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压汽包炉炉水的加药处理
高压汽包炉炉水的加药处理,下面为大家带来高压汽包炉炉水的加药处理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高压汽包炉炉水的加药处理【1】
摘要:高压汽包炉运转中为防止锅炉结垢,加入磷酸盐处理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当锅炉运转不稳定、负荷发生异常变化时,炉水的水质会出现严重的不合格,使汽包及炉管腐蚀、爆管等,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转。
因此,探讨高压汽包炉运转中炉水水质出现异常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消除,以免由于炉水水质不合格而引起蒸汽品质不合格,从而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转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炉水加磷酸盐处理,辅助加氢氧化钠的处理来调整锅炉水质,能快速消除炉水水质的异常情况,是保证机组正常运转不留后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加药处理;调整水质;磷酸盐;氢氧化钠
引言
高压汽包炉在运转时,随着高温高压蒸汽的不断产生,炉水不断进行浓缩,为防止在汽包锅炉中产生钙镁等垢,除了保证给水水质外,通常还需要在锅炉水中投加磷酸盐,使随给水进入锅内的钙镁离子在锅内不生成钙镁水垢而形成水渣,随锅炉排污排除。
但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会发现,只加磷酸盐处理高压汽包炉炉水,当锅炉负荷短期内变化大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且异常出现后用传统的调整水质的策略短期内很难调整合格,这些异常处理不好会造成锅炉结垢,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转。
1、机组状况
我单位是由2×6MW的机组,锅炉为循环硫化床锅炉,蒸发量为240t/h的汽包锅炉,汽包的压力为10Mpa,炉水的外处理是原水经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反渗透,经混床深度除去阴阳离子后作为补充水,用氨水调节PH值在8.8~9.2后送入除氧器进行热力除氧,通过加联氨进一步除去残余氧后作为给水送入锅炉的汽包中。
为进一步消除随给水带入汽包中的残余硬度,对炉水加入磷酸三钠,使钙镁离子形成松软水渣等,通过调整连续排污、定期排污的排污量,维持汽包内水离子的相对平衡,防止锅炉汽包、炉管等结垢。
锅炉正常运转时各项指标见表一(正常值),此时蒸汽品质优良,既能满足高压机组汽轮机蒸汽品质的各项指标要求,又能满足低磷排放的环保要求。
2、防垢的原理
向汽包内加入磷酸盐溶液,使锅炉水中经常维持一定量的磷酸根离子。
由于锅炉水处在沸腾条件下,而且它的碱性较强(PH:9-10)。
因此炉水中的钙离子与磷酸根会发生下列反应:
10Ca+6PO43-+2OH-→Ca10(OH)2(PO4)6(碱式磷酸钙)
生成的碱式磷酸钙是一种松软的水渣,易随锅炉排污除去,且不会粘附在锅内转变成水垢。
随给水进入汽包的Mg2+量常常是较少的,在沸腾的碱性锅炉水中,它会和随给水带入的SiO32-发生下列反应:
3Mg+2SiO32-+2OH-+H2O→3MgO.2SiO2.2H2O↓(蛇纹石)
此反应生成的蛇纹石呈水渣形态,易随锅炉水的排污除去。
但是当锅炉水中PO43-过多时,有可能生成Mg3(PO4)2。
由于Mg3(PO4)2在高温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能粘附在炉管内形成二次水垢。
这种二次水垢是一种导热性很差的松软水垢且不易排污除去。
因此,炉水加药要严格制约的PO43-含量。
3、生产中常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危害
由于我厂机组配套的锅炉是循环硫化床,以烧劣质煤为主要原料,锅炉运转不稳定,造成机组负荷波动较大,极大地影响了炉水水质制约,现场检测的数据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炉水PH值降低,磷酸盐降低直至测不到磷酸根。
PH值一直在下降,最后锅炉水质呈酸性,对锅炉形成了酸性腐蚀。
其酸性腐蚀原理如下:
在高温下(>300℃),炉水水质呈酸性,造成Fe→
Fe2++2e
2H++2e→2H→H2
生成的氢气受到沉积物的阻碍,不能很快扩散到汽水混合物区域,因此,促使金属管壁和沉积物之间积累起多量氢,这些氢有一部分可能扩散到金属内部和碳钢中的碳化铁(渗碳体)发生下列反应
Fe3C+2H2→3Fe+CH4
因而造成碳钢脱碳,金相组织受到破坏,并且由于反应产物CH4会在金属内部产生压力,使金属组织中逐渐产生裂纹,大大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转。
异常指标见表1。
查锅炉运转DCS曲线数据,从2:00~2:15锅炉的蒸发量从170t/h突然上升至240t/h,随后蒸发量基本稳定在220t/h~240t/h之间(正常运转允许的波动范围),由于锅炉的蒸发量在短短的15分钟内急剧变化,导致炉水水质工况出现上述情况发生,炉水的PH、磷酸根不断下降。
为了把炉水调整合格,立即启动加药设备,向炉内加磷酸三钠溶液,发现炉水的电导急剧上升,但转变不了磷酸根的下降趋势,同时对锅炉进行排污调整,从多年的运转情况看,采用这样正常的处理方式,效果不好,最少也要经过8-20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4、异常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用磷酸盐-PH协调制约策略会大大降低调整时间。
立即停止向炉水内加磷酸三钠,向炉水内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先调整炉水的PH,运转二十至三十分钟后排污,再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此反复几次,炉水在3-5小时内能合格。
调整时炉内水质变化情况如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高压炉水出现表一的异常状况时,采用磷酸盐-PH协调处理,可以短时间内消除炉水的异常,尽快维护锅炉的安全运转。
5、结束语
汽包炉的加磷酸盐处理,防止锅炉结垢,目前是我国中高压炉普遍采用的炉内化学处理策略,在今后一段时间还会被广泛采用。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为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锅炉的运转负荷要相对稳定;用磷酸三钠——氢氧化钠协调处理炉水水质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避开锅炉的酸性腐蚀;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来协调处理锅炉水质,炉水的PH制约在9~10的范围内即可,要加强PH的监督,防止对锅炉造成碱性腐蚀。
目前,高压汽包锅炉在我国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如造纸业、化工、电力等,随着锅炉参数的不断升高,对锅炉的安全运转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好炉内加药处理,有效防止锅炉的结垢、腐蚀等,显得尤为迫切。
为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和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做好炉外水处理和炉内水处理工作,是消除水汽品质不良对设备材质的危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轻维护负担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探讨快速消除炉水水质异常策略,探讨最佳水质调整途径,是今后发展的目标。
高血压病的最佳给药时间【2】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患者给药时间护理的策略和效果,并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给药时间,为高血压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
