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4-05-28 18:07:42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的论文15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育的论文15篇(集合)

小学教育的论文1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基础,但是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展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都会较弱,长时间的理论教学无法使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因此,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感官。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而是给予教学以辅助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通过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来制作相应的课程。始终站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当信息技术轰轰烈烈地来到教育身边后,给涉及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福音。教师上课不再只是对着教科书传授知识,小学生也不要费尽心力去理解完全抽象的数学难题和要点。教师上课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如,用动画的形式教授立体图形单元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概率单元内容;也可以用PPT形式教授未解方程单元内容知识。这样的话,既增加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又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

  三、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进军教育事业的时候,任何学校的教育形式都是一样的,即教师利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互动,没有能够辅助的工具,没有令人打起精神的交流,只有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小学生沉寂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理解能力也上升了不少,这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形式的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尤其是小学教学内容,很多对于概念性的课程的讲解,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和错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后,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和理解,同时也对教学的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展示。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四、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只局限于教育方式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互相叠加,也不能是将信息技术单纯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是与数据教学课程成为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都感受到了它的应用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尽管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认可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学传承的优势,黑板的使用能够给教学带来更多即时性的思维发展空间,它和信息化的课件相比更具有灵活性。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方式的融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成功加盟小学数学教育,这在很多方面给家长、教师及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应该明智地看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问题,为人类的整个教育事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谢军平.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江西教育,20xx(30):67.

  [2]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xx,13(4):29-31.

小学教育的论文2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一)幼儿园小学化会扼杀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

  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越演越烈,幼儿园逐渐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少幼儿园甚至没有玩具玩耍,没有游戏时间,幼儿成天不是识字背课文,就是整天写字做算术,甚至造成少数幼儿只会认字算数,缺少理性思维。那些背离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超出幼儿理解能力的知识,逐渐扼杀了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让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厌倦感……因此,过早强化幼儿知识性教育,不仅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扼杀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影响的是下一代人的未来成长。

  (二)幼儿园小学化容易让幼儿厌学情绪

  其实,过早让幼儿接受学前知识性教育,并不是一件好事。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的宋老师表示,由于幼儿身心特征,幼儿在0-6岁期间,还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厌学情绪,最难教的幼儿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幼儿,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幼儿。因为幼儿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对新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三)幼儿园小学化影响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还不宜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过早、过长的规范性神经系统的损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好多幼儿学习姿势正确率很低,其错误率达70%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幼儿时期过早长时间学习。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着对幼儿过早地进行以语言、数学为主的所谓的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幼儿形体感知、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的幼教误区,结果使幼儿左脑的智力发育比右脑超前,影响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幼儿的逻辑推理较强,而想象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有效纠正,将可能导致幼儿左右智力的畸形发展,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目前为止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仍没有完全退出中国教育舞台。我们现行的考试模式仍是以书本知识的考察为主。然而这些书本知识的掌握、积累到灵活运用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于是,为了幼儿将来的前途、迫于今后的升学压力,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幼儿就无法享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家长望子成龙观念的错位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所认为的有用知识知识越多越好,但他们却并不知幼儿的特长、喜好,也不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教育。殊不知这种幼教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不利。

  (三)市场经济的催化作用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下令取消幼儿特长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然而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胃口,以获取高额利润,仍有一批一批的幼儿园纷纷打出特色班、兴趣班的招牌,不断开设小学课程,教授幼儿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一年级课程。而不少家长愿意选择私立幼儿园的原因正是幼儿可以在幼儿园的特色班、兴趣班学到很多公立幼儿园所学不到的应试文化知识。

  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加强引导监管

  遏制幼儿园“小学化”,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多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给人们正确的舆论引导。

  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并及时将结果公布于众;对一些机构的错误宣传观念,要及时制止。政府还应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内容做出科学明确规定,对不合规范的办园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二)幼儿园坚持正确理念

  幼儿教育重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游戏、玩耍中培养他们的习惯和能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发展。幼儿园,首先应坚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要求、纲要的教学思想来办园。”

  幼儿的语言、品质、习惯都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礼貌、分工、合作、责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生活、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教育幼儿,这样不但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幼儿还可以在生活、游戏中得到很多收获。这无疑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虽然很多老师是学幼教的,但时间长了思想也会变得过时,因此,应不断加强幼教师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幼教职责,教育好幼儿。

