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作常出现语句不通,语序颠倒、语句平淡无味,不会用好词佳句等现象。而农村孩子见世面少,基本生活就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社交范围小,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生活素材。因此,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更是为选材煞费苦心。而老师也教得费力,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决定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小练笔"抓起"。因为,课后小练笔,是随文练笔,训练目标明确,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故此,针对我校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选定了《关注课后小练笔,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后小练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后小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作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小学生"表现欲"的特点,借助大量写作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运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2、在语文教学中,课后小练笔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训笔次数少,而且容易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我们应在阅读教学的同时,针对所学的课文进行与写作相匹配的形式多样的课后小练笔,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3、提高教师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增强教科研理论水平和能力。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校内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及农民工子女,家长都忙于务农务工,再加上本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于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在校靠老师,在家靠自己。因此,课后小练笔的研究除了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乡镇学生为寻找写作材料难的问题外,也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本校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因为,教师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特点来精心设计有效的写作练点来解决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自身就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文本,而不是漫无目标地去找练习。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一味追求结果的现状。迫使教师注意过程的指导。小练笔后的批阅,增加了对小练笔有效性的课后跟进评价,让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练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老师们在整体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有效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练笔"的训练,形成六年级训练的序列2、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解决乡镇学校学生为寻找写作材料难的问题,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学习积累起了丰富的作文素材,从而改变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提高写作技巧,最终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进行片断与篇章训练,重点在"自己表达",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内容详实,个性张扬。
2、通过读写结合,从段到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训练。
3、以现行的教材的习作内容为主。
五、研究的对象
本人任教的六年级(1)班学生共68人。
六、研究的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2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强化课后小练笔的训练。
2、观察法:以听课、交流、检查等形式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训练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别分析。
4、调查法:对学生课后小练笔的兴趣进行问卷调查。
5、行为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解决问题好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6、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实施遵循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内容的写作训练,也需根据他们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力较低的学生可用照搬法、模仿法,即把学习的课文中的句、段搬用或模仿到自己的习作中。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想象法,除了完成作文的一般要求外,还要通过想象写心理活动,个人感受等等,同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2、激励性原则: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好的小练笔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使课后小练笔效果达到最优化。
3、整体性原则:要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突出其整体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八、实施的步骤
实验时间为1年,即(2011年7月-2011年7月)。
九、组织与管理
十、研究成果表形式
1、课题研究的案例。
2、学生展示(优秀课后小练笔集)。
3、课题研究时的论文。
4、一节课。
5、课题实验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镇总体思路为目标,以学校即将推广实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为动力,即;一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三化——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性——课堂教学课题突出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创造性、开放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构建各学科教研课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锤炼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机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校研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的研训目标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以学校10个课题为导向;(二)以课题代言人为标尺,为楷模;(三)达到广起研训的良好态势。
三、具体措施:
(一) 建机制
本学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搞课题的应用与推广,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职责、“课题”工程工作制度、课题教师职责、课题活动制度。
(二) 引路子
1、开学第一周,我们将开二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一是教研组长的会议,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教学课题,征求意见,布置实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会议,初步确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适合在本校推广的总体教学课题。了解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课题,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基本授课思路。
2、开学第二周,各学科尝试运用课题进行授课,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教学课题,进行微调及细化整改,力争达到初级规模。
(三)培新秀。
为了把课堂教学课题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将组织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1日------9月1日
围绕各学科课题,开展课题主研人微调及细化整改活动,要求课题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论,必须吃透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以上内容,学校本学期搞三轮关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论学习,搞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竞赛。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主研人必须与其他乡镇特别是一、二、三小,及时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式,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本。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17日
开展各课题示范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题主研人的整体水平,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然后结合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出各自的示范课。学校必须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
第三阶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学校轮流讲课、评课,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期末搞评比。
第四阶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检查学校课题代言人收看县“空中课堂”的笔记。再组织讲仿模课,结合学校课题代言人的课,掀起人人学、议、讲活动。
第五阶段:12月1日------2月13日
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随机听课,对照各学科教学标准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追究责任。
四、评价奖励办法:
1、建立评价阶梯体系,即校长-----主任-----教师,层层落实,逐层评价。
2、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作实效进行奖励。
3、学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给与一次整改机会,如再次达不到要求,则进行适当处理。
【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课题实施方案10-04
课题实施方案04-09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0-04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10-01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03-31
课题实施方案范本10-08
最新课题实施方案10-08
课题实施方案(实用)03-11
课题实施方案(精选14篇)08-15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