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论文
表面看装置艺术与电影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事实恰好相反,在电影场景制作方面,往往能借鉴一些装置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布局方式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装置这个词很有意思,当动词讲时有装配、放置之意;当名词讲时是某种具有独立功能的物品。在艺术创作中,装置是被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氛围,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气氛、情调与情绪。在众多电影作品中,场景氛围的营造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期间装置艺术与电影中的场景设计,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了电影的氛围。
一、装置艺术
可以这样说,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熟悉或陌生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主观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整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它们就是——装置艺术。简单地讲,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几乎百分百是舶来品。自1910年马赛尔?杜尚(Marcel Duchamp )在巴黎展出了令世人惊世骇俗的小便器后,现成品艺术就不断演进,成为几乎可称经典的教科书式的当代艺术样式之一。2010年,Dior Home在巴黎的专卖店采用了装置艺术的设计,大约9千只纸质的蝴蝶静静地停留在DH店的屋顶,供人在挑选衣服的同时,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而之前采用的是绢或布这些材质。装置方式对中国艺术家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是1986年美国当代艺术家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艺术展,进入90年代后,也由模仿引进转入本土创造和融入社会的中国化新阶段。旅美华人陈强主持的“黄河的渡过”综合艺术活动的各段水样陈列在山东的黄河水体工程纪念碑。
装置艺术首先通过对现成品生活意象予以“错位”处理来实现这种超越。后现代思维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将公众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将清楚的东西模糊化,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目的是破除人们思维的单一化、有限化、简单化的鉴赏惯性。经过错位处理后,原先现成品的意义指向由明确变得模糊多义了,经验理性所预设的有限性被超越,生活的日常感知被艺术体悟所取代。
我们可以看到装置艺术的这种转变是通过艺术家把非艺术的现成品加工利用(所谓错位化或授予)进而创造出一个主体性的实在世界来实现的。因此,装置艺术家特别重视对媒介材料的选择,重视对媒介材料的潜在艺术表现可能与这种材料原有的生活意象之间的关联。铁皮、玻璃、橡胶、木板、沙子、鞋帽衣物,甚至电脑器材等媒介从无意识的工具式材料通过创作者的艺术构想而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成为艺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载体。无论现成品的艺术化是由于艺术家身份的“授予”,还是公共艺术场所的“惯例”处理,装置品的艺术表现的“陌生化”目的正在于此。它突破了人们惯常的有限而单向的思维框架,导向了媒介与语言、艺术与生活、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超越,这在艺术创造与鉴赏上是一次新的解放。只是这种超越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方面,如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模糊化,可能导致艺术规范的动摇与解体,降低艺术的品格,这是另外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在现代非架上艺术中,媒介材料不仅是艺术载体,而且本身就是艺术。在传统绘画中,谁能说画框油彩就是艺术,所以克罗齐有句名言:艺术即直觉。传统绘画观认为绘制工艺、材料等只是外在技术性因素。但在装置等综合状态下,艺术与绘制工艺、材料,乃至与艺术家本人有着合而为一的趋势。在装置艺术中,材料现成品世界成了艺术家主观建构了的艺术创造天地,艺术家成为被艺术品所规定的艺术活动部分。这是作者、作品、观众三者多向协同、多向交流、多向占有的结果,这时的作品,不仅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表现,是作者精神内涵的外拓,而且是作者无法予以完全承担话语权威的对象。
二、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
(一)装置方式与电影场景氛围的关系
装置艺术的材料通常为现成品,而现成品中既包含了人工制品、工业品,也包括了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是对现成品的选择与加工。从这一角度看,在电影场景氛围中,也包括了对道具的选择与加工以及陈列与摆放,两者之间不谋而合。装置的特点,一是对无限多现成品的选用;二是作者对物象的选择与挪用;三是作者通过作品呈示或暗示某种观念因素。装置方式并不是放置于专门用于观赏的架上供人把玩欣赏,而是置放于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艺术家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现成物品的悬置、搭配、添附、挪用、组合、错置等,其本质就是现成品之间包括与场景所构成的异乎寻常的关系(即场地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之所以我们认 为装置方式是营造电影场景氛围的手段之一,是因为电影氛围可以通过装置方式去营造,它能建立和增强电影的氛围。美术师在营造场景氛围时可以借鉴装置方式的语言:形式语言,比如并置、重复;修辞语言,比如对比、并列、隐喻、象征、悖论等方式;审美语言以及观念语言。 装置与场景氛围之间存在很多共通之处,或者说,装置本身
