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4-09-17 08:38:12 方案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集3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集35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透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用心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潜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现目标多元资料宽泛,用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潜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潜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料

  1、基础性课程:

  《‘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状况,用心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取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透过超多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㈡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透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资料。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贴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贴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贴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资料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带给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光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潜力。

  资料: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资料: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资料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制等。

  ㈥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用心帮忙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构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状况。

  ⑹学校透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的、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透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由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校课程开发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5,开放性: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教研员,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灵活性:学校课程开发是一项新的工作,同时各校课程资源不一,因此在学校课程开发上,不要求全求大求新,应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实施目标: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2)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3)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4)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四,实施内容: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安排如下:

  校本课程研发题目一览表一至二年级

  题目

  负责人

  开发情况

  1,小学生安全常识歌

  江明兴

  教材已编写完

  2,小学生安全知识常识

  陈成森

  教材已编写完

  3,学生宿舍防火规定

  游表元

  教材已编写完

  4,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常识

  江明婢

  教材已编写完

  5,肠道传染病怎样预防

  方声茂

  教材已编写完

  6,防溺水安全及常识

  张立荣

  教材已编写完

  校本课程研发题目一览表一至二年级

  题目

  负责人

  开发情况

  竹的传说

  江明兴

  教材已编写完

  竹竿舞

  张水珍

  教材已编写完

  舞蹈

  童玉兰

  已制定计划

  鼓号队

  练发成

  已制定计划

  有关竹的故事

  江明兴

  教材已编写完

  竹的分类

  江明婢

  教材已编写完

  竹的用途

  江明婢

  教材已编写完

  竹笋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陈成森

  教材已编写完

  春笋的医学价值

  陈成森

  教材已编写完

  苦笋的医学价值

  江明华

  教材已编写完

  方笋的'种植技术

  方声茂

  教材已编写完

  毛竹的种植技术

  方声茂

  教材已编写完

  (1)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

  为避免盲目性,与其他学科一样,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2)重视教师配备和培训

  尽可能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时侯也可以两个教师上同一节课,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3)重视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将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

  (4)在展开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五,方案预定过程(具体措施):

  1,定向阶段:各班教师调查学生们喜欢研究的课题(内容)。

  2,准备阶段:收集有关研究项目材料;进行整理分类。

  3,观念阶段:用观念来进行各种各样选择,把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

  4,总结阶段:把研究过程中的结论加以推敲,再验证,然后形成报告。

  六,评价方案:

  评价起着对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诸方面发展变化的评估作用。而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评价活动中教师更要优先思考的是评价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否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行,是否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学习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一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二课时的工作量外,学校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其他学科考核。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评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三部分合成。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分阶段评价三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作业,问卷调查及活动记录本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学分评价,一共分为四个等级:优(10分),良(8分以上)及格(6分以上),不及格(6分以下)。

  3,对课程的评价由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形成。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组织领导:

  小学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叶荣灼

  副组长:严孟训方声茂

  组员:江明兴江明婢陈成森张水珍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置依据

  1、政策依据,国家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的课程方案》是我们目前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2、我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以德育德,以能育能,师生和谐发展”,精心营造“纯真、健康、和谐、阳光”的理想育人氛围,培养个性飞扬、身心健康的小公民,让每个解放路小学学生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学生需求的评估:我校早在20xx、20xx年设计了2套问卷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写出调研报告。结果发现,我校学生的需要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按需要程度排列主要集中在这样几方面:快乐的学习、健康的体魄、全面的素质。我们曾在不同年级段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最大程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需要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来保障。

  4、评估学校的课程资源。我校各种专业教室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尤其是修建了天籁楼,设备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场所,我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美术教师郭守其、程肖、何建强是知名美术家,美术教学在我市有着重要影响。宽带网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了信息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指导思想

  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的、主动的、有个性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让个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均衡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公民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有较强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实行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发展目标,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尤其是艺术方面)素养和能力,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

  2、通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的热爱之情;

  3、通过校本教材系列实践活动的开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大胆创造,塑造健康身心,丰富孩子们的人生实践,锻炼孩子们适应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

  2、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学校方面: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2、培养个性张扬的多元化人才:

  3、为社会提供一个进行高雅艺术教育的场所。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需要与实效相整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要遵循课程开发规律,又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

  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增强课程对社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同时还应使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实现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综合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选择、创新的权利。

  3、自主与自愿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学科教学课程并存的重要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课程结构设置

  (1)儿童画:通过开设儿童画课程,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运用美术知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美术素质的早期开发,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泥塑:通过开设泥塑课程,让学生从小学泥塑,可以促进这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学习和拓展特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情操,融实践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的泥塑,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能很快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同时,泥塑立体造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的艺术整体把握,在实践过程中内容表现的自由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泥塑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本地特有的“柑橘文化”,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的课程模式,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为依据,以满足社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特制定“柑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学校课程资源分析

  种植柑橘历史悠久,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篇《桔颂》为据,界首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别适应蜜橘生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们,找准自己的位置,盯准自身的优势,为过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为加快柑橘的发展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桔文化”,柑橘生产已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产业化已初成雏形。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柑橘文化做点贡献。

  三、课程总体目标

  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走学校特色之路,开发适应本地实际和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 、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境界,把学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3 、以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为主要内容,把开发“柑橘文化”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围绕:认识柑橘、传承柑橘文化为主线,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开发和研究,让学生对“柑橘文化”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做好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柑橘文化”渗透教育。

  四、课程的分段目标

  (一)认识柑橘:(主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认识柑橘)

  1 、参观果园:①柑橘开花时。②果实成熟时。

  2 、实地调查:(调查柑橘的主要品种和具有发展前景将要引进的新品种。)

  3 、本地柑橘发展历程的了解。

  4 、柑橘:根—茎—叶—花—果实的认识。

  5 、柑橘品种的鉴别。

  (二)管理柑橘

  1 、参观果园:

  ①大树移栽(移民迁建保持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

  ②柑橘基地。

  2 、社会调查:(柑橘园管理措施)

  3 、柑橘管理

  ①柑橘树常见的病虫害的认识及综合防治。(能制作标本的要制作标本。)

  ②土壤的管理(除草、深耕)。

  ③柑橘树的施肥。

  ④修剪、抹芽(操作课)。

  ⑤保花保果措施。

  ⑥柑橘发展的方向——无公害栽培(绿色水果)。

  ⑦收集整理历代名人、文人对柑橘进行描写、歌颂的'作品。

  (三)开发柑橘

  1 、参观活动。

  ①参观柑橘园苗圃。

  ②参观柑橘:分级、打蜡、包装。

  2 、社会调查。

  ①柑橘销售的市场调查。

  ②柑橘发展方向的市场调查。

  3 、柑橘发展的历史。

  4 、柑橘发展的方向——品种的改良。

  5 、柑橘改良的一般方法:嫁接。

  ①砧木的选择。

  ②品种选择(抗病虫害、优质、高产、销路好)

  6 、操作课:嫁接。

  7 、果实的采摘及采后处理。

  8 、分析本地柑橘种植的资源优势。

  五、课程开发策略

  1 、学校将建立规范的校本课程实验基地进行独立开发。

  2 、以“柑橘”为主线、分年级、分层次、按照《方案》实施。每位教师必须做好各科教学的渗透,突破“文化”主题。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目标,确保每位教师,每位学生参与开发和研究,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按时间分为二个段完成: 20xx年 4 月 1 日 至 20xx 年 8 月 31 日 为第一段,完成 20xx 年秋季的校本课程开发。 20xx 年 9 月 1 日 至 20xx 年 12 月 31 日 完成 20xx年春季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参观、调查、采访、搜集、操作、讲授等。

