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20 09:17:55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必备]高中化学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高中化学论文15篇

高中化学论文1

  一、素质教育形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生产生活中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即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优点: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交流.在分析个案的同时可能会综合应用到多个化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评价,而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直面困难、有所担当,真正地去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再创造,并修正已有知识的误区.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不同学生的长处能够做到互补,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②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交流过程中,不同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了努力的参照.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动力,形成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同时,学生在拿到案例后,必须要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必然要有知识的准备,对已有知识进行筛选、优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考究.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2)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问题”,即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其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导”,学生“学”.教师设计导学提纲来让学生初步认识教材、接触学习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系统的训练,理解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知识;通过随堂练习、交流、反思将新知应用于实践.一堂问题导学课实际上是“导”、“学”、“练”三位一体:导———提出问题,梳理出基本的解决思路;学———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并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练———检测学习成果、表达、交流、升华.“导”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此处的“导”的功能有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等几个方面.“导”是为“学”服务的,脱离了“学”,“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如果没有教师“导”的作用,“学”将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一堂导学课也就无法系统的形成.导学课提问的切入点要有思维价值.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3)“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紧密联系的,高中化学必须同时落实这三项教学目标.传授知识同时发展技能、体验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者应该是相互渗透的.任何一堂课、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单纯完成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化学教材是一个智能开放的系统,系统内部存在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各知识点、认知目标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系统外部,一方面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另一方面,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不少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验证,同时,化学知识又能够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学不能使孤立的完成知识传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个个点连成线、织成网,进而拓展成有层次的立体的三维结构.

  二、结语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接受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时、适当、适量的完成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同的层次、水平的学生面对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高中化学论文2

  一、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始意味着一半的胜利,高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化学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把课堂中需要讲解的教材内容、问题都准备好,从而使学生能够进入乐趣无穷的化学学习中。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新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发挥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内容时,课堂开始前,教师需要大致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学生已经熟记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内容,那么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借助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多个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多媒体中的实验展示来向学生传授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揭晓之前向学生提问题,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吸引他们的注意,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丰富课堂实验

  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言,实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以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意义,通过多样化的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将“怎样去除水垢”“为什么铁放的时间长了便会生锈”等问题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于化学实验的求知欲和兴趣。不仅如此,化学实验还有一种类似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魔术的神奇特点。如讲“强氧化性”时,可以用“魔棒点灯”,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这可以让高中生迷醉其中,从而展开对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与识记,优化课堂质量。除此之外,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所要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实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来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与应变能力。同时,这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因为单纯的兴趣而没有意识到进行实验的最终目标的情况,如此一来,在增强了他们的洞察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三、建立有效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应不再受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的限制缓慢前行,而是应同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质量。例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卤族元素——碘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白纸显画”引入,先用淀粉溶液在白纸上作画,晾干后待用,上课时用稀碘酒处理显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化学课堂上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情感的沟通。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化学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时,教师可在备课阶段想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探究交流,如“你对哪种金属的认识最深刻,为什么?它的突出特性是什么?主要用于哪方面?”同时,教师还可在课下预留一些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如“你在家中经常看到哪种金属或合金?它们的优点包括什么?哪种金属在市价上最便宜?”等到下一课时开始后,教师再让学生给出几种典型答案,并辅之以相应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增加该课时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

  四、积极解决学生问题

  实际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够看到化学原理,而这些原理通常可以很好地解答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所谓的“神秘”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现象,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原理为学生解答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难以解释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可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掌握很多化学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难以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时甚至会觉得化学知识在实践中无用武之地。他们不了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不少情况均能够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作出解释。所以,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问题进行案例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途,从而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热情。例如,在学习次氯酸性质时,教师可将84消毒液拿到课堂上供学生漂白实验,但不能告知其该液体的本质。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同时给予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机会,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易于识记。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借助不同途径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了解遨游在化学海洋中的快乐。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使用先进性的教学模式,“多管齐下”,切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化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接触到化学,减弱他们对“化学学习难度大”的认知,最终使学生主动投入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来。

高中化学论文3

  论文摘要: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研究有效教学不能只是从一个方面出发,这样视角不免狭窄,我想如果从其反面先来研究无效教学,会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有帮助。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两方面,反思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从而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迫切要求。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因此,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追问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总结这些无效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以下本人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1)对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2)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造成教学的无效

  高中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启动好多年了。在这期间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参与到各种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中。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太多,各有各的有效性。但也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所谓的“完美”,滥用教学方法,致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产生了化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盲目的“探究”行为,降低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2)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3)淡化“教授——注入”教学方法,制约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论文4

