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论文15篇(优选)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工商管理的论文1
本文在对比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由于其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理论性强且实践性要求高,仅靠传统的“教学靠理论,讲授靠教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有限,不利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应,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先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对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融入教学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基于其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最先应用于工科院校,而将其运用到工商管理学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主要探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现状
现阶段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出现以下弊端:
首先,培养目标同质。许多工商管理类院校制订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甚至有些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没有提出符合各自独立专业特色的具体培养目标,故不能应对社会对多样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学科几乎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为主”和“教师讲授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对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再次,专业架构简单。工商管理类教育长期以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的形式存在,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和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以 “专业”决定专业,长此一来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深而涉猎不广,很难解决综合性的管理问题。
最后,缺乏实践锻炼。不管多么丰富的理论知识,一旦与现实脱节,这些理论最终也是一无是处。工商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单纯的课本授课,不能使学生及时地理解并消化这些抽象的知识。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最初称为“范例教学。当时的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并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来掌握一般规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是老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其本质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明确要求,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型教学模式相比,尽可能的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调给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空间、分析空间、探索空间、交流空间和拓展空间,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和对未知知识的渴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传统理论型教学模式注重传授学生完备的知识体系,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学科宏观构架的把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加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淡化学科知识结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吸取二者的优点,使这两种教学模式相互作用,更好的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服务。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将学习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具体任务。教师将所教授工商管理学科内容分成几个具体任务。设计任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管理”情境,在情境中,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管理问题”,根据分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任务”,促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体系,结合现实经验,充分理解问题任务,为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拓展提供现实平台,实现探索性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实现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将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充分运用出来,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协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各抒己见、各凭所长才是真正的管理文化。
(3)任务总结与效果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任务情况向教师进行最后的反馈总结,是学生完成任务标志。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陈述,给出最终的教学评价。评价既包括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评价,即所学工商管理学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互助写作能力的评价。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以后从事管理类工作大有裨益。
五、任务驱动型模式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改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驱动型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去反思与总结。
第一,深刻理解任务驱动型教学思想。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改进的便是对驱动型教学模式理念和目的的理解,而不是仅局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只有我们深刻地明白,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先导,以实践为途径来理解并运用工商管理理论的,就不会出现理论体系把握不足和教学模式形式化的问题。
第二,对参与师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首先,它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专长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教学目的,设计出符合每位学生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多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理解运用新知识,实现整个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对学生积极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较高。
第三,教学过程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应用初期,便得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亟需改进。从课堂秩序来讲,任务驱动型教学将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的课堂秩序可以说是“混乱不堪”,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任务教学需要,但也不排除存在故意干扰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在能保证学生进行任务教学的同时约束学生行为。此外,任务驱动的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也是一大难题。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更为开放,易“放”不易“收”,教师很难把握各组的探究程度和进程,每组进度不一样,但时间有限,到最后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要求更加细化教学进程,在每一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四,评价体系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难以利用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价。设计出一套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并切实可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有效运用并推广的重要条件。对于基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重点不是我们完成了什么,而是我们学到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评价体系,必须针对每个学生,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结合理论知识授课目标,给予中肯而灵活的评价。对于工商管理学科来说,评价体系除了侧重于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上还应该重视学生对整套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协作竞争能力、领导服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予以不同比重,给予不同评价。
工商管理的论文2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企业间的竞争呈白热化状态。企业管理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提高经济效益,还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企业管理团队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进行管理的载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才能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管理人才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使企业管理更具高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是指对企业进行整体的规划、经营与管理。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都离不开一批专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进行策划。而管理人才都必须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企业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决定企业管理方向。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及综合能力,使企业管理有续进行。
(二)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新时期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要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企业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
二、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加快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文化与管理,不注重人才的培训工作。首先,企业对培训缺乏认识。虽然许多企业都知道企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对管理人才的培训,一般都采取引进人才,不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培训。同时,由于国家职能部门缺乏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指导与监督,缺少配套的培训体系、制度等,导致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热情不高,甚至不培训。其次,缺乏专业的培训师。工商管理培训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不但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培训出优秀的管理人才。然而,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过程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所请的培训师,要么只具有理论知识的讲师,要么只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建议
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工商管理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如何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增强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
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何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首先是企业的全体员工要端正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强化培训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培训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转变培训走形式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活动,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与竞争的紧迫感,让企业员工明白,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增强培训师综合能力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师的水平密不可分,只有提高培训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培训目标。如何提高培训师的水平:首先,要加强培训师资质认证系统的构建,对工商管理培训师资格的认证进行严格控制,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查;其次,对于已取得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才能做到在培训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扩大培训师来源,引进先进的培训人才,同时要强化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内容复杂,具有高层次、培训难度大、任务重等特点。加快培训模式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发展之需要。新时期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模式必须向现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培训的多元化与现代化发展。同时,培训模式也应由传统的培训方法向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如运用案例培训法、互动式培训法以及讲座交流等培训方法。企业通过工商管理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得到有效的提升,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之中,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工商管理的论文3
在河北工业大学学习两年多后,我运用学到的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完成了本文的写作。从本文构思的最初阶段到最终稿,我一直得到指导老师李双燕的精心教导和耐心帮助。李先生学识渊博,学术研究严谨,对战略管理研究一丝不苟。在李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完成了这篇文章的选题和写作。在此,我要向我亲爱的李老师表达我诚挚而崇高的谢意!
当我离开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时,我还要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他们是你诚挚的'教学精神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让我在过去的两年里收获良多。他们不仅在工商管理的各个学科中获得了理论上的理解和提高,而且拓宽了我的思路,使我能够把工作和学习推向更高的水平,平静地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在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两年学习。我们的班级规模是所有工商管理硕士中心中最低的。此外,我们来自河北、山东、天津、北京和中国东北。然而,我们可以在河北理工大学这样的地方见面,一起学习和提高。我将永远珍惜我们的友谊。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领导和同事对我的默默奉献和支持,这使我得以成功完成学业。谢谢!
