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试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21 14:42:37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原理构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部保障体系由教学设施、导师队伍、研究生、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创新基地、学位论文、管理机制等8个要素组成,外部保障体系由政府、市场、高校(科研院所)等3个要素组成,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具体措施,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试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保障体系 外部保障体系 多级评估监控体系 多元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大幅度的提高,1998年招收研究生7.2万人,其中硕士生5.8万人;1999年招收研究生8.5万人,其中硕士生6。5万人,研究生扩招比例连续几年保持在26.9%,博士生在15%左右;到2009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47.5万人(比1998年净增40.3万人),其中硕士生人数41.5万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使得许多培养单位出现了教育资源短缺,同时毕业生就业难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在扩招形势下达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标,保证学位授予水平,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急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内部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由其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开放体系。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设施、导师队伍、研究生、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创新基地、学位论文、管理机制等8个要素组成。

  (1)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办学的必备条件,它包括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馆藏图书、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等)、校园网(各类中外文全文文摘、全文数据库)、实验室、实习基地、体育馆、田径场等硬件条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校内外环境。

  (2)导师队伍。导师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经过某种遴选和聘任程序,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研究的教师。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因素,导师队伍结构(学历、职称、学缘、专业、年龄等结构)和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研究生。研究生是高校本科毕业后(或以同等学力考人),按照学制要求继续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学习研究的学生。研究生是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因素,是教育的对象,即受教育者,研究生自身的基础与努力程度决定其培养质量的优劣,其毕业生(硕士、博士)是高校或研究机构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即“产品”。

  (4)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体系由学科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6个主要要素组成。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结构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5)教材体系。教材体系一般是指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将选编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要求组成整体,它是大纲与体现大纲精神的主要部分。这里的教材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遵循教学用书的基本原理,构建的立体化的教材、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包括纸质的、电子的)的结构整体,它是由教材编写、教材使用、教材评价与反馈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生教材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会影响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6)创新基地。创新基地是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平台和科研平台,它包括校内创新基地和校外创新基地,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创新基地,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7)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要素,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研究生取得学位的重要保证。

  (8)管理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要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的指导思想,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一种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的管理机制上,其核心是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各学科及其各基层培养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在保证培养质量方面能尽职尽责。研究生管理机制包括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培养模式、培训机制等要素,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外部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由政府、市场、中介机构等3个要素组成,它对研究生教育起着宏观、微观调控和监督作用。

  (1)政府。政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它主要通过立法、规划、拨款、评估、监督等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制定指导性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制度;通过立法、拨款、奖惩、参与独立评审机构决策、任命部分评审机构决策人员等途径和手段,主导和影响评枯过程;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估,并建立认证制度;建立质量评估专家队伍和信息网络;指导、发挥社会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组织评估人员培训;推动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促进学术交流。

  (2)市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人与完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市场化的特征,因此,市场也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

  (3)中介机构。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以提供教育评估服务为主要形式,坚持多元价值取向或有价值主体广泛参与,辅助政府进行宏观管理,保障学校合法权益,加强教育与社会联系,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专业组织。它具有独立性、公益性、沟通性、协调性、公正性等基本特征;其主要职能表现在评估服务、监督管理、公证鉴定、社会沟通、信息咨询。

  3质量保障措施

  3.1树立持续发展质量观,确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程度(即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二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创造的知识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校需要、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的程度(即科研成果的质量方面);三是研究生教育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即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面)。研究生教育这三方面质量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内涵。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内涵可以看出,它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要适应变化的条件,树立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持续发展的质量观是全面质量管理观的发展,是按照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通过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使向社会输出的“产品”—即优秀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合理需要。所追求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目标,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寻找不足和差距,积极发现改进的机会并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最经济的教育投人成本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持续质量改进的主要原则有:过程改进、持续性改进、预防性改进、全院自我控制等4个原则。

  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更多地与具体目标、需求、兴趣、特色等个性化概念和指标相联系,确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以适应社会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遵循培养多元化人才的观念,构建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等质量标准体系,其目标体系应在主导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扩展,以体现研究生教育价值多元化的理念,满足各行各业的不同要求。

  3.2树立精品意识,加强过程控制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战略的实施,规模的日益扩大,无疑会给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变化。但无论怎样转变,研究生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把握培养精英这一本质特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都要尽可能追求更高的水平。可见,高等教育阶段大众化,不是“化”掉精英教育,而是要进一步凸显精英教育的价值,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树立精品意识,优化培养过程,从招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6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并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建立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特别重视跨学科课程以及反映学科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的课程;强化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注重实验、实习和实践锻炼,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学位论文提出严格的创新要求,要求必须在理论上有独创性的贡献,或在实践探索方面有创新性;坚持“三双制度”(双导师、双基地、双盲评审),控制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两个环节,严把学位授予关。

  3.3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益

  在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同时,又要保证研究牛培养质量_这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既要有普遍要求,又要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既要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做到管而不死,严而有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着力创新管理体制、手段和方法,保证研究生质量管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1)推进三级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关系。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学校一学院(系)一导师三级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学院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在这种新的三级管理体制中,学校的职能更侧重于宏观调控与目标引导,学院(系)将承担更多的具体组织工作,而导师则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

  (2)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在新的培养机制和三级教育管理体制下,随着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层级增多、管理对象扩大,仅靠行政手段难以达到教育管理的实效。为此,必须创新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

  3.4强化法制规范,构建评估体系

  为了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必须构建研究生评估监控体系,加强教育评估与监督,保证研究生教育和谐、科学发展。

  (1)建立研究生教育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研究生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如尽快出台教育经费法、社会力量办学法、教育行政法等;二是要针对教育法律实施细则出台滞后的现象,加快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三是提高教育法律法规的质量,主要是从立法技术上提高教育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2)建立研究生教育多级评估监控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经济成分多元、利益主体多元,要满足社会、个人对研究生教育的多元需求。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为评估主体的研究生教育多级评估监控体系。政府应综合考虑国际教育评估趋势和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来制定政策,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目的、组织、程序、周期、结果的公布和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将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教育拨款和学位授权与评估结果结合起来,在制度上保证评估具有的激励作用。还应通过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评估体系。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学术团体、专业协会、新闻媒体和私人团体等社会评价机构,它们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评估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教育立体地、清晰地呈现于公众面前,在互相检查和印证评估结果准确性的过程中也会促使评估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建立研究生教育多元评估指标体系。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科门类和项目的要求、目标,设计不同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一是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估。我国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学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侧重于科研能力和实验操作,在设计这类人才的培养质量评估指标时应着重体现培养单位的科研条件、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评定上;对于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其从事某职业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在设计评估指标上要重点反映培养单位具有满足技能训练的基地和条件。达到的技能要求以及考核的具体方法。

  二是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科门类的评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办学性质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办学宗旨。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估体系,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学科门类建立具有相应特色的评估体系,对同一学科门类不同的阶段的评估也应有不同的评估标准。

  三是专业学位的评估。根据专业学位开放式教育的特点,我国对专业学位项目评估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在评估指标和标准上,采用了办学目标、师资队伍、设备条件、教学管理和组织、学生质量以及项目管理等;在评估程序上,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强调自评和专家实地考察,提供详细的评估结论并反馈到单位,提高教育项目的办学质量。

【试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研究论文10-08

浅论教育质量视阔下高校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的论文10-04

浅析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论文10-04

探究完善研究生艺术教育质量体系的问题及路径论文10-09

研究生论文评语11-15

税法研究生论文10-08

商法研究生论文10-08

研究生论文总结10-08

研究生论文设计10-01

研究生教学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