  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 唐章强职务:校长,市级骨干教师。

  副组长 : 蒋有兵

  成 员 : 姜军建

  顾 问 : 汪书芬职务 : 乡农特站高级农艺师

  2 、拟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 、对实验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

  4 、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支持。

  5 、进行校本课程资源调查,向家长,向社会宣传其意义。

  第二阶段:校本课程实施阶段。

  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第一组(三、四)负责人:郑红燕

  第二组(五、六)负责人:王永洋

  2 、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拟定授课纲要。

  3 、实验教师按授课纲要编写出课时计划并组织讨论定案。

  4 、实验教师按课时计划实施教学。

  第三阶段:拓展研究

  1 、根据社会、家长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逐步开发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

  2 、成果展现。

  ①图片 ②交流收获 ③实际操作 ④调查报告 ⑤制作标本 ⑥资料汇编

  3 、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建立本地支柱产业柑橘的相关信息档案。

  八、各科教学中的“柑橘文化”渗透

  ①语文:通过参观、调查、操作、市场营销等活动,让学生写出日记、周记、作文、调查报告等形成对柑橘文化的理性认识。

  ②数学:通过调查、收集与柑橘知识有关的数据,编写应用题和绘制统计图表等。

  ③科学:通过对柑橘的认识和了解,制出有相关柑橘知识的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

  ④艺术:通过美术作品描绘出柑橘丰收的景象,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勤劳。

  ⑤品德与生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访问调查等,使学生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操。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实施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努力发掘学校、家长两方面的资源开发,设置了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首先是学校资源,也就是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一年级统一开展歌谣识字活动、二年级开展看图说话活动,三到六年级开展美术类的巧手勾织、儿童画创作、纸版画、喷绘、树叶贴画、……手工类的十字绣、串珠、巧手编织、水晶花、瓶艺等、文学类的诗情画意、美文赏析、精品读屋、剪报制作……口语表达类的英语课本剧、小记者、校园新闻……曲艺类的:合唱、鼓号队、管弦乐队……书法累……科技类的科技小制作、科学初探、信息技术类的电脑维护、网上冲浪等。

  其次针对丰富的家长资源,我校开发了家长的潜力,让家长走进校园,来到课堂为孩子上校本课。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充分了解课程、了解教育。

  四、实施方法

  1.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每门课程开班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0~45人,教导处有权根据

  学生意向和学校教学条件,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

  调剂。

  五、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

  1.校本课程的日常考核与评估由教导处负责。

  2.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出勤和表现对学生进行评分,每学期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

  3.教导处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六、课程评价

  1.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教师的教育行

  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防止

  过于注重结果,特别是获奖、成果发表等显性效果的倾向。

  2.对学生研修的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

  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

  自我反思。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

  景进行个性化评价。要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当然,在这期间,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比如:我们教师现有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改要求的标准?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其科学性、系统性到底如何?校本课程的评价如何能突出学校特色、学生个性?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1、为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我校将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模式。我们将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要求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感受足球魅力,培养体格健魄、充满自信的文明小学生,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我校校本课程以“我自信,我能行,我成功”为基本理念,开设“快乐足球”这门必修课程,每周1节“快乐足球”由体育老师和专业教练在体育与健康课时中抽出课时引导学生探讨足球文化、传授足球技艺。

  二、资源及需求分析

  1、学生资源分析

  (1)我校是“青岛市少儿足球训练基地学校”。足球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从1999年起就一直拥有自己的“学校足球代表队”,专业水平不断上升,他们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了市、区重要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把“快乐足球”设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既能巩固多年来取得的体育教育成果,利国利民,又能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2)我校由20xx年重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具备使用现代技术施教的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并有一个专业的人工草皮足球运动场。

  (3)学校有一支思想观念新、敬业精神强、师德高尚的年轻教师队伍。专职体育教师3名。

  2、社会资源

  “青岛市、区小学生足球赛”每年定期举行,为我校校本课程“快乐足球”的课程开发、发展、交流及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平台,打开了一个窗口。既可以开阔师生的视野,提供更多有利于课程开发的资源,也给学校一个展示特色、检阅成果的机会,便于学校形成具有该课程特色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拓展的管理机制。

  3、需求分析

  (1)增加学生体质,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运动”,是国家的'需要,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足球,是现代开展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世界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从中世纪以前的“哈巴斯托姆”游戏到1904年“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fifa)”在法国的成立,从我国汉朝“蹴鞠”、“蹋鞠”到1951年我国第一届足球比赛的举行,足球在全世界已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足球运动的对抗性强、技术多样、战术丰富,不仅有效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器官的机能,而且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敢的心理品质和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培植自信的精神,故全世界人民都喜爱它,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一类产业,成为一个国家强盛、文明的标志。学校拟把“快乐足球”开发成“足球文化”,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更是结合学校实际――培养“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健康向上”重庆中路第一小学全体学生的需要。

  (2)锻炼学生身体,磨炼学生意志,塑造学生人格,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三、课程开发及实施目标

  ㈠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的重中一学生。

  (1)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

  (2)开发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特长,保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力争每个人都拥有一技之长,都有才艺展示,或当“体育名星” 。

  (3)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勤于实践,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㈡具体目标

  1、“快乐足球”系列目标

  (1)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发展及作用;走进足球场,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动作;会观看足球,具有积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识,从而关心足球运动。

  b、方法与过程:做场外文明观众,观察、感知足球(赛),会画足球;初步体验身体对足球的控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校内足球明星和代表队,了解他们的战绩,增强荣誉感,培养自信心。

  (2)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初步学会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从中体会学习足球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足球的运球、控球等技能的培养。

  b、方法与过程:场内外知识的讲解,以及简单的比赛模仿,锻炼学生各身体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录相、上网等重要赛事的观看,让他们更加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现状,更加关注、热爱足球。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团结守纪、协作一致的精神,磨炼坚韧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战斗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自信心。

  (3)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目标

  a、知识与技能:全面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历程及现状,基本熟悉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自觉收集足球信息、自我体会足球知识乐趣,全面掌握运球、控球、传球、停球等各方面技术,基本能上场比赛。

  b、方法与过程:自主收集国内外足球信息,自觉投身足球运动,集体探究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关系。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养成守纪守时、团结互助的作风,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师生为主体,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在校本课程中去实践、去感悟、去体验,从而能自觉地接受教育。

  2、实践性原则: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以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做到课堂知识传授与师生共同实践相得益彰。

  3、灵活性原则:课题开发、学年(期)计划、单元划分、课时教案都要视学生的实际及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可开发度来决定,要着眼于学生在小学六年中以及一生中的可持续发展而灵活取材,开放时空。

  4、综合性原则:

  内容的综合性——每一个版块不能过于单一,版块之间要有逻辑联系并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要求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直接达到目标的综合,不能顾此失彼。

  教育功能的综合——以培养学生“自信、成功”为教育理念。

  五、课程开发策略

  1、学校以“快乐足球”为突破口,打开足球与知识、技能、身体、身心、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沟通大门,由体育教师组织开发适合全校学生、不同的内容,实现学校办学特色与课程开发的有机融合。

  3、让学生多才多艺,内练素质、外树礼仪形象,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

  4、建立家长学校,建立社区、家庭、学校教育协作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之中。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

  本学期,我校继续将“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设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结合我班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将“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做为本班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活动意义:

  “百善孝为先”,慈孝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做人最起码最美好的品德。我们将在前期知礼仪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对学生进行懂孝道,理解关爱父母的教育,进一步的拓宽教育渠道、增加教育途径、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让我班的孝道教育进展到更新的层次。

