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应急通信需求

时间:2022-10-26 09:50:22 电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急通信需求

  应急通信就是支持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加强应急通信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需求。

  应急通信需求【1】

  摘 要:应急通信是用于支持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不同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突发事件中的不同群体对应急通信的需求是不同的。

  本文主要针对应急因素分析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并分别对突发事件发生的三个阶段和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通信的需求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难频繁: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1月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这些灾难的发生后通信中断或瘫痪,导致救援延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应急通信建设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所谓应急通信就是支持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加强应急通信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需求。

  1 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分析

  应急通信不是单一的通信方式,它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需求的一组通信方式。

  应急是指就对紧急突发事件,也就是由谁来应对哪种突发事件,以及在突发事件的哪一个阶段如何应对这种突发事件。

  应急所包含的因素有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类型,什么程度和如何应对等。

  实施应急通信的主体是人,这里主要包括不同层级组织救援的领导者(指挥者),专业抢救人员,民众;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用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过程和应对方式又分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抢救、突发事件事发生之后的恢复重建。

  由此可以看出,满足应急需求的通信系统应该具备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支持地方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支持现场抢救、支持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等功能。

  2 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

  事先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尽可提前发出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预测,尽快发现和证明灾害已经发生。

  对于地震、水灾、火灾、疫情、恐怖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应急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国家纵向管理各级政府监视和测量本辖区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横向管理,监视和测量相关职能力面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

  对于地方性的刑事案件、政治动乱、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地方多发突发事件的日常应对监视和预测通信系统,主要通过辖区独立管理或与相信区域协调配合,利用固定电话、传真,移动电话等完成报警、处警业务。

  上述两类系统传输的数据业务量大,质量要求高,且要求保密性强。

  3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抢救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首先是抢救,抢救工作需要广泛的协作、是一种相对短期的、高强的群体工作,此时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满足支持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现场抢救、现场情况转播、灾区群众自救和呼救和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的需求。

  应急通信系统应能够为现场开设的指挥所提供固定电话、会议电视、图像等业务,满足最高指挥员对整个灾区抢救力量的指挥,同是能够与中央及附近的政府、部队保持联络;为各抢救群体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用于现场抢救领导与协调;根据需要将军区现场情况及实况或通过录像向外转播;满足灾区群众发送呼救信号和对外联络的需求。

  4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恢复重建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之后,在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温饱之后,将转入恢复重建工作。

  在恢复重建初期,部分外地支援力量还需继续在灾区开展工作,此时仍然需要部分应急通信系统支持。

  在复重建初中后期,主要依靠本地自力更生,原有公用通信系统得到恢复,可心满足支持灾区的恢复远建工作,这时不再需要应急通信系统。

  5 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通信需求

  应急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应急用户群体对应急通信的需求,它主要体现在通信业务量的大小上,而不同应急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和措施有很大不同,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像交通事故等类似应急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损失都较小,对通信基础设施基本上不会造成损坏,此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只需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现场的通信畅通即可。

  但像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大,可能使通信基础设施本身遭受损坏而造成通信中断,首先需要通过应急手段保障指挥通信畅通。

  而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说,波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虽然不会对网络基础设施造成损害,但在一段时间内通信量会急剧增加,给网络承载能力带来最大压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要及时疏通事发地区的业务流量,保障重要的指挥和灾情信息及时可靠地传递。

  由以上分析可见,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应积极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情畅通。

  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需求与应用【2】

  摘要:通过分析Ms5―6、Ms7―8及Ms8以上地震案例造成的地面通信受损规律,剖析不同震级地震应急通信的主体通讯业务,针对目前地震行业的通信技术系统现状,探讨了地震应急通信开展方式。

  关键词:破坏性地震;应急通信;地面通信;卫星通信

  引言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以保障救援、紧急救助、灾害评估等得以顺利进行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总称为地震应急通信。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会对地面通信手段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的程度因地震等级、地理环境等因素而异。

  地震应急工作将产生大量灾情信息、救灾决策意见等,前后方的各种信息交流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一个重要环节,震后的应急通信至关重要。

  研究破坏性地震造成的地面通信破坏规律,探讨应急通信的相关应用,对震后的应急通信工作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主体通信根据传输载体由地面通信设施及卫星通信构成,地面通信设施作为常用的通信方式具有便捷、覆盖广、资费低等特点,但在破坏性地震中,地面通信设施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卫星通信具有全球覆盖性,环境要求较低,不受灾害、气候等因素影响,而且安全、稳定等特点。

