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西方文学作品中坚不可摧的悲剧命运主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与阅读!
摘要:文学就是人学,它一经产生就以关注和探索人类的悲剧命运为使命。尤其是在重视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西方文学中,一直贯穿着强烈深沉的生命意识,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之声。本文按着西方文学发展线索和文学形式论证了悲剧命运——西方文学作品中坚不可摧的主题这一论点。
关键词:浅析;西方文学;悲剧命运
一、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是人与自然相遇欢恋的结晶,是人征服自然的故事的变形与重构,是古希腊文化的灵魂。
希腊神话表现了人类控制和征服自然的欲望和感受。当人产生要征服自然的意识的时候,他会同时产生了另外一种意识:自己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光是面对着自然界对自己的控制,而且有一种神秘的无法掌握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使自己在一条自认为平坦的大道上往前走时,却忽然跌入了陷阱。这种神秘的、不可知的、令人感到恐怖的力量叫做“命运”。
在希腊神话里,我们能看到很多表现人被命运所控制的悲剧性的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作为孩子,他爱自己的父母,为了避免预言中的灾难,他放下王太子不做,远离家乡,四处流浪;作为英雄,他曾拯救人民于斯芬克斯的魔爪,作为君王,他爱自己的人民,为了是自己的臣民免遭灾难,他不听劝阻执意追查凶手。 然而他一生所遭之罪何其之多,刚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弃之如蔽履,遭遗弃之前两个脚跟还被凿穿。虽然侥幸不死,得以被国王抚养,但等待他的是更大的痛苦,先是被迫离开自幼生长的地方,无以为家。后来为民除害,当上了底比斯王,但在这虚假的安宁之中,潜藏着巨大的痛苦,他追查杀父娶母的元凶,结果元凶就是自己。他甚至不敢去死,他怕到冥府时,不知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自己的父母,他觉得自己犯了死有余辜的罪行。他承受着生不如死的苦难。
一个这样完美的人却遭受了最恶毒的人也不应当遭受的最大的痛苦!除了抱怨命运不公,我们还能说什么?“没有人的幸福是长久的,”索福克勒斯在剧中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们人类除了默默忍受痛苦的命运,命运的痛苦,别无选择。也许这就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所在。这部作品作为古希腊文学的代表很好地反映了人类在悲剧命运面前努力抗争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二、《荷马史诗》
关于《荷马史诗》,我们姑且不谈交战双方的死伤无数,也不谈特洛伊王国的灭亡。这里谈一谈主人公阿喀琉斯,阿喀琉斯作为希腊民族精神的代表和英雄,全身刀枪不入,但他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他的脚后跟。结果,在激战中被神箭射中脚后跟而死。一个非常完美的英雄形象,史诗的创造者为什么一定要在他身上放置这样一个致命弱点呢?我们有理由来这样认为:这个致命伤体现了希腊民族的致命伤:即个人对尊严和荣誉的极度敏感,会给一个氏族带来巨大的失败甚至于灭亡。这种个人本位思想,长期影响着西方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名誉和美好理想的追求犹如飞蛾扑火,明知毁灭仍执意追求,这就是西方人悲剧性的性格和命运。作为史诗作者的荷马,在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这样一个细节上表现了对于希腊民族未来命运极其担忧的悲剧意识和民族自省精神。
三、戏剧——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命运这种东西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
《哈姆雷特》至今仍震撼人心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描写了一种极其原始的人的命运悲剧。剧中的人物,地位不同,性格鲜明,但都遭受了同样东西的摧残,那就是任意摆布自己欲望的无形大手——命运。
老国王横死后,王后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道德或是欲望。她选择了后者。结果她遭到了哈姆雷特的蔑视和批评,其实就算她最初选择了道德也不会幸福。因为国王死去的瞬间她的不幸就已经被注定而且无力改变了。
奸王克劳迪斯的悲剧在于总是不择手段(阴谋、杀人等)地去争取绝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王位、美女等),为此他付出了巨大代价,他的手上沾满了别人的鲜血甚至无力忏悔。始终徘徊在罪孽和理性之间的他,最终都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到头来是“鸡飞蛋打一场空”,死在自己涂了毒的剑下。
雷欧提斯和奥菲利娅的命运和哈姆雷特惊人的相似。他们的父亲都被人杀死了。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中,奥菲利娅选择了毁灭。在复仇与和解的选择中,雷欧提斯选择了复仇。虽然他威风凛凛、盛气凌人,斗志昂扬,却最终死在了新国王设计的陷阱中。哈姆雷特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复仇里,母亲也死在了对儿子的怜爱和愧疚中,克劳迪斯引火烧身,死有余辜。在复仇这件事情上,几个人不同的选择都指向了同样一个结局——“不可避免”的死亡。
