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体育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文
摘要:通过体育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单向性的弊端。本研究在分析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从思想政治认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体育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但是仅凭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恐难达到。因此,如何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挖掘各专业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在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研究以高校体育为视角,力求探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2.体育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研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在教育者的作用下,受教育者将当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第二个过程是受教育者将内化的思想政治素质“外化”为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探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首先要明确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源。
2.1体育教师地位与作用
“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1]。通过教育活动,受教育者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发展方向得到社会规范、发展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发展自觉性得到切实唤醒。这是教育者作用后应当出现的结果,但是教育者到底在教育中发挥什么作用呢?这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必须明确的问题。顾明远教授曾经提出,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第一,学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任何素质的发展,只有学生发挥能动性,外在事物才能进入其认知结构,通过重构自身的认知结构,才能获得素质的提升。所以,学生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第二,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以强化。因此,学生是在教的情形中,学会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教师是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就如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所说,“我认为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2]”。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反馈、评价等工作,而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对象和教学中介系统,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积极作用。
2.2学生的地位与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应具有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师(包括其言、行)还是教育中介系统,都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原有认知为基础,通过自主活动(包括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对教学者、教育中介系统等客体进行认识、理解,将一定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能力、思想。因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被动改造的对象,而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那么,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呢?首先,学生必须树立自己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是逐步提升自己的主体性,最终目标是达到对自己的全面占有,自然也包括思想政治品质。这样,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师言行的意义,思想上将教师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行为上积极配合教师。其次,明确素质的提升依赖于自我构建。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但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不一定是真正主体,或者说只是形式主体,只有主动、积极、自觉的发挥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于教学中,凭借活动,全面的认识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实现形式主体和实质主体的统一。
2.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源
由于高校体育课程是变化的、动态的,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线索自然也不是先定的、固定的。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人在实践中,能不断从实践客体中寻求意义、精神、价值,并创造意义、精神、价值。具体而言,虽然高校体育课程是变化的、动态的,但是构成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稳定的、明确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这些基本要素中,发现其内部联系与本质,寻找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就包含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武术、舞蹈、健美操等专业体育技能,就包含了科学素养、审美观等思想教育内容。不仅教学内容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等课堂基本要素,甚至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均可以挖掘或者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研究发现,体育课堂中包含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教育内容。同时,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的是精神、意识、观念。但是,并不排斥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采取适当的形式,直接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3.路径研究
“路径”有两个涵义,一指到达目的地必经的道路;二比喻门道[3]。两个涵义分别从实践的角度和理论的角度解释“路径”,各有差别,但两个涵义都强调规律性。因此,笔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构构成要素的角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知、情、行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3.1思想政治认知
认知作为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指人获得知识的过程。思想政治认知则是个体对思想政治内容、原则、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习的主动性;另外一个是意义的构建。前者是学习的驱动力,后者是知识的内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来认识教育内容,或者说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选择和对待社会要求。缺乏学生个性的理解,思想政治要求始终是被动、他律、外在的。马克思曾说,“任何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需要的器官做事,那么他什么也不用做”,提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需要是人活动的动机,而动机是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引起和维持个体有意识的活动,需要的强度不同,学习的动机上就有强度的差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应从学生的需要入手。首先,掌握学生上体育课的需要,例如强身健体的需要,提升技能的需要,运动体验的需要,精神放松的需要,展示自我的需要等等。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满足自我需要的条件。比如,满足强身健体的需要,最基本的要求是达到一定运动量与强度。满足提升技能的需要,必须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满足运动体验的需要,则需要遵守运动项目的规则。从学习方式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可采用动作概念的讲解、技术原理的讨论、训练方法的要点、错误动作的提示等语言方法,通过传授体育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透过专业知识,认识到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需要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与满足自我的需要达成和谐统一。
3.2思想政治情感
传授思想政治观点、观念、规范、要求,如果不能引起受教育者在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一致,那么,思想政治认知内容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始终是外在的、表面的,难以成为受教育者的素质。所以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认知内容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还需要经过情感这一核心的步骤。从个体学习方式看,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情感,是以“人们的共同感受和移情来进行的传递活动,以心灵相通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实现价值互渗,因此,感受、体悟和认同是思想政治情感形成的主要方式[4]。”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可从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社会环境(主要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叙述。)首先,师生方面。班杜拉曾说,“在观察学习中,其他人的情感表现引起了观察者的情绪,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事件就变得有唤起性,在情绪上,榜样的情绪表现(声音、表情、姿势等)唤醒着观察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体育教师在课堂的表情态度、言行举止、声调语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引导学生产生相同的情感。例如,在面对技术学习困难学生时,体育教师帮助学生时,自然流露出的耐心、专业、亲切的言行情感,不仅能向学生传达教师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而且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其情感,产生相同的行为。而且,体育教师在强烈思想政治情感作用下,当学生言行被体育教师大脑感受器官所感知,会刺激其产生相应的行为,如学生在技能练习中,表现出懒散、敷衍、畏难的言行态度,会给体育教师带来消极的思想政治情感体验,体育教师会采取行为对学生的这种表现予以制止,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其次,学生之间方面,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空间里,通过控制身体运动来完成运动技能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练习、帮助必不可少,因此周围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容易被身边的同学观察到,由此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感染身边的同学,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的练习表现同样对其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二,发挥物理环境的影响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课堂体育物质条件不仅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物质环境与条件,也能作为育人的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每一个物质不仅仅有物质形态本身,还包含物质形态背后所蕴含人的思想、精神、价值等意义世界,通过感知、理解意义世界,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思想政治情感。例如整洁干净的练习场地、摆放有序的练习器材,这些物质环境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唤起对美的追求。教学场地的空间设计和功能布置,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素养,也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追求。
3.3思想政治行为
皮亚杰曾提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途[5]。”因此行为既能体现心理,也能通过不同活动的行为,加深认识,促进发展。在体育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教学比赛,通过比赛自身的吸引力,不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对教学比赛意义的解读,促进自我素质的提升。例如比赛规则方面,既然是比赛,自然就有规则,规则的理解程度与比赛中的行为自由度成正比,而行为越自由,获胜几率就越大。在获胜需求的驱使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规则理解能力,同时能引导学生建立遵守规则、纪律的意识,以及自我行为约束能力。当然,教学活动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培养的素质内容也有区别。同样通过不同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技术运用能力方面,运动技能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熟练的掌握运动技能需要解决身心分离的状态,而在运动技能学习前期,身体运动难以受心理的精确控制,如何练习,快速达到身心合一,体现出科学练习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利益、情感、快乐共同影响和决定主体人的任何一种行为。在教学比赛中,赢的需求促使学生寻求有效的技能提高方法,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技能快速提高又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针对性的教学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科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体,2005:87.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54.
[4]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33.
[5]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1.
【高校体育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路径优化论文10-08
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论文10-10
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论文10-12
高校档案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论文10-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10-11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困境及发展路径的论文10-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考论文10-09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9
手机媒体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9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的优秀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