  (三)重新设计教育制度

  据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长不配合常常贯彻不下去,由于家长一味重视知识性教育,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卷土重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也屡禁不止。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但不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幼儿游戏玩耍是在瞎玩,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因此,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只有亲身参与教学,体会到游戏、玩耍的价值,才会转变观念,配合学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存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难真正改观。只有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二年级合并、衔接,减轻幼儿学业负担,实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才能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

小学教育的论文3

  摘 要: 教师应抓住机遇,灵活应对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思想,优化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灵动学生思维,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教育技术装备水平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如今,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工作更是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手段的辅助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辅助作用,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一线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教师应听从时代的召唤,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想办法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最大优势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 巧用教育技术装备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班班通、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已经装备了新型的现代化教育资源,这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更加趣味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Flash课件以及电子白板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那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数学原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处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揭示数学本质,对数学的过程学习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

  1.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基本靠死记硬背和反复练习掌握知识点,缺乏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下,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圆柱、圆锥和球”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球”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解决教学的难点。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空间立体感相对较差,很难想象出这些立体的图形就是从那些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旋转而来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Flash课件,动画演示长方形围绕某一个边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直角三角形围绕某一个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一个半圆围绕一个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球的过程。这样教学,把抽象的、看不到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大脑中很快就形成数学表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关,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1.2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揭示数学本质

  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亲自去探究和感悟。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进数学体验,感悟数学本质。

  例如,在进行“位置”的教学时,笔者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教室里的前后、左右、上下,图书馆与大门、厕所与办公楼等位置关系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置身于场景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教学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在社会上的生活大有益处,有利于指导学生在外出时准确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1.3 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手段的限制,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致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展示课堂。如果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体会数学本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 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体系的展示,提高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知识点多数是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进行视频或者网页展示,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的目的,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链,学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

  如在进行“圆”的教学中,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系列知识进行整合,用PPT课件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比记忆,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再如,学习完有关图形的面积和物体的体积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公式,通过图形和公式的同步出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它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包括网络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还可以是视频的或者动画的。形象生动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学习更简单、更有效,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比如在进行“找规律”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把扑克牌拿到课堂上来,把黑色的纸牌放在一起,从小到大摆放或者从大到小排列,让学生在摆放中发现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还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小游戏“连连看”进行教学,上课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个小游戏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进行的,从而找出这种游戏的玩法,从中发现数学规律。这样教学,使小学生更感兴趣,更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反馈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能承载很大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方式展示,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利用PPT课件展示有梯度、有层次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训练,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提高,做到因材施教。这种练习效果实在高效、科学合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反馈练习中设计多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通过软件可以检测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根据练习的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在考试后的试卷讲评中,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这样对学生是个提醒,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检测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学生的思维,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数学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整合多种装备手段,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的论文4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不应当局限于课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育反思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1.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各项事业都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文气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教育要通过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行下,我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教育转型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目前很多学校都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成一种口号,教学理念依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也无法让学生将身心全部投入教学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学习效率也在大打折扣,阻碍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2.全面教育教学理念

  所谓的全面教育指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教育。一些教师往往会疑惑,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全面教育存在什么关系。也正是这种认识的缺失,才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教学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精神的引导。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所涉及的精神文化同样深厚,更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挖掘,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通过语文感受世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都是就有积极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应当仅仅被生硬地分割成文字的书写或课文的背诵,而应当注重通过挖掘文章内涵,让学生在语文世界中逐渐成长。

  3.综合教育教学理念

  说到综合教育,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同样会有一些疑问,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教育又存在何种关联?其实,小学语文综合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具体化的教学,也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就有一定的实际运用平台。但这些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开展综合教学的理由。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化。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比如,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助人精神等,这些精神在挖掘后需要学生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关心父母时,可通过让学生给父母洗脚等小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此类事件的认识,强化书本中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何乐而不为。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1.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刚在进入小学时,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语文通过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的识别以及断句能力的培养仍然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学只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没有关注文字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残缺,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无法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导致大多数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互动的提升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缺少互动性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被动的听课,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小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并没有设计课堂思考题,或者思考题设计得相对较为简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提问学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吗”,而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这种提问缺少对小学生思维的调动。还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思考题持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语文教学缺少必要的互动性。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认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通过认真反思,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通过积极的探索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9).

