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4-07-23 16:18:0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热门)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注重四大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以胜利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因此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充满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应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可见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在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近3年累计投入近150万,加强了校园环境的改造,围绕校园文化理念系统,着力强化了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

  20xx年对学校校门和内校门的维修改造,20xx年暑期,学校铺设了树胶操场、跑道和修建了主席台、升旗台,整个学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修建石山、鱼池,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们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大门文化,学校大门要注重了几何形体组合、体现不断向上的时代特征,右侧的立柱上悬挂了学校的校徽,在校徽下是学校名称的9个红色的隶书大字;左侧墙上书写的是“爱心育人、阳光成长”的教育理念;走进校园,内校门的两侧是我校退休教师徐徽老师赠给全校师生们的一副对联“报国常怀千里志,功书能破万难关!”教学楼外墙壁也写校风、教风和学风。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学校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按照幸福教育、阳光成长、国学礼仪三大主题,分别在三个楼层安装了精美的名人名言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思路等内容,在各楼层的走廊上还用精致的相框悬挂学校师生精彩的瞬间。师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

  班级文化,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板报,教室的左右侧面有风格各异的学习园地和统一的学生守则和规范,每个班级都有由学生自己取名的班队名字、班级口号、教师寄语和全家福的合影等。

  绿地文化,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

  围墙文化,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我们围绕经典励志的成语故事、学生体育艺术科技家校活动等学生自己校园生活素材为内容,认真做好下操场的围墙文化建设;另外,我们在上操场紧紧围绕科普教育、竞技体育和校园读书活动为主题内容,发挥了围墙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按六大功能室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注重了功能室的文化建设,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也注重了校园的橱窗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的建设,达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构建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我校坚持“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获得教育”的办学思想,认真做到“人文情怀、阳光管理”的管理理念,近两年又依据“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一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学校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如段美菊、周传娟、廖瑞等这样的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及先进个人就是在这种人文化制度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在制度的导引下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倾斜政策”,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信心,鼓足了上进的勇气。

  三、注重构建学校活力源泉的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心理“磁场”,是能统摄师生鼓足干劲朝目标迈进的动力。这种精神往往蕴含在校风之中,如我校“尊重关爱真朴温馨”的校风,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让校风能激励师生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学校先后被评为了区优秀少先队大队部、督导评估三等奖、教学质量提升二等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等奖、重庆市模型比赛一、二、三等奖等。

  学校在对学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安全卫生教育等。强化课程文化建设,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升国旗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少先队组织还开展了“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科普教育、竞技体育”特色项目来打造,取得了好的成绩。20xx年在江北区三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们以团体总分56.2分的好成绩荣获区团体总分第7名的优异成绩!

  四、注重构建增强辐射作用的社区文化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不可能闭关自守,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互动,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学习他人、帮助他人、学人之长、显己之长。学校为加强与家长联系,成立家长学校,随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政策,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来学校坚持召开家长会,面对面听取家长的建议,然后按家长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管理。这样做家长满意,社会反响很好,周边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就读。学校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家长也很支持学校工作。我们不定期请老教师、关工委、派出所干警、医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五保户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学生与深圳有关小学进行“心连心、手拉手”交友活动,并保持书信来往。同时也请兄弟学校来校共商育人大计。这种校际交流,彼此互动达到了提高素质,引领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引导师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效果。

  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乐园,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树立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花园式的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继续抓好理念系统的提炼归纳、环境文化的主题细化的基础上,注重抓好课程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等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的发展,达到我们的办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课程改革关系密切。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孝义二中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学校主体文化的建设

  (一)教师文化建设

  1.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培养,这是学校进行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引领教师发展。围绕“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这一目标,引导教师团结奋进、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以“爱”为基调,引导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2.搭建业务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智能交互一体机培训、智能交互一体机辅助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汇报课、示范课、试卷讲评课、实习教师评定课、命题指导意见学习研讨、外出学习之后校内汇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听课、评课、互相学习的平台;通过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公开课,借此推出一批新人名师,展示一批示范课、优质课;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观摩优秀课例、分析教学案例、问题沙龙等业务活动,促使教师在交流互动中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如赴忻州一中、山大附中、灵石一中等名校进行考察学习,超过100人次,并请忻州一中校长来校培训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山大附中成立以副校长时利民为组长的学科骨干教师帮扶团队,每月分科来学校听课、评课、做示范课、教研交流,对学科教学进行指导。

  (二)学生文化建设

  1.重视规范行为,注重养成教育。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学校将养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点,结合学校的实情,实行“八化三抓管理”。“八化”指学生行为制度化,两操要求军事化,宿舍管理标准化,两休要求无声化,文明礼仪常态化,数据管理公示化,校园卫生清洁化,校园文化多样化。“三抓”指突出问题重点抓:一抓电动车辆管理,二抓手机管理,三抓买外卖现象。“八化三抓管理”说到底,就是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好习惯,只有好习惯才有好人生。养成好习惯就和练武功一样,天天练功不见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两个字就是“坚持”,所以学校校长常常强调,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

  2.培养个性特长,加强活动教育。一是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开展拥军助残、宣传交通安全等活动;二是参加军训,增强国防教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增强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校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重视组织开展各项各类活动,其目的是为学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歌咏比赛、拔河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校运会、书法比赛、五四表彰、元旦晚会等。

  二、学校观念文化的建设

  提升办学特色品位。开办学校,树立文化立校、校风育人的教育管理思想。创办有时代特色的融实验性、研究性和示范性为一体的“五园式”学校。即:学园、乐园、花园、科研实验园、科普实验园。构建情商教育激励机制的“三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三、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已是尽人皆知的俗语,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加强自身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

  (一)规范科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制度要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必须以严格为基础,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再根据教师的意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修改、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从学校的重大决策到每周的工作安排,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告知全体教师,使校内工作都建立在起点公正、程序公正的基础上,并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结果公正。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出台和改革管理制度,并着力抓好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共商学校管理大计;建立教职工代表委员会,实行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组建校长参谋,畅通诉求渠道;开通校长信箱,了解师生愿望;实行支出联签制度,实施财务收支公开;制定绩效工资方案,实行考核发放制度;制定评定实施方案,实行公开公正制度。学校管理实行阳光理校,确保学校政令畅通,监督到位,落实有痕,和谐稳定。