我们发现,剧中所有人物全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反而陷入了另外的困境中。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异常强大的势力,那就是外部世界的一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剧本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一群对抗命运的人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摔得粉身碎骨。
四、诗剧——歌德的《浮士德》
歌德在《浮士德》里所力求解决的是欧洲近代人所碰到的人生的种种困惑和问题。浮士德追求人生理想的历程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阶段都以悲剧告终。浮士德作为典型的悲剧命运形象,他身上了西方文学中有名的“浮士德难题”:怎样使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相协调,但是道德与情欲的冲突是绝对的,道德的崇高是在扼制人的情欲中实现的。追求两者结合的浮士德面临的正是这种两难心态,这种两难境地,预示着他探索的结局是一无所获。浮士德的悲剧还是一个追求者有限能力与终极的善不可穷尽之间的矛盾的悲剧。
《浮士德》的悲剧意识反映了歌德思想的深刻性,反映了不断进取的奋斗者们共同的悲剧命运。浮士德意识到了人类这个悲剧性的结局,然而,他依然头也不回地追随魔鬼去探索,就像那个明知巨石还要从山上滚下来,却决不停息,终日不息的西西弗斯,这为作品更加增添了几分悲壮的意味。
五、小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被称为是一部人与教会的搏斗的史诗。在这场搏斗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最终美丑善恶同归于尽。
爱斯梅拉达,她有菩萨般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强大厄运对她的摆布。刚出生就被迫母女分离。自幼流浪,十几年后,当她长大成人,厄运还是不停的纠缠着她。从被甘果瓦劫持到以生命为代价去错爱风流放荡的弗比斯,从遭遇对她怀着来自地狱的“永劫之爱”的克洛德的纠缠,到亲眼看见母亲头触石而亡,再到被诬陷、被迫害、被处以绞刑……,命运之神毫不怜惜地让一系列痛彻骨髓的可悲事件在她身上上演,读之不禁令读者扼腕叹息。只是那位外表奇丑的卡西莫多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保护和意外的母女重逢为阴暗的悲剧画面增添了几许亮色。
可怜的爱斯梅拉达,最终被命运所摧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鲁迅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斯梅拉达的悲剧使人们感到的正是美被摧残的悲哀,既而对那个葬送美的社会感到无比的愤怒。
卡西莫多的独眼、聋哑、驼背,使卡西莫多丑得惊世骇俗。婴儿时,他被亲生父母无情抛弃;青年时,他是人人唾弃的“愚人王”,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他对曾经有恩于他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悉心照料、赴汤蹈火。如此美丽、可敬的人性却因丑陋的外表变得一文不值。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最终选择了殉情,这就是卡西莫多令人震撼的悲惨命运。
还有副主教克罗洛,他是一个很值得同情的人,从小被父母送到教堂,与外界隔离,没有一个正常孩子应有的童年,一直到四十多岁,他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神学,医学等学科上,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欲望,过着禁欲生活,直到爱斯梅拉达的出现才使他变得疯狂。不幸的是他的爱情和禁欲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导致了他畸形的恋情,从天使变成魔鬼,从此开始了痛苦的人生。小说最后,他被自己最爱的两个人杀死,爱斯梅拉达在精神上杀死了他,卡西莫多在肉体上杀死了他。
总之,悲剧是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远处于冲突而构成的一种命运,它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内涵。人类作为戴着枷锁的自由的舞者,永远无法解开命运之谜。然而他们却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这就是西方人分别通过神话、史诗、戏剧、诗歌、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在与命运的冲突和斗争中,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彰显。
【浅析西方文学作品中坚不可摧的悲剧命运主题】相关文章: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0-08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10-08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0-05
西方悲剧哲学的魅力10-26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0-26
雷雨的人物悲剧命运10-05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10-05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10-09
西方经济性规制理论浅析论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