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23:31:01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的应用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的应用【1】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后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依从性及对肠镜操作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病人随机分成药物组(35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对照组(33例,未给予任何镇静和镇痛药物的常规操作),记录两组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5min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操作时间,是否完成肠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间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辅助肠镜可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减少病人痛苦,但不能缩短操作时间及提高检查成功率。

  【关键词】 结肠镜 异丙酚 芬太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因各种下消化道症状来我院行肠镜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42±15.48)岁,体重(59.80±10.53)kg;对照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37±12.69)岁,体重(60.73±10.85)kg。

  两组年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人在检查前均要询问其有无心肺疾病,尤其是急性咽喉炎的病史(慎用全麻),有无腹部和盆腔手术史以及行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

  为防止因麻醉引起的意外情况,在肠镜室内备急救设备以及物品。

  1.2 方法

  药物组病人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直至检查结束病人清醒为止,检查前静脉推注芬太尼0.5~0.75mg,2分钟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1.5mg/kg,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并睫毛反射消失后,肠镜医生开始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根据病人情况(譬如病人清醒和因牵拉导致病人不自主动作增多)追加剂量,一般一次追加异丙酚20~30mg,以最小的剂量维持病人的睡眠状态,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一般不再追加剂量,检查结束时大多数病人可清醒。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操作。

  对两组病人在操作前,开始及操作结束后5min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操作时间、是否完成内镜、病人的满意程度以及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

  药物组检查结束后观察30min左右,确认病人完全清醒,并有自主活动能力,由家属陪同离院,告之24小时之内不能做精细操作,例如:驾驶机动车辆。

  1.3 统计方法

  t检验,并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药物组共35例,除3例因大便太多,2例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1例因肠管粘连无法完成检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成功率为82.86%。

  对照组33例,完成检查28例,其中2例因大便太多,3例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检查成功率为84.85%。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均出现心率的减慢,药物组更加明显,这可能与检查时腹胀及牵拉肠系膜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另一方面异丙酚和芬太尼又加剧了心率的减慢,操作过程中药物组患者大多会出现血压的下降,给予阿托品0.3mg和/或麻黄素6mg后一般皆能恢复,对照组血压和心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药物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组患者在术中常规给予面罩吸氧,操作过程中氧饱和度基本可维持在99%~100%,3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自主呼吸抑制,2例患者出现呛咳,2例病人的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停止操作加压面罩给氧后好转,完成操作。

  氧饱和度在操作前、中、后无明显变化。

  操作前及操作后药物组与对照组对比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的变化(略)注:*有统计学差异P<0.05。

  药物组操作时间为(7.8±2.4)min,而对照组为(7.4±2.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检查的满意程度上,药物组评价为满意34例,一般1例,而对照组为满意15例,一般14例,不满意者4例。

  药物组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

  药物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因处于麻醉状态,无腹痛及恶心等症状,检查结束后患者通常感到轻微腹胀和头昏,休息30分钟到1小时左右后即可好转离院,有1例患者出现畏寒、发抖,观察数分钟后缓解。

  3例患者出现兴奋症状,未给予任何处置自行好转。

  对照组有4例在操作时出现剧烈腹痛、出汗、恶心等症状,其中1例因疼痛勉强完成肠镜,操作时间为45分钟。

  两组均无肠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静脉麻醉后进行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但是静脉麻醉并没有缩短操作时间,两组的检查成功率也没有明显差别,笔者认为静脉麻醉对于操作本身无太大的帮助,这主要取决于内镜医生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

  文献报道在静脉麻醉过程中最常碰到的副反应是氧饱和度的下降,过去的数据表明有80%的患者在麻醉行肠镜检查时出现低氧血症[1],但在本组实验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方法,并且常规给予麻醉病人面罩吸氧,故未见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自主性呼吸抑制,加大吸氧浓度以及托起下颌后好转,这可能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有关。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其主要表现是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皮肤苍白以及出汗等,学者普遍认为这是由于操作时的疼痛,肠道内充气以及肠系膜的牵拉所致。

  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作静脉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的下降较常规操作者更为明显,但作用时间较短,给予麻黄素和阿托品后可缓解。