  四、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幅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精美画卷,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文化引领,从宿舍到餐厅,从校园到教室,从楼道到实验,从各处室到办公区,从草丛到厕所,处处充满了文化氛围。坚持“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和谐精美、特色鲜明”原则,根据不同环境,精心设计六个系列文化,即“功能文化、宿舍文化、餐饮文化、室内文化、楼层文化、走廊文化”,构建系列校园文化体系,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一处一景、一级一品、一班一特”的文化特色,实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标,丰富了学校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尤其是班级文化,班旗班徽班训,标语条幅目标,班班有差别,班班有特色,让墙壁说话,让草木育人,让全体师生有一个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在芳草茵茵的草坪上,可以看到“我很幼小,请别伤我!”“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等之类的标语。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的发展关键看管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关键在于落实。必须抓具体、具体抓,抓反复、反复抓,抓规范、规范抓。坚持一步一步走、一环一环抓,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彩虹总在风雨后,奇迹也往往在奋斗之后才会出现!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摘要】学校校园多元化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服务,学校档案文化对每位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其丰富的人文科学氛围,进而指引每位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励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好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档案;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措施

  一、学校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人文、科研、教育、创新等方面重要成果的汇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档案是学校文化的积淀,是衡量学校人文素养、科研成果等综合型能力排名高低的重要指标。加强学校档案建设一方面可以丰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档案的建设,对学生进行人文科研以及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电商比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质的比赛,来丰富学校的档案与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

  二、学校档案在建设与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一)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工具。向榜样学习,明成才之路。学校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子,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也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以及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学校档案可以为在校的学生、老师提供优秀的学习素材,激发在校学生、老师的学习斗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学校档案人员以及宣传人员可以设置光荣榜、优秀作品展区等宣传活动,营造学校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观优秀学子的光荣之榜,读荣耀精英的成功之路,通过照片档案、视频档案与纸质档案等不同形式的学校档案为在校师生提供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的素材,推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二)学校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为校园文化提供最真实的素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档案收集了学校优秀师生的真实事迹以及师生参加挑战杯、电商大赛以及重大科研成果的第一手资料。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提高自身的学习本领,发挥创新能力,开阔广大视野,从最真实的素材中汲取营养,传递校园正能量,塑造高尚的品格。

  三、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

  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一些科研素材等并未向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一些光荣的优秀学子的事迹也只是在新生开学时以展览的形式向学生展览,宣传方式也只是单一的展览形式。对于上述学生档案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利于全方位宣传学校光荣优秀学子、老师的事迹,不利于在学校里形成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

  四、学校档案如何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一)成立档案馆,设立专门的档案展区。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档案馆,以供广大师生了解、查阅和学习第一手资料。在学校的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礼堂前可以设立专门的优秀学子展览区,设立光荣榜、桃李芬芳等,采用纸质、视频以及学校站等形式多种渠道展览优秀学子、老师的事迹,传播积极的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二)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校庆等节日传播学校档案资源。利用校园艺术节、校庆等大型校园节日传播学校档案,可以录制优秀学子、老师的视频,请优秀老师、学子回学校参加艺术节、校庆等节日,让参观的学生真实了解优秀师生的事迹。另外,可以借助艺术节、校庆等节日开展优秀学子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将优秀的文章刊登在学校的站上,丰富学校档案。可以将校训、日常守则张贴在礼堂,并将艺术节、校庆等重要意义节目的录像保存好,以充实学校档案。(三)多方发力,共建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的领导要从思想上与行动上重视学校档案的建设与传承,出台有关政策与措施,积极推进传承学校档案,要聘请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管理学校档案。档案管理者要摒弃那种不重视的思想,改变现有的观念,提高对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好一切有用的资源发掘、收集与整合学校优秀师生、科研项目以及学术论文的资料、档案。广大的在校师生也要积极查阅、学习学校档案,时刻有学习紧迫感与本领的恐慌感,切实提高自身的学习本领,主动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只有学校领导、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采取行动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在校园生活中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学校档案是学校理论与学校实践的重要结合,对学校档案的传承与利用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服务作用。只有在今后的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提高每位师生对学校档案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档案的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成才目标,更好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罗学玲.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之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2]魏维夏.如何利用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刍议——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

  一、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并且质量不高。比较明显的感受是,近些年,校园在物质建设方面,可以说是进步明显。学生学习的教室、宿舍楼、食堂、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日益完善,而在精神文化领域,并没有取得显著的突破创新,整体上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对于学生价值理念的引导、学习氛围的烘托效应不明显。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同现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化发展不协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学校的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但是,学校教师和校园的一些单位,对于文化内容的建设,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深入融合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话语权较少,在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方面,需要处处进行报备,在征得学校相关部门的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总体来说,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在学校管理机构方面,并且在文化建设领域,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学生的课余活动管控较严。

  (三)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不够强。一个时代的文化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小部分,校园文化的发展,既受到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校园的特殊结构,校园文化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校园文化在继承和弘扬先进的时代精神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强,在个别领域掀起的文化思潮,持续时间很短,没有形成凝固成核心校园精神的文化内涵。

  二、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价值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要逐渐由物质建设向精神建设转变,提高对校园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还要构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价值观。从学校自身的角度来看,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努力营造一种符合大多数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念,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融合学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延伸校园文化的内涵。在主体价值观的框架思维下,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二)培养现代意识。校园是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社会意识日益增强,学校在这方面应该走到时代前列,让学生举起现代社会文明意识的大旗。建设现代化的校园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

  (三)整合多元化的文化,实现兼容并包。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独立进行,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引进和吸收优秀的外界精神文化。正如民国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鼓励学生学术自由、大胆创新。兼容并包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不断更新,吸收新鲜的元素,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四)培植有能力的教育者,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当代缺乏优秀的教育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优秀教育家的作用非常大。正常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教育者为引导,学生发挥主力作用。从现阶段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就是缺少这种敢于突破创新的教育家。学校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的牵制,学生自由、活跃、开放的思想,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缚。因此,学校教育要认识到这种不足,从培养优秀的教育者做起,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优秀的教育者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他们以自身专业的知识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有能力的教育者,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在充分尊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基础上,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校本培训目标。二是以健全的机制培养人。除着力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规范与制度外,通过“资料学习、组内学习、专家引领”的三级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增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展教师的学习空间,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学习交流平台。增加教师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鼓励教师争优创先。

  (五)对校园文化的子文化进行系统整合。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点,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目标,进而提高全民族素质。而民族主体意识、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则是民族素质的体现,又是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的必备条件。

  (六)以未来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在当代社会,要注意将科学探求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之中。通过科学的精神培育,让学生们树立起对知识、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兴趣,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学生的道德层面,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符合未来社会文化进步发展的方向,并且要用学校先进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引领社会文化不断前进。社会文化领域,日渐开放和包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要兼容并蓄,吸收优秀的经验成果,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互融合,积极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继承和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提升现代校园的人文气质内涵,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新的时代呼吁新的校园文化,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认真思考校园文化未来的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

