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10-05 23:29:08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1】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

  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不了解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即无从谈起器官的疾病;不掌握人体正常形态,即无从涉及病理学内容。

  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内是一门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先修课和启蒙课。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应用;形态学;学习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为了学好解剖学,必须采用适合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形态描述多、名词多、偏重于记忆是其特点。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把书本知识与解剖标本和模型等观察结合起来,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学会运用图谱等形象教材,正确、全面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

  重视实践,以及与临床的知识结合点。

  大家学习要做到观察标本―亲自解剖―活体摸认相结合。

  大家要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时,尸体标本材料的珍贵,同学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利用一切时间去解剖、观察标本,不能因有点药物的刺激性难闻等就畏缩不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实验室标本的辨认和尸体解剖的实际操作。

  要重视实验,学会运用图谱,联系活体实际;必须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和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验室标本、活体触摸以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怎样计数肋骨和椎骨数?昏迷病人怎样穿插胃管?有的小儿为何熟睡时张口呼吸?法医学上怎样断定婴儿是产前抑或是出生后死亡?足球运动员容易损伤哪侧半月板?等等。

  这样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同时通过实践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也避免他们成为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的知识。

  学习本门课程时除了上述的原则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观点以及理解与记忆并重的方法外,还应该着重应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形态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正东,李文海.联系思维在人体解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应用[J].解剖手术学杂志,2007,16(1).

  [2]贾义军,岳峰.如何让学生喜欢人体解剖学[J].解剖学杂志, 2008,16(4).

  [3]邵水金.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2】

  摘要: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本课具有直观性、系统性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就中等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作者教学经验,客观总结了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等 医学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他是学好医学知识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对于解剖学的认识还不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已经与现代教育的方向发生了脱节,这样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提高,而且解剖学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也会影响解剖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解剖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解剖学乃至医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 中等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必修课,学习效果直接影响了临床工作。

  然而,在部分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实在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安排侧重点不合理 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侧重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侧重介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的介绍。

  根据实践中的解剖案例分析,以后的手术大部分依靠学生的局部解剖学知识,而学校却忽视局部解剖学,他们在大部分时间进行系统解剖学的讲解,结果造成学生局部解剖学知识不足[5]。

  1.2 教学手段枯燥 人体解剖涉及人体许多部位,人体部位之间的结构复杂,而目前医学院校对于解剖学的教学手段还是过多的集中在挂图、幻灯片以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与教学手段进步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立体解剖感的形成意识。

  再者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的知识解剖讲解较少,影响学生对实践经验的培养的教学质量。

  1.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形态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大部分中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开展得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只是用教学录像代替,这样都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2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其名词多、概念多、描述多,同时,其形态构造复杂、内容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内容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容易出现难学、难懂、难记的三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和针对解剖学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是教好人体解剖学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对实物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其他医学课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根据人体解剖学本身特点,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

  2.1 将病例导入教学过程 解剖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常见手术中的实践操作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枯燥的解剖学知识以案例手术讲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解剖学与其他医学知识学科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实践经验。

  2.2 运用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某一中心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

  2.3 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把教学内容假设成情景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问题着手,结合情景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形态结构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板书、标本、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形态结构,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3]。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有利于将解剖学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立体感能力的养成,加深理解形态和功能的关系,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5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解剖学知识,设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启发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对于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的共同进步。

  2.6 列表比较式教学 比较法是物理学上研究问题的方法,指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人体解剖学中,对称分布的器官形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列表比较法,学生更能准确、清楚、全面认识相应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诚然,以上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各有优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院校教学实际情况、教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所占比例,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准确、全面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杨卫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论坛2010,28:115.

  [3]杨红宁,黄欣碧.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33-35.

  [4]刘瑛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14-16.

  [5]陈桃.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84-85.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3】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除了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外,还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质;医学院校;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乃树人立业之本,这对医学院校学生尤为重要。

  作为一门科学,医学有鲜明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但医学还有很强的社会性,除应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怀。

  因为纯粹的专业技术教育只提供了人生存的技能,却塑造不出人的正确信仰,纯洁的灵魂。

  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医学院校办学模式,以求学术生态平衡

  重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设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社会医学教育将成为2l世纪医学教育和卫生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将成为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因此,应重视人文社会医学学科的建设,增加人文社会医学在总体课程中的比重,注重师资培养,特别是教学管理者提高对人文社会医学作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从笔者对我校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人文社会医学的需求是强劲的,认为设置人文社会医学课程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占调查人数的大多数。

  这是人文社会医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条件。

  医学人文社会学科是边缘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当前应该抓住学校调整合并的契机,利用文科与理科的不同优势,进行学科交叉,使这些交叉学科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形成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结构要体现核心学科的观点。

  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与哲学、医学未来学、社会医学、医学史应成为人文社会医学的核心学科,是各种学制的医学院校都必须开设的。

  二、专业教育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立业先立人,把“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明确学生是主体,实行主体性教育。

  要运用教学相长、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既要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要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激发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品格的培养。

  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互相尊重、谦虚谨慎、不同的人文精神。

  其次,要充分运用教师的人格力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专业教师要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事例融入医学课程中去。

  如生理学与心理学、临床医学与伦理学、医疗与美学等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得到有关人文社科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科学的极大热情、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想、高度的敬业精神等等,无时不在感召着学生,激励着学生。

  三、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氛围

  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有组织地开设人文选修课、举办人文讲座和读书活动。

  选修课可以分为选修、辅修、双学位班等多种形式。

  人文讲座是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有效地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因为它比课堂教学更容易切入社会热点,内容更广泛更新颖,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宽。

  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原著,更深入地体会原著中的真实思想、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也培养了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营造内涵丰富、生动而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力求赋予物质设施的文化内涵。

  校训、校标的设计,是大学精神的象征,要使之对学生起到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

  建设和优化校园学术环境,发挥校园政治文化的特色功能,在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中创建融洽的校内人际关系,制造一个理想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维系心智与情感交流的氛围。

  同时还应重视社会外部环境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氛围里,学生的行为举止、精神气质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熏陶,同时,也会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得到促进。

  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如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市场,从事各种劳动,了解社会生活;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访贫问苦,送医送药,进行社会医疗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瞻仰革命遗址等活动,增长人文地理知识,陶冶爱国情操等等,以提高其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赵降英,郑飞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

  [3]孙超,王月菲.医学为什么会愈加凸现人文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1(8).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参考10-07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10-05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10-05

临床医学认证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论文10-08

浅谈解剖学胡教学实践10-08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10-09

医学院校学生工作求职信范文10-05

少数民族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培养论文10-08

医学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