  摘要: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高中学生的实验总结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总结阶段,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1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研究,可以对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总结状况以及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总结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正,促进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总结工作,为实验总结奠定一个良好的材料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记录化学实验的过程的时候,出现各种不科学和不详细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并且不利于学生做出一份合格的化学实验总结报告。[1]因为,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记录,如果不能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这份化学实验报告就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必须要改正自身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的问题。

  2.2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问题。[2]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写完化学实验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内容根本不一致,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总结时间白白浪费,而且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报告而言,正确的格式也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总结的最终效果。

  2.3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字总结能力。因为,对于任何实验成果和重大发现都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阐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文字阐述能力,就会出现化学实验总结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是记录不严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

  3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

  3.1学生应端正态度,详细记载实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的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记录,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科学的记录,保证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的记录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提供详细的.实验资料。

  3.2学生应该严格规范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总结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总结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对实验的材料部分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原理和实验反应的记录等等,最后还要根据此次实验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学生通过不断地严格规范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总结的水平和能力。

  3.3学会应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素养:学生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化学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来说,也同样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的总结报告,提高文字叙述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质量。而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化学素养,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进行锻炼,并且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廖剑强;;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14(02):56-60

  [2]陈少刚;高中学生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09):78-80

  [3]俞立先;影响高中学生实验活动总结的若干因素初探[D];苏州大学;2014(12):90-99

高中化学论文5

  由于我国教育一直受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新课标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导学生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亲自实践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有必要的。

  一、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学生对化学书本中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经由各种实际操作的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试验中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由此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对化学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1]。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最好的导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的操作实验,在学生面前呈现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充满好奇,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的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2]。

  3.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

  对于高中化学课的课堂而言,实验是一项科学、神秘而严谨的操作。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实验态度,会深深的影响和感染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使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情感态度。

  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

  1.加强新课标理念,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为加强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在高中教学中,要积极深化对教育的体制改革,严格遵循新课标改革的内容,加强新课标改革的理念,并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无论是写教案时还是教授学生知识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的出发,探究如何能使学生有效的接受复杂难懂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化学知识,并能够自主的运用和独立完成实验。并且教师要逐步将课堂引入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将过去保守的严肃的课堂转化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学习,改变课堂上的沉闷气氛,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2.积极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其主动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到公正民主,不断的与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探讨与探究,在课堂上要利用化学实验积极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并促进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3]。

  3.强化高中化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许多高校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存在问题,为了有效的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必要改善高中教学硬件设施问题,如果化学教师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表达,学生受到的触动或是感觉会大幅度降低,而如果有好的教学条件,可以在学生面前实际操作实验,得到的效果则明显增强,有助于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因此,学校要积极将强高中化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确保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支持日常的化学实验探究式模式教学。

  三、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化学实验主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而化学实验的探究必须要首先提出实验主题才能继续进行,化学实验主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所需实验的内容,查找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并附上注意事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计各种实验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的方法,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2.实验探究的历程

  高中化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通过化学书本了解实验内容,并且查找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实验的了解准备工作到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化学物品的各项特征,对学生认识化学物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将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详细的记录下来,由此让学生对高中化学体系有个更透彻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此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3.实验探究后的归纳总结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的记录,对实验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为所观察到的现象给出自己的解释,由此让学生加强对化学知识的了解。

  4.实验结论的思考与看法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学生做出总结归纳后,通过教师的提问,认真的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教师会对学生的看法给出点评,以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将逐渐受到欢迎。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此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虽然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处于构建和实施中,但其路途还非常遥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高中化学论文6

  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例如化学平衡、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电离平衡等)难以突破,若只从反复讲解或重复习题训练以求学生巩固,这种只求效果不考虑学生学习情感的教学方法,以当前课程改革的观点分析,就是典型的缺乏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不但是一种理念渗透,也是一种对基于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与运用的体现。本文以“中和滴定误差分析”为例,试用认知心理学对问题难易的分析原理进行解构,以供对其他知识难点作难度分析的借鉴。

  “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与学都感到滴定误差分析是“纷纷扰扰”,教师感到难以让学生准确体会各种操作误差的产生,学生感到误差分析结果容易“南辕北辙”。

  一、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依据德国认知心理学家J·芬克关于复杂问题的判定标准(“不透明性”“多目标性”“情境的复杂性”“变量及变量间的联系复杂性”“动态性”“延迟性),对比中和滴定误差分析问题,可以发现问题的设置层面一般只能获得一些表面的信息如操作描述等,而是否产生误差、引起的误差是正的还是负的,就需要做多步的变量转换,思考就需多步且要细致,即误差分析具有复杂问题的“不透明性”与“多目标性”特征;对中和滴定中引起结果偏差的操作因素作最少的分析也约20种,而这些操作似是而非,即问题分析具有多变量,而且这些操作可以单独设置为变量,也可以多种操作组合形成多变量的问题,可见这些操作(变量)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即具有复杂问题的“情境的复杂性”“变量及变量间的联系”的特征;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问题中,因为引起误差的变量较多,记忆量就较大,而且从操作变量到误差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析者有耐心、有较强记忆力与较强的推理能力,即具有复杂问题的“延迟性”特征;若在新课学习时对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技能掌握不扎实,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则会感到越来越难掌握,而失却思维推理的条理与耐心,从学习者的思维特点来分析,即具有复杂问题的”动态性”特征。

