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时间:2024-06-25 10:04:55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论文(精选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文化论文(精选15篇)

企业文化论文1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在管理上都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与其相应的企业文化,无论喊出什么样的口号、设计出什么样的LOGO,或拟定出什么样的核心理念,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规制”“服从”“流程”“效用”各做延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一基本取向,不能说没效果,但水土不服者也越来越多。企业出现了排异现象,国学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子”。

  我们常说,丢掉思想文化,国家立不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是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由此推开说,丢掉优秀的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

  2、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究意义

  (1)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对其系统地分析研究。

  (2)借鉴和启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充分地认识和理性地分析之后,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该大胆借鉴,使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特点,讨论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2 2、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无疑在中国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研究内容

  从研究企业文化思想出发,以原始文献资料为依据,参照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其蕴含的核心思想,取众家之长,使其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理论系统。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引出其对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标题拟定为:试论企业文化建设—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涉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论文的基本构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重点论述儒家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对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文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进行了挖掘。

  第三部分:以海尔集团为例,论述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在理念、机制、内容和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

  3、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课题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详细分析并总结出现代企业的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价值,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四、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研究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企业文化等学术领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搜集各种记载事实和理论成果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可供研究的历史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并且通过互联网查阅新闻报道、调查研究、会议报告等各种资料;通过发掘、梳理和比较分析,从中收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做出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因此,文献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之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法、兵四大家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归纳整理,以其中的文化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即要总结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又需要从横向上对不同教派、学派的文化思想进行比较。因此,历史比较法是本课题研究可以用到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经验研究法。经验本身不是理论,只有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上升为具有一定概括力的理论,才具有普遍意义。本课题在分析研究企业文化现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理论概括,能够有效地指导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法。理论指导实践,一切理论研究的价值最终都需要靠实践进行检验。本课题在总结企业文化的经验基础上,提炼概括,形成相应的理论指导,结合现代企业的文化现状,探寻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办法。

  2、可行性分析

  首先,课题准备前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已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和归纳已有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较完整的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从中提炼出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具有借鉴作用的有用思想;其次,笔者的指导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感悟,能够给予相关的理论指导,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对于现代企业的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经验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是可行的。

企业文化论文2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锆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几个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所以走入以上四个误区,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有其社会原因。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政府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断,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中国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这几方面又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

  其中,首先,政府的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再者,走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反映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是由于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与国外八十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九十年代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首先,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其次,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有些有专家学者的介入和参与研讨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地好于没有专家指导者。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因此,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综观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峻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体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多数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没有这些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要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握其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例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化变化的趋势,在产品的目标定位、企业的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产生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

  第三,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都有其利与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也是如此。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于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日本引起重视,这是日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与西方社会后工业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代表了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一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总之,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吴江霖《心理学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P208

  徐联仓《组织行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社,1993年P14—18

  郭纪金《企业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P22—29

  李琪“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改革》1999年第2期P86—90

  陈伯齐“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湖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企业文化论文3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出发,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积极探索和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的观点。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何为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从传统意义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或者说是管理文明的全部,是企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整体构建,也可以说是企业所有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的总和。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建设。建设企业文化应该屏弃狭隘的,片面的观点。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仅仅是精神层面的一种“精神产品”的观点,是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如果把企业文化仅仅作为“精神产品”对企业进行过分的“包装”,只注重企业的外表与形象的投入,而在物质文明和管理文明层面却舍不得下功夫,对内涵与品质的修炼也远远不够的话,即便外在包装绝对上乘一流,这样的企业依然如同包装精美的假冒伪劣商品一样,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是—个全面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国有企业中所提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也融合了更多的政治因素。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范畴,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而且它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形式,一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另外也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二、破除误解,把握实质

  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一方面疏于基础管理,内部管理水平很差,没有战略规划,没有良性机制,沟通、协调存在一大堆问题,另一方面却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文化。这些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是误解企业文化的表现,而且对我国这样—个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层次的国家而言,更造成误导,使企业管理者盲目地以为管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也容易使企业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误解,有一段时间,全国企业铺天盖地都在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为有了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几句口号而已),就可以在一夜之间跻身于优秀企业之列,可以使企业步入辉煌,这些错误的观点都是源于对企业文化的误解。总之,企业文化不能一蹴而就。

  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从什么地方去发现企业的文化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一个企业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决定其经营理念、确定其行为规范、并进而形成独特的群体意识的。

  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其价值观,那么,我们又从哪里去寻找它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中去找,而企业经营管理即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内容中最核心的管理内容应该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更要以人力资源为本。

  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从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即人力资源管理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即企业价值观。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存在于企业对“人”的管理思想之中。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有么样的企业文化。所以,要探询—个企业的文化,只要了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握其精髓了。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薪制度为例,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级组织中,其工薪档次拉的很大,甚至达数十倍。那么,该企业一定是奉行典型的“精英主义”;反之,如果其组织之内工薪档次相差不是很大,那么,该企业应该是重视“团队精神”的。再以福利制度为例,如果企业重视职工福利,对员工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那么。该企业就不是惟利是图的短视企业,一定是重视其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价值;反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而使员工个个苦哈哈。甚至置员工的生死于不顾,那么,你就不要指望该企业会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其产品和品牌的可信度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三、培育企业文化的措施

  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不但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中去发现企业文化的精髓,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去建设、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建设好的企业文化从建立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始。当然,如何建立具有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对国有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平均主义的思维模式。

  要想培育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领导要有较高的管理层次。包括扎实的管理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到位的个人素质,一方面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应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抓起,扎扎实实地发动员工搞好基础管理,进而布署好更高层次的投资、产品、营销等发展战略,使企业抓市场机遇,获得长足发展。当企业的经过多年磨砺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时,企业文化就应运而生了;另一方面,领导的素质高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企业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目标、行为方式等等的综合体现。这里当然包含了公司一般员工的成份,但企业领导层,关键是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绝对是最重要的。

