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范例【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育论文1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关爱学生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始终不变并为之努力去塑造的教师形象。如何让孩子们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不但备好课,更要对学生进行无限地关爱,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心,使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心教学;赏识教育
“敬业爱生”是全体教师长期来共同塑造的良好形象,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关爱学生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始终不变并为之努力去塑造的教师形象。如何让孩子们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不但备好课,更要对学生进行无限地关爱,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心,使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本文笔者从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讨如何关爱学生的学习,给予他们赏识教育的尝试。
一、爱向全体同学
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让他们感悟到语文的伟大美,也能对语文由此产生极大的兴趣。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应该是给予学生最大的爱,并且我们要倾向于全体同学,不能只是部分学生,否则就会引起学生认为的“偏向”。所以,对每个学生献出爱心。因此,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决不能放弃对他们的爱。我们要对学生给予尊重、宽容、公平,哪怕是智商低下的,那些好“惹是生非的学生”,更不能去讽刺、挖苦没有按照教师意指去做的学生。首先,尊重学生。英国的哲学约翰洛克曾经说道:“家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也说道:“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尊重是体现着人与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在孩子们幼小成长心灵中要给他们种下尊重的种子,教育是最能体现尊重的,因为尊重是人的第一需要,当儿童们成长的初期更要以尊重为基础使他们长大成人。他们的幼小心理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走向成熟和丰富积累知识的。在学习中,孩子们时刻都想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这样才会产生一种学生更爱老师的情感,由此也会出现一种敬佩自己的老师,渴求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正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尊重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通过尊重激励学生听课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公平正直、仁爱善良、光明磊落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次,公平关爱学生。平等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下偏向的印象。特别在素日的学习生活中,注重那些细微的语言行为。例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只是提问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对问题深层的可以提问那些学习好的;对浅显一点的问题可以问及基础弱的学生。这样就可以人人都能被提问到,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当和孩子们谈心的时候,也要顾及到不同的孩子,在排座位的时候更要体现着公正平等的思想。我们在平时的讲课中时刻都要注意到的:对学生不能说三道四、指桑骂槐;也不能让孩子们没有面子,下不来台;更不能随便就会和家长回报,打小报告什么的;不要在说话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等等。
二、多鼓励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满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了。通过赏识教育师生关系就会增近,学生更会喜欢自己的老师,继而会更加地努力学习,越是这样越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誉,学生也就会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夸奖和表扬,从有利的方面进行诱导学生,激发孩子们的最大潜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赞许的眼神等,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在批语的时候,多写一些激励的评语。这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创新精神。
三、发挥率先垂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地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做到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耳濡目染。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学生良好的学习动力才能得以更好地激发。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着赏识教育,特别是当今的新课标实施,更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发挥出创新能量,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
小学教育论文2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从事小学音乐20年了,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音乐教学经验。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属于一个初级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特别的少,对歌唱中要注意的关键是没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情感状态,气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时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这个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地方法去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如何培养又该如何提高,这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去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在进行教学唱歌之前,我们要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让让学生养成喝唱时候的技能和技巧。我们究竟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一个关键点,要教会学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去唱好歌,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练习的方法。
想要让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开始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能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按照音乐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千万不能拔苗组长,操之过急忙,否则就会很失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养成学生唱歌时候的良好习惯,作为一个专职的音乐教师,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歌唱的良好姿势
在唱歌的时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呼吸,发声,正确的姿势是歌唱时候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知道歌唱时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稍微分开要站稳,头要正,目光要平视,两个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动一点,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张开,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点,精神要饱满,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学生是坐着唱歌,我们要求学生身体垂直,千万不要弯腰唱,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去歌唱,这样才会有利于身心发育,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养成端正,持久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做到适宜的发生练习
如果想要获得最佳的声音,我们就必须从发生练习做起,在练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唱得正确,熟练。如果学生唱错了,我们要及时纠正,还要详细讲解,在歌唱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发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动听悦耳。
四、让学生注意歌唱时候的声音处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好多老师喜欢习惯性的放录音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但是歌曲中的有些声音需要处理的细节却没有好处,要想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进行犯唱,这样学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犯唱的时候要带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要进行对比唱,提高学生听辨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声音的处理有一个认识。
五、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绪来表现
让学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歌曲表现是什么样的一种意境,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发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个小鼓手》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会充满激情的去唱这首歌曲,而且会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节奏,学生体会到了当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教师本身要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用周围的生活环境等方式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歌曲情绪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们还要重视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的教学,这一环节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育论文3
所谓教育现代化或现代教育是指以现代生产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背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现。