  [2]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xx(29).

  作者:史翠青 单位:磐石市烟筒山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育的论文5

  【摘 要】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教学;相互关系;德智体美劳

  美育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所培育的美育思想,必须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其它领域中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美术教育,因此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同属于小学素质教学的范畴,两种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美术教育与道德教学的主要关系在于,一方面,道德意义是美术教育题材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去反映作品形式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内容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的内容通常是具有社会正面意义的题材内容,这些题材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往往是与它的具有典型的道德价值与意义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像各种爱国主义题材的雕塑作品,表现英雄事迹的作品等等。以雕塑作品刘胡兰为例,作品本身是一件人物雕塑,但是作品反映的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学生们通过雕塑作品的外在形式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道德教育需要借助美术的形式予以展示。“学校教育在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同时,必须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念。”②美术作品都包含了道德的内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形体美的体验与感昭来实现,实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术教育以美感熏陶入对学生手展开品德与情操教育,远远比一味地灌输思想道德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美术教学丰富了道德教育的方式,为道德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新的形式。另外,在美术教育中,自然景物之美也同样具有德育的功能,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美术课程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自然和生的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们尊敬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主要学注重开发学生们的智力,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人的大脑的特点决定的。现代科学家对人的大脑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都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的功能,两侧大脑的功能各不相同,人的活动对大脑的开发也不相同,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功能。人的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主要侧重于人的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方面的控制,机时大脑的左半球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对人的想像性、虚构能力、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的控制,是人脑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可见,在人的智力活动中,理论思维主要靠左半球控制,而形象思维则主要靠右半球。美术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开发右脑这一智力世界的最有效途径。美术教学本身不只是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及事物的感性及理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通过具体形象可观的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作的潜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释放,从而开发学生智力能力。一个人的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不论是从美术的教学的内容还是从人脑的结构来看,小学美术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与体育与劳育的`关系

  在小学的教育中,体育与美育二者是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美育与体育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分别作为完善人的整体结构的过程中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目的与手段。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和以运动锻炼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在小学的素质教学中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体育对美育的重要性上,美育是人体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结构是以生理结构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审美活动或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前,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个健康和身体条件。通过正确有效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身体条件,确保人的审美心理的完善与发展。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大脑发育,这样便为审美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小学美术教育在体育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美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美、精神美、技巧美等,美术教育对体育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活动需要美的思想为指导,美育的思想必须渗透到体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技巧的高难度性,运动造型的艺术性,运动动作的协调性,运动成员配合的默契性以及动作的整体性等等,这要些体育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这些都必须要有美育的思想作为指导,则否将无法完成。因此,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美育与体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美育与劳育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热爱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要从小培育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其次是劳动创造美。这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指出了人类劳动与美的关系,人类的劳动不但是以创造美的目的,而且劳动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劳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暗送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劳动创造性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素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而美术课又对劳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美术课和劳动课有机结合,对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培养,都是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美术课的过程就是劳动课的过程,美术课的目的就是劳动课的目的,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实际场所,通过动手,使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实践能得到完美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素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手段。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是其它各科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完善,而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则是其它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美术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作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的论文6

  摘要:在我国施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在加紧进行,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例如:传统教育体制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体育基础差,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重视等情况。所以,本文对“阳光教育论”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得到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阳光教育论 体育教育 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一、“阳光教育论”的理论概述

