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论文(精)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文化论文1
摘 要 分析 了 企业 文化建设的特点,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独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现状 发展 思路
1 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1.1 区间性
文化活跃在 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适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 内容 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 影响 ,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1.2 依附性
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的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企业文化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
1.3 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的目标服务。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实践主体是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足之地。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企业分配制度要和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相适应。
1.4 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是社会 经济 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
1.5 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规律 。企业作为法人,就具有拟人性,这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方面。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具有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凝聚企业的创造力;差别在于各自存在着不同的薄弱环节;差别在于企业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服务不同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1.6 可塑性
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达到相互融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2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 理论 研究 方兴未艾,研究 方法 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 政治 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 时代 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 科学 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2
企业文化中企业发展作用探析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是企业生存发展灵魂,也体现了企业特征形象。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它一定有非常优秀企业文化。本文通过对信誉楼特色企业文化阐述,说明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誉楼;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自己独特文化特征形象。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也是由于企业文化支撑,它包含内容非常丰富,如文化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行为、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积久形成,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个性化特质,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灵魂。作为高校教师通过到信誉楼百货集团公司实习和实地考察,我们感受到了信誉楼企业文化博大精深,也领略了其独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作用。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黄骅市,1984年由十几个农民在队长张洪瑞带领下筹建,1985年元旦正式开业,20xx年成立了其第一家分公司。经过三十多年辛勤耕耘,至今已有26家连锁经营公司,并以每年增加3~4家速度发展,员工总人数达到3万多名,现在省内已扩大到了省会,省外发展到了山东、天津。信誉楼由一个个体经营小公司发展到全国有名民营大企业,她迅速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所起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对相关利益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包括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信誉楼独特企业文化首先是其核心价值观:“追求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在维护自己根本利益同时,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企业究竟追求价值最大化和还是利润最大化曾一度成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探究课题,信誉楼百货公司很早就坚定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核心价值观,足见她管理者深谋远虑。信誉楼人从开始就秉持为他人着想原则,不是投机经营,是真正诚信经营,发展至今也不足为奇了。其次,信誉楼企业文化特色体现在其服务理念,那就是诚信经营,以经营为本,切实为顾客服务。信誉楼视顾客为友,做诚实商家,卖给顾客商品,从不掩饰其真实情况,如退回手机、服装、鞋等,他们绝不会当新商品再去卖,会如实告诉顾客商品情况;也不唯利是图,不会因为进价低就多加价;高价位商品出现问题后,会勇于承担责任。信誉楼把顾客当朋友,帮助顾客买东西,能省钱帮顾客省去;不适合顾客不卖;能少卖不多卖。信誉楼对导购员考核也是独树一帜,考核标准不以销售额定报酬,而是以是否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定星级,让顾客到信誉楼买东西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拥有了大批忠实顾客。商场如战场,谁拥有客户资源多,谁竞争力就强。
二、企业文化导向作用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有着无形导向功能,让员工自发地去遵从,从而把企业意愿与员工个人意愿统一,促使企业发展壮大。信誉楼企业精神是:“具有高度责任感,以向社会负责为己任。”这增加了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精神。清晨班前会,信誉楼26家企业,三万多名员工在同一个时间唱响信誉楼之歌,提醒自己时刻将“天下兴亡,我责任”作为自己职责。信誉楼人通过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落实企业精神,把自己命运和民族利益绑在一起,这在激烈竞争当今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信誉楼走到哪里都从不挑起价格战,维护一个区域商业生态,与邻近其他超市和睦共处。让周围人民生活幸福,实实在在兑现了他们诺言。信誉楼百货公司刊物《信誉楼人》《小故事选编》,刊登了员工许多正能量事迹,树立了良好道德风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正是这些体现了信誉楼崇高道德风尚。
三、企业文化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统一。当企业文化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候,这种规范就形成无形约束力,让员工自觉自愿执行。信誉楼为员工各个岗位制定了详细“定位”,规定了员工岗位职责以及达到标准,既“约束”了员工,也使其有了努力方向。对于产品,信誉楼一向有其独特管理模式,特别是商品质量严格把关,切切实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信誉楼很多商品来源于直采,如海产品、蔬菜水果等,都是生产基地直接供应给企业。对产品做好售前、售中检查,不允许有质量问题商品出柜台。他们过一段时间就开办一次商品品尝会,由顾客决定采购哪些食品,还允许顾客参观熟食操作间,见证食品由生到熟流程环境,让顾客放心购买。信誉楼签约加盟中国IGA,推行IGA五星门店标准,提升管理方案和顾客购物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软”约束作用,提高了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企业文化凝聚力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在无形中对员工起着激励作用,良好工作氛围,让员工享受工作愉悦。企业文化所形成文化氛围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出员工潜能,使员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整体执行力。信誉楼文化特色在于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环境。信誉楼致力于教学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员工培训,她培训工作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参与到了企业管理中。培训工作成为传承企业文化重要桥梁和纽带,各个商城为员工修建了培训大教室、阅览室。信誉楼人一直在坚持自己理念,出版各类学习资料、刊物让员工自觉学习,管理层能够关注、关爱员工,为员工着想,给员工实现其价值机会,让员工健康成长。优秀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向心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文化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正确选择。这个企业目标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利益,让员工与企业达到双赢,那么这个凝聚力就有了。信誉楼文化特色是以高文化亲和力定取舍,与企业有共同理念人才能在企业留住,发挥其作用。人员安排以特长定岗位,以工作定报酬,加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动态管理机制。信誉楼没有空降兵,凡是来信誉楼新员工,无论学历多高,都要从基层导购干起;当然信誉楼也不埋没人才,建立了人才储备资源库,定期对有潜质干部进行培训。信誉楼着眼于全员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与储备,发挥团队优势,针对不同人设计成长路线规划和确定人生目标,让平常人创造出不平常业绩,让每名员工用心学习工作,开心生活娱乐,保证了企业健康、持续运行发展。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员工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他们聪明智慧,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作用
优秀企业文化能够向社会大众展示其成功管理风格、良好经营状况和高尚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整体形象,信誉楼企业文化是一笔巨大无形资产。信誉楼企业文化,就是创始人文化,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所有经营管理理念都是与之相匹配:“一心想赚钱路越走越窄,只有诚心诚意为消费者和供应商着想,财源才会滚滚而来。我们和消费者利益是一致。只有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才会有越来越多顾客光顾我们商厦,信誉楼才能生存,才会发展。”信誉楼企业文化核心是诚信。为了这两个字,信誉楼起初硬是六年没有盈利,这在当时人人想着赚钱大环境下是不可思议。信誉楼所讲诚信是上升到品格和境界层面,也就是切实为他人着想。正是有这样高尚品行,信誉楼始终在人们心目中形象是讲信誉、讲诚信,是一般企业所不能及。信誉楼顾客客流是许多大型超市商场无法比拟,每天早上一开门,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入商场,导购员精神饱满热情迎接顾客,新鲜蔬菜、水果、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柜台里。人们信任信誉楼如同自家人,切实为他人着想,是更高层面诚信,也就是信誉楼企业文化灵魂。
六、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
企业文化支撑着企业成长发展,凡是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它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也会不断传承下去,它核心价值观会被其接班人所接受,并且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所说可持续成长。在这个阶段主要特点就是淡化了企业家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尽管没有好企业文化也可以成长,但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时时刻刻指引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往往是一盘散沙。老董事长张洪瑞是信誉楼最初创始人,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发展史,老董事长管理期间秉承“诚信”经营理念,在社会各界获得良好声誉,形成了优秀企业文化。他无论是在管理还是经营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宝贵财富,在他年岁大时候,毅然把倾注了自己几十年心血、蓬蓬勃勃发展企业让贤给了与自己并不沾亲带故女能人罗茂莲。作为信誉楼百货集团总裁,罗茂莲带领她团队,将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广,成为一名优秀企业文化引领者、传播者。近年来,罗茂莲不断走上北大讲台,在中国连锁协会峰会上、在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年会上将信誉楼优秀企业文化进一步传播。国内国际不少知名零售商开始对信誉楼企业文化感兴趣,信誉楼在业内有非常高知名度。信誉楼能做成今天“商业品牌”,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信誉楼独具特色企业文化,成为聚集企业精神力量,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组织文化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2]刘秀华.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作用[J].集团经济研究,20xx(11).
企业文化论文3
摘要:针对我国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两者间的隔阂,主要归因于形式主义、重器物与制度层面、主体价值的缺失及心理行为教化脱节;接着,本文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回归、确立企业文化观念层面核心地位、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主体价值实现和构建企业文化心理行为调控机制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审视;建设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隔膜