我国小学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仅就我国小学数学改革与现代化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重新认识数学和数学教育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这一结论已为各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实。随着时代的进步,本世纪数学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数学各学科、数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大批应用数学科学的产生,计算机的应用已形成了数学技术。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20年前的“数学”了,现代数学深深地融合着来自算术、代数、几何等传统领域的成果和来自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应用领域的新方法。在信息时代,数学已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有力工具;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又是发展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作为一种文化,数学还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明确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加速数学教育的改革。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颁布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试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指导思想逐步明确,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某些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如计算和应用题降低了一些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个教学过程开始出现了3个转变:一是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由只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法。据1994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合作完成的《全民教育目标监控项目报告》,1993年6月对我国8个省的四年级与六年级各24000余名学生进行数学水平测试,其中计算能力成绩最高,正确率达92%以上。
但是,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数学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小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数学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是数与计算(至今还保留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繁杂的四则混合运算,这在现代数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统计、数据处理、估算等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关于我国小学数学改革与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绝不能仅从数学内部着眼,必须从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小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出发,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小学数学教育才能沿着现代教育的轨道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简传统的数学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传统和现代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整合的一面。就教育而言,这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之间的关系。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阶段。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知识并不都能作为基础知识纳入小学教材,而且许多现代知识的产生也不都是对传统理论的否定,相反,它往往是对已有原理综合运用的结果。数学的发展尤其如此。
因此,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对条件和问题都作了筛选,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距甚远,与当前国际上数学教改中提倡的“问题解决”更是迥然不同。正如有人指出的,“传统的‘应用’题不应用”。要大力删去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要控制文字应用题的比重;要从实际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图表等)的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学会选择信息、重新组织信息、分析其中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较复杂的文字应用题提倡用方程解答,要避免由于过多训练算术方法而对方程解题产生负面效应。2.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2.动手、动口、动脑,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操作性与非操作性的)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使教与学生动形象,化难为易。我们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4.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儿童认知结构的特点,根据教材结构与儿童的认知结构来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按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教学应突出以下3个方面: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二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以便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三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而且了解自己所得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及先决条件,必要时能用图表、图示及语言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四)探索新的综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集结点,是现代教学的实体。针对班级授课制不能在课堂上充分照顾个别差异的缺陷,可以探求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其中,以班级授课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为辅。小组合作学习可视年级不同而占不同的比重。它的特点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智力、性别、性格的差别进行异质分组,以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一小组是由有一定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各个体目标的达到又与集体的目标达成度息息相关;在组内既注意竞争(满足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更强调同学间的合作。它是一个既利于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又利于集体获得成功的活动方式。个别指导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特殊指导,包括设问、讨论和作业等。如果配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已刻不容缓,需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和途径来提高师资水平。教师首先要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现代人的素质,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教育论文4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教育论文5
小学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小学教学工作成效极为重要。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管理模式、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共同体。要想小学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对教育教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师范院校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小学教師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二是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重视成绩高于重视素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应的,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强,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落实。一方面,小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学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三是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透彻,没有深刻掌握小学生的共同特性与个体差异,导致小学生无法发挥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改变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能否得到全面发展才是关键。在小学这个特殊阶段,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培养,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内课外双重结合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应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2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两大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习兴趣,更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一方面,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全面适用。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很多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个和谐的班级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2.3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要强化常规的教学管理,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考试及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需要切实地贯彻执行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把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教育目标,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发展。
2.4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小学教师综合能力较低的情况,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关键。培养全能型人才是当下教育的宏观目标,而对小学生的培养主要借助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或者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必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作为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时常反思,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并且为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及时地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能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宝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才智,20xx,14:82.