  企业文化又是由企业领导倡导的,全体员工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企业中像空气一样存在。对于高层领导人说,他一言一行和对事情的判断,不一定写下来,但却会影响到员工,成为内部的准则。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感受这种文化,更肩负着向下属传递文化的任务,他们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对技术员工来说,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决定了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员工的态度是直接反映企业文化的一种标志。企业文化的好坏最终是体现在行为上的。企业文化的内涵是要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企业与团队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管理最重要的是管人。第一步是管人的四肢,管人的行为,更深层次的管理是管人的思维方式。文化管理会给制度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指导,但它的覆盖面比制度更宽,更灵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人才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平等、理解、信任”为原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进而才能发掘、培育和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立起企业的人力资本优势,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

  1、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赵树钢:大领悟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篇,中国文化音像出版社,20xx.

  3、陈高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浅析[J],现代企业,20xx.

  4、略论企业文化建设: 5、闵华:浅谈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论文4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本文通过对中小型电力企业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找到中小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电力企业 企业文化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实践证明,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只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小型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小型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电力企业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相应的电力企业文化体系。但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电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本质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不理解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合理的规划、简单的喊口号等现象还时有出现,因此,建设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仍需加大投入。

  二、中小型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未结合企业具体实践,企业文化缺乏特色。企业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没有差异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许多中小型电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企业理念雷同,“精神”一致等问题,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缺乏文化内涵、企业精神、创新能力,导致企业间企业文化界限模糊,无法通过企业文化来识别电力企业的独特性。其实,每个电力企业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发展历程、经营策略、外部环境不同等因素决定了电力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尤其是电力企业,本身就分为发电、供电、施工等不同类型,对每类甚至相同类型的具体企业,都会形成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别是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厂网分开,各大电网区域的划分,因此,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更是迫在眉睫。

  2.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建设出现偏差。现在不少电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或理解上存在偏差,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认为只要加强对企业的制度建设,多组织一些体育、文艺活动就是做好了企业文化建设。还有的领导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直接带动效益的提高,是虚的东西,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只有把企业的效益抓上去了,其他的都不重要。还有的领导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党委、工会的事情,其他职能部门不需要过多参与,只要党委、工会组织好文体活动,丰富好职工的业余生活就是做好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偏差的表现,认识上存在问题,必然导致实施、建设中存在问题。

  3.力图通过规章制度快速建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只要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和手段,就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企业文化建设则要塑造人心、改变观念,不仅仅是要规范人的行为,因此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事实上,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中慢慢积淀而成的,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以急功近利的心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很多企业却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性、针对性和方向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没有深思熟虑,也没有调查研究,总想一夜之间成为企业文化的“暴发户”,而结果往往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经营发展过程,也不能根深蒂固于员工的心中和行为中,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

  三、加强中小型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建立企业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美国南方电力公司在十余年前就开办了电力培训学院,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和教育,直至今天,他们仍在进行这项工作;而日本的电力企业,其企业文化体系都是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和再实践形成的。作为我国中小型电力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激励体系。同时,将企业的文化内涵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通过这种企业文化和组织原则的建立,使每一个员工建立起对企业的高度信任。在这基础上员工才会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同时将进一步会考虑、关注并有能力承担起企业的重大责任。

  2.努力提高企业领导建设好电力企业文化的意识。领导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个企业领导集体的领导风格对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各级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通过简单地组织几次文体活动、举办几次培训班就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电力企业更加复杂,由于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且处于垄断行业,各种利益交织繁杂,各种矛盾重叠,因此,对于电力企业建设好的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3.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企业生产经营培育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电力行业,由于其垄断性、基础性的特点,长期以来都处于政府的集中控制、重点支配之下,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烙印,所以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企业文化上仍缺乏扎实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要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切实抓好战略制定、内部管理、市场开发、技术创新、服务质量等工作,逐步塑造企业形象,完善企业宗旨,建立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精神,充实企业文化的实体内容,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论文5

  一、企业文化内涵和文化维度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者积极倡导的,是企业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是一切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核心由信仰、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1]。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与企业文化联系最紧密的主体是企业领导者和以企业领导者为核心的员工,文化内核基本假设和信仰是隐藏的,对外呈现的是围绕着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维度

  不同的企业对外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根据企业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研究者把企业文化分成各种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有二维度理论[2], 四维度理论[3]、六维度理论[4]、七维度理论[5]等。

  二维度理论,把企业文化分为刚性文化与柔性文化[2]。刚性文化更多体现了文化强度 ,柔性文化更多体现了文化契合度。

  四维度理论,比较有名的是Cameron和Quinn(1998)竞争价值理论模型[3]。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即灵活性(Y轴上方),稳定性(Y轴下方),关注内部(x轴左方),关注外部(x轴右方)。竞争价值模型中的两对维度构成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别被命名为团队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层级型和市场型文化。

  Quinn and Cameron (1998)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力、战略重点和成功准则[4]。Robbins 和 Judge (20xx)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七个维度:创新、风险承担、细节关注、结果导向、以人为本、团队合作、进攻性[5]。

  不管研究者如何进行维度的划分,维度的划分并不能改变某个特定企业的文化实质,但特定研究者眼里的企业文化,确因此染上主观色彩。

  二、基于互联网的上市民营企业文化要素研究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会有不同的对文化的理解。根据文化维度分析企业文化,设计维度划分指标,根据设计指标界定企业文化类型,中间环节有越多,解读次数越多,离开真实情况就越远。如果没有好的参照基准,没有一视同仁的评判,研究结果缺乏通用性和客观性。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展示自己的形象和文化信息。从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取越来越多的企业文化信息。本文尽量选择企业自然流露出的企业文化要素,尽量减少中间人为参与可能会造成的扭曲的环节,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要素,对企业文化的披露情况进行剖析。