  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我班将分阶段拟订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至六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最近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我校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孝敬规范。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作为孩子“老人”的父母,其言语中不乏真知灼见。当然,由于立场的差异和局限,一些错误的教导也再所难免,因而学生可以结合学校老师的教导进行识别和判断。总之,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要从听父母的话做起。

  2、七至十二周,重点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年级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健壮,动手能力增强,帮助父母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父母。

  那么,该如何帮助父母呢?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平常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二是特殊日子里如何帮助父母。

  (1)平常日子里,父母辛苦工作,养家糊口,在这种氛围中,孩子首先应树立一种观念,而且是牢不可破的,即帮助父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应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做起。如整理一下房间,做一次稀饭,都会让父母感到安慰。第三,让孩子明白,帮助父母不是朝夕之功权宜之计,像是办好事一样,兴之所至,大干一次,此后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天天敬老人,终生孝父母。

  (2)特殊日子里,是衡量一个人孝敬状况的最好时期。平时孝顺,特殊日子里更应孝顺,更应帮助父母。当父母忙时,千万不可添乱,还要尽力帮助,让自己成为家庭的小帮手。当父母累时,主动多做家务,比如盛饭洗碗等,让父母多休息。当父母病时,若是短期病症,请医抓药,悉心照料,耽误玩耍休息不可抱怨;若是长期重症,要处理好学习与家务之间的矛盾,敢于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不抱怨,不放弃,不灰心,要坚信照料生病的父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父母不在家是,自己要成为家庭的小主人,料理家务,有条不紊的干好一切家庭琐事,体验父母的辛苦。总之,帮助父母意味着奉献,这是一种无私的甚至是牺牲自己利益而在所不惜的崇高的品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应从帮助父母做起。另一方面,家长让办的错事也要敢于拒绝和批评。

  3、十三至十八周,重点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愁,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言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忧父母之所忧,乐父母之所乐。让自己成为家庭的融合剂,父母的小帮手。

  那么,如何理解父母呢?

  (1)说感恩的话。当父母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父母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长辈要说“您好”平时做到不与长辈顶嘴。遇事要设身处地,多替父母想想,经过换位思考,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做孝敬的事。吃饭吃菜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碗,为长辈倒水、洗脚、捶背;走访外地长辈,帮助长辈实现愿望;自觉勤奋学习,不强求长辈为自己做事情;等等。

  (3)推广孝道美德。各位青少年在家中实践孝道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5)当父母伤心失望时,面对挫折,甚至身出绝境时,孩子应发奋努力,让自己成为父母未来的希望,给父母行将燃尽的油灯内添油。

  (6)当父母因办错事而深深自责时,孩子不应一味埋怨,而应充分体谅父母,并进行善意和中肯的规劝。

  (7)当父母愁闷时,孩子应讲一些笑话,逗父母开心,为家庭增添欢乐气氛。或是默默地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活,象雕牌洗衣粉广告中的小女孩那样,理解妈妈下岗的忧愁,主动帮妈妈洗衣服。

  (8)当父母吵架时,孩子应保持中立,并利用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之心,用亲情去感化他们。

  (9)当父母高兴时,自己应引以为荣,因为父母的高兴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10)在特殊日子里,如父母生日、三八节、重阳节以及其它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更应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体贴。

  三、实施途径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乃至所有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明孝道意义:开学初,将要在班中大力宣传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充分营造教育氛围,调动全班学生开展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订孝敬常规:由组织全体同学,根据教育内容,选择、讨论、制定我班孝道言行常规,每人三条,由老师班委会筛选出10条孝敬长辈的言行常规印发给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孝敬言行有规范,并通过学生带给家长,以便为教师、家长教育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具体、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

  3、知孝敬内容:开学初,印发《孝敬长辈言行常规》,《学生在家孝敬情况评定表》等资料给学生,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方案》中的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孝道,孝道与听话的区别,怎样孝敬长辈,孝敬评定的内容、方法等。

  4、读孝敬故事:各班组织学生阅读摘录传统的、现代的孝敬故事,班将各个学生搜集的资料装订成册,组织学生轮流读摘录本。在此基础上我班将利用好图书室图书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阅读国外的敬老故事、了解敬老名人、搜集著名的诗歌、图片等。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程小册子一边同学之间互相传看。

  5、出孝敬小报:假期,布置全校每一位学生将收集的孝敬故事、格言、开展孝敬活动写的孝敬日记为内容,编一份孝敬手抄报。同时此项活动也要延续到暑假,开学时进行展示评定。

  6、写孝敬日记: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3篇,目的是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

  8、听孝敬事迹:在学生中开展以孝敬日记和我的孝敬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讲孝事活动。以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感化学生。

  四、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学生每天和家长见面接触,从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和父母的言行进行碰撞,孝道由此产生,学校要求全体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就是要求学生把孝道行为内化为孝道理念,是对孝敬行为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

  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每周一次,根据本年级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A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三篇以上,且真实可信。B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C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9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六、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1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丰润区.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打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勤奋、活泼、创新”,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七、八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王贺印

  副组长:王守增.王晓朝.王学军.高海忠.

  专家指导:田秀梅(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王友华.甄东亮.韩玉红.马瑞文.王建东.王福利.王艳凤.甄立红.张海峡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有关人员:

  指导老师:王晓朝

  实验老师:甄东亮.韩玉红王福利

  七、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98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

  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

  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3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已建设文化墙210延长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环境建设上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化。我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倡师生读书,近年来启动“阳光·书香”活动。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有力促进我校、“阳光·书香”校园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4、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组长:刘国富

  副组长:李强、宝伟棠、金常胜、刘伟林

  成员:刘国峰、温海楠、吴丽丽、王明丽、萨茹拉、徐丽娜、祝锴山、刘颖、孙菲菲、索明婧、李明慧、张芳

  组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员负责按实施方案落实课程工作,组织各项活动,检查验收实施效果等。

  5、教材类型:选编

  三、校本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白我,勤于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同、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课程内容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以背诵古诗、成语、佳句等。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读一读:读名篇,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摘抄五个佳句一首古诗十句成语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开展“15110阅读积累周计划”)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竞赛和积累本评比活动。

  3、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4、主讲教师:各年级语文任课教师

  5、教学材料:《弟子规》、平行班教师确定的名篇

  6、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

  1、教师在每周一节“阅读课”解读《弟子规》“名篇”

  2、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诵读背诵“弟子规”

  3、课前背诵5首古诗

  7、课程实施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文化墙、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2、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4

  一、美术校本课程学习项目:漫画、陶艺

  我对项目的认识:

  A、漫画:夸张、搞笑,符合孩子的思维观念,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B、陶艺:学生兴趣浓厚,更具有创造性;我校有电瑶、练泥机、泥板机、拉抷机、云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习项目目标:

  A、漫画:

  (1)本期目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简单的绘画(简笔画)练习,培养造型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涂色方法。中高年级从简单的漫画入手,先从拟人化的动植物入手,逐渐过渡到漫画人物的学习,多练习,培养造型能力;学习色彩搭配知识,练习色彩搭配。

  (2)一年目标:低年级除了基本造型外,学习绘画装饰,用各种符号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丰富画面内容;涂色整洁、干净、美观。中高年级能较准确的临摹漫画作品,能把握住人物的比例、动态;能搭配出丰富、统一、美观的色彩效果。

  (3)三年目标: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我校能形成大的漫画绘画环境。学生能较熟练的完成漫画作品,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服务。能把漫画这一绘画形式渗透到新郑市美术活动中去,并获得优异成绩,形成我校少儿漫画特色课程。