[2]李元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路径思考[J].亚太教育,20xx,22:11.
小学教育论文6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应实现三个转变:从关注理论知识到关注学生个体的转变;从重视理论学习到重视实际技能训练的转变;从向书本学习到向生活学习的转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普通话知识技能,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口语课堂;教学;学生;训练;生活
新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适应国家战略结构调整升级转化,同时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社会各行业的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能用标准或者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小学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学生必须掌握教师口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口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各级师范院校的课堂至今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历史可谓短暂,而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培养时间就更加短暂,与有着百年历史的其他学科专业比较,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国幅员辽阔,方音各不相同,各地的教育实际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立足本地的教育实际,构建适应本地区本民族的适合自己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体系。因此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才能切实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培养适合小学教育专业需要的人才。
一、高校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新建地方高校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沿用老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追求理论知识系统完善,课堂上如果没有把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就觉得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时的课堂出现满堂灌的景象,教师成为课堂的唯一主角,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又是另一回事,至于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师实际上无法把握,教学效果因而无从确认。这不符合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缺失基本技能的训练
课堂我们关注的是理论学习与把握,留给学生实际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根本就没有时间练习。客观上我们也受到教学时数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基本技能的课堂训练。新建地方高校《教师口语》课总学时一般安排32-47学时,而教师口语课的理论知识非常庞大,光是普通话语音知识,用这些课时来实施,时间已经很紧张,课堂上几乎不见训练的踪影,这很不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
(三)囿于课堂的教学
《教师口语》的教学囿于窄窄的课堂,从书本来到书本去,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学习口语仅仅局限于课堂,走出教室,该是什么样的乡音土语还是什么样的乡音土语。另一种现象是学生在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时,能够读准确字、词的声韵调,但一旦进入朗读,原有的方音土语就出现了,说话题更是暴露了所有的问题,或者是只顾读准音而忘了文章的感情,出现“读字”“念字”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平时说话每个字词的声韵调音准还不错,但是通篇说下来语音面貌就很差,基本上是乡音乡调,即“字正”,“腔不圆”。这些都是没有把学习与生活很好地融合起来的缘故。
二、高校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变
显然上述《教师口语》的现有教学模式,不适合应用技术性型大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因此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点,重点难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重新的认识和全新的实施方式,实现以下三个转变,可以切实培养我们的人才。
(一)从关注理论知识到关注学生个体的转变
建构主义理论学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是理论知识的主动接收者,是信息意义的积极建构者。学习不应该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独特、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学习的热情,难点和效率各不相同。再者《教师口语》的课程性质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更偏重于技能的学习,众所周知技能的学习,如果没有师生一对一指导,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必须从关注理论知识的课堂转向关注人的课堂,切实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难度,关注学生的成长,真正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帮助,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成长。
1.把握每个学生的特殊性
教师要熟悉把握每个学生的特性,真正做到以人文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予学生提供最恰当的学习帮助。一是地域的差异性,我校学生大多来自福建本省,福建方言复杂多样,方言的重灾区。普通话水平与国家要求相距甚远,就是来自外省的学生也以偏远地区为主,普通话语音基础也相对差,学生基础方言各不相同,语音情况差别较大,北方和南方,城市和乡村学生普通话语音面貌都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二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每个学生个性不相同,性格气质类型不同,思维特点也不相同,他们对普通话学习的悟性、热情与接受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各学生个性的有效训练方案,比如闽南的学生多做i、ü的练习,闽东的学生多做用ong、ionɡ、üɑn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才可能真正受益,没有“因材施教”,口语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2.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展现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展现。教师从“主讲”转为“听讲”,仅仅是对话的.一员,或者是对话的首席与组织者,给学生提供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尊重学生的观点,善于接纳不同的甚至有偏颇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时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时的点拨,富有挑战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活跃的课堂,教师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及时给每一个学生以关爱、提醒或者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展现,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3.尊重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学习的进程视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而行进,而非教师事先的预设,学生有疑难的地方,适当放慢停留,都掌握的内容可以顺进,甚至跳过。一是恰当处置知识的难易点,妥当地把握理论知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南方的学生重难点在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问题,北方的同学在于个别韵母的问题,甘肃的学生un,ong不分,“春天”变成“冲天”,河南的学生en音舌位错位。难点解决了,教学的进程才可以往前走,否则是无效的教学。二是时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推进学习进程。学生学习的情绪态度如何,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怎样,教师都应敏锐地把握、及时体察,适时给与恰当的应对,及时推进学习进程。学生都明白的问题少讲或者不讲,学生意犹未尽的话题不妨多花些时间。4.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评价考试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验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教师一考定成绩,不够科学合理,甚至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情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改变评价模式,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程度和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课堂的发言,平时的测试都纳入期末成绩之内,学生普通话辅导员的考核成绩也加入学生平时成绩。口语考试全凭教师一个人的听力评判,偶尔可能会出现偏颇,因此有多方的成绩更全面完整,最终给学生的评定的成绩更客观公正,更切合每一个学生实际的普通话水平。
(二)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到重视实际技能的训练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一门训练课程”,必须“以训练为中心”,[1]1-3还原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切实把训练落到实处。通过大量的训练体验理论知识,从而转化为基本技能。那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必须妥善处理理论与训练的问题。
1.以理论为指导,促进训练
理论知识是在口语教学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升华了的教学精髓,所以能够以理论为指导,促进训练。首先讲授理论知识必须言简意赅,运用教师自身的演示及图片、图像剖析展示原理,以求让学生获得形象直观的理论知识。其次理论知识是口语能力训练的支柱,理论是训练的前提和保证,比如分辨平、翘舌音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指出形成平、翘舌音不分的发音生理机制,我们的训练就是无效的,运用理论寻求训练的根本上突破口,这样可以少走许多少弯路。第三理论知识是用来指导口语能力训练的,但课堂不追求理论的高深和面面俱到,理论教学可占全部教学时间的1/5,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的训练。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技能。
2.古老与现代相结合,强化训练
教师口语教学离不开古老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充分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聆听直接模仿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达到课堂最大化的效率和高质量的运作,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如运用多媒体展示某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剖面图,动态地演示口型和舌位的变化过程。如运用光盘带读,既代替教师的工作,又保证语音信息清晰、准确、高效地传达,弥补教师自身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多媒体给学生课后的自学也提供了最好的便利,让学生课后的学习有“法”可依,不至于出现学生的课外自学蛮目、偏离的现象。多媒体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给师生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多样的交互方式,强化了课堂教与学的信息互换,使课堂更加饱满、充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巧用多媒体,让多媒体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或者是让多媒体做做花架子,如果整堂课看视频,放光盘,学生容易疲劳,走神,势必达不到教学效果。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种训练
