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

时间:2023-04-01 09:27:13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

  第一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改进

  “人文”一词出自《周易》的《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说:要关心自然,以找出自然规律;关心社会,以知识来教化和引导人。

  [1]可见,人文是一种适应自然和社会、提高人生质量非常有益的素养。

  目前,对“人文素养”一词的解释并无定论。

  罗惜春、覃仕维认为:“人文素养最初指人应具有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它能全面健康地发展人的认识、情感、意识以及创造性。

  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就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2]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3]本文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青职学院)实际,分别从人文素养培养在高职院校的作用、现状及改进途径等方面加以探析。

  一、人文素养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协调性并不是太强,由此,人文素养培养在高职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李维武认为:“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质世界,一是精神世界。

  这两个世界,共同构成了人的文化世界,对人的生存、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使人的文化生命真正得到安顿,即使人能够真正安身立命的,还在于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是人的文化生命的‘家’”。

  [4]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构建精神家园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乐观进取、豁达开朗、自立自强,都是这个精神家园的元素。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新的能力,还包括协作的意识、严谨的态度和诚实的品质等。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再是一批批技术高超的“机器人”或“工具人”,[5]而是技术与品格兼优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提升院校整体形象

  作为学校,其终极“产品”是培养出的学生,学生的形象即学校的“名片”。

  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笔者以青职学院会计、市场营销、应用化工技术和学前教育四个专业的学生为样本,展开问卷调研。

  问卷题型两种,一是简答题,二是选项题。

  学生对此次调研的参与度很高。

  简答题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选择题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

  调研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持支持态度

  对“高职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必要性”这一问题,有49.3%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有46%的学生认为“必要”,仅有0.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二)学生对人文素养构成认识模糊

  在回答“人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时,多数学生对此认识模糊,一般着眼于人文精神层面,46.4%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18.2%的学生选择诚信、责任,15.6%的学生选择自身素质、个人修养。

  人文知识层面,有17.5%的学生未填,而如历史和写作,分别只有1%、0.3%的学生提到。

  至于人文行为层面,更是无人提及。

  (三)学生对人文知识掌握薄弱

  此次问卷调研中考察学生人文知识的题目共有4道,结果表明,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素养亟待提高。

  在回答“我国‘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为哪四部经典”时,有10%的学生填了《春秋》,有6.7%的学生填了《诗经》,还有2.7%的学生填了《礼》;

  在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文学名著的作者依次是谁”时,有1.3%的学生未能写出答案;在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哪四个国家”时,有22%的学生填了罗马,有8%的学生填了希腊;在回答“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条约”时,有41.3%的学生填了《马关条约》,仅有48%的学生填写《南京条约》。

  (四)学生对技高品端认识明晰

  “技高品端”是青职学院在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既突出“技能”的育炼,又突出了“品格”的养成,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问卷结果表明,79.8%的学生认为这一目标“重要”,3%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有0.3%的学生认为“不是很重要、不理解”,有8.6%的学生未填。

  关于“技”与“品”之间的关系,共有15位同学进行了比较,有2位同学认为技能更为重要,有13位同学认为品德更为重要。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可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但对具体的人文知识已逐渐淡忘,对人文素养构成的认识也不很清晰。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改进的主要途径

  (一)借助选修课增设人文知识类课程

  选修课是高职院校传播人文素养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比于必修课,选修课具有独特的补充、拓展和提升的作用。

  青职学院选修课的开设原则是“多开课,开好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选课资源”。

  以下是对其2012—2014学年四个学期的选修课数量及分类的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青职学院选修课中讲授人文素养的课程在各学期都占有很大比例,分别是82.5%、77.1%、84.6%、89.3%;同时也要看到,各学期人文课程的数量设置是不均衡的。

  在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人文素养课程有47门;在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人文素养课程有37门;在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人文素养课程有22门;在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人文素养课程有25门,总体上是呈逐渐下滑的趋势,这与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的态势是不协调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

  因此,选修课管理需作适当调整,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选修课数量上,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对开设选修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其次,在选修课课程设置上,尽量避免内容相近或重复的课程,从宏观上进行调整,

  尽可能使学生有更多选择;再次,在选修课门类设置上,向学生普遍兴趣强烈的“影视欣赏类、实践技能类、音乐美术类、语言文学类、励志成才类、心理教育类、传统文化类”等课程适当倾斜,有针对性地增加。

  (二)将人文精神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仅是教授知识,而忽视人文元素的融入,教学目标很难充分实现。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在守时、守纪、团队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不怕失败、诚实守信等7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高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

  1.细化考核评价。

  将人文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仅凭教师倡导显然力度不够。

  为此,教师可将上述7类人文精神元素细化到学生日常的考核中,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内化为自身品格。

  2.课堂内容突出人文精神。

  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都要注意突出人文精神。

  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注意将“诚信”这一精神融入其中,会计专业的老师则可强调“细心、谨慎”,项目教学的老师注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在大学生要具备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关键是人的感情或情感。

  ”[6]借助人文素养培养,从情感这一渠道打动学生,让他们了解世间的真善美,加强对友情、亲情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工具人”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4.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满堂灌”的天下,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及时调整授课思路;同时,这种互动还可以让学生原本只听不动的状态得以改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质疑精神。