  摘要:本文围绕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分析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如何以校团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学风形成

  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完成这一主要任务,一个首要条件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科研、生活、育人环境,尤其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园地,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它即是学校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前提。

  1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内化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的“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核心层是观念文化,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教风等。

  作为一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既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其特有的职业特征、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育人的理念浸润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创新成才,从而积极推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做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物质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反映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沉淀水平和模式。它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即整个校园内建筑规划与设计、校园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净化,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名人肖像、励志标语、格言等。它是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部条件,对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极其深刻。正如加拿大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蒂芬·利考克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一书中所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漂亮的建筑、清浩的道路、优美的雕塑、美丽的花坛、宽敞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先进的`师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一流的校园环境使人们身心愉快、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地学习、工作。为美化育人环境,校园建设应注重整体布局的设计与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校每一面墙、每个亭、每一个雕塑、每一棵树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3做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良好学风形成的保证

  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等,它保证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的正常运行,并调整校园内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农业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时,必须按照农业类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建立符合农业类高职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制度,要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认清学习与就业的关系,及早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建立教务制度,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综合化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在提高学生适应行业、适应社会方面,应建立校企合作,恰当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具体做法是:走出去,通过实训、实习使学生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去,亲身感受企业文化;请进来,开设企业讲座,将企业文化带到校园。在校企合作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并使之合理有序运行。通过不断完善以前的各项制度,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形成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校内的各项活动有序化,保证良好学风形成。

  4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

  校园精神文化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和指导学校师生的核心准则。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在积极有益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容易激发上进心和竞争性,学习兴趣提高,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得以实现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应积极发挥三个载体作用。

  首先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载体。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贫困生多,就业压力大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改变以前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职业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认真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要加强校史教育,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其次是构建文体活动的载体。在学校团委和各系团总支的指导下组建文体活动社团,利用特殊的纪念日或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或征文大赛,根据学校的校情举办校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是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构建专业社团、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活动。寓教育于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十分有效的形式,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利因素。我校各系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学习特点,先后组建学生专业性社团19个,并指派教授专家为学生作指导培训。其中我系专业性社团“畜禽科技站”已成立28年,社团会员长期坚持到基层服务,多次受到大河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其中20xx年大河报以《学生社团成为香饽饽》为题报道了我系学生社团活动情况,20xx年河南日报以《畜禽圈舍旁青春闪耀》为题详细报道了我系学生社团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典型事迹;20xx年青年导报以《郑州牧专“科技110”:宣传科学养殖进行疫病防治》为题报道了我系畜禽科技站开展科技下乡、为养殖户服务的情况。在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势必会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备受学生关注的“挑战杯”、“发明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派专业教师作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总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深受欢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又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王利群.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形成[J].中国科技信息,20xx(9).

  [2]林志.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学风[J].管理观察,总第398期.

  [3]苏颖.重视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6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逐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功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互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并逐步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充实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势,同时思政教育也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也可以说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只有不断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加强良性互动,才能够对我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互动性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互动性

  1.1校园文建设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具有引导作用、教学作用、促进作用以及凝聚作用。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文化本身即具有导向性作用,对于学生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学生的思想通常决定了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如果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文化建设,势必会宣传一些思想内容,这就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在校园学习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时期,也正是由于处于这个关键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更好塑造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等,也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的完成思政教育目标的根本手段。再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使学生逐步适应社会的一种手段,能够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因此也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对学生具有凝聚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归属感等无形中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集荣誉感等,因此说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凝聚力。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此方面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思政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首先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学校只有加强思政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思想意识,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校风,才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顺利的完成。其次,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根本保障,目前学生受社会大学生的影响,思想意识逐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甚至有些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悉心呵护下成长,很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漠视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而思政教育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勇于接受新的事物以及思想,并能够大胆的创新,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的提升,也可以说只有加强思政教育才能够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思政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互动的有效策略

  2.1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引起重视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把校园文化当成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引起高度的重视,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是很全面,尤其是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必要联系,在工作中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不断出现,这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此种情况之下,学校领导者与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渐渐存在的互动关系,逐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促使两者之间充分发挥出促进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有些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把德智体美等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但是但多数师生只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动,而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真正本质,因此在开展期间,两者不能够科学统筹起来这就需要逐步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以及思政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从而使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思想意识,更好的更新改善相关的政策以及建议,为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健全校园文欢建设与思政教育互动的相关机制健全机制是校园文欢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健全机制不仅能够对学校师生的外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也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目前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产生了脱离,而导致学校的思政教育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逐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性发展,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只有完善的相关机制在明确校园文欢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在原则、方法、内容以及载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完善的机制才能够保证两之间的一致性,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互动效果,也可以说健全完善的机制是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和谐互动的基础,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2.3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互动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需要为两者之间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的根本保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要充分的参与其中,不断的完善相关的律法或者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整顿与维护,并积极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逐步优化校园内部环境,良好的校园内部环境也能够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动提供重要作用,学校要不仅要重视校园内部软件与硬件环境的建设,还要逐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互动,从而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以及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优质的环境。

  2.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良性互动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又系统的工程,所涵盖的面积非常广泛,基本上涵盖了学校所有的师生,也可以说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已经不在是学校内部某一个部门或者是某些人的责任而是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互动效果,因此要构建一支高效的且能够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队伍。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积极参与其中,学校领导班子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主要倡导者,对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地发挥出其关键作用。其次学校教职工,学校的所用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良性互动建设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两者互动建设的主要力量,尤其是从事党团工作的教职工是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建设良好的互动建设的主要组织者于实施者。再次,学生骨干也是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良性互动建设的重要力量,学生骨干又涵盖了优秀学生干部、党员等,是学生全体中优秀代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具体的活动中起着带头作用,同时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连接者。以上成员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互动模式形成的重要力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构建一支全员化的良性互动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促使学校全员共同参与其中,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重要力量。

  3总语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学校要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引起高度重视,利用较为全面的、辩证的以及理性的观念去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0).

  [2]张永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探讨[J].法制与社会,20xx(19).

