子。
最后,来了一出“猫捉老鼠”的戏码。胖嘟嘟的文文扮老鼠,可他慢悠悠地逃。瘦瘦的奇奇扮老猫,眼看快要追到老鼠,他赶紧压低声音提醒,却还是被大家都听见了:“快逃,快逃,我就要来了,文文,快点躲到桌子下面,快!”大家“哄”地一声全笑了起来。老师对他们翘起了大拇指,同伴们“啪啪啪”地鼓起了掌。
分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文文以前回答个问题都结结巴巴,今天居然在奇奇的带动下,也活泼起来,敢在大家面前表演了,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肯定。而被大家排斥调皮的奇奇,其实有着好强的一面,当看到文文崇拜的眼神,发现自己做什么文文都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听他的指挥,自信心空前高涨。今天的成功表演更是让他坚信自己对文文的“领导”很成功。
不过,他俩的个性特点、能力发展水平毕竟还是有很大差异,注定交往也不会一帆风顺。
交往进入冰河期
周一常规检查时,奇奇忘了带手绢。等老师快要检查到他时,他乘大家不注意,急中生智抓起文文的手绢往自己面前一放。文文急得伸手去抢,奇奇拍开他的手,捂住面前的手绢。文文没办法,只能委屈地大叫起来:“老师,奇奇抢我手绢了!”
“哦,为什么要抢呢?”老师笑眯眯地问。
“我……我忘记带了!”奇奇的眼神躲闪着。
“看着我。”老师的声音明明不高,听在奇奇耳里怎么像开着个大喇叭?
“老师,老师,别……别再看我,我,我错了。”老师一直盯着奇奇看,看得奇奇低下了头。
“手绢下次记得带,今天如果流汗了,到我办公桌上取纸巾吧。嗯,奇奇是个知错就改的诚实孩子呢!”听着听着,不知怎的,奇奇的眼泪下来了。
老师走后,奇奇虽然被老师夸奖了“诚实”,可文文的叛变与不配合还是让他的心里有些不舒服,对文文爱理不理的,两人的交往陷入“冰河期”。
分析:孩子的友谊是纯真的,也是脆弱的。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前一刻可以好得如同一人;后一刻只要发现对方做错了事儿,照样会跟老师告状;再下一刻,说不定两人又会忘了不愉快,好得似一人。所以,当家长遇到两个孩子闹别扭时,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好心办坏事
事实也是如此。点心时间,文文主动帮奇奇拿了点心,奇奇心安理得地吃起来;游戏的时候,奇奇选择建构区,文文也跟去,陪着奇奇搭积木。一直在一旁观察的老师暗暗松了口气。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手工课上,老师教大家制作面具,希望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忙。在用剪刀的环节,奇奇两三下就剪好了,而文文比划着想剪出洞洞,却犹豫着不知从哪儿下剪刀。奇奇急了,拿着自己的剪刀伸手抢文文手里的面具,想帮着剪。而文文拿着剪刀还在踌躇中,不肯放手。争抢中,奇奇剪到了文文的手,虽然是儿童用的小剪刀,文文的手还是破了皮,鲜红的血渐渐渗了出来。老师赶紧送文文去医院。奇奇也一下子蒙了,看得出他难过极了。其实,奇奇并不是有意伤害文文,通过老师的.教育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经懂得了交往的两个基本道理:一是与别人友好相处,绝不能伤害别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二是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代替别人做,而是教给别人做的方法。但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挽回自己的友谊。
分析:奇奇是个急性子,文文是个慢性子。急性子与慢性子要处好,两人都必须往中间靠一靠,急性子要放下步子等一等慢性子,慢性子也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别让对方等太久。成人调整起来相对容易,但孩子就不同。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两人还能继续做好朋友吗?他们的家长还希望他们坐在一起,继续当好朋友吗?