  对比两者的特点可以看出,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工作应结合使用两者,研究如何更合理搭配使用,对提高应急通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林智慧,李磊民,2007;郭宝,高谦,2007)。

  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发展,震后的应急通信手段日趋完备,同时地震工作者对应急通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通过“九五”、“十五”的建设,地震行业的应急通信技术系统逐步完善,为震后的应急通信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在破坏性地震达到一定程度时,地震行业需开展灾区现场的灾害评估、预测、监测、救援等工作,虽然各项工作对应急通信的要求不一,但总体来看应急通信的主要业务包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视频会议。

  研究如何应用地面通信与卫星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应急通信业务的保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李大辉等,2001)。

  1 地震对地面通信的影响及卫星通信需求分析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灾区的通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地震使通信磁场受到影响;(2)地震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3)震后灾区的通信量激增,通信设施超负荷运转,通信成功率降低。

  地面通信设施包括通信机房、基站、光纤、节点、宽带等,无线网络包括GPRS、CDMA及近年发展起来的3G业务。

  1.1 Ms5―6地震的通信状况总结与分析

  笔者选取2003年以来云南省发生的5~6级地震震例进行地面通信设施破坏的统计分析,见表1。

  可以看出:(1)GPRS、CDMA等基本承受不了海量数据的传输业务,3G业务应引入使用;(2)语音通信基本正常,但在烈度VII度以上区域存在一定盲区;(3)地面网络基本正常;(4)应急通信主体依托地面通信,卫星通信可作为极端条件下的备用手段。

  1.2 Ms6―7地震的通信状况总结与分析

  对2003年以来云南省发生的Ms6~7地震震例进行地面通信设施破坏统计分析,见表2。

  可以看出:(1)地震造成的地面通信破坏比重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低烈度区地面通信能保持基本正常;(2)CDMA、GPRS基本不可支撑海量数据传输业务,电信3 G业务在低烈度区可正常使用;(3)语音业务除高烈度区外,基本能正常使用;(4)地面网络在VII度及以下区域基本正常;(5)Ⅷ度及其以上区域需要卫星通信支持。

  1.3 Ms7~8地震的通信状况总结与分析7~8级地震均会造成灾区在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通信彻底瘫痪。

  如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一耿马7.6、7.2级地震和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O级地震,分别导致澜沧、耿马、丽江3个县城通信完全中断。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2级地震致使灾区通信中断,而周围地区通信量激增为平时的50倍,通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日本政府动用自卫队机载卫星系统才将灾区信息传出。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造成杂多、襄谦县电信固定网不通:全州44个c网基站中有22个基站退服,218个小灵通基站中有209个退服;中国移动:全州98个基站有34个正常、64个阻断;中国联通:全州联通基站37座(其中3G基站4座),地震造成15个基站退服(其中3G基站1座)(李永强等,2007)。

  经紧急修复,震后第二天,主要区域的通信能保持基本正常。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1)地震造成的通信设施破坏范围较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震后恢复效率明显提高;(2)语音业务在极灾区大范围中断或拥堵,通信成功率偏低;(3)无线网络在早期的地震中基本不可用,在近年来的地震中3G通信可起到一定支撑作用;(4)地面网络极灾区属于瘫痪状态,紧急修复后可有限使用;(5)对卫星通信具有较大依赖性。

  1.4 .8级以上巨震的通信状况案例――汶川地震

  据不完全统计,在汶川地震中受损的有线交换局为616个,无线基站累计受损16 507个,传输光缆损毁达10 960皮长公里。

  由于突发的巨大通话量超过了交换设备的设计极限值,四川全省移动通信的3个交换机全部阻塞,许多人不得不通过短信的方式和家人联系。

  在地震中,共2 300个移动通信基站受损,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通信完全中断,几大通讯运营商的网络全部告急。

  由上可得出推论:在8级以上巨震的影响下,极灾区的通信业务遭受毁灭性破坏,基于地面通信设施的蜂窝移动电话、地面宽带、无线宽带等业务处于全面瘫痪状态。

  语音、数据、视频会议通信业务全面依赖以卫星信道平台为主的通信保障。

  2地震行业应急通信技术系统现状

  随着“十五”项目建设,地震行业已初步建立涵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主要建设以云南、四川、新疆、甘肃为代表的车载集成式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以山西、山东、广东等为代表的箱体式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师向华等,2009;姜立新等,2004)。