  二、中和滴定实验中引起误差结果的操作变量数目分析

  关于中和滴定误差分析问题的所有复杂性特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中和滴定实验中能引起误差的操作变量较多。以“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的操作”为例,分析能引起误差的操作种类数即变量数目。

  1.洗涤方式

  因滴定管内溶液须保持所装溶液的原浓度,因此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而锥形瓶只是反应的容器,只需保持已量定体积的'所装待测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即可,因此只需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作为产生误差的变量,操作常可作如下分类而设置问题:(1)滴定管洗涤: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曾用待测液润洗而直接量取,若其他操作准确,则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曾用标准溶液润洗,而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2)锥形瓶洗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瓶内残留少量蒸馏水,测得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2~3次,则测得待测溶液的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

  2.滴定管尖嘴部的气泡

  装满溶液的滴定管,应检查滴定管尖嘴内有无气泡,如有气泡,会使滴定管刻度读数偏小,因此必须排出。作为问题的变量,操作常可作如下分类而设置问题:(1)量取待测液体积之滴定管:记录起始刻度时尖嘴部有气泡,量取后气泡消失,其他操作正确,则实验测得待测溶液的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若记录起始刻度时尖嘴部无气泡,而在记录终点刻度时尖嘴部出现气泡,则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2)滴定用滴定管(装标准溶液):记录起始刻度时尖嘴部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其他操作准确,则实验测得待测溶液的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若记录起始刻度时尖嘴部无气泡,而在记录终点刻度时尖嘴部出现气泡,则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

  3.滴定管尖嘴端存在挂滴

  滴定管装满溶液后尖嘴部存在挂滴,则应用滤纸吸掉挂滴,以保证滴入锥形瓶中的每滴标准液都有刻度记录。中和滴定在临近滴定终点时操作应是逐半滴滴入锥形瓶(半滴滴定操作即为控制活塞或小玻璃球使尖嘴端出现挂滴,然后将尖嘴挂滴靠近锥形瓶内壁,使挂滴沿内壁引流而流入锥形瓶内,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可见正确的滴定操作在滴定终点时不会出现挂滴。作为问题的变量,操作常可作如下分类而设置问题:(1)量取待测液之滴定管:量取前滴定管尖端有挂滴,而直接记录起始刻度,其后操作正确,则测得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在记录起始刻度时尖端无挂滴,而达到终点刻度时尖端出现挂滴,其余操作准确则测得溶液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2)滴定用滴定管(装标准溶液):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挂滴,而直接记录起始刻度,其后操作正确,则测得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在记录起始刻度时尖端无挂滴,而达到终点时尖端出现挂滴,其余操作正确则测得溶液浓度偏大?偏小?无影响?

  4.滴定管的读数

  读数时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滴定管架上,由于水溶液与玻璃的表面张力的特点,滴定管内的液面呈下凹弯月形,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下缘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仰视与俯视都会使读数产生偏差。作为问题的变量,关于读数可作如下分类而设置问题:(1)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体积时:记录起始刻度时仰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记录起始刻度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读取终点刻度时仰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读数终点刻度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2)滴定读数:记录起始刻度时仰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记录起始刻度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读取终点刻度时仰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读数终点刻度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正确,则待测溶液浓度结果偏大?偏小?无影响?

  5.其他能产生误差的操作变量

  (1)配制待测溶液或标准溶液的溶质含有杂质;(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时的操作误差;(3)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不同选择;(4)若用待测液滴入定量标准液方式进行中和滴定,而操作变量不变,分析误差情况;等等。问题变量繁复。中和滴定中引起误差的操作变量繁多,再加上从操作到误差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直接产生,一般需要转换,如从读数的偏大或偏小来判断所用溶液体积大小就需注意是数据为起始刻度还是终点刻度,而且要注意变量间的相互干扰,如“前与后”“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等等。可见中和滴定误差分析问题,若从影响问题难度的因素分析,虽然从认知心理学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算子并不多,但其变量之多,为中学化学问题中之最,故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若只重变量的罗列枚举,很多学生会失却耐心与细致,于是教师在组织此知识点教学时也因此而变得枯燥乏味。