(一)形式主义消解了企业文化建设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源于西方,将该理论引进到我国的企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价值需要一定的价值形式载体,以达到能够承载企业文化内容、凸显企业价值追求、体现企业精神的最终目的。通过形式既可以显示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又能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单纯的形式表现是毫无意义的。然而,有些企业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甚至不惜劳民伤财,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仅仅局限于模仿国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将这种模仿表象化、形式化,如:热衷喊口号、搞文体活动、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做就能够塑造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大部分现代企业注重形式主义而忽视了形式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给人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由企业开展的文体活动的误导。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外在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体现方式。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将企业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企业员工,若仅仅依靠表层的形式,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降低了企业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消解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
(二)重器物与制度层面忽视观念层构建
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偏重人治,导致“人情”至上。中国人向来重情重义,中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将人情世故融入到该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这种管理更具人性化,可以增强企业广大员工的凝聚力。然而,这种人情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个人的喜好、做事方式等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奖惩不是取决于人力资源评估,二是取决于与领导者关系的好坏,员工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往往选择想尽方法与领导搞好关系而不是更加努力的工作,这样员工很容易沦为领导者的附庸,而不再忠诚于企业整体的目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往往会导致企业内产生派系和小集团。
(三)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主体价值的缺失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的主体,更是践行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主体。企业依靠企业广大员工来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然而,现代企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忽视自己企业员工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过分依赖外来专家学者的设计与创意;有些企业认为“企业家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过分注重企业家的主导作用,忽视企业广大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价值,认为企业广大员工只需要对外来专家学者的设计与创意进行认同和执行。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价值的缺失,使企业文化不再具有表达企业员工的理想愿望、价值追求和文化诉求的能力,企业员工对现有的企业文化不理解、不认同,长此以往将产生抵触情绪,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威胁。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心理行为教化脱节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心理行为教化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在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心理行为教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一手软,一手硬”、“两张皮”的现象。有些企业领导者只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忽略了精神支柱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没有做到心理行为教化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手抓;有些企业领导者把提高经济利润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认为只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薪水,员工才会全心全意为公司做贡献,以公司为家;有些企业领导者认为只有企业自身制定了可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活动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对标准的奖惩制度,企业广大员工就会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有些领导者虽然在企业里设立了心理行为教化的相关责任部部门,但是对心理行为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开展心理行为教化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在实施方面缺乏针对性,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效。另外,企业员工应具有主动接受心理行为教化的意识,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自身的观念中,并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这样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若企业领导者自身态度不积极不端正,员工就会认为他们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只要完成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却没有认识到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流入,某些不良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逐渐影响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主动接受心理行为教化的意识。企业内诚信缺失的现象给社会和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假冒伪劣产品频频出现,接踵而来的三鹿,地沟油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万能牛肉膏事件,毒豆芽事件,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一)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回归
在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有更强的生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企业竞争的成败与员工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如果员工的素质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会降低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并制约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职业的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通过改进员工积极参与的方式,指引员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活动中要让员工明白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与职业技能,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务实创新的民族时代精神。通过精心策划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帮助员工消除心中的矛盾,统一思想。其次,明确树立新型学习观的理念,大力提升员工的文化科学的素养。努力开展多元化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员工养成合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他们要树立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创新,在岗位上成长,把各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都运用上,更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开辟学习园地、学习论坛,以便员工能很好地学习和查询,既拓展了学习方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借助图书室、职工之家等交流平台,设计花样繁多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努力创造学习条件给员工,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引导员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磨练自己,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最后,大范围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员工的技术技能素养。广泛深入地进行群众性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通过鼓励发明创造等创新形式的途径,提高员工对创造发明和改善岗位技能的兴趣,在提升员工专业知识储备量的同时,增加其技术技能,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员工。
(二)确立企业文化观念层面核心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人,但必须还得依靠人。没有人的支持与助推,文化建设犹如纸上谈兵。企业的文化建设会涉及到企业里面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肯定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长期工程,确立企业文化观念层面的核心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牢固树立“人本”观念,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保持强大的内在动力,从而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新力。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通过有效激励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依次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二者的充分融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路线”,就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普通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在企业文化内涵的提炼过程中,应该有更多员工参与到企业当中去,并试着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待这种“人本”化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形成后,并且接受内部员工的验收,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的主人就是自己。
(三)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主体价值实现
建设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稳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应强化企业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其主体价值的实现。维护企业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员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构建企业和谐运营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的劳动关系状。从而达到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把,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树立广大员工与企业“互益共生、双赢互动”的理念,不断完善平等的劳动合同为协商形式的经济维权机制、对困难员工进行帮扶救助、送温暖等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基质、员工文体活动,建立员工谨慎文化权益维护机制等,切实有效地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坚持关心员工生活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员工之间还要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维护广大员工团体的和谐稳定。
(四)构建企业文化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
