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时间:2024-06-26 09:17:16 海洁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通用1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评价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通用17篇)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师能针对所教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

  1、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量化评价标准每项5分,总计10分。

  二、教学内容评价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量化评价标准:第1、2项各4分,第3项2分,总计10分。

  三、教师行为评价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6、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5、6项各3分,总计25分。

  四、学生行为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五、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六、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评价标准:具备上述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评价。

  分数:2---5分。

  注:

  ①、以上各项的评价形式分:自评、同事评、学生评、领导评等。

  ②、评价等级划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不含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2

  一、 评价目的

  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评价方法

  (一)书面测试

  内容: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对一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的掌握。(知识的考核)

  (二)非书面题

  1.实践能力测试

  内容:考察学生有目的观察事物现象、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够操作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测量结果。(方法、技能、态度的考核)

  形式:

  例:种下一粒种子,并持续地观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写或画一些观察日记。

  例:用家庭垃圾做堆肥,并记下果皮菜叶的腐烂过程。

  例:观察某种小动物,记下它生活习性的某一方面,如觅食、吃食、活动、交往、繁殖等,并向同伴描述看到的现象。

  评价标准:独立、正确地完成某一项任务,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画面(字面)整洁、语言清晰,条理清楚。

  2.探究能力测试

  内容: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如松香、蜡烛、火柴、水、榔头等,考察学生对陌生物体——松香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的考核)

  形式:例:提问能力(呈示松香)关于这个物体,你想知道什么?

  例:实验能力:

  (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工具)为了揭开刚才你所说的这些奥秘,你准备怎样开展研究?说出、写出或画出你的实验方案。动手实践。

  3.表达能力:

  通过你的实验,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个物体的一些奥秘,你非常高兴,想把你知道的和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如果我就是你的朋友,你准备怎样把你知道的告诉我呢?

  评价标准:

  提问能力:能够围绕物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实验能力:

  (1)、能够围绕自己的疑问,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并说出、写出或画出来。

  (2)、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尽量不出现慌乱和错误。

  (3)、制作能力测试

  内容:考察学生对废物进行简单改造、动手制作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考核)

  形式:例:带一件自己满意的废物利用的小制作,向同学展示并介绍。

  评价标准:作品有创意,制作精细,能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大方、流利、准确地向同学展示并介绍。

  5.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

  内容: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

  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

  方法:学生评价应与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应给予尊重。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促进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乐趣,逐步提高其科学素养,最终实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二、评价目标

  (1)着重考查课标中教学要求。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2)适当体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命题尽量从新的角度去设问,减少机械记忆,降低试题的难度。

  (3)适当体现开放式考查的内容。

  三、评价形式和方法

  (一)期末纸笔水平测试

  (二)形成性作品评价

  类型Ⅰ为纸笔类:包括观察日记、探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类型Ⅱ为制作类:包括标本、模型、电脑课件、手抄报等。(把种植的过程用课件或手抄报展示。种植的植物可以制作标本)

  (三)实验检测成绩

  四、评价标准

  期末学生的科学评价结果可以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的等级。

  五、具体措施

  (一)纸笔水平测试

  (1)考查内容:各年级课本内容

  (2)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四选一)约(30-40)%

  简答题(含填充、探究题等)约(60-70)%

  全卷满分100分。

  (二)形成性作品

  科学记录本检查。

  (三)实验检测成绩

  随机抽取学期内的任何一个分组实验,分组进行检测。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4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信息而深刻的积极的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5

  一、评价原则

  为了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按照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

  二、评价标准

  1、学生考勤。

  小组有无故迟到、缺席学生扣1分,无迟到、缺席学生不评价。

  2、课前检查。

  课前检查是课前教师检查学生上次课内掌握知识的情况,或预习情况。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3、完成学案。

  预习过程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学案独立完成情况,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4、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组长组织认真负责,小组成员讨论积极,没有讲闲话、做闲事、互相推诿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5、展示过程。

  该过程要求小组成员主动、积极、快速、定位展示,语言得体,声音亮,仪态大方。每欠缺一项扣一分,每组每节课扣分1次、

  必展部分:科任教师指定小组成员必须展示的内容,主要由B或C层次学生展示,A层点评,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抢展内容:科任教师提出问题,小组争抢展示时,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6、质疑答疑。

  质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学生质疑要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质疑时方向基本正确的加1分;有一定深度,富有启发性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答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学生答疑时,积极参与,表现得体,且回答正确,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7、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环节中,完成较好的,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完成的不得分。