  “阳光教育论”是在近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阳光教育论”围绕着新课改的基本思想建立,针对传统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教学形式方法过于陈旧、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种种问题与弊端,展开重点的关注与深刻的反思。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本着“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不断的激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要理解学生的困难,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用阳光一般的爱和关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性格更加活泼。“阳光教育论”的理论基础在于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改善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建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保证“阳光教育论”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为“阳光教育论”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对学生智商、情商、思想道德、个人修养等各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从“阳光教育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学校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体育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处在青春成长期的中小学生的身心不断的成熟,身体健康成长,由于处在青春成长期的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所以,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方法有很多。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自身的需要,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注意对他们的内心进行了解,才能保证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然而,在我国的教育体制现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我国中小学在具体的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导,许多中小学的教师还没有完全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思想上存在这一定程度的落后。其次,我国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基础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育教育。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学习时间而私自占用体育课与活动课来增加学生的文化课课时,部分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不允许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中小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达标,体育基础差。最后,教育方法不合适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也存在着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并非要培养出运动员,而是要加强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体育锻炼,增强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不系统,没有课堂教材作为理论基础来指导学生们学习中小学的体育课,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上涉及内容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而且我国在专业体育教师的岗位上,人数十分缺少,这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阳光教育论”的要求中,“健康第一”永远都是排到首位的,所以,中小学体育也必须围绕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认真的反思,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建立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劳逸结合,要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放在教育目标中最主要的位置,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专业体育院校的教学,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重要是为了增进学生身心将抗的发展,本着“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而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第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阳光教育论”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来开展的,所以,在“阳光教育论”的大背景下,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度的保护,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来对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自主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第三,施行全面教育的基本方针。作为新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求,施行全面教育不仅是在中小学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的教育界领域也掀起了一股开展全面性教学的风潮,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四、结语

  “阳光教育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树立的指导思想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阳光教育论”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使“阳光教育论”更好的对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育工作进行指导。这不仅是中小学的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并不缺乏知识能力超强的天才,而是缺乏全方位的人才,而“阳光教育论”强调的德、智、体、美、合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理念,必将在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37).

  [2]杜子阳,柯勇,余怡菁.阳光教育理论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xx,(27).

  [3]倪军.“阳光教育”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J].考试周刊,20xx,(18).

  [4]卢聚贤.“阳光教育论”指导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20xx,(03).

  [5]尚金戈.浅谈阳光教育体制下的中小学阳光体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3).

小学教育的论文7

  一、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进一步影响了其发展水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小学生教育而言,其德育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缺乏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爱国意识,但却不能更深层的理解含义。例如:某校做了一项调查,而调查的内容主要针对爱国主义影片,小学生对影片的态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一个选项,即“遵照班级要求”;而只有10%左右的学生,他们选择“自觉做”。

  2.诚信意识并未付诸行动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基本上都具有诚信意识,但是很少有学生将诚信付诸于实践,他们会因为不同的理由进而影响其诚信行为。例如:针对小学生的作业问题,40%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选择直接抄袭其他学生的答案;而对于借物归还问题,有20%的小学生表示在借完东西之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归还,或是忘记归还。

  3.礼貌待人意识缺乏

  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学校遇到教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同一选项,即不会与教师打招呼;而其中只有30%的学生,他们在遇到教师时会打招呼。这足以说明小学生礼貌意识较差,连最基本的尊师都没有完全做到。

  4.孝敬父母行为较差

  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具备孝敬父母的意识,但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其付之行动。在调查当中,50%以上的学生具备上述观点,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而只有2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针对性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而言,我国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学生道德品质较差的原因,然后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上述观点只是介绍了小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一小部分。

  1.爱国教育落实到位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较为单纯,但纪律性又较差,难以真正认识到爱国主义的精髓。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本,还要通过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而具体落实。例如:某市的一所小学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且在观看之后要求学生对影片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学生通过演讲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如下活动,引导学生观看优秀图书,组织学生演唱爱国主义歌曲,举办专题讲座等等,通过以上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具备爱国主义情怀。

  2.增强学生诚信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他们的诚信教育大多来自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占据主要地位,因为小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因而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其诚信意识非常重要,而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这方面的教学,但是课堂教育较为浅显,学生只是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意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学校应该针对这种现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教育的`层面不仅仅是理论层面,而且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例如:学校可以制作诚信系列宣传图片,贴在学校的走廊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特殊的教学活动,如以小品、相声或是舞台演出等形式,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学生只有身临情景才能切实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3.学会礼貌待人

  小学生身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他们的行为意识尚未成熟,而且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如果他们受到正确的指引,将会具有积极的效果,但是如果反之就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发挥教育的优势力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礼貌待人意识,从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课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礼貌待人。例如:教师正在上课时,一位家长敲门打断教师的讲课,而教师对家长的态度并没有恶化,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使用了文明用语,如“您好”、“请稍等”等词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教师这样的言语也会使学生遇到同等情况时,他们与人交流过程中,学会礼貌待人,这就是言传身教的意义所在。