  B、陶艺:

  (1)本期目标:教师个人学习探究陶艺,认识陶艺,掌握陶艺基本技法。

  (2)一年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陶艺引入教学,先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陶艺小能手。

  (3)三年目标:将陶艺推广到课堂,在全校掀起学习陶艺的浪潮。

  三、实施措施:

  1、整体思路:

  (1)漫画课程分两个学段:低年级学段和中高年级学段。采用课堂上普及,课下强化的手段。每班的课堂教学按照一周国家课程,一周校本课程的规律推广、普及漫画校本课程。课下以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为主,进行强化学习。

  (2)陶艺课程先从兴趣小组学习探索,逐步深入推广到各个班级,形成我校特色美术课程。

  2、实施方法: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依据学情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段,主要学习简笔画造型及简单上色的方法。

  欣赏优秀漫画图片、动漫视频,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摆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可以讲童话故事,让孩子发挥想象,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对象。如:苹果姐姐、茶杯弟弟等。

  教师根据孩子的绘画表现,进行演示指导。给苹果姐姐带上头饰、穿上花衣。

  ④上色指导,涂色的时候一定要一笔一笔的涂,要顺着一个方向涂,教师示范讲解。

  (2)、中高年级学段。依据学情确定三至六年级为中高年级学段,主要练习造型能力,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掌握漫画的绘画技法,学习色彩搭配知识。

  欣赏漫画作品,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

  形式: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包括四格漫画)、连环漫画、插图小说和漫画条。

  特点: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造型夸张、内容搞笑等。

  临摹漫画作品,先从简单的入手,可以分局部练习,比如:单独训练眼睛的画法,各种感情的眼睛;单独训练嘴巴、手、脚的不同形态画法。然后将单个局部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人像。

  临摹练习环境、物体的画法,如:树木、房屋、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④完整作品的创作,画面主体、背景的完整表现。

  ⑤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情感等。优秀套色的搭配练习。

  B、陶艺:

  (1)教师自身学习研究。

  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自主探究学习。

  寻找陶艺培训班、民间艺人,学习陶艺技能。

  (2)学生陶艺学习。

  以橡皮泥、粘土等常见工具,进行立体艺术学习。先从简单的造型入手,培养孩子兴趣,为陶艺学习打下基础。

  组建陶艺兴趣小组,小范围实验教学,学习陶艺简单技法。 增加学习难度,使用云台、拉抷机等专业工具。

  3、教学阶段安排:

  A、漫画:

  (1)三月份。培养好习惯,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低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以欣赏课为主,激发学习热情,初步认识、学习简笔画。

  中高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通过欣赏课,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2)四月份。漫画入门,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

  低年级学段:教师用语言引导,启发学生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常见物品。如:苹果姐姐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红红的'嘴巴,头上带一朵黄色的小花,脚上穿着一双粉红色的鞋子……

  中高年级学段: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先从眼睛入手,学习不同眼睛的画法;再学习鼻子、嘴巴、耳朵等的画法。

  (3)五月份。深入学习,独立完成漫画作品,尝试人物表现技法。 低年级学段:小组合作编故事,并根据故事分工作画,再把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组合加工,创作出小组作品。

  中高年级学段:将人物各个部分进行组合,能完整表现漫画人物,并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人物描绘。

  (4)六月份。整理装裱,汇报展示;进行期末测试。

  低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个人作品、小组合作作品,简单装裱,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中高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作品,学习简单的装裱方法,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B、陶艺:

  (1)三月份。学习探究陶艺基础知识,观看有关文字、视频资料。

  了解陶艺所需工具、材料。

  了解陶艺制作工序、方法技巧。

  (2)四月份。锻炼立体造型能力,深入学习陶艺制作方法。

  用橡皮泥、粘土等材料,练习立体造型能力,锻炼手感。

  尝试使用陶泥制作陶艺作品。

  (3)五月份。制作陶艺,掌握制作方法、技巧。

  深入学习陶艺,练习各种制作方法、技巧并能熟练掌握。

  能做出成功的陶艺作品。

  (4)六月份。让学生接触陶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下半年看展陶艺课打基础。

  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制作陶艺的过程,可以是现场看,也可以是视频观看。

  学生尝试玩陶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本期预计效果: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20幅优秀作品。

  (2)中高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15幅优秀作品。

  B、陶艺:

  (1)教师对陶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有能力进行陶艺教学。

  (2)教师出5件陶艺作品。

  5、期末汇报展示:

  A、漫画:将选出的35件优秀作品进行装裱,举办校园漫画展,邀请学生、教师参展。

  B、陶艺:教师展示制作陶艺的过程,可现场、可视频。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5

  一、校本课程设置情况

  本学年度,我校的校本课程继续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其中,必修课程又分两个系列,一是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主导性校本课程,按一至六年级的顺序,课程内容依次为《我是文明的土家人》、《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和《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二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写字课。

  通过学生选课,确定开设的选修课程有《我有一双小巧手》《我们的动物朋友》《生活万花筒》《我是小小科学家》《儿童漫画》《美德故事伴我行》《演讲与口才》等。

  1、必修课程之一

  《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我校地处鄂西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龙舟坪镇,这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长阳文化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享誉神州的长阳“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八百里清江纵贯长阳,还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人,就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显学校特色,作为县实验小学,把特色定位在哪里呢?几年来,我们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明确提出了“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的办学理念和“育创新人才,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在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小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仅仅靠单纯的说教是难于凑效的,必须建立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程载体。我们反复分析了自身的地理位置、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和课程资源优势,充分认识到,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一种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那么,我们利用土家文化的精华来教育、影响学生,必将有助于我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定将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的土家文化,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的,是难得的校本课程资源,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筛选这些资源,让土家文化走进校本课堂,构建起我校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

  二、课程价值

  1、文化价值

  土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无论是古人留下的竹枝词、当代人创作的寓言、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俗谚、格言、谜语;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是酒文化、茶文化,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必将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智能价值

  在该课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表演、艺术欣赏、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必将全面培养其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价值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实践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土家文化的丰厚博大和源远流长,必将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决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美育价值。学生在欣赏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魅力四射的文化艺术之时,必将提升自身的美育素质。

  三、课程类型

  人文素养类

  四、课程总目标

  让学生知晓土家文化,热爱土家文化,立志长大后光大土家文化,献身家乡(祖国)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现代文明人。

  五、学段目标

  一年级:

  1、初步认识学校、家庭、社区,了解大自然,知道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种基本的感性认识。

  2、参与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习参观、访问、观赏等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

  1、会讲萧国松笔下的寓言故事,长阳地名故事、人物故事、孙家香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等。

  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进行故事的创编。

  3、让学生在听、讲、演、编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土家故事的热爱。

  三年级:

  1、知道土家族的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

  2、学习采访、辩论、阅读等一些方法。

  3、从风俗民情中吸取道德的营养,感受土家风俗民情的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

  1、了解土家名人的感人故事。

  2、在阅读、采访、讲述过程中,进一步习得一些方法。

  3、学习土家名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五年级:

  1、了解长阳的旅游景点及清江风光的美好。

  2、学习图片的拍摄、风光的欣赏以及一些创作的方法。

  3、清江风光的无限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之情。

  六年级:

  1、掌握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的相关知识,了解根雕、盆景、清江奇石。

  2、会欣赏长阳山歌、南曲和根雕、盆景、清江奇石,会跳巴山舞。

  3、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蕴的土家人。

  六、课程内容安排

  年级主题内容总体构想

  一我是骄傲的土家人从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的角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土家文化的气息