  (一)企业文化信息披露解构

  通过对大量企业网站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网站的内容的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获取一定量的文化信息。企业网页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企业介绍、新闻资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产业结构、投资者关系,其中企业介绍、产业结构、投资者关系大部分企业都有的内容,虽然详略程度各有不同,但显示出企业对这几块内容的重视,尤其企业对产业结构的介绍都相对完善,也就是说以营利为目的企业都是重视产品市场的。

  虽然这里把企业网页分为七个板块,并列出相关内容,事实上,这七个板块的内容有时是交错的,甚至板块中的内容独立自成为板块。如组织架构,有的归并到企业介绍中,有的归并到企业文化中,或单独成为组织架构板块。我们认为企业文化这个板块,是管理者提炼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明确体现了本企业的价值观的平台,其他板块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把包含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页看成核心页,其他网页是围绕企业价值观的外围文化页。当然董事长致辞也很重要,有些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其代理人),有着强大的意志力,董事长致辞中高度浓缩着由他的意志演化而来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网页的内容,往往是企业文化长期凝聚和沉淀的结果,虽然每年也有更新,但企业精神相对稳定。

  当然上市公司的文化信息,除了企业网站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证监会等其他网站,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内涵会有差异,比方媒体聚焦,获取渠道有通过搜索引擎从网络上获取,从权威期刊报纸获取,或者直接从某些企业网站获取的。对于媒体聚焦,我们的数据是从企业网站获取的,因为这体现了企业的一种态度。有些企业有这一栏目,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这一栏目,有这一栏目的企业,更重视自我正面形象的建设,以及媒体对自己正面形象的宣传,而会努力减少负面形象的产生和宣传。

  (二)企业文化要素披露简析

  本文以20xx之前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截点,搜集沪深1355家上市民营企业,针对有无企业网页,有无领导(董事长或总经理)致辞、有无文化页,有无内刊,有无员工活动,有无员工培训,有无企业荣誉,有无企业专利,有无企业要闻,有无媒体聚集10个指标,并分为高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以对比分析文化披露的特点。这里我们把电子、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归为高科技企业,其他归为传统企业。具体披露情况详见表2、表3和表4。

  从表2、表3、表4看出,全部上市民营企业 1355家,其中高科技企业451家,传统企业904家,具体文化披露情况看表2、表3和表4。研究发现,不管是高科技民营企业,还是传统民营公司,绝大部分企业都有公司网址,但拥有专门文化主页的企业只占到70%左右。公司对文化要素的披露侧重点各不同,我们列示的11项指标,除了文化主页,专利和企业要闻要素的披露,企业数量超过50%,但其他文化要素披露的企业数量都远低于50%。

企业文化论文6

  当今社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和企业管理者都开始寻求带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试图将其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1 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行为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是员工工作的依据,是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道德规范的集合体。企业文化也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它包罗了企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三种文化。这三种文化能够折射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体现员工的精神风貌,为员工的工作活动制定道德规范和准则。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和企业管理目标的协调统一的特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不同企业的性质、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理念的不一样都会使企业文化呈现出不同特点。

  2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原则

  2.1 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特色是由企业文化决定的,同时还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文化形成后,有了精神和制度层面的管理手段,员工的行为能够得到规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通过管理实现最大的收益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以服务管理为基础。企业的管理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对生产、财务和人力等方面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和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管理相结合,将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为企业的管理作出贡献。在二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短短的几十年有了质的飞跃,主要原因就是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出色,产生了一大批闻名世界的品牌,其文化建设方式也引起各国的关注,纷纷学习效仿。

  2.2 企业管理适用于企业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某些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但是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也是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之所以构建文化,是为了通过文化的手段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行为中的核心价值体系,从企业的产品、经营和服务中都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由物质层面向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不断的延伸。它是企业的智慧结晶,是企业的精神领袖,企业管理必然与企业文化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企业文化的作用。

  3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3.1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一家企业,无论其成立的时间长短和规模大小,都需要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没有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企业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的重要构成,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在认同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必须使员工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相同,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当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管理工作,将其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在企业中设立专业的文化建设部门和机构。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相结合,开拓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2 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导航

  根据企业管理的需求进行文化的塑造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的,这样会导致企业文化是狭隘、没有精神特征的,也不能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3.2.1 企业文化的源头追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和决策者会产生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谁先形成的疑问。他们觉得企业形成时就伴随着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生成,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的漫长的过程中出现的。所以能够得出先有企业管理,再有企业文化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与企业研究者所想的相反,他们认为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价值观与行为,企业文化的源头应该是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所以企业文化要先于企业管理出现。

  3.2.2 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管理特色和效率。企业文化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行为标准,尽管管理者并非主观地把企业文化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企业文化在企业成立时也就伴随着诞生了,其表现为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思想方式来制定企业的运行计划、选择企业的员工和进行决策。这表示企业的经营行为都是管理者首肯后的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将会确定企业的管理特色和效率以及员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成为企业管理的精髓,决定了企业的制度、战略方针以及员工的意识和行为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 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的建设,逐渐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国人熟知的海尔集团。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对其他企业做出收购行为时,不是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而是派遣相关的文化建设人员对被收购的公司进行思想沟通,让他们对海尔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促进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学会利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发展,要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让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的影子,让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3.4 企业文化承载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的品牌形象定位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中的竞争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好的品牌形象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以及发掘潜在的客户,带动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样以海尔集团为例,早期制作的动画片让海尔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海内外的家庭在此之后对海尔的品牌都有非常积极、正面的认识,尤其是当时的儿童都可能成为海尔销售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企业的品牌形象由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两部分组成:经济实力的强大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商业广告,从而提升品牌形象;而企业文化让企业的品牌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企业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形象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和企业凝聚力,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紧密联系并且相互促进的,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必然会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促进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增收做出贡献。企业品牌形象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对文化的积累,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其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依靠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情况。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手段和工具,是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只有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建设相应的文化机制和体系,保证企业文化的战略性地位不动摇,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7