  8、课堂纪律。

  课堂有讲话、睡觉、打跳、抄袭、专注度不高等违纪行为的1人次扣1分,无上限;课堂课纪律正常不加分。

  备注:

  1、量化时,加分减分以加减号(+、-)和阿拉伯数字填写在相应栏目和组别里。如加1分,则填写为“+1”,减1分则填写为“-1”;不得分则不填写。

  2、对于学困生的进步及时加分,有进步加1分,较大进步加分,非常大进步加3分。

  3、每十分可换得一朵小红花,每十朵小红花可换得一颗星星,星星积累的多者,期末予以奖励。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6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探索活动(一——五年级)

  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安全教育、传统文化。

  三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环境教育、国学启蒙、安全教育。

  四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

  五、六年级:小学生道德修养、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7

  一、评价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教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二、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三、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由学习兴趣、课堂参与、表演及演唱、感受及鉴赏、音乐创造五个内容组成。

  终结性评价由看、唱、听、赏、奏、表五个内容组成。

  四、评价方法

  1、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反映学生在平时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反映的是一个学期的最终成效。

  2、评价的主体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三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和教师在相应的栏目中打“√”,终结性评价由教师操作。(详见“小学音乐终结性评价方案”)

  3、评价采取“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述评的方式,用较为全面、准确的文字加以简要描述;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教师采用定量测评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能力及等级用简便的等级(或是等级+评语)方式进行评价。

  4、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此评价方案为“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方案”中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的内容,原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内容和要求不变。以上各项内容可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老师指定内容”等多种方式开展。以上评价均采用等级评价(A、B、C)方式。100%-80%为A;79%-60%为B;60%以下为C。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3、特长项:有的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比赛等,获奖证书、奖励等,都可记录。

  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8

  一、评价的背景:

  xx小学校本课程的一个特色以“竹”为主体,开展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是弘扬乡土文化的最基础的事业,是对“只有本土的,才是最优的”的生动实践,将协调乡土文化与学科知识的交融、互渗,整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各项资源。本课题的实践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重视行动和问题解决,以“竹文化”为系列,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题,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未定的有主体经验基础的、长时期学习的,主体可自由判断的和主体可建构的知识结构。它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达到学科交融的、教学优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评价的目的:

  xx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与考察学生的学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革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中关注课程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人文性;关注教师课程的设计能力,执行能力;更关注学生“良好的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等四有培养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掘潜能,成为具有竹德品质的学生。

  三、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体现文化性、地方性,要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3、适用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乡土文化和地方热点问题。

  4、操作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5、拓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延伸,要与基础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有所超越,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四、评价的内容:

  xx小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三个部分的评价组成:教研组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三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五、评价的方法:

  1、联系日常生活,进行表现性评价。

  认识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而未知个体是处在不断发展和改变的过程中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新变化,将评价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孤立于学习活动之外。同时,由于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价值取向,因此,教师要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任务,以全面、真实、深入地再现评价对象发展的特点,使其主动参与评价,而不是消极适应,最终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记录过程变化,进行成长性评价。

  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能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变化。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展示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果,反思自身的变化与成长,记录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显示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学习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定实行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成长记录袋的评定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或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形式呈现。

  3、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展示性评价。

  学生就如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发出璀灿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其优势,给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不断进步。由于校本课程的丰富多彩,因而可以与传统的节日庆典相集合,进行展示性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进行展示的舞台,使活动充满生命力。

  4、考查学习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

  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或等第的方式,每门课程的评价结果都将进入学籍档案并将评价结果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转变观念,探索实践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模式,成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尝试建立了新的作业评价方案。学生作业评价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我校对学生作业评价进行改革与尝试,改变评价功能,使评价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评价改革的三个目的:

  1、改革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作业评价的科学化、民主化、生活化。对作业评价的'研究与实验,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研究,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对学习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着眼于未来社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业的布置要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信息社会创新时代,面对着众多的阅读载体和阅读信息,需要的是那种迅速接受信息、筛选信息,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学会学习”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而有效的作业评价则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二、作业评价的具体措施:

  1、作业批改:及时批阅作业(一般性作业2天以内、作文两周以内)。及时为“优”;比较及时为“良”;出现不及时批阅为“可”;两次以上不及时批阅为“差”。

  2、批阅格式规范(作文有眉批或总批),判作业后写日期、有成绩、有恰当的批语为“优”;某项没达到要求为“良”;两项不符合要求为“可”;批阅不认真,存在问题较多为“差”。

