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15篇【集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育论文1
一、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前提是做好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之基,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所谓基础教育指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发挥着关键力量的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处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位置,小学教育的好与坏,对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孩子基数很大,因此小学教育的工作量很大。要让我国的教育攀登到更高的位置,一定要改善和发展小学教育。我国小学教育历经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些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国小学教育改变了以前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好的起步,一步一步朝现代化教育的方向迈进。例如,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进,校舍得到了修葺或重建,教学器材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拥有了比较完备的师资力量,大部分小学教师都受过一定的教学有关的专业培训,基本上取消了民办教师这种团体,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改善。但是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因此还要我们继续努力。
1.教育经费不足
尽管我国省、市等政府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但距离满足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需求还有很有很大的距离,并且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投资。由于区、乡财政薄弱,农村中的小学教育更是落后。现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级财政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县级政府负责筹集和分配小学教育所需的资金,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被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所限制,与地方政府财政的`收入情况密切相关。如此,只凭借地方政府的能力,勉强满足发放教师基本工资的要求,对于改观小学教育的教学环境、拆除或改建学校危房、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只能有心无力了。这种状况在农村小学教育更是严峻,和城市小学教育所投入的资金相差甚远,拿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来说,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距。
2.教师素质令人担忧
现在,小学教师的学业水平较低,他们缺乏较高的修养素质和知识水平,还不能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这就造成了教育观和学生观比较落后。二是专业知识不完备。老师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就不属于学业优等的学生的行列,之后又在社会中耽搁了几年,知识较落后、狭隘,没能及时更新,很是缺乏教育科学等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也没能养成完善的教师行为规范,师德和素质更是缺乏。三是没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教学素质。比如,常常发生酒后上课、体罚学生等事件。导致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和素质不高的根源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因为小学教师存在编制问题,个人待遇不是很好,没能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如有的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每月的薪水低于1000元,除工资外,大部分学校缺少奖金和福利,这导致教师不能一心教学,敷衍了事,还引起社会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但学校又缺少相关解决办法。二是教师缺乏继续教育培训,水平不能得到提高。而农村小学的老师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教师少有时间出来学习;二是教师缺乏学习相关经费,大多数教师负担不起这些费用。长期地没有进修机会,学校也就失去了进修相关途径和机制。
二、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1.要确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经费的缺乏,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缺少一个科学的、可行的保障机制。小学教育要得到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法》明确指出,各地区人民政府分配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高,而且平均到在校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要稳步增长,保证教师薪水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稳步增加,但大部分地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
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两个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第一,各地区政府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而这与国家政策没有明确教育经费支出的数量有着根本关系。而且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如若不能遵守《教育法》所规定的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要求,会得到什么惩罚,这就让一些地方政府钻了法律的漏洞,他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或少,甚至给不给都由他们一手掌握。第二,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该保障的教育经费所涉及的领域和项目,比如是教师工资经费,还是购买新设施的经费,而且也没有将任务具体是哪一个部门。因此,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监督政府的行为,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很有必要。
2.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
针对我国小学教师缺乏教育责任感、教学技能低下的状况,小学教师要随时学习教学技能、培养教育责任感,参考学生的个性和素质教育的相关需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小学孩子优秀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让其在小学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与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尤其是在我国落后的大环境下,小学生被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所束缚,小孩子缺少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生活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也不是很重视,更严重的是缺乏理想,没有追求新生活的意愿。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学会关心、激励和帮助学生。竭尽全力地去多多关心其心理状况,经常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多鼓励小学生,让老师的鼓励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
三、结束语
做好小学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解决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做好小学教育经费的保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这是当下做好小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育论文2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教育论文3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问题情境的创建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快速帮助教师调动班级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虽然在当前的情势下,重点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下,这一目标很难达成。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转变施加了压力。总结来说,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理论素养有如下几个要求: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数学学科知识基础;最后,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1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
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创建有效问题情境”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提倡的教学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创建问题情境运用在教学当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丰厚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寻求问题情境的重要价值。将其充分运用在教学当中,帮助提升班级教学效率。
2问题情境的创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出发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当中,认为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获得该学科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意义构建的过程。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占据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也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的知识建构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主体的认知状况,遵循其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正面面对问题,寻求有效的“意义建构”方式。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时,要从数学学习的视角出发,对学生学习状态,现在面临的学习困境做出分析,注重生活化数学知识的加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把握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2.1有效引出小学数学学习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创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数学知识与自我认识之间的强烈碰撞。将数学知识的话题集中在课堂当中,运用数学教学情境来表达教师的教学思路。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能够将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话题。话题的引入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
2.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顺着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习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找出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空间位置的变化。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时。可以运用面巾纸盒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问学生需要用到多少纸张,才能作出这样的一个纸盒。创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将数学问题变成可视的、具体的问题。
2.3采取有效办法祛除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障碍。总结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面临的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习障碍,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消除这两种障碍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会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正确的问题,快速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要运用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养成自由开放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自由式的、开放式的思维。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创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好分层处理,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生成和发展。3.1以人为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单一地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出发设计教案。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却成为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引导下,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一切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小学数学小数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基本的教具,以及学生在超市买菜等生活化的场景,来引导学生了解小数概念,并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3.2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班级的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习惯。采取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手段。教学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习惯、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对后进生表示理解和尊重,对尖子生表示尊重和有效引导。不强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数学,而且尽可能适应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在教学考评当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3.3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实现分层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班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首先要认清这一情况。并接受这一事实。深入分析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他们数学学习的优势和弱点,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也要各自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案,做到因材施教。
3.4以人为本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每位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表达尊重。其次,要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采用正确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学生的认知行为习惯,深入挖掘每位学习主体的学习潜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造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安排、问题情境的创建都要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此,要想充分挖掘问题情境的价值,教师就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加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08):113-116.
