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论文
油画,这种以快干油调和颜料在麻布、板材平面绘制,以色彩多变、层次丰富、表现力强为特性的西方画种。在中国,从清代传入到“五四”开始,作为西方的先进文化代表正式嫁接到中国,真正为中国人所接受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形成了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一、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进程
油画从康熙年间,由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将西方的油画技术带入了中国。当时大清帝国以其威严使郎世宁等一批西方画家屈尊于中国的画风中,但是帝王们还是看中了西方画家笔下的功夫而招为御用。清末,中国的年轻画家不断到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试图以此来挽救中国绘画的颓势,他们有:李铁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关良等。但是他们学成归国后,发现国内现实并不能容忍那种透露西方文明的明暗、色彩和表现方式,仅是对那严谨的造型表现出一点兴趣而已,为了生存,也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这些艺术家自觉地开始了融合的工作,这也就是油画民族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二、“气韵生动”美术观念在中国油画中的体现
“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美学中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评论标准,谢赫将 “气韵生动”放在绘画“六法”之首,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中:“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可见,“气韵生动”在中国绘画中的美学地位。
中国美学的审美境界,是一个即有既无、非有非无、不惑不昧、幻化生成的境界。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其独特的中国绘画语言,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以及表现手法如何融合于西方的绘画之中,并如何用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术融合于中国的油画之中。
中国油画也应该以“气韵生动”和“传神”为最高要旨。现在有大量写实的油画,一味追求“形似”,但画中人物即无“气”亦无“神” ,是死的,从而忽略了“神似”。前面说过,“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一幅好的油画,不能只追求“形似”而忽略“气韵”和“神态” 。这不只是技法问题,更是对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认识。
三、“气韵生动”在油画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中国画论首推“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画是“活”的,蕴涵在画面内的气息是流转而畅通的,这种气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只是受过训练的人会把潜意识提升到显意识,会感动和评论,而大部分人会在内心中默默地受影响。所以一幅好画、吸引人的画,才能让环境有好的气息,好的作品“气韵生动”,而不好的作品气息滞涩、阴晦、没有生命力,更甚者会消解观众的生命力。
我们在作画实践中,要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抓住凝聚“意象”审美内涵的“气韵生动”,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意味和抽象因素。为了在画面较好地表现“气”和“韵”,我们应该轻松自如地以直觉性方式作画,并选用特殊画布材料尝试特殊的技法,制作出通常传统油画材料技巧所没有的画面效果。有意避开常人所推崇的油画的“深沉”、“厚重”的画风,尽量发挥我们的个性优势,从轻快淡雅和潇洒的格调里,营造出一幅温馨、充满诗意的画面。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出发,选择人们熟悉而又易触动人们内心的自然景观,以西洋传统油画工具材料、技法,西洋印象画派的光与色,中国文人水墨画的笔情意趣、似与不似的形象造型等来表现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生命的运动。着力表现这生命运动乐曲中的旋律、色彩、音响节奏感,赋予其现代意味。
绘画讲究“用笔”、“气韵生动”,讲的就是:墨气、笔气、色气。“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感悟,就会形成自己的语言。中国的“笔”,与西方的笔触是不一样的,较之西方的笔触,中国的“笔”内涵更丰富,变化更多。
要让画面有“气”强大的维系力和韵律感,笔触的运用很重要,当笔触在画面上像音符一样优美,画面体现的不仅仅是轻松、生动,更让观者为之而心旷神怡,完全陶醉在画中!
“感情,是一种画的灵魂,必须是真的情感” 。
作画,是需要激情和感受的。一幅生动的作品要吸引观众,并能与作者产生共鸣,需要作者的情感,要有个性的观点,并将它们融入到画面当中,运用中国画的运笔,加上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创造出具有“中国风”的油画,为油画民族化而努力!
【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论文】相关文章: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论文10-09
“油画民族化”的反思10-26
谈油画艺术模仿自然的差异性论文03-24
论油画艺术中的卡通形式论文10-12
油画写生中的灵魂-艺术类论文09-30
谈油画的视觉艺术语言论文03-25
油画艺术中整体性之作用论文03-25
油画艺术的研究与探索论文03-25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10-08
中国画气韵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