  摘 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试图确立从十一个方面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重新阐释,得出企业文化创新要与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需要,并与企业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价值观;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它是推动我国文化改革、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目标,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要在科学文化的学习提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教育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培养,企业新的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如何创新企业文化,本文试从以下几个层面探讨。

  一、强化企业文化认识。

  要上升到“文化强国”理念层面去强化认知。所谓“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核心元素,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自下而上与发展的“母亲河”,是企业竞争活力与企业精神力量的源头。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紧密地联系一起,建设“文化强国”是全民族崇高的奋斗目标,围绕它来策划、构想、兴建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并做出成绩来,是企业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最大贡献。当然,企业文化工作做好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明确战略思维。

  企业形象是企业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统称,是人们对企业实态的能动反映。“形象刀”竞争,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的“口碑”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建筑企业就是提供“住”人类生存第一层需求的团队组织,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最大的“口啤”,而产品是由人来创造的,唯有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来。企业的知名度就是用高质量来打造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美誉度与忠诚度的依托,它是企业管理思维、文化理念、经营思想、价值取向、员工素质诸多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三、建立有效信息资源。

  企业的耳朵灵不灵、眼睛亮不亮,情况得之准不准,决策选择对不对,关键取决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渠道、信息的掌握。现在是网络时代,又是各种通信非常发达的世界,关起门来不闻窗外事,或者不主动地出击,不去网络、收集、整理、运用信息,就会变成睁眼瞎,就会干出与事实不相对称的事情来,就会被动挨打,就会把企业引向死胡同。所以信息渠道的挖掘,关系资源的运用,内外上下的沟能,是拥有信息、赢得主动的唯一正确途径。由此,把信息资源揉进企业的管理、融入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取胜并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法码,这也是进行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依附。

  四、确立正确价值体系。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为此,员工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企业价值观的取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重中之中。价值取向是一个企业作取舍、辨是非、明赏罚、论能否、定褒贬的尺度和标准。要用先进的思想统领企业,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武装职工,切实确立五个价值取向: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团队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国家价值高于企业价值;用户价值高于产品价值。这正是打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的“支撑点”。

  五、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统称,是人们对企业实态的能动反映。“形象刀”竞争,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的“口碑”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建筑企业就是提供“住”人类生存第一层需求的团队组织,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最大的“口啤”,而产品是由人来创造的,唯有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来。企业的知名度就是用高质量来打造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美誉度与忠诚度的依托,它是企业管理思维、文化理念、经营思想、价值取向、员工素质诸多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六、提升结构规模。

  “结构”可分为组织结构与产业结构两种结构方式;“规模”是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边际沿界。结构是企业经营管理各要素发挥政党的载体,合理的组织结构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提供与建立一个有效运营的平台;而合理的.产业结构,企业各种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调配与运用,通过内部文化力,强化团队意识,充分发挥企业综合实力。随着经济市场全球化、多样化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规模也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灵活把握,要不失时机地使“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尤其是“外部范围经济”)转变,从而谋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七、规范机制制度。

  “机制”是使组织运行秩序化、规范化和稳定性、科学性的基本保障。人是机制的主体,利益是机制的动力,制度是机制的骨架,信息是机制的神经。未来企业的管理机制主要以柔性机制为主,刚性机制为辅,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以便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与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制度”是保证组织各项业务政党盍的轨道,是组织调控其内部各种关系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好的制度可为组织的稳定起到“锚定效应”,对组织各项业务的开展发挥“平台”作用。当前,企业要借“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和不断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占有 简历大全 率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务必抓紧、抓实、做好。

  八、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保持国制完整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造就出中华民族许多灿烂的优秀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滋生、兴起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其“仁德”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主旋律,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尊礼守义、孝道为重、以德修身、学而习之、三省自身、待人以厚等等,继承与弘扬这些优秀传统,对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设法有着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企业文化,更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吸取有用的养份,打牢员工的思想根基,凝聚团队精神,促进企业跨跃式发展。“全会”明确指出“传统优秀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九、广泛学习借鉴。

  “全会”鲜明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的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多样化,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国的长处、优点,把外来进步文化、先进思想、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我所为,为促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补充,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表现。鉴于我们南宁“东博会”长驻地的地点,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也同样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各国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成功的经济建设经验,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包括日本在内,他们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以及企业管理丰富先进的文化思想,汲取其精华、进步、有益的养份,学习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民族气节和求变、求新、求精的科学态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添上“加速器”,加快祖国奋飞的步伐!

  十、形成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战略重点。它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经营思路、品牌理念、企业形象塑造、知识产权和专利、企业知识传承以及集体智慧开发等各个方面。企业要善于把握自己已有的积累和积淀,包括企业的长处、经验、专业化、经营模式、经营方式、即将退休人员的知识传承和延续,都值得深度总结与提升无形资产。企业要善于对外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要善于借助媒体作用,树立起企业高大形象,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美誉度,通过“文、声、像”强化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与忠诚度,从而自觉、自愿地选择自己的企业人微言轻他们项目建设的“委托人”。企业要善于围绕“品牌”为中心,经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清醒地认识到无形资产的有些特质因素会产生比有资产经营出更大、更好的效益,要树立“企业形象”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要真正学会、善于经营企业无形资产,让两种资产经营比翼齐飞,共创辉煌。

