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12 16:58:52 方案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就我区、我校来看,现在没有一套适合于我校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教材。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并撰写适合我校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区实际,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校本课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校本课程教材的撰写拟以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与生物学科高考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知识为编写内容,更好地体现“趣味性、探究性、实效性、同步性、开放性、选择性”的研究目标。拟包括三大模块即:高中生物怎么学、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一)高中生物怎么学

  1.通过本专题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提高生物学成绩,进一步达到多学科的交叉,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灵活的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

  通过对高中生物中趣闻趣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难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本课程也使高中生对自己日常行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积极纠正;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物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会价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实验

  1.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课本知识与现实情境的有机整合,开发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的生物实验,实现对学科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本课程拟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使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和实验设计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用时约两年半时间(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组建课题小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高二年级11个理科班。

  3.进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属于校本课程的问题)再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调研、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课题前期背景情况调查

  2.对子课题部分内容进行尝试性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交流—总结

  3.陆续完成子课题的'编写--研讨--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汇集完成本课题的编写、评价,进行校内成果研讨鉴定,根据鉴定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整理出书,课题组完成专门性总结

  2.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工作总结,聘请专家评审,修改课题报告

  4.结题材料及研究成果装订成册或书上报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陈维强

  成员:耿占荣、杨玉芳、陈维强、马桂兰、吉义东、王永峰、刘春辉、于洋、孟进、宁春晓

  2.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维强负责课题申报,管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工作,负责活动内容的记录、活动过程的拍照、摄像、外出参观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陈维强、耿占荣、杨玉芳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及研究成果的汇总、上报及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工作,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学》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王永峰、孟进负责学生问卷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参与校本课程的《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于洋、刘春辉、宁春晓负责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的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参与校本课程中《高中生物的趣闻趣事》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吉义东、马桂兰负责有关生物实验和实习考察等实践的设计、准备、实施及分析,并参与部分校本课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实验》模块的编写、试验、总结等相关工作。

  (三)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负责管理。课题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法、试验法和走访参观。

  1.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兴趣和需求调查,进行分析,设想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思路、操作计划,进行论证,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收集有关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准备工作,之后再试编写--研讨—反思--修订--试用--反馈--修订--评价—总结,最后形成成果。

  2.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结果,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3.数据分析法当前,通过对各阶段学生纸笔测验或调查结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建设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客观性和科学性。

  4.文献法因为我计划编写的内容大多数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需要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5.试验法生物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编写前后需要反复的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反馈的信息,再进行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6.走访参观通过走访参观校外生态基地、种植或养殖专业户,科研院所等,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本课题研究成果:

  1.汇编成册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试用)》教材。

  2.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学生在进行校本活动中的成果: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报告、调查及小论文、制作的各种模型等。

  4.教师参与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心得和经验、教学设计、案例论文等册子及优秀教学课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中期研究报告和后期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成立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二、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乒乓球队、趣味跳绳队、舞蹈队、绘画队训练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马琳,多么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 "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 "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场地很大,乒乓球、跳绳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心灵手巧,寥寥几笔,精致的图案便跃然纸上。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依据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四、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中华经典诵读

  技能类:花样跳绳、中华武术操、快乐乒乓、小小歌唱家、快乐小画家、写字等

  五、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5、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选修名单》,有20人左右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书法校本课程研究组机构

  组长:张义富

  副组长:赵玉利

  组员:杨艳军 姜海平 李敏 戚焕芹 张义明 张传牧 姚传东

  四、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五、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六、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习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书写,能够对某种字体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并在书写熟练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知识迁移加上

  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六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七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九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 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

  2、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3、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本学期,我校继续将“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设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结合我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将“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做为本班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意义:

  “百善孝为先”,慈孝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做人最起码最美好的品德。我们将在前期知礼仪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对学生进行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的教育,进一步的拓宽教育渠道、增加教育途径、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让我班的孝道教育进展到更新的层次。