工商管理的论文4
工商管理专作为当前中国最为热门、最受甫视的学科,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青睐,但相比于专仆.的热度,丁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卟市场和用人单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甫视,这暴露丫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之中存在着-定的问题和缺陷。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性过强,实践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存在历史较短,引进中国髙等院校的时间更是短暂,当前中国的丁商管理专业教脊仍然处于逐步完善和规范的阶段,对于丁商管理专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仍在进行之中。在现阶段的T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着-定的甫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气,这种悄况可以说是丁.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不完善的表现。
相比于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工商管理水平仍显不足,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之中,理论的引进是最容场也是最明显的。而相比于容场引进的先进理论,对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实践可以说是闲难甫贯、需要耗费大萤人力物力,在中国髙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之中很少能够实现。中国丁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的東视理论的倾向可以说是这种学习先进经验时理论先行的结果。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发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丁.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之中只能够将教学甫点放置在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上,无法很好地讲解T商管理的实际悄况和现实问题。同时,不少的教师由于缺乏作热悄和职业态度也只满足十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就所需。这些悄况的结合直接导致教师上课过于理论化,讲课风格照本宜科极为单调,学牛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和职业热悄。
实践之中可以发现,许多从事丁商管理专业丁作的人士都认为.当前的丁商管理专业学牛所掌握的理论无法与现今实际情况很好地吻合。有些理论是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根据当前中国丁商管理现状做出相成的调幣。有些理论是专卟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行的最髙水准,而中国相应的实践经验距离理论成果仍然有着不小差距。不管是哪种悄况,这些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都体现了理论先行、实践短板的缺陷,而就部分丁商管理领域人士反应,长于理论、短于实践是当前的T商管理领域的科班毕牛的丼通点。这种悄况部分地是由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地是由于当前髙校丁商管理专业的教脊模式缺陷和教学方法问题。
2.专、Ik细化,适应性不足。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自身的规范化,工商管理专、丨k之内进行丫进-步的细分,分为战略管理专管理学理论、管理心理学等细化的门类,这既是专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科未来的必须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之中可以发现,不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反而由于专业的细分造成对自身定位和就业方向上的闲难。可以说,细分的门类为学生粘通于某-专业领域提供了条件,但是部分学牛却由于客观上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错误造成丫大局观缺乏、专业领域的`通盘掌握不够的问题,直接限制丫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缺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中国工商管理专、Ik的髙等教旮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以及理论长于实践的实际操作之中的短板,在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起到改进和弥补的作用。
首先,在选用教学材料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出版时间较近、实践案例较多的教材,或是针对现有的教树做出教学案例的补充C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卡富ft身的学识和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和院系也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国外游学、出国进修等和行业先进水T?接触的机会以帮肋教师加强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院系还可以通过加强和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的交流来提升丁商管理专、丨k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以院系的身份邀请行业内公认的专业人来校讲座、与师牛交流,LL有着丁.商管理实际经验的专业人J?为学生介绍自Q的丁.作经验和行业内的通行规则,弥补髙校内师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短板。
不仅如此,学校、院系和课任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已有的优势为学牛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保证每名学牛都可以在中?、丨k前参与丁.商管理的实际丁作,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和工作提供必需的就业经历和经验C
三、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实践性的缺乏已经得到了行、Ik内有识之士的甫视,.当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之中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可谓是T商管理领域的并识。根据已有经验和实际效果而言,加强丁.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是任甫而道远,有赖于广大丁商管理领域有识之士的丼同努力和积极配合。
工商管理的论文5
在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分散等诸多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提高管理水平并且着重培养专门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人才,对电子商务各个具体方面进行更为准确、高效、科学的管理,或者建立权威的管理机构和组织,针对行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标准及时发现纠正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电子商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管理研究,还处于一个最初的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有关的理论方法、伦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很少有人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从相关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对电子商务的管理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更没有人会对由此所引申出的工商管对于电子商务管理的作用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也是迅猛发展,但是快速的发展也引起了许多问题。
1.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分散,不能快速反应决策。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组织理论,改变以前固有的单一职能制的组织结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型的组织结构,使组织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形式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缩短组织的反应时间,增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
2.电子商务企业存在管理粗放、混乱的问题,企业应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电子商务自身的行业特点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充分运用电脑科技与信息技术弥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電子商务企业中的物流,和人力等方面存在问题,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中的次级学科,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以及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来提高企业的物流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4.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管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企业都是直接从国外的已经成熟的企业直接借鉴过来的,很少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管理理论。也就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的理论方法比较少。而现实是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管理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的管理相对落后而且没有充足的经验。因此,国内很多学者都是介绍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没有结合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自身的传统和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的理论。
二、工商管理的发展
从工商管理的思想传到中国后,工商管理便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的各项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工商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我国的工商管理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经验不足的问题,管理粗放,不能做到各行业紧密结合,其次由于工商管理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各行业又有各自的特点,宏观的工商管理,不能做到充分的一个行业相融合,还有就是目前我国仍然缺乏相关的精英人才,因此培养出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是我国工商管理发展不可逾越的问题,如果各行业能够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的发展,并发现改正现有的问题,工商管理将在中国发挥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的创新
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其管理,也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网络对信息的共享,来提高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传统的工商管理,仅仅强调了对人员的管理。而对于新型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工商管理的管理方向需要更加倾向于对于信息的共享,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的趋向于智能化。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突破原有的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局面。
2.依靠政策指导,坚持实事求是
电子商务企业,如果想得到进一步的稳持定续的发展,就必需要依附于政府的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企业应当根据当前政府出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通过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向其他已经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聘用有管理经验,同时又敢于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工商管理这一重要的学科,政府需要通过自身的优势,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大学校培养专门的工商管理人才。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高校的教学模式,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培养出具有本乡本土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四、结语
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将会推进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迅猛发展。这是我国电子商务需要创新的重点所在。各大电子商务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电子商务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重要意义。工商管理的发展,必然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因此,通过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管理人才。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增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商管理的论文6
一、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重娶性分析
1、明确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明确自身的经营范围和职责所在,还能够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避免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中,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通过这种手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时刻具有新鲜的发展活力和充足的动力,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
2、通过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就目前企业管理隋况而言,通过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做好法律事务管理环节的最佳选择。在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上,应该通过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建立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从传统的事后解决转换到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进而有效提高对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3、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逐渐实现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经营,所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控制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具体如何才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集国际金融、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进而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现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