  十一、不断变革创新。

  世界万物,众云众生,人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又如何发生,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变”,变是房屋不变的真理,德国德勤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姆柯兰先生说:“面对未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企业所面临的是一切都在变,永不停止地变。面对变化,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就是在创新中变革管理。在以网络科技、知识经济、文化管理为特征的新的条件下,创新变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要观念和管理的创新。海尔集团老大张瑞敏在1998年,人微言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企业家,以一篇《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登上了哈佛讲坛。两年之后,他又一成功教学安例出现在瑞士洛桑讲坛上。他提出的“斜坡球体论”的“创新”观点,独具慧眼,新颖独到,他说: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向下滑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保证它不下滑,这就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使它往上移,这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且这两个缺一不可。其“止动力”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进尔张瑞敏还总结了三句话,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即借力。说到底,创新就是喜新厌旧。创新最难,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敢于自己否定自己。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变革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变革,企业就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并会逐渐落后,进而被历史所淘汰。由此,创新变革是企业融入“变革时代”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求进步、谋大发展永恒不变的使命。

  总之,企业文化的创新,并不只限于上述各方面,只有不断挖掘,并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需要与企业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创新才会不断完善,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版社20xx年10月.

  [2] 《最有价值的管理忠告》,周围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年4月.

  [3] 《企业文化概论》,放光罗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年5月.

企业文化论文8

  摘要:不管对于何种性质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想企业文化在其内部深深扎根,就必须要长期坚持传播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在内部传播过程中,却面临着传播渠道、形式、内容以及对象方面等多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都使得企业文化难以在内部得到完全宣传,从而导致企业文化难以生存.因此,要想企业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克服传播方面的困难,从而顺利在企业内部宣传企业文化,进而实现文化管理,从根本上促进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部传播;障碍;对策

  1企业文化内部传播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在团体员工中,全面而系统的传播和推广企业的目标、宗旨、使命、口号、企业成功精神、法则以及思维等文化体系,这就是企业文化内部传播.只有把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充分进行传播,才能让企业文化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内部传播障碍

  2.1传播对象

  目前,企业文化在内部进行传播,在传播对象上存在两方面障碍.一方面,是企业既定的岗位目标考核体系,该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员工为了完成考核体系中的任务,就一味的进行工作,完全把自己作为机器人,高强度的工作内容,使得员工不再关心考核内容之外的事情,对于企业文化他们更是毫不关心,企业文化既不会帮助他们升职,更不会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因此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工作上,而不会去了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的用工制度阻碍着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很多企业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给企业减少负担,因此对员工进行分类,分为企业合同员工和社会招聘员工,企业合同员工具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但是社会招聘的员工则福利待遇比较薄,有时候甚至连基本薪酬都无法保证,因此很多员工在面临巨大的工作量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被辞退,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认为企业的宗旨、使命以及价值观都与他们没有关系,因此他们难以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更加不会走入员工心中.

  2.2传播内容

  很多企业在对自身企业文化没有进行全面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就在一些杂志、文化专栏上出版相关杂志宣传企业文化,但传播范围局限性较大,而且内容浅显,无法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展示出来.然后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操作上与经济文化相融,可以体现出社会的生产力;空间上与社会文化相辅相成;时间上与传统文化结合.企业文化不仅仅包括企业的目标、宗旨、使命和口号,更加包括企业成功的精神、经营法则和思维方式等等,因此企业文化范围非常广,而且内涵博大精深.在进行内部传播之前,一定要对企业文化内容进行充分理解,从而全面构建传播的内容和框架,根据制定的传播内容和框架逐步传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

  2.3传播形式

  很多企业在内部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的时候都共同面临传播形式方面的障碍,很多企业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因此传播的形式也比较传统.企业在内部传播企业文化一般都采取、画册、杂志、培训宣讲、会议、电子图文以及员工活动等方式,这些方式之间没有连续性,而且形式十分单一,很多员工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在进行宣传培训的时候,一般只是给员工灌输,很过员工感觉到非常乏味且枯燥,他们对于企业文化逐渐失去了兴趣,而且发放给员工的杂志和画册,寥寥数页根本无法承载企业文化的所有信息,员工在翻看杂志和画册的时候往往是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在脑中留下印象,因此企业文化很难在员工中实现传播的效果.因此,不定期、单一的企业文化内部宣传方式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

  3内部传播受阻造成的危害

  3.1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员工内部不能很好的宣传企业文化,那么员工就无法提升自己的价值观,无法把先进的理念进行生发,从而改变传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由于企业无法从文化上对企业实施管理,那么企业文化终究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无法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无情淘汰.

  3.2缺乏凝聚力

  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播,那么这个企业终究只是一个忠实金钱利益的组织,没有精神和灵魂,员工也就没有精神动力和寄托,神散而行聚,导致企业毫无凝聚力可言,员工在困难面前只会胆怯放弃,得过且过,导致整个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3.3企业文化断裂

  企业文化需要长期积累,企业要想建立优秀的文化体系,就必须要实施文化管理.经过传统文化、机制文化、习惯文化、行为文化、文本文化以及源头文化这六个阶段之后,才能真正形成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如果在员工内部无法很好的宣传企业文化,那么势必无法实行文化管理,那么员工就无法真正了解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企业实行文化管理,员工只会模仿,而无法从内心要求自己,最终会导致企业文化体系断裂.

  4对策分析

  4.1健全岗位考核体系

  企业应该从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岗位考核体系,对于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一定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要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来发放绩效奖励和薪金,对于末尾的.员工实行淘汰制度;另一方面把考核与员工的岗位升职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关键岗位要能者居之,要让员工全力以赴的对待本职工作.这样制定的目标考核体系可以避免员工工作拖沓、人浮于事和权责不明的现象,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这种考核体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物质需求为主、层次比较低的激励,这种考核体系牺牲了员工的责任感和社会性,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考核体系存在弊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因此,要立足于企业文化,对目标考核体系进行改进,加重价值理念等因素的考核比例,把考核目标从物质激励变为精神与物质结合,着重激发员工各方面的潜能,从而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考评体系不应该束缚员工、管制员工,而是引导员工走向更远.

