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语分析论文
摘要:中国“茶语”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是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古代文学作品中便有众多的茶文化,而这些茶文化正是通过“茶语”建立起来的。从先秦时代《诗经》简单的“茶语”形式,到明清小说繁荣的“茶语”艺术,既是茶文化演变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文学;茶语;茶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悠久灿烂。上起神话传说,下至清末小说,都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不论是《诗经》中的先民歌唱,还是盛唐的诗歌艺术,或者宋词的婉约豪放,抑或《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都昭示着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绮丽的想象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囊括中国文化的大宝库。茶,作为一种饮品,最早被饮用和种植是在中国。因此,中国有着漫长的茶历史,并最终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茶文化。中国的茶饮品发展成茶文化,得益于中国文士的参与。“文士饮茶是一种雅趣,只有雅士才懂得饮茶。”[1]正因为中国雅士文人的创造,将回味甘醇的茶演绎成了内蕴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在浩若星海的中国茶文化中,“茶语”作为独特的存在形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所谓‘茶语’指的是一种茶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茶文化信息传递的基本载体。”[2]由此可见,“茶语”作为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文化意义,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而中国茶文化正是中国文人的文学创造,因此,中国的“茶语”更多的体现在中国文学中。尽管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曾出现王旭峰“茶人三部曲”这样的茶文学巨著,但其“茶语”的内涵基本上还是延续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因此探寻“茶语”的意义和内涵,还是要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寻找。当然,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漫长悠久的发展历史,作品中的“茶语”也有着流变和融合。
1先秦时代的“茶语”
先秦时代是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年代,古代先民总是有着强大的歌唱热情,几乎世间之物皆可纳入到歌唱的行列。中国的《诗经》集中容纳了先秦时期的先民歌谣,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国诗歌的开端。当然,中国的茶元素也便进入了《诗经》的创作视野。《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3]但先秦时代的还未出现“茶”字,而是茶的通假字“荼”。尽管先秦时代的《诗经》已经将茶作为文学素材加入创作,但是先秦时期的“茶语”还十分简单。《诗经》中的“荼”还只是作为一种植物的代号呈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没有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内涵。也正是以《诗经》起点,中国文学才开始了真正的“茶语”形式。
2两晋时期中的“茶语”
中国茶文化到了两晋有了新的发展,无论体量和容量都有了开拓。两晋作为中国历史朝代可谓昙花一现,但两晋时期的茶文学却异常发达。两晋的茶诗不但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小说与散文也有了长足发展。正是两晋时期的茶文学繁荣,才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语”。两晋时期,茶诗出现了张载《登成都楼》,左思《娇女诗》。前者的诗将茶作为关照对象书写,暗示了西蜀繁荣的茶贸易。后者则记录了煮茶的全过程,并将茶作为文学对象书写。两晋时期的茶诗已经摆脱了《诗经》中单纯的植物名称,茶在诗人的创造中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两晋时期的“茶语”开始呈现出文人思考和诗人关怀,显示出了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当然两晋时期,除了茶诗,还存在小说和散文。干宝所著《搜神记》、陶渊明的《续搜神记》都涉及到了茶人采茶的情节,这样的文学手法一方面显示出两晋时期茶文化的流行,另一方面也说明茶已经作为文化载体,有了“茶语”,有了特殊的文化象征。两晋时期,杜育还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完整记录茶事的大赋《荈赋》。杜育将茶提到了文化高度,赋予了茶以极其明显的“茶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唐朝时期的“茶语”
中国茶文化到了唐朝呈现出空前的发展。“茶圣”陆羽写成了《茶经》,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早、最全面的茶著作。因此,中国“茶语”到了唐朝呈现出集大成的形式。陆羽的《茶经》更像是专门论述茶文化的茶专著,也正是因为此,才体现出了专业性和体系性。当然,唐朝的文学也异常繁荣,唐诗几乎代表了唐朝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文化也兼容开放,因此,诗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茶诗占据着重要地位。单《全唐诗》来看,就是一百一十二首之多。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与茶相关的茶诗。也正是由于这些流芳百世的大诗人、大文豪对茶的书写和关照,使得唐朝的“茶语”呈现出更加多元、复合的精神意蕴。“诗仙”李白有一首《赠玉泉仙人掌茶》,赞扬了饮茶的益处,成为了茶诗精品。杜甫有《重过何氏五首》,以茶作为意象,抒发对生活的怀想。杜甫的茶诗清新脱俗,意味深长,成为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之下的一道明丽风景,代表了诗人的精神维度和艺术追求。除了李白、杜甫,唐朝写茶诗最多的是莫过于白居易。白居易有一首茶诗名为《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出现了许多与茶相关的术语与称谓。白居易茶诗中出现大量的茶用语,一方面说明诗人对茶文化的喜爱和熟稔,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茶语”已经有了基本共识和固定形态。唐朝的茶诗,有着浓烈的文学气息,但同时也显示出了特殊的茶语茶言。由此可知,“茶语”到了唐朝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语言表达,这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有中国文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4宋朝时期的“茶语”