  二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中感受土家故事的优美动听,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让学生在听(讲座)、读(书籍)、访(文化人)、辩(优劣)中,感受土家风俗民情的个性、特色

  四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让学生在访土家名人、读土家文化人创作的书籍、讲土家名人的事迹中,以土家名人为自豪,增添不断进步的动力

  五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通过实地游览、欣赏画面、拍摄图片、撰写导游词、为家乡旅游事业出谋划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清江风光的无限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之情

  六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以长阳新旧“三件宝”、文化艺术成就为内容实施教学,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蕴的真正土家人

  七、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c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八、课程授课安排

  1、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一个教师能独立完成,如外出参观、实践活动,因此,凡教学相关内容时,学校应安排教师协助。

  2、因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的教学非校内教师能够承担,因此,学校应聘请部分社区人士作为该课程的教师。

  九、课程开发者、实施者

  课程开发者为曾祥友、彭兴建、赵爱华、漆昌琼等。

  课程实施者建议为课程开发者之一,同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相近性,安排具有其相应特长的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6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 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 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 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己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开设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实践等共12个门类,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球类训练、诗词选读、美文赏析、动画制作等共18个班。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3)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 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 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 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 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7

  一、背景与目的

  “校本课程”的思想,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已经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校的跳绳活动,一直在宝应处于优先地位,拥有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上述优势为开设绳毽校本课程提供了资源、人力保障,同时营造了课程开发得天独厚的氛围。因此,我们萌发了开发校本课程的设想,试图通过绳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创办学校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20xx年6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学生的需要。由于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课程的'开设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是考虑学生的需要,使绳毽校本课程成为对学生发展“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3、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

  A、人力资源。(如学校现有技术水平较高的教练员队伍,有较多掌握跳绳技术的家长及文化课教师)。

  B、先进的现代化设施,(设施宽敞的室外场地)。

  (二)、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我校实际,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绳毽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我校跳绳在宝应乃至扬州市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跳绳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通过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和运动能力。

  (三)、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开发过程

  1、启动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编写校本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①、第一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跳绳教学入手,逐步向课外体育活动、跳绳比赛延伸。

  ②、第二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

  ③、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跳绳校本课程体系;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三、实施途径、内容、方法

  (一)、跳绳教学——抓好普及。

  我校在跳绳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掌握跳绳技术技能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提出“参与热爱享受”的口号。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做到人手一绳,注重知识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行为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较强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二)、课程超市——发展特长。

  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好地落实区局课程超市的实施意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为体现体育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结合“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体育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普及促提高,发展学生的特长。

  1、活动对象:七至八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

  (1)、校内活动:

  (2)、校外活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星期天)放学后

  3、活动办法:

  (1)、活动内容

  (一) 1、入门练习

  2、基本跳法:单摇等

  (二)、1、单人单摇

  2、单人双

  3、双人的入门练习

  4、基本跳法:一带一单摇等

  5、花样

  6、游戏

  (2)、活动形式:

  1、集中辅导

  2、分散练习

  3、优生表演

  4、教师讲评

  (3)、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负责技术指导。

  3、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

  4、学生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活动。

  (三)、跳绳比赛——促进提高。

  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跳绳比赛

  校本课程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施以科学的跳绳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校本课程还可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能力,并让他们认识到跳绳校本课程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在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学校个性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结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阶段来,我校在课改实验工作中,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认识我校的校情和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发展情况,在充分起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初步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2.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规划

  1.第一阶段(20xx.9 - 20xx.7)创建《校园读书文化》

  2.第二阶段(20xx.9-20xx.7)创建《剪纸》校本课程,培养教师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实施的能力。

  二、关于《读书》、《剪纸》课程设置的初步论证。

  1.关于《读书》课程的实施。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

  2.关于《剪纸》课程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艺术在中国有8百多年的历史,开设剪纸校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美化环境。剪纸有三大好处,就是教育、美

  化和热爱。在剪纸过程中培养学生要细心观察、耐心操作。通过剪纸课程的开发使学生掌握剪纸技巧。

  三、成果展示

  校本教材管理与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两个校本课程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了解课程发展情况、学生反映、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师生共同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等。

  四、评价方案

  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教师的业绩,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在期末个人工作评估表上加分。

  五、关于课程管理

  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其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在于人员的配置。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机构,全面指导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落实开发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工作。一线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师生实际,具体落实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工作。

  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机构如下:

  1、校本课程管理与指导小组

  组 长:李庆军

  副组长:王桂宝

  成 员:李怀生 袁娜 李建波 刘长娥 李庆瑶 袁春福

  管理、指导机构负责校本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组织全体相关教学人员学习《校本教材实施方案》,定期检查各教研组的教研、教材实施情况,及时指导、总结。

  我校将高度重视这校本课程,不断加以调整、充实、完善,使该校本课程富有学校特色。同时,我校将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1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2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3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六、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4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为完成课程方案中“选修II”课程的任务与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有利于深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要有利于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满足学生多校化需求的前提下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身个性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创造机会,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学校的特色。

  适当性原则。校本课程应从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

  多样性原则。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校化需求,合理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合作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干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工作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中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1、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实施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从而全面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要求,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三、开发与实施

  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根据本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情况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和学校教育资源调查,分析和把握学生发展、学校特色和社区发展的需要。

  3、制定校本课程目标、开发与实施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数量应坚持少而精。校本课程目标包括校本课程应达到的一般目标和每门课程的具体目标;开发与实施计划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纲要等。

  4、通过进行教师培训、课程申报、课程审议、组织选、分配资源、安排课程等工作具体实施校本课程。

  5、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客观评价和适当调整,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进行评估反馈,二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成效等进行评估反馈,从而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四、组织保障

  1、制定本校的校本课程工作方案,规定每个学生毕业时应该获得的校本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修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协高各类课程的关系,提供学生选取课程的方案。

  2、加强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提高校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加强与教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充分昨用他们的资源优势,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要建立校本教研机制,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氛围。

  3、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5

  一、跳绳简介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跳绳活动,那时称跳绳为“透索”或“跳白索”。可见,跳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跳绳活动的广泛开展,跳绳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如有人一分钟能跳二百七十多次(个),有人能做五摇跳(起跳一次,摇绳五回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开展跳绳活动,日本也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材。日本有个跳绳能手叫铃木胜己,七岁开始练习跳绳,坚持跳绳四十多年,能跳一百六十多种花样,能一气跳六小时十五分钟,还能完成五摇跳,经常到国外去表演。

  跳绳运动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是最普遍的项目,一人一绳、多人一绳、多人多绳均可开展,其动作可简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小学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二、跳绳的功能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跳绳动作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韵律。易于学习教材简便,不受场地、季节限制,也不受年龄限制。跳绳种类很多,有跳短绳、跳长绳;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花样跳、有单摇跳、多摇跳;有一般性跳绳锻炼,也有跳绳比赛,等等。由于跳绳的锻炼效果好,也是广大儿童喜爱的活动,所以跳绳已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

  经常参加跳绳活动能够增强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节奏感等。有句顺口溜比较简练地概括了跳绳活动的功能:“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就是说,通过跳绳可以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弹跳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习。以下几点是同学练习跳绳时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①跳绳方法是用前脚掌起跳和落地,切记不可用全脚或脚跟落地,以免脑部受到震动,当跃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应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

  ②握绳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绳两端的把手,通常情况下以一脚踩住绳子中间,两臂屈肘将小臂抬平,绳子被拉直即为适合的长度。

  ③摇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大臂靠近身体两侧,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方力作外展内旋运动,使两手在体侧做画圆动作,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经过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手绳的速度成正比,摇动越快,则绳子回旋越快。