[2]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xx.
[3]吕敏.中美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xx.
[4]阿衣提拉买买提,张海军.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109-110.
小学教育论文4
【摘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育的优化整合,可以更好地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情境。信息技术与现代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赢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深度融合
充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优化整合、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性英语学习活动。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师技能发展
1.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英语课堂表现力。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应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将对应的英语情境呈现出来,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讲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IhaveanewpenpalA部分时,可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单词及语段视频动画等生动的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从听觉、视觉上不知不觉地接受对应的英语知识。2.多媒体小学英语教学可以更好的增强教学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笔者本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设计课件时,经常会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性认识,让课堂学习真正变成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盛宴。3.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学辅助性。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否则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在学校英语教学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替换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作用的发挥。4.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开掘资源利用率。作为新课程理念趋势带动下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学会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认知世界。应引导小学生到网上去学习英语,“网上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会捕捉与英语学习相关的信息、提取信息、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魅力,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效能提升
1.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应用方法,可以让原本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具体,让学生真正从教学中得到“解放”,获得爱学、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发学生对小学英语学习中对应知识观察的兴趣和注意;增大语感培养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拓展认知的范围,突出学习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性,提高学习效能;还可以对学习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剪辑,使其更具体、更典型,使学生获得比现场体验更好的学习效果。3.信息技术可以把小学英语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美育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所开展地小学英语教学可以更好的寓英语学习于具体、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感染力更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意识。4.适时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和练习时间与密度,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三、开掘信息技术潜能,确保与小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相关媒体技术,集光、影、形、色与教学为一体,更具直观形象性,并且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通过对应的综合刺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涵拓展,活跃了课堂的情境氛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充分落实自主学习的开展。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设计,构建英语情境,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定位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对应学习任务;第二,注重促进信息技术的优化,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相互结合,很好地实现学生有支持的学习活动的开展;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英语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性地利用现有的教学应用软件,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小学英语网络教学服务平台。3.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和高效整合,将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至不再是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要转到“会学”上。
参考文献
[1]施嘉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李连宁.面向未来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J].人民教育,20xx(01):7-8
作者:蒋慧 单位:山东省平邑实验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5
[摘要]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进一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关键词] 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中小学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为课改的出发点来看,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鉴于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善交际、不敢张口、害怕犯错和畏惧困难等实际问题,进而相应的产生焦虑情绪及情感、意志薄弱等心理问题,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负面效应,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进一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一、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
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协同发展。学科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好,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有关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本文引用刘本剑给出的概念:所谓学科心理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教育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开发心理潜能,以助其成功、成才;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项任务体现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就构成了中小学学科心理教育任务。
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一般性心理素质和特殊性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一般性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发展学生智力素质,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如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各项记忆术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发展学生非智力素质,即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素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效果。
2.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学校心理教育比较偏重于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特别是智力的开发。如果我们能多挖掘一些潜能,那将会使学生创造一道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学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能力上。教师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敏锐发现学生情绪、心理上的变化,看其是否产生了焦虑、紧张与不安并及时加以心理辅导、耐心引导及持久鼓励以设法排除学生的厌倦心理障碍,创设一个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的最佳心理状况,产生教与学的和谐共融,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三、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途径
1.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对该学科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培养。影响学科兴趣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学科;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脑、耳、手、口兼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手段入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
中小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很大的时期,各种外界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效率入手,针对性的开展学法指导
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地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预习、认真听讲、科学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等各项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践听、说,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管理学习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要注重针对个别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学习不良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效矫正错误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效果入手,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和提高。同时要重视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如课程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总之,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育教学中各方面的配合,把握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趋向性,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英语学科中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心理教育的效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情感,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最终达到一个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班华.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郑和钧.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初探.
小学教育论文6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将数学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的特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挖掘“数学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升入五年级后,我会每天在课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美丽的糖衣”。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兴趣之门;二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
四、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深的企图是渴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肯定他们的.潜在价值,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时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动,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提倡“三个一”: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淑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20xx,(09).
