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学教育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育论文1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拓展知识途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我们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科学设计使用的切入点,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适度拓展知识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动力,学生就会产生激情,就会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学生爱玩的卡通卡片或者是玩具等物品,通过动画闪烁的方式呈现物品的数量,先是整体数量的闪烁,再是局部数量的闪烁,并通过颜色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体闪烁时颜色为红色,局部闪烁时颜色为蓝色。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理解局部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化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处于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初期的小学生来说,全面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科学揭示数学本质内涵,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教材上的数据信息进行知识展示,直接告诉学生统计的概念和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是死板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将要进行分析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输入到Excel表格中,再利用Excel中的图表功能进行数据统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统计的含义,降低了学生对统计理解的难度,明白了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高一阶段的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发散空间,我们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图形、符号等变化的信息,进行科学引导,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时,教材上的信息量较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课外信息,用以补充教材上信息的不足。同时,教师应拓展知识的外延,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一些生活中不同叠加摆放的花盆、浴缸、砖块、肋木等,让学生画出每种物品的摆放从不同方位观察的结果,或者是给出观察的结果说出观察的方位等。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丰富了教学信息量,实现了思维的拓展和有效延伸,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各种教学功能越来越齐全,而且教学软件也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极大的普及。这样一来,很多教师就直接把所要运用的资源拿到课堂上来,缺乏应有的处理和选择,教学时就显得华而不实。还有的教师不进行科学整合,或者是整合的方法和思路有待进一步商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合理运用这些软硬件资源,确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论文2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背景,也是教育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各学科教学中都不能回避的所以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其次,小学美术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欣赏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还有一点就是,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也是组成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将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顺利地开展好、进行好、完成好。
二、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学生还处在少年或者儿童的年龄层次中,而好奇心是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所共有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多学生在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以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周围人和事产生兴趣,因而就会更加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进行观察,才能得出最新的内容,才能不断增强自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创造。
(2)给予充分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自主地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进行随意地组合,并对一些细节进行重新添加和删减,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丰富起来,因此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海洋生物》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等,让学生们自己联想海洋世界的大致状态,并鼓励他们用画笔将想象中的海洋世界画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想象力和个性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海滩、海面一直想象到神奇的海底世界,也可以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单一”逐渐向“丰富”转变,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另一扇窗户;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大海”这一主题的美术课程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及,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多为沉闷、枯燥、单一的说教式,而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多样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海洋怪兽》一课中,在课程开始时,学生都若有所思,低头不语。因为,学生对海洋怪兽并不了解,单凭想象来画海洋怪兽对于他们来说很难,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因此,不应该急于进入主题,让学生动手画,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一定在童话、神话和梦里都见过很多怪兽吧。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下新朋友,他有个非常酷的名字,叫作海洋怪兽。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新朋友吧。”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海洋怪兽的图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海洋怪兽的外形、颜色和特点,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育论文3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1农村小学教师短缺,管理及交流匮乏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大,新生代教师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能局限于教师数量的评价,应该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及思想观念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及英语等课程的老师数量缺少的时候,通常是一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不仅教了语文,同时还要教授数学或是美术等。并且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2传统枯燥的授课方法,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沿用着粉笔和课本的授课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二是知识掌握问题。音乐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改进,这类科目具有才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在音乐、体育科目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导致一些具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得不到好的培养,不能在此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1.3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
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2.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2.3教师要建立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行为都有极大的影响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情感来教导学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多和父母谈心,讲讲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请求父母的理解及帮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成为了教师课堂运用情感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和家长之间都学会了尊重和理解,还使得家长更加注重同孩子交流的方法,进而在学校及家庭两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要的教育及引导,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无数的实践说明了,小学教育中运用情境教育科研大大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及智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与家长及教师的沟通方法,学会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的进行思考、分析,可以快速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运用情感教学,顺应了教学的规律,也有效的结合了学生的自身特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授课质量及效率的高效方法。