  3、批语要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有激励性的批语,体现尊重学生,并且有批语特色,为“优”;批语能激励学生,体现尊重学生为“良”;出现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或以作业惩罚学生为“可”;其他情况为“差”。

  4、所留作业注重能力培养,讲究方式方法,不留枯燥的作业:达到要求为“优”;基本达到要求为“良”;存在一些问题为“可”;没有达到要求为“差”。

  5、作业量适度,讲究实效:达到为“优”;只作业量适度为“良”;偶尔作业过量为“可”;经常作业超量为“差”。

  6、书写工整,字迹规范,书写漂亮(数学作业用尺):达到为“优”;基本达到为“良”;只书写工整为“可”;既不工整,字迹也不规范为“差”。

  7、正确率高:达到为“优”;基本达到为“良”;其他情况为“可”;错误率太高为“差”。

  8、作业本保持完好:达到为“优”;基本达到为“良”;其他情况为“可”;保存不好为“差”。

  三、作业评价的实施方法:

  1、开学第一周由任课教师进行自评,分出优、良、可三级的学生作业,进行三级百分率的计算,作为第一次作业评价的资料。

  2、校领导随时抽查,检查作业的完成及评价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第五周进行作业评比活动。全校教师参加,检查所有任课教师的作业,记入作业评价表,算出得分,作为第二次作业评价的资料。

  4、其他时间检查由教导处定好时间,全员参与,上交资料。

  总之,学生作业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业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让我们群策群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0

  为了更好地发挥班主任的'指挥引导、检查督促作用,搞好班级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本奖惩办法。

  一、量化内容:共100分

  1.纪律:30分

  依据五图街道小学纪律检查方法标准进行。

  2.卫生:30分

  依据五图街道小学卫生检查方法标准进行。

  3.材料上交:10分

  各学期计划、总结材料,下发的收费通知单、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各类家长会议组织材料等及时上交,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不拖沓。每缺少或者耽误一次扣1分。

  4.学生出勤与安全:30分

  每天按时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每天查看点名册,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每天中午放学报道出校人数。

  课间操、大课间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活动,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处理。

  每天检查学生在校表现,确保无任何事故发生。

  班级出现事故立即上报主要负责人,不得隐瞒不报,应该及时妥善处理。

  二、量化要求:

  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公正检查,及时公布,周五汇总报教导处。

  三、量化结果:

  根据评价量化得分汇总,作为班级评优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1

  一、评价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情况。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反映学生学习及身体健康状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掌握并分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过程。

  3、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帮助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状况,使学生养成终身坚持锻炼的习惯。

  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既要注重锻炼的结果,更要关注锻炼的过程,提倡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二、评价方法

  1、评价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突破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倾向;淡化评价的鉴别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与激励功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具体做法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认识能力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除了教师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外,同时开展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真正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民主化。

  3、既注重终结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

  评价的依据不能只看运动成绩的好坏,而应该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课后锻炼情况的.全部过程,既要看最后的结果,也要注重运动进步的幅度。

  4、评价要从实际出发

  评价要因人而异,切合实际,对于那些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要参考运动进步的幅度,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 评价的内容

  结合课程标准和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四大类评价内容。其中每一类的具体内容还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学段、个体的基础情况、以及《标准》要求,制定评价内容。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体能相关的体能运动项目(40%)。如水平一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30米跑等。

  2、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学会简单的技术动作,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30%)如前滚翻、纵横叉等。

  3、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及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包括着装、课堂纪律两个方面。(15%)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自信心、意志品质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及相互合作与交往精神。(15%)

  依据评价的内容灵活选用评定的标准,评定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动态化。在进行成绩评定时我们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级制与记分制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体能成绩评价时,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绝对性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基础成绩与提高幅度(相对性标准)进行评价。又如运动技能成绩采用定量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学习的态度、性别、性格作为综合考虑的因素,结合等级制进行评价。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的具体方法:

  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并公布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幅度,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二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意表现、与他人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发现体育课上存在的问题等。体育课出勤,课上表现,情意表现,学生课堂中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

  1、体能与运动技能每学期测试项目见教材。

  2、态度行为分两部分评价,一是课堂出勤,二是情意表现。

  (1)课堂出勤(10%)。一学期全勤得10分,凡因病、因事等原因每缺勤一节课扣1分,缺勤占一学期三分之一以上者,学期体育评价以不合格计。出勤以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记录为准。