  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主体构成来看(图1),应急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应急通信的语音、数据、视频会议三大业务来看,系统的主体通信方式可概括为:

  (1)VSAT卫星通信:利用亚太lV号卫星信道资源,带宽8 M,支撑视频、语音、数据通信的各项业务。

  (2)海事卫星通信:包含MINI―M4、BGAN一500等终端,支撑语音为主,数据为辅的业务应用。

  (3)亚星语音通信终端:支撑语音通信。

  (4)北斗移动通信:以国内的北斗卫星为通信信道的定位、文传系统,支撑定位、简单文本信息传输等业务开展。

  (5)CDMA/GPRS:逐步被3G技术取缔,支

  撑语音、数据、视频会议业务。

  (6)地面网络:包括目前国内各大运营商的地面宽带网络,支撑数据、视频会议。

  (7)蜂窝移动语音:基于国内几大运营商的蜂窝移动电话通信,支撑语音业务。

  现场通信技术系统包含了目前现有的通信设备或手段,面对震后通信设施破坏,应急通信要求日益提高的局面,应急通信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3地震应急通信应用简析

  目前配备的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一定的应急通信保障基础。

  面对突发、多变的破坏性地震事件,研究应急通信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方式,保障3大核心业务的正常开展,以提高应急通信的效率。

  3.1 Ms5~6地震的应急通信主要业务

  从Ms5―6的地震震例可看出,该震级等级地震造成的通信环境受损普遍轻微,依托灾区现有的地面通信条件即可实现主体应急通信通信保障工作,卫星通信作为备用手段,可支撑极端条件下的通信业务开展。

  (1)数据传输业务

  发生Ms5~6地震后,震区大部区域地面网络或3G网络一般正常,传输信道推荐以地面宽带网络(ADSL、网通等)、3G技术为主,该方式稳定高效,带宽较宽,传输速率较高,可满足地震灾区海量信息的数据传输业务。

  在Ⅷ度及其以上极端区域,地面宽带、3G网络存在一定概率的中断,需要VSAT卫星提供网络。

  (2)语音通信业务

  发生Ms5~6地震后,蜂窝移动电话的地面基站基本正常,偶有中断现象,或发生通信量剧增导致通信成功率低的情况。

  因此以蜂窝移动电话为主,海事卫星电话、亚星电话、VSAT卫星电话可在极端区域使用。

  (3)视频业务

  可依托地面网络或3G作为信道开展视频会议业务,极端条件下使用VSAT卫星网络。

  3.2M6―7地震的应急通信主要业务

  从M6―7的地震震例可看出,在该震级等级地震下,通信环境受损具有区域性特征,地面通信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正常使用,在VIII度及其以上区域需卫星通信来支撑应急通信业务开展。

  (1)数据传输业务

  Ms6~7地震对地面网络或3G基站的破坏一般发生在高烈度区,VIII度以下区域选择以地面宽带网络(ADSL、网通等)或3G为主,VIII度及其以上区域可使用VSAT卫星通信网络传输,业务流程参。

  (2)语音通信业务

  M6―7地震时,蜂窝移动通信基站受损具有区域性特征,Ⅷ度以下区域主要以基于地面基站的蜂窝移动电话通信(通用手机)为主,VIII度及其以上区域使用海事卫星电话、亚星电话、VSAT卫星电话进行语言通信,业务流程。

  (3)视频业务

  VIII度以下区域视频业务依托地面网络或3G技术开展,VIII度及其以上区域使用VSAT卫星网络,业务流程。

  3.3 Ms7~8地震的通信应对简析

  从M7―8的地震震例可看出,在该震级等级地震下,地面通信设施受损范围较大,卫星通信应全面支撑应急通信主体业务的开展。

  (1)数据传输业务

  VSAT卫星网络作为数据传输主要手段,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地面宽带网络或3G技术,在VIII度及其以上区域则需VSAT卫星通信提供支持,业务流程。

  (2)语音通信业务

  在Ⅶ度及其以上区域的语音通信业务以海事卫星电话、亚星电话、VSAT卫星电话为主,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基于地面基站的蜂窝移动电话,业务流程。

  (3)视频业务

  在Ⅶ度及其以上区域的视频业务以VSAT卫星网络为主要方式,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地面网络或3G技术,业务流程参见图7。