  4.增强学生孝敬父母意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同时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从古至今百善孝为先。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一方面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因为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待老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在这方面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播放相关教育影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例如:某校思品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她在课前准备了影片,而内容基本上有关于孝敬父母,当她进行教学时,首先提问学生在家里都会帮父母干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帮助父母收拾屋子,有的帮助父母洗碗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进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影片,而影片的内容是黄香为父母温席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很久,但是其教育意义永远符合主题。教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小学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而学生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善待周围人,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三、进一步强化学生道德教育

  1.构建德育网络

  对于小学德育工作而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光靠学校德育教育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依靠社会与家庭的鼎力支持,三方共同努力才会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品质的提升。第一,学校道德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摇篮,因此在以上三方面中,学校应该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其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教育内容,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渗透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中适时渗透,并借助一些活动深化学生道德意识,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能够实现质的飞跃。第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除学校之外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因此小学生的家庭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而且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进而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而“家访”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而言,学生在校表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在家庭中的表现也应该列入德育范畴之内,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德育情况。通过家访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借此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就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家长进行探讨,进而达成教育共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树立学生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落实到每个同学心理。第三,社会教育。社会是学生继学校与家庭之后接触最多的地方,因此学校应该借助这样的机遇,充分运用社会资源,通过不同渠道以及形式开展德育教育,而校外活动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学会关爱老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并深入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使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能够进一步的了解社会,进而远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吸收积极健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现代社会中,单亲子女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借助三方力量共同努力,即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的有效协调,并组成道德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意识,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养成。

  2.抓住机遇,掌握时机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加快。而小学生在生活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思想认知也在发生改变,并且学生接触外界的渠道不断增多。由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偏离轨道,如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误入歧途,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学校要根据这种趋势,及时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消除学生的潜在危机,而学校可以借助一些教育活动,或是开展主题班会等等,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四、结语综合上述观点,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实现教育梦的主要实施载体,而德育是小学生教育之中的重点,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文章针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解决问题,而且就如何强化学生的德育进行阐述,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小学教育的论文8

  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提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课堂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地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师生双方活动的重要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让同学们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掌握授课知识与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呢?如何让同学们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同学们主动、愉快地学习,下面就我的经验简单谈点体会。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1.1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为设计的中心,在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使课堂设计达到预想的目的以及效果。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这一课程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1.2减少授课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

  也许多媒体对于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多得让老师进行板书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知识点都由老师进行亲自的解答,以老师为榜样,锻炼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3增多授课过程中的评价

  其实相比于总结性的评价来说,授课过程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不应该只盯着结果,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应该得到肯定,只有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样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在课堂应用及实施“质疑、释疑”教育

  2.1教师创设“质疑”的环境,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2.1.1教材质疑。教学时,可以在审题时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整节课就围绕学生们的疑问展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情绪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www.lw54.com收集整理

  2.1.2联系实际导疑。部分比较接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课文或口语交际,老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再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或直接引领学生走进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各种问题,在问题中加强对文中的“与书为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2教师给予学生“质疑”的动力。

  2.2.1教师要善待疑问,评价提高。对于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教师应当立即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并共同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问的学生提高能力,也对其他学生指明了质疑的方向,树立了范例。

  2.2.2引导疑问,评价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点拨”,如“可不可以换成这么问?”也可以追问一个问题,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加深对提问方法的理解,以便为后来的提问打好基础。

  2.3教会学生“释疑”的技巧

  2.3.1发现契机,辩论释疑。学生在质疑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自由思考,组织语言,讨论交流,从而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疑问,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3.2引导点拨,对话释疑。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天生就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给释放出来。以对话的形式既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释疑中更自由地思考,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三、创新开展作文教育

  3.1命题注重展现真情实感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怎样的作文才可以称得上优秀,还要明白怎样才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所以,考虑到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训练当中,教师应该重视作文命题,能够让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展现在题目上。

  3.2开展作文鉴赏教学

  在日常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内涵,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感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技巧,掌握这样的写作方式,然后在自己的写作当中应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3开展作文精心批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忽视作文修改这一块。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批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注重作文批改,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对于学生写作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专门进行讲解,开展各种专项训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作文讲评,让作文放飞学生心灵舞台,才是作文批改的关键之处。