  (2)情意表现(10%)。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穿运动鞋和便于运动的服装,能准备学校规定的自备器材;二是能积极参与和敢于展示自我;三是在课中能与同伴合作,为团队争光。先由体育小干部和学生代表根据一学期中学生在以上三方面的总体印象进行互评,再由体育教师综合评定。

  一二年级本部分占40%。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运动鞋和服装准备、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方面各占10%。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2

  为了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推动新课改的实施及深化,增进学生健康体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创体育教育教学新局面,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新《体育与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本评定方案。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二、评价方案目的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与技能、体育特长四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基础知识(20分)+体能与技能(40分)。

  1、学习过程积累40分

  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外活动表现

  (1)出勤情况4分

  建立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共同考核制,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活动表现20分

  学习态度5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合作精神5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10分

  眼保健操;课间操4分;

  参加体育课外小组3分;

  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3分。这部分内容由体委或体育部长负责记录,每缺席一次扣0.5分。

  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年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委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2、基础知识试卷2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答或口述的形式进行,期末统一测试。

  内容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介绍为主。

  3、测试部分40分

  (1)体能测试10分

  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项目为中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2)技能测试10分

  技能测试项目为实心球:根据学生的抛球远度以及学生的动作技术的掌握进行综合性的评分。

  (3)爆发力测试10分

  爆发力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主要根据学生立定跳远的远度进行评分。

  (4)柔韧性测试10分

  柔韧性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主要根据学生的前屈刻度进行评分。

  四、学生成绩表述

  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基础知识等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优秀(90分以上)、良好(76-~89)、及格(60~75)和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

  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写出以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还可以针对该生体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记载在学生成绩通知单。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3

  教师教学评价分两部分,其一是对平时教学情况打分,其中责任心占10分,教学资料占10分,教案占10分,上课占10分,作业占10分,六项合计为60分:其二是合格率占10分,优秀率占10分,平均分占10分,名次占10分,四项合计为40分,教学情况两部分合计满分为100。

  一、语文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6分,合格率为100得10分,低于合格率3扣1分,从6分中除。

  三、四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7分,合格楼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2扣1分,从7分钟扣除。

  五、六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8分,合格楼除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1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1扣1分,从8分钟扣除。

  2、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85,达到得6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7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1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0.5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优秀率得6,超5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3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优秀率得7,超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2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优秀率得8,超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1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二、数学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加到10分为止,超合格率3加1分,从6分中扣除,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超合格率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3、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95,达到得7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三、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三、平时教学情况评价办法

  1、责任心。

  服从领导分配,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基本功过硬,工作责任心强,虚心好学,团结同志,关心集体,师德高尚,也与奉献,教学效果好(检测名次在者得10分,四五名得8分,其余的6分)

  2、教学资料。

  能按时完成学校及教导处下发和各类表册,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计划,学期结束时有高质量的总结,上交听课记录、学困生转化、家访联系卡、科学实验报告、英语听力、语文阅读检测资料,全部交齐的10分,缺者扣分。

  3、教案。

  教学环节齐全,有自己独特的简介,不抄袭旧教案,提前备好课,能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加法有创新,能自制课件或教具辅助教学,书写规范、简明、实用,有板书设计和教后记。优秀得10分,合格得8分,较差的6分。

  4、上课。

  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结构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严密,重难点突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授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态大方,语言简洁、生动、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工整规范,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内容适中,教学效果显著。优质得10分合格的9分,交叉的8分。

  5、作业批改。

  作业布置科学合理,难易适中,有代表性,批阅及时,尽量做到面批面改,重视学生作业书写格式指导,工整规范,作业布置不搞一刀切,对困难生吃偏饭,作业以基础知识为内容,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业批改打分依据每学期两次作业检查和教导处不定期的抽查,分优、中、差三等,得分分别是哦10 、9、 8分,无书面作业的学科的任课教师,作业批阅打分为5分。

  6、教研。

  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教研课题,有于专题相关的教验论文,大胆尝试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或课例获省级以上得20分,地级得10分,市级9分。对请假超过一月的教师,教学成绩考评取本次教学打分均分的一半进行打分。对任两个年级统考科目的教学成绩得分是将两个班均分相除以2后,按各项得分打分。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4

  为加强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提高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水平,检验教学效果,给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意见,并为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检测时提供测评标准。根据区教育局下达的《武昌区小学全学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评价途径:

  学校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小学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评----小学生身体素质

  二、评价权重:

  学校体育教学常规管理----30%

  小学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评----40%

  小学生身体素质----30%

  三、评价方法:

  1、学校体育教学常规管理采取:

  (1)查文献资料(学校计划、课程落实、大课间开展及阳光一小时落实、学校群体活动开展相关资料、体育教师备课教案、评价手册等);

  (2)学生调查问卷

  2、小学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评:抽水平年级,抽技评测评项目,采取片内循环测评。

  3、小学生身体素质:依据全国中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中提出的`素质项目进行评价。

  四、评价细则及说明:

  (一)学校体育教学常规管理(30%)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体现体育教学工作(8分)

  查看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能把体育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

  2、体育课时及群体体育活动落实情况(10分)

  学校总课表体现,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落实两操(眼保健操、广播操);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体育学科教研落实情况(6分)

  学校体育教研工作能结合本校特点制定计划,学期末有总结;体育组教研活动有记载。

  4、体育教师教案、记分册书写及检查情况(6分)

  体育教师教案本中学年、单元及课时计划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时计划体现3分钟的队列队形及素质练习;记分册书写规范;学校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学期末检查记分册完成情况。

  (二)小学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评(40%)

  根据《小学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与办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或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测评方法见《小学体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与办法》(40分)

  (三)学生身体素质(30%)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下达的《小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评(30%)

  小学体育教研室在每次测评前抽取一个年级,并在《小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中身体素质测试规定项目中抽取两个,全区统一测试年级及项目,由具体负责测评人员到各学校该年级学生名单中抽取男、女生各20人进行测试,并根据《小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中具体的分数表综合评分。(30分)

  本标准用于对小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学业水平达成度进行评价,检查体育教学效果。测评出的成绩占《武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总分的40%。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5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全优工程的实施,加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力度,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全优课堂健康有效地发展,长茂中心小学特拟定教师评价方案:

  一、教学状态

  1、教学理念5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全优课堂理念,有全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平等,积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开展全优课堂模式培训活动,利用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合作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实施课堂的全优。

  每月举行一次全优课堂理论知识考试,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教学设计10分

  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行提前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先由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课前审阅本组导学案,再由教务处对导学案二次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改正。

  每周举行一次导学案专项评比活动,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教学方式10分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导学案设计合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随着导学案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显得较活跃。让后进生也能感到“我学我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运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展示。逐步形成自己的“全优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上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的机会较多,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会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教师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科学优化的评价,确保后面环节的.当堂达标。

  课堂上老师语言点拨要精炼、明确、有针对性,并有效地控制教学时间。

  每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品牌课、展示课,分教研组评比打分。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校领导、教科研人员和学科带头人随机听课和评课,依靠四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经常性地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学手段5分

  课堂教学中能合理、有效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教具,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积极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逐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具制作、课件制作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二、学习状态

  1、自学研修10分

  教师每学期都有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建立学习型校园的行动。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意识、提高意识或超越意识。

  学期初要求教师制定出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交教科室备案。定期进行教师读书笔记检查,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学习心得10分

  教师积极参与以读书为载体的学习研讨活动,在职业道德、打造全优课堂、专业成长等方面有深刻的心得体会。要求教师经常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每学期进行一次学习心得或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集中培训10分

  教师要积极参加全优课堂模式的培训,参与校本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杜郎口和新知学校的先进做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加各类校本培训活动。出满勤得10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三、研究状态

  1、反思行为10分

  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有相应的改进措施。善于开展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要求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坚持在每节课后在备课教案上写出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由教研组长在检查备课时督促完成。

  每学期进行一次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征文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研究行为10分

  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和课题专题研究,积极参与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行动。教科研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要求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以及小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其他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工作评比活动,看课题材料评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无材料不给分。

  3、研究成果10分

  在课题研究和践行全优课堂模式过程中,不断积累问题,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把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校园网站投稿,积极参与各类论文评比活动。

  论文获奖或发表,国家级给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被校刊或校园网站录用1分,不同篇目可累加。

  四、创新状态

  1、教研创新实践5分

  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各种有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有关创新活动的评比,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评价观念5分

  教师能建立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多元开放,贯穿学习全程,富有创造性,为学生喜闻乐见。

  组织各班任课教师要经常开展关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座谈研讨活动,互相交换评价意见,更新评价观念。

  每学期举行一次评语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注:本方案为教师综合评估方案,每学期评价一次,由教师自评,教务处复核。评价积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奖”的发放依据。