  4.2缩短雇佣差距

  人本理念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存在不公平的雇佣制度,那么就会加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对推广和传播企业文化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企业一定要贯彻人本理念,要尽量缩短雇佣之间的差距,重视员工的需求,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工作表现好的社会雇佣员工,要及时提升为企业管理员工,如果实在不能转为企业管理员工,应该为员工着想,推荐到相应的单位,从而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本理念,才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才能营造更好的环境,便于企业文化传播.

  4.3坚持传播企业文化

  在企业员工内部传播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通过行为示范、精神感染和思想渗透来实现传播企业文化,才能改变员工的行为与意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管理.企业应该对传播企业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做好艰巨性与长期性的心理准备,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坚定不移地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来传播企业文化.

  4.4拓展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时尚化、快餐化的文化符号,因此企业在传播企业文化的时候,也要把传播形式感观化,传播意义扁平化.传统的会议灌输、宣传画册、说教培训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在传播形式上下功夫,可以通过文体活动、榜样、仪式、戏剧、影视作品、歌曲、讲演、漫画、小说以及故事等方式来传播企业文化.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传播方式,从而激发员工兴趣,引起员工注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传播渠道,从而保证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够及时、完整的接触到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从而让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进入企业员工心中,并从内心开始也企业文化的内容来要求自己,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戚兴宇,李文勇,曹满云.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5).

  [2]代兴军.关于企业文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3,(04):53G56.

  [3]王轲.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05):644G648.

  [4]潘晓梅.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性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38G143.

  [5]尹琳.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4):56G58.

企业文化论文9

  一、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

  1.1新旧之间的矛盾

  该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如派系纷争、集权主义等。旧理念与创新思维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因为创新必然要改变原有格局,从而会危及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遭到反对。可见,部分领导和员工的“与时俱进”的意识还有待强化。

  1.2创新流于形式,太过片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创新工作要深入其中,然而该企业在最初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创新没有深度,过于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组织集体活动、企业精神上墙等表层创新上,难以令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创新需要全体人员参与,但很多员工都忽视了自身作用,片面地以为创新就是领导的新观念,只要服从就行了。

  1.3缺乏创新意识

  领导是领导者和管理者,部分领导的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安于现状或忽视创新的重要性。有些领导将把重点放在了技术设备的创新上,反而对文化创新有一定的忽略,这样很难实现长久发展。中层管理人员既要管理基层,又要与高层沟通,因为缺少创新意识,他们多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主性,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阻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基层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但由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组成结构复杂,增加了推进文化创新的难度。甚至有些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

  1.4个性化不足

  每个企业都要树立起自己独有的文化,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实践中前进。按理说,企业在规模、技术、经济条件、竞争压力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文化也应呈现处明显的差异。但实际中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千篇一律,个性化严重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日后发展。该企业最初也是如此,吸收成功者的经验后,并未与自身实际相联系,而是照搬照用,以至于后来损失惨重。

  二、如何创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

  2.1加大制度文化创新力度,确保制度落实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将其落实,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要重视其执行情况。首先在制定制度时,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而且要全面具体,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将其落实,最终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加以约束。制度要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修改,在实践中,如果发现冗余或无效的制度,必须要及时删改,与企业需要相符。

  2.2加大诚信文化创新力度,重视诚信作用

  在企业内部,创新诚信文化表现为:一是要注重合约诚信,信守合同,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二是要对员工诚信,严格兑现职工的工资、福利及各种待遇;三是要注重质量诚信,坚决杜绝各种粗制滥造,偷工减料行为;四是确保工期诚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工程任务。

  2.3加大和谐文化创新力度,突出以人为本

  该企业一方面其特有的党团组织、工会等机构为平台,以创建“职工之家”为契机,为广大职工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打造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2.4加大服务文化创新,提高综合实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该企业高层领导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旦房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就算完事了,施工方与建设方的关系于是就此终结,而应该具备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树立起长期服好务的思想,踏实认真地去做好工程后期回访以及保修服务方面的工作,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形象,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2.5加大品牌文化创新力度,打造精品工程

  作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的好坏,品质的优劣,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一个好的精品工程,除了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树立好的形象,赢取广泛的市场,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作用与影响力可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为其发展提供源动力,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将眼光放长远些,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并实现文化的创新。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必然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论文10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其中包含着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也蕴含着深刻的和谐精神。顾名思义,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而社会的和谐是需要全民的配合和支持的。群众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觉悟、认识、以及思想等的提高和改变,直接影响这社会的和谐发展,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的前提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

  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试想曾经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更没有一定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整理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中国论文服务网是学生论文快速写作,群众文化职称论文发表,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参考首选网站。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提高群众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随着社会的高速迅猛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明显、人们的心理变化,矛盾的扩大和激化,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变得不信任,相互猜忌指责,抨击,所以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日益加大,心态开始变得浮躁。在社会体制的影响下,金融危机、住房危机、事业危机等等都可能激化矛盾。群众都存在不安的情绪和心理的不平衡。面对社会的现象,需要宣泄一种不满的压力,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的时有发生。所以要改善这种社会矛盾的计划,提高群众的认识,正常、公平、客观的看待面临的问题,妥善的处理所面对的困难,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见群众文化提高,创建和谐社会意义远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奋斗。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提高意义远大。群众文化以其独有的和谐的特征,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直接制约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群众文化的提高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是无法分割的整体,两者的进步和发展是相互的。社会和谐是一切事业发展之基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谐是前提,群众是基础。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群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生活的安居乐业。社会由群众组成,群众来自社会的大家庭。加强群众文化的教育,社会和谐也必然就随之进步和发展。