[2]徐娟.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学大世界,20xx,(07).
小学教育论文7
摘要:人类社会不知何时就已经出现了音乐,在人类还没有出现语言时就用声音的高低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乐器的出现,音乐开始慢慢进入人类的生活,俗话说,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们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伴随着音乐,音乐课上有美妙的歌声,吃饭睡觉都在音乐的萦绕中,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化成了小学教师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人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所以音乐在学生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循序诱导,抓住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包括学生,可以让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以及舞蹈动作的安排会使人类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可以激起学生的的创造性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学习和他人之间的交流,首先我们要采取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比如讲故事、绘画、语言、动作、舞蹈、语言、选取对于合适的教材,在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中可以采取愉快的游戏活动,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记忆音乐的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内容,学生在在听音乐的过程之中培养音乐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选择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老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当然,音乐选材中生活性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学生。光听音乐并不感兴趣,因此只忙着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活动中加上故事、模仿、游戏、乐器模仿等形式后,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立刻参与活动中。因此,音乐的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选一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音乐,那么他们自然提不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老师选择的音乐要贴近学生的世界,让还是有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三、音乐欣赏———幼儿美育的关键途径
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五、结语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2]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
[3]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M].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漓江出版社,1991.
小学教育论文8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我深刻的感觉到,过去那种老师唱独角戏,学生一旁听的办法早已经变得腐朽不堪,很难在适应现有的教育形式和中级学校对学生技能的需要,所以,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为他们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很明显,教育的重点在课堂,现代的课堂应当让学生唱主角.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性的总结,我摸索出以下几点,用于课堂教学,效果颇佳。
一、老师引进门,思考在个人
每当学习新知识时,我先把教学大纲上重点的和基础的知识讲授清晰,然后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留给学生们,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在最后一个课时,集中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纠正一些错误,使得学生们对新知识加深印象。采取这种办法后,很明显的感受到上课气氛大变,原先老师一个人讲,学生们在下面听课记笔记的独角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百鸟争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在一片轻松的氛围里展开,当然,课堂纪律是这一切的保证,老师就是要起这样一个监督者和引导着,同时也是纠正者,活跃并不是混乱,这一点老师必须把好关,同时也应当掌握好教学任务和时间的关联,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我也需要和当家在这方面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扎根生活,立足实际学数学
小学数学有一个优势,他所教授的内容比较符合生活实际,这给了我新的启发,在学习圆角分时,我把课堂变身为“超级市场”,在学习钟表时,我把课堂变成“虚拟的旅行社”,诸如此类,把数学带入学生们的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的学数学,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有了兴趣,那学习效率自然是事半功倍,同时很好的平衡了不同学生的接受,让大家都不要落下。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把它回归到现实中,不过是返璞归真,同时也使得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变得具体和真实,让学生们得以和数学亲密接触,让他们发现身边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这给他们一生带来的影响远比让他们数学考试取得一次高分大。有趣的是,我发现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后,学生们的数学考试成绩反而更进一步。
三、预习巩固,改头换面
过去的预习形式是仅仅让学生们自己先看看书,过一遍概念,这样的预习枯燥而乏味,获得的知识不够立体,预习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采取的办法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同时让学生们通过预习提出问题,由课代表汇总,然后在课堂上解决,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同时让学生的主角地位得到更明显的提升。谈到巩固,现在老师估计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测试,而这是恰恰学生最为害怕很头疼的,因此我考虑能不能变更测试的形式和摸样,使得测试既能被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们不再畏惧,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出题,然后集合起来随机派发,互相检测,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他们自己认为的考点用来“考同学”,这样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提出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复习的能力。
四、诱导思维,合作和独立并存
现在我们教学中有许多弊病,比较严重的便是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该怎样想,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多从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想入手,启迪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同时开设学习小组,让不能学习层次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同时每学完一课时,要求学生简单的写一篇学习心得,自己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认为单纯的教授课本内容,就对学生不闻不问是极不负责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把合作和独立的方式和用法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同时也学会独立思考,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必然是百利无害的。
五、克服数学恐惧症,让数学伴随孩子进入更高级的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相信很多老师和我都有同样的感受,由于数学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要求,不少学生没有开窍,开始畏惧数学,针对这些现象,如果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老师不加以扭转,会给孩子以后的教育发展带来极害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教学和测试验收因人而异,不能追求统一标准,必须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对于新知识,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通过巩固和测试,老师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制定出不同的策略。“这种多重标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使得不少原本位居数学的同学重拾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从此一点打通全局。数学本身就很可爱,不过因为一些老师因为单纯追求成绩,让数学变得面目全非,“狰狞可怖”,新时代的老师应当自己总结一套办法,让数学还原它本来面目。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华丽的评价,背负这样的职业,我们必须为此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老师的称谓。小学老师虽然处于教育系统的基层,但是高楼大厦正是从基层开始的,打不好根基就是动摇教育的根本,新的时代,知识量大增,新的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过去那种单纯的知识灌输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和祖国对人才的需要,学生们更需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思维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拥有崇高的使命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时适势的人才,不能再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所以老师也应该边教边学,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响应现代的教育潮流,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更好的完成老师的使命和职责。
小学教育论文9
一、农村小学英语反思教学教研策略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进行教研活动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然后建立相应的教研活动组织,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规则,同时确定明确的分工,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可以将全校内所有的英语教师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教研活动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进行教研活动时需要设定以下职位: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问题员。组长负责对教研、讨论等活动进行组织、调控。记录员负责做好相应的记录,例如讨论情况的记录。发言人负责将具体的情况已经成果进行公布。问题员,主要负责将本组成员的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为了防止在发言环节组员发言时间过长,还可以设置时间控制员,控制小组成员的发言时间。
在教研讨论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则。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还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为规则与活动规则。行为规则方面,小组成员都必须进行发言,同时还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与他人进行比较,内容包括了发言本人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以及最后的成果等。活动规则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教研和讨论活动,并接受教研以及讨论的成果,同时还可以进行相互辩论,问题员还需要在后动后,本组还存在的问题想学校进行反应。
(二)通过专题,积极反思互动
学校应该按照学校教师的能力定期制定相应的教研课题。如果学校没有确定教学研究专题,教研小组就应该自己设立符合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形式的专题。