要让员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拥有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制定出较高的奋斗目标,让所有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处事待人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极大程度地做到适度克制个人情绪和欲望。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引导机制,使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并有地方说,及时找到温暖和力量,调整我们偏颇的心态,尽快找到心理平衡点,最终,带着平和、愉悦的心情去工作,生活一定会事半功倍。三、总结为了适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达到规范、安全、经济、文明、高效的标准,企业不仅仅要抓生产经营,同样也应该把建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重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它软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开始一路走来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充分阐述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同样也是企业之间竞争一个没有硝烟无形的战场。一个健全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能够得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在思想上的高度认同,使得员工在思想上形成概念,自动自觉和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和经营理念保持高度一致,相信企业,信赖企业,充分理解领导层的每项重要决策,从而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自觉遵守,时刻牢记自己是企业的一名员工,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自己的行为代表着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体现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全面加强企业各项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思想上的指南针,是企业能够开展各项员工活动的先决条件,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保证各项活动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4
如今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大量的电子化资料,作为记录企业历史,反映企业文化的企业档案主体形式已发生变化。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发展企业档案事业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的客观要求。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充分
目前,企业早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等电子储存设备对文件资料进行保存,但这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缺少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能实现远程网络查看和借阅,以及文档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因素,都会制约企业档案工作的高效管理和高水平发展,这将直接影响档案利用的效果。
(二)传统档案管理手段亟需变革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档案来源日益广泛,数量剧增,形式多样,如仍然“按照生成、积累、立卷、鉴定、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很多工作还未来得及开展之前,电子文件就被更改甚至删除了,导致文件流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重复劳动”。所以,面对电子文件便捷的形成和转移特性,传统档案管理手段日渐捉襟见肘,企业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的过程,它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前提,并且动态发展的。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硬件、软件、安全保障系统以及适合工作实际的终端、辅助设备。企业首先应搭建适合电子档案系统正常运行的环境。包括建立与企业规模、发展相适宜的中心机房,布局合适的安全保障体系,购置适合电子档案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终端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设备。
(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1、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档案信息数字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化办公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二是指将以前“摸的着”的档案输进计算机,即“库存档案电子化”。2、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包含文书、声像、科技、电子邮件、网页等,但不管任何形式的电子文件,其基本要求是齐全完整、标准规范。电子文件在保存时应采用唯一标识符、统一的命名规则,并设置、捕获元数据。3、具体建设内容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应保存正本、定稿、公文处理单和彩色修改留痕稿,版面格式应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要求,文件格式可采用OFD、PDF、PDF/A等格式归档。有条件的可对电子档案与元数据进行封装。声像档案应注意品质质量,照片类以TIFF、JPEG格式,像素不低于300万,录像类以MPEG2、MPEG4格式保存,比特率不低于8Mbps、录音类以WAV、MP3格式保存,音频采样率不低于44.1kHz。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的图形类应以DWG格式归档,其它档案类型参照文书、声像类。
(三)应用软件建设
企业使用应用软件一般分为自行开发与购买,两者各有利弊。自身开发软件可能更适合企业需求,但对企业信息实力等各方面要求较高,普通企业无法实现。购买软件方便快捷,但一般需针对企业实际修改,进行二次开发,对档案和信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档案管理软件首先应能集成管理各门类数字档案资源,具备分类、编目、用户管理等基本功能。特别关注以下三点:一是系统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琐;二是充分考虑档案室特点,区别于档案馆要求;三是考虑系统对数据真实性辨别,避免篡改。适用软件功能架构可参考基于OAIS(ISO14721-20xx)模型设计,具体功能需求可参见《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29194-20xx)。
(四)保障体系建设
1、经费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长远考虑,纳入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规划,从而保证有适当的经费预算。2、制度保障包括各门类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人才配备、经费预算、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和信息化部门职责分工及奖惩制度。3、人才保障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专职人员,注重信息化培训,打通档案管理人员发展和进步渠道。4、安全保障参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从系统安全、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
三、数字档案室是目前档案信息化解决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过程,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建立标准的数字档案馆相当困难。中办、国办《意见》中提出的.“数字档案室”,是适合目前信息化条件下管理电子档案的形式。它的管理对象是以电子文件为主,重在规范,着眼于现实,可将其定位于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先进形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此为重要节点,作为企业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中继站”。四、企业档案信息化与企业文化企业档案客观记录下企业每个历史阶段的经营生产活动,具有担负弘扬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内涵的重要责任。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特点促进企业文化
传统企业文化形式体现企业文化活力方面缺乏自身个性,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文化机会有限。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提供多方位企业文化展示,为员工建立多渠道企业文化感受。员工远程查阅档案,便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工作压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信息传播快速,焕发内部蓬勃朝气,有助于形成团结、有效的企业文化。另外,远程档案查询系统可供随时查阅信息,提高了管理透明度;利用档案影像资料制作内容翔实的企业宣传片,利用企业门户网站、档案管理平台发布企业管理实时状态,有助于展现企业软实力。因此,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色,将企业档案所承载的企业文化浸润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为企业文化提升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随企业文化动态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发展,坚持技术与管理同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20xx年公布的档案管理行业规则-《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xx),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性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及其产生的档案是持续变化的,基于这一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动态解决方案。同时,由于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事物,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作用。理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发展的脉线,动态结合企业文化的走向,才能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应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便捷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注重文化战略思想的时代,企业应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的有效促进作用,并以此全面推动企业档案事业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5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企业文化建设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应从人力资源的管理出发,满足企业文化的要求,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发展的前提下,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突出以人为本,更能凸显出管理的文化涵义。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
一、引言
当前企业竞争已逐步从技术竞争上升到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视吸收人才,对人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建立完善高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每个想发展进步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应把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植入优秀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良好的发展基础。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发挥企业的价值。所以,只有在企业文化中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司人力资源带来的效益最大化,包括外在管理和内在管理、量和质的管理,它具有时代性、综合性、地区性等特点。包括人力规划、工作行为分析、招聘、奖励、工资待遇等方面。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推动者。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共同组成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全方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实现管理的刚柔并济、相互作用,使其达到最佳效能。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能使企业管理更加高效有力,让在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国内企业逐步建立了属于自身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坚持改革创新、诚实守信,以合作、务实为核心,制定了服务至上的体系。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发展中起步较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不够丰富。[1]企业文化方面的不足之处表现为:企业对文化管理不够重视,员工积极主动性不够、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不够、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单调、企业文化管理流于表面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的管理者把人力资源问题仅仅当成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的范围,没有把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综合性的部门。由于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仅仅是为其他部门供给必要的人才资源,所以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力资源的运行模式。[2]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轻视对员工的内部培养,过于依赖外部招聘;重视人才的个人基础能力,而忽视培训的作用。在人才的发掘中,往往片面地重视培养个别员工,而没有注重整体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深层次开发。[3]第三,人力资源配置安排不合理。人力资源未按优配置,而是取决于个别管理者的随心所欲。很多企业人事决定权掌握在个别领导手中。人力资源部门仅仅履行部分行政职能,局限性很大。[4]第四,激励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在激励员工时,或者仅仅采用精神层面的奖励,而不重视物质奖励;或者仅以高薪留住人才,而轻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配置。这会导致员工工作态度不积极,影响生产效率。[5]