意识形态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为能够尽快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需求,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树立起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创建工商管理模式将是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模式的建立从改变意识开始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明确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创建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其次,要保证企业改革的创新陛。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千变万化,所以并不是说企业创建了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应该时刻关注经济变化,在实现工商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管理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和创新,保证管理模式应用的高效性,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2、健全工商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实现工商管理模式上的最大阻碍。为此,现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大量招聘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以期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和工商管理工作效率。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博览有了明显改善。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不断优化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第一,从企业内部着手,改变管理机构冗杂的局面,建立健全工商管理组织机构;其二,按照工商管理机制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参考标准,促进工商管理制度的可实施性,保证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在工商管理机构框架下的所有流程能按照规定实施和运行。
3、对工商登记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协调处理
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工商登记业务一定会跟其他的一些相关业务之间拥有一定联系,要妥善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就要协调好工商登记业务与这些相关业务之间的'关系,避免留下隐患。比如,在企业工商登记业务中,一定会涉及到企业的设立、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相关业务需要注销等事情的处理,而这些事情,可能就需要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本运营管理部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接触,而当此时,就应该协调处理好彼此之间的联系,做好业务,杜绝出现隐患。
4、保证企业依法经营企业的经营
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依法进行运营。首先,企业应该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按正规程序,对企业的设立、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相关业务注销等相关事项进行办理,保证企业合法经营,不会出现法律安全隐患。其次,如果没有得到法律允许,企业不得借用他人的营业执照进行经营,也不得私自将运营执照转借或者是租给他人用以企业经营使用。
5、加强对企业子公司的控制管理
对于企业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首先,对子公司的成立要进行严密把关,确定其合法性。其次,要做好过程管理,保证子公司运行的合法合规。最后,如果某些子公司需要注销,也要进行严格管理,依法对人员的交接手续进行办理,并妥善处理好子公司的债务、债权问题,依法注销子公司的营业执照和注册信息。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我国企业所要面临的挑战将会变得越来越艰难,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发展。
工商管理的论文7
一、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在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上,整合实践教学的手段,提出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维结构体系中,逻辑维是每个阶段基于系统工程角度的工作步骤,包括明确教学阶段、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步骤;时间维是按实践教学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具体分为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课外实践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专业实习阶段、毕业论文阶段六个阶段;条件维是实践教学所需的主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园环境、教学制度六个方面。
(一)逻辑维
1.明确教学阶段明确教学阶段要求把握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与课外实践阶段侧重于单一方面的能力教育;综合训练阶段侧重于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但还停留在模拟的层面上;专业实习阶段则强调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论文阶段则强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要求根据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2.建立教学目标建立教学目标,是对实践教学所处的阶段,提出应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出衡量是否达标的准则。教学目标的建立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3.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做出归类,要规定实践教学各个阶段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等。制定教学计划要确定该实践教学阶段一般的教学活动程序,要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实践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每个阶段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组合。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5.完成教学内容要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6.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包括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评定和改进四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以及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时间维
1.理论教学阶段根据该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在基础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中,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平面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提升为立体视频教学方式,将多层次、国际化、多专家参与的立体教学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果生动化、科学化。2.课程实验阶段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是课程实验阶段的主要目的。在该阶段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除了要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外,还要丰富实验课程的形式,增加一些设计性、创新性、自主性较强的实验课程,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虑软件先进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应尽量保持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实验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课外实践阶段课外实践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该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策划等竞赛。学校要提供更多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经受锻炼、感受生活、接受挑战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野外活动。4.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是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应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强化实践教学。该阶段的训练中,学生要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自己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与其它虚拟公司竞争。通过专业综合训练,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专业实习阶段专业实习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去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长期的定岗实习或者是短期的参观见习。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化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整合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综合应用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毕业论文阶段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应用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经历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对其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学生收集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三)条件维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学校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实践教学的研讨会;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相关方面的科研研究;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培养一支既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选聘企业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2.教材教材是完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依托。许多实践课程往往缺少配套的教材,很难购买到,学校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撰写,供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教学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基础要求和专业要求,课程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专业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训练。3.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使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科专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验室功能构建、实验设备购置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另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功能实验室,使得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4.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政府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5.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获取学习资料与信息,使学生能随时从网上下载最新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条件;要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做讲座或开展学术活动,介绍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实行开放式教育。6.教学制度教学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建设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考虑,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论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的学生要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解决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通过利用实践教学所需的六个条件,将实践教学的六个步骤,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六个阶段,从而达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商管理的论文8
一、专业定位
首先,运用SWOT方法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组合分析,目的是找准专业定位。
(一)外部因素
1.外部机遇(O)(1)未来的管理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黄金职业。(2)5个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建设正在进行,就业机会更多更广。2.外部挑战(T)(1)各大学扩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2)学校的优势专业不是管理类专业。(3)重庆高速发展,外部人才吸引力加大,就业压力将更大。
(二)内部因素
1.内部优势(S)(1)专业办学时间较长。(2)师资较好,教师专业背景具有可塑性。(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国家课题,部分老师科研实力较强。(4)部分老师与企业合作比较多。(5)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高2.内部劣势(W)(1)专业方向还没有凝练。(2)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有待加强。(3)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4)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5)实践实验教学滞后。(6)专业特色不明显。
(三)优势—机遇(SO)
从毕业生考察,专业的就业领域比较宽广,学生职业发展空间良好,重庆地区对此专业需求旺盛。
(四)优势—挑战(ST)
面临兄弟院校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严格。
(五)劣势—机遇(WO)