注重多样的训练方式,课内可以是师生对话,可以是生生对话,可以是人机对话,多方的信息交流,多渠道的练习方式,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比如生生互为老师,训练学生理性地分析语音语汇语法的问题所在,提高识别与解读的能力,避免自身患同类错误。课内的训练还要与课外相结合,形成多方的训练方式。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类型的训练,使课外的训练成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课外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并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2]
(三)从向书本学习到向生活学习的转化
教师口语的学习必须走出课堂,与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转变我们学习教师口语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态势,从向书本学习到向生活学习的转化。
1.学习教师口语就是学习生活
口语是一种生活,或者说口语表达就是每一个人每天必须的生活,这种观点蕴涵着这样一个理念:学习口语就是学习一种生活,生活的过程是自然真实的,那么口语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自然真实的。所以教师口语的教学就是一件平常的生活事件,跟学习日常琐碎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我们的教学往往跟生活是有距离的,甚至断裂的,口语学习一经进入课堂,一旦变成文字教材,它就显出庄严神圣,有了这幅神秘的面纱,它就变得不可亲近,跟生活自然拉开了距离。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你跟学生面对面地说一段话,学生很快能明白你说话的意思,同样是这段话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判断力立刻下降了。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文字敬畏,文字与人们生活的距离。有一道口语练习题是夸夸同桌同学的优点,结果学生说起来非常生硬,极不自然,似乎无话可说,说起来也像官样文章,毫无感情,实际上夸奖别人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一旦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同学说起来就得心应手。口语教学首先就必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还口语教学的本真面目——学习就是生活。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早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十分重视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上我们重新来认识口语的教学:口语就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学习口语如同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一样是一种生活需要。口语教学关爱的是主体生命———师生生命的更完美,提升的是生命的品质、生命的质量,提升人的可持续发展,口语学习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生命的一种展开方式。
2.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实践着教师口语的理论、准则。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自觉地自主地向生活学习。比如我们上课学习了规范的发音,我们下课就有意识地学说规范的普通话,学生课上学,课下说,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比如礼貌的准则,我们把“对不起”、“谢谢”、“我能够帮助你什么吗?”作为我们不离嘴的真诚话语,我们娴熟地运用赞扬的准则,细心地发现同学的优点,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运用幽默的原则化解我们可能遇到的尴尬,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很和谐,我们把合作的准则融入我们日常交际,你会发现可以提升你的人际关系,你会赢得知心朋友,在我有独白的机会,我不忘记实践教师口语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等原则,天长日久我的表达水平一定能提高。看电影看电视,听新闻听广播,有意识地聆听播音员演员的吐字归音,体会发音要点,感受纯正的普通话语音,学习普通话的语音语调。中华经典诵读,清明中秋的朗诵会是绝好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收看学习。利用光盘,学习名家名人的朗诵。学习身边人普通话学习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创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语言生活环境,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把课内学习的理论知识投在生活中大胆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把知识内化为我们的技能,生活是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是有生命意义的生活。
3.教学情境生活化
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把生活的真实情境搬进课堂,比如大学生的宿舍生活、食堂生活,比如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问题等等。让学生喜欢课堂。乐于进入情境,积极参与谈话,比如学习儿化韵、轻声词,平时上街买“东西”,夏天吃“冰棍儿”,就是真实的生活状况,设计成对话片断,课堂上学生合作对话,学生会感到生活就是学习。程培元的《教师口语教程》,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理念设计了许多练习,这些练习是实际生活的还原,实际的生活应该说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难免将来不再发生的事件,学生学起来既觉得有趣,又实在,没有束之高阁的疏离感。生活化的课堂状态,和谐融洽,情感沟通交融,才智共生互赢,师生愉快而有自信地学习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我们的训练,走出课堂向生活学习,在学习与工作中切实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切实培养我们应用技术型才,为地方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M].北京:教师口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小学教育论文7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教师转变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教育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坚持“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首先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20xx(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xx(1).
[3]吕月青.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xx(15).
小学教育论文8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也是紧跟其后,特别是面对广大学子的艺术教育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在这当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教育界的青睐。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即从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音乐游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以及音乐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要求三个方面,对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作以简单说明。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实践与作用
音乐游戏在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用,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此同时也是调动学子对学习音乐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音乐游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学习大量音乐知识,同时又对音乐产生兴趣。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和自我开发的目的。除此之外,音乐游戏还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告别原来呆板的教学方式。
一、音乐游戏教育的基本内涵
有人曾经说过“音乐是教育之工具,教育是音乐之目的”,音乐教育由“音乐”和“教育”两个词组复合而成。这就要求老师们既要懂得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符合音乐的特殊规律。在以前的音乐教育中过于着重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导致了“非艺术化”教学出现严重偏差,相反错误的强调音乐教学的特殊性规律,会造成很“专业化”的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因而,通过以上观点,结合音乐的内在本质是审美的,重新锻造音乐的基本内涵应以审美为核心。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老师和学生们过度依赖书本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过于依赖理论知识,而学生因顶层引领有误,除了课本知识外一无所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前沿技术创新性的缺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受到了不良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摈弃或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处理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融合时尚潮流的艺术观念来增强整个小学音乐教育的灵活性、有趣性。在这个时候,音乐游戏教育应运而生。那么音乐游戏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了?本文认为,“音乐游戏”对小学生的诱惑魅力首要体现在“游戏”两字。众所周知,初级教育阶段的学习充满了童真和好奇心,他们对一切自己未知的总是充满好奇心,总是想着鸡蛋里面装的是啥。因而,教育家借助游戏的天性和本能,加以巧妙的结合孩童的个性,使得音乐和游戏很好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投入很大的精力参与其中。总之,将音乐和游戏相结合,可以有效的缩短音乐教学和学生学习热情之间的距离。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进音乐游戏是一种即新颖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尝试。小学音乐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下,以审美为核心,积极加强音乐和游戏两者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子们愉快、高效的学习。