四、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建设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应改变思想观念,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人为本,拟定合理的管理条例。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软管理,把企业优势最大化,并且针对弱项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期把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水平。第一,建设良好的企业优势文化与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二者相互协调,齐头并进。第二,根据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将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低与奖惩措施相配合。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将企业文化与奖惩措施相结合,将企业价值观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评估标准表达出来。第三,应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将单位整体培训与部门个别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加强对员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企业优良文化不断渗透给员工,加强对思想观念、从业态度等方面的培训,最终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培养出比较符合企业文化发展目标的优秀员工。第四,建设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人才管理模式。把多种表现因素放入到考核结果中去,打造自由、进取、感恩、愉快的企业工作氛围,让员工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
五、结束语
每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合工作做好,决定了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国内企业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人力管理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之后的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为了能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须建设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让企业文化发挥其效能。要建设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加快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强大的优势,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增强其竞争性.
参考文献:
[1]李二青.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xx(01):155-158.
[2]于佳.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性与互动性研究[D].贵州大学,20xx.
[3]张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探析[D].华侨大学,20xx.
[4]李伟聪.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xx.
[5]雷国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D].延边大学,20xx.
企业文化论文6
摘要:
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搭建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和职工的道德素质;以企业文化与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机制,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变办学理念,深入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企业文化;职业教育;渗透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专业文化的定位以及社会价值的定位,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企业文化还没有完全渗透到职业教育中,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不断探讨将企业文化引导到职业教育中,这种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搭建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和职工的道德素质
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首先要搭建一个企业文化渗透的平台,也就是企业文化渗透的环境和条件。职业教育要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敬业思想,倡导诚实守信,确定共同的目标,形成校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有了这个平台,企业文化体现的一目了然,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把热爱职业、服从管理、爱岗敬业、规范行为等作为平台共建内容,使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在这个平台上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综合发展的新模式,达到信息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沟通,协调一致,也有助于检验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效果。
二、以企业文化与校园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而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而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传承性,有效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灵活简洁,方便掌握,通俗易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灵活的掌握和了解了企业文化。找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切入点,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折叠提升素质、折叠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折叠营造文化氛围有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因此,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及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规划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企业,认知自己,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判断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在学习指导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职业才能,提升创业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机制,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
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要建立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研究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企业文化的作用方式;企业文化对事物变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表现形态。健全企业文化渗透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等。要针对学校的专业特点,形成特色模式,构建渗透体系,通过标准和要求,准确引入企业文化,寻求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渗透融合点,将其贯穿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条件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机制等,保障企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要提高对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性,保证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可持续发展,要量力而行,发挥优势,要有科学的预期性和控制性,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不能达到渗透的目的。
五、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探寻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职业教育中。传统的顶岗实习,还未能真正地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要把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合作的过程中,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去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新型学徒制、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模式,有效增强了企业文化的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实训车间工厂化、任课教师师傅化、上课学习工作化、生产过程规范化、生产产品标准化、实训环境文化化等,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职业教育全过程,促进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新型的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六、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渗透力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因此,在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同时,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企业文化教育作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展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将工作体验到的企业文化应用到课堂学习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用企业文化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用企业文化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取得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效果,体现企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七、改革教学内容,设置适应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渗透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要是企业文化真正融合到职业教育中,要改革教学内容,首先要完善教学目标,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协商,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形成特色的专业体系,把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和高科技前沿的现代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把相关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浅出,既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又达到了企业的要求。要选择适宜贴切得企业文化内容,组织内容时要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相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符合教学规律的需要,要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前沿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八、改变办学理念,深入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渗透
职业教育要改变教学理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学理念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要看到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困难。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有助于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借助企业力量,有利于职业学校专业的发展,新型的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渗透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能增强职业教育内在的活力,有助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提高。要不断继承与创新,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体现现代化办学时代精神,形成独具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学校。