  四、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小学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小学教育的有效进行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观重要的。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将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善,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语文作为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活”是新课程教学的根基,要让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脱引而出,关键是在“活”字上下功夫,这样,新课程才能有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灵感上的启发,从而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带来更多的帮助。

小学教育的论文9

  在教育过程中批评是常用的手段之一。虽说批评能制止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它也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关注,是一种促进。但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天性喜表扬,厌批评,怎样能使批评变得“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达到批评想获得的最佳效果,本文就教育者应避免滥用批评,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实施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来进行简单论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孩子正处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什么都想尝试,而且对真假、善恶分辨能力还很弱的时期,所以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错后怎样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在教育孩子上,作为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谨慎地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

  一、在教育中不能滥用批评

  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批评孩子是必要的,但在言语、态度以及方式方法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太随便”,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产生自卫和反抗的心理。在教育中不妥的“批评”表现形式很多,现略举几例供同行借鉴。

  1.任凭不良情绪向孩子发泄式的批评

  某种原因引起自己的情绪不好时,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常常会想到要使孩子以后不要像我这样“事事不顺”,就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在这样的情绪下,看到孩子做的少有点不中意的地方就会大声嚷嚷:“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不‘怎样怎样’,以后就会‘怎样怎样’……”。没有考虑到用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孩子也会被“感染”,当孩子的情绪不良时也会拿自己的小伙伴当作出气筒,甚至向老师和家长发泄。因孩子的表现或多或少都带有老师和家长的“原形”。一个好的老师(或家长)在自己受到挫折心情不畅时,应该冷静、理智地对待孩子,孩子是无辜的,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

  2.贴标签、翻旧账式的批评

  比如,因少数孩子总是不擅长做数学应用题,老师就随口说孩子笨,还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就会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或者在某方面做得不好,就永远无法摆脱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既然摆不脱,再努力改进又有何用,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专和老师对着干。谁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谁都会犯错误,不要因为一次错误或某方面不善长就给一个孩子“判死刑”。要客观的对待孩子的弱项或错误,不要偏激。批评让其清楚地看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并且向他传授攻克弱项的方法以及应达到的目标,让其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尝到攻克弱项或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甜头,以增强其弥补不足或改正错误的信心。如果孩子已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老师(或父母)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

  3.不分时候和地点的批评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在大庭广众或当着亲友面前批评孩子实在会使孩子太难堪了,就算出发点是良善的,所指出的地方是合理的',但在这种情形下无论谁都无法接受。孩子当时心里所产生的反感和愤怒使他们无法客观地去检讨自己的错误,更不可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有时孩子觉得有些批评是和合理的,但在众目睽睽下太不给情面了,为了保持自尊心,他们不得不强词夺理,提出很多理由来辩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孩子双方都很难下台,结果当然是非常尴尬的。这样的批评孩子的结果当然也是事与愿违。老师在批评孩子是希望他们能改过。为了收到理想的效果,作为老师的就要不仅注意自己在批评孩子时的态度和语气,同时,更应该注意时间和地点。

  4.批评应当及时和适度

  孩子(小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直至犯错误,都是由平时一点一滴开始累积的,他们做了一件事后往往很快就会忘记了。因此,在孩子萌发不良行为—在错误出现之前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应该趁热打铁,否则就会错过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即使是适当的批评也起不到应有的最佳效果。另外,批评孩子切忌“喋喋不休”,重复念叨多了反而会使孩子的“耳朵长茧子”,适度的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5.不问缘由、不分青红皂白

  老师或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证实、孩子没有承认错误的情况下草率地批评孩子,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也有损于老师或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批评时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老师或家长一定要讲究方法。当孩子经常不接受你的批评时,作为老师或家长是否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好好反思一下呢。

  总之,滥用批评的结果是没有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引起了负作用。我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批评孩子,批评与否,孩子的老师或家长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二、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

  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批评的目的有二,一是教育本人,二是即教育本人又叫班上同学引以为戒—俗话说“杀鸡骇猴”。目的不同,采用的批评方式也应不同,其一,多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其二,在班上或在全校的大会上公开实事——“对事不对人”的批评,或者指名道姓的批评。