二、音乐游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游戏的教学特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会在小学生身上发挥极大的作用,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书本知识所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用形象生动及灵活有趣的活动代替了以前课堂教学的呆板、无趣。下面从若干角度阐明音乐游戏的教学特色。首先,很大程度的带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课堂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学的潜在灵魂。因而,为了能够最终增强音乐游戏教学的质量和方法,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之要求,教师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便让学子们对音乐教学这门课产生真正的兴趣并用心去钻研学习。在常规教学中,老师们会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方式,这样显得枯燥、呆板和乏味,不仅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最为可怕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使得教学进入恶性循环。但是,音乐游戏教学于此相反,通过游戏和音乐两者相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开门见山式的满堂灌教育。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时机和课堂气氛,让游戏融入音乐元素中,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的独有魅力和影像力,这样使得学子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与此同时,让学生们自由随性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如此,即很好的满足了孩童阶段对一切的好奇心,又成功的达到了音乐教学的最终教育目标。总之,这种教学的成效相比于以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起到简介引领的作用,面对全社会人性化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处处坚持以人为本,同样不例外,音乐教学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人公的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学习是很重要的环节。老师也更加明白只有以学生为主人公,让他们自我发掘、自我创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部音乐教学环节中,要特意创造独特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无形中缓解紧张的情绪;让学生们不由自主的主动参与到富有的高尚情操与活力的动感音乐游戏教学当中。同时可以调节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时的紧张与疲劳,变成音乐课堂中的主人公和创造者。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音乐和游戏两者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三、音乐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要求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教学当中,使得音乐和游戏两者之间脱节,过得的在教学当中使用音乐游戏会使得课堂氛围混乱不堪,学生无视纪律存在,他们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很难得到真正的保障,往往是单纯在音乐游戏中取得了快乐,而音乐知识却没长进,学生们要学习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缺失。因而,在教学环节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及音乐游戏两者的分界点和相互融合点,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比重和度,只有有张有弛的发挥音乐和游戏教学的契合点,才能让音乐教学的课堂变得灵动活跃、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自动加入课堂氛围中,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游戏教学这么可得生动性、有趣性。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学生。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学生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学生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公的身份,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氛围之中。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要学会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学生用动作表达,更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包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总之,一切要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目标。
四、结语
音乐游戏教育,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学生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当前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积极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使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对于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其中音乐游戏凭借它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和其与教学目标的契合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之一。
小学教育论文9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可以及时将一些培训通知、技能知识发送到学员手中;同时培训人员也可以随时随地与学员实现交流与互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员时间不充沛,不能参加固定培训的问题,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才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只有在良好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中小学教师作为人才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必须拥有较强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能够及时自我完善,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保证培训过程的高质量,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策略的提升。
小学教育论文10
摘要:要想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有针对性地打开禁锢创新教学的枷锁,真正实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音乐元素创新等多元化的创新教育。音乐课虽然是一门“副科”,但不代表不重要,不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忽视。音乐素养对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音乐教学不是歌唱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基本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创作背景、简单乐器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即便是一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学生,也不妨碍其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无论是音乐课教学还是创新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1.限制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原因
1.1对音乐教学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学生家长多是“70后”、“80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概念的理解有误,以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还有的家长受到电视上很多选秀节目的影响,偏激地认为要想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选秀”这一条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拦孩子学音乐,扼杀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对老师来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善音乐教学素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如果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势必会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进展和创新。
1.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音乐课作为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压力,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或两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纪律相对松散,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高。如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盛行,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孩子报名上“作文班”、“数学班”等,极少有家长愿意专门为孩子报名学习音乐。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不够重视。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演出节目的排练也被纳入音乐课堂中,逐渐让音乐教学初衷变质,音乐课慢慢变成“面子”课程,只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取得好名次,而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果不能从观念态度上正视音乐教学,那么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再好的思想和创意,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肯定,也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必定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有所下降。
2.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
创新教育不能天马行空、漫无目的,既要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又不能受到经验约束。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要把音乐教学升华成艺术教学,而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2.1音乐概念的创新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歌曲和乐器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所有物体发出的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声音都是音乐,如风吹树叶,潮涨潮落。老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概念时,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要让学生知道音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可以对学生说:“妈妈炒菜做饭时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是劳动的音乐,爱的音乐。”要把音乐概念生动化、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感情的。再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静静聆听在风的吹拂下,树木花草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生命的。通过创新的音乐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对音乐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从而热爱音乐。