招聘单位都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而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还不够。还缺乏必要的培训手段,即使就业前景很广,找工作也有难度。
(六)劣势—挑战(WT)
造成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属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必须特色立专业。通过对专业定位的分析,明确了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办学,根据内外部条件设置专业特色模块,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就业与应用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等重要原则,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对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参考国内50多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法律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中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及未来趋势,以及师资情况、专业学生规模、生源质量与专业设置的匹配性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培养面向大中小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实际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薪酬、绩效、人力资源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培养面向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而解决了专业发展长久以来定位不明确的痼疾。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解决的是培养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对此,我们结合学校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专业标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进行了认真的制定,最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为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学校标准与专业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企业标准尤其是地区企业标准一直以来都不明确,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我们选择了重庆地区50多家公司的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主管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其比例是按照上届毕业生所选择的行业以及企业进行分配,目的.在于调查企业对HR毕业生的素质需要,被调查企业所属行业中比例最大的是制造业占21.44%,其次为管理咨询业占7.14%,还有通信交通、房地产、医药、物流等行业;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占23.49%,私营企业占11.23%,还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最看重HR员工的素质是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以及协调关系方面,这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职能不谋而合;其次是个人品质,要求会做人,正直,守信;专业知识素养排在第五位,这说明专业成绩只能说明是否具备HR的基本条件,能否做好则取决于多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专业课程之外,必须设置大量的素质培养课程,通过综合教育计划及第二课堂、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实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应该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调查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主要分为本专业高年级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以前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结构是否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反映部分课程没有实际作用,例如《社会学》,还有数学的课程不够专业、社会调查没有开等,说明课程设置内容必须务实。毕业生意见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尤其是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应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第二,调查企业对课程设置的意见。要求被调查者从我们列出的23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或者相关课程中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若干项,不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平台课中,绩效管理、招聘管理、劳动法规位列第一,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外语和营销管理依次往后排列。后又在前程无忧网、58同城网、智联招聘网等搜集分析了1000多则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招聘广告,通过广告频度分析发现,毕业生上岗工作的关键知识技能主要为:招聘管理以及劳动法知识的运用,这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们的调查结论。
第三,对课程知识体系衔接关系、学时分配结构进行梳理。通过对课程知识点的梳理,发现存在部分课程知识内容重叠问题,同时还缺乏部分课程,知识点缺乏整体完备性。通过课程体系调整,增加企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社会调查方法等13门新课,取消了实施效果不好的课程如社会学。在学时方面,增加招聘管理课程学时,减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课程学时,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减少毕业论文时间,对课程之间的重合知识点进行论证,重新论证了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该培养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是在广泛听取教师、企业及学生意见,借鉴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修订培养方案提供了借鉴。
工商管理的论文9
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课程中,创业能力人才培养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加强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创业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创业能力的含义
1.1创业能力的内容介绍
简单来说,创业指的是通过对新的职业需求进行建设,亦或选择建立新的企业来满足就业需求,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创业者自身的智力表现,也是其实现管理活动与建设活动的基础。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创业者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责履行素质等。当然,在创业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市场机会的认识与发现能力以及学生对组织队伍的建设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创业能力的内容分为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两个部分。
1.2创业能力的组成结构
1.2.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即驱动系统。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商机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与勤奋敬业意识。它由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1)创业需要,指创业者对现有条件的不满足,并由此产生的最新的要求、愿望和意识,是创业实践活动展开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但仅有创业需要,不一定有创业行为,想入非非者大有人在,只有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创业行为才有可能发生。(2)创业动机,指推动创业者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因。创业动机是一种成就动机,是竭力追求获得最佳效果和优异成绩的动因。有了创业动机,才会有创业行为。(3)创业兴趣,指创业者对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情绪和态度的认识指向性。它能激活创业者的深厚情感和坚强意志,使创业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4)创业理想,指创业者对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未来奋斗目标有较为稳定、持续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品质。创业理想属于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主要是一种职业理想和事业理想,而非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创业理想是创业意识的核心部分。
1.2.2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创业者从事任何创业活动都离不开的能力。创业有七项核心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建设与管理能力。
2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与表现
2.1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现在有一些高校将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作为大学生毕业指导课程的补充内容,但仅仅是对创业政策以及相关案例进行介绍,未能做到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创业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工商管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肤浅且缺乏社会适应力。
2.2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创业项目较之前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就其根本来说,尚未做到与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学科专业的学习还不能成为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技能保障。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出共同发展的价值。
2.3创业管理培养体系开展机制不健全
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学生所接受的关于创业能力的教学课程较少,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这也造成了一定的教学矛盾。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活动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展,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创业平台。
2.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业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才能让自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但是在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专业认识水平较低,使得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理论知识显得愈加丰富,而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内容显得缺乏实际价值。当然,在教学实践内容中,教学形式与所采取的方式需要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模拟内容来落实到位,当这样的工作成为“纸上谈兵”,学生也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肯定,其能力培养也就成了无稽之言。久而久之,学生的创业活动无论是其开展数量,还是开展成效都将难以有所突破。再者,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着较大差距,总的来说,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还需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自身创业能力得以做到全面提高。
3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一方面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对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物流活动开展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将实践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将实践活动落实到位,让学生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水平。针对这样的发展模式,高校教育活动也就需要让教育活动本身的开展形式做到多样化,即专职与兼职的结合,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在“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3.1将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结合起来
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身专业水平是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创业先锋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让任课教师利用其优势,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分享与创业经验表达,促使学生激发创业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主体意识,取得更加优秀的教育成效。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高校应当做到:(1)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采用进修制度来激励教师可以加强对企业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使得其课程内容的开展实效性得以有效保障,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为其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以供学习。(2)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知识的社会人士来校任课,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建立企业创业活动开展基地,促使创业交流活动得以做到高效开展,并且让企业本身能够成为这一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对创业课堂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中,实现进一步发展。