策略: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时间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时间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最佳给药时间;给药时间;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给药时间治疗是临床较新的治疗策略,是指人体血压在每天24h后出现了节律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清晨醒后的6h内,患者的血压会迅速升高达到峰值[1],而在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血压节律进行服药,进而维持患者血压24h稳定的效果。
而目前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尽管使用了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因降压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2]。
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给予高血压患者时间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患者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策略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62±5.54)岁;高血压病程1~12年,平均(6.69±1.88)年。
试验组患者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47~73岁,平均(58.70±5.07)岁;高血压病程1~11年,平均(6.68±1.78)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护士耐心地讲解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安抚患者情绪。
高血压用药时间分别为:使用高血压治疗药物1次/d的患者,清晨8点用药;用药2次/d的患者,每日8点和20点用药;用药3次/d的患者,每日7点、15点和23点用药。
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护士立即为患者做24h动态血压监测,每小时记录患者的高血压和收缩压,记录患者的血压峰值和血压的波动情况。
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合理安排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
如患者每日用药一次,则选择在清晨血压峰值前1~2h用药。
如患者每日用药两次,则选择在清晨血压峰值前1~2h、睡前血压峰值前1~2h用药。
如患者每日口服药物需要三次口服,则选择在清晨血压峰值前1~2h、下午血压峰值前1~2h、睡前血压峰值前1~2h口服药物。
例如试验组1例患者,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峰值分别为:每日7点、14点、20点,患者口服药物为氨氯地平,1次/d,则护士将时间设定为每日晨起6点口服。
护士在时间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次试验的目的、策略,并告知其动态测量血压的作用,在得到血压峰值结果后,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用药方案。
在开始时间用药1~3d内,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监督,强化时间护理内容。
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内容[3]。
两组患者均叮嘱患者在用药后半小时再进行运动,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根据患者的喜好,倡议患者选择散步、打太极等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例如喜欢散步的患者,步行速度一般为80~120步/min,以无心悸、头晕等为宜。
每周至少进行5次运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两周后的血压制约效果,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定时间、定测量部位、定血压计,定测量人员。
同时注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两周后的焦虑程度,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在50分以上即为有焦虑状态,且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状态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
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压在24h之内会呈现一定的节律转变,而药物在服用后也会有药物代谢的节律,并存在个体差异。
且药物代谢会受到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笔者所在医院试验组患者采用了时间护理策略,将药物使用时间与血压的节律变化进行结合,进而使血压高峰期的血药浓度更高,促使疗效更佳[4]。
同时,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可以明确自身的血压变化,加之药物的对应时间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护士做好配合,主动进行血压监测,积极制约血压。
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由于不良反应出现的焦虑和恐惧感受降低,也会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5]。
根据患者的血压峰值用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使血压制约在有效、平稳的状态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6]。
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时间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豫东,童素梅,于桂香,等.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21-2023.
[2]高淑瑞.中医时间给药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77-78.
[3]杨术兰.人文关怀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73-74.
[4]黄松,杜凤莲,邓华生,等.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55-1458.
[5]赵颖,张丽丽,余爱华,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时间治疗学理论进行口服给药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60-662.
[6]郝小平,张忠玲.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20(10):156-157.
【高压汽包炉炉水的加药处理】相关文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两种彝药中硒的测定10-26
拖炉饼作文素材10-07
微波炉致癌吗10-26
炉工简历模板样本10-26
电磁炉的使用方法09-23
微波炉的20种用处08-05
微波炉的使用事项08-23
做蛋糕的方法微波炉10-05
微波炉做饼干的方法10-06
微波炉做蛋糕方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