2.2音乐形式的创新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多为老师弹琴,学生唱歌。老师先唱一遍,再一句一句教给学生唱,然后讲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感情等,教学内容不会出于音乐教材之外,教学手法不会太旧,但也不会太新。这样的音乐教学比较中庸,学生对音乐课虽然不会失望,但也没有太大期望。如今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太多,见得太多,听得太多,很难有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新奇。基于这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办法把普通的音乐用不普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适当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苹果》学生几乎都会唱。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小苹果》的旋律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音乐情境的创新
音乐是有灵性的,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音乐教学中,老师不能太死板,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某首歌应该怎么唱,带入怎样的感情,很容易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禁锢在固定的模式里,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带着同样的感情唱同一首歌,很容易让学生厌倦。老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演绎歌曲及乐器,在演绎中理解和体验音乐传递给人的思想和精神。演绎完之后,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交流,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弹奏某种乐器,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只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乐教学就是有价值的。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会面临风险,唯有教学创新不能失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创新教育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小学音乐创新是把艺术文化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创新中,让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中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1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武术课程开设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发展小学武术教育的对策。结果表明: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的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师资力量、场地器械、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简化武术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是促进小学武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 武术 对策
前言
奥运会作为向世界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捷径,已成为各国优秀传统体育争相上镜的舞台。
2008年武术申奥的失败,引发了国内武术界对武术发展的深思,是东西方文化的难以融合,亦或是奥运瘦身计划对武术申奥的阻碍,当然这二者皆是造成此次申请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学者普遍赞同一个观点,即武术普及面过小。暂不论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面如何,仅国内而言,武术馆校的惨淡经营、武术课程的无人问津就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换个角度,如若武术最终无缘奥运,那么中华武术该何去何从?国际奥委会决定在2020年前确定25项奥运会固定项目,也就是武术必须在2020年以前申奥成功,当然这是条艰难而又障碍重重的道路。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所当然应该也必须成为中华武术传承的战略要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普及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清华同方、维普等期刊网,和图书馆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参考其他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1)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州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马尾区各两所小学。(2)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各小学的一个班级作为学生调查对象。(3)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位体育教师作为教师调查对象。(4)自制福州市小学武术课程现状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闯卷580份,回收问卷569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553份。向教师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7份。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6.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访谈法:为深入了解武术课程的普及情况和影响武术课开展的因素,对部分小学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和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进行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课开设情况
将武术作为体育课的内容是福州市学校武术开展的主要模式。调查显示,福州市仅有一半的小学开设了武术课程,这一数据距离武术普及的标准还相差甚远。从访谈中得知,大多学校仍然只是由于教材安排而不得不安排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较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或改变。
(二)影响课程开设的原因
影响武术课开设的原因众多,其中教学大纲的安排情况,武术教师师资情况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等构成了客观影响因素。
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相悖
福州市小学体育仍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除校本课程外,教学内容基本同意,但各校执行教学大纲的力度却不尽相同。早在80年代初,教育部就已明确地将武术列入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但部分学校并未完全服从大纲安排,而是以满足学校的体育需求、符合学校客观环境为前提来任意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调查显示,仍有60%的学校未将武术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之中。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在武术教学中不可摒弃,但受传统观念及舆论的影响,学校及家长过分认为武术具有对抗性,容易使尚未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其次武术动作过于复杂,习练过程较为艰苦,这些原因都使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经常将武术拒之门外。对武术了解的片面性,忽视武术文化建设对青少年儿童的重要作用是导致学校未将武术纳入教学大纲或没有根据教学大纲执行武术教学计划的重要原因。
2.师资力量有限
师资力量是学校武术课正常开展的保证,福州市小学武术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拥有一名专业武术教师的学校仅占30%,在体育工作中,担任武术教学的教师33%为本科学历,66.6%为专科学历。从访谈中可知,从小从事武术训练的教师几乎没有,工作后继续进行武术、跆拳道、散打等教学培训的教师也仅有40%。由此可见现阶段福州小学武术师资力量基本无法满足学校武术教学的需要。
3.校领导重视不够
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直接负责,直接指导,因此校领导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从调查中得知,没有一所学校领导对武术非常重视,仅有30%的学校对武术较为重视。小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多元智能水平为目的,而非单方面地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现阶段福州市小学生升入中学,基本以地区划片为依据,不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划分。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多角度地开展校内文体活动,将武术这一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文体活动的范围。
4.武术场地、器械缺乏
调查显示,具备武术上课专用场地的仅有一所学校,位于风雨跑道旁。其余学校武术课的上课场地多为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两所学校具备武术课的基本器材。对于这一现象的结束如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不足,恐怕有点差强人意。因为调查中发现,大多学校都拥有标准田径场、多片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项目的场地器材。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学校对西方经济体育的重视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
(三)小学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对策
1.简化武术套路
武术难学难教是武术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在校内普及武术课应淡化竞技性,强调健身性、娱乐性。武术套路路线多变,竞技动作难度较高。对小学生而言,单个动作的简易组合更容易接受,在武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简易武术组合的继续教育对提高师资水平更为有效。创办兴趣班,可以让部分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
2.创新武术教学模式
严格的、一板一眼的传统武术教学显然不适合小学武术教学。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如果只是枯燥地反复或定式训练,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将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与成语、诗经等词句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与音乐相配合的武术操也能增加小学生的武术兴趣。
3.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
校运会作为各校每年一次的体育盛会,是评价班级体育发展的舞台。校运会项目的制定也影响着班级体育开展的方向。在校内普及武术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以引发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重视,调动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
现阶段小学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仅有50%的学校有开设武术课程。同时影响小学武术课程开设的因素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师资力量、场地器械、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并且小学武术课程的发展还要有一定的对策:简化武术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校运会中适当增加武术项目等。通过各方面的改进和加强,来共同促进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昌 沧.武术走进中小学难在哪里[J].体育文化导刊,200j(1).
[2]武建伟.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J1_武术科学,2007,4(5):70-71.