3.2注重对创业机制的建立,实现自身特色能力的培养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特点,创业活动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对专业知识有效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行业本身与市场需求的认识与了解。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将一系列项目落实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针对课程设置实践成果进行优化,加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使创业活动得以按照市场需求来明确到位。就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活动来看,这既是学生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更加必要性的研究措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就成为了可行之策。其次,通过对校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增加对校外实践活动的选择,让其可以与校内学习资源相结合,注重于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当然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创业项目,比如,学生超市、商铺。借助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校的一定帮助,来实现初期建设,做到创业环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可以在创业活动中不断学习,丰富履历,达到提高自身创业水平这一目的。
3.3利用网络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
网络创业对于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开网店门槛低,节约了大量成本。电子商务平台还为创业者提供进货渠道、技术维护、物流管理等服务。另外,有担保的电子支付系统能给网店老板带来健康的资金流,这一点对小本经营者尤为重要。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相关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主动进行创新,让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开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重视,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当然,在高校教育活动中,也应加强与企业之间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业平台,这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得其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作内容,适应工作环境。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对企业进行参观与考察,让其可以树立创业自信心,同时,将创业实践与公益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提高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以此来加强对市场的认识,使自己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认清需求所在,进而使学生成为创业先锋,发挥出其应有的榜样作用。
4结语
总的来说,注重于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并对创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得以适应社会的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前进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有针对地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企业家,做到对社会经济的高效利用。因此,在高校的职业教育改革活动中,高校应当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存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可以学有所用。同时,借助于对创业教育的落实,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个人素质,促使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得以达到预期标准,让其成为学生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支持力量。最终,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较为先进的创业意识,也能拥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作者:董晓雨 王宁 李维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程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5)
2庞金波,杨辉,何铁林,等.基于AFP模式的卓越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AFP项目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xx(7)
3庞金波,吴婷婷.基于AFP卓越人才培养下的教学质量保证研究[J].商业经济,20xx(1)
4林佩云,吴惠灵,陈宇栋.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2)
5高桂娟,韩德丽,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高校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
工商管理的论文10
【摘要】针对台州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台州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及要实现该目标所要达到的十大要求。在确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结合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台州中小企业;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分布广、数量大,其经济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促进市场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以其组织成本低廉 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经济发达的美国而言,中小企业占其企业数的95%以上,6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实现全国销售总额的54%,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也起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台州地处浙东南沿海,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中小型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有着主体性的地位。台州目前有中小企业8.7万家,总产值2500多亿元。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台州许多地方依托产品和专业市场,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块状聚集。如温岭的水泵和鞋业,椒江的医药化工,黄岩的塑料模具,临海的眼镜等。但是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台州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台州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继续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就目前的国内外经济景况和面临的市场竞争,对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进行分析讨论。
1 战略目标及其与发展方向的关系
台州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制定的
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必须一致,目标应该为方向而服务。有针对性的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提出发展方向,继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
2战略目标
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台州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台州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行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2.1运行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台州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台州中小企业,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低,小,散’的弱点,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2.1.1政府扶持到位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台州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台州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1.2社会服务到位由于台州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台州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2.2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台州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台州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台州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做出适应市场有针对性的充分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2.2.1增加数量台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台州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
2.2.2提高素质台州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据台州中小企业调查资料显示,高层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占3.04%,中专程度占4.63%,高中程度占23.5%。技术及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也远远地偏低和缺乏。
2.2.3结构合理台州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台州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
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台州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2.2.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3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3发展方向选择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3.1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2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3.3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
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促进一批院士专家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4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我国的工业不够发达,劳动力富余,就业困难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 因此,要根据我国各地的特色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富余、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应重点发展社区(村)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也是就业型企业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领域。
3.5 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参与我国的工业建设;② 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③ 带动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好的条件;④ 使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所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WTO的带来的机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6 发展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高 提高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质量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松对它们的限制,让其有自由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减负,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平等的一员。
3.7 发展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推动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资金来源问题+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性资金;二是来自社区内的共同集资。如果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只要企业的项目有发展前景,比较容易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过共同集资的形式筹集到所需资本。
工商管理的论文11
[摘要]由于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之间不断往来,经济竞争逐渐激烈。工商管理部门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使其职能的主要部门。在新的时期怎样最大限度发挥其职能是人们重视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解析。
[关键词]新时期 工商管理 职能
工商管理一般是根据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原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管制与经营决策,其属于管理学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工商管理机构一定要清楚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且运用合理化工商管理方法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下面将进一步解析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
一、新时期工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基于新的时期,由于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以及企业组织构造逐渐趋于复杂化,工商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职能,这既证明社会管理体系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同时还证明当前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督和执法中。特别是在我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往来逐渐增多,新时期最大限度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是推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最近几遍,我国很多学者对于新时期工商管理研究方向和热点比较关注,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很多有力的研究,有效引导工商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和国际之间的沟通。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工商管理部门担负的责任也会更多,这就促使目前工商管理体制很难适应新时期工商管理方面提出的需求,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部门监督与管理市场经济的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时期想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新时期对于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的需求,必须要从根本上提升工商管理部门管理的水平。