对教学前、中、后这三个过程都应该进行反思。农村小学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无法赶上城镇小学,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而教研活动中也应该将反思放在教研重点上。教学前反思,主要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够利用到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孩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较少,心思单纯,比较容易相信教师说的话。因此,要注意他们的个差异。同时,教研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要精心设计教案,并在小组间进行研究,探讨教案的可行性,并作出修订。教学中反思其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反思需要对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改进。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要做记录。教学后反思,主要是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失进行反思,同时还需要制定出改进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写教学后记,以便于交流。
(三)及时的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
在每一次教研、讨论后必须要有相应的总结与记录,以便于分析、评价。评价要以过程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结的内容需要全面,其内容要反映出教研、讨论活动所研究的问题、小组的观点、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讨论的方式已经最后取得的效果。需要将教研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已经改进的策略进行交流。
二、反思教学教研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师需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主要对象就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自我反思的本质上来说,它是对理论与实践的进行对比与分析,同时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自我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进行反思教学教研策略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达到的效果进行反思,才能够克服教学的被动型与盲目行,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让教师之间形成互助之风
在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是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自我反思的同时,教师还要开放自己,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教研组中的各个成员要多进行经验交流。交流有着多个层次,浅层次的交流主要局限于各自信息与经验的共享。通过交流,教师能够从其他同伴那里获取各种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进行借鉴与吸收的。这样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少走弯路,促进自身的成长。深层次的交流则有专业会谈、专题探讨等多种形式。专业会谈是最具有生成性与建设性的,在专业会谈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具有价值的观点。专题讨论则是教师们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畅所欲言的探讨,一场有效的讨论能够让教师们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设置“课改聊天”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想法与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困难都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想出办法、克服困难、分享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够人云亦云,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为自己所表达的已经给出充分的理由;出现不同的观点,要进行辩论,让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交锋,教师们从中进行分辨、鉴别;不仓促、轻易的做出结论,让教师们各取所需,强调个人意识、注重个体的体验与经验。
三、结语
我国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时间很短,其中肯定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同时,农村小学在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都为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想要农村小学英语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加强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
小学教育论文10
摘要:在我国施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在加紧进行,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例如:传统教育体制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体育基础差,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重视等情况。所以,本文对“阳光教育论”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得到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阳光教育论 体育教育 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一、“阳光教育论”的理论概述
“阳光教育论”是在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阳光教育论”围绕着新课改的基本思想建立,针对传统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教学形式方法过于陈旧、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种种问题与弊端,展开重点的关注与深刻的反思。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本着“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不断的激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要理解学生的困难,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用阳光一般的爱和关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性格更加活泼。“阳光教育论”的理论基础在于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改善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建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保证“阳光教育论”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为“阳光教育论”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对学生智商、情商、思想道德、个人修养等各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从“阳光教育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学校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体育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处在青春成长期的中小学生的身心不断的成熟,身体健康成长,由于处在青春成长期的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方法有很多。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自身的需要,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注意对他们的内心进行了解,才能保证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然而,在我国的教育体制现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我国中小学在具体的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导,许多中小学的教师还没有完全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思想上存在这一定程度的落后。其次,我国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基础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育教育。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学习时间而私自占用体育课与活动课来增加学生的文化课课时,部分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不允许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中小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达标,体育基础差。最后,教育方法不合适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也存在着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并非要培养出运动员,而是要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体育锻炼,增强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不系统,没有课堂教材作为理论基础来指导学生们学习中小学的体育课,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上涉及内容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而且我国在专业体育教师的`岗位上,人数十分缺少,这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阳光教育论”的要求中,“健康第一”永远都是排到首位的,所以,中小学体育也必须围绕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认真的反思,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建立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劳逸结合,要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放在教育目标中最主要的位置,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专业体育院校的教学,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重要是为了增进学生身心将抗的发展,本着“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而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第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阳光教育论”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来开展的,所以,在“阳光教育论”的大背景下,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度的保护,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来对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自主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第三,施行全面教育的基本方针。作为新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求,施行全面教育不仅是在中小学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的教育界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开展全面性教学的风潮,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四、结语
“阳光教育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树立的指导思想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阳光教育论”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使“阳光教育论”更好的对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育工作进行指导。这不仅是中小学的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并不缺乏知识能力超强的天才,而是缺乏全方位的人才,而“阳光教育论”强调的德、智、体、美、合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理念,必将在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37).