企业文化论文7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 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道路。 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区域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文化特征,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对接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提高办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践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考虑专业技能的因素,更应将企业文化的渗透纳入其中, 这是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十分有效的路径。人才方案的制定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考查与课程相关的各项工作过程和内容,整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课程开发。采用以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教学法,把实际工作过程和内容转化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再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研究归纳相应的实训目标、 实训内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使教、学、做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从项目内容设计、安全规范操作到有关应用案例的选择, 都要按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来要求,营造实训环境。 同时积极与企业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将模拟与观摩转变为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实境教学”的环境。 将企业文化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之中,使项目课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法,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 使项目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二、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 主要包括学校的整体布局、 形象标志、 艺术景观、文化走廊等。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高职院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 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楼道和教室等位置张贴有关企业的警句或标语, 以及本地本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寄语等; 在院报和校园网上设立“校企结合”或“企业文化”专栏,为高职校园文化融入职业特色。 同时,高职院校要彻底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学科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 实训室按企业工作环境布置,具体设施按工作要求摆放,并悬挂或张贴企业的职业要求等, 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复制到课堂教学中, 切切实实为师生创造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增强学生的职业感。
三、建设企业仿真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
基本原则是企业仿真性,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文化特色表现也是企业仿真性。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共同探讨、相互渗透, 让学生的技术或技能的训练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体现了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 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能力本位的企业文化来引领, 为了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实训基地由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共同参与, 生产环境尽力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来设计, 管理模式尽力仿照企业的管理模式, 尽最大可能缩小学生实践环境与将来工作环境的差别。
四、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职业化
高职院校和一般院校一样, 都会组织球赛、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在企业化管理环境下, 高职院校可以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如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使活动文化更加职业化。学校要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 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以大赛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而且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将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需定期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做专题报告,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活动相融合。 这样能使学生深切感受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内涵, 开阔学生的视野。 因此,应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使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更加职业化。
五、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对接是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中的重要方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个必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到学校兼职, 进行实训指导或担任学校的专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传播企业文化。 同时,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和相关人员到优秀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 支持教师开展或参与科技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在校教师下企”业制度。 “双师型”教师集校园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于一身,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于课堂教学、言传身教之中实现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总结: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对接与融合,形成了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 有利于学生感受企业环境, 减少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同时这样也改善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素质的评价,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进而增强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是促进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的一种有效做法。
企业文化论文8
要加快企业发展,必须强企业的执行力。日本松下幸之助谈到对质量的执行力时说: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任何的商量。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是企业的最大内耗,将会直接导致在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才、财力,还会错过机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我们应该着重考虑以下诸方面的因素:
一、要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此外,对于一些边缘性的工作,要主动配合、主动支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
二、要有明确的执行方向。用兵打仗必先有目标。执行方向不能含糊不清、不能错误。在执行前,要弄明白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以及用什么来保障、监督执行的一系列问题。
三、要有执行技巧。要明确责任,做到奖罚分明。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避免组织机构复杂化带来的内耗,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同时执行需要策略,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才能使战略人人皆知、落实到人。
四、要注意信息反馈。在执行过程中,要随时监督、随时纠偏,使执行做到事半功倍。从执行层面上来说,要及时反馈执行结果和提供建议。只有执行没有反馈,执行也是不能全面的、务实的,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需要在执行的过程明确和完善。
五、要调动团队执行的激情。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是单靠某一英雄的`个人行为,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要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做。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要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人的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的理性与激情,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把执行力的价值体现在整个组织的每个链条中。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执行才能体现效率,体现出竞争力。
六、要有系统的管理做支持。从管理层面上来说,给执行人员提供有操作的平台,有科学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作标准清晰,目标明确;从执行层面上来说,要求有贯彻、有落实、有检查、有督导。有一系列具体保障执行的制度、措施。否则,执行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七、要提高领导者的权威。执行是下级对上级的尊从。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权威,要善于科学授权。要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领导者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要率先执行公司的制度和规范,不能随便口头改变企业的制度和规范。
企业文化论文9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已悄然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各线企业正处于做大作强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延续、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宣传,本文将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出发探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稳步前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每家企业的发展之宝。那么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塑造传播者
企业文化的战略、宗旨、各项方案实施、制度执行等各环节都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一些平台,将上述内容逐一或者逐项分解作宣传,使其传遍每位员工,他们心里萌生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管理制度、兴企理念;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牢记制度、勤学上进、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文化等中长期发展战略一致。这样就塑造了企业的文化。例如,现在企业高呼的“以人文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价值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企业宣传部门应根据相应的企业文化内涵,相应的职能工作,进行宣传。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与职责,要时刻提醒广大员工注意劳动作业安全;在“法制宣传日”就应该结合每年普法知识重点进行宣传,例如“送法进社区”、“法律大讲堂”等形式将宣传主题内容送进千家万户。
通过宣传,将企业文化内涵中的精髓、理念、观点等传播出去,使企业内部都能做到上听下达的效果,这样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就会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企业文化也随之在员工中慢慢塑造成了。
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工作通过自身的平台、渠道会将企业文化建设舆论有所导向、有所取舍、有所推广。
单一的可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的“实践者”。企业文化从战略开始就离不开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不同层面的认知,有来自一线员工的,也有来自中层干部的,他们的角色代表着企业文化中的某种共性特征。一项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落实也是如此。它需要宣传工作去落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宣传橱窗、主题活动等一些直观的宣传媒介去引导性宣传,告知获悉者那一项是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那一项是企业管理制度、那一项又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通过这些媒介直接或间接的宣传企业文化,在宣传过程中检验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进行补充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宣传,同时宣传工作在组织宣传时,通过宣传也在检验与验证企业文化内涵中的内容是否合乎企业发展需要、是否合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也验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容,所以从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来讲,可以说企业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三、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承担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宣传使其达到效果。文化建设内容涵盖的层面比较广,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每一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等等都伴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宣传工作须依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主要报道宣传内容,通过企业宣传媒介将企业文化中实质性的口号、管理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内容传播到员工的耳边,使得他们通过企业媒介得知、领悟、感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各方面工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宣传工作自然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定位、内涵,都将通过宣传工作传遍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通过社会媒体宣传到祖国大江南北。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企业发展中卓越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凝练出来、传播到每一位了解或将要了解企业的人们心中,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发展阔步向前。