  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我班将分阶段拟订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至六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最近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我校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孝敬规范。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作为孩子“老人”的父母,其言语中不乏真知灼见。当然,由于立场的差异和局限,一些错误的教导也再所难免,因而学生可以结合学校老师的教导进行识别和判断。总之,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要从听父母的话做起。

  2、七至十二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年级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健壮,动手能力增强,帮助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父母。

  那么,该如何帮助父母呢?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平常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二是特殊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

  (1)平常日子里,父母辛苦工作,养家糊口,在这种氛围中,孩子首先应树立一种观念,而且是牢不可破的,即帮助父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应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做起。如整理一下房间,做一次稀饭,都会让父母感到安慰。第三,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不是朝夕之功权宜之计,像是办好事一样,兴之所至,大干一次,此后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天天敬老人,终生孝父母。

  (2)特殊日子里,是衡量一个人孝敬状况的最好时期。平时孝顺,特殊日子里更应孝顺,更应帮助父母。当父母忙时,千万不可添乱,还要尽力帮助,让自己成为家庭的小帮手。当父母累时,主动多做家务,比如盛饭洗碗等,让父母多休息。当父母病时,若是短期病症,请医抓药,悉心照料,耽误玩耍休息不可抱怨;若是长期重症,要处理好学习与家务之间的.矛盾,敢于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不抱怨,不放弃,不灰心,要坚信照料生病的父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父母不在家是,自己要成为家庭的小主人,料理家务,有条不紊的干好一切家庭琐事,体验父母的辛苦。总之,帮助父母意味着奉献,这是一种无私的甚至是牺牲自己利益而在所不惜的崇高的品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应从帮助父母做起。另一方面,家长让办的错事也要敢于拒绝和批评。

  3、十三至十八周,重点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愁,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言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忧父母之所忧,乐父母之所乐。让自己成为家庭的融合剂,父母的小帮手。

  那么,如何理解父母呢?

  (1)说感恩的话。当父母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父母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长辈要说“您好”平时做到不与长辈顶嘴。遇事要设身处地,多替父母想想,经过换位思考,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做孝敬的事。吃饭吃菜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碗,为长辈倒水、洗脚、捶背;走访外地长辈,帮助长辈实现愿望;自觉勤奋学习,不强求长辈为自己做事情;等等。

  (3)推广孝道美德。各位青少年在家中实践孝道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5)当父母伤心失望时,面对挫折,甚至身出绝境时,孩子应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父母未来的希望,给父母行将燃尽的油灯内添油。

  (6)当父母因办错事而深深自责时,孩子不应一味埋怨,而应充分体谅父母,并进行善意和中肯的规劝。

  (7)当父母愁闷时,孩子应讲一些笑话,逗父母开心,为家庭增添欢乐气氛。或是默默地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活,象雕牌洗衣粉广告中的小女孩那样,理解妈妈下岗的忧愁,主动帮妈妈洗衣服。

  (8)当父母吵架时,孩子应保持中立,并利用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之心,用亲情去感化他们。

  (9)当父母高兴时,自己应引以为荣,因为父母的高兴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10)在特殊日子里,如父母生日、三八节、重阳节以及其它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更应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体贴。

  三、实施途径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乃至所有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明孝道意义:开学初,将要在班中大力宣传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充分营造教育氛围,调动全班学生开展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订孝敬常规:由组织全体同学,根据教育内容,选择、讨论、制定我班孝道言行常规,每人三条,由老师班委会筛选出10条孝敬长辈的言行常规印发给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孝敬言行有规范,并通过学生带给家长,以便为教师、家长教育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具体、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

  3、知孝敬内容:开学初,印发《孝敬长辈言行常规》,《学生在家孝敬情况评定表》等资料给学生,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方案》中的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与听话的区别,怎样孝敬长辈,孝敬评定的内容、方法等。

  4、读孝敬故事:各班组织学生阅读摘录传统的、现代的孝敬故事,班将各个学生搜集的资料装订成册,组织学生轮流读摘录本。在此基础上我班将利用好图书室图书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阅读国外的敬老故事、了解敬老名人、搜集著名的诗歌、图片等。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程小册子一边同学之间互相传看。