[2]杜子阳,柯勇,余怡菁.阳光教育理论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xx,(27).
[3]倪军.“阳光教育”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考试周刊,20xx,(18).
[4]卢聚贤.“阳光教育论”指导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20xx,(03).
[5]尚金戈.浅谈阳光教育体制下的中小学阳光体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3).
小学教育论文11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理论中,运用这种现代化方式开展教学,以实现教学现代化。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多以幻灯片等方式为主,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发展,逐渐开始以计算机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传统黑板、粉笔的文字教学,转向了数字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播速度和效率。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知识变的不再抽象,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图像和视频,使知识变的更容易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可以参与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更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3]。现代教育技术不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素质培养统一了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职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职业高中想要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科目和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往往会付出大于平时几倍的努力自主去探索和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与感悟。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类音乐或影片片段,让学生去聆听和感悟其中传达出的情感,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实践音乐的听和唱。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生活之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生活中的音乐,并让学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即兴表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使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境。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信心
一直以来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了没信心,不敢张口唱的现象。教师可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帮学生录制音乐,让学生听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信心和兴趣。cooledit软件就是很好的音乐录制软件,不仅操作简单,且具有极好的录制效果。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技术。职业高中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出适应实现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音乐新课程教学中。
小学教育论文12
摘要:本文以光明实验小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发展;小学教育
相对于书本知识而言,行为习惯、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愿望与方法等已经成为小学生更为重要的素养。小学教育者越来越多地在思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扩展学习平台、更新学习工具,思考如何有利于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脱颖而出,为新时代的小学教育插上了双翼。
一、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学习空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让教学丰富多彩
首先,实物投影、交互电子白板、局域网、班班通等信息技术无限拓宽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空间。无论是资源的丰富还是手段的多样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比如用实物投影,能及时展示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观点、不同作品的对比分析,让传统学习中呆板单一的内容充满“观察的魅力、动手的喜悦”。而低年级识字,利用电子白板,不仅能清晰呈现每一笔画的顺序、写法,还能让学生在与白板交互中亲历写字的神奇。其次,信息技术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讲授法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在座位上听、写、记、背,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2]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不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课堂变教师主导为以生为本,教师的关注点也变成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结构,发现学生个性成长需求,组织合作式学习活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探索把四十分钟的课堂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这一切,没有信息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维活跃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绝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3],而是要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呈现思维过程、构筑一个跃动的思维场,让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精神。例如“鱼儿游游”一课,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各种各样的鱼儿,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在白板上自由选择图形、灵活拼接图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设计出了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鱼儿作品,无限的想象空间、无拘无束的创造动力,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鱼儿展现出来,让灵动的抽象思维得以直观体现。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小学生的发展往往很不平衡,小学教育担当了让学生初步建立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的重任。下面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如何为小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