二、新时期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方式
(一)改进工商管理作风
1.在地方监督管理的时候吧公式制度完全引进到管理中,同时针对监管当中的执法和保障以及一系列的服务这些信息完全公示,劲儿让执法人员执法能够更加严格和规范。针对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经济政策与市场方案,必须要尽早的公布给社会,必须要做到及时和高效以及真是,使社会上的所有经济体都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义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贡山管理的工作效率。
2.在实施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到企业,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企业开展工商管理的工作。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给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还要自身管理的范畴,制定科学的管理发展计划,实现大企业定点和小企业联合以及大项目最总,一般问题及时解决,特别问题尽早通告。给企业和社会人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好公职形象,做到社会和企业都能够满意。
(二)构建信誉管理制度
在新的时期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具有自主经济发展的夜色,但是这种特色必须要工商管理以及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企业拥有较好的信誉。若在整体社会经济当中,缺少健全的法律管理制度,那么将难以构建起一个好的信誉环境,劲儿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继续运行。必须要构建一个好的信誉管理制度,才可以让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拥有一个最佳的状态。因此,在市场经济当中必须要科学的对社会经济进行分化,进而确保其良好的秩序。站在经济学角度曲栏,独立经营主体均属于单独的经纪人,基本上军事为了未来自设利益实施经济活动。经过市场和别的调控,让企业不仅能让经纪人的利益得到满足,同事还给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相应的贡献。地方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长时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让企业不仅能够达到自己利益需要,并且还拥有较高的信誉度,进而对于市场经济起到维护的作用,让整个社会经济都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信誉环境当中。
(三)加强管理意识
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拥有一个正确的管理意识,所谓正确的管理意识指的就是其在管理自身和市场管理方面拥有一个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针对企业改革方面,必须要拥有和实惠脚步与新思想同步的意识。我国当前企业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际上效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好,针对部门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因此,一定要转变以往管理的意识,做到与时俱进,对于社会经济水平进行优化。
(四)巧妙处理管理和引导二者的关系
1.在产业方面实施指引,让它向基础产品与有关行业,针对那些耗能和污染比较高的企业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针对那些效益较低的年企业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掌控,针对那些等级在案的企业必须要对其进行引导,让其过渡到有关产业,同时和本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进而能够对于这些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2.在具体变化的过程中要讲市场发展当作导向,确保企业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能够顺利进行。第一,针对我国大力支持的产业,对其进行分流和分化,进而能够有效节省产能。第二,针对本文紧急需要的有关产业,如果存在经济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应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其进行帮助,从而加快其建立产业的速度。最后,针对国家限制发展同时和本地发展方案不符的企业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改变企业投资人员的观点,让其能够主动转向别的行业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由于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之间不断往来,经济竞争逐渐激烈。工商管理一般是根据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原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企业进行科学的管制与经营决策,其属于管理学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工商管理机构一定要清楚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且运用合理化工商管理方法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工商管理职能发挥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工商管理的论文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工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工商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之,工商管理的进步又会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稳定市场经济格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既是市场经济的一大产物,又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和监督体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地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有利于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又好又快、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1.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行为健康有序的一个重要保证,可以有效地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规范市场行为刻不容缓,一个完善、健全的制约管理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管理市场经济活动,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2.调整经济发展措施
调整经济发展措施是工商管理的另一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随之沉浮辗转,这就需要我们对经济发展措施也随之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加快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及时地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寻找正确的发展方法。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一些企业和商家在市场生产和交易的不良竞争手段,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1.保障经济发展格局的稳定
在工商管理的监督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下相关的企业和执法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改善市场经济环境。有效地保障市场经济发展格局的稳定,是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前提,这就要求工商管理应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的作用,一方面在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各个企业集团的监督管理,明确制约和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要在紧紧抓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优化管理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追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打击市场经济中某些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防止商业诈骗、贿赂、盗窃、虚假广告等不良竞争手段,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稳定,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2.促进企业交流发展
在工商管理监督下,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行业和集团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的趋向在加强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地区跨度和企业延伸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行业之间的自主交流,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各行其政,阻碍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此时,需要工商管理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化市场经济流通体制改革,以促进企业的交流和发展。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限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打破企业的地区、行业等限制,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加强企业之间的自由联系和行业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流发展,推动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经济的双赢发展,这样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
三、市场经济推动工商管理的发展
1.改进工商管理格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各色行业的发展繁荣,更是对工商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原有的工商管理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兴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时,就会影响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和工作效绩。面对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局面,工商管理的格局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使得工商管理能够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有效工商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工商管理格局的改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工商管理能够不断地净化市场环境,改善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优化调整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这就需要工商管理的格局需要不断随之进行合理的改进,相应国家建立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改革工商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工商管理的内在需要,更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不断加快的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带动了工商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工商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够有效地改进原有体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工商管理体制,完善工商管理内容和机制,为市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保驾护航。
3.提高工商管理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发展空间,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时刻激励着工商管理效率的提高。面对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要求工商管理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状况,逐步提升工商管理的效率,确保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工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对工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工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保障,工商管理能够净化市场经济环境,稳定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正确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商管理中规范工商管理,在工商管理中加快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月刊,20xx(11).
[2]路宜昌.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J].中外企业家,20xx(5X).
[3]甄诚.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商情,20xx(11).
工商管理的论文13
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量大、多元、高速和潜在价值大的特征,说明大数据对于工商管理的意义,解析如何在在工商管理中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在积极应对大数据的挑战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来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工商管理领域中大数据的作用与对策”的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原标题:浅谈“大数据”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
摘要:通过分析大数据量大、多元、高速和潜在价值大的特征,说明大数据对于工商管理的意义,解析如何在在工商管理中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在积极应对大数据的挑战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来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特征及价值;作用;影响
一、引言
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而言,若仅从技术层面出发将大数据视为工具,那就低估了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工商领域的大数据能够提供全面的市场主体类型和结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出各市场主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工商领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地掌握市场动向,归纳市场主体的市场发展路线及发展规律,有助于根据市场规律培育良性主体。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市场消费信息和企业违规行为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市场状况的全面监管,有利于工商管理部门针对出现频率高的违规商品或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整治。