小学教育论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适合于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
一、相关概念
移动学习,智慧教育,体感教育等网络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人们把网络资源与教育应用的结合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概括起来,通常是指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物质资源。(范诗武,20xx)。教育资源不但包括用于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师资和生源。丁新把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致分为三种:电大—内部共享型、同类型同地区共享型和院校自主共享型。
二、当下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表述方式也逐步形成,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杨改学,20xx)。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和传输通道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通过文献调研和关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动态,得出以下结论。
1.基础设施差异大,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者要想获取网络资源,首先需要配备相应的终端设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涉及平台,终端设备,不同区域等因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农远工程,覆盖了一部分学校,但是有了终端设备,有了平台,利用率不容乐观。
2.教育资源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基础教育方面的知识库。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的资源库还是比较缺乏。有的学校有资源库,内容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用起来不方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学校直接购买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建设的,但是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购买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应该起到的作用。
3.教育资源种类的建设不均衡,使用不合理。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主要是题库的建设。例如,国家花费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来大量建设精品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制,课程缺乏可获取性,大大降低了利用率。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的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被评上了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由于后续更新缓慢甚至停止,使精品资源课程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生命周期。
三、解决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因素的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任友群等提出整体观和协同学是信息化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通过综合集成的方法,充分认识微观资源共享效率和宏观资源共享效率的关系,从微观资源共享效率过渡到宏观资源共享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探索多元的教育投入格局。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的经费渠道。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各级各地统筹经费,弥补缺口。20xx年上海市和20xx年湖南省投入专项经费超过1亿。20xx年陕西省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省份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的需求。
2.设置教学设计环节,加强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开发教育资源的机构,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特征,树立教学设计的思想,增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人员配置。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积极性很高。
3.基于云计算搭建平台,加强校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初目的逐渐迷失,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建设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如果学校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几门甚至是重复几十门的开发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让网络教育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发出好的平台。例如,成都七中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实施了“一帮一”的远程班教学,借助成都七中的平台,偏远的山区同学可以同步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
四、结语
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很多,如国家的政策,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可持续性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切实发挥价值和彰显存在的意义。
小学教育论文5
创新是人们不断丰富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看法和行为的活动过程,创新教育是指那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极为重视的是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最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创新的能力,是体现“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教育理念[1]。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离不开创新教育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是体现教育理念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内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走创新教育之路,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上就应该做出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能力、技巧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情感上的诉求。创新教育需要学校在设定教学目标上更倾向于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注,更多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老师在教三年级学生《秋天的雨》这一课的内容时,不要只是关注学生对《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中出现的类似“钥匙”、“缤纷”、“扇子”这些生词的掌握上,而是转向关注学生在这一课中的感受,类似对秋天的雨的一些想法,自己记忆中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和作者感受到的有区别吗?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小学语文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的组成成分无疑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了,课本是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最平常的教学内容,而且,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多是单一的训练形式,像小学语文中经常出现的造句的内容,基本都是给定学生一个或两个词仍学生进行扩写。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件,但是,如果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过分局限于当前的课本,训练方式过分拘泥于当前的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方式,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来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有涉及古诗的学习,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传统教学中可能更多的是老师先朗读一遍,然后再翻译一遍,再让学生朗读一遍,这个方式很程序化,创新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多的考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诗句中的内容,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教材”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元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的示范。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方式[2]。单一、古板的“口传”式教学法不仅使教学课堂枯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口传”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角色,他们只需要听老师讲课,然后做好相应的笔记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思考恰恰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中,必须做到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关于高尔基的一个小故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去阅读这篇课文,然后得出一些体会,创新教育下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在讲授这一课的前两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利用自己家的相机或者是爸爸妈妈的手机,进行简单的他们所能理解到的摄影方式的摄影过程,然后,再用一段或一篇较为简短的文字将自己在摄影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在讲授《小摄影师》这一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短小的演讲活动,活动内容即为学生在摄影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或者是对摄影的.一些理解。