  由此可见,异丙酚对于心血管系统有短暂的影响,但不会影响肠镜的操作。

  注意术前血容量的补充,该种检查以老年人多见,经常是多天不进食,靠静脉营养维持,检查前上午还要用甘露醇洁净肠道,病人脱水的程度是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静脉给予芬太尼和快速注射异丙酚容易造成血压下降的程度超过病人可以忍受的范围[2],所以提前输注500~1000ml林格式液,对于术中的麻醉平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有3例病人清醒后表现为兴奋状态,多语,可能与检查中麻醉偏浅有关。

  所以不应该为了让病人及早清醒而减少用药,导致检查中病人知晓以及出现与浅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例如:血压升高、心率快、屏气、喉痉挛等等。

  如果是门诊病人,麻醉清醒后还应该再在恢复室恢复30~60分钟,并且有病人家属陪同,防止出现意外。

  门诊病人在麻醉清醒后24小时内不宜做精细操作,例如驾驶机动车辆等活动。

  在本实验中,两组病人均无穿孔发生,但麻醉后患者反应性减弱,如暴力插镜,易引起穿孔,检查时应加以注意,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3],其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暂、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缺点是镇痛不确切。

  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辅助肠镜检查,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尽管对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有短暂的影响,但一般对身体无害,这使得患者更容易接受肠镜,对于普及结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益处,也为肠镜下治疗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41-1457;965-970

  [2]吴群林,张兴安.年龄对异丙酚药效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3(21):146-148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的应用观察【2】

  【摘要】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 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 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异丙酚的用量。

  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全部顺利完成了结肠镜诊疗,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血压、心率、呼吸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在诊疗开始时相对于麻醉前均有下降,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5.88%,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15.29%, 其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舒芬太尼;异丙酚;结肠镜;麻醉

  结肠镜诊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诊疗方法, 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肠炎、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检查。

  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 患者会因疼痛、焦虑等原因而对其产生排斥, 给诊疗带来不便, 因此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一般会采取麻醉手段, 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1]。

  舒芬太尼属于一种新的镇痛药, 在临床上应用相对较少, 为进一步了解其镇痛效果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乡市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患者, 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 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男43例, 女42例,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6.7±3.8)岁;对照组男47例, 女38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5.6±4.1)岁。

  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疾病, 积极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无处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无肝肾功能不全者。

  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分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术前禁食水7 h, 麻醉前半小时肌内注射10 mg山莨菪碱。

  建立静脉通路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 给予常规监测, 使用面罩吸氧的流量控制在2~3 L/min。

  实验组患者先后静脉注射0.15 μg/kg的舒芬太尼和1 mg/kg的异丙酚, 两种药物注射间隔为1 min;对照组患者仅静脉注射2 mg/(kg·min)的异丙酚, 待患者完全入睡, 呼唤不应后进行结肠镜治疗, 术中采用微量泵控异丙酚0.3 mg/(kg·min),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术后退出结肠镜至回盲部时可停止用药[2]。

  1. 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血压、心率、呼吸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异丙酚用量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 利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算P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全部顺利完成了结肠镜诊疗,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血压、心率、呼吸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在诊疗开始时相对于麻醉前均有下降,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具体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具体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5.88%,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15.29%, 其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由于其所受痛苦小、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大部分患者的欢迎。

  其具体方法是使患者在接受检查前使用一种或以上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从而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异丙酚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全身麻醉品, 与传统麻醉品相比, 其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从而缩短了回复时间, 不良反应少, 苏醒平稳。

  特别适用于胃镜、人工流产等短小手术。

  研究发现异丙酚的半衰期短、代谢消除迅速, 其可控性强,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麻醉品物。

  而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麻醉品, 相关报道较少, 为明确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笔者进行本次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全部顺利完成了结肠镜诊疗,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平均血压、心率、呼吸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在诊疗开始时相对于麻醉前均有下降,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5.88%,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占15.29%, 其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数据证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才好, 邱桂梅, 梁爱霞, 等. 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1):31-32.

  [2] 李庆阳.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结肠镜的临床研究.内蒙古中医学杂志, 2009, 41(2):171-172.