  (三)在隐性课程彰显人文精神

  校园隐性课程属于‘软课程’,主要是一种非理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非理性能力,[7]它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

  大学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以及隐含在校园建筑、人文景观等物化文化背后的人文意蕴。

  [8]笔者认为,院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也属于隐性课程范畴。

  例如前面提到的“技高品端”———青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意义。

  从语法结构性质看,“技高”与“品端”属于联合短语,表示并列关系;但从意义内涵上看,“品端”更重要。

  “品”代指人文素养,“品端”是基础;“技”代指培养内容,“技高”为培养方向,“品端”与“技高”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发展方向。

  技高品端,就是要拥有高超的技术,端正的人品。

  现在社会并不只看重技术,更看重的是人品。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从多角度探索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途径对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丁安英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生力军,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与一致好评,可以说高职教育在我国正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虽然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在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必将影响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健全思想,有创新思维,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加强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围绕人性完美而展开的如何做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恰当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得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要求其不仅具备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精神。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部分高职院校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以学生能否谋取职业为目标,急功近利,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知识教育、人格培养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状况较差,文学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历史知识较为贫乏,对哲学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艺术修养爱好比较肤浅等。

  大部分学生以言情武侠小说或流行歌曲作为课程以外的消遣,对文史哲不感兴趣,很少有学生自觉地补充人文方面的知识。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精神领域大部分学生的取向是积极进取的,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如对政治思想品德课学习不够热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对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过于悲观,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

  价值选择自我化、趋利化、短期化,专业思想不牢。

  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能力不强。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对人类与自然缺乏爱心,对亲人和朋友缺乏情谊。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较低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对社会发展作用凸显,整个社会重视科技,忽视了人文科学,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二)家庭因素

  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亲由于文化程度、生活态度、教养方式上存在着缺陷,使这些学生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人文素质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不少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以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缺陷,与此直接相关。

  (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专业教育重视有余、而对整体人文素质培养重视不足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单纯地围绕市场转动,将学校变成了“职业培训”的场所,专业课比率突出,人文课程减少,忽视了内涵的发展。

  (四)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教师中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误区,尤其专业教师,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技术,忽视人文教育,自己也很少关注各个专业领域中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方面的问题。

  (五)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职学生“务实”思想严重,对实用技能的学习热情远胜于人文知识。

  源自社会的导向、学校的企望和家长的期望,许多高职学生对技术性的学科非常重视,人文学科常常被学生所轻视,认为读名著、学哲学,绝对不如学技术实惠,导致许多学生眼界狭隘、志趣低俗,有技术、没文化。

  走出校门后,则因综合素质的低下,使其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

  到实处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离不开学校,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学校的高度倡导和重视是强有力的推动力。

  高职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性”、“技能性”上,应该说体现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其总体方向是不错的,问题是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目标。

  学校应将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作为重点工作,建立各项管理机制和办法,鼓励教师推出各类人文素质类课程;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实行备案制或学分制,督促学生主动选择人文素质类课程,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育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具体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高职院校的配置还十分薄弱。

  这种状况并非此方面的人才短缺,而是由课程设置、办学思想决定的,学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人文学科的教师只是个点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影响教学质量。

  当然,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适时地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

  (三)完善课程体系,充实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学生对人文素养类课程需求心理强,学校应该想办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堂。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需求出发,在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基础上,打造符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设计教学目标、遴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创新教学形态。

  在完善课程体系中,既要突出“两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又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还要开发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文素质课程,其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等。

  当然为保证专业教学的时间,我们也可以采用开设文、史、哲、艺术等选修课的形式补充人文知识教学不足的缺陷。

  (四)打造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大爱情怀,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尚学精业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教书育人、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校园的建筑风格、总体布局到校园景观设计、设施配套;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到学生管理服务、行为规范;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到第二课堂、报告讲座等,时时处处都要体现文化气息。

  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可以把企业的真实环境和气氛引进校园,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可以按照企业员工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了解职业工作过程,体验职业生活,领悟、体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树立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

  (五)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在人文素养调查问卷中,学生选择人文素养学习的途径以学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活动最受欢迎。

  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实行课内外相结合,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养成教育。

  通过课程改革增添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按实验、能力训练模块、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4个台阶递进。

  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能力训练模块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六)利用现代科技,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大部分时间依然在学校,学校教育是他们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环境,所以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重任,开展各类人文课程和活动,提高课程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优质的人文素养校园氛围。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

  大学期间,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没有了学校的规范,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就是上网,但上网游戏娱乐居多,学校要建设更多人文素养优质课堂和优质视频材料上传网络,为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优质素材,使学生课下也能顺利进行人文素养类课程学习。

  (七)结合学生特点,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强调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时不能全盘效仿本科院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学习能力与自主性不强,学习时间短,实践课程较多的特点。

  因此,只有采取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对于人文知识的传授,授课老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人文素养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过程,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走入校门到步入社会,全过程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相关文章: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论文模板10-01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01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模板10-0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10-01

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0-01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范文10-0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01

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10-09

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