如果说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得到空前发展,那么宋朝的茶文化便是顶峰。宋朝的茶文化已经融到了中国文人的骨子里,成为他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朝很多人都写茶诗、茶词,但是无论广度,还是深度,苏东坡都是第一人。在苏东坡的茶诗中,他记录平生遭际、艺术理想;他书写君臣关系、父子情深;他表达人生感悟、文学哲思,可以说中国的“茶语”到了苏东坡时期,到了海纳百川,无所不及的地步。从体量和广度上说,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朝文人已经实现了超越和自我超越。同时,从作品中对茶的描写和表达上,也可以看出宋朝的独特与不凡。唐朝的茶诗更像是借茶来抒发个人情愫,茶诗到了宋朝,则更加细腻和深入。文学作品中不但注重对茶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开始细腻描写茶的形态和泡茶、煮茶的详实经过。这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茶活动,既不同于杜育《荈赋》单纯关照,也不同于陆羽《茶经》的单纯介绍,这是带有科普和诗意的结合,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黄庭坚的茶词《品令》便是具有典型茶描写的精品。黄庭坚以独特的艺术感官,将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捕捉进文学创作,将茶的精神向度与自身感悟相融合,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秦观的《满庭芳》也是茶词经典。词人在书写茶文化时,不但在乎内容的详实细致,更注重韵律的和谐和统一。因此,秦观的茶词《满庭芳》达到了韵律与情思的完美结合,堪称精品。宋朝的“茶语”,在众多诗人、词人的开拓下,有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不但在精神向度上越来越深化,同时在描写上也注重细节和精准,使得文学作品中的“茶语”兼具了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5明清时期的“茶语”
时至明清,小说已经成为文学的重要分支,并且呈现出了诗词所不具备的优势。小说作为长篇写作,可以将故事、诗词、戏剧融为一炉,成为中华文化汇聚融合的艺术载体。明清时期小说中的“茶语”,也开始变得多元而丰富。不但有唐朝时对茶的别称,如“雀舌”、“麦粒”等茶名的延续,同时也大量使用茶成语、茶谚语、茶歇后语等语言表达。明清小说中的“茶语”首先是特别注重将“茶联”、“茶诗”作为小说回目或开篇诗词使用,使小说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如明末清初小说《风月梦》便有回目“吃花酒猜拳行令打茶围寻事生风”,《情梦柝》也有与茶相关的回目。小说中直接使用茶词、茶诗作回目和开头,既能提高小说的文学性,又没有束之高阁,增加了市井气息和生活趣味。除了小说中使用“茶”作回目、开篇诗词,还有的小说则在故事中大谈饮茶之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便有诸多的对于茶的谈论。妙语在下雪天收取梅花之上的白雪,将其埋入地下,为招待贾母一行所用。曹雪芹将饮茶之道引入小说,不但看重的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向度,同时也在乎其亲民色彩。将饮茶之道作为故事情节处理,是一种寻求雅俗之间的平衡,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茶语”便是中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的最好证明。除了回目和情节,明清小说中还将“茶语”演绎成了“茶俗”、“茶风”。明朝烟水散人的《桃花影》、清朝白云道人《赛花铃》的故事中都涉及到了饮茶习惯和喝茶之道,并且作为默认的大背景呈现。中国茶文化中的“茶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概略到详细的过程。中国茶文化中特殊的“茶语”表达,正是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造就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茶语”表达,同时中国意蕴丰富的“茶语”艺术也成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蕴和美学追求。从先秦时期只是作为植物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到两晋的建构和发展,再到唐宋的开拓和丰富,直至明清小说将历朝历代优秀的“茶语”形式融为一炉。中国的“茶语”艺术经历了漫长而波折的发展史,同时也见证着中国茶文化的荣辱兴衰。中国“茶语”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不断演变、发展,这是中国文学创作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繁荣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陶宗仪.说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252.
[2]史小建.略谈我国茶语的文化修辞[J].福建茶叶,2016(6):385-386.
[3]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语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分析我国古代神话类型说论文10-09
我国古代建筑论文10-10
粗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和测定的分析论文10-11
我国继承法中遗嘱自由限制分析论文10-11
我国刑法中因果关系及其理论完善分析论文10-09
关于古代诗歌中的隐含现象分析10-26
我国南传佛教壁画的现状分析论文10-10
体认古代文学作品并提高鉴赏能力论文10-09
中国古代的快递业分析论文10-10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