展望未来,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必将汇聚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家致力于做大做强企业务必要考虑的思想战略,只有有效的加强宣传工作,使得宣传工作真正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的宣传工作也需适时贴近企业文化建设、深掘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结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的宣传企业文化内容,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落实到位、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凝神聚气、推动企业稳健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10
积极挖掘企业文化积淀,秉承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电力形成了以“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借助有效载体,**电力“爱文化”在员工中形成强大的文化纽带和感情纽带,营造了促平安、思上进、干事业、求发展的和谐氛围。**电力“爱文化”成果荣获20xx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全体**供电员工为之骄傲,这是继前不久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后的又一殊荣,也是表彰的全国20家企业中的唯一一家电网企业。
爱我**点靓万家
“爱文化”激发出**供电员工“立足岗位,用心工作”和“爱我**,点靓万家”的.干事创业激情。“点靓万家”是**供电员工引以为豪的责任。**年,在不断总结社区电力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电业局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栏三网”社区电力服务体系(即“电力爱心宣传栏”和“社区电力信息员网络”、“社区电工联络网”、“社区开发商电力负责人联络网”),构建了供电部门与社区用电客户之间深入沟通、便捷交流的崭新服务平台。业主在小区里就可以看到停电信息,有电力故障能够及时联系和处理,业主的投诉少了,物业管理方便了。目前,该经验已在**全省供电系统得到全面推广。**供电员工把“爱我**,点靓万家”融入精心组织电网建设上,全力支持**经济发展。5年来,共完成地区电网资本性投资26亿元。目前已拥有220千伏变电站8座,变电容量达180万千伏安,是**年的2.5倍;220千伏线路801.59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线路637.28公里。
奉献爱心勇担责任
“爱文化”凸显了**供电员工“爱人类、爱社会、爱自然”和“攻坚克难、彰显本色”的时代精神。**供电员工勇于把内心真挚的爱,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年2月,开展了“爱心助学济困”活动,共收到捐款11.6310万元。5月,1号强台风“珍珠”过境,全系统出动抢修人员4200多人次;8月,又派出**“电力110”突击队为电网重建圆满完成了任务。20xx年防抗“圣帕”超强台风期间,**供电系统成立党员突击队159支,“一带二”先锋小组632个,共有1174名党员、27支青年志愿者突击队673个团员青年参加了抗台战役,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电力110”突击队在风雨中谱写出“攻坚克难、彰显本色”的时代新篇章。深入践行“爱文化”的**供电员工,心系农村,情牵贫困儿童。近年来,**电业局勇挑扶贫重任,先后承担8个省、市重点扶贫村的帮扶任务,派出3个驻村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已有2位驻村干部圆满完成驻村使命、5个帮扶村初步实现脱贫。20xx年,以党建“三级联创”为载体,党员们自发捐款,为漳浦油坑村的26位贫困学生送去了15000元的爱心助学金,为油坑村的6个五保户和8个孤寡老人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并投资近万元在油坑民族小学建立了“电力爱心图书室”,开展“科学用电宣传进校园”、“让山区小学亮起来”和“亲情帮扶结对子”等活动。据统计,5年来,共在扶贫上投入37多万元,助学上投入21万多元,员工对外捐款达59万多元。
主动服务追求卓越
“爱文化”引领着**供电员工深入践行“主动服务、追求卓越”的和谐发展理念。针对**发展水务分公司所属的自来水厂、抽水泵站一直没有建设双电源,遇到供电设施外破、计划检修或是水厂内部自己设备检修,影响正常供水的问题,**电业局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市政府召开协调会提出了自来水厂双电源建设的协调意见后,**供电局又主动上门,积极协商,提交第二电源设计方案、预算等。针对**市区乔安新村建设单位延续基建配电变压器对住户供电,多次造成变压器过负荷烧毁等问题,20xx年11月对乔安新村县后园等四个住宅小区实施“一户一表”改造,解决遗留问题。在南靖、华安土楼“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中,**供电倾情助力,仅在南靖,就完成对土楼世遗申报点保护区、缓冲区共35座土楼的电力线路迁移改造任务,累计投入435万元改造高低压线路39.4公里,迁移变压器3台,新增变压器2台,新建配电室一座,不仅使土楼杂乱无章的电力线路全部入地,而且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显著得到增强。此外,大力宣传科学用电理念和常识,营造全社会节约能源的浓厚氛围;开展重要客户和煤矿等高危企业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情况的检查,对于应急电源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配置应急电源的客户,统一提出整改方案,确保了客户的用电安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供电员工深入践行“爱文化”的足音铿锵有力,吸引了省外兄弟单位前来考察,也得到了中电联供电分会及《中国电力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的关注。20xx年“七一”前夕,受**市委宣传部、市直党工委委托,**供电局还成功承办了“爱我**,点靓万家”纪念建党八十六周年文艺晚会,展现了**电力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驻足凝眸,我们深深感受到,“爱文化”,正以她的独特魅力,点亮着**电力和谐发展之航程……
企业文化论文11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论述了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系,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应如何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1990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并指出,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2.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纵观国内外所有在经营上取得巨大成功并拥有著名品牌的企业,不管是美国的GE和微软,还是我国的海尔和联想,无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企业文化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但是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国际上众多知名大公司的实例证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2.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能根植于本企业之中,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却不可以轻易地照搬过去。人们可以重新塑造或者变革企业文化,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其它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人、财、物的合理使用,都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因此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起因于先进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团队精神,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人力资源,团队也可以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与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加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
4.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更新。
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特点相一致的。然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战略,这就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相应调整。但是,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惰性,这种惰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来自企业文化。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硬件资源容易更新,而软件资源包括企业文化则很难改变。当内外环境需要核心竞争力做出改变时,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转型决定着这种改变能否取得成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前面我们分析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究竟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建立诚信文化,取得企业声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所在,是建立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披露、逃避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联。诚信经营是根基和根本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器。一个企业只有有了诚信,企业才能够最终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由此看来,诚信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2.树立品牌意识,强化企业个性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信用的标志,也是企业经营活动最为重要的经营手段。品牌对于企业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企业有无品牌是竞争力强弱,以及企业优势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很难说明自己是一个强势企业的。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品牌价值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来取胜。由此看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文化创新,强化企业个性。
3.重视企业家因素,发挥企业家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不仅要在企业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使企业文化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警于捕捉发展机遇,准确进行决策。企业家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领导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珍重、自我提高。以人格魅力张扬企业个性,并进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要学会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特别是战略性的思考,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新的“情景”修正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引导和影响企业员工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状态进行创新,迎接挑战。
4.企业文化建设应着眼于企业学习力和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变化和速度的时代,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以几何级数增长。在这个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是资本、现有技术和人才存量的竞争,而是企业学习力的竞争,即员工和组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惟一的办法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好和更快。无论是知识型企业,还是传统型企业,无论是在企业的知识创造、积累和创新中,还是在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发展中,学习型组织及其企业文化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今后企业核心竞争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论文12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合各项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而言,两者在工作内容、基本功能以及核心任务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具有较高可行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作首要任务与重要内容,以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方式,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产生教育、引导的作用,促使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并以科学力量武装自我,严格打击各种腐朽庸俗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源头上控制个人主义思想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出现。同时,还应当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教育功能和企业文化各项激励作用,推动所有员工不断转变其观念和解放其思想,在对各种物质方案、精神方案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总结员工基本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合作意识与群体意识,确保自我激励相关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主动性。