  5、出孝敬小报:假期,布置全校每一位学生将收集的孝敬故事、格言、开展孝敬活动写的孝敬日记为内容,编一份孝敬手抄报。同时此项活动也要延续到暑假,开学时进行展示评定。

  6、写孝敬日记: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3篇,目的是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

  8、听孝敬事迹:在学生中开展以孝敬日记和我的孝敬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讲孝事活动。以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感化学生。

  四、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学生每天和家长见面接触,从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和父母的言行进行碰撞,孝道由此产生,学校要求全体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就是要求学生把孝道行为内化为孝道理念,是对孝敬行为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

  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每周一次,根据本年级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A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三篇以上,且真实可信。B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C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剪纸特色建设,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全体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体师生的自我展现,自我锻炼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特举办此次“剪纸能手”活动。

  二、组织领导:

  组长:汪海峰

  副组长:陈学贵

  评委安排:

  三、负责指导:

  陈学贵及班主任

  四、参赛对象:

  全体师生

  五、参赛要求:

  1、作品内容:反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如体现祖国风貌、学习生活、人文风情、和谐家园、美丽校园、历史人物、动物图案也可以是精美的团花等。

  2、学生作品: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指导,每班准备10幅剪纸精美作品参赛。9月25日前交教导处。(所需材料请提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一起上交)。

  3、每幅作品上交时请用素描纸或A3纸张贴好,并用标贴注明作者班级、姓名、题目,指导教师,贴在素描纸的右下角;

  4、每幅作品尺寸:A4或A3纸张大小;

  六、评奖细则

  1.主题鲜明,立意生动,富有创意。(25分)

  2.构图饱满、平面布局大方整洁(25分)

  3.作品清晰自然,技术把握准确,剪口光滑整洁不毛糙。(50分)

  七、奖励办法:

  1.按高、中、低三段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班集体奖一个。所有获奖者将分别授予奖状。

  2.学生获奖将计入班级考核中,给予加分。

  3.相关比赛结果将在学校集体晨会中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刘春生

  副组长:咸玉富刘金发

  组员:生物老师、班主任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刘金发

  副组长:石孝法姜兆强

  组员:班主任、全体生物教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6、确定校本课程。

  7、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8、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

  七年级上学期农业技术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一、背景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根据区域特色与学校发展需求自主开发课程内容,我县正争创国家生态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对于环境建设尤为重视,而环保理念也逐渐深入到每个家庭与个人心中。我校处于县生态路附近,周边环绕着多家大型花木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资源,故此,选择花木文化作为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二、课程意义

  1、能够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开展形成系统;

  2、有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

  3、学生在参加活动获取信息、锻炼能力、掌握方法的同时,深化对家乡的感情;

  4、强化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生态发展深入学生心中。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本校本课程是对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一个补充,各年级段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其中选择内容开展,也可以在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活动。

  1、三年级主要是围绕认识花木、欣赏花木为活动方向;四年级在认识与欣赏的基础上加入保护,与标本制作方面的内容;五年级更多的关注到花木文化层次上的研究;六年级则走进社区进行花木栽培、管理实践,调查了解本地花木经济。

  2、围绕整体安排,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开展的多项以花木文化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比如《为学校花木做“名片”》、《早园竹研究》、《快乐的植树节》、《茶文化研究》、《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树叶标本制作》、《树叶的指纹——叶脉观察》等等,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为丰富学生对花木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增添了一个平台。

  3、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花我来定”活动,提炼花木精神作为班级铭言,使其成为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班设立植物角,这样既为班级添加了一份生命的绿色,陶冶学生情操,更为现实的是:力求体现绿色课堂的教育理念。

  4、3——6年级各班设有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生既是基地的管理者又是基地的'实践者;另外,利用周边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还与周边多家花木苗圃场协商设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前往活动。