四、小学语文教学考评的创新
教学考评是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反应,教学考评注重学生技能的考评,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也一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教学考评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考评中侧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定是侧重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所以,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即可,而教学方式运用“口传”式教学也足以应对,这就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就必须从创新教学考评方式开始。
例如,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考评的方式,大多是在期中和期末为学生制定考试计划,以学生试卷的实际得分为主,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考评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对于教学评价要从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考察,同时,完善语文教学考评的制度。
五、结语
创新教育理念是符合新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做到创新的最大保障是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与学校、与教育的共同进步[3]。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战线.20xx,12(15):121
[2]王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创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12(6):86
[3]周礼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1):16
小学教育论文6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措施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确保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可通过以角色表扬、辩论以及影视欣赏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情境。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针对不同的单词演示不同的情境,如学习单词bird时,可让学生学习鸟飞来飞去的样子,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学习单词plane时,可发一些纸片,让学生叠纸飞机;在学习pig时,可让学生模仿猪叫。通过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历体验
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并利用积极的感知语言魅力传授教材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英语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BookoneLessonThreeWho’sshe?”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全家福带入课堂,让学生对自己加的全家福中的人物用英语进行逐一介绍。例如,教师拿着学生李雷的全家福,指着照片中的一位老爷爷问道“Whoisthis?”,学生们异口同声的“ThisisLiLei’sgrandfather”,接着指着照片中站在李雷旁边的女孩子问道“Whoisthebeautifulgirl?”学生们能够快速的回答“ThisisLiLei’ssister”。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亲身体验运用英语介绍家人的乐趣,还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深了对家族中所有人的单词的印象,如father,mother,sister等。
3.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后会得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及时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启发性提问,以激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如果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必要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是答辩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讨,最终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引导时要有度,必须将自主性归还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Unit8《HappyNewYear!》一文时,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showmesomething.这个句型来表达想要某物。接着教师通过提出“大家在过年时想要新年礼物应该怎么向爸爸妈妈要呢”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Lucy说道“IwantaBarbiedoll。”而Alice说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新句型。可以用showmeaBarbiedoll”,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中,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二、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情境一体验一提问一解答一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教育论文7
一、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音乐课,无非就是学习简谱、试唱、音乐欣赏等等。而且,由于近几年音乐教师的缺乏,大多数音乐老师均为兼职的而非专业的教师,有的甚至连弹琴和识谱都不会,音乐课完全的改成了录音机为核心的音乐欣赏课。这些都是违背音乐教学模式的。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情况,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所缺音乐教师招考和现有音乐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广大音乐教师也要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美感教育。首先,为了实现音乐课教学的美感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的发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课堂教学。其次,在信息时代,教师不要仅满足于教程,要通过网络不断的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上课时能提供最大的信息量为标准进行授课。再次,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理念,善于采用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真正实现实践与学习的双向结合。可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任务。
二、在学科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除了基础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外,还有一部分是属于音乐欣赏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的把握住教材和学生,使两者在时代气息的指引下能够形成较好的和谐。
1、乐理知识学习中的美感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时,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在美中学习音乐。比如在简谱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每个简谱都是由阿拉伯数字构成,但其发音却完全不一样,这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迅速的记住简谱的发音,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听力练习,使得其对不同高度的音符形成潜意识,以免造成基础不牢而影响后续乐理知识的培养。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记住这些音符,教师不妨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来模仿,使得学生们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
2、线谱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相对于简谱而言,线谱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得法,那么线谱的教学也会变得简便。首先,我们可以以蝌蚪游动的模式来像小学生们传授,比如说小蝌蚪在第几线,游到了第几线,音符的高度就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形象的`让学生们记住这些音符,并形成深刻的印象。还有,在传统的线谱教学中,我们主要的是采用以手为媒介,通过口诀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点在新的音乐课程中是可以借鉴的,但如果教师能够更好的运用游戏的方式,生动的教授这些比较死板的乐理知识,那么,音乐课就会成为学生们彼此乐级的科目了。
3、拍节的学习中的美感教学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拍节的作用至关重要,拍节不准会使整个音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拍节训练时,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拍节。比如,在向学生介绍拍节时,我们可以举钟摆的例子,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拍节,还有,高跟鞋走路的声音,这也是一个拍节,再通过课程的要求,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们用手和脚配合,这样,拍节的训练难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4、音乐欣赏课中的美感教学