  [3]刘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才智,20xx(29).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

  摘要:校园文化体现了技工院校的教风、学风,体现了技工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也是技工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更是技工院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就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学风校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风气、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综合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习风气、人文风貌等相关内容,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其含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的意义

  1.校园文化之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是一个学校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培养学生的情操、美感享受、良好心态和素质提升等有着全面的、积极的作用。2.校园文化之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由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和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通过外在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热情积极、向上乐观、融洽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校园文化之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建立在学校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是形成正常有序的校园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了解规章制度、恪守规章制度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4.校园文化之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了师生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价值追求、人才培养观念、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民主精神,是校园文化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的理想家园和精神依托。5.校园文化之师生文化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活动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但是知识传播者与聆听者的关系,而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从外在和内在都得到了升华,在和谐校园创设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体现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塑造人格与价值导向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传播着各种人文气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2.凝聚人心和行为约束校园是师生共存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群体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校园文化代表着大家的心声和要求,反映了广大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校园文化也对校园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这并不单指制度约束,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通过其他载体或各项活动,影响个体行为,并对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其对行为具有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3.愉悦身心和智慧启迪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现代的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而且汇集了各种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使我们从中受到熏陶启迪,锻炼能力,提高素养。

  三、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

  技能教育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能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技工院校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力度不够,既不利于校园的文化宣传,也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而要改变这一状态,实现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入了解技工院校目前的发展现状。

  1.技能教育重于文化素养技工院校以技能教育为主,注重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忽视了文化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缺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使校园风貌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3.重外在轻内涵有些校园建设盲目追求物质化的形式建设,而其实质内容往往被忽视,其核心价值没有被体现,不能达到理想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形成自己学校的校园风格和校园文化。

  4.重课堂轻业余学校工作以教育为主,而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之外,丰富充实的业余生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技工院校业余生活的重要性被忽视,加之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闭锁在虚拟的网络中,失去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利于身心发展。

  四、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搞好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所起到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校风学风的体现,凝聚了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传统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等几个环节入手,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乐园。

  4.加强校园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在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利于学校的教育和发展。

  五、小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不断修正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指标,创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建设目标。大学的校园文化也是文化中心和培养人才好坏的衡量标准,校园文化也被视为大学的风骨。它包括园林景观、校园建筑、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学风、校风、心理氛围、集体舆论、传统以及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人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和体现出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影响力,是大学的血脉,也是大学之根。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校重视的一个关乎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兴建绿色、生态大学,推动生态教育的全面开展和符合生态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国民摆脱经济贫困状态时日不多并深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接受和理解的环境保护概念较少,因而公民环境知识与水平、环境保护活动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主要环保形式多表现为在政府倡导和引导下广泛的行政动员模式。且环境意识极度缺乏,国民被动的接受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环境保护活动,除大学或职业学校开设的环境专业外,环境保护行动更多是在中小学校的学生居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手段有限,效率较低,远远不能提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念出发,以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动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高校为目标,以高校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辐射源,把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视野转向各种形式的实践行为。通过生态文明校园的建立,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所处学校的校园环境要求也随着不断增长,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生态体现着物种之间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健全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为学生在环境教育所提供的.实际生动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适应融入群体的感觉使用多种感官去了解环境并思考遇到的问题,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和目标。在校学生身在不同的专业和班级也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拥有独特的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理解和表现的方式,有本校特色的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进行编写的校报、定期的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娱乐、文化、体育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方案。充分反映出学院的办学、人文、时代等特色,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推进全院师生植绿护绿活动长期进行下去。以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公共课程;加强生态文明课题研究。校园内添加具有人文内涵的标志。弘扬校园特色文化。并定期举办以“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都可以提升广大师生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高校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号召全体师生加入到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中来,美化校园内部环境状态,树立行业新风。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9

  茶文化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集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在茶文化发展的4700多年过程中,茶文化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代素质教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茶文化氛围中,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养都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的。

  1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

  人们通过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可以明白其中所具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了确保学习到完整的茶道、茶礼、茶俗,以及各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内容,在保证宣讲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尊崇茶文化中所表述的“和”与“敬”的概念。学生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来交换互相的想法,才能保证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二字所体现的“理、敬、清、融”的含义。学生可以融洽地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尊敬彼此的想法、理清思路的同时,学习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人类现代社会需要追求一种和谐的文化理念,为了确保人们之间可以更加团结,也为了保障可以促进社会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学校需要教授学生学习到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以茶文化的思想进行交流,让彼此可以建立友谊。学生还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以茶文化为立国之本,在追求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的特点,发展多样性茶文化精神。我国十分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由于其中具有仁爱亲人的思想,十分值得现代人去学习,所以,众多高校在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当中,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教育和学术理念,才能让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茶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茶文化讲究相互之间互相尊重,这正与和谐校园文化相统一。学生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利用其中的思想陶冶情操,并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本质而言,茶文化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可以相互融合,保证以尊重人性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基础,促使校园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以科学、民主、人文、开放为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掌握人物、事情等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通过正确的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茶文化知识学习工作。

  2.1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饮品,茶水可以起到提神醒脑、降低血压以及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的功效,与国外的咖啡或者可乐等饮料不同,茶水不具有更多的刺激性,人们在饮用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依赖行为。同时与可乐相比,茶水具有低热量、低糖分的优势,因此,可以被广大青年所接受。由于人们追求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茶水成了现代年轻人更渴望饮用的一种饮品。通过大量的种植茶树,在可以有效地净化环境,固土防沙的同时,还能确保可以有稳定的收益,由此可见,茶树的种植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还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为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大量的种植茶树才能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同发展,也能保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茶农在种植的过程中,会附带一定的情感和智慧,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文化,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茶文化知识理念的同时,需要表露出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统一生存的教学理念。为确保学校有更加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以及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校需要组织学生不断完善校园的生态环境,比如种植更多的绿色树木和植被,让校园更像是大自然一样,生机盎然,环境优美。学生以花、鸟、鱼、虫为伴,在绿树成荫的文件下学习,则能让学生的心情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也能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课程当中。

  2.2人与社会相互和谐

  人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的会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这就需要一个人具有高度的智慧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能促使在和谐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学习了茶文化基础课程以后,能够用正确的态度以及大量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众多问题。茶文化可以促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尊重和有礼貌地进行交流,以和为贵才是正确的处事方法,以礼待人才能确保人与人之间建立更深厚、更持久的友谊。学生由于学习了茶文化知识,因此,做事情之前都会以照顾他人为基本的处事原则。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举行,让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茶中所具有的甘甜的香味与意境是相互统一的。茶文化追求一种和平的`生活理念和积极友好的生活态度,为了确保人与人之间可以以茶文化为基础进行交流,形成和睦的交流氛围,才是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真正目的。