二、工商管理领域的大数据的特征及价值
大数据,即“Big data”,其包含的数据信息资源庞杂,难以用常规计算方式去完成计算,存储和应用也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工商管理领域的大数据,里边包含了多种类型多种结构的数据。总体来说,工商管理部门要处理两类数据。第一种数据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各种结构标准化的数据。第二类是市场环境中产生的大数据。例如各市场主体的网站数据、物联网信息、社交媒体及社交平台数据、电商网络数据以及各类网络设备自动产生的数据等,这类数据类型多且结构各异,数据来源较广较为全面,对其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真实度高的立体结果。在对工商大数据的分析过程中,规范化的数据的分析尚可遵循一定的规律,对各种异型数据,则需要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过滤,并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进行评估其数据可信度和潜在价值,从而综合得出较可信的结果,结果内容可以作为进行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在工商管理领域中大数据的作用
(一)辅助行政管理者做正确决策
通过对庞杂多元的工商相关数据的过滤和分析,挖掘出数据潜藏的规律,分析市场主体之间的关联和市场发展态势,有助于行政管理者有针对性强地科学决策。工商管理部门应及时全面地采集数据信息,通过系统分析后,全面地了解市场主体和市场动向信息,发掘良性主体,揪出不良商业现象及其背后操作者,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周全地制定监管措施和执法手段,强化执法社会效益,保护并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辅助工商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监管各种市场行为和市场动向,依法维护市场的运作秩序并规范市场主体的商业行为,是工商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工商部门应在部门内的市场数据记录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工商领域的大数据,例如监测电商平台交易信息和物流信息、企业网站的各类信息以及媒体广告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和其他科技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出违规行为及其行为规律,依法查处违规企业,精准大力度地打击网络传销和虚假广告等市场毒瘤,维持市场环境的健康。
(三)帮助工商部门预测市场危机
工商部门内部的信息是有限且不完整的,通过全面收集工商大数据,进行科学地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所得出的规律预测潜在的市场风险并加以预防。对工商大数据进行过滤分析,构建市场主体发展的工商指数,依据工商指数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走势,可以提升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工商大数据有助于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以便更科学地引导市场经济走向,避免盲目经营的风险,优化市场机构,引导市场主体之间的良性竞争,培植优秀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可以给工商部门预测经济风险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市场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四、大数据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工商管理造成的影响
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给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带了很大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对市场主体界定、属地登记制度、经营范围管理的冲击。电子商务是将传统的商务工具电子化,已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和仅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活动的主体都可以进入电商领域,这就给工商管理出了难题—如何完善管理经济户口。电子商务的全球化网络模式,也给传统的属地登记和管辖制度带来了挑战,很难确认电商主体的属地归属。由于电商模式中市场边界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工商部门也很难界定有哪些属于超范围经营。
2。电子合同的鉴定证明及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主要使用数字化的电子合同完成商业交易,电子合同的鉴定证明非常困难。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律无法解决电子合同相关的所有法律问题,迫切需要工商部门加强对电子合同的签证管理。电子商务模式中商品流通的隐蔽性也给电商领域的保护知识产权增加了难度。
(二)大数据带来的市场监管模式的'网络化
大数据对传统的工商监管模式造成了冲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的物化交易,其商务谈判、交易、资金来往等商务全程都是数字信息化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虚拟化运作。传统的工商监管模式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必须配置专业的网络监管人员,搭建相应的网络监管平淡才能完成对电商行为的监管。
同时,工商部门应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评价,以便全方位监督企业信用状况。利用对工商大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并进行惩处。
(三)大数据时代对电商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工商管理必须依法执政,但是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立法尚属空白,缺少执法依据,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商市场。由于电子商务是全球化的网络模式,我国对电商的管理也需要符合国际通用准则。在现阶段,尽快完善电商相关的立法,是工商行政执法到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林青。大数据应用与文化发展趋势———《大数据大文化》研究报告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xx。(3)。
[2]马奔,毛庆铎。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公共安全,20xx。(3)。
[3]高富平,孙英。“大数据”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xx。(2)。
工商管理的论文14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依据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原则,建立了按类招生、按类培养并在学分制下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该方案增加了培养分析和方案调整两大环节,另一方面,在秉承“育人为本、知行统一”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形成了学分制下的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体制。
培养方案设计
本培养方案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即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合并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统一制定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前五学期的培养计划,构建统一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基础课程学习,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从第六学期开始,学生经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在导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实现专业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整个培养方案的实施,则主要采用全面的学分制,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可在学习期间选专业、选教师、选课程、选进程,提高培养方案的灵活度和个体适应度,优秀的本科生可提前毕业,并在按类招生、按类培养和学分制思想的基础上,将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部分。
理论教学包含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类型,必修是整个培养过程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包含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通过开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具有较强岗位适用性的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强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专业课则体现分专业培养的思想和学生的专业志向,实施因材施教,强化个性化培养。选修则采用选修专业基础课、院级任选课、校级任选课的办法,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深化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针对选修课中学生择课的盲目性,在校级和院级选修课中规定文、理类课程比例,专业与非专业选课比例,保证选课的成功率和开出率。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集体实践四个方面。其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相对应,它们在按类招生和学分制所构建的体制平台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保证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支撑,也为学生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保障。另外,在培养方案中将实验教学分为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种类型,确保实验教学至少有一个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并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验证创新思维提供实验环境。课程设计则主要采用分析、设计、实现的方案,让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各专业系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毕业设计环节主要分为应用型和科研依托型两种类型,题目“双向选择”,答辩采用全盲答辩方式。
应用型是毕业设计的主体,通过应用型毕业设计的实施,可培养学生的需求分析能力、面向具体应用的设计能力、应用实施能力;而科研依托型毕业设计虽然在整个毕业设计中占有较少比例,但它为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展示和学习环境,充实完善了学分制下个性化培养方案。集体实践环节则从基本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两方面展开对学生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并促进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科研创新积累经验。第二课堂则以实现教与学交流互动为目标,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沟通机制。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推动教与学共同参与,采用调研、观察、探讨、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培养方案动态优化
为了确保培养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我们制定了培养方案动态优化流程,该流程包含如图1所示的培养分析、按类招生、学习跟踪、专业培养、绩效反馈、方案调整六个环节,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为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在培养方案制定流程中,培养分析为按类招生提供需求信息,专业培养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化,绩效反馈则从个性培养中归纳普适的良好培养模式,为方案调整提供支撑,而学习追踪则保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长状态,及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引。六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1)培养分析主要是对当年生源结构进行分析,并研讨当前企事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
(2)按类招生则是将联系紧密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加以组合,形成招生大类,确定大类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跟踪则是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状况跟踪服务管理平台,记录学生各阶段的选课、成绩、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众多成长因素,构建分类模式,按个人状况对学生分类,给学生提供培养建议,进而确定按类培养后的专业志向和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引;
(4)专业培养是指经过按类培养后,在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大体方向后确定个人专业志向,并在专业培养中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绩效反馈则是回馈优秀毕业生及校友成功人士阶段性成果,建立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互动机制,从绩效反馈中提炼适应市场需求的个体培养模式,为现有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6)方案调整则是根据学习跟踪和绩效反馈成果,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新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更新、完善现有培养方案。
配套建设工作
为了给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环境,借助学院在MBA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广泛合作关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分析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状况,并优化生源的知识结构和地域结构,为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师资管理体制上,实施聘约制,通过竞聘上岗强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打破部分高级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惰性心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教师进修、培训、交流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人才,为新型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
在教学体制中,进一步巩固本科评估优秀成果,集成专家认可的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学分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实现本科教学的个性化培养和弹性化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体制改革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尝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建立科技竞赛和课外学术活动的长效机制,在联合研发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上,实现由单一金工实习向大工程综合训练的转型,成立工程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以“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基本技能,分层综合训练,鼓励创新实践,充分体现大工程思想”为建设指导思想,构建由工程技术认知训练、工程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组成的三层次工程训练体系和全面开放的运行机制。