与以上所说的音乐课程教学相比,音乐欣赏课是最能够体现美感教学的。众所周知,不同音乐可以表达不同境界,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震撼的,还有的可能是行进的。这样,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课程的主体,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播放音乐,教师讲评的方式,个别的也会有学生的猜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学生打破,所以,教学变成了,先由学生去猜想,然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大家一起来探索是否是某种规律和境界。比如,在进行《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曲子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验到河中的情景和两岸的景色;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战火硝烟的场面;在进行《好汉歌》的欣赏时,学生们是否能够体会到梁山英雄的那种粗犷和豪迈呢?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要做的。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美感能够真正的培养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感教教育,是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美感的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利用网络与媒体,为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美感的培养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学教育论文8
摘要:
每个孩子的心灵其实都十分单纯,可是他们又都有自己解不开的一些心结,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我们去好好询问一下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毛病,恐怕他们根本就说不上来。
关键词:
小学教育;赏识教育
不知不觉中从教已十多年,经过了当初的懵懂无知,通过不断地挫折和摸索,逐步地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最近参加了学校关于赏识教育的课题,个人有些肤浅的认识,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的。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赏识通过对个体成功面的肯定,能给个体以自尊和自信,使个体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它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和谐的成长。有的学生反映,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受到老师表扬、赞赏的只是少数、固定的几个优等生,在老师眼里,这些被默认为好学生的孩子,通过老师的眼神、表情等而不断受到激励;而对于中等生这一群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被老师所忽略的,有的老师觉得,反正是不上不下,于是就放任他们;对于后进生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激励就更加的困难了。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到赏识,大部分学生被忽略,一小部分学生受到打击。
现代教育呼唤赏识教育,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一定要注重学习,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这里,我谈谈在赏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第一,有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较片面,把赏识教育等同于简单的表扬。其实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会使学生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从而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这样的赏识教育也就适得其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说出学生的表现与成就,把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给予表扬。这样的表扬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第二,有些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避免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应注意弹性,我认为批评也可以成为赏识的一部分,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做到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呢?我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地尊重学生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当学生有错时,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比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教师会采取点名批评和罚站的方式。若走近他,敲敲桌子,摸摸他的头,或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他会心存感激,也有内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同时又让他受到了教育,不是一举两得吗?在一个班集体中,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后进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更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树立新的精神支柱。对于他们的各方面,教师不应给予全盘否定,哪怕只是一个做得好的方面,也应给予赏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力量。
二、充分地信任学生
“我能行”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学生才能不断获得成功。但平时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自己班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是学习不认真,课上也不认真听讲,整天吵吵闹闹,惹事生非,作业老是拖拉,和他讲过几遍的问题还是弄不清,实在是对他们束手无策。长此以往,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只能骂了再骂,批评了再批评,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实这些学生的“差”和教师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这类学生大都是缺乏自信,而失去了信心就等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又怎能让学生自己树立起信心呢?“学生一千次摔倒了,做老师的要坚信他第一千零一次一定能够站起来。”要让学生自信,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多鼓励、赞赏,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尝试,从而在心理上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提高自信,消除他们心理的种种顾虑,使学生在“我可以”,“我能行”的情绪中,热爱学习,树立自信。
三、充分理解激励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珍珠,他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光芒,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这世界上绝对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加之小学生各方面的认识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迷惘、困惑甚至挫折,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比如,在一次考试完了以后,教师的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考九十分的那几位学生,而应该回过头去看看,哪些学生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不管他是考六十几还是七十几,都是一种进步,这时教师就该对这些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时候表扬远比训导和惩罚来的有效,后者只会让学生低估自己的能力,使原有的学习动机逐渐消失。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与鼓励,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对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使学生认识到其成功的价值后,他们要求进步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因此,教师们不必吝啬你们的赞美,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一些赞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调整心态,注重沟通,做学生的朋友
每个孩子的心灵其实都十分单纯,可是他们又都有自己解不开的一些心结,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我们去好好询问一下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毛病,恐怕他们根本就说不上来。所以,与其在我们火冒三丈,急于去批评他们的时候,还不如静下来找孩子们谈一谈,通过沟通,通过了解,挖掘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改掉这些毛病,这样或许会事半功倍。心态,在赏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怎样去理解赏识教育,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效果,首先就是要调整好我们自身的心态。我们也是平常人,在家里,学校中,只要是与人相处,也常常会遇到很多烦恼。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呢?我们是教师,是因为人们赋予了我们这个神圣的使命,而不是说我们的地位比学生要尊贵多少。我们把自己放在孩子们当中,我们将孩子们当作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会发现,很多话,很多事情其实我们是不会去做的。因为我们不会刻薄的,严厉的,高高在上的去对待自己的朋友。我们总是宽容的对待我们爱的人,那么,爱自己的学生吧!做他们的朋友吧!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只有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用看待朋友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孩子们。我告诫自己一条定律,只要是自己想要开口批评学生,一定要等上五秒钟,这五秒钟的时间我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这个话应不应该说,应该怎样去说。我说过后,如果我是孩子,会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老师的批评呢?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后,我逐步把自己在赏识教育上的理解融入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当中去,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赏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受益良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小学教育论文9
小学教学管理就是科学地组织好、处理好、协调好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教学管理也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已经取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对完善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决策民主化