  2.3人与内心相互和谐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精神的状态,为确保学生可以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确保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总体来说,只有让学生明白和谐的理念,才能促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也才能让学生以健康乐观的学习心态,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并以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教师需要不断肯定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张弛有度的决策力,有侧重点地传授学生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能够品尝出其中所具有的淡淡苦涩,这正与学生的学习压力相一致,只有能够承受茶味中所具有的一丝苦涩,才能有更加坚韧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完整且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学生注重应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品格与修养。学生学习了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不同事物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的同时,不会因为遇到重大的挫折情绪上产生波动,只有以平和的心态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茶文化的精神理念走进校园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沟通渠道,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可以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期间学习到更加细致的茶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茶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国茶文化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此,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全部的茶文化知识。教师在教授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课程的同时,又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才能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课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中的拜金现象和享乐现象日益严重,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为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并且不被这些客观因素所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观念处理在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茶文化讲究和谐的社会理念和积极的为人处事态度,学生了解茶文化以后,能够以茶文化的思想,建立平等共处的关系,让人与人之间打破隔阂,关爱互助的生活。以茶文化精神为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高校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学校在完善各制度的同时,需要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为基础,维系校园秩序稳定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有轻松、团结、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更好沟通的同时,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做到互尊、互重、平等的关系。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础,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教学任务的分配工作。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情操,完善教学理念和知识水平的同时,热爱教育、关心同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需要不断的激发,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才能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第三,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构建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学校以科学有序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校园布局为基础,才能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通过不断的绿化校园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才能确保师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提升精神境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第四,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人文知识为教学重点,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在语文、政治、历史、美术等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以确保学生学到更完整的人文理念,学校可以开展以人文为主题的讲座,让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校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为了保证茶文化可以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牢固学生的人文思想,对学生更加关爱,才能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制度,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结束语

  研究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以及文化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茶文化的渗透,以及和谐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学生综合修养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居倪萍,周玲,侯艳等.弘扬茶为国饮构建和谐社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12-14.

  [2]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xx(3):23-25.

  [3]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xx(1):56-58.

  [4]姚晓燕,王建荣,罗晓莹等.茶文化展示新模式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嘉木苑”为例[J].茶叶,20xx(4):34-36.

  [5]徐伟娟,赵丝嘉.北京在校大学生茶饮料消费调查[J].茶世界,20xx(3):45-4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

  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定位思考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其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建设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其建设的关键。该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的变化(五年制高职初中毕业生入学数量增加),学生入学年龄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管理,培养符合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格毕业生,已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而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且能避免单纯的正面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的效果,因此,目前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力图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了解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1.1调查问卷总体状况

  调查对象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三年制及五年制的学生。由于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入学年龄及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因此本次问卷对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进行了分别调查与分析。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五年制高职学生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1.2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1.2.1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

  在“你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吗?”题目中,有近半数学生(3年制高职48%,5年制高职45%)选择了“略知一二”,选择“了解”的3年制高职26%,而5年制高职只有11%的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我校的历史不够了解。

  在“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选项中,有近半数学生(3年制高职41%,5年制高职49%)选择了“校园精神”,但同时选择“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所占比重几乎一致,说明还有半数学生对校园文化精髓的理解不够。

  在“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吗?”题目中,有近半数学生(3年制高职50%,5年制高职47%)选择“知道”,另外近半数学生选择“不知道”“听说过,没记住”的占比大致相同,说明还有半数学生不知道或不能准确知道本校校训。

  认为学校校训(求实、创新、厚德、重艺)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厚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求实;3年制学生认为学校校训最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是重艺,而5年制选择最多的是创新。反映出不同学生对的校训理解存在差异。

  1.2.2反映基本价值观

  在回答“是否会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题目中,有七成学生选择“会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还有成二层学生选择了“有时会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

  在回答“你对作弊现象所持观点?”题目中,只有近半数选择“不同意”,有二成半的人选择了“无所谓”,反映出学生对作弊的观点不同意的只占半数,还有半数学生保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

  1.2.3人际关系情况

  选择“学习过程中愿意并能主动与教师沟通”的分别为55%和36%,“愿意,但未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为41%和63%,只有有个别学生选择“不愿意与教师沟通”。

  3年制学生对师生沟通交流情况“满意”的40%,“不满意”的只有5%,而5年制学生“满意”的只有27%,“不满意”的33%。反映出3年制高职与教师沟通好于5年制学生。

  在同学之间的关系方面,认为“关系好”的约占八成,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好,但选择“关系冷漠”的5年制学生远大于3年制学生(分别为15%和5%),说明5年制学生同学间关系不及3年制学生。

  在“是否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方面,选择“愿意”的分别为:71%和40%,说明3年制高职学生与人交流的意愿远大于5年制学生。

  1.2.4工作目的及兼职目的调查

  在“工作目的”多项选择中,选票最多的是“实现自己价值”其次是“养家糊口”及“更好地享受“,说明学生很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回答“课余时间兼职及目的”问题中,选择“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占比最高(72%和54%)其次是“为了赚取零花钱”(19%和31%),其中三年制有七成学生选择“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说明学生兼职参与社会实践,更注重的是能力的提高。

  1.2.5对班级的认知程度及班级管理

  对于参与班级(或小组)事务题目,有七成学生选择“积极参与班级(或小组)事务”(71%和67%)。

  对于“别人评论你的班级时(这里指不好的言语)你内心的想法?”的问题统计发现有近九成的学生很在意班级的声誉。

  在助学金合理分配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给“贫困生”,其次是“班级竞选”,说明同学大都具有博爱之心,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其发放的公平性存有一定疑虑。

  1.2.6社团活动情况

  调查显示:有近六成(分别为53%和69%)学生认为社团组织活动项目的数量“太少”,认为“比较适合”的只占三成(分别为36%和30%);有近半数学生认为社团活动的质量“一般”、活动内容“较满意”;只有不到两成学生选择质量“好”、活动内容“满意“,反映出大部分学生都对社团活动质量及内容安排还不甚满意。

  1.2.7对所学专业涉及的行业了解情况

  在对“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了解程度”题目中约半数学生选择“了解一些”;选择‘不太了解’的分别占12%和19%,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有些了解,选择“了解”的人占比较低(尤其是五年制学生只有24%)。

  在“了解专业及所在行业的途径”选项中选择比例最多的的是“网络等媒体”,其次是“学校介绍”,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在行业较重视,主要通过网络了解专业及行业,同时学校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8参与技能大赛情况

  在回答与“技能大赛”相关的选题中,有七成学生选择了对技能大赛“了解或有一些了解”,并认为参加技能大赛有意义、愿意参加;有半数学生认为技能大赛与学习“同样重要”。只有极个别学生对技能大赛“完全不了解”,反映出近年来学校对技能大赛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2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2.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教育