  选择什么样的批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下的几点是主要的:①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要考虑孩子的心里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批评,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做到以情感人;②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能缩小,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尤其公开的批评,否者会给幼小心灵造成太大的伤害,对孩子的以后成长是非常不利的。③要注意批评的立场,因此批评学生时要考虑批评的角度,不能从教师的角度横加指责,不能从影响班级的声誉加以批评,这样受批评的学生容易反感。而应该站在受批评学生的角度,考虑受批评学生的思想、学习、未来以及其他学生对其的看法来批评,或者是从其父母的角度,要为父母考虑,为父母争气,消除父母对其的担心提出批评,小孩就容易接受。牢记: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批评时时处处都落实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出发点上。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家长或教师,只要齐心协力,勤于钻研,讲究教育的艺术,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小学教育的论文10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小学教育的论文11

  摘要: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时代特色

  一、内容富有时代特色

  小学数学课程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内容地不断更新和升级。教材的编排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中相应学科的变化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版块。

  首先,在编排体系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于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把那些学习过的知识及时地联系起来,教师应该结合现在学习的内容来安排习题,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发生关联。教材在内容的编排要以不让学生感到难度的梯度为编排前提,这样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能以一种螺旋式的进步上升。这种编排还有个好的地方,那就是知识的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点的分散出现化解了学科的难度,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不断地获取各种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次,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当今科技领域内的进展和变化都会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例如,作为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两项基本内容,认数和计算在教材中的变化最大,它往往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例如,在传统的教材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分数小数的计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计数算数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口算也从表内的四则运算逐步扩大到了表外的四则运算。

  再次,信息化时代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地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传统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以爆炸的方式拥挤而来。如何收集有用信息,怎样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及怎样从中得出结论,则成为一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数学教材逐渐渗透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还要学会利用数据进行推理和分析。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模糊数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如许多题目就要求学生对重量或者路程作出估计。

  二、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一起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例题和习题,学生也不再是为了证明已有的数学公式而做题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成为了参与定理论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采用“设置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研讨。

  从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以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的、基础的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要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设计出大量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借此指导学生从日常概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学习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告诉学生问题和定理的过程,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切有利条件,方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能够让他们发生兴趣并能主动展开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要鼓励小学生独立地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敢于交流并能够有根据地进行质疑。

  三、总结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小学教育的论文12

  一、新媒体技术教学的优点

  电脑、投影仪、平板电脑等新兴产品已经不断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以更加直观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进行教学,这区别于传统教学中仅仅只能依靠教师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设置与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增加兴趣,这些新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新媒体技术例如平板电脑等可以让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产品进行学习,同时新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师生之间更好的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并且利用电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新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一种信息科技,将其利用到教学工作中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都更好的接受新科技的洗礼,帮助教师和学生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掌握现代化的科技,利用互联网思维帮助学生和老师发散思维,充分构建现代化的思想和能力。

  二、新媒体技术在教育课堂中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好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普遍存在探索精神,因此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设定相应的情景,通过特定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新媒体技术可以运用到小学教育的任何一个学科中,例如在进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古诗词中的场景创作成一个小动画影片,或者给诗词配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在数学几何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播放要学习的3D立体几何图形,通过3D立体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图形具备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短片影像,让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发表自己观看影片之后的感言,让学生学会从情境中思考问题。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图片、声音、影像等结合,以更加直观和新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突破空间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立体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一)过于追求直观演示

  利用新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将教学的内容情景化,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知识点,并且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情景化,追求将内容以更加精彩的动画、音乐等方式展示效果,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学习重点的转移,学生更加沉醉于音乐、动画等具有吸引力的点上,却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同时多余追求直观的演示效果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这和新媒体的运用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二)忽视本质,教学模式化

  目前在新课改下对我国的小学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在教学中配备上新媒体设备,然而很多学校出现的情况是虽然设备改变了,但是性质却没有变化。教育局要求将新媒体设备运用到小学教育工作中是为了利用新的科技设备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然而有很多年级较长教师却并没有充分领会这样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没有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转换,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仅仅只是将教科书搬到屏幕上,将原来的“人灌”转化成为了“机器灌输”。