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只要讲究民主化,不仅管理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为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的群策群力作决定;
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人员,分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校委会讨论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执行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要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学校管理者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一是教师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教师都要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学校内部的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边村小学及教职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无形中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桃李不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布局上追求创新。意蕴深远的标语,独具匠心的特色绿化园地,温馨典雅的走廊、墙砖,别具一格的个性宣传牌,各具特色的室内设计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师生创新灵感与艺术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学校还在文化内涵里渗透创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区分别设置了科幻画、想象画,并配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温馨提示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学校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创新特色文化,倡导不拘一格,个性化的班级形象。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内容展示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和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在校园广播里,增添校园特色音乐,浸润师生心灵;还可以精心设计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美设计收纳其中,深刻地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内涵。
(三)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人手,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诱导、熏陶学生,逐步生成创新人格。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学校鼓励学生多读书,制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和必背篇章,让学生多积累。最后要坚持学创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智力活动为基点,把创造思维训练落实于日常中,强调平等的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助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
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小学教育论文10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时期。在人的成长完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特别是学校教育,它引导着人类从现在迈向未来。现代教育一体化,意味着现在人们处在巨大的网络中心,吸吮着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小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发展;特点
我是小学教师,在这里主要简单叙述小学教育的感受。六、七岁孩子的入学,这是儿童生活中喜悦的一件大事。它意味着家庭和学校要逐步地把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完成这一任务,就要从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入手,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一、小学生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胸围在变化,而且各器官的机能也在不断地变成熟。因而,不能把孩子看成是缩小了的大人,而要对儿童特别关心和保护。
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特点。小学儿童的神经系统己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脑重量己经接近成人水平(成人脑重1400克左右,七岁儿童脑重量可达1280克左右,九岁达1350克左右,12岁达1400克左右)随着大脑的发育,神经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这就使神经传导更加快速准确。小学儿童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都能得到发展,条件反射的形成也比较稳定。小学儿童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按时到学校学习,遵守纪律等,可是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不够,表现在注意力不稳定,很容易分心,(学前班儿童一般注意力稳定在十分钟左右,一年级儿童一般稳定在二十分钟左右,二年级儿童一般稳定在二十五分钟左右,三年级学生一般稳定在三十分钟左右)所以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在最适合地时间内听课、识字、学算术、画画、唱歌或劳动、做好事等。小学高年级儿童比低年级的自我控制能力虽然增强了,但也很容易被新颖、奇异事物的刺激所吸引,忘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小学儿童从事某一项活动不可能持久,容易厌倦或疲劳。如果让儿童长时间不休息地连续做功课,效果不佳,容易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儿童的活动内容及形式要按年龄时段的特点经常更换,使孩子大脑的不同部分轮流工作、休息,以提高其积极学习的效率。目前,有一些老师和家长望子成龙,一味追求儿童的学习成绩,让儿童长时间的学习,忽略儿童的德育及学习兴趣和精力,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
2.儿童身体的外形变化及青春期发育。小学阶段(6、7岁~11、12岁)的儿童生长发育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速度。生长发育的速度相对缓慢,对技能的掌握和完善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使儿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情绪和行为,为更好的学习培养兴趣并提供条件。一般来说,两岁至青春期发育前,男女儿童身高发育的速度比较匀衡,每年增长5~6厘米。当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女孩生长速度的高峰期一般在12岁左右,男孩则在14岁左右。所以,12岁左右女学生的身高可能暂比同龄的男孩稍高一些。这种现象大约要持续到男孩出现生长速度高峰以后,那时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会慢慢超过同龄女生。在小学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各种器官生长速度是不一致的,大脑发育早于其他器官,头脑骨骼生长特别快,因此儿童年龄越小,其头部头颅的大小已相当于成人的90%左右。小学阶段的儿童,头部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而四肢增长速度不变。青春期是身体快速增长的阶段,首先快长的是手和脚,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鞋子不久就小了。接着学生们的上肢和下肢生长也加快,使躯干的长度与全身的高度比逐渐缩小。一般在小学快毕业的阶段,显出长臂、长腿的状态,学生似乎突然长高长大了,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往往快速发展。过了生长速度高峰后,四肢生长速度又变慢,此时以躯干生长为主,身高增加,直至成人。
学生在青春期生长较快,新陈代谢旺盛,食欲大增。这时学生的骨骼软,未定型,易变形,所以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避免脊椎曲、斜肩、近视等。老师也可以有意地介绍一些有关卫生与健康方面的书报或杂志让学生阅读,让他们科学地认识身体变化规律,正确对待自己。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良好的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感性知识,促使儿童最大限度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小学生感知发展的一般特点有:从整体感知到慢慢学会比较分析。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这种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例如,第一,笼统、不精确的整体感知,忽略事物本身微小的区别。常把拼音字母“g”和“q”、汉字“大”和“太”、偏旁“巳”、“己”、“已”、“乙”等混同,这是小学生初学时的共同特点,也是常写错别字的原因。只要教师正确点化,随着小学生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训练,他们会由忽略到精细地感识事物的相同和区别。第二,小学生还不能一下看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联系。如一、二年级的学生照着讲桌上摆放的“梨和苹果”画画,结果画的梨不像梨,苹果又不像苹果:到三年级时学生观察感觉能力就比较精细了、能把苹果和梨的形状差别画出来了。感知的目地性有一定的.发展。初入小学的学生的感知有明显的无意性和情绪化,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影响,观察的目地性逐渐发展起来,情绪性转化为兴趣性。初入学的学生与学前班儿童一样,不能长时间的持续观察某一事物。到三四五六年级时,学生就能有目的地持续并且有兴趣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感知事物。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明显的发展。小学生把形状、方位、大小、远近等与具体事物相联系时,才能辩别。例如一年级学生对圆和球的半向图辨别难,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用“后天”、“大后天”的时间概念要反复诱导才能掌握。但对“分”、“秒”、“年”、“季”和“世纪”则困惑。则入学的学生对到校的时间很重视,生怕迟到,早早就到校了。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能渐渐准时了。
2.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小学生的记忆力是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的。(1)从记忆的发展点来看,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增强。例如小学生背诵唐诗、宋词,背的很快,但不知其意。中年级以上的学生有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开始懂得记忆的重要性、自觉性和极积性。高年级小学生理科记忆有一进一步的发展,能努力领会记不住或难记的东西,有的学生还能主动检查理解记忆。(2)从记忆内容来看,小学生由具体形象识别记忆为主导,向抽象理解记忆发展。具体直观的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抽象的语文词汇、算术公式或综合概念识别记忆较难。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深入,教学的影响,学生抽象理解记忆的能力渐强。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借助教具、挂图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新知识。