(一)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时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也已经融合到各种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中,实现了各种课程的资源共享。光明实验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科资源的载体主要有:学科主页、主题网站等。学科主页由各科教师把学科学习内容按不同年级分类上传,除了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扩展与学科兴趣的培养。比如音乐学科主页,除了各年级教学大纲要求的音乐目标,还增设了“名曲欣赏”“音乐常识”,为热爱音乐的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另外还通过“小荷风采”“舞动瞬间”把课上课下学生们的音乐表现随时展示,让学生自己的收获成为其他人学习的资源,鼓励先进、带动全面,在学生间营造了浓浓的音乐学习氛围。主题网站则是校本课程的融合与共享。光明实验小学是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学校。坚持“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基本方针,包含三十六项校本课程。比特实验课,是动手拼组、创意想象、科技运用三项功能完美结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航模创新课,从简单的模仿拼组飞机模型到网上模拟空中飞行,最后发展到真正的遥控航模翱翔蓝天,航天的'神秘点燃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网页制作课程,光明实验小学校园网能成为全国优秀校园网站,学校的网页制作课程小组功不可没。这一课程的开设集结了校内的电脑小高手,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校园网各个栏目的设计、内容的上传得到了验证。其他如国画、书法、舞蹈、合唱、足球、武术、实验等课程都经历“制订方案”“研究内容”“实施论证”“教学准备”“活动实践”“评价反思”“整改优化”七个阶段而开发。所有课程均有课本、课程计划、课时安排、作业、反思等,既选取了本课程的学生学习的素材,也拓展了其他相关的知识。利用主题网站,学校把校本课程呈现给所有人,真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要使丰富的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让每一个生命个性发展,小学生还需要教育者协助,这也是把以上资源共享在家长、教师、学生面前的又一原因。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资源的阅读次数与回复率、评价语是他们更新学科资源、选择最佳教法的参考标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在浩瀚的资源面前,分析学生的优势与长处,找准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交流机会,让展示与互动成为生命成长的学习方式
光明实验小学把学生互动与个人展示作为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开设在校园网上的“学习园地”是主要平台。[4]分为“音乐之声”“书法丹青”“神奇鼠标”“文学天地”“运动之美”“小小书虫爱读书”“光明榜样”等栏目。把学校四大节日“健康光明体育节”“多彩光明艺术节”“创新光明科技节”“书香光明读书节”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好习惯培养”的“校园明星”展示在全校师生与家长面前。学校的“光明榜样”评价体系规定:在校级四大节日、“好习惯培养”德育活动中获得优胜的学生被命名为“光明之星”,如“健康星”“艺术星”“科技星”“读书星”“礼仪星”等,这些校园明星要在“学习园地”中开设个人主页,有个人宣言、日常点滴、最佳作品与表现、受欢迎度等栏目。教师们、家长们、学生们要在主页上浏览、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就某些主题进行讨论并评选出心中最佳,这些最佳就成为校级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光明榜样”。这种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把出现在“学习园地”当成自己进步的标志,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家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们就能在交流中进步,在展示中提升,在互动中纠正言行,体会成长的快乐。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接触资源—挖掘潜力—自我发现—个性发展四步走的成长轨迹,真正实践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xx-06-08)[20xx-06-21].
[2][3]韩万青.让梦想在多媒体的世界中放飞[J].中国体卫艺教育,20xx,(3):37-38.
[4]刘伟.多彩校本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J].课程教育研究,20xx,(22):8.
小学教育论文13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在发展素质教育,可是有些小学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校长作为小学的直接领导人,在管理观念上面仍然是老旧思想,管理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制定的管理方案是挺好的,但是只是形式主义,在实际的管理教学中根本就不付诸于实际的应用。空有一套方案,没有人实施,也不被实施。
②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学生在招生方面下足功夫,可是一旦有了生源,那么在管理上面必定会有疏漏。例如,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而且还有些小学校,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本就不领会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一堂课了下来有所收获。
③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起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写的作业少了,可是在家学习的时间长了,把学习都放到了家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会更重,因为家长也会监督孩子的学习。沉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④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质量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中,不少学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如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谈听课印象等。一种是由教学人员组成教学评估组进行课堂抽查,如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同专业课教师相互听课等。这两种方法,在督促教师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与评估组教师在听课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常常有所不同。小学教育管理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尽可能的解决,不要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原地不动。
2、对教师的管理
校长是学校的直接领导人,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人,要想把学校管理提上去,首先要对教师得管理要合理,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在对新教师和老教师的管理上有一些不同,学校要区别对待。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校要给新教师配相应的师傅,也就是老教师,帮新教师早过教学常规关、课堂教学关、教学能力达标关这三年关。让新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差错。而且有些新教师虽然是来到学校,但是由于新教师的思想还不稳定,时间久了,可能会离开学校,影响教学的稳定,而关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可以让新教师心里更踏实,安心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生能够学习好,学有所获,在工作中学校要掌握教师心理特征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对近年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等的改善有了一种满足感;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政治上成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观念,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负担都很重;青年教师思想解放,重实际,少盲从,但思想动荡,讲求实惠,专业思想不稳定,不易安心教育工作,“跳槽”和“下海”现象时常发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十分不利。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因而决定了教师心理发展变化的多样性。由于教师人格趋向的现实性,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不能用传统的理想人格去度量他们,要求他们,那样只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按照新的特点和规律,重塑教师的人格,才能激励教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总结
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较难处理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理性的创新,与时俱进,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社会环境要求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各不相同,学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同时多借鉴各学校的实践经验,取其精华,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观。
