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6 00:36:02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

  大学毕业论文,可能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们还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小编话不多说,直接为同学们带来中医学毕业论文论文一篇,希望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科辨证治疗湿疹的皮损特点及诊治表现。方法:随即选取88例湿疹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病理分型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结果:88例湿疹患者治愈7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4.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见效快,不良反应小,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外科;湿疹;临床观察

  湿疹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痰瘴性皮肤病,其发病多为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急性或慢性过敏性皮肤炎性反应。湿疹其特点表现为多形性、倾湿润、对称分布,以水疱、红斑、丘疹、渗出、瘙痒、糜烂及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对人体皮肤损害严重[1]。中医认为湿疹发病与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湿为本、热为表,急性发作时必挟风邪,慢性发作时缠绵乃顽湿逗留,致使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为此,文章根据常见湿疹其皮损形态,以中医辨证治疗,对2010年8月~2011年9月就诊的88例湿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湿疹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21~74岁,平均(35.7±1.5)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8±3.2)年。88例湿疹患者中,湿热内蕴型36例,脾虚湿盛型28例,血虚风燥型24例。

  1.2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皮疹消退,停药3个月后无复发迹象;有效:皮疹瘙痒明显减轻,停药3个月后无新皮疹出现;无效:瘙痒轻微减轻,皮疹少量减少。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①湿热内蕴型:皮损易发且范广,现皮肤肿胀,具强瘙痒;患者机体呈小便短赤,口干舌燥,苔白且黄,心烦气躁,脉弦滑或滑数;②脾脾虚湿盛型:皮损淡红色,现皮脂结痂,多发四肢;患者机体呈现大便不干,口渴不思饮,舌淡且苔腻,脉沉缓或滑;③血虚风燥型:皮损反复不愈,瘙痒烈且皮损脱屑,伴血痂或抓痕。患者机体呈现舌淡且苔薄,脉沉细或沉缓。

  1.4 治疗方法:88例患者中,特别多以发热、皮肤灼热、红斑、丘疹,以红斑丘疹为主。舌苔黄,舌尖红,脉数沉缓或滑数。配以:赤芍、防风、生甘草、知母、丹皮、泽泻、黄芩各10 g,茵陈15 g、生石膏2O g,生地30 g。1付/d行水煎。

  2 结果

  4个疗程后,88例湿疹患者治愈7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4.3%。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大小便常规、血液、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湿疹主要由内外多种因素激发引起的过敏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病,其瘙痒剧烈,呈多形性、对称性的皮损特点。《医宗金鉴》认为该病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故湿疹病机不离“风、湿、热、邪”。传统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为风湿邪郁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且逗留,血虚风燥郁结,致皮肤失养。

  湿疹发病原因不外风、湿、热三者,缠绵难愈,且易复发,治疗应以清热祛风、利湿止痒、内外兼顾、表里分消为主。既要重视皮损表现,又要注意内在病机。湿因水液代谢障碍而变生。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必耗液伤阴,阴伤血燥,肌肤失养则致皮肤肥厚粗糙,脱屑皲裂。具体为:①湿热内蕴型(相当于急性渗出性或合并感染性湿疹);②脾虚湿盛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③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分别配合祛风清热利湿、清热利湿,凉血祛风、健脾燥湿、滋阴润燥之原则。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方中生地养阴清热凉血,赤芍凉血活血,丹皮凉血肖斑,三药配合清热利湿,兼以凉血而不伤阴;白鲜皮味苦性燥,是除湿止痒的要药;配地肤子、苦参治全身瘙痒等。并多年应用中药治疗湿疹,中药内外合治是消除渗出、糜烂和水肿的有效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相关文章:

尘肺的中医辨证治疗10-08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10-07

简析中医学临床辨证使用附子09-30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10-05

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文10-09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10-01

中医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研究10-05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10-05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效果分析的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