企业文化论文11

  摘 要: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黏合剂,是磁场,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群众的潜能,凝聚发展的合力,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的魅力激发职工的向心力、战斗力呢?我认为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以文化激发凝聚力,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推动企业的前进发展。

  关键词:凝聚力;文化表现形式;前景

  一、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理念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指导企业文化运转的核心内核是企业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能力。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企业文化标志符号

  企业文化的表现很多,有字母形式、物体雕像反映,比如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MI(理念识别系统),学校一般都会用孔子的雕像等展示该方面文化,但是企业文化最终还是通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体现出来。因为,我们来到一个企业最先感受的往往就是这个企业共同拥有的行为表现,感受到的是这个企业的一种氛围--也就是它的文化,窥一管而知全豹就是这个道理。通过细节表现一个企业的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企业文化的行为语言表现

  以下例子是两份关于公司组织员工去深圳欢乐游玩的通知,通知的主题基本相同,活动原则也几乎一致:一天时间,公司提供门票和来回用车。从通知中我们可以鲜明的看出两个企业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其中一家公司的通知是这么写的:经研究决定,拟定于三八妇女节组织全体员工去深圳欢乐谷游玩,时间一天,全体员工务必带好身份证、边防证、于当日早上八点前赶到公司门前集合,否则,后果自负。另外,单位只负责门票和来回车费,游玩期间,伙食自理。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而另一家公司是这样在告示牌上"通知"大家的:邀请书:如果你想尖叫而办公室又不允许;如果你想牵漂亮MM的手而又找不到借口和机会;如果你想忘记无处发泄的郁闷和不快--那么,请在下面签下你的大名,参加公司的"深圳欢乐谷之旅"吧!该司员工朱小姐在一大堆横写竖画的名字(包括几个老总的名字)中挤进了自己的名字。在起程前一天,两位年轻的同事浅笑吟吟地送来两样东西--一张门票,还有一张制作精美的卡片:朱GG:恭喜你已成为我欢乐之旅的成员!请你做好行前准备:

  (1)带好身份证、边防证;保管好你的门票;

  (2)让你轻松、保暖的衣服

  (3)约好你的朋友;

  (4)如果你嫌开私家车麻烦,步行又太累,请早上八点前到公司门前乘车;

  (5)如果你不吃不喝,可以不带一分钱。祝三八和爱三八的人们玩得愉快!

  两份通知,两种不一样的玩的心情,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收到的当然是两种不一样的效果。难道你不更为后一种企业文化而会心一笑吧?

  企业文化的表现就是这么简单,它就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身上,通过每一位员工的点点滴滴的细节表现出来的全体员工共有的素养。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企业文化承载着有效管理的动态平衡,因此可以说一个企业的管理好坏,取决于形成于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使得企业管理达到一种平衡,一种稳定。因此具有以下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层、观念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企业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物质层主要通过对外界和员工的生理产生影响来促进企业发展;观念层主要通过具体的规定来影响、约束员工的行为;精神层则是通过对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来使员工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辐射作用

  企业的外观形象和品牌形象对外界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唤起外部对企业的认同,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外辐射的手段很多,而且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广告、传播、公共关系等企业宣传方法,来把自己推荐给公众。在这种推荐过程中,企业文化和外界进行接触,发挥其独特的辐射作用,以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预期、价值观" 等,都对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优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员工跟随着公司的轨道前进,与公司共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更好的融入工作去。

  4.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员工产生行为层面的约束,二是企业价值观对员工产生道德层面的约束。其中,价值观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更为有效。行为层面的约束需要有人监督而道德层面的约束则由员工自身来执行。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共有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十分强调,制度上,员工了解和认同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就会很自觉地服从管理,不去触犯公司的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道德上,当员工认同该企业的文化,就会自我约束。

  5.凝聚作用

  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之间会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态度。它是一种极强的粘合剂,能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向心和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其他员工成功与否联系起来,所谓"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这是深层凝聚力的来源。

企业文化论文12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要通过对企业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以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以此来推动企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员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这恰好体现了我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根本就在于这种先进管理理念的根本是以人为本,以企业员工为本,通过提高全体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既然是以企业员工为本,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企业精神,培养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企业优良传统,塑造企业典型人物,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企业精神,这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新的要求,在丰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同时也扩大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所以,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自身内容和形式,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首先要不断拓宽创新渠道,正确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仅要对员工进行理论灌输,还要利用正面形象对员工进行感染;不仅要对员工进行相关政策的宣讲,还要利用模范榜样对员工进行示范;不仅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还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才能有效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要塑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改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部分仍然不能丢。

  一方面,任何工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遵循相应的规律,不断健全相关思路和网络,既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又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自身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制定相关的奖惩和考核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管理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最终目标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争取取得最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企业员工在娱乐中,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环境给了很多企业发展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经济转型和企业技术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多的内涵,也扩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传统的思想政治说教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教育内容,引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开展政务公开促进管理透明化,开展行风政风评议让员工监督企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引导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思考,在管理中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但它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各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从目的看,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相同,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在市场竞争中共谋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正面灌输,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等问题。

企业文化论文13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煤矿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煤矿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领导要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在企业内部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还可以促进煤矿企业文化和谐健康的建设发展,为煤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现实价值。

  1、精细化管理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

  煤矿企业通过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

  1)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文化的制度载体。任何一家企业的文化都不是自发形成的,其需要在特定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慢慢沉淀逐步形成属于自身企业特色的文化。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煤矿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各项产品的'标准化、内部工作信息化以及经营生产业务的程序化,从而人不断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精细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直接反映出了该企业在员工管理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关要求,通过有效将企业文化建設与精细化管理接在一起,能够促进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进步;

