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高职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3-04-01 09:27:05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生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高职生心理健康

  第1篇: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突起,应把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本文从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有效解决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1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例如,邱开金[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的高职学生进行综合书面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

  如主体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矛盾大,角色认同度低,学习能动性差,厌学情绪大;就读职业院校是“无奈选择”,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学生间整体人际关系环境一般、相处有困难,师生沟通的障碍较大;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但易感情用事、理智驾驭能力弱;高职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爱面子和自尊心太强。

  2005年以来,边文颖[2]先后对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从测试结果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尤其在抑郁、强迫症、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缺乏安全感等方面,高职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

  综上说明我国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2高职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高职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国高职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既有与其他同龄青年相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又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具体表现为:高职生心理发展的相对迟缓性、矛盾性、自闭性和不稳定性[3]。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社会认同感较差,致使学生成就感差,心理压力大,常有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又由于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产生适应问题,内心的焦虑、茫然、困惑、忧愁若得不到及时释放,便会产生心理问题。

  2.2高职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校高职生多是90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总的来看,他们的心态积极乐观,但也不乏有心理健康问题存在。

  有研究表明,高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和生活目标不明;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学习动力和进取心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够等。

  高职大一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环境方面的困惑,并伴有学习、专业和人际交往等问题;大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发展定位、专业技能方面的困惑,并伴有学习目标和动力、恋爱等问题;大三学生心里问题主要是就业择业和顶岗实习方面的困惑,并伴有未来发展和岗位适应等问题。

  可见,高职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2.2.1高考失利,信心受挫在高职非大学的传统思想下,高考的挫败感,导致学生校级颓废,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认真、说话、玩手机、玩游戏、睡觉;课下沉溺于网络、宅在宿舍;应付作业、考试挂科。

  原因是进入高职院校是大部分学生的无奈选择,表现为明显的挫折感。

  有的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进入学校读书;有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在繁重学业压力下,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导致厌学,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2.2.2角色认同失衡,环境适应障碍从个体发展顺序来说,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到成人的过渡阶段,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将是他们逐渐走向自觉自主、独立成熟的重要转折期。

  这就要求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4]。

  面对挫折,许多高职生抗挫能力差,缺乏思想准备,对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信心。

  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出现心理危机。

  有的学生由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陷入混乱状态,出现烦躁、迷茫、无助、焦虑、恐惧等心理,如若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纠正,则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2.3人际关系敏感,出现认知障碍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交往对象,尤其是90后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生活、为人处世、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认识和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难免带有主观偏向,从而导致与老师和学生交往困难、人际关系不和谐。

  同时,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民族、家庭的同学,由于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有差异,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出现障碍。

  此外,有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当他们有困惑或心理不平衡时,不愿与人交流,将烦恼和压力沉积于心底,内心的孤独感越积越深,甚至形成多疑、偏执、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问题。

  2.2.4恋爱困惑,情感问题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爱情”是一个敏感而神圣的话题。

  产生恋爱的愿望和行为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然而如果在恋爱和交友问题上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情感危机,并影响身心健康。

  正由于爱情的美好令人神往,常有学生因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或找不到理想中的恋人而痛苦;也有学生因恋人不爱自己而抑郁,因为没有形成完善的、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和感情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调控能力,一旦失恋则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形成严重的恋爱心理问题。

  2.2.5学习、生活压力重重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扩大的高职教育规模,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名无实,导致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在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缺乏过硬的技能,因而造成部分高职生缺乏自信,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担忧,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高职学校的课程考试、考级、考证等诸多压力也导致许多高职生常感到紧张焦虑,个别学生由于不堪重压甚至染上网络成瘾、抽烟酗酒、吸毒的恶习,产生严重心理疾患。

  3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工作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须强化职业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构建以预防为主,辅导与咨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1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除开设专业类课程外,还应以公共选修课、网络通识课等形式积极开设《普通心理学》、《大学生身心保健》等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向学生传输相关知识,

  增强学生自我测评、调节和保健的意识,促进学生对心理现象、认知结构和健康立新品质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心理保健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学校还应根据各年级、层级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如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行为指导。

  3.2建好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高职院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普查,对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同学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