分开之后
文文爸爸接到老师电话赶到幼儿园时很心疼,很想第二天把奇奇喊出来谈一谈。奇奇妈妈听说淘气儿子在幼儿园惹了祸,忙不迭带着奇奇和大包小包的礼品,当天晚上就上门道歉。正当大人们还在寒暄,不留神,两个孩子已经嘀嘀咕咕躲角落玩去了。文文爸爸愤怒的心情忽然有些平静。内向的文文最近活泼开朗多了,回家能高兴说起在园的趣事儿,奇奇的名字是出现最多的。
老师生怕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把奇奇调到身边的座位。奇奇知道自己做错了,一反常态地乖起来,只是上课也不举手,下课也不玩游戏,就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文文也沉默了,又像原来那样只是远远看着小伙伴们嘻嘻哈哈地玩耍。
又过了几天,奇奇和文文先开始用目光交流,接着奇奇忍不住一下课就跑到文文身边,不停地跟文文说话。文文还是睁大眼睛,崇拜地听着。终于有一天,奇奇和文文手拉手站在了老师的面前:“老师,我们还想做最佳组合,还想坐在一起!”“行,知道要注意什么吗?”奇奇抢着回答:“我知道,要保护文文,不能伤害文文,老师,我能,我能的!”奇奇说的时候,文文直点头。老师也点头答应了。
分析:对孩子的教育要对症下药。如何让文文勇敢、活泼起来?如何让奇奇提高自制力,懂得爱护同伴?单纯的说教起不了作用。改变孩子的好办法之一就是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伴儿”。什么样的伙伴适合当朋友?不一定要对方是神童,不一定要对方什么都依着自己,不一定要对方是个完美的好孩子。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和他在一起能心情愉快,还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么即使交了个调皮的小伙伴又何妨?
家长遇到此类事件,最好的办法是站在对方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文文爸爸能理解过错方的无心之失,看到心理健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珍惜儿子好不容易获得的同伴情谊;奇奇妈妈能积极示范如何主动承担错误。他们都是明理的家长,都在教给孩子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再好的学校也代替不了家庭,再好的老师也取代不了父母。当孩子遇到人际矛盾时,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信赖与支持、鼓励与关注、提醒与暗示,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待。
教育故事随笔13
“老师,周××不还我的蜡笔。”课间,张××和陆××拉着手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我随口说:“去让他还给你。”她们出去了一会儿又回来了,陆××委屈地告诉我:“他还是不还给我。”陆××和周××平时可是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她:“是不是他把你的蜡笔用完了呢?”“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我差点脱口而出:“去把他叫来!”在这句话出口之际,不知怎的,我脑中思维一闪,变成了这样一句话:“他是不是正在画画呢?”陆××点点头。“那他肯定是想把那幅画画完。你就让他画完,再让他还给你好吗?”小姑娘点点头又去了,这次没有再回来。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作出决定之前,我们有时不妨多转个弯想一想。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探究的欲望,遇到问题先问个为什么,猜一猜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验证。如果教师听说有人借东西不还就表现出强烈的道德义愤,那他肯定不会再去思考什么“假说”了,他会风风火火地去主持正义。结果呢?当然也能 “解决问题”,把陆××的蜡笔要回来,这个不难。但是两个学生就会互相怨恨,埋下今后问题的隐患,而教师的能力则没有丝毫提高。
教育故事随笔14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总算结束了,终于把这群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们安全的交到了家长的手上。我该回教室去做“值日”了。当我拿起扫把正准备打扫时,满地的铅笔让我的心情很复杂。才入学没几天,我们班丢铅笔的事件层出不穷,我的讲桌前面总是围满了小家伙们在向我投案,他们的铅笔又不知去向了。我每天会迎来家长们的热线,而关于铅笔的最多:“张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每天都按老师的要求给孩子削好铅笔,甚至我还给他准备了5支,可是放学回到家,连做作业的笔都找不到了,你们班不会有小朋友乱拿东西吧?”接到这样的电话,我只能向家长解释我会尽量帮孩子去找寻铅笔的下落。可是我怎么去帮这群丢铅笔的小家伙们找铅笔呢?每天地下的铅笔捡起来,不是没人认领,就是认领的人太多,弄得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万般无奈下,我想到了一个法子,让家长给孩子在铅笔上贴上名字。本以为这样铅笔就不会再丢了,没想到铅笔丢失的状况却一点儿也没好转。由于有了名字,破案却方便了许多。这天,我将地下的一支支铅笔都捡起来,足足捡到了13支,大多上面都有名字。第二天我问了大家,谁的铅笔找不到了?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时,我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把铅笔,开始念铅笔上的名字。大家满脸疑惑的望着我,小军终于忍不住了,问道:“老师,我们的铅笔怎么都跑到你那儿去了呢?”我笑了笑,说道:“是啊,怎么会跑到我这里来呢?原来是这些铅笔们来向我告状,说它们的小主人丢弃了它,所以它们就在我这里了。”孩子们更加迷惑了。