  2)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文化的实施手段。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开始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煤矿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条件,适当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煤矿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上,由于未能有效执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导致绩效考核体系不具备量化以及细化等特征,从而促使职工综合评价出现不公平、不科学的现象,这样难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基础。精细化管理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制度执行和细节管理,通过充分发挥出该管理模式的优势作用,能够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煤矿企业在内部安全文化建设过过程中,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疏忽大意或者管理方式的落后性,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个细节上存在一定的事物、管理工作不够到位,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通过高效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能够科学规范指导生产人员开展各项生产活动,确保每个煤矿员工都能够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在内部逐渐形成先进的安全生产文化。

  2、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直接作用是要建立在与之对应的刚性管理制度上的,企业管理部门必须针对当前煤矿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制度,建立起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确保整体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要与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细节要求,充分发挥出其价值作用,推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稳定持续发展。

  2。1管理活动的细化和标准化

  煤矿企业要不断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够充分掌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重点内容和方式。煤矿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努力深入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细化和标准化。例如,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中,要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要求下,加强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管理,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严格监督生产人员要将各项业务做到何种程度,有效制定出科学具体的处理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要求,有序促进煤矿企业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和细化发展。煤矿企业要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内容有效融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让全体员工学习相关制度文化、体系文化,促使他们在日常生产管理管理活动中能够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办事,共同努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从而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2。2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下,煤矿企业在建设优秀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全体职工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全面发挥出职工的自主管理作用。据权威部门调查分析显示,我国煤矿行业90%左右的生产安全事故原因是人为失误造成的。煤矿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原则,加强对员工日常操作的科学规范监督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与此同时,煤矿企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注重引导每个员工都参与到管理细节工作中,实现对各部门岗位、职责的细化和量化工作。煤矿企业要在内部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安全生产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凸显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位置,这样才能够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实现企业文化的循序渐进的建设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优秀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合理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文化建设工作与精细化管理手段有效结合在一起,切实落实好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管理业务有条不紊的开展,避免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文化论文14

  [摘要] 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民营企业文化,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一、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的特点和经营目标,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可有可无,与企业盈利无实质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交予哪个部门负责?许多企业都是一问三不知。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都全部落在了所有者即民营企业家身上,很少有民企成立文化建设专业部门,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分身乏术,自然而然文化建设受到冷落。

  2.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窒息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地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部过程中,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对普通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够,更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规划。

  二、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按市场规则运行,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装修门面,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2.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崇高的品格;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进而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5.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文化论文15

  【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新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就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难题提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各种经济占三分之一强,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民营经济如何在全球经济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和法宝,企业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如果说我国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靠的是勤劳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和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的群体斗志和凝聚力,而企业群体的斗志与凝聚力要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软环境的建设。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进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有关学者通过对我国几家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调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但是通过对年产值几百万到近两亿的多家民营企业文化调查中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于做表面的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表面和虚无的东西,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听话,让外部人看到企业在感觉上更具正规感。显然,在这种精神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是重口号、标志等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而未能从深层次上,从理念上建立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只有这些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并且也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也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家族文化牢固

  目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管理观念陈旧。这种状态下的企业职工队伍很难维持稳定,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漠,工作、学习动力不足显而易见。

  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性,导致民营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曾有过民营企业尝试过聘请企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力图营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势力的影响,使得这些优秀人才未能施展才华,最终离开企业。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未能给这些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必要的学习机会。

  (三)企业家和员工素质低下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不仅取决于社会既有的文化现状和发达程度,而且取决于该企业所有的职工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曾就中国31个地区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的员工人数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的仅有不到18%。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较低制约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家很多从简单的作坊做起,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

  由于企业家和员工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很多民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一劳永逸,忽视了根据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就变化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反应,未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持续创新,甚至出现原本对于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反而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被惰性对待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很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民营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统,民营企业要重视对自身的文化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与企业加强衔接,提高整体企业文化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一)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首要的因素是企业家。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讲到:企业家这个称呼不是职务,而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一种阳光、胆识、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者,

  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企业家就要求具备优秀的品质,这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管理才能、决策技能和首创精神,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在这些能力中,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层面上确立“企业文化”;其次,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渊博知识、才思敏捷、较强洞察力的企业家。

  (二)加强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企业家的素质对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培训主要是从提高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总体文化水平偏低,急需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循序渐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和坏与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全体员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向员工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争创一流、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育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但是又具有动态变化性。企业在发展、壮大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相应地企业文化也应进行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参与市场角逐就必须不断地实现创新工程,建设企业创新文化。企业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并把握其本质,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环境变则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创新和调整。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切忌沉迷于原有的成功和喜悦中。具体而言,培育民营企业的创新文化,应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四个方面进行。

  四、培育和提升富有民企特色的价值观

  民企和国企相比,普遍存在数量多而规模小、发展快而后劲不足、平均寿命短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究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企业管理意识,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忽视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营企业人心涣散、劳资关系紧张、工作质量下降、劳动消耗上升、劳动效益低下等不良现象。因此及时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塑造,整合和提升民营企业价值观,以成为民营企业实现企业管理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和提升,就是在对民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作出优劣评估,在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对企业的精神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进行一系列发掘和筛选,并进行提炼和加工,使之得到提升。

  五、结语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一支中坚力量,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由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建设适应性强、具有自身特色和持续生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的新型民企文化,最终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强.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xx.

  [2] 车娇.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创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

  [3] 崔会保.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4] 张新.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5)

【企业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论文05-27

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企业文化论文04-01

华为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04-01

企业文化变革论文10-09

浅谈企业文化的论文10-09

浅谈企业文化论文10-07

企业文化论文分享10-09

企业文化营销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