(二)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需 要营造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有效营造文化氛围,实现对工作人员不良行为的约束,并鼓励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基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在宣传活动中通常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同时还具备“化虚为实”、覆盖面广、寓教于乐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而言能够起到教育、鼓动的作用[2]。因此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除了要弘扬企业先进性精神与树立先进性典型之外,还需要不断增强内部向心力以及凝聚力,这就需要电力集体企业内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人员以精神激励联合物质激励的基本原则,通过推广及应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以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举办专题讨论活动,对于企业内部先进性事例进行有效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时还要求企业努力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生产知识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将企业精神视作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的主题,促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体会到其价值,有助于激发其热情,提升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
(三)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并不断优化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程序
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客观上要求电力集体企业以正确导向为基本准则,通过有机联合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作用及教育作用方面的.功效得以发挥。同时,还需抓住工作人员内在的精神动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工作人员将自身物质需求逐步转化成精神需求,再经由文化引导以及思想教育,使工作人员文明智慧与创造精神得以有效凝聚,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主动拥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电力集体企业领导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正式纳入至发展战略规划中,并组织相关部门与机构进行整体规划以及设计。与此同时,电力集体企业还必须不断建立与健全内部组织机构,采取社团同力以及党政携手的方式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断加快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步伐。而对于规划及设计出现来的各项方案来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督其落实情况,确保政治工作程序的持续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除此之外,还必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在对工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基层团组织等机构的重要带头作用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优化先进典型推广活动与宣传活动,促使企业工作人员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五)通过加快创新步伐推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要求企业内部不断改革及创新文化建设渠道、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以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为基本出发点,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合理取舍,并不断培养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信誉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集聚时代特色与企业特色的思想形态,最终达到文化建设目标。
二、结束语
基于电力集体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内部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情感等,可见企业文化对于内部工作人员会产生依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需要电力集体企业内部有机融合各项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文化氛围、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并不断优化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程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并且通过加快创新步伐推动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论文13
摘 要:笔者主要介绍了企业文化的含义与内涵,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并针对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为保证日常经营、生产及管理而制定和实施,要求企业中员工都能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何缩小员工之间各种差异实现彼此间的融合,增强员工团队意识,是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企业今后是否长久发展重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精神,只有让全体员工自觉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企业文化才是有意义的。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树立起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凝聚作用。目前,人才流失频繁是许多企业常见现象。人才频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员工能够在良好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中进行生产和管理,其归属感及满意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如此这样,企业自身凝聚力得到加强,优秀人才的留住也就在情理之中。
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作用。从企业文化来看,企业精神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逐步形成的心理趋势和共同价值取向两方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创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另外,企业文化宣传还能对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将本企业的精神内涵传递到每一名员工,促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和保护企业利益。
3.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作用。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方面,加强对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全体员工共同利益集中反映,企业文化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开展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在企业中完全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价值观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推行应重视人才培养因素,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要有所反映。
4.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作用。作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而言,企业文化的`内容就是要求员工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对广大员工的言语和行动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不同于经济、行政手段的强制性,企业文化侧重于营造一种非强迫的心理约束氛围。通过这种无形力量的约束,促成员工能能够自觉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促使员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还能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作用,为构建科学、公正、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奠定精神基础和保障。
三、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
1.加强文化背景下管理制度的建设。企业管理体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缺陷和不足,企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的推行实施,能够很大程度改善其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理,建立企业人资管理制度,就能较大程度克服企业由于自身缺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建立,通过内部控制衡量投入成本等关键要素,才能有效核算成本与收益。由此可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确保使企业正常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2.培训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环节。一方面,员工态度是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员工态度,因其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程度。另一方面,增强员工工作能力是员工培训目的所在。培训员工职业技能非常必要,以企业文化角度看,员工长远发展更值得企业关注。
3.构建选拔人才的统一标准。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对于人才选拔和聘用有“德才兼备”两个原则性的要求,即价值理念认同本企业和能力满足本企业需求。员工首先只有认同了企业的价值理念,才有可能将自身所拥有的才能尽情发挥出来,否则选拔招聘的人才不是失“德”或是缺“才”之人。这样的人才企业不能合理利用,也不敢去用。
4.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挖掘员工潜质,激励机制则是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手段。合理高效的激励制度能满足员工需求,也能成为员工努力的动力。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工作突出员工相应嘉奖,实现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姚亚杰,郅丙寅,陈晓虎.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企业文化论文14
[摘要]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如何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检验企业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是否达到和谐的重要标志,同时作为社会细胞也在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优秀企业文化和谐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和重要的社会责任。
一、打造企业先进的精神文化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素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服务对象来自天南地北,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诚信的社会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起“服务对象是上帝,优质服务是天职”的理念,改变理念,将人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融入企业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培育职工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环境。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企业精神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能够激励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变为工作的具体实践。企业要围绕经营管理的总体目标塑造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这些企业精神深入职工心中,化作职工的行动准则,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一种“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振兴”的共同价值观,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