  三、从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变量处理方式谈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归因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某个方向的问题解决专家,主要是解决此方向问题的知识之间已形成各种联系,这些知识可以归成同一类,这样几类的知识又可以归成更大的一类,即专家借以较大的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使解决问题时便于迅速检索与提取。认知心理学家也从实验角度证明,在教学中按问题解决专家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专家式的认知模式来组织教学。

  1.明确中和滴定的误差类型,克服解决问题时的“功能固着性”

  所谓认知功能固着性,即解决问题时总是按照事物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如问题设置为“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溶液时不慎多加了一滴(1/20mL),分析误差情况”。部分学生就思考“那标准溶液也不是相应地多用了吗?结果无影响吧”,不少学生因为对数据的认识与应用总有一种“一定要应用”的功能固着副作用,就把此多加的“1/20mL”数据也代入计算式计算,而根本没认识到此“一滴”不是本实验的测量数据,只想到有数据就要代入计算式计算,即具有一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的“功能固着”认知偏差。让学生掌握误差的概念与类型较为重要。对于误差,中学教材与教师一般都只涉及对结果的直接分析,不作对误差知识的系统说明,导致学生缺乏如专家般的误差分析系统知识,而完善知识结构是克服功能固着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该知识点教学时可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明确实验误差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的差值,若高于真实值,称之为结果偏大,反之为偏小。(2)明确误差从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与操作误差两大类:系统误差即仪器或指示剂的精确度所限,具有客观性,如滴定管的精确度、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等;而操作误差即实验操作所产生的偏差,具有实验者的主观性,需要操作手法的正确性,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大多在此方面设置。(3)明确中和滴定是用标准溶液测定待测溶液的浓度,一般通过滴定管读数,代入反应计算关系式而运算得到结果,是一种间接测量,而误差是由直接测量的实验数据产生。误差分析即分析直接测量所得的数据偏差情况在计算式中对结果的影响,完善学生特定领域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2.梳理与归纳各个引起误差的操作,形成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组块加工信息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纽威尔和西蒙在关于影响问题难度因素的论述中,提到问题空间是影响问题难度的最重要的因素,问题空间即解决问题的迷津,空间越大即迷津越多,并认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问题解决的过程。而要缩小问题空间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解决者可以采取的内部知识命题集的大小,即知识组块大小。引起中和滴定误差的变量较多,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对各个引起误差的变量进行“组块”,以降低解决此类问题的难度,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组块”是以引起相同误差结果的操作归类。如对引起实验结果偏高的操作进行“组块”(以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为例):(1)锥形瓶用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滴洗。(2)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液滴洗。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3)酸式滴定管滴定尖嘴未充满标准液便开始滴定。滴定前俯视滴定管,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结束时,部分标准液附在锥形瓶瓶壁上。(4)滴定结束时,滴定管尖嘴处仍挂有半滴定液。(5)用酚酞作指示剂,当红色变成无色。(6)返滴一滴NaOH溶液无颜色变化。(7)滴定结束后,立即读数。同样可以对引起实验结果偏小的操作进行“组块”,也有很多教师采用以中和滴定实验中的各操作阶段的误差情况进行“组块”。将知识信息梳理得井然有序,并把有意义的或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信息以一定的编码方式贮存,均可提高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容量,从而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与效率。

  3.归纳与反思误差分析,形成问题解决的“如果……那么”产生式系统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对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和“怎样做”,从而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么”式的问题解决系统。在中和滴定误差分析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白,中和滴定误差是间接测量误差,是直接测量的数据代入计算式而产生,误差分析中应理解计算式中哪些因子是常量,哪些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其次让学生明白“如果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大或偏小,那么计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再次让学生分析清楚实验中“如果是这样的操作,那么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大还是偏小抑或无影响?”……在误差分析中运用如此的逆推法和“如果……那么”的假设,能让学生从繁复的变量对应分析中,归因到结果的计算分析,使分析有条理、能监控并调整。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从最初的依据误差分析范例的陈述性分析,渐变成为“如果……那么”式的产生式规则的程序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进行调控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向、方法与原理,即策略性知识的运用,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手转变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

  总之,教学难点为什么是难点?这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须从心理学、教育学层面进行思考,从理论上清楚难点之难以及从难到易的通道,而不能总是单从“分散难点”“逐步分解”“重复练习及讲解”等解决难点的教学方式着手,因为只有在理论上分析清楚难点为什么难,才能有更合适的解决难点的教学方法,才能创新性地开展新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解决难点的各类教学方法与方式。

高中化学论文7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教学模型,其具有理想化和主观化的特点。但是,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理论时也会因其认知能力而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机智;信息反应;教学系统;应对技巧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教学模型,其具有理想化和主观化。但是,化学世界物质变化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理论时也会因其认知能力而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又因为学生也是良莠不分,认知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随机性。

  如笔者在进行授课时,经常会出现课堂演示实验出现突发事件,或者实验失败了,还有一些思维较活跃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所学范畴而自己尚未备到的知识,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导致了教学步骤的非正常进行。所以,教师除了在具备博学的本学科知识之外,还要练就一种教学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中发生了突发事件,教师要及进地调整教学思路,引势利导,运用一些常规过渡技巧或是新的措施,把学生的思路拉到正常的授课中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预计目标。教学机智能力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力呢?