从记忆的方面看,机械记忆占主导,意识记忆起主要作用。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机械记忆(既反复背诵)占75%以上,高年级的学生则理解记忆的百分比渐高。
3.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例如,一年级小学生玩耍时,往往做出逼真的动作,具有模仿和简单再现的动作或姿势,表演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少儿故事等。小学生的想象还有片断、模糊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受现代科技的影向,能创造出很多科技幻想来,例如,他们能想到用火箭、导弹、打倒侵略者!他们用枪把坏人打倒了……还有的想象他们开飞船、开火车了。
4.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概念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只能反映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分不清主次。例如说“鸟”他们说“会飞”或者说“鸟”就是“麻雀”。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但能说出“鸟”有“羽毛”、有“翅膀”并且会飞的主要特征,还能进行简单的抽象概括了。(2)一年级小学生只能依据某一个外部特征大胆的想啥说啥,来回判断。高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就想的原因多,有简单的进行对比或类比。小学毕业生就能根据地球经纬度,判断出我国处于北温带了。(3)小学生的思维推理受知识积累的限制,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直接推理。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他们借助直观的公式或熟悉的事例把抽象的前提具体化,然后进行简单的抽象推理。第三阶段(五、六年级)例如,高年级学生学了距离、时间和速度的计算公式,就能用S=V×T算题了。
5.小学生的语言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口头语言己初步形成。但他们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还不很明确。他们说话有的太快,有的太慢,有时语句颠倒或混乱,有时用错词句,有时重叠打拌。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发展落后于口头语言。从口头语言到写作,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口头造句,看图讲述等)。(2)过渡阶段(把口述变为笔述,把阅读变为写作)。(3)独立写作阶段(独立想主题、选材、选词、章节、段落等)。我们要引导小学生丰富书面语言,精选并提炼口头语。
6.小学生情感意志的特点。小学生情感易激动不稳定。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常有直接的面部表情,高兴与否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情感还是短促的、突发的,容易由这样的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例如,批评就不高兴,表扬就高兴;中高年级的学生情感逐渐稳定、持久和沉稳。中高年级学生的道德情感、爱国情感、社会理智和真、善美的情感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
小学生意志比较脆弱,容易冲动,自制力、自觉性、持久性不强。低年级学生容易兴奋,容易激动。例如,他们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爱说爱笑,好动。容易冲动表现在动不动闹点小矛盾、吵架,甚至动手动脚等一些方面。小学生在完成某一项劳动任务时,依靠外部影响来完成,个别人缺乏自觉的行动。他们写作业是因为老师让作的,老师要检查!小学生精力充沛,旺盛,在学习活动中劲头很足,可是不能长时间地让儿童写作业。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让儿童在玩中学,儿童要多被表扬和鼓励,少被批评。
总之,我从事国家小学教育事业33年,经验没有,感受深刻,教训不少。以上叙述是我班门弄斧,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小学教育论文11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4):46-47.
小学教育论文12
摘 要:创新思维一直都是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更是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旨在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导,以小学美术课程为载体,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在小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意思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强大了,祖国才能以强者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世界,现在的综合国力就是考察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水平,所以从宏观角度来说,当代的中国教育只有积极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思想,才能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国内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培养中国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迫在眉睫。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形成于人类思维的宝库,更因为人类的创新思维而大放异彩。可见创新思维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美术创作是最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因为它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改造而高于生活。小学生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限制,开发学生的本性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被教师、家长所设定的固定模式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创新性思维,那么一方面,学生美术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可以从生活中攫取无穷的灵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生活而言,学生也能够以灵活、独特的思维去对待他们。
二、如何在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改变观念,释放本性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容:创造性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独特的看法以及对事物独特的理解。也许这些都是学生对于这个世界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但是教师要明白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源头,所以最好不要对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做出过多的干涉。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学生不仅将鲜花涂成了绿色,还将树叶涂成了蓝色,那么这个学生必定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教师还可能会命令学生将图画改成“红花绿叶”。这是因为此时的教师和同学都认为这个学生的作品违反了他们对花朵和树叶的认知,违反了生活常识,而这些常识都是学生从小被教育要遵守的,一旦违反便是犯了大错。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教学只会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而封闭的空间内,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自然就没有创造性思维可言了。所以,现在的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要勇于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只有在这样活跃、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创造出新的东西。
2.积极创新,注意方法
教师能够解放学生的思想,还学生以思想自由,这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基点。创造力与奇思妙想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创造力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是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的客观努力而实现的一种新想法、新观念,而奇思妙想则可以是不切实际地空想。所以,学生产生的新想法不一定都是创新,所以,真正的创新是需要客观培养的。创造力的培养与小学阶段文化水平的培养是截然不同的,它不需要教师讲很多知识,也不需要学生做许多习题,他所需要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如此灵活的培养方式,教师也必须注意教学的方法,教师大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原理”即“经验—直觉—概念、假设—逻辑推理—理论”,这一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对人类创造力的研究“人的直觉洞察力越高、想象力越丰富,那么人的创新能力就越高。”根据这一原理,教师正在课堂上给学生对美术的定义就不应该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而是具有更广泛外延和审美体验的活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直观的审美体验对一个或者多个对象做出判断,并根据这些审美判断做出足以表达自我的作品。这样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地表达,更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
3.着手生活,养成习惯
上文提到,一切艺术的源头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地感受生活。和其他一切的学问一样,创新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脑海中或者家人、朋友所提及的思维的“闪光灯”,因为这些新奇的想法只要稍加整理就能变成学生自己的创新储备,学生就能经过自己的加工将这些想法发展成为自己的创新。
以上便是我对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些意见和一些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不尽完美,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小学,20xx(03).
[2]甄西亚.关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实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xx(02).