作者:安香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心校
小学教育论文14
摘要:当今社会,却呈现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发展趋势。文章概括了“小学化”倾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危害;又从家长、老师、幼儿园、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析根源,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
一、前言
学期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在迈出家门之后,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过渡性教育。通常,这一过程在幼儿园里完成。而幼儿园,就成为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把学前儿童,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极为不利。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许多家长,为自己还在幼儿园的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更有甚者,送孩子进各式各样的特长班,什么舞蹈班啊,绘画班啊,钢琴班啊,试图把孩子培养成为舞蹈家,画家和音乐家。殊不知,这样会给儿童造成多大的痛苦和负担。
二、危害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各方面发展。
1.生理基础
幼儿的心理发展,必须有其生理基础。幼儿教育,主要为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儿童智力,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多样的游戏,充分的交流,积极的氛围,能够促进幼儿骨骼的成长,身体的强健,生理素质得到加强。
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则使得日常生活安排不合理,幼儿上课时间长、户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教师也不组织幼儿参加游戏活动。而且,幼儿需要被密切关注,但小学化的教育中,教师讲的多,幼儿活动少,还要进行识字、算术等不符合年龄的课程。比如教孩子写字,因为幼儿手上的小肌肉发育尚未成熟,正确握笔和控制笔画的能力都还很差,硬要其写字,还要求大量写字,对于手上肌肉的发展必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都违背了孩子的生理成长规律,可能致使儿童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一定的损伤。
2.言语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幼儿的教育需要充分互动,才能促进其言语的发展。相反,如果每天只是进行枯燥的知识教育,幼儿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机会,言语发展必受到阻滞。
3.认知
幼儿阶段,孩子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多为形象记忆。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总是要求孩子有意识的去进行识记和计算等活动,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一方面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可能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主动、自信的培养和形成。
4.思维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这就需要用具体的实物演示,来满足孩子的特点;耐心的进行引导,把进行初步抽象思维概括的可能性转换为事实。小学化的教育,用第二信号系统的教育代替了第一信号系统的教育,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充分发展。
5.个性与社会化
规范的小学化教育,不能让幼儿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也不能让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这就不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化。
最后,主要说明游戏对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影响。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1]。
然而,现在的幼儿园中,当学习知识取代了游戏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通过游戏,儿童的思维、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1]。而小学化的教育,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必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原因
既然学前教育小学化有那么多的危害,那么为什么该趋势不退反涨呢?究其根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长久下去,必定会影响幼儿教育。下面,将从家长、老师、幼儿园和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别作为切入点,来探寻“小学化”原因。
期望过度和攀比心理导致家长们支持“学前教育小学化”。
家长们往往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于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多一项技能多一条路,便把他们送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以期待孩子们早日“成才”。 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基本的办学原理[2]。因为家长们的信任是幼儿园的生存之本,于是,为了迎合家长们,各种识字、算术、英语课程应运而生。
同时,孩子常常是家长们交流的主题。这,直接导致了家长们的攀比之风。为了证明自家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便逼着孩子们进行超负荷的学习。
2.教师
一些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欠缺,也是“小学化”的根源。
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2]。许多幼教并没有经过深入系统的培训,不知道皮亚杰,没听过维果斯基。所以他们大都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培养规律;不懂得怎样利用最近发展区;不能有效的开发幼儿的潜力。
于是,他们只能教教算术、识字等立见成效的课程。同时,家长们也能看到外显的成果,教师们的这一行为也由此得到强化,并相信他们的行为是正确合理的。
3.幼儿园
园长心理知识水平低和“利益最大化”心理直接决定幼儿园方向。
一方面,一些园长的素质不够高,和上面提到的教师一样,不懂得孩子,这就使整个幼儿园的运行发生了偏离。以为自己教出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会计算,就是最大的成功。甚至,还拿此作为成绩炫耀。殊不知,这样不是对孩子的负责,不是学前教育的目标,而是对孩子发展的阻滞。
另一方面,随着对孩子的重视,幼儿园迅速普及,即个体园越来越多。虽然这增加了幼儿园数量,缓解了幼儿入园的紧张情况,但质量难以保障。个体园往往以盈利为目标,不重视孩子的发展问题。同时,个体园的设施、器械也相对落后一些,他们不愿花这种“冤枉钱”。
4.社会
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心理观念不够科学。
广泛的社会观念对儿童有一定偏颇:如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让他学是为他好,幼儿受到了轻视。像社会上的教育观,人才也往往认为文化知识才算教育。
这些观念,必定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除了思想观念等心理因素外,国家应试政策、教师培养和检验体制等大环境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大趋势,在这里不做详细探讨。
四、展望
从心理视角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原因,就不难找到对策。这就要求对症下药,纠正家长、社会的不科学心理倾向与态度;加强教师、幼儿园园长的心理学教育,提高其素质修养。这一切,都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其小学化倾向。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让素质教育真正从娃娃抓起。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85-222.
[2]柴占学.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容忽视——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农村教育.20xx(7):018.