  一、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课堂

  教学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系统都是一样的,均是通过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信息的反应来实现调控的。

  化学教学的目的的就是让学生在一节课当中学到当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这个目的是否达到了呢?要看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反应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从而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解答情况、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情况和课堂练习的正确率及学生表情等方面来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快明白学生的反应信息,以便及时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积极的反应信息。从而进行高效的教学,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得最佳。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发事件,其中有一些是有利于教学的进展,也有一些是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的,但不管怎样,这些事件都会影响教学的最优效果。所以,教师当遇到这一类突发事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了解了事件的真实情况后,及时地抓住学生的信息,从而引势利导,果断及时地采取控制突发事件的办法,改变教学思路,以保证教效果的达成。

  二、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把化学教学系统各个环节设计

  好高中化学教学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其教学工作正常且顺利展开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化学教学的目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任务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系统,当然,还要参考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师不但要规划出自己的工作蓝图,还要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行为,还要充分考虑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并通晓考点。教材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纲的体现,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熟悉了,并知道了考查的重点在哪里,就能够做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点拨,对其能接受的知识进行联系,做到触类旁通。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对教材所设置的突发事件就很容易加以引导,如果是以前学过的,可以引导学生去复习以前的知识;如果是后面将要学的,可以告诉他们以后就会讲到。如果有的学生提出了备课范围之外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变换角度,用其他的知识作一解释。总之,只要教师熟悉了教材,一般学生针对课堂内容的突发事件都能解决。

  2. 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熟于胸。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会对他的学生非常熟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了解学生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档案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外知识等,还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多角度思考的题来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通过其答案来揣测这个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去把握学生的爱好,关注学生的点滴进点。

  3.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准备充分。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要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头脑中进行仔细推敲、揣摩的`过程。教师还应该准备学生在回答自己所设置的问题时会有哪些答案,尽量把一些突发事件也考虑进去。比如,班里思想最活跃的李同学在听到这个问题时,会联想到哪些古怪的问题呢,并提前把这些知识备好,把引导词也备好,到最后怎样归纳总结也备好,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做到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 高中化学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也要有充分的准备。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位教师每次都能成功地将演示实验做成功,就会让课程进展得很顺利,学生也会对其较敬佩。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备课时,一定要提前多备几遍演示实验,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试剂、溶液及实验的目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上做好准备。教师也应该把实验过程中易出现的失误提前做好消除准备,以防一旦出现了意外,无从下手去处理。

  三、高中化学教师要掌握一定量的应对突事件的技巧

  凡事均有技巧可言,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是考验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它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采用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善于反问和回避等等。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积累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为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这艘知识之舟。

高中化学论文8

  摘 要:实验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中化学的教学入手,简单分析了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算是较为新颖的一门学科,自初中阶段开始,学生才正式进入了有关化学知识的相关学习。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的初始,似乎这门学科的知识总是和实验联系在一起,书本中很多知识点,不是来源于学者或是研究者的理论推敲,而往往是直接来源于相关实验过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学习压力倍增。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很多高中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真可谓是下足了工夫。简单来说,高中化学在高中所接触到的学科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化学实验。高中化学课本中的知识体系仍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其他学科理论知识而言,化学实验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化学实验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抽象的知识点就会变得具体,如此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不难发现,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化学实验往往被看成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效率的立足点,组织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很多高中化学教师的课题。如何加强高中化学教学?

  一、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支配下,才会激发出学习热情,从而自发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首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这节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若干实验的操作,针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实验情境;教师最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有效开展相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投身到实验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直接来源于实验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学时间,很多时候,演示实验往往都是由教师来进行操作的,这样虽然达到了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但是不能保证学生的领悟程度。因此,教师不妨可以在演示实验之后,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真实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积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建设的不断投入,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如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具有影音结合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息,从而可以为课堂教学创建出一个良好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课堂中,辅之以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上述两点目的,当然还可以实现其他方面的理想效果。很多学校受限于实验器材以及教学时间等因素,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不能亲自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这就阻碍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的'方式,掌握实验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参与实验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实验应当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是观看者的身份。教师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一旦亲自进行实验会出现很多实验事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亲自进行实验是会浪费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这种教学观念,会阻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进程。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实验主体意识。如,教师在开展“氧化钠和水”这节知识点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帮忙准备实验所需要使用的物质和仪器,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相关数据和实验反应现象也由学生进行记录,最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展开讨论。如此一来,实验教学就不再是教师的事情,而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立足课本知识点的同时,积极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论文9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汲取知识、启迪智慧、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