  2.1.1采用多种形式传播校园文化

  通过会议宣讲、校园网络、校园及教室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使校园文化宣传不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更注重其内涵,如在适当的场合有学校领导讲解校训、办学理念的内涵、校徽的含义、哪些体现出了职业院校的不同特点等,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理解。

  2.1.2注重学风、校风建设

  加强基本价值观的教育.通过问卷反映出学生基本道德取向、价值取向总体良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如对作弊的观点方面,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风建设,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2.2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增加人际交流渠道,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如针对工科学生(尤其是五年制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沟通、营销、面试技巧、文明礼仪等),通过讲解及演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文明修养水平。

  2.3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的作用

  学生管理中应更加民主、透明,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对于学生管理,五年制(尤其是五年制中前两年的学生)与三年制学生在管理制度及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针对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业余兼职的情况,学校或班级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示安全隐患,并定期召开相关座谈会,让学生交流实践经验及体会。

  对于不合群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2.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能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应用能力,但不能只重形式各类而忽视学生的要求。应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社团活动。活动的选择首先应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兴趣,并通过活动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其满意程度,及时调整更新活动形式及内容。

  2.5创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应校园文化应更好的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突出职业院校的文化特色,并将其贯穿在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以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的文化、适应企业的岗位技能,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2.5.1在入学教育中,融入企业元素

  在入学教育中安排学生参观实训基地、详细介绍实训基地情况;在专业教育中,重点介绍专业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发展前景、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及其企业文化。讲解企业管理理念。

  2.5.2举行校企合作各种仪式

  举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会、校企合作订单班开班仪式,会议上请企业相关领导参加,请其讲解企业的人才观、人才培养及使用情况、企业管理方法等,如: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管理模式,并要求学生首先在生活中应用“5S”管理模式约束自已、搞好班级环境建设,强化学生准员工意识。

  在学生订岗实习入驻企业前进行“融岗式”培训,企业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讲座及培训,如“实习期规则及心态转换”、“员工礼仪及行为规范”以及“作业现场风险”等。

  2.5.3橱窗中设立宣传专栏

  通过橱窗专栏介绍专业对口企业及行业情况、技能大赛获奖项目及获奖师生事迹,通过先进人物起到榜样及导向作用: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事迹和奉献精神将引导广大师生的言行。

  2.5.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形式

  定期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来给学生作报告,用优秀员工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围绕着学生以后在企业中需要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开展各种活动。

  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使学生熟悉工厂的实际操作流程,了解生产一线的技术。通过参观,让学生感受优秀企业的氛围,提前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及担当的角色,更多的了解、体会企业文化。

  2.5.5注重职业技能大赛的质量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引领着职业教育的院校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改革,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应积极参与或组织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但同时,要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处理好教学与大赛之间的关系,达到以大赛促教学的作用。

  应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本着自愿的原则,使更多有意愿参与的学生公平竞争。同时,通过技能竞赛树立典型和榜样能调动广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性,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谋业、创业能力。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因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设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校园文化需要师生员工的长期共同努力。但是校园文化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创建更具特色、可操作性的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1

  关键词:雕塑艺术高校校园文化

  摘要:雕塑艺术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性、亲近感的特质,具备文化沟通和审美教育等功能。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体感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雕塑艺术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校园中的雕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一、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静态的,动态的则是高校行为文化,它是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的集合。

  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构成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是高校其他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校园的建筑、雕塑及教学、科研与生活设备等,都是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能够通过其物质性的外形特点和一定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高校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内隐的以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于高校校园的文化形式。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氛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渗透其中的校训、校风和学风等,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的精神。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可以对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先进文化的创新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源动力,也是文化体现先进性和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研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崇高使命。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更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学校的文化主题、性质、地理位置、历史文脉等元素,将景观艺术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使文化内涵物化为可见的校园景观,让具象的校园景观表达出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构建生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师生自觉的行为过程。

  三、雕塑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内的一种文化环境。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素质,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高校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使人才自身的言行不断与校园文化相融相通。 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支撑。校园雕塑作品的营造,增加了校园教书育人环境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物化表现,同时也使得校园硬件设施的品位得到提升,使得徜徉于校园中的人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校园的文化。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功能,同时又具有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雕塑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它表达着学校时代的变迁、学风学貌以及办学的精神理念。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好的环境、好的雕塑作品,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优秀的雕塑艺术品会成为校园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其饱含的审美精神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1.引导作用

  雕塑艺术是校园环境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立体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视觉艺术效应对校园空间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装饰校园空间并形成视觉焦点,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通过美的形式来影响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雕塑艺术在满足高校师生感官追求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表达时代的精神,引导师生的心灵和思想的追求。高校校园环境中雕塑作品考虑的着重点在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空间环境,这种活泼朝气、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雕塑艺术是校园物质景观的一种表现类型,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雕塑艺术的另外一个引导作用是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判断的影响上,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思想又表现得尤为突出。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蕴含一定的道德追求,不仅能对学生产生道德潜化作用,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并由此产生共鸣和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影响、激励学生进取和勇于创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融为一体。

  2.亲近感和文化沟通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被师生所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和个性,是校园文化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精神力量,同时具有凝聚力、感染力、震撼力和创造力,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为之奋斗。雕塑艺术通过独有的艺术魅力,提高师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雕塑艺术大多采用接近人的尺度,在空间中与人在同一水平上,可观赏、可触摸,能够增强人的参与感。

  3.审美教育功能

  就其性质而言,审美教育功能是性情陶冶功能,即性情的培养、陶冶、塑造。雕塑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经过反复推敲和琢磨,从而创造出的生动和富有美感的作品,饱含了艺术家对美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品位的一种体现。受众在接受熏陶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来讲,不仅要教授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优秀的校园雕塑能够将高校文化转换成有形的物质载体,可以凝聚学生的团结力量和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他们塑造高尚人格。优秀的校园雕塑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能在无言的交流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它不是简单地直接灌输理念,而是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的心灵,其艺术文化内涵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在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并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雕塑艺术群中徜徉,置身其中的人才会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高校雕塑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将深刻地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当其内化为高校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后,会激励学子们不断奋发进取。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2

  广播电视大学从1979年办学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这三十多年年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的办学系统。电大系统全国网点较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强,相对普通高校来看,是比较分散的。正因为这样,电大更需要校园文化。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和宣传弘扬来把“形散”的电大做到“神不散”,从而让校园文化成为电大的无形的围墙,成为电大最大、最坚固的围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就怎么样建设好电大校园文化,作简要探讨。