就具有营造场景氛围的某些特质,场景可以看做是放大了的的装置。装置对观众的影响主要是依靠一种观念的传达和视觉效果的冲击。对现成品的选取与利用,表现在电影美术中就是美术师对陈设物,道具等一切物象的选择、挪用与摆放;在装置中,将诸多不同物品并置、直呈、组合、堆积、展示等以创造超现实的寓意或语境。在营造电影氛围的过程中,必然也要利用各种造型手段去陈列道具,布置光线,调配色调以创造一个忠实于主题的意境化的环境。在电影中利用装置方式直呈或者以装置方式摆放、展示,表面上可以增强氛围的体量感、质感与表现力,强化视觉效果与神秘感;而更深层次的作用是加深观众的心理感受以及对于影片要传达的某种深刻的寓意。
电影中的场景氛围是对文字台本所描述的环境形象在视觉上的直观概括,通过景物主观创造的一种情境,传达出人物的情绪,抒发出强烈、感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受到触动。优秀的场景气氛会使人物的情感、场面的意义悄然无息地寓于环境之中,产生情境交融、触景生情的观感体验。在拍摄影视作品时,导演对场景气氛的营造是非常看重的。费穆在1948年拍的《小城之春》中,通过黑瓦白墙、残垣断壁的建筑以及摇曳在白墙上的枯枝树影来表现当时战后一片破败、压抑的情景,把观众带进了一个令人抑息、哀伤的战后世界。整部影片充满心理张力、所有镜像都充满隐喻的诗意。《小城之春》的故事发生在废墟性质的无名小城的没落家园之中,人物的关系、地位和行动在这似乎被抽离于现实世界的场所中缓慢地展开和迅速地结束,场是力量运动的场所,人物占据的位置和情感归属的倾向在多维斗争中使场的边界和物件的放置不断发生变化和流动,因此,首先分析人物存在的场域,才能进入人物的社会关系的意义内核。正如布尔迪厄说:“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field)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按照他的说法,场景的设置就直接关乎人物的表演和主题的揭示。
(二)装置方式在电影场景中的应用
创造场景中的气氛,是一个综合的即通过采用场景结构、色调、光线、道具、造型等手段,运用对比、呼应、强调、隐喻等手法表现出来。这种手法与装置方式非常相似,而通过装置方式去诠释氛围,效果则更为强烈,更具有典型性。近十几年来,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装置也走向泛化,界定的方式也越来越模糊,而装置在电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看过电影《黑炮事件》,虽然情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里面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场戏大家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墙上挂着一口巨大的方形钟,与整个环境极不谐调,但正是这种夸张的造型,暗示了当时的风气不正与人心叵测,压抑的气氛贯穿始终。雪白的墙壁,雪白的挂钟以及演员所穿戴的白色上衣,画面充满纯洁的白色却意在讽刺对黑炮事件的滑稽判断。我当时觉得好像在演舞台剧一般。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导演或美术师受了当时国外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只不过方式太直接罢了。
电影《英雄》中秦王宫则是以大型展会的装置方式来建造,高大空旷的殿堂,疏朗的庭柱,飘逸的薄纱迎风摇曳,亦真亦幻;藏书阁的设计,则是以典型的厅内装置方式去摆放书简,而接下来被毁掉的过程则更增强了视觉感染力。韩国电影《春去春又来》的场景极具日本风格的装置美学,那扇独门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门外是现实世界;门内是桃花源。在我看来,《春去春又来》的美学力量在艺术意义上是对我们这些处在浮躁、功利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压迫找到解压的某种指示性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注重用装置方式与表现语言去营造场景气氛。在影视美术中,任何一件物象都应具备它的功能性,出现在场景之中就要有意义,这是与装置艺术的最大不同。装置作为艺术存在时,它被搬进了展场,被人参观并与观者互动,而当装置遇见了氛围的时候,它更多的是以形式存在,在营造氛围中发挥它的特点至极致。通过装置方式是去营造气氛,而不是以装置艺术品为结果,那会本末倒置。装置作品更多的是个人化的,是创作者期望想要表达的某种观念。而场景氛围是要服务于剧本,是综合的形式表现,同时也是影视作品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在制作时需要考虑到的。
三、结语
电影场景氛围传达的是情绪、是气氛,是引导观众加入影片联想的必要手段。装置是生活中的现成物,是被赋予某种暗示,象征以及某种带有观念色彩的表现方式。装置方式可以很好地完成对电影氛围营造的要求,增强电影的表现力与某种特殊含义的传达。或它在文艺片或实验片中使用可能更为恰当一些,不管是它的创作理念还是归纳形式,都极有主观性和不言而喻的象征意味,正好和片中的叙事风格相吻合。由此看来装置方式是营造电影场景氛围的有效手段之一,即用装置方式去创造银幕上的第二自然——电影氛围。
[参考文献]
[1] 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1979-2005)[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3] 宫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 王鸿海.银幕造型——与中国当代电影美术师对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5] 黄宝富.《小城之春》电影意象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1).
【装置艺术对电影场景制作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电影艺术论文10-08
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的论文10-01
责任价值影响艺术论文10-12
电影美术艺术论文10-01
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发展论文10-01
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论文10-11
声乐艺术在电影艺术中的美学价值的论文10-10
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的影响因素10-07
试议舞蹈教学中艺术的影响论文10-09
现象学对摄影艺术的影响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