  3.4M8以上巨震的通信应对简析

  从Ms8以上的地震震例可看出,在该地震等级地震下,地面通信设施破坏比重大、范围广,卫星通信应全面支撑应急通信主体业务的开展。

  (1)数据传输业务

  M8以上地震下,应急通信工作的开展区域大多属于高烈度区,VSAT卫星应作为数据传输主要手段,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地面网络或3G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业务流程。

  (2)语音通信业务

  M8以上地震中,蜂窝移动基站大比例损坏,语音通信涵盖地震所有灾区,在高烈度区应以海事卫星电话、亚星电话、VsAT卫星电话为主,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基于地面基站的蜂窝移动电话进行语音通信,业务流程。

  (3)视频业务

  高烈度区域的视频业务以VSAT卫星网络为主要方式,在VIII度以下区域可使用地面网络或3G技术,业务流程。

  4结语

  破坏性地震造成通信环境受损是必然现象,由于震级、地理条件、应急通信方式等因素,应急通信工作存在较多不明确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地震应急通信主体业务的开展方式,但地震应急通信工作应结合地震特点及灾区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目前应急通信手段日趋丰富、先进,地震应急通信应科学、合理采用现时的各类通信技术或设备,更有效地开展应急通信工作。

  参考文献:

  郭宝,高谦,2007.GPRS通信保障及应急方案分析[J].现代通信,(3):77―80.

  姜立新,吴天安,刘钡,等,2004.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结构与设计[J].地震,24(3):35―41.

  李大辉,吴耘,任镇,等,2001.卫星通信技术在地震现场中的应用[J].地震,24(1):43―46.

  李永强,曹刻,赵恒,等,2007.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信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J].地震研究,30(1):93―98.

  林智慧,李磊民,2007.卫星通信的技术发展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30(3):38―39.

  帅向华,姜立新,刘钡,等,2009.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7):38―42.

  通信技术在电力应急体系的需求分析与应用前景【3】

  【摘要】首先对当前的电力通信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通信系统可靠性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作为备用通信系统的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和总体要求;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归纳分类,分别从不同的应急场景和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了需求分析,同时,阐述了通信技术在电力应急体系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力 信息 通信 应急 技术

  一、电力通信系统概况

  电力通信系统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

  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

  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于电力通信业务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以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纤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的立体交叉通信网。

  整个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技术到当今先进技术,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手段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无不展现出电力通信发展的辉煌成就。

  随着通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以电力通信网为基础的业务不再仅仅是最初的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逐渐发展到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IP电话等多种数据业务。

  电力通信在协调电力系统发、送、变、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及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运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有利的保障了电力生产、基建、行政、防汛、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

  虽然电力通信的自身经济效益目前不能得以直接体现出来,但它所产生并隐含在电力生产及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同时,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二、电力应急体系及其信息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性不减反增,电力系统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提高。

  顺应经济发展和生活用电安全等要求,现在已基本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统一电网,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共享,但与此同时,由于各子电网之间联系紧密,意外停电、短路等突发事件更易引起连锁反应,带来更广泛更严重的损失。

  于是,如何构建更合理、高效、稳定的电力应急体系成为当今电力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毫无疑问,完善的电力应急体系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而通信技术主要是先进的通信设施,有着较高的实用性,作用尤为突出。

  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电能的生产、运输、分配、消费等不同模块是同时完成的,涉及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而突发事件可能破坏其中任一环节,中断供电过程,从而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另外,电力系统的突发事件并不仅仅由电力系统本身的故障或电气供应的特性导致,很多时候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比如地震对露天的电力设施造成的破坏。

  此时造成的电力突发事件,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其后果往往不亚于自然灾害本身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

  全国统一电网的建立离不开相关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比如电能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衔接,或者电气的异地传输。

  现在,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开始侧重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成为电力应急体系的根基。

  电力应急体系所需面对的是复杂多变并且难以控制的突发事件,在应对过程中会不断采集、处理、产生不同类型的信息,决策者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做出决策后,接下来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存在信息的转化过程,最后得到反馈信息。

  由信息的路径可知,体系运行具有周期性。

  电力应急体系并不单指电力应急系统,还包括相关的制度、责任机构等,但电力应急系统是其核心部分。

  一般地,电力应急系统包括四部分: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平时运行信息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处理系统,主要进行突发事件信息的处理;决策支持系统,做出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的决策;灾情信息发布系统。

  三、以鞍山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设备抢险与人员转移为例

  鞍山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为了做好防汛抗灾抢险工作保证安全供电与通信的畅通无阻特制定了便于各通信站组织防汛管理、抗灾抢险保障变电站通信设备设备及所内人员的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制定了具体措施。