  1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1营造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有先天缺陷

  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普遍不如普通高校优越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远程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网络空间,但文化并不能脱离物质性载体。虚拟的网络校园空间在时间拉长放大以后,容易给人造成疲倦厌烦、漫无目的之感,其亲和力可能会逐步下降。因此,电大校园文化还是要强调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

  1.2推进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操作有后天不足

  这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目标不明确有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认为电大作为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二是部分学生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目标的是为了提升、充实自我,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有着很强的功利性,有的纯粹为了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职务晋升,他们连课程的基本出勤也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参加校园文化的相关活动了。

  2建设电大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尽管建设电大校园文化存在困难,但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而裹足不前,而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电大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结合衡阳电大实际,笔者认为,努力建设好电大的制度文化、网络文化、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等,是提升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1以制度文化为推手,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序化

  建设好校园文化,学生是主体,让校园文化有序推进。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中,有两项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班级干部管理制度。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与学校准永久性分离,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以衡阳电大为例,开放教育每个辅导员管理学员都在二百人以上,工作任务重,凡事都靠辅导员,不但无法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甚至一些基本工作也无法及时完成。二是学生会制度。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一直是学院工作的得力干将,对教学方案的执行、学生动态的掌握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发挥重要作用。衡阳电大抓住这一扭带,建立了学生会制度,并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

  2.2以网络文化为平台,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

  在电大教学中,网络是最重要的教育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通过网络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校园气息,增强对电大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如衡阳电大开展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学生吸引到校园平台上来,首先在校园网上发布信息,开设报名点,然后进行现场初赛,再进行网上自荐、网上投票选举,最后进行现场决赛,综合网上票数与现场评分,评出开放教育的“校园之星”。

  2.3以情感文化为促进,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人本化

  针对电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注重情感的交流是电大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要顺应教学的要求,把情感文化的培养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如发展学生党员,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品学兼优的学员入党,不但可以壮大党员队伍,还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提高学员对学校的认同,扩大学校的影响。除了定期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外,我们还在各项活动中开展评选先进工作并对学员给予表彰,优秀作业、优秀笔记、优秀学习小组、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实践报告等的评选工作已成了我校的常规工作,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俊晖.对电大校园文化特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xx,(19).

  [2]李伟林.CRM视角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实践探索,20xx,(5).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3

  摘 要: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本身即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校园文化的展开。本文从探讨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试图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学校的科研、教学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传统图书馆只是一个被动性的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就是借还书的重复过程,很少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和高校师资、设备并列为高校三大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资源,馆舍,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学习环境,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因此利用优势吸引读者,本身具有多维的校园文化内涵,应积极建设自己的图书馆文化,把自己的系列的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教育、学术、文化于一体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许多课外活动都需要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来开展,科技活动,演讲、阅读欣赏和引导,读书小组等文化活动,还需要图书馆的直接参与。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设施,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内在纽带开展的,因而图书馆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1] 图书馆是隐形的教育课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优雅的人文环境、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服务等营造了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载体,以其巨大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是文献信息的聚集地。随着音像、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网络信息等的产生和发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更加丰富。它以多样的、多载体的文献资料为物质基础,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学科文献,为青年学生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便利。这些文献资源提供给学生们阅览、学习,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对他们品德的修养、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淀、学问的拓展、思维方式的改进和精神境界的升华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

  2、先进的信息设备,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

  高校图书馆借助丰富的知识存储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环境,向大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激发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欲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逐渐增强。[2]做好信息导航及咨询辅导工作已逐步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可以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促使学术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

  3、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

  图书馆以优秀服务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发展,是图书馆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我校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工作。周开馆时间近90小时,并采用借阅藏合一的图书管理模式,馆网络每天24小时开放,校园网用户可自由地利用电子文献信息,访问各种数据库,更方便了读者。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唱响主旋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我馆在新馆建成后,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文献质量。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校

  园文化发展的源泉。图书馆要有重点地、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确保将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我馆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配置纸质、电子文献,探讨文献采购新模式。我馆每年对图书和数据库的借阅、利用率进行统计,减少和停订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和数据库,新增认为使用效果较好的资源。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基础。

  2、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素质。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开发利用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以信息技能为核心,以各种专业知识为背景,为读者开展导读工作。在做好专业学习用书引导的同时,认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育,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用户培训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意识并增进综合驾驭信息资源的能力。[2]

  3、加强数字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馆有目的地建设和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建立了适合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健康的网信息,自觉远离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5]

  4、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图书馆主题活动。

  运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技术设备优势、人员的潜质优势,突出个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气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文化、信息、交流、娱乐多功能中心。

  4.1走进读者活动。为了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需求情况,我馆不定期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走进读者”活动。通过发放读者手册、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发展定位等问题的意见,对新图书馆布局和功能方面的建议,把图书馆的最新馆藏信息、最新服务手段介绍给全校读者。尽可能地使不同读者群都能在图书馆获得满意的服务。以期通过与读者良好的互动,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

  4.2书目推荐。我馆采编部从书商处收集来的当年新书书目,按医学类、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整理成新书目录,通过学校网络OA系统定期向学校各二级部门及处以上领导发送新书书目。收到反馈的选书意见后,按照老师们的意向选书。对于没有按时提供反馈意见的部门,还进行电话联系,力争把工作做到位,同时收集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4.3相约图书馆活动。我馆从20xx年开始在新馆推出了以讲座、现场交流答疑、影视欣赏等为一体的活动,每月以围绕一个主题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1)新生入馆教育,我校图书馆每学年针对全校读者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及时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介绍图书馆布局和主要馆藏,引导读者有效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的查询和借阅手段,提高读者对图书馆馆藏的认知率和认知深度,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进校之初就发挥好图书馆的学术吸引力,做好树立图书馆学术中心、文化中心地位的基础工作。

  (2)数字资源使用与检索讲座,主要包括常用数据库介绍、数据库检索途径选择、数据库检索策略调整、数据库检索结果分析。邀请数据库专家到我馆向师生做专题讲座,介绍使用功能、范围;我们还为新推出的数据库专家积极提供平台,组织相关读者听课、试用,及时了解反馈意见,为采购和更新各种专业数据库提供依据,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针对教学开展某些专题性很强的数据库,如“康健循证医学支持平台”数据库,通过培训,使同学们感到,原来很抽象的循证医学课变得更加具体,循证医学中一直困扰学生的“证据查找”问题迎刃而解,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如何分析、评价和利用证据。老师们感到高兴的是,作为一门新开的专业课,原本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3)面向读者的专家讲座。依托大学里的人才优势,从其他科研学术部门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讲座,既可活跃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增长师生的知识。以此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专家讲座是我馆目前重点开展的活动之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学交流、科研探讨、工作经验、专题报告等。