  ④停绳的方法是向前摇时,一脚伸出,前脚掌离地,脚跟着地使绳停在脚掌下;向后摇时,则一脚伸出,后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使绳停在脚底。

  5要循序渐进练习

  6活动时间

  7严防事故

  以下是几种因跳绳引起的常见事故:

  1相互间拿着跳绳追逐打闹,用绳子当“鞭子”抽打同学。

  2将绳子挂在器械当吊绳,做“千秋”荡,易出事故。

  3从高处将绳子甩下击打同学的头,有时一不小心,也会造成自己受伤。

  以上种种,应加强教育防范,杜绝事故。

  四、跳绳的方法

  1、怎样学跳绳

  跳绳是简便易行的一项运动,尤其适合于冬天。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分步训练。

  第一步,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

  第二步,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幼儿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第三步,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第四步,双手拿绳实际练习。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习跳绳就容易多了。

  2、跳绳的课堂练习

  应用跳绳进行校本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发展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跳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原地练习法

  (1)单人跳绳练习:在篮球场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距离4—5m,每人左右之间相距2—3m。两手分别执绳的两段,持绳于身后,进行正、反单、双足跳或单、双足交替跳;正反夹花跳;单、双足双飞跳;蹲着跳(将绳对折单手执绳的一端,蹲下单手贴地摇绳跳)等。

  (2)两人同跳一根绳练习:一人摇绳两人同跳(没摇绳的人站在摇绳同学的前面或后面);两人同摇同跳,(两人同站一排,各执绳的一端,同摇齐跳);两人同摇一人跳,(跳绳人外侧手执绳的一端,没跳者执绳的另一端,同时摇绳)。

  (3)夹物跳练习:双踝夹物跳;双膝夹物跳;双腋夹物跳;双踝、双膝、双腋同时夹物跳。要求:跳绳过程中要控制所夹物体不掉地。

  (4)自我展示跳绳练习:将学生分成几组,依次进行,每组6—8人,让学生自择或自创跳绳方法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交流技艺。

  (5)牵绳练习: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绳子从腰间绕过,两人分别各执绳子一端,通过牵、放绳子来较量,看谁脚下稳或移动来决定胜负。要求:要学会用巧劲来取胜。

  拔河练习:将全班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学生自行组织,将同组内的几根跳绳并在一起,成一根拔河用绳,进行拔河比赛。要求:(1)每组学生自定裁判;(2)按规则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

  投掷练习:在场地上画一条起抛线。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进行投掷跳绳比赛,看谁投得远,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跳绳织成团或其它形状,只要自己认为它便于抛掷就行。要求:(1)抛掷方法不限;(2)不得跨越起抛线。

  跑的练习

  (1)你追我逃:在篮球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站在4块篮球场上,每组再分2小组进行:一组跳绳逃跑,另一组跳绳追,被追住的同学站到场外,直至最后一位同学被追住为止,然后,两小组角色互换再进行练习。要求:A、逃得同学不能出界;B、追的同学不能停绳追,用手拍击逃跑人的身体。

  (2)跳绳往返接力跑:距离10—15m,将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成纵队站立,每组只用一根绳,比赛开始后,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跳绳向前跑出,绕过终点标志物返回,将手中的绳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重复第一位同学的动作,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依次进行,看哪一组最先跑完。要求:用手交接绳,不得抛绳。

  (3)跳绳迎面接力跑:距离15—2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面对面纵队站立,每组用一根绳,准备好后教师发令,每组第一位同学跳绳跑向对面同伴,将绳交给同伴进行,看哪组最先完成判定胜负。要求:A、必须跳绳跑进;B、接绳之前不得跨越起跑线。

  (4)三人两足跑:距离20—3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将学生分成多组,站于起跑线后,各组学生两个、两个一组,可自由组合,用跳绳将自己的一只脚和同伴的一只脚绑在一起,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或跑向终点。要求:配合协调,步调一致。

  (5)蜈蚣赛跑:距离100m,分别画两条平行线,在田径场上进行。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0—12人,成纵队站于起跑线后,每组用各自连接好的两条长绳:一条用来系住各人的左脚踝关节;另一条系住各人的右脚踝关节,每人前后相距一臂距离,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的人肩上,准备好后教师发令,各组学生快速走向终点线,以各组的最后一人先过终点线为胜。要求:(1)各组之间相距1—1.5m,注意安全;(2)协调一致,走成直线。

  跳长绳练习:在篮球场上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2—4组,每组将短绳接成长绳,进行集体跳长绳练习。要求:(1)学生可自行编制与选择跳长绳的花式;(2)多人花样跳时要注意安全。跳绳运动不但能跳出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高智力,发展思维……;而此项活动对器材和场地要求较低,易组织,易普及,易被学生们接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6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我校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为了改变现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所以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开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开发的资源分析

  小学年龄的孩子们都有爱动、爱跳的特点,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姿势,还有的学生有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少儿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动律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发掘和开发校本课程。

  1、社会资源

  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而且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艺术水准,对孩子的发展作用很大。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那些正在成长历程中的孩子们,把他们生命中隐秘的天性之“美”挖掘出来。孩子们长期的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其原有的“自然形体”变成“艺术形体”,即使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而是混杂在人群之中,也同样会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气质。

  2、学校资源

  原平第七小学是一所新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将准备在近几年中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一些市级或其他级别的舞蹈比赛。

  3、教师资源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根据我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专兼结合,将实施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体育和音乐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身上。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地方资源,设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1、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压腿、下腰、肩部等柔软度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的练习、音乐节奏感的练习、舞蹈组合的练习、思维开发的练习。

  2、让学生欣赏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中华民族民间舞及成品舞蹈等舞蹈。了解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等舞蹈的特点。

  3、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少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形体和气质美感,培养少儿活泼、大方,敢于表现的性格。

  4、通过形体舞蹈的专业训练,增强幼儿肢体柔韧性,保持优美体态,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塑造形体的同时,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5、主要通过形体训练和舞蹈感觉的内在练习及节奏感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优美体态和审美情趣,提高学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6、让孩子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在韵律的舞蹈下感受健康快乐的人生!让孩子体验学习舞蹈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塑造他们优美的体形和健康的身心!

  四、课程开发的策略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喜欢的活动方式。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的种.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习信心,因此,我们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调查学生的喜好,从而制订相应的课程种类,相应的教学方式,如何安排课内外联系等诸多因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加以编排。

  3、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在教学中,让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舞蹈老师任课执教。

  4、安排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各级组织的活动,如新年联欢、“六一”联欢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于实践,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评价的主体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等组成。

  2、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采取成长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评价方法

  评价可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

  六、保障机制

  1、制度监控保障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成员:

  顾问:

  (2)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审查委员会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4)设置校本课程开发顾问小组

  校外名师、专家等

  2、经费保障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进行专款专用,给校本课程以充足的经费保障。

  3、评价措施保障。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准备阶段采用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层层监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背景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学校根据开发者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难易、课题开发的背景等进行背景性评价。

  实质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制阶段,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数量、质量、速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质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后,根据师生对校本课程的使用情况反馈意见、出现的情况等进行诊断性评价。

  4、管理保障

  校本课程,虽以活动为主,但从教学观点而言,它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法定的,因而上足、上好学校课程也是严肃的。因此,我们对学校课程必须加强管理。

  (1)学校课程组织管理。

  在该项研究之初,我们认识到建立研究组织,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征。学校建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审定方案和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创设和协调工作。在领导小组之下组建学校课程的研究小组,教科室主任、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具体承担实施研究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教学需要,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网络形成正梯形结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2)学校课程教育思想的管理。