  [3] 安素媛, 佟凯.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诊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74-75.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3】

  摘 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60例择期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麻醉效果,记录注药前(T0)、术中(T1)及苏醒时(T2)患者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丙泊酚的总用量及苏醒时间。

  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P、SpO2明显降低,与试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用量,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结肠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临床上用于肠道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肛门皮肤黏膜的高敏感性以及推进结肠镜时的气体膨胀和机械牵拉,常使患者因剧烈的疼痛而不能耐受,严重者或因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单纯丙泊酚麻醉因为镇痛作用弱,导致患者术中躁动,术后腹痛的发生率高,而盲目增加丙泊酚用量,又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延长苏醒时间,增加麻醉风险。

  瑞芬太尼为新型短效μ-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强,起效和消除迅速,本研究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12月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5~65岁,体重48~75 kg,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有困难气道、药物过敏史、严重高血压病史以及心脏、肺、脑、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史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饮、禁食、清洁肠道,无术前用药。

  入内窥镜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取左侧卧位,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准备好并且仔细检查麻醉机、麻醉面罩、紧急气管插管装备和急救药品,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试验组静脉缓慢推注瑞芬太尼0.6~0.8 μg/kg,接着缓慢推注丙泊酚1.0~2.0 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2.5 mg/kg,20~25 s内匀速推完。

  两组均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进镜检查。

  术中根据患者的HR、BP和体动反应判断麻醉深度,追加麻醉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试验组可追加瑞芬太尼20~30 μg,对照组可追加丙泊酚0.3~0.5 mg/kg。

  术中如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当SpO2<90%时,则采用密闭面罩加压给氧和手控辅助呼吸纠正缺氧至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如血压下降低于基础值30%,可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心率减慢至55次/min以下时给予阿托品0.2~0.25 mg单次静脉注射,肠镜到达回盲部准备退镜时停药。

  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至恢复室,监护至患者意识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无头晕、恶心、呕吐,在成人陪同下离院。

  1.3 观察指标

  入室连续监测BP、HR、SpO2,比较注药前、术中和苏醒时的变化;观察术中的肢动反应,肢动反应分3级:1级,无肢体活动;2级,肢体无意识活动,不影响检查操作;3级,肢体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进行检查;由麻醉医师和结肠镜检查医师评估麻醉效果;记录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

  1.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术中有无发生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或迷走神经反射等情况。

  1.5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肢动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

  2.2 麻醉安全性

  对比两组患者在注药前(T0)、术中(T1)和苏醒时(T2)的BP、HR和SpO2变化:T0时两组SBP、DBP、H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时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BP、SpO2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hr和spo2均稍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

  试验组丙泊酚用量(85.5±12.6)mg,对照组用量(162.8±15.5)mg,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试验组苏醒时间(2.5±0.36)min,对照组苏醒时间(4.06±0.74)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4 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肠道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保证检查过程的安全、舒适和减少并发症,无痛技术日益普及。

  理想的麻醉应该操作简便、效果满意、苏醒迅速、无并发症、苏醒即可自行离院。

  丙泊酚是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品,但镇痛效果弱[1],常用于门诊无痛检查及短小手术的麻醉[2]。

  结肠镜检查中,结肠镜在通过脾曲和肝曲等部位时产生强刺激,单纯应用丙泊酚往往因麻醉效果不满意而增加剂量,易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3],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尤其是老年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更为显著,其机制与丙泊酚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直接抑制心肌以及对心血管神经反射的抑制作用有关[4]。

  瑞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和消除都很迅速、可控性强等优点[5],常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缺点是和丙泊酚一样有呼吸抑制作用。

  本研究中,所有麻醉均在完善的呼吸监测和呼吸支持下完成,而联合用药弥补了丙泊酚镇痛不足的缺点,术中和苏醒期更加安静,便于麻醉管理。

  同时联合用药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缩短,麻醉的可控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呼吸和循环抑制的风险不可避免,本研究排除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肥胖症伴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以及其他预计麻醉后可能有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81-487.

  [2] 杨承祥. 麻醉与舒适医疗[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137.

  [3] 李红灵, 邓云坤, 胡浩. 老年患者1 465例无痛胃镜检查分析[J]. 贵州医药杂志, 2006, 30(2): 158-159.

  [4] 王放鸣. 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5, 16(4): 236-237.

  [5] 张析哲, 孙义, 宋健楠, 等. 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1): 75-76.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的应用】相关文章:

复合应用题教学教案设计10-08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10-01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现状10-08

医学影像检查在疾病诊断的应用10-05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痛觉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0-05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论文10-08

应用型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析论文10-08

日语复合动词总结10-26

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