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叶圣陶的教材观
叶圣陶的教材观
摘要:叶圣陶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语文教育史上贡献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理论也很多,本文就其教材方面的观点进行论述,并以他和夏�D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为例阐释叶圣陶的教材观。
关键词:叶圣陶;例子说;国文百八课;科学性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语文教育史上贡献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语文教育家。
他早年受过私塾教育,后毕业于苏州公立中学。
毕业后从事过多种职业,但所从事职业都与语文教学有密切关系。
他还参加了课程标准起草工作,对课程与教材编写有着独到的见解,自己也与多人合作编辑了《开明国语课本》、《初中国文教本》、《国文百八课》、《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乙两种)、《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等教材十余种。
编写教材经历和多年当教师的经验使叶圣陶在语文教材上拥有自己的理论观点,并著成理论文集为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对语文理解不同,为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而编写的教材也不同。
理解语文,就要弄清何为语文。
首先,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人生必不可缺少的工具,把掌握本国语言文字看作是一个人基本生活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他指出“语文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
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是工具,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
我们说语文是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的工具。”因此,语文是现代中国人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叶圣陶所说的语文是一种工具,其本意是说语文是有用的,有别于现在人人在批判的“工具性”。
其次,“语文”要适应语言的发展,做到言文一致,白话化。
他认为我国文字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言文分离,因此要正确处理白化与文言的关系。
“作为一般人的表情达意的工具,文言已经逐渐让位给语体,而且这个转变不久即将完成。
因此现代的青年若是还有学习文言的需要,那就只是因为有时候要阅读文言的书籍;或是为了了解过去的历史,或是为了欣赏过去的文学。
写作文言的能力决不会再是一般人所必须具备的了。”可见,叶圣陶是重视白化文的,但他又不是将文言完全抛弃,即文言、白话都要在教材中出现。
叶圣陶对教材的理解及编写,都是以对语文的认识为基础的,首先他对教材的理解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教材是凭借,是例子,而不是终点,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的功能,一是“凭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良好习惯和接受有关各方面教育的“凭借”;二是“例子”,语文教材是从学生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读物中举出来的“例子”或“样品”,能够读懂这些篇章,学生也就能去阅读同类的东西;三是“锁钥”,语文教材是学生由此得到激发和启迪,走进广阔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锁钥”。
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锁钥的最终职责就是插入库藏的锁眼儿,把库藏打开。
这使你渐渐养成广泛读书的习惯,是你一辈子都受用的。
但是,这种“锁钥”和“凭借”并不是狭隘的,他说“书本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许多功课都不一定要利用书本。” “举一反三”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功能论的科学体现,而他所说的凭借“例子”,又是“举一反三”的最好注释。
第二,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例子”,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这是对教材选文所做的标准,这些“例子”应当选得得当,以便达到教育的总目标。
不过,只有适当的教材还不够,有了适当的教材只是有了好的凭借,要收效,还得在体会、揣摩、辨认、推求方面下功夫。
所以,选取适当的切合学生的实践固然要紧,但利用教材,做适当地教学也绝不是次要的。
第三,语文教材的编排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
他说“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教学的大毛病。
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教材编排得科学、系统才能为学生阅读提供一个指导方向,让他们有目的地阅读,这在他与夏�D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以上是叶圣陶对教材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对教材的理解。
叶圣陶的这些教材观在与夏�D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都有所体现,《国文百八课》也是那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教材,甚至它的编辑思想对现在的教材编写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文百八课》之所以颇有特色,是因为两位编辑夏�D尊和叶圣陶都当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又都有丰富的写作经验。
他们两位曾经合作写过几种讲学习语文的书《文心》、《阅读和写作》、《文章讲话》等,他们把积聚在这些著作里边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拿来系列化,再配合相应的选文就成了《国文百八课》。
教材编排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国文百八课》在这方面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框架,他追求学科建设的科学化,选材面广,照顾到各种文体,尤其是应用文,打破了历来课本选文各不相关,毫无系统可循的传统编辑模式,创制了一种尽可能体现语文教学科学程序的编辑体例。
正如它的编辑大意上所说的“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科学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呢。”它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它的编辑体例上。
《国文百八课》每单元由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构成,每一课就是一个单元。
其中,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是统领,文话的编排结构就决定了整部教材的结构。
文选为文话服务,是作为“历练方法”的“凭借”。
作为文选的文章被选入教材前是独立的一篇文章,而选入《国文百八课》后,彼此之间因为文话系统的编排而串联起来。
修辞中的例句和习问中的问题都是以文选中的句子为例,同时服务于文话,却依然保持其固有的系统,这四项构成一个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国文百八课》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读,不问每小时、每周的教学目标何在。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叶圣陶认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
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语文教学的无目标,归根到底是由于教材的无目标。
而《国文百八课》在文选前编有文话,文选是为文话服务的,那文话中的内容对文选阅读肯定有一定指向,这样阅读文选就不会无目标可寻。
《国文百八课》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从形式着眼。
《国文百八课》对待内容与形式有它自己的处理方式,它侧重文章形式。
“每读一篇文章该做内容的与形式的两种探究。文章的内容包括世间的一切……文章的形式纯是语言,文字的普通法式,除日常的言语以外,最便利的探究材料就是所读的文章。”“从古至今,文章不知道有多少,读也读不尽这许多。
取少数的文章来精读,学得文章学上的一切……你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除内容的领受以外,有许多形式上的项目应当留意……结果会得到文章学的各部门的知识。”在这里不仅讲到了《国文百八课》重形式的特点还体现了叶圣陶的一种教育思想“例子说”,他将课文看作例子,通过例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的来说,《国文百八课》凭借它独到的编辑体例,它的科学性,有目的指导文选阅读等特点使它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直处于很高的地位,叶圣陶的教材观也得以阐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叶圣陶的教材观】相关文章:
叶圣陶的散文10-06
叶圣陶关于写作的名言10-26
描写叶圣陶的小学生作文10-08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10-18
叶圣陶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04-29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案10-0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教案范文10-07
教材培训心得12-29
有关教材培训的心得12-12
《有趣的造型》教材与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