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2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二、探索新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三、 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5
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一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2.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 6号房 5号房 4号房 3号房
狗(7-1) 猫(7-2) 鸡(4+3) 羊(7-3) 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学生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我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张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多少根?
师:指名学生来数一数。 师:你猜对了吗?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一下子看出铅笔有多少根?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先数出10根,十个一是10;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因此,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操作:自己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1)师:现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还有1根,合起来就是11根),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如果现在让你自己摆15根小棒,你会怎样摆?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己开始摆小棒,并思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现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现在摆出19根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说一说再添加1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数的顺序
(1)补充上面没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数,并齐读一遍。
(2)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数到20,20倒数到0。再从7数到13,20倒数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
三、练习延伸
1、数一数73页的学具各有多少?
2、读一读。20 13 15 18 11
3、翻书游戏:比一比,看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的第7页、12页、18页、20页。介绍好的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 11~20各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你能用从这之间选一个数,说一句话吗?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11~20以内的数?找一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1
一、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三、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2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6、7、8会读会写,掌握08的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6、7、8的书写
教学难点:
6、7、8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画面(美丽的校园以及学生在校园里跳皮筋、玩滑梯的情景。)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数数)事物分别用几来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抽象出数
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7、8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大家。
②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可以摆出数字卡片。小棒、苹果、桃、小鸡等等。
③学生汇报
④小结:抽象出6、7、8。
2、学习6、7、8之间的.关系及6、7、8的书写
(1)数的顺序
这是一把放大的断尺图。(插图)
读一读。(08)
大家再指着你摆的卡片倒着读一读。(80)
小结6、7、8的顺序。(6添上1是7,8在7的后面
(2)比较大小
比较 6和 7的大小。[板书 6 <7]
你是怎么知道6<7的?(看尺子图、摆圆片.数手指等)
谁能比一比8和7的大小?板书8>7
你知道比 7小的数是几吗?[师举 7的卡片]请你在数字卡片中找一找,举给周围的人看。
举出比5大的数。[师举5的卡片]
(3)6、7、8的书写。
书空写6、7、8。你怎么记住6、7、8、呢?
注意:我们写的6、7、8是手写体的,8不封口!
请打开书第30页,描完6、7、8以后,每个数写两遍
学生评价。
3、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后反思:学生对数6、7、8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掌握的较好,但在8的书写中大多数学生书写较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4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成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重点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5、课件出示
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巩固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
2.提高10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
3.加深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等数学意识。
教学步骤:
1.模拟“百货店”一角,巧设购物环境。
教师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钢笔、铅笔、书包、练习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边都放上由学生制作的价格标签,并挂上“欢迎到百货店购物”的字样。上课前,让同学们看一看。
2.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电教平台出示如下一组文具、日用品及其价格:
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百货店”的欢迎语,同时出示题目:小勇高高兴兴地拿着10元钱到“百货店”购物,假如你是小勇,你能用10元钱买到哪些文具或日用品?
3.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各自独立思考后,纷纷举手作答:
生1:用10元钱可以买到1支钢笔、1支圆珠笔和1盒巧克力。
生2:用10元钱可以买到2本练习本、1支圆珠笔和1盒奶糖。
生3:用1元钱可以买到4条毛巾和2块肥皂。
至此,教师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每组选派代表到“百货店”按各自需要自由选购。
经过各个小组的热烈讨论,每个小组拟定选购方案若干个,然后派代表按各自的购物方案到“百货店”选购文具或日用品。
5.巧设问题,激发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问购物代表:“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文具呀?”“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商品呀?”……各组代表积极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了。
6.采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发挥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采取了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等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巧选文具的`活动、巧评合作得出的结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口、脑、手并用和求异思维的激发,使学生懂得:用同样多的钱,可以按需要购物,按价格大小巧安排,做到合理消费。这对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1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列式
(1)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
2、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0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元、角、分三个单位)
教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板书此关系式)
教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教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教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民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教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教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去付钱,那时用过。
3、教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相互介绍介绍新朋友吧!
教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
4、教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教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3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25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
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
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建议: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2-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21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热门】01-24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荐】01-24
【热】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推荐】01-24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24
【精】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30
【荐】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30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