小学教育论文13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趋于多样,电子、数码等技术不断创新带动起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动漫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即便中国的动漫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但是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动画作为动漫的形式之一,以影像播放即动画片的方式呈现,对小学生成长影响巨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动画片;影响
动画片的蓬勃发展,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喜爱的动画人物。众多的动画人物以其乐观、幽默或者正义和平的形象,促进着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中国的孙悟空,日本的柯南,美国的雷神等。动画片对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影响深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想象、提高审美;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智力发育不完全,动画片中的不健康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
1动画片概述
由于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各国的发展重点不同,但是他们的本土特色都浓厚。中国动画致力于创作,民主特色重,注重传承历史和教化意义,如《秦时明月》《大闹天宫》;日本动画注重超现实题材,如《天空之城》《龙猫》;美国注重高科技的应用,如《美国队长》《雷神》。
2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
由于影视行业的发达,儿童的生活充斥着卡通动漫,小学生经常乐于研究动画片中鲜明的人物,喜欢在一起讨论人物的`外表即穿着打扮和外貌,也乐于模仿人物的特色动作,由此可以看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对小学生的审美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对其美术教育也有影响。小学生由于阅历低,智力发育不成熟,对于美术的认识基本是从看和想、描和摸的方式展现,也基本以这种方式了解现实中的新鲜事物,并把它融入进美术绘画中,动画片就是由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实际生活创作而成,因此小学生经常观看动画片可以激起学生灵感迸发、激发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想象与兴趣是创作灵感迸发的重要条件,动画片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提高兴趣、以其多彩的画面激发想象;不仅如此,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难以看到课本外的世界,通过观看动画片可以开阔视野、增多阅历。以《天空之城》为例,这部动画电影通过感人的情节,奇幻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切身的体验美术创作的魅力,使其对美术创作具有期待性,唤醒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再比如《创世纪传说之世界的彼方》这部动画电影的场景、人物完全是以美术的形式,用动漫软件逐帧刻画创作而来,真实性强,而且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都贴近实际原型,可以说是以实物对其美术创作的,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审美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实质上也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的能力,但是审美不仅局限于美术方面,审美教育也包括情感、道德审美,小学美术教学万不能因为学生小,就忽视审美教育,以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缺失。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以及审美经验少导致审美心理结构不完整,因此他们审美情感的经历都来自于审美愉悦的体验,只有能让他们内心接受的美术教学内容,才能够让他们投入到美术当中,就像是动画片中图像的颜色一样,明亮的纯红纯黄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还有就是动画片中具有语言艺术,能熏陶小学生审美意识。动画片的展现形式具有美感,它是用画稿一张张联系连接起来展示出来,因此动画片本身就具有线条美的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3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辩知能力差,对很多事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动画片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心理道路一定有偏差,而且当今社会的发展,暴力、色情的画面充斥在一些动画片中,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语言、行为有着极大的危害,他们可能在行为、语言上模仿,以及在心理上造成错误的暗示,最终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很多动画片中搞笑、夸张的情节仅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并不具备教育需求,这样的动画片不仅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求异而肆意模仿,更严重的是可能会消极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不用说能对美术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了。制片商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高播放量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轻视道德和社会责任,不管不顾小学生的成长健康,因此在创作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怀有高责任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心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而观看动画片又占据孩子们的大部分的娱乐生活时间,若是动画片的内容不健康,就会对孩子们的思想健康造成消极后果,照此发展,动画片不仅消极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还会消极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由于小学生阅历不足,身心发育不完整,还无法正确的辨别美丑善恶,学校要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大力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学教育论文14
1.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使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审美素质本身是现代人才不可少的素质。由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他们就能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审美、创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类审美实践的丰硕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使现在的小学生能接受更多来自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东西的同时也有可能接触到一些低级、颓废、腐朽的文化垃圾。
例如:现在很多小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甚至对一些低级的歌曲也如痴如醉。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使小学生增强抵制能力、摆脱这些歌曲的影响,我们就利用课堂教学以乐育人,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朝气,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比如:教唱歌曲《祖国爱我,我爱祖国》,歌曲既富有气势,有具有抒情色彩,将祖国哺育少年幸福成长和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通过教唱使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唱《都是我们的小伙伴》时,歌词中用“在雨天里送伞”、“夏日里送水”??的语句表现小伙伴们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相互关心的美德。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比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使丑,逐步确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辨别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他们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了陌生的集体,是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音乐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教材实施中深刻感受到,这些精选的歌曲和乐曲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们在聆听这些歌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唱、想跳、想表演,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是完全无需老师插足而自发形成的这种同伴关系。比如在排练交响乐演奏时,要有一支由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乐队,正是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乐手、每件乐器都严格地按照乐谱要求,严格遵守指挥的要求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组织音乐课外活动所以,通过排练交响乐,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比如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要把一首合唱歌曲演唱好,要靠每一个声部唱好,要靠每一个学生去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协调性,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集体,不能个人突出。只有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尽心尽力地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给人以完整的美的享受。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3.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小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乐曲演奏、边歌边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人们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时,可以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小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联想,让小学生尽情想象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材里安排了学习歌曲《大草原》时,要求小学生要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勾勒一幅“蓝天”、“太阳”、“马儿”、“羊儿”等美丽的草原画面,既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使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教育对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反映生活。通过视唱、练耳使小学生听觉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规律化,使他们的听觉能力积极发展起来。音乐的这一系列的参与活动都要求小学生精神专注,而且要引起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好处。由于音乐旋律处于不断产生和变化之中,理解音乐就需要感受正在产生的东西,用记忆把握已产生的`东西。因此,音乐学习和活动处处要依靠记忆。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想象常常引起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一首好的歌曲它给人的感觉除了有好听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小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歌声激发学生心灵最真实的东西,从而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
比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走进新时代》中的一段音乐来引入新课时,重点讲述了三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在这激昂的歌声中,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代领导人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一呈现,十分清晰,并从中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党的伟大、祖国的日益富强。此时此刻,这歌声给小学生带来的已不仅是音乐了!通过歌声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开启学生心灵里最真实的东西,让那奋进的乐章、优美动听的歌词来打动学生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