  (三)缺乏有效监督方式

  新媒体技术固然存在很多优势,但是每一种科技的运用必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新媒体技术由于其直接与互联网相连,将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也意味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要面对互联网中的巨大的诱惑力,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面对互联网形形色色游戏、新闻甚至一些不良视频的吸引,很多学生很难自我控制。学生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监督方式,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学生运用平板电脑学习知识然后被突然弹出来的广告所吸引的情况,最后忘记了学习,反而堕入网络中成为了“网虫”。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展开教学,帮助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教学的需求进行设计的,不能一味排斥新科技与教学的融合,也不能过于追求科技先进化的课堂展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自己教学的需求,更好的掌握新媒体运用的尺度,让新媒体技术这一新兴科技成为自己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小学教育的论文13

  一、搭建音乐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予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至于兴趣主要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兴趣。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乐的教学中创造既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扭转了以往那种依赖教师口述、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和直观,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做好情绪的酝酿和情感的铺垫。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老师轻松自如,首先选择一些关于“鸟语花香”,“春色满园”的录音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置身于“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浓郁的花香”等情境体验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歌曲的认知和情感的领会。在情境体验之后,教师在讲授此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把握它的情感和韵味了,这样自然就会提升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了。

  二、完美转化知识,呈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受到年龄和阅读的限制,对于抽象性的或者复杂化的问题还不能很好的给予全面正确的理解,所以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对于抽象性的音乐乐理知识和理论知识要细心的讲授,最好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静态的授课动态化,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轻而易举的理解那些较为繁琐抽象的学习内容了。如,在学习《愉快的梦》这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时,小学生一般还没有接触和了解分声部歌曲,对于其中的技巧也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采取理论的讲授,很多的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和理解的,本身就很抽象的知识,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滞后,那么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拓展了教学的路径,优化了教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教师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这样学生就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整个演唱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方便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为了针对性地学唱歌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提升歌唱的水准,教师也可以配上歌唱的画面或者MV之类的视频,让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方面简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授课,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结构,扩充教学容量

  音乐教学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机,这种设备的使用在那个时期确实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活力,但是在当下,相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说,就显得黯然无色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非常的麻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变得简单,易掌控,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创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给学生按照原速进行播放,学生听起来有些悲伤,心情变得沉重。然后我就加快播放速度,学生就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情感体验,貌似变了一首歌曲似的,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音乐节拍的变化也会导致作品的韵味变化,让学生多角度的认知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只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的体验与教学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了一线教学老师的青睐,极大的方便的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和感悟知识,实现知识的完美转化,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都是传统的常规课堂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至于如何让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优势,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

小学教育的论文14

  摘 要:挫折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对挫折产生正确认识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就小学语文学科而青,其授课内容较一般学科更加地丰富,教学手段也更加的灵活,学科知识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具体而言,小学教师在教授一些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探讨,让学生对挫折产生正确的认识,明白挫折在人生中的意义。

  二、进行多角度教学。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勇气与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应采取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让学生明白挫折不只有坏的一面,其对人生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到“梅花香自苦寒来”时,就应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想象在漫天飞雪中一支红梅傲雪而立的画面,同时向学生讲解,梅花之所以如此高沽美丽,正是因为其勇面对闲难,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严寒.终于吐露芬芳,傲视寒冬。通过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授课,教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让学生在嚼对挫折的过程中充满勇气。

  三、深入学生中间,个性化辅导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做好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仪要搞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定的掌握,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力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困难与挫折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可以健康乐观地成长。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仔着本质上不同,其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将挫折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态度势在必行。

小学教育的论文15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众多要求中的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创新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教育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根据手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比如,有一篇课文是《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希望人们要从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从三个角度画杨桃,画完之后,让学生调换位置继续画,然后将三幅画放在一起对比,其实学生在自己动手画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这样学生自己就会得出书本已有的结论,这比教师只是将课文内容教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启发学生创造想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这样的游戏环节,比如,教师可以提问“月亮像什么”,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月亮像镰刀”“月亮像白玉盘”等答案,教师就可以奖励学生一些小奖品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讲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青蛙的,很多大城市里的小学生没见过蝌蚪和青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小学生还会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挖掘创新兴趣,启发创造想象,激发创新精神,利用新的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几个方面探讨了创新教育如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改革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本文对创新教育的实施有所作用。

【小学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运用论文10-11

小学教育论文05-20

(精选)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7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教育的发展论文10-10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0-03

小学教育实习论文10-09

音乐小学教育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