小学教育论文15
摘要:
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看,日本的小学英语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亚洲其他各国,小学生的实际英语会话能力与社会的期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出发,将重点转换到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本国文化的发扬与利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等方面。
关键词: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必修化;比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
日本面对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为了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从人才培育上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小学英语教育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和一个必须下大力度解决的课题提出。
一、亚洲各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在幼儿园高年级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新加坡将英语作为授课的主要语言,马来西亚也从20xx年开始在理科科目的教学中采用英语教学。此外,这些国家属于多民族、多文化构成的复合型社会,外籍居民众多,因此日常的英语听说环境要大大优于日本。
与日本英语使用环境相近的泰国和韩国,以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始在世界经济市场崭露头角的我国等诸多亚洲国家都开始响应国际化的要求,将能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战略的一环,从1990年开始到21世纪初,逐步在小学阶段开展了英语教育。以泰国为例。泰国人口的75%以上属于泰国本土的民族。整个国家以佛教为中心,非常重视泰语以及泰国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只是小学五、六年级的选修科目。1995年,当时的泰国教育部长为了使泰国不落后于急速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提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导入英语教育。从那之后,英语在泰国一直都是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必修课程。另外,人口构成和母语使用环境与日本颇为相似的韩国,也从1997年开始将英语作为必修的正规科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有2小时的英语教育。20xx年开始,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分阶段实行英语教学。
与上述国家导人英语必修化相对应,欧盟认为在使用母语的同时应当掌握其他两门不同的语言,从早期就开始推进外语教育。
上述各国关于外语,特别是英语的积极教育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亚洲各国急速的改革和发展,让日本有了紧迫感与危机感。因此,20xx~20xx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策划制订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增进英语能力计划》及《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具体的外语战略方针。
二、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外语专门会在20xx年3月的反馈意见中阐述了充实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并“讨论在小学五、六年级设立每周1小时的英语教育的必要性”。但是英语教育必修化由每月1小时变为每周近1小时的学习时间,各学校独自进行的教学内容时间的削减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
从文部科学省于20xx年3月发表的《20xx年度小学英语活动的实施状况调查结果概要》中的数据来看,在日本全国22232所小学中有20803所小学实施英语教学,占93. 6%。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所有的小学保证让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年上英语课35小时,平均每周1节课,由班主任、英语指导员以及英语流利的社会人士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协力开展教学。这种模式在当前的日本小学已比较普遍。不过,为避免增加学生负担,必修的英语课将不会有严格的考试。
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显示,虽然有近94%的公立小学开英语课,但平均一年上课时间只有12.9小时,不到规定时数的一半,实施时间最多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一年也只有13.6小时。此外,从实际实施的英语活动内容来看,通过歌曲和游戏等来学习英语的比率最高,全学年平均约98%。《20xx年度小学英语活动的实施状况调查结果概要》中也涉及到了“英语会话”项目,从所得的`数据来看,参与了英语会话的二年级学生的比率为84. 2%,六年级学生的比率为94. 8%。虽然数值很高,但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问候与自我介绍。仅凭年均12.9小时,月平均1课时的英语学习时间,英语会话也不得不停留在自我介绍和日常问候的最低水平。大部分小学都远远无法达到《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增进英语能力计划》及《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所提出的英语会话的实施水平。
如果将英语作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日本面临着英语师资不足等问题。文部科学省调查发现,五年级只有65. 9%聘请英语指导员,六年级只有65.4%,没聘请英语指导员的,要靠班主任自己教英语。因此,从质和量来说,小学英语教育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20xx年9月,日本英语协会在全国公立小学中抽样调查了520名教师,多数教师表示,必须先参加研修培训,近57%回答有必要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总之,从日本小学的英语教育现状来看,要将英语作为小学的必修课,日本面临着英语教师的师资不足、授课时间的削减以及各学科授课时间的分配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审视日本小学的英语教育
如同前面所阐述的那样,日本小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小学的英语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所追求的是文化理解、人权尊重、和平主义、交流能力、国际社会协调合作等目标。因此,日本的一些学者提倡在普及小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在各学年;在联系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来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对方的话,并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正确理解日本及居住地的文化与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希望通过各学科的学习与活动来获得大量的知识与能力。为了小学英语教育更加有效地进行,不仅需要考虑进行英语会话,更应当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中心.,将重点转换到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本国文化的发扬与利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等方面。力主日本小学生必修英语的代表人物中岛岭雄教授认为,培养跨文化理解也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特别的地位。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需要有足够的英语技能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恰当地为英语教育定位,如何在对外开放、融人世界主流文明当中,保持一个国家的文化主体性,保持母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日)本名信行.事典——亚洲的最新英语事情M.日本:大修馆书店,20xx.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教育实习论文10-09
教育论文发表小学04-01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0-03
音乐小学教育论文10-08
激励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教育的发展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