  “以学生为本”是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目的是树立科学发展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切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凸显教学的社会意义和个体价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采取激发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的方式,进而使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唾手可得。

  主要围绕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进而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外,还应讲究教学策略,不断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指引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活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教师可尝试着将课堂变成愉悦的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自由发挥、张扬个性的地方,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要求

  1、提高教学效率。

  从“高效课堂”的字面意思即可看出重点放在教学效率上,这里的效率需要教师能够注重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吸收课堂知识,如果学生自我要求高,还可以进行适当地拓展教学。

  此外,高效课堂的构建更加需要化学教师自己掌握一定的新兴教学手段,然后结合多媒体技术等辅助设备大幅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起来也减小许多压力。

  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共同提高。

  2、整体素质的培养。

  高效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更加注重的是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人才,所以教学目标也是应该围绕整体素质的培养来进行。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讲授各种化学知识的时候,如果恰当地引入一些化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的奋斗事迹,将会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能因此有一定的进步,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能够主动地获取未知的知识,这样也是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勇于探索精神。

  总之,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注重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构建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重要前提条件,一堂高效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必须具备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逻辑合理等条件。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也就是教学的内容,并以此为前提,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加工:按照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的进度,创建合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其次,要确定整个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

  教师要能够充分看到学生学习的特点,

  根据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过程;最后,教师要搜集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资料,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化学实验的原理,都要做好准备。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占据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与新课标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为了响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牢牢把握住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Pb+CuSO4=PbSO4+Cu的反应原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原电池的设计。

  将全班学生合理的分为八个小组,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验完成后,由学生简单的进行原电池设计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思维模式。

  最后,就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由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学习的需要,才能以此为依据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切实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4、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反思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同。

  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在每一学期、每一季度,都要进行总结,从而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进行不断的改善,为构建高中化学高效教学课堂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论文10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化学教学工作备受重视。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致力研究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化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又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化学知识,应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所以,新时期国家实行的教育制度改革,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现状

  (一)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师和学生背负着十分沉重的升学压力,现实压力迫使高中教师不得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即保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传统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开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实现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在课堂教学上取得进展。

  (二)教学方案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

  面对近期的升学考试压力和以后的就业压力,许多教师与家长的关注点在考试成绩上。因此,双方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化学知识。这会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也不能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明显进步,更无法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二、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堂上要讲的知识,以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为参考要素,对化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整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学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采用引导的办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学习,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趣味性教学与实用性教学相统一,既可以促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清晰的认识。例如,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无污染等多方面优势,在航天技术上被广泛使用,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中就能找到相应内容。与此同时,要积极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教学工作当中,化学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尽量表扬学生,指出缺点时也要尽量含蓄、委婉。

  (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成果检验,并适时作出教学调整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检验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对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不足之处,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环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寻找可行性办法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四)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即备课,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好备课工作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此,教师可以整合信息资源,通力合作完善教学设计,高中化学组可以集体备课,这样能够深入领悟课标,对教材理解透彻。大家集思广益,可以制定与实际情况契合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把握,从而找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这种方法是教师合作共赢实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设计,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五)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特征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已学知识在认知结构上有偏差,另一方面是在化学新内容的学习上有障碍。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课程设计。总之,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合理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是必由之路。利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飞.新时期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对策探析[J].东方教育,20xx,(8).

  [2]熊娣菊.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探索[J].新校园,20xx,(3).

  [3]刘良均.简论怎样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5).

高中化学论文11

  目前我国高高中生人文精神现状非常让人忧虑,高中生缺乏人文精神,只懂化学而不知道人文为何物,这将对高中生的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人文精神从其本质看看,其是一种自我与社会相结合的价值体系,人文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

  一、高中化学教育要制定实施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建立与实施,首先要制定合理而且科学的学生人文精神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化学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过程与方法等,还要包括化学情感以及价值观有关的内容,缺乏人文的精神,化学教育是可怕的知识传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化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乐与探究化学物质变化的奥秘,使学生可以体验到化学科学探究的艰辛,能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一些化学污染的治理等,逐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思想。因此,高中化学教育体现人文精神的学生教学目标,除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价值观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如下的问题:一是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高中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客观情况,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针对不同的化学科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实施要求。在高中化学阶段是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阶段,这对高中化学课程本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他科目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综合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情况,要着重于其现实的发展应用,而不是过分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三是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因而要坚持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措施。特别是学生接受水平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之间往往有非常大差异,教师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创造良好的高中化学人文精神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中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所需的各种客观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综合,是按照高中教学要求而设置的环境。教学环境一般是指与学校教学过程相关的微型环境,主要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等。高中化学人文精神狭义的教学环境的建立,需要如下的努力:

  1、首先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讲,教学相长,在高中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很单纯的,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与学习学问之间。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融洽和谐的朋友关系,对于人文化教学是非常有益处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彼此间形成优秀的品质。人际关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人际关系交往的情况,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谐健康、积极向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要坚持人道的精神,彼此互相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精神。教师在师生良好的关系中,占有主导的重要地位,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要过硬,有着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我的修养,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的乐观心情,学会自我控制等等,这是建立良好人文环境的前提。

  2、努力营造宽松的化学课程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辅助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人文精神能否实现潜移默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气氛的情感状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发展。化学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教学氛围,而使教学活动变成枯燥的化学讲解,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因此,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人文精神培养,那么必须在在化学教学中,坚持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与求善求美的精神相结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求善”与“求美”的目标,可以使人的精神摆脱压抑,让心灵自由的飞翔,使生命充满活力,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魅力,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够健康发展。

  三、要坚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培养人文精神

  高中化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要坚持结合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脱离了教学内容,就会使教育目标出现偏颇。人文精神与化学科目内容是一个互相穿插的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无数科学家经过千百次的努力,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因而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实验教学,那么化学的教学就只会成为书本文字的传承,变得枯燥无味,而不可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美,更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浓厚兴趣会被培养起来,这是实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实验在培养科学态度以及培养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实验的手段,还应该坚持化学史的认识与学习。在高中化学教材史实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化学素材,这些内容展示了化学的发展史,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家在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崇高理想与艰辛过程。通过化学史的阅读与展示,可以给予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培养,更有助于高中生培养人文精神。

高中化学论文12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作为一名有十余年教龄的老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学生才会越学越爱学,老师才会越教越轻松。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几年实践后,笔者认为,老师应该想尽办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是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教师多多用心。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挖掘各种情境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奇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创设教学情境常用到的形式有:

  1.以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

  [案例]教学苏教版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幻灯片上出现一张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图片,再自然地引出“新疆魔鬼谷”和“雷雨发庄稼”两个情境。

  2.结合社会现象、话题导入

  [案例]在讲授二氧化硫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雾都”重庆近些年来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重庆市南山风景区的树木已死亡上千平方公里,自20世纪60年代起,重庆市的街道已多次更换树木;嘉陵江大桥每年都要除一次锈,需要花费几十万元人民币。还有,现在一些不法商贩对一些食品如姜、银耳的漂白……然后指出,造成重庆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以及漂白食品用的原料就是这一节要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二氧化硫。这样无意中使学生对二氧化硫引起了高度重视,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以实验创设情境,结合现象创设问题逐步展开探究

  [案例]电解氯化铜溶液。

  情境创设:准备实验,课堂演示,提出问题。(1)两极及溶液有何现象发生?(学生答案指向铜和氯气。)(2)原溶液中铜和氯以何种形式存在?(3)正负电极上发生的反应?(4)溶液中是否只有铜离子和氯离子?为何只有它们得失电子?(引出放电有先后顺序。)这样一步步展开教学,学生对现象印象深刻,对问题有兴趣,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二、实践后的成效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实践的片段,实践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喜欢学化学了,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成绩上明显进步了,原先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能力上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化学思维逐步形成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使化学教学逐步迈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实践后的思考

  情境教学主张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利用声音、图片、化学史、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等情境进行导课,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创设的情境过于复杂,耽搁时间过长,不但不能起到有效的导课作用,反而会淡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进入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保证化学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确保化学教学情境的实效性。因此,创设化学教学情境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首先,教师自身必须积累并熟记大量化学史料、生活事件、社会热点等情境素材。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途径地阅读化学史料,多留心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多关注新闻报道、《探索·发现》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反复思考,这样才能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最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信息,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反过来可以指导老师创设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情境;熟悉学生的知识层次可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递进式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同学,让基础差的学生走得进去、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基础好的学生探个明白。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情境中的“游客”,是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因此要想充分领略化学课堂中的“无限魅力”,首先,学生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新课中知识的难易深浅,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学生要在探究情境中努力参与体验,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因为学生的参与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亢奋、激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通过种种途径,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得到了发展,在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激发。

  3.对课堂的要求

  课堂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阵地”,说它是“阵地”,是因为课堂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思维较量的场所,是智慧火花的“摇篮”。当然,师生、生生要促成交流互动、思维较量,前提是教师创设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才能主动“闯入”情境,进行“寻宝式”的探索。其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环境。通过这些,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高中化学论文13

