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精选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精选1
【摘要】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中药学; 教学效果; 探究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等难题的需要。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
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
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
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
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
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常常影响学生的理解。
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容易混,不容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
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好中药学,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注意事项等)。
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
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复习就能够牢记。
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
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 种) 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
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产生发散思维,将中药学活学透,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在学科内,如将中药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这是学习中药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学科间,植物的门、纲、目、科、属、种,其药性,主要功效,有效部位,以及对其的鉴定分析等[2]。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
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
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
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
病进行治疗。
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
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3寓教于娱乐式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及互联网的相关资源,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学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在考试前,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基础知识智力竞赛,在老师帮助下,由班级干部组织,按团小组分成4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竞赛形式,既达到了复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
4课堂讨论式教学
在课堂上,直接讲授中药学,学生多觉得乏味,无趣。
适当以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某一时段课堂气氛沉闷,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听课感到疲劳或内容确实相对枯燥时,适时讲述,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此外,可以给学生布置讨论专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登台讲解,老师总结。
学生论文由老师批改后作为考核成绩,并鼓励学生发表论文。
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写作水平、语言表达及演讲应变能力都有所提高。
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提供多的机会和更为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性发展。
5中药与西药比较教学
在中医理论为指导下,对中药进行学习,对于中药的功效理解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
药物的性能就是指药物与治疗的有关的性质和功能。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疾病进行治疗,以中药和西药的之间进行比较,加深记忆。
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中医理论,中药功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奠定了基
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兴趣教学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除了善于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药学以外,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学科、本课程、本教材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例如应本学科的特点,增加户外实习,辨认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采摘、加工等,加深印象。
7注重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要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到应学的是关键,学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的教师的要求,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鉴于广东是有着诸多侨乡的省份,港、澳、台、马来西亚等留学生众多,他们与内地的普通本科生不一样,在学习中具有自身特点,对教学有着进一步的难度。
在学生学习方面中药学内容繁多,而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材所收载的药物较多,按照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分不清,学生常感到力不从心。
而在教学方面,中药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教材内容简单,而某些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药物在临床中已经很少用,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要。
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善。
8认真做好教学计划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现存问题,知道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新的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
中药学是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现在的高校中的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各种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对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优势。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甚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
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偏差,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
这样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加强教学中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应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辅助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明确的展现,不断提高文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积极性。
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精选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年级:2011级 专业:XX 学号:XX 姓名:xxx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四妙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超短波及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
方法:20xx年1月~20xx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采用四妙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超短波及阿奇霉素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
结果:26例患者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4%;8例好转,2例无效。
结论:四妙散加减方结合超短波及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
严密观察慢性盆腔炎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观察;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
因长期炎性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迁延不愈,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
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36例患者,年龄24~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5年。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治疗前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显示盆腔积液16例,最大范围9.3 cm×8.5 cm×4.2 cm,最小范围1.5 cm×1.2 cm×0.6 cm;附件炎性包块10例,其中单纯囊性5例,实性1例,混合性4例;输卵管积水10例,其中单侧积水7例,双侧3例。
1.2 方法
1.2.1 中药保留灌肠:采用四妙散加减。
方药组成:苍术15 g、炒黄柏15 g、怀牛膝10 g、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蒲公英15 g、土茯苓15 g。
用法:水浓煎至150 ml保留灌肠。
月经干净3 d开始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 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2.2 超短波治疗:采用广东产DL-C-B型超短波治疗仪,频率40 mHz,最大输出功率200 W,于下腹和腰骶部前后对置,间隙2~3 cm,温热,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 d。
1.2.3 西医治疗:阿奇霉素0.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应用3个疗程。
1.3 判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
治愈: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检查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好转:症状减轻,妇检改善,B超积液减少或包块缩小2/3;无效:症状及妇检无改善,B超积液减少或包块缩小不到1/3。
1.4 结果:本组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其中盆腔积液16例,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炎性包块10例,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0例;输卵管积水10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1.5 随访情况:对痊愈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慢性盆腔炎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病程长,迁延难愈,患者常表现焦虑、急躁等,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接待患者时应诚恳和蔼、亲切大方、有问必答、周到细致[3],与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沟通,建立优良、温馨的医疗环境,使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盆腔炎经过规范及时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正确认识疾病的愈后,消除患者紧张、疑虑情绪,耐心接受治疗,及时反馈治疗效果,保持心情舒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中药灌肠护理:嘱患者灌肠前排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约20 cm,取四妙散加减灌肠液150 ml,以导尿管插入直肠内约15 cm后缓慢注药。
灌肠过程中如有腹胀或便意,嘱患者深呼吸。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腹痛剧烈,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处理。
注药完毕再注入少量空气,嘱患者卧床休息或取膝胸卧位,保留药液60 min以上。
月经干净后3 d开始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 d。
灌肠液温度以38~40℃为宜。
2.3 超短波治疗护理: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及过程,并取下随身的金属物品,移开床边金属支架、监护仪器。
使用前在电极板与下腹及腰骶部皮肤间衬以1~2 cm棉垫,以保证热效果,并固定电极板防止移位。
治疗中多与患者交谈,根据情况调节温度,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严防烫伤。
2.4 饮食护理:饮食得当可起到扶正祛邪,恢复健康的作用,故在饮食中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鱼汤、排骨汤、核桃、黑芝麻、银耳等,忌食生冷、辛辣及寒凉性食物。
2.5 健康宣教: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及产褥期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
积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经常做提肛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祖国医学“腹痛”、“带下”、“癥瘕”范畴,病机多为正气不足,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与湿、热、气、血密切相关。
西医认为该病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多为混合感染,病原体包括来自阴道内的需氧菌及厌氧菌,以及来自外界的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等[4]。
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病程数个月至数十年不等,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影响家庭生活质量,是异位妊娠及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内外兼治,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中药四妙散加减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痛、攻坚消极的作用。
保留灌肠法使药液通过直肠黏膜直接渗透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性反应消退,分解组织粘连。
超短波通过明显的温热和热外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
养,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控制炎性反应。
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可益气养阴扶正,符合久病正虚为主的中医辩证观。
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可在局部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弥补单一使用抗生素的缺陷,提高疗效,缩短慢性盆腔炎疗程,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
本组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配合超声动态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辅以精心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疗效明显,治愈率满意,且联合用药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4-2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2.
[3] 作 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期刊参考论文格式举例)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9.
【中医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学毕业论文04-01
中医学毕业论文精选09-30
中医学毕业论文模板04-01
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09-30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09-30
中医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10-08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04-01
如何解决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探究10-06
中医学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