  四、课程管理与保障

  组织领导

  组长:张金星

  副组长:朱克卫 荀爱花 吕金华

  教师队伍:诸荣华 王云生 王小娟 陈天福

  教学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开展相结合,要求每学期各年级段必需选取校本课程中相适合内容开展活动。

  科研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科研统一管理

  经费:学校保证充足的校本课程开展经费与软硬件设施。

  五、课程评价:

  将校本课程的开展纳入到载体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评价体系中,确保每学期的开展,提倡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强调与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的融合,将花木文化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乔运良侯华科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的校本课程“跳绳”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注重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领域的均衡发展。

  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跳绳”课程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我们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提升体育学习能力。

  尊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跳绳”课程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和运动技能差异,定制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学习目标,享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跳绳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既能增强耐力和体力,又能提升双脚移动能力和强化脚关节。此外,它还能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消耗热量相当于长跑的90%。而且,跳绳易于学习,可以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轻松愉悦地锻炼身体。正如俗话所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

  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

  1.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开始,即加一次垫跳。

  2. 反摇双脚跳时,需要注意使绳子接触地面,以防过高翻滚导致失败。

  3. 跳绳时,务必上下肢协调配合,保持运动的自然放松状态,维持身体平衡。落地时应用前脚掌着地。

  4. 单摇熟练后,可以尝试各种跳跃方式,如: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 在双摇跳时,可以首先进行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跳起时双手连续快摇两次。

  6. 定时跳: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以分组比赛。

  7. 迎面接力:距离30-40米,或者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 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 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10. 跳双长绳:当跳入者接近一端的绳子即将落地(或另一端绳子刚刚离地)时,学生从正面或侧面跑到绳子的落点附近,用单脚交换跳或双脚跳的方式进行跳跃。

  学习重点及要求:

  跳双长绳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摇绳和跳入的配合。解决这个问题后,强调以相同的速度摇绳。跳双长绳的频率比跳单绳的频率快一倍,因此,一开始练习时应慢慢来,待熟练后逐步加快速度。可以先挑选个别同学试跳,强调跳入时机和三人配合的协调一致性。评价方面,单人看其姿势端正、不过分前倾,两手体侧摇绳,前臂手腕配合与跳起同步;双人看带人者摇绳子速度均匀,被带者把握上绳时机准确,两人协同配合;跳长绳则看摇绳人的摇速是否均匀,幅度是否稳定,两人合作默契,以及人进绳、出绳的时间掌握和同伴间的配合。

  可以按照时间(如一分钟,计算次数)或定次(中途不失败)跳多少次来进行评估。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文理并重,外语强化,全面发展,国际融合”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6、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7、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8、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运作机制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小芳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陈钢(教务处主任)浦培根(教研室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2)校本课程研究组:各教研组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xxxx年3月——6月)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第1周)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第2周)

  C、教导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第3周)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导处;(第5周)

  E、教导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第6周)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编写教材。(第7周-第18周)

  G、校本课程教材交教导处。(第18周)

  2、实施阶段(xxxx年9月——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第1周)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第2周)

  C、教导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第3周)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导处检查(第4周);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第4周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春学期第18周)。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18周)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第19周);

  C、教导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第19周)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文化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校本课程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适绘画,却又绘画的形象感;不适诗,却又诗的意境;不适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生命,却又生命的神采。因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校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

  三、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四、实施内容

  1、硬笔书法:1-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硬笔书法(写字)课。由本班语文老师进行指导、授课。

  2、毛笔: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毛笔(书法)课。由书法科任教师进行指导、授课。

  3、书法兴趣小组: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课,聘请校外书法老师,来校进行指导、授课。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

  必修课程:写字课、书法课(3-6年级)

  选修课程:书法兴趣小组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习效果评价:写字等级考试

  2、综合展示评价:“六一”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课程评价评价:施实教师的计划、方案、教案、教材修订情况等

  七、几点注意事项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07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2-08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10-07

202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2-20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2-12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10-03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06-10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7

202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