拓宽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渠道,与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良好的院企合作关系和稳定的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在实验中心建设上,完善和改造实验仪器设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实验环境建设与管理软件购置,建设企业管理模拟、ERP、会计、数据挖掘等实验室。在学生管理上,实现学生导师制,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辅导员一起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成长环境。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在学分制下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实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拓宽基础,因材施教,在确保较强的专业选择灵活度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管理领域开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工商管理的论文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当前传统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日益增高的人才需求及质量要求下逐渐呈现出无法满足的缺陷。面对社会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需求的新结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出一定改革,在高职教育中突出自身特色。分方向、分层次是指将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在细分的基础上具体化,是一种具有目标定位与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在探讨“分方向、分层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前,我们首先应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定了解。
一、中小企业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柱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推动力量。无论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还是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中小企业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全国企业数量99%左右,其经营管理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小部分是从各类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跑业务”做“设计”提升上来的,虽工作经验丰富但管理理念较缺乏;第三部分则是利用亲属关系、裙带关系走上经营管理岗位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既缺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没有现代管理理念,但能完成一定的管理任务。3在整个企业管理队伍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从各类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管理人员,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接缺口较大。而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据有关调查显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在中小企业中从事与基础业务管理有关的工作,只有10%左右毕业生从事其他工作。4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较高,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逐渐呈现出无法满足学生对技能提高要求的趋势。工商管理类人才在职业岗位群选择方面较广,在对职业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觉得迷茫失措。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认为刚毕业的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普遍比较自我,抗压能力较差且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能力方面也较为一般。中小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要求还包括忠实度、踏实度等。另外,企业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教育部就高职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高职学校必须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对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的基础上,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
三、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分方向”培养是指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将行业特色并不明显的经管社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细分,针对具体行业实施人才培养;“分层次”培养是指对接行业的岗位需求,根据生源特质实施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H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往往带有大一统性质,这种培养方式则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对行业特征与岗位特征有充分体现,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是以人为本培养思想的践行,对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才培养的“分方向、分层次”有利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部20xx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之一,肩负着对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使命,直接关系着我国诸多领域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文件还指出,高等院校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跟踪,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在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与前提下,对专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0从这点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国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培养规格或培养内容来看,高职教育的生命力都根植在区域经济社会中,高职教育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来实施人才培养,在对16号文件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类专业通过“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可进一步实现与社会需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分方向、分层次”模式能够为高职工商管理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基本保障。虽然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大市场需求,但近年来就业调查数据显示,很多毕业生就业离职率较高,毕业生薪资水平等数据在表现上普遍不够理想。深究该种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特征不够明显,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实施“分方向、分层次”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以具体行业为支撑,根据具体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就业市场上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解决高职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问题,为高职工商管理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基本保障。
再次“分方向、分层次”模式将人才培养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分,有利于解决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组织困难。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比其它行业更加宽泛的'就业行业,且没有固定的程序化,使得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一定难度。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鲜少对毕业生就业范围进行细分。在这种缺乏细分的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就会缺乏具体的岗位指向。而“分方向、分层次”在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应用,则可以在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典型行业属性的工作岗位分离出来,在教学中根据岗位特征强化重点教学,促使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分方向、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第一,对行业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定位,在此基础上改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对专业面向的行业进行分析定位主要是对高职院校所在区域主导行业做出分析,其分析指标除了行业产值外,还必须涵盖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在全面掌握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可以设定一些行业作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H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企业对人才学历能力要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对企业进行类型的分类。从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大型企业的人才需求一般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中小企业多数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那么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可定位于中小企业。在分析定位行业和企业类型后,还应相应地对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加以改善。已经明确了培养方向与层次后学校应打破原有教学组织体系,将“大锅”培养改为“小灶”培养。可采取选修式教学组织,前期实施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期让学生对行业方向自愿选择,最后一个学期引导学生对岗位进行选择,并在这一阶段针对目标岗位强化学生的工商管理职业技能实训。
第二,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行业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及核心课程进行定位。明确行业的企业类型后,在梳理企业岗位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和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可发展性对岗位进行筛选,对最终的岗位加以确定。在定位了工商管理类人才行业工作岗位后,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同时立足核心能力定位教育教学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核心课程的设计。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市场拓展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业务拓展和销售网络维护,则核心课程设计应包含市场调查、客户谈判、客户服务等;在市场督导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为终端人、场、货的管理,则核心课程设计就应包含终端管理及营销策划实务等;当岗位定位为销售工程师时,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客户开发与销售跟进,则核心课程设计应包含推销与谈判技巧、客户管理等。
第三,规划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种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等都属于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践课程等则属于专业课程范畴。就人才培养方案来说,如果培养理念为其灵魂,课程体系则是其血肉般的存在,立足培养目标的科学课程体系是关键环节。高职工商管理类“分方向、分层次”培养模式下,其课程设计必须对行业、企业需求变化随时了解,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关,也可以与局部课程调整有关,但始终必须突出行业、企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始终紧随市场的变化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必须注意的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应与兄弟专业不间断地进行沟通,通过对兄弟专业课程信息和师资的了解来不断改善和充实自身课程合理性及师资力量。在处理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以岗位核心能力和企业现实需求为重心。
第四,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实践条件。“分方向、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种直面行业、企业具体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承担培养方案中设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还需要熟悉相应行业、企业的具体工作。因此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企业培训或直接在相关行业企业实习,从而加强对行业、企业的认知。学校也可以聘请具有相关管理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资人才队伍。另外,高职院校应根据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创造实训条件。在校内,除了创建专业的实训室,还可以跟兄弟专业的优势实训资源共享。在校外,则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与企业良性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从而最大化地完善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条件。
【工商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的论文05-24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02-25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1-03
工商管理的相关论文04-01
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论文10-08
加强工商管理的培训论文10-08
工商管理与法学论文致谢10-03
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论文10-08
有关工商管理的研究论文10-08
关于工商管理的专业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