  为学生提供松弛、宣泄、交流和了解心理知识的场所和渠道;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报、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对少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苦恼、挫折等问题而产生焦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咨询。

  3.3利用好朋辈群体资源开展情感的心理疏导

  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加强师生和同学间的情感渗透的健康教育才能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融入工作中,融入师生关系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积极健康的同学关系。

  在每个班级设立2名心理健康委员(男女生各1人),帮助和指导各类特殊学生。

  3.4建立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机制

  高职生正值心理成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压力很容易导致内心矛盾,出现不良心理状况。

  加之自身知识的局限和考试的压力,个别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顾虑和隐瞒而不主动求助。

  因此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早期普查和筛查,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通过主动预约咨询的方式主动提供帮助,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3.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

  校园是高职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社会文化环境的缩影,轻松、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就成了影响高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学校,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较高,适应性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违纪现象较少,极端事件发生少。

  对一所大学来说,建设具有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444-446.

  [2]边文颖.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9-52.

  [3]杨玉红.浅谈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9,(8):265-266.

  [4]赵逸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8:-70.

  第2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摘要】本研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高职学生的进行人文关怀和教育、提升其问能解决能力、完善其人格特质等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1.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1.1客观因素。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常模水平,其心理健康水平分别受年级、性别、出生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等因素影响[1]。

  高职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高职女生,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对比高职毕业生与高职新生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有中等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要大于高职新生,主要体现在躯体化、抑郁和偏执方面。

  城乡差异方面,农村生源的高职学生要比城镇高职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农村生源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学生。

  家庭经济状况中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明显,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贫困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家庭经济普通及以上的毕业生,其中“特别困难”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且女性、经管类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其他专业学生[2]。

  不同专业中,文科、工科专业高职毕业生显著差于理科毕业生,冷门专业毕业生显著低于热门专业及普通专业。

  独生子女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因素,独生子女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

  1.2主观因素。

  高职学生由于其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应对方式、自尊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显著相关;当面临负性事件时高外倾的高职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看待问题、更有信心调节好消极情绪,而低外倾性的高职学生倾向于悲观看待问题、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对情绪调节失去信心。

  不同的归因风格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影响,外控型归因方式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内控型归因方式的学生。

  在应对方式方面,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求助和解决问题)比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幻想和自责)的高职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应激事件、维护心理健康,而过多采用幻想和自责的消极方式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损害。

  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够,致使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导致其自尊水平降低。

  研究表明自尊与个体抑郁成显著负相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强迫状症水平、人际关系敏感水平、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程度越低。

  2.干预措施

  2.1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多方面、多层次使用不同策略来进行辅导。

  高职新生初到学校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可开展一些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认识和结交新朋友,减轻他们孤单和想家的心理,尽快融入新环境。

  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就业讲座,校方可多举办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

  对于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要帮助其对贫困形成的正确认识、纠正其自卑心理,并提供相关勤工俭学岗位,让其自食其力、发掘其自身价值。

  2.2重视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有的学校虽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未切实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对学生的辅导与咨询就更少;还有不少学校连咨询机构都未设立,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生心理辅导了。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并尝试开发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3提升高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高职学生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由于其之前形成的不良归因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导致其无法有效摆脱负性生活事件对其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呈现实例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事件的影响,并由之带来的情绪变化,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各类负性事件的能力。

  2.4健全和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特质。

  健康人格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石,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人格尚处于形成的初始阶段,有较大的可塑性。

  学校可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和讲座,成立一些兴趣和互助小组,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开朗、独立宜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完善其人格。

  2.5设立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体系。

  心理援助体系可以帮助有心理危机的学生从绝境中摆脱出来,还能对遭受情绪困扰的学生进行疏导与帮助。

  对于每个高职院校来说,必要的援助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等人员和机构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学校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援助体系。

  参考文献:

  [1]丁莹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18-20.

  [2]甘良梅.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42-44.

【高职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试论文化建设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10-06

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10-01

高职生顶岗实训报告04-28

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探讨10-01

怎样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10-10

农大高职生毕业自我鉴定10-06

关于高职生涯规划课程研究10-05

利用英语戏剧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10-07

健康服务类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