二、培育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
企业文化要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来传播。所以,规范服务行为,强化行风监督,是营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的保证。作为现代化企业,应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确保行风工作持续稳定,严肃查处损害顾客利益和企业形象的行为,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建设服务文化的基点,正行风树形象。深入开展“树标塑形”活动,打造企业诚信服务品牌,营造广大群众与企业之间团结祥和、亲善互敬的服务环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投诉电话,虚心接受群众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把真诚沟通作为纽带,营造阳光服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提供“绿色通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因此,企业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素质教育制度长抓不懈,为职工搭建成才平台。要建立干部素质提高制度,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正确决策和管理打下基础;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编制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应知应会培训,促进职工知识结构的更新;建立技术练兵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为职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
三、建设企业先进的物质文化
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企业要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发展目标,实施品牌战略、营销战略、人才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时刻牢记顾客至上的理念,打造符合顾客需求,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打造一批让顾客满意的服务标兵,扩张品牌认知范围,让现代化企业的服务形成一种文化烙印打动顾客,营造一种顾客与现代化企业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和谐氛围。
一切以市场为核心,根据市场变化,拓展营销空间。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市场分析预测机制,随时根据运输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经营思想、简便快捷的运输方式,搞好营销工作,使每次营销都成为树立自己形象的宣传活动;每一次服务都成为展现形象的活动舞台,从而不断增加企业市场份额提高协调配合能力。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确保为顾客提供高速、优质的服务,靠综合实力占有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发展。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培养现代化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为人才展示作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吸引人才,靠实力吸引人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创建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建立了和谐企业,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搏击中占尽先机,也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文化论文1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企业管理艺术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的灵魂,它以人为中心,以其特有的张力和弹性,由表及里,纵横交织,延伸贯穿在农电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位,成为激发农电管理的内在动力。文章对企业文化在农电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探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的灵魂,它以人为中心,以其特有的张力和弹性,由表及里,纵横交织,延伸贯穿在农电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位,成为激发农电管理的内在动力。
一、硬文化:良好的文化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
所谓硬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即物质文化。它是指企业生产、生活、文化娱乐诸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整齐规范、健康向上的硬文化建设,能够在职工中产生自豪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无形中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了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企业形象。牟平供电公司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外在形式的建设,全面开展了环境“五化”工作,建立起图书室、职工俱乐部、塑胶篮球场,使职工在工作之余有休闲娱乐之处,陶冶了职工的文化情操。该公司还以巧妙构的思将浓厚的文化底蕴隐藏在物质基础之上,使一件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在丰富的文化理念的映衬之下,别具风采,具有鲜明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激励作用。例如在一楼大厅布置的党团员天地、在大厅醒目处悬挂用于记录重大活动的电子在屏幕以及每层楼梯的交界处镌刻的名言警句,使职工步入工作场所,就感受到一股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文化氛围在包容、在融化、在鞭策着,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中介文化:建立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中介文化即管理文化。它主要指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它一般包括“硬管理”,如各种制度规定等强制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软管理”,如舆论宣传、领导示范、树立典范等非强制手段来无形地控制人们行为的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不仅重视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更注重培养和树立职工的现代管理观念和意识,形成自我管理机制。
牟平供电公司精于管理文化之道,以人为出发点,借助文化效应,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激励和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水平,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强的文化动力,推动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该公司提出了“九个一工程”(即以“三个一”学习为基础,学一种(几种)书籍,选一个专题,解一道难题,形成一种体系,开展一项交流,建好一个档案,完善一种机制,选树一批典型),把握好团体学习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线,构筑起“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发挥管理机制、网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学习真正成为职工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公司结合实际,采取了待岗人员就业前深造、在职人员岗位轮训、农电工集中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培养职工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目前,农电工全部达到了中专以上学历,为他们更好地为农电服好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蔚成风气的学习之风活跃了职工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该公司信息课题攻关小组自行研制开发了县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将低压线损、计量、资产、电费抄核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化、深化,制定统一标准,将供电所所有的业务全部纳入了统一管理监督之下,推动了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技术综合性能和功能覆盖面属国内首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有关供电企业县乡一体化管理信息软件系统的空白。
公司将ISO9002质量管理思想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建立健全了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体系,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同轨并行和有机结合。公司提出了实施十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即实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实施“窗口文明”,树立行业全新形象;实施“优化细胞”工程,夯实家庭道德基础;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弘扬“道德文化”传统;实施“服务大局”工程,突出重点工作;实施“形象塑造”工程,形成工作强项;实施“阵地建设”工程,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实施“典型带动”工程,发挥典型效应;实施“理论武装”工程,提高队伍素质;实施“教育感化”工程,唱响时代主旋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催化剂,融合在农电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示范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激励作用。公司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重视运用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激励教育职工,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和培育了一个个典型群体,成为广大职工学习仿效的楷模。如为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公司开展了向抗风暴潮先进学习的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先进事迹,公司上下迅速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事实证明,典型的示范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典型本人的荣誉感和事业心,更能激发广大职工向先进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进一步推动了农电事业向前发展。
大力推广传媒文化,宣传农电服务品牌。公司自行办起了内部报纸《牟平电力》,发行量达两千余份,受到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建立起集编播录于一体的电视中心,定期播放企业新闻,使宣传效果更直观、更显著。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起了牟平电力网站,并通过与省市电力部门之间的局域网络连接,不断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增强了企业文化的辐射力。该公司还借助“文企”联姻的方式,扶持区京剧团与文艺界联袂送文化下乡,大力宣传“彩虹工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三、软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打造服务品牌
软文化层,即精神文化。它通常指为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团体意识。其内容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经营哲学、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之“魂”,是统摄全局的理念。牟平供电公司经过实践的锻造和理性的提炼,确立了“团结、拼搏、进取、奉献”的企业精神。“团结”就是全体干部职工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向团结要向心力、凝聚力,向团结要生产力、战斗力;“拼搏”就是要具有不怕困难、奋力开拓、敢拼敢干的工作作风;“进取”就是不满于现状、不居功自傲,而是努力向前,追求卓越,以创新的思想,创造性的工作向新的高度迈进;“奉献”就是以敬岗爱业为目标,以“扶危救困”为己任,在岗位上、社会上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团结、拼搏、进取、奉献”的企业精神指引下,广大职工主动为客户着想,倾情沟通,用专业精神与热情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该公司重视抓好“四个一”制度,要求职工为客户服务时,递上一张名片卡,送上一张明白纸,自备一副套脚袋,携带一块小抹布,为客户服务就像在自家干活一样,要活完摊净。为强化优质服务,推出了“百姓评议农电工”活动,把优质服务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把电力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裁判权、监督权交给百姓,虚心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该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农电管理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物质分配激励系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具有的与当代人的生活观念相融合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就会成为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
【企业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论文05-27
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企业文化论文04-01
华为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04-01
企业文化变革论文10-09
浅谈企业文化的论文10-09
浅谈企业文化论文10-07
企业文化论文分享10-09
企业文化营销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