  一、信息通信公司成立了防汛抗灾抢险人员指挥小组由队长、副队长、技术员、安全员及各值运行人员组成。

  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各通信站队长为本站防汛抢险的总指挥,负责指挥本站的防汛抗灾抢险工作。

  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由副队长或安全员担任)负责。

  2、信息通信公司防汛抗灾抢险成员在防汛抗灾抢险工作中岗位责任要明确,按各自工作职责执行,并服从上级和省公司防汛抗灾抢险组织机构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二、日常防汛抗灾抢险管理

  1、通信值班人员每天检查、试验防汛水泵运行情况是否好用。

  2、在白天下雨时,发现场地积水过多,队长、副队长、安全员应随时检查场地排水井排水情况;节假日,由值班员负责检查,发现水泵不排水,应及时向信息通信公司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员维修。

  如果不能马上修理好,应立即安装备用水泵。

  3、在汛期做好值班、特巡、通报、汇报制度。

  发生险情及时向信息通信公司和省公司汇报通信站情况。

  4、在汛期增加对主要通信设备进行巡视和记录。

  暴雨及雷雨天气,在查看场地排水情况时,检查人员不得打伞在场地巡走,更不能接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5、当发生大洪水涌进通信站站时,将值班人员撤到三楼屋顶,并立即向上级汇报,等待救援。

  期间要密切注意水情,通信站周围情况,防止有人破坏电力设施。

  6、事故抢修时首先要按工作票规定做好安全措施,然后方可开始抢修工作。

  但必须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指定现场工作负责人及监护人并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7、事故紧急处理时的操作可不填写操作票但必须认真做好监护保证操作正确。

  事故抢修后恢复通信电路是必须填写操作票按正常操作进行。

  四、通信技术在电力应急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通信技术作为电力应急系统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电力应急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如3G技术的应用,也极大促进了电力应急体系的发展。

  电力应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事后恢复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通信技术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通信技术在电力监控预警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监控预警包括制定电力应急预案及流程,识别危险源,缓解危机等内容,可以将其与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结合起来。

  通常,我们利用通信技术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信息,设定安全阈值,当采集到的数据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

  同时,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也可传送至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提供依据。

  事实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比如国家减灾中心,及时获取各种灾害信息,提高电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通信技术在电力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当电力系统突发事件被监测出且无法控制其发展和造成的影响时,就应该启动相应的应急过程。

  如果是源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突发事件,则首先根据采集到的来自系统不同结点的信息判断突发事件发生的位置及原因,然后考虑暂时性的最快的恢复供电的方法。

  例如,通过各区域之间的通信渠道,找出离出事点最近最便捷的可替代的供电线路,先恢复供电以便于修复。

  如果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电力突发事件,则需根据采集到的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信息实时作出决策。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多个不同地区的电力系统的破坏,还有可能引发其它灾害,造成对电力系统的持续破坏。

  这就需要协调各地区子电网之间的应对资源和先后顺序问题。

  利用通信技术对事发地区的电力信息进行采集,再传送至信息处理模块,评估各地区的可恢复性和重要程度等指标,将结果送至决策支持系统,作出相应的决策。

  这是个动态过程,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修改决策。

  另外,电力应急响应过程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较高,先进的通信技术恰好提供了解决方法。

  3、通信技术在电力恢复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后,要及时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才能终止应急响应,重新进入监控阶段。

  在这个阶段,通信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动态反馈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中,直至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为正常水平。

  总之,通信技术贯穿着整个电力应急管理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担负着不同的使命。

  其实,不同种类的通信技术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卫星通信可作为移动应急和重要厂站的备用应急通信方式,建立应急救援卫星通信系统;无线移动视频通信系统可实现救援现场短距离音、视频通信功能,满足抢险救灾现场图像、视频、声音实时传输与交互的需要;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具有在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以及通过语音、视频、IP电话进行实时、双向通信的能力,并可支持救援工作现场与各方领导、专家的视频会议;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来建设。

  电力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逐年增高,使得电力应急体系的地位也相应越来越显著。

  通信技术作为电力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证电力应急体系的运行做出巨大的贡献。

  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必将带来电力应急体系的大幅进步

【应急通信需求】相关文章:

春节通信应急保障方案01-29

农村需求报告12-01

需求分析报告01-11

需求调研报告04-11

it需求调研报告10-07

需求调研报告11-14

通信技术的通信论文10-01

需求建议书02-28

企业需求调研报告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