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思考和实践探索论文
一、财政支持环经济发展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经济社会和财源建设的良性发展。为此,渠县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在一些领域开始了循环经济的尝试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实际,推行“限制、引导、鼓励”三同步政策,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近两年,利用财政手段融资近1。2亿,着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家、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各1家。2012~2013年,全县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45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项,市级科技成果8项,县级科技成果18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达州市创新产品奖2项,达州市动植物新品种奖1项。实施重大调产项目,国家、省、市科技发展项目等,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支持开展节能降耗。县财政从大局着眼、长远考虑,配合相关部门,坚决支持节能降耗工作。煤炭业实施“关小改中建大”战略,先后关停了国电深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1#、2#、3#、4#机组,关停了渠县电力公司火电厂,共关停小火电31。5万千瓦;对中铁二十三局川东水泥有限公司两条机立窑生产线、四川省渠县云丰水泥有限公司3条机立窑生产线、四川营山丰发水泥有限公司2条机立窑生产线实施了关停。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技改和节能增效战略。达州市富源矿产有限公司纸面石膏板生产线节能技改工程项目实施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率达68%,年节约标煤2350吨。四川省天渠盐化有限公司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年节约标煤6240吨;年减排空气污染物(主要为SO2)15。2吨;年减排污水144万吨,其中COD50。25吨,氨氮28。8吨。2013年,仅工业园区实现利税3。4亿元。
(三)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共生、伴生矿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余热等各种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废为财,逐步实现“物尽其用”的目的。以国电深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为例,粉煤灰被作为川东水泥有限公司和华新(渠县)有限公司制水泥的参合物,工业用水被循环利用,废气也经过了脱硫、脱硝处理,脱硫后得到的脱硫石膏被达州市富源矿产有限公司龙强分公司用作制纸面石膏板原料。川东水泥有限公司烟气脱硝年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838。04吨,华新(渠县)有限公司烟气脱硝年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1208吨,国电深能四川华蓥山发电有限公司2×300MW发电机组烟气脱硝工程项目每年减排NOx污染物2×2117。5吨。
(四)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有利时机,2005年以来,县财政局每年投入国债及农村沼气推广、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支持全县的新能源建设,逐步建立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模式,推广沼液浸种技术,提高利用沼气的综合效益。城镇利用厌氧化处理技术大力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同时有序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走向,不仅对环境保护有良好效果,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五)开展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县财政足额保障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相关经费,支持开展“蓝天碧水”工程。以2013年为例,持续打造马鞍山生态公园,强力实施城区环境“三项整治”。全面建成清溪场镇、静边镇防洪治理及渠江西岸堤防工程。7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推进,有效解决8。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造林5。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2%。严格污染防治,强化环境保护,华新水泥烟气脱硝、天渠盐化废气治理、新临江煤矿废水治理等项目全面完成。关闭污染企业4家,治理畜禽养殖场21户,创建生态村27个,空气优良天数达345天。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渠县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理念比较淡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仍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上引起共识,财政部门在这方面仍然存在思路还不够清晰,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同建设梯形财源统筹考虑,对财源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政策机制尚不健全。循环经济作为建设“两型”社会重要突破口,仍需从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撑和扶持,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同时需进一步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鼓励节能、节水、节电的政策机制。
(三)节约意识不强。没有从形成稳定增长的“绿色”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绿色”税收体系、实施灵活高效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方面构建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如受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观念的影响,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和居民家庭的节约意识还不强,过度消费、高耗损消费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全县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加强技术改造、进行循环生产的资金和规模支撑,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来说,资金不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难题。近年,渠县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但大多数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多数企业没有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粗加工和简单劳动来实现企业的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提升产业档次和企业竞争力的企业较少。目前,主动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企业生产进入循环链条的企业较少,高技术、精工艺、低消耗、无污染的项目凤毛麟角,个别企业依然沿袭“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缺乏再次利用或资源化这一重要环节,结果必然是高投入、低产出,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污染。
(五)技术力量与创新能力薄弱。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科技作基础保证,而渠县工业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技术更新缓慢,这些问题单靠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是难以解决的。
(六)财政调节手段比较单一。在财政投入普遍不足的前提下,财政调节手段也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
三、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财政部门要把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阶段目标,研究财税政策的支持模式,选择支持的重点,转变财政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提高财政造血与自我发展能力。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转变理财观念,把循环经济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发展重要支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兴财源建设的战略重点,对节能减排项目予以财税政策支持,使其在节能增收减排的同时,也增加了税收,从而构建起新兴的财源建设链,切实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促进科学发展。如川东水泥有限公司和华新(渠县)有限公司利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产生的余热分别建成4。5MW和9MW余热发电站,年可发电8856万kw。h。渠县金城合金铸业有限公司通过新型消失模铸造生产线节能技改项目年节约标煤6760吨,年减排固废800吨,年减排空气污染物(主要为SO2)13。9吨。
(二)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县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财政部门要根据渠县经济发展的现状,配套设计与安排财源建设计划,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建设的重点放在循环经济的大发展、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上,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财源结构的优化。如利用柑橘大县、生猪大县、中国黄花之乡等名片支持农产品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链。一是实施柑橘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对柑橘进行深加工并对副产物综合利用,完善柑橘深加工产业链。二是实施猪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用猪肉加工后的副产物生产猪血制品、猪骨制品和猪皮制品,完善生猪深加工产业链条。三是实施渠县黄花精深加工项目,完善黄花深加工产业链。
(三)强化政策保障。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关于环境补偿与发展替代产业的援助政策。如发挥渠县沼气开发利用在全省先行一步的优势,进一步研发沼气、秸杆、垃圾发电等绿色替代能源,开发和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循环经济的有序推进。如工业“三废”、各种建筑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项目、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试制给予资金支持,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四)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在当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以财政补助为撬点,引导社会投资,优先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公共财政建设促进替代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两化建设,即坚持以“转方式、增总量、调结构”为主线,以“专业化、园区化、集群化”为方向,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显滨江特色,以县城为中心,以三汇镇为副中心,以4个中心场镇为支撑、28个乡镇为基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开发和引进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节能、节水、低耗、环保型装备,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六)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是降低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努力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的消费,减少一次产品的消费。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做好节电节水、空调控温等日常节约工作,加强公务用车和车辆维修管理,减少会议开支等政务活动的经费开支,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和部门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学有榜样,做有依据,努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跨上新台阶。
【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思考和实践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论文10-09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考论文10-08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10-01
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论文03-24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论文10-01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10-01
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论文10-01
发展水利经济的思考论文10-09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探索论文10-08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