  教学经验交流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常规工作。以往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学经验交流往往局限在某个教研室内部,或者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比赛时。20xx年以来,图书馆利用硬件设施的优势,更发挥长期以来在信息服务中积累的各种“人际资源”,邀请在教学上有个人特色的老教师,面向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同时和大家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理论。很多老师在现场的问答中,既学习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更被他们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所打动。这样的学术交流,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次生动的职业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一些慕名而来的研究生也表示,在这样的学术讲座上,向老教师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科研经验。

  针对学生面对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年轻人的困惑、恋爱观等选择讲座内容:如何概览课题?如何锁定高影响力论文?如何分析课题趋势?系统介绍Web of Science的引文报告功能、排序功能、分析检索结果功能等帮助进行轻松选题;神雕侠侣,帮你评说世间情为何物,给大家建立健康的爱情心理;从科研人员的需求出发,涉及科研选题、基金申请、英文论文撰写、选择期刊投稿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覆盖了科研评价与评估等内容,足不出户参加在线培训。本馆的老师也积极参与讲座,有的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积累的,关于如何收集、整理科研资料的方法交给了大家;有的以实例为线索,教会同学如何将自己下载、保存的各种学习资料分类处理,做成目录、摘要和索引,建成自己的小型图书馆,由于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反响强烈。

  (4)我馆还定期向同学们放映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内容涉及医学、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身边的各种现象,通过纪录片,向他们展示另一种分析事件、认识社会、感悟人性的视角。校园文化生活受客观条件限制,可供学生娱乐休闲的场地相对匮乏,图书馆提供了影视服务这项服务,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去处,可调剂和缓解课业的压力。这一举措同时缓解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压力,通过放映优秀名著改编的作品、原声作品,对读者进行高品位的文学熏陶,实现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提高了他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影视文化传播,开辟图书馆服务新局面,影视文化超越了印刷文化的理性特征,是当代感性文化的滥筋。[3]

  4.4读书日活动

  “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馆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有效地利用。我们联合团委、学生会举办"大学生读书节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包括爱心捐书,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成果展示、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读书日的起源、发展过程,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利用活动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号召广大同学享受读书乐趣,接受文化熏陶,营造了书香满溢的校园文化氛围,较好的承担了高校图书馆对创建阅读社会的引导及宣传作用。

  4.5尝试建立相关沙龙。文化沙龙活动是一种融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校园师生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信息内容。我馆利用学院的法语教学渊源,在法语大学联盟的资助下,在学校有关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处及外语部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这是法语大学联盟在国内资助的第一个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个有我校特色的法语数字化学习空间,加强了图书馆外语阅读境和视听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姜秀花. 从校园文化的角度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xx,(2)35-38

  [2] 孙颉,原保忠.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xx,(12)153-156

  [3] 潘雪华. 高校图书馆的影视文化.[J]图书馆.20xx,(4)90-91

  [4] 顾柯巍,李红霞. 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xx,(2)130-132

  [5] 王玉红. 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做的工作.[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7)160-160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4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好的小学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将军小学正是以为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校园文化更能使学生牢记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它强调的是人格自尊的人,是“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人,是在一个以选择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体系中,能够选择,能够创新的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而且需要高度的人格自觉,需要儿童少年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健康发育,而这些恰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责任。

  基础教育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和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研究和建设小学校园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家长依旧很难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二是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不足,仍旧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仍旧把高分视为主要目标;三是封闭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惧怕承受因教育改革而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本课题正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德育文化、活动形态文化、环境设施文化几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2、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①、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小学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作风类。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规范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小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学科类。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成立了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9月):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摸底;针对实验学校的现状初步确立研究的方向、重点、目标,撰写、制订实验方案并提出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在实验学校全面展开课题相关研究。借鉴国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验学校的现有实际,进行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学校环境优化、美化、育人氛围及其它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配制与建设。

  第三阶段(20xx年3-6月):继续深化实验研究。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拓宽研究范围,基本完成研究目标。

  第四阶段(20xx年7-8月):总结实验成果。通过访谈、对比、问卷、效果检查等形式,总结课题实验效果。汇总相关材料,完成结项申请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片面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好的校园文化,用学习氛围代替校园文化,或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娱乐活动,通过开展学生活动来代替校园文化,忽视了学生的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第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精神文明建设,把精力放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善;第二,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大学精神。如功利意识浓厚,学生的学习和校园活动都以是否有直接利益为标准,学校教育也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直接环境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出了一个积极的`方向,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强积极体验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的主要途径。

  1.指导学生规划未来,树立切合自身的目标。目标能增强人们对未来价值的感知,如果人们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望,并感知到未来价值与目前状况越相关,就越能建立健康的习惯,且在目标的实现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然而,过高的目标会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给自己带来压力;过低的目标不需付出太多努力便可以实现,则难以形成动力。因此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条件,要适宜。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人生的长期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短期目标,并在目标的实现上获得积极体验。

  2.建立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积极心理学强调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通过激励也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因此,在文化制度建设中,要充分注重人性要素,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民主的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3.丰富课外活动,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外活动能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转移内心的紧张,提高自我满意度。因此,高校要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的社团建设,不仅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缓和不良情绪。大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形成积极的情绪特质,也在无形与有形中塑造了积极的人格。

  (二)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格

  1.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积__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将难以找到心理的认同对象,会因此而缺乏心理归属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搞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1)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师生观是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伴成长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展现自身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要用爱心和诚心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2)和谐的同学关系。高校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开设相应的课程,如沟通技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利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质,如真诚、可靠、信任、宽容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开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调节, 用积极的心理去替换不良心理, 化解不良情绪, 促进身心健康”。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幸福感问卷、情绪问卷、生活投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生命满足问卷等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科学、客观地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刻反映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综合状态。(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学会区分自己的正面和负面心理状态,客观地看待自身及冲突对象的品质,改变以往的认知评价模式,消除自身视野的狭隘性。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1.形成积极的校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对于鞭策大学生勤奋学习、塑造积极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主体方面,要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其“榜样作用”感化学生;学风方面,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内在的学习自信,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设积极的班风。首先,班主任要平等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往,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日常表现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学生成长。其次,要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如通过参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集体情绪,并内化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6-20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4-0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08

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04-01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模板04-01

校园文化建设与体育教育论文10-10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思考论文10-0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04-0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4-01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