  学校课程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把学校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与传统思想惯性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要从21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我们培养的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活动课程在教育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政治、业务学习,讨论、研究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另外广泛宣传和发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支持,使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活动课程研究的顺利进行。

  (3)学校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①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年级制定学校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有层次的各类活动。

  ②活动方案的编写。

  ③严格教学制度。学校制订课题管理细则、教育科研奖惩条例,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4)活动课程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管理。

  现代教育环境是构成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我们不断创造条件、增加投入,改善场地设施,积极联系活动场地,开辟校外基地,发挥社区优势,同时优化师资素质,实行专兼结合,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2、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3、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并征集意见,同时规划第二期的编写工作。

  4、总结、完善、提高。

  总之,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特长,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把学校课程做强做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7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理论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8

  一、课程背景

  “现代智力七巧板”是在传统七巧板的基础上,以物体的几何曲线为基础,巧妙地应用了现代高等数学上的几何学、拓扑学、排列组合以及线性规划原理设计而成的新型七巧板,是一种适宜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拼玩的创新教育学具。现代智力七巧板与传统的七巧板相比,外观迥异,却都具有极为相似而又严谨的数学规律,改变了传统七巧板“图案量少、形象单调、没有弧线”的缺点。“现代智力七巧板”看似简单,拼搭起来则奥妙无穷,妙趣横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课程的实施对象是我校中段学生。对中段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智力七巧板”既是他们的玩具又是他们的学具,通过拼拼、搭搭、想想,让学生尽情地玩,愉快地学,能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智力七巧板”作为课程内容,进行开发了《七巧智趣园》校本课程,希望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启迪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把《七巧智趣园》课程的目标定为:

  1.学生通过拼搭和画智力七巧板图形,使学生在“玩”中拼摆,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造,掌握拼摆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则、基本方法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拼摆现代智力七巧板的无穷奥秘,领悟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学生通过分类拼摆智力七巧板图形,深化拼摆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则、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掌握,并通过创造一些七巧板图形,学习一些创造的知识和方法,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拼摆现代智力七巧板的无穷奥秘,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学生通过多副智力七巧板的主题创造,锻炼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审美观。

  三、课程内容

  围绕课程目标,结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内容上做了这样安排:

  准备课: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史

  通过讲解“智力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优秀的民间玩具对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

  第一板块:基础篇

  通过拆装七巧板,了解七块板的名称,熟悉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七块板之间的拼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拼组技巧和拼图的基本规则(平放不重叠,七块少不得),让学生通过模仿、拼摆,初步感受七巧板千变万化的拼图乐趣。

  第二板块:提高篇

  通过专题设计,如飞机专题、交通专题、人物专题、动物专题、奥运专题、文字专题等。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七巧板的拼摆技巧,初步了解各种物体的结构,为以后的多副创造活动打好基础。

  第三板块:发展篇

  通过多副组合技能课的练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为他们“创造力的自我发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让他们“天生”具有的创作能力得到尽情发挥。

  第四板块:创造篇

  通过观察创造(单副)、主题创作(多副)、广告设计与创意技能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课程实施

  智力七巧板学习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课程管理。“智力七巧板”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智力七巧板”不同于其他学科,较高程度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智力七巧板”重在要求学生用有限的七块板创新出无穷的图形,因此,紧靠模仿范例是不够的,范例在“智力七巧板”的学习中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的创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

  五、课程评价

  七巧板活动中评价应具多元性。

  1.评价应是“自我参照”而非与其他同学相比。要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杜绝用象与不象、好与不好这些单一的标准答案的方式。

  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现自我,学会反思,自我改进,并有利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看结果,更重要是学生在过程中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要充分体现七巧板的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

  六、课程开发成效

  1.学生通过模仿与想象,把物象重新组合成新形象和新情景。借助图案游戏与竞赛,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脑的运作和协作,在强烈的感观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9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0

  亲爱同学们,让我们相聚在《看电影学语文》里吧!让我们一起走出语文课本,走进电影殿堂,共同领略语文的魅力,电影的精彩。在语文的境界里,我们恍入仙境,在迷蒙中穿梭前行;在电影的世界中,我们拨云见日,在阳光下沐浴成长。

  一、课程名称

  看电影学语文

  二、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国家是鼓励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而电影作为一种贴近当下学生生活的媒介,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为电影是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是生活的缩影。

  三、培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3.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批判、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得显著提高。

  四、理论依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

  五、实施方式

  以主题为板块。一个主题一个板块,每个板块汇集同一主题的电影,根据课程的需要做相应的处理,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和审美水平。如"环保"主题、"探险"主题、"英雄"主题、"民俗"主题、"动物"主题、"梦想"主题、"生命"主题等。

  六、教学思路

  目的不同,教学的思路也不同。

  1.提升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理清电影情节脉络,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梳理并概括故事的关键情节。如"英雄"主题中的《花木兰》,引导学生对电影复杂的情节概括为:匈奴入侵——选媒失败——替父从军——艰苦训练,遭遇尴尬——机智败敌——果敢救驾——辞官归隐——光宗耀祖——收获爱情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主题自由谈。设计问题: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谈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影感受填上一个关键词,谈谈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如《疯狂动物城》,答案有:坚持、梦想、勇气、信任、欲望、嘲讽、歧视、偏见等。

  (2)自主问题探究。设计问题:请提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尝试与同学交流解答。

  (3)主问题探究。精心设计三到四个主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借助问题深入解读作品。

  3.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多角度情节概括写作练习。

  (2)依据主题来抒写感受练习。

  七、教学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且能完成作品

  良好:主题明确,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总之,这一课程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探讨这类课应该怎么上,也可以推荐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经典电影。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1

  一、课程目的:

  1、构建全面发展课程体系,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发展学生的特长。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推动教师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形成,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课程原则

  1、贴近学生: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2、关联学科:根据学校的教师力量及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开设以学校开设的各学科相联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3、彰显特色: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和现有的教师水平,打造符合学校条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课程内容

  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和设施的条件等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体育运动素养类、艺术修养类四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体育运动类:通过体育项目,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

  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1、课程设置:原则上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的实施,确定负责人及成员,组织校本课程材料。

  2、学生选题: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课程相结合。

  3、班级组成:先由教务处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经教师推荐,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班级容量。

  4、组织教学: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5、时间安排:周三的错时放学时间。

  五、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8、定期汇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2

  一、设计背景

  (一)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讲好普通话,对于小学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上世纪90年代,小语界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始,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关键词换成“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人文感悟”、“文本对话”成为热点,而“语文训练”遭到边缘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国内外教师努力方向。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话”,而是要培养学生“说好话”。因此开设《小学生语言训练》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设计创意

  1、语文教学:包括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含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习环境,指为了开拓学语文、用语文的时空领域而加强的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2、语言:所谓语言,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九四年版)语言表达能力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在固守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促进教师特色化发展。

  4、开展各种比赛,在比赛中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打造精品作业工程,做到“出口成文”。

  6、“语言表达能力”指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说”和“写”的能力。

  7、分阶段、分年龄段教学。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设计教材,因材施教。

  三、设计依据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

  此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下发的纲领性文件,它将1—6年的阅读积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语言表达作为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旨在为广大的教师留下广泛的训练空间,这就为我们的实验研究。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因而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3、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熟背----解意----作诗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

  4.赏识教育理论。

  四、设计目的

  帮助小学生说标准、规范的话,说好听的话,说有逻辑的话。训练孩子能够自如的'与人交流,并有自信地当众说话是《小学生语言训练》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具体目标:

  1、基础阶段(6岁左右):掌握3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连贯地进行简短的讲述;能够说清楚自己想说的事;口齿清楚;讲话有礼貌,乐意与人交谈;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

  2、初级阶段(6-9岁):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完整复述某件事情;能够自如地讲出某个话题;能够连贯地当众说话;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信心当众说话。

  3、中级阶段(9-12岁):能够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朗诵文章和自由表达,语音标准、语句流畅,表达具有逻辑性;能够较自然地进行与人沟通、敢于当众说话;说话用词准确;初步掌握晚会主持、班会主持等活动主持技巧;初步掌握表演技巧。

  五、实施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实施步骤

  本课程开发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师资培训,苦练基本功,提高素质。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4、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设计方案。

  5、健全制度,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1、师资培训,外出观摩学习。

  2、研究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上好语言训练课。

  3、进行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策略的研究。

  4、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强化提高能力。

  5、收集师生优秀作品。

  6、探索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7、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8、撰写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1)总结研究成果,明确存在问题

  (2)撰写总结报告,准备成果展示

  (二)主要操作要点

  1、课程设置

  点面结合,全面开设语言训练课程。

  1语音发声基础训练

  2诗文朗诵

  3童话寓言故事朗读

  4看图说话

  5讲故事

  6角色扮演

  7节目主持

  基础、初级、中级,三阶段课程均为以上七章安排,课时内容根据阶段目标及年龄特点设置。

  2、课时安排

  在课时安排上,首先安排每天早上30分钟的自由说话时间,保证练习的时间,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语言训练课,进行集中的指导。

  3、教学形式

  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让人人都能“会说话、乐说话、说好话”。打破时空的限制,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学习与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兴趣,检验教学的成果。

  (三)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1、精选组员,提供人力保障。

  2、积极开展课程的研发活动,编订校本教材《小学生语言训练》。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把研究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之中。

  4、规范制度,保证课题的实施。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工作得失。建立实验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3

  一、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所谓“校本课程”也即“学校本位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就开发者而言,可以是学校中个别教师参与、部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或是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二是就涉及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有《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校本课程可以选择已有课程,改编已有课程和开发全新课程。

  二、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

  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创办特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

  成就个性化教师;

  培养个性化学生。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建立一个基础: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五、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与多次评价机会;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与多样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

  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种类。

  1、学科类课程。开设特长班,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展学校特色,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

  2、体育特色课程。通过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等体育特色课程的学习,运用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核心类课程。也称社会焦点课程、社会特点课程。主要有环境保护、网络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艺体兴趣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语文“大量阅读,以读促写”,数学“创新学习,自主发展”常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的经验。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视野,锻炼了师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也为我们研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八、“校本课程”实施节段划分。

  我校于20xx年2月份开始组织设置“校本课程”,并在全校展开,下设两个大课题,分别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环保类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2——20xx、5)课题准备节段。主要进行资源调查,需求评估,进而研究讨论确立课题,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第二阶段(20xx、2——20xx、2)典型课实验阶段。以典型的课程为研究重点以点带面,进行已开设课程的全面研究与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和评价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展逐步系统化。

  第三阶段:(20xx、2至今)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及深化阶段。努力争取相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形成较鲜明的校本特色。

  九、开发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根据我校实际,对于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点”。

  1、依靠支撑点——课改政策与新课程理念。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权力主体中,学校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程纲要解读》指出学校应结合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供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2、坚定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满足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三方面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坚定不移的立足点。

  3、确定开发点——学科类课程。体验活动课程、多科交融课程。我们以学科类课程为基础,确立了旨在经历、体验、感悟,以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类课程;确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素质的古诗文诵读课程,书法国画课程。

  4、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我们将突出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让他们承担有一定传统优势的学科类课程,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类及其他类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经验与典型范例。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在实践—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将不懈地探索。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4

  课程目标: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学校方面:通过特色活动开展,培养一批热心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教师,部分教师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绳教学方法,探索花绳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加以推广;全面推动学生特色工程,使花绳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花绳文化。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

  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

  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贯彻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1、从身体方面来说,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能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

  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因此,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2、行为彰显的课程活动平台。花样跳绳活动,只要开发合理,设计科学,可以成为有目的有计划引领学生把学到的东鞅硐殖隼吹摹靶形孟缘目纬袒疃教ā薄

  二、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优势。

  根据学校学生多,场地相对比较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展花样校本课程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一)简单易行,利于全面开展。花样跳绳是在普通跳绳的基础上适当加上花样动作,比较简单。且该项目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半小时可跳,三分钟也可跳,操场上可跳,走廊里也可跳,只需一根绳子就可以,因此可以发动全校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二)可简可繁,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花样。花样跳绳的动作繁多,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编不同难度的动作,难度可大可小。

  (三)花样繁多,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绝大部分孩子觉得跳绳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样跳绳因为加入了更多的花样动作,同时在加入花样的时候还可以创编一些顺口溜、童谣等,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观赏性强,可以表演展示。花样跳绳因为其花样变化多端,因此有很强的观赏性,适合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在普及花样跳绳的基础上可以组建校队,加大训练难度,有机会可以走出学校进行展示及参加各类比赛。

  (五)增强体质,激发学生意志。花样跳绳比普通的跳绳更能训练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同时可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危险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稳定性,运动危险性,场地安全性来说,都是安全可靠、让人放心的运动项目。

  三、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设定。

  课程目标明确、清晰,充分考虑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了花绳课程的总体目标及不同年段的阶段目标。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编排,教材框架清晰,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学校将花绳特色纳入体育课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适合各年级段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绳趣;三、四年级“竞争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五、六年级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花式跳绳水平。

  四、花绳课程的评价体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作用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一般适合于花样跳绳、双人跳绳、集体跳绳的评价,定性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定量评价一般适合于个人跳绳评价,定量评价时应因人而异,对不同年级、性别、和基础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跳绳的评价应把定性和定量评价二者结合起来。下面例出学校一至六年级跳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参考。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实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实施学校课程资源,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探索课程发展的机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增强课程对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经历实践、体验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享受教育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第一版块:一、二年级段“诗园漫步”

  1、课程目标:

  (1)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养成热爱诗歌,诵读诗歌的习惯。

  (2)自觉搜集古诗文,提高学生口诵心惟、含英咀华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思想感情。

  2、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秋、冬之歌”、“秋、冬之诗”。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第二版块:三、四年级段“节日探访”

  1、课程的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其精华,以传统节日为主线,结合其它特殊节日为内容的校本课程。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第三版块:五、六年级“科学发现”

  1、课程的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些简单自然现象与自然事物。

  (2)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3)初步了解观察的方法,能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记录简要的数据。

  (4)感受与体验科学的神奇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欲望。

  2、课程的内容

  (1)自然界中,亲近自然动、植物。

  (2)风、云、雷、电的形成,春、夏、秋、冬的更迭,草、树、鱼、虫的生活。(可以整合人、自然、社会,科学)

  3、课程安排: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隔周安排一个课时。

  四、课程实施:

  1、主讲教师要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实施策略、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表)、评价建议四个部分。

  2、教学要符合总体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特点。按照综合学科四项常规要求进行设计,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注重记录与反思,收集与整理学生有关作品。例如设计教学过程,低段可按这样的程序: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比一比,找一找。总之,教学设计思路简单,让自己与学生都能上。

  五、评价与考核

  学生方面: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待定"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教师方面: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一学期每位上校本课程教师要上交优秀教材、教案两篇,开展一次优秀教案评比。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10-07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2-08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8-12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0-07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2-12

202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2-20

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4-17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06-10

202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2-08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