  一、授课教师和实验员过好实验关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要过好实验关,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自己在课堂上无的放矢;

  第二,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力争做到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我们在教师过好实验关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在抓好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实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并建立实验教学考核档案,使青年教师顺利通过实验关。

  二是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演示实验探讨与改进,对成功率低,在实践中可观性差的实验设立专题共同研讨,大家动手设计实验,改进方案,使得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如对甲烷制取采用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中加入适量氧化铁,并用座式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甲烷气体产生平稳,燃烧火焰达2cm以上;对胶体的丁达尔实验自制了特殊的暗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可观度;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协助实验员搞好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实验能按期顺利完成。

  二、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实验教学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

  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化学知识。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现象明显。为达到此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每个演示实验,师生必须目的明确,搞清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操作的要领、实验的现象、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等,教师若不明确上述目的就会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顾此失彼,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不明确目的',就会把实验当魔术,凭兴趣凑热闹,其结果收效甚微或一无所获。

  2.严格演示实验操作,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演示中教师必须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药品取用、试剂滴加、仪器放置合理得当,切忌粗枝大叶,草率操作。

  3.注意演示实验改进,增强实验直观性

  对一些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我是这样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实验的,首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浓盐酸和1mL1∶1盐酸;之后在两个试管中同时各放入大小相同的锌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玻璃管上各套一个塑料袋);最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塑料袋膨胀体积即可说明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此方法特点是学生观察明显,对比、定量性好,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三、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

  1.预习。每次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写好预习笔记即填写好实验预习单。这样做好处是:

  (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

  (2)参照预习单做实验便于克服学生看书做实验慢的陋习,使之集中精力做好实验。

  2.实验。进实验室做实验先检查预习单,无预习单不能做实验。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

  (1)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

  (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肃静,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

  (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置好,试管等洗涤干净,以保证实验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实验做完的当天学生必须写好实验报告,统一交授课教师。实验报告主要写五项:

  (1)实验目的;

  (2)实验主要步骤;

  (3)实验现象及解释原因和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

  (5)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论文14

  摘要:化学是高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培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高中教师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状况出发,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化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化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内容逐步增多,学习的知识逐步抽象,逻辑性增强,单是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就有七章二十三节,设有实验42个,其中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20个,这就意味着高中化学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实验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评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拒,因此,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制备Al(OH)3有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学生可以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探究,这些方案可以用化学反应公式表示:

  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3NH+4;

  ③AlO-2+H++H2O=Al(OH)3↓;

  ④2AlO-2+3H2O+CO2=2Al(OH)3↓+CO2-3;

  ⑤Al3++3AlO-2+6H2O=4Al(OH)3↓,学生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清晰建立了Al(OH)3两性的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多加思考,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不能只是听实验、背实验,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教师先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再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再局限于听实验和背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4、有组织的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实验的严格缜密。

  教师在分组进行试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守实验规定,按照实验室规则进行试验,不能有违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在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实验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必要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创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当做化学课堂的最高法庭,将每一堂化学课都讲解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好化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2]王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高中化学论文1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这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对于相关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要以问题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谈点体会。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在实施问题解决式的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创设很好的基础。化学课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切入点来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打造很好的教学开端。教师还可以结合知识点的特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在问题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某个化学原理的发现过程等。教师只有丰富问题创设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教学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展开,并且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根据凯库勒研究苯结构时,凯库勒那个“首尾相连的蛇”的梦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苯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讲“原电池”时,教师可以根据演示实验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明亮的小灯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起了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兴趣,不用多说,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为什么能发电?”的问题探究中。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又能够将学生引入到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中,从而为后续的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感受,这是保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知识点间的有效联系,在新知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产生疑问。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是高效的知识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初中时所讲的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给学生演示利用浓硫酸来制取“黑面包”的过程,通过激烈刺激的实验现象和气体气味,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主动发问:为什么变黑了?为什么膨胀了?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三、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逐渐加深,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体现。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了解与接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技巧也慢慢变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酚的性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苯酚的模型了解苯酚分子的构造,对比醇的性质来学习酚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乙基和苯基对羟基的影响,从而得出酚中羟基上的氢比醇中羟基上的氢活泼。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苯酚的弱酸性进行猜想,再使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有效的探究验证。通过这样一步步的由结构到性质的对比,使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的目的性,整理清楚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带来积极引导。在展开问题解决式的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创设很好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感受。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逐渐加深,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体现。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论文06-13

高中化学论文11-21

高中化学的论文03-25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3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0-09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10-07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5-18

高中化学论文15篇11-22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8-27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