原来这群孩子一点儿都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铅笔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家长们大都也不会因为一支铅笔的丢失而去难为孩子。怎么才能让这些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这不经让我又让我想起了那些偏远山村的孩子。那是20xx年的冬天,我在阿勒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的学校里实习支教。我带二年级的语文,每当孩子们在课堂上书写笔画时,我都会走到他们身边观察指导。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看不到小华同学是用什么在写字,我搬开她的手,原来她的手里紧紧的拽着一个三厘米的铅笔头!我惊呆了,在我小的时候也不曾用过这样的笔头。我问她再没有铅笔可以用了吗?她说:“爸爸还没有给我买呢!”听到她的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当时我把自己的一支铅笔递给了她。之后我在班里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笔头,原来山里的`孩子们都舍不得丢去笔头,他们在笔头上套上废笔套子接着用,也不浪费哪怕一丁点的笔头。后来每当看见笔头时,我都会用一根新铅笔换回来,一学期下来,我换来了一大盒铅笔头。
哲学家塞内加这样说道: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第二天,我将一盒铅笔头带到了班里,孩子们看到这么的小笔头,好奇地问道:“老师,你怎么有这么多这么小的笔,你怎么写字啊?”这时,我开始给他们讲起这些小笔头的来历,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山里的孩子用来写字的。听我说完,孩子们都呆住了,谁也不说话了。我趁机问道:小朋友们,你们以后该怎么做啊?小婷说道:我们再也不乱扔铅笔了。小玲说道:我们也要向那里的小朋友学习,爱护我们的铅笔。是啊,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向那些孩子一样,懂得爱惜自己的文具,不浪费铅笔。
从那以后,班里的丢失铅笔事件少了很多,地上也不再有那么多的铅笔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孩子有的时候并不是有意犯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教育故事随笔15
不知不觉中这学期的数学课已经完成大半,自己也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感叹数学的奇妙。只可惜对数学的悟性实在是低,越发觉得愧对学生啊。
每节课上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有时想起来真是觉得既好气又好笑,每天面对相同的学生,原来是这种感觉,我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我也一定是个很凶的老师吧。
第八单元是数学广角,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沏茶问题、烙饼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看到这三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呵呵,这只是典型题的代表,还有煎鱼、炒菜、比赛。怎么样?丰富吧。
在讲解这部分的习题时,发现有一些同学的反应真的很快,给出一道题后,能迅速的做出来;而有些同学,实在是费劲锕。所以我只有一遍一遍反复讲解这些题的特征。
有一节课讲到优化问题,说的是一次短跑比赛,两个班级进行比赛,要想其中一个班级获胜,该怎么办?我想把题读完,然后慢慢启发学生,很快有学生有了答案,迫不及待的举手。果然,还是那几个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我叫起其中一个学生,当他说完后,我对他的答案产生了质疑:再好好想想!12秒和17秒哪个大啊?
果然有学生同意了我的看法,可随即又产生了争议,我很疑惑这么简单的问题有什么可争论的`?于是又读了一遍题,哦,原来是短跑比赛,用时越少速度越快成绩越好啊!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弄错了,闹了个大乌龙。于是我不好意思的对学生说:“对不起同学们,是老师弄错了。”但是还是挺不好意思的。呵呵,有几个人又开始笑话我了。当然,我不止一次犯错了,有时算题也会出错,订正答案时就很尴尬了。我也奇怪当时算题时想什么去了。看来我真的不适合教数学。
不知不觉已经三个月了,今天魏姐问我教龄时,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是7年,后来又对她说:“不对,我的数学教龄是0啊。”
时间过得很快,学期也接近尾声,努力。
【教育故事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故事05-16
教育故事随笔09-11
教育随笔故事15篇05-16
教育随笔故事(20篇)07-11
宋明的故事教育随笔10-04
教育故事随笔(经典15篇)09-12
教育随笔故事(合集15篇)05-16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800字10-07
教育故事随笔15篇(合集)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