[5]翟少红.试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4]郝士儒.浅谈武术的普及和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2001,14(4):44-46.
[5]杨安花.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1(1).
[6]李君华.蒙 华.对制约传统武术普及发展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武术科学,2005,2(2):11-14.
小学教育论文12
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性不突出,难以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方向不明确,绝大部分院校采取了不分具体学科的综合培养形式,只重视不分学科综合培养而忽视按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综合培养。由于学科方向不明确和各学科内容整合程度不高,不分学科综合培养模式往往使得教师的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深”,进而导致具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较为缺乏,教师难以立足于某一学科去整合其他的相关学科;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差异,忽视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缺乏游戏的精神,用控制、认知、封闭取代自主、体验和创造,漠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启蒙性等特征。其次是定位缺乏层次性、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小学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重点师范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导致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由一般师范学院和综合学院来培养,这样小学教师的质量有所下降,难以满足小学教育发展改革对教师的高要求。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忽视小学教师的发展特性,按照中学教师或大学教师的模式培养,使得培养出的教师难以胜任小学教育的职业,也造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程式化而缺乏灵活性,导致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就难以引导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这样势必将一些“优秀”且“有从小教之志”学生排除在体制外,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综合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侧重于学术类或理论类课程,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逻辑结构,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较少,某称程度上导致教学缺乏师范性、示范性;而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深度,却忽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全面性,造成知识面的'匮乏。最终势必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缺乏一定的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缺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改进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议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具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承担着培养优质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提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策略,已成为推动小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教师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必经之途。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特色和专业定位
1.进一步推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的综合化进程不仅要促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教师素质的综合化,还要提高各科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等。“综合培养、学有所长”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取向。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采取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培养模式。例如以语文为基础,同时发展语文教师的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某一学科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备其他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所长”则可以借助分方向和专业来实现,即可设置以一门学科为基础的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的专业化综合培养模式。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以某一学科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尊重小学教育使命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式小学教师,而获得其独特的专业特色。2.寓教于乐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对象是身心迅速发展、乐于自我表现、具有集体意识、需要积极鼓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借助形象与活动进行学习的儿童,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及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就决定着“寓教于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鼓励儿童去探索、去体验、去合作;因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其次,学会创设充满游戏魅力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游戏活动,指导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激发其兴趣和创造性。再次,要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灵活、分层定位
“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对发挥师范大学引领中小学教育和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作用,加强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形成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从学前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完备体系都有重要意义。”重点师范大学的定位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培养“厚基础、高能力、重研究”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教师做准备。而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同时要灵活对待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定位,尤其是对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引导部分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主要是吸引一批优秀且有志从事小学教育毕业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的来源,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综合程度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建构强调学科性与教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统一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课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结构取决于教师培养的类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教育学科课程比例;其次处理好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既要体现“综合培养”,加强基础,又要体现“有所侧重”,加强深度,发展专长;再次,要协调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实现学科课程中的“接受学习”和活动课程中的“从做中学”互相促进;最后,要明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开设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课程是一种科学的选择。可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程度已成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小学教育论文13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 0 1 1 版) 中明确指出: “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乐器教学能辅助学生学习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中低年级歌曲旋律简单,起伏变化小,乐句相对较少,因此乐器可辅助新歌教学。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一共四个乐句,旋律起伏不大,且节奏相似,便于学生演奏。首先我们借助柯达伊手势认识乐谱,找出相同旋律和节奏规律,并请学生拍一拍节奏,第二步听教师范唱歌谱(只出示歌谱),并用口风琴范奏。教师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学生分句唱歌普,同时进行“无声练习”,即嘴唱歌谱,手按唱指法。练习时不可以连贯完整地练习,而应当分乐句进行。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所以教学时要分乐句,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演奏第一句最难,而后会越来越容易。其实不是旋律变简单了,而是学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分乐句练习完成之后再轻声完整吹奏旋律。教学中我还采用师生对奏接龙的方法进行练习。即老师吹奏1 、3句,学生吹奏2 、4 句, 并交换,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旋律简单,节奏变化有规律,大部分同学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整地演奏乐曲。通过口风琴的吹奏,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教学做好了铺垫,这时再来学唱这首歌便十分简单了。教师在范唱时,同学们一下子便会发现这首歌曲,就是我们刚才演奏的旋律,孩子们看着歌词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口风琴、竖笛、长笛、小提琴等不同乐器演奏复杂的旋律,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简单重复的旋律,同样也能达到熟悉旋律辅助新歌教学的目的。
三、乐器教学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4 0 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乐感很强听几遍歌曲就能跟着音乐歌唱,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学会歌曲,但也有的乐感较差,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难接受。要实现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的目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这时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来说,我们无法降低难度让学生演唱歌曲,如果编配简单二声部学生更难掌握,因为合唱比齐唱音准更难把握。但是乐器合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分别给以任务。感受力强的同学演奏主旋律或复杂的旋律,同时教师为那些音乐感受和表现力较弱的同学重新编排简单的旋律,他们只要指法和节奏正确,就可以与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乐合奏中他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小学教育论文14
【摘要】“礼仪之邦”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一个代名词,是中国留给外国人的一个良好印象。因而,在教育新一代的内容上,礼仪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所谓“三岁看到老”,一个人幼时的德行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一个内容。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运用语文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礼仪教育;德行;引导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学生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礼仪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关爱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一生。因此,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小学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其一,礼仪是立身的根本,是人区别于动物而言的最外在的不同,人必须在一定的礼仪道德的约束下才能有节制、有规范地与人交往。其二,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作为礼仪之邦的未来继承人却不懂得一定的礼仪,在为人处事上不知道与人良好交往的人,是可悲的,是不幸的。
二、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礼仪教育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会更加有效,且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礼仪教育都是一些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比如在什么时间该做哪些事儿等。具体的,无外乎以下几种:
1.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老师的讲解内容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力求做到“不耻下问”。认真听讲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职责,也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的行为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从具体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授课讲解,不开小差,不讲小话,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
2.下课休息玩耍时不能影响其他人。下课时间是休息的时间,玩耍的时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梦幻的存在,因而,小学生往往习惯通过打闹等来度过自己的梦幻时间。但是,这一行为往往会影响一些比较安静、内向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古有汉文帝刘桓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黄香温席等孝敬父母的典故,在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孝顺父母是中国固有的传统。
因而在礼仪教育中,孝敬父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尊敬师长也是小学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古有程门立雪方得名师的典故,当下的学生群体也要知晓教师的重要性,懂得尊敬师长。
三、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通过故事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故事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它通过一个故事的讲述和引用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故事的聆听中感知故事中的人或事。在礼仪教育的众多教学方式中,故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选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啮指痛心”来揭示儿女和父母的十指连心,血浓于水。啮指痛心的主人公是曾参,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年少时,家贫,时常上山打柴以贴补家用。有一天,曾参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但家里却来了客人,曾母有些不知所措,便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这一举动让打柴的曾参感觉到了心痛,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召唤自己,所以赶紧回了家。回家以后的曾参了解了情况,就礼貌地招待了自己的客人。啮指痛心告诉我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曾参那样做一个孝子,永远都要尊重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
2.通过日常课堂礼仪来进行礼仪教育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礼仪的,比如课堂积极提问,课下与其他人交好等。一定的课堂教学礼仪规范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礼仪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时,要做好这些礼仪的规范,例如,上课时要求班长喊“起立”,并让学生规规矩矩地喊一声“老师好”,下课时也要和学生做好下课的结束语,比如教师说“下课”,学生就要起立说“老师再见”,教师再回一句“学生再见”。
3.通过课文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课文内容都包含一定的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例如,在教学课文《称赞》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夸赞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称赞》一文讲述了小刺猬夸赞了小獾做的板凳,从而让小獾有信心坚持做下去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总之,作为礼仪之邦未来继承人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注重礼仪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在日常的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地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梁远华.浅谈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J].亚太教育,20xx(28):171.
小学教育论文15
内容摘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议,希望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方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转变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需求
20xx年,我国教育部在统筹分析当前教师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建议,认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学教师,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确保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让中小学教师逐渐迈入到卓越教师的队伍,就要结合各学科情况对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显教师培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视,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争取能够全面提高教师培育工作的质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师队伍。
一、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形成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并且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从多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特征加以明确,联系教师的专业特征对教育教学需求进行解析,为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1]。一般情况下,受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主要从共同特征和专业核心特征两个层次得到相应的体现。首先,从教师的共同专业特征看,卓越语文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动力、独特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行为、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构建复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将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作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多层次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展需求、发展趋势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规划体系。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专业特征看,具体特色从精湛的教学指导能力角度表现出来,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则可以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突出教学优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增强教学过程的诗意化程度,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学评价,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实施专业性教学指导。对于卓越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全面彰显出专业化教学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师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
在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就要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争取形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切实彰显教育实效[3]。下面就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师需要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促进自身专业教育组织效能的提高,更好的为小学生群体提供语文教学指导服务,就要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语文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教育实践活动加以调整,确保可以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组织活动的现实需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组织活动中,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本质,对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科学明确的认识,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确保能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学指导,确保可以发挥出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中使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势也会逐步呈现,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以及小学生培养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组织能力的强化是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组织能力,才能为其成为卓越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要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措施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效能[5]。其一,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主动反思教学现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复验证,确保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彰显教师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发性,能够不断发现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组织风格,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其二,教师要主动向同行学习,与同行共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加以分享,并学习他人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教师的卓越教育指导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科研活动是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重要需求,只有不断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同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也是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师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参与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影响下,应该为教师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在引导教师走向卓越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使教师对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认识,不断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出实践探索,促进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成长发育方面的引导作用也较为突出,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组织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师培养方案,确保教师可以更好的为小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凸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菊。践行“师退生进”的卓越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20xx(51):102—103。
[2]赵海红。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6(3):77—80。
[3]秦艳。调控教学节奏成就卓越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xx(6):67—67。
[4]张建英。需求分析教学改进学校发展——记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本研修之路[J]。重庆与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学的变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5):104—108。
[6]陈茜,张艺。卓越小学教师艺术素养教育需求及发展路径[J]。艺术教育,20xx(2):281—282。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7
(精选)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教育论文05-20
教育游戏小学教育论文10-08
小学教育的质量教育论文10-10
小学教育本科论文05-17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精选]05-15
(优)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