4.小学音乐教育能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荷南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研究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右脑一般又被称为“音乐脑”,音乐教育发展平衡了左右脑,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现象思维、创造思维,提高人的智力素质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新的发现。”他从小学习小提琴,音乐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代信息社会和家庭
的信息量迅猛增加,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知识面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有远远越过前人,特别是对音乐敏感性、接受音乐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等等都在提高。对于中低年级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而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映射到其他学科当中。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音乐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只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上,而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毅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发展。音乐挖掘了学生智力的基础,激发的学生智力的活动,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比如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的互相协调和配合,不仅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而且还能在提高小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
演奏时手指动作的复杂度、灵活度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刺激也就越大,从而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音乐 教育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培养小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总之,音乐教学中要演唱、演奏和欣赏很多音乐作品,要学习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要接触到许多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要了解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形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所有这一切,除了音乐本身的知识、技能技巧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常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5.小学音乐教育能塑造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音乐教材使十分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乐曲或歌曲都能够强烈地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如: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传唱革命歌曲中冼星海的《保卫黄河》、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而前赴后继,就是今天唱来也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又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在聆听歌曲《洗手绢》《种瓜》等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摘草莓》是对小学生进行拥军拥属、尊敬长辈的教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对小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教育;《白杨和小河》是对小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教育。
再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小小科学家”单元《天地间的歌》教育小学生从小爱科学;在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欣赏中,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不仅能使小学生体会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悲惨的遭遇, 更能使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又使小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巨大成就和艺术特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是从歌曲内容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以在歌唱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中所选用的歌曲总离不了爱国主义歌曲、革命传统歌曲、民族风格的歌曲等等,这些作品包含大量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继承光荣传统和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教唱这类题材的歌曲,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受到深刻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塑造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给小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他们的生活,表达小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景之美对小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
使心灵萌发美丽的种子。所以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能低估的:这些歌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让每个小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音乐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音乐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小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15
在现在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学校体育教育是提升人们身体素质的关键力量,对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有一大半的农村学校,因此,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素质教育。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1.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有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分追求升学率,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问题。体育课程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一些家长也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小学体育课程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有序运行。所以,农村学校观念的滞后性就是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师资力量贫乏
体育老师的数量有限,使得体育课程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容易出现兼课的情况,或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担任体育老师,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水平大大地降低。体育科目和体育老师也逐渐被学校忽视。中等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农村小学任教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转教其他学科。甚至有的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体育老师,也就没有体育课。
3.基础设备构建滞后
运动场地符合标准的比较少,有体育设备的学校,设备的数量也很少,并且常年没有进行保护,基本不能使用。并且有25%的学校只有一片荒芜的空操场,没有单双杠、跳绳、足球等运动设备。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
(1)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来转变过去的观念意识,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错误观念,强化理论学习,加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让人们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真正意义,从而更加注重体育工作。
(2)使用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更好地展现体育的价值,让家长更好地认识体育,改变家长对体育的错误观念。
2.强化体育师资力量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小学都出现了专兼体育老师的情况,需要不断地加强专职、兼职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练地使用技术,构建知识的整体模式,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使得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还有,关注农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正确地处理体育老师的待遇、地位和奖励等激发体育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3.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合理地进行使用。农村学校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改善场地以及器材,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农村老师要改变因为农村体育课程设备不足,场地小就不容易进行教学的观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研发体育设备资源。
(1)构建简单的器材。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些简单的器材,为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道路。比如,可以使用废旧的物品制作实心球、用凳子当“山羊”、用砖块来建造乒乓球台等等。使用废旧物来弥补器材的缺失,改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2)改变场地,提升场地的使用价值。把成人标准的比赛场地改成适合小学生活动的场地。比如,对排球网和篮球网的高度进行调节等等,突破竞技化的规格制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乐趣,进行相应的'改造:对排球场地和网球高度进行调节,提升场地的使用效率;还可以调整篮球架高度,建立多方向的篮球筐,利用篮球场的一些边线和端线进行灵活性的训练,还可以使用三分线进行弯道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己带一些器材,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计划的关键力量。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拥有健康的身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观念。怎样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师生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最少,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1)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善于使用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效率。
(3)老师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总结,记录学生的锻炼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力量。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激励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0-09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0-03
小学教育实习论文10-09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10-01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