  (1)按照积分给与校级奖励:85~100分以上为三星级教师,给与200元奖励;75~84分以上为二星级教师,给与100元奖励;70~74为一星级教师,给与50元奖励;60分以下为不合格教师,给与50元罚款,同时由三星级教师给与帮扶。

  (2)津贴浮动:每半学期300元参与浮动分配,津贴按三星、二星、一星、星外等级进行分配,比例为:170%、120%、100%、10%。

  (3)星级教师与各种评优、聘任、职称评定挂钩。星级教师优先评优;星外教师不得参与评优、评定职称。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6

  一、评价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为指导,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引导发展学生潜能,张扬个性。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新体育课程的建设。

  二、评价方案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评价形式和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与技能、体育特长四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40分)+基础知识(20分)+体能与技能(40分)+体育特长分≥100分,打破了百分制。

  四、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外活动表现。体育学习日记。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等五项内容。

  五、评价标准

  1、过程积累分(40)

  (1)出勤情况4分

  建立一本体育与健康考勤簿,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课4次扣1分。

  (2)课堂活动表现20分

  学习态度5分: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5分: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5分: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5分: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每次得1分。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10分

  眼保健操。课间操4分。

  参加体育课外小组3分。

  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3分。这部分内容由体委或体育部长负责记录,每缺席一次扣0.5分。

  (4)体育学习日记,每课一记3分。

  由学生自己记录学习体会,教师定期观察评价。

  (5)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3分。

  学生在平时自己采集的体育摄影、漫画、新闻等

  以上五项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赋分的阐述,40分是最后的折合分,学年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委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2、基础知识试卷2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答的形式进行,期末统一测试。

  内容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介绍为主。根据不同年级的水平目标选择出题内容,一、二年级采用口试,三年级以上采用笔答的形式。

  3、测试部分40分

  主要包括体能与技能两方面

  (1)体能测试20分

  小学体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体能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参考量化表查成绩,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采用学前测验与学后测验相比较,计分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进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进步分(比如:学前测验跑8″10,得分为50分,学后测验跑7″90,得分为60分+进步分10分=70分)。另一种退步记分--学后测验得分-退步分(比如,学前测验跑7″50,得分为80分,学后测验跑7″60,得分为75分-退步分5分=70分)

  (2)技能测试20分

  小学技能测试共2项,每项10分。测试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目标的所学内容而定。运动技能测试参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测验参考量化表查成绩,有些项目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例如:小学跳远项目可以把达标成绩(远度)与技评分分开来评,一项各占5分)。

  4、特长展示

  1.对学有特长的学生允许有选考项目,并以满分5分为附加分,计入总分。选考项目,可以是必修和选修内容,可以是传统的体育项目。选考项目范围不能与必考项目相同,必考项目的选择一年内不许重复。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喜欢体育项目,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在年度各级体育比赛活动中取得名次,可按以下标准为附加分,计入总分。乡、校级5分,县级10分,市级20分,省级50分,按名次递减。

  六、具体措施

  将平时积累、体能、技能、基础知识、特长等分数统计得出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优秀(90分以上)、良好(76-~89)、及格(60~75)和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

  学生体育全面考核后,教师在学生的自评、互评基础上,写出以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还可以针对该生体质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记载在学生成绩通知单或成长记录册中。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自己和同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察、轶事、成绩测验等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持续性的记录。体育档案内容的选择,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出发,根据体育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档案袋的设计形式要体现个性化,建议体育学习档案内容为如下:

  1、体育学习日记。(教师观察和评价)

  2、体育运动测试的成绩数据。

  3、展示成功的作品。(各级各类参赛记录)

  4、发现成长和改变的事物。(体育技能、兴趣和态度)

  5、体育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生活整合的作品。(体育摄影、漫画、新闻等)

  6、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 17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

  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A B c D)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

  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课堂评价。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艺术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会他们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自我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7、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8、营造氛围相互评价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要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赞赏自己。一位哲人说:发现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因为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学生能从各方面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就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他们就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氛围,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们在融洽的课堂气氛感召下,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真正成了师生共同生命的历程,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

  9、多元评价的魅力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学生间互相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形成评价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或一个阶段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家长建议多方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积极健康地发展。

  总之,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那么过去单一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评优劣的评价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个体发展的方向。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相关文章:

上期阳朝小学科学评价的方案03-22

小学上期科学评价方案(通用6篇)12-09

小学教学质量科学评价方案(通用6篇)12-15

小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测实施方案03-22

小学科学教学评价评语多篇03-24

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案12-28

小学校整体评价方案10-06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范文10-06

小学科学教育的活动方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