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

时间:2022-11-13 18:43: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论文范本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论文范本,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力资源论文范本

  人力资源论文 篇1

  摘要:会计学中人力资源资本化是企业人力资源支出成本记作资产的办法,并认为其最终确认的值即为企业人力资本存量。

  文章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激活”,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从而创造和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应包括两个部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日趋重要,人力资源会计也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相关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甚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普遍将人力资本视为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资本化的全部结果,从而缩小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范围。

  人力资源会计的思想是“人本思想”,理论源自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厘清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

  一、资源和资本

  为更清楚地论述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先对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

  1、资源

  何为资源?《辞海》的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资源是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显然,上述两种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

  可见,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

  综上所述,资源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矿产、海洋、石油、人力、信息等。

  企业中,资源可概括为所有用来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工具、条件和环境的总称。

  在形式上,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

  2、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价值,是资产的价值形态。

  在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指出资本是一种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从资本的自然属性角度指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实践中,资本是就投资相联系的。

  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但它同时又是投资活动的沉淀或累计的结果,因此其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虽然上述表述不同,但都表明,资本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数量上应等于被投资和动员的资源。

  3.人力资源和与人相关的资本

  通过资源和资本概念的分析,与人相关的资本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区别清晰可见。

  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员工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不仅包括已得到相当开发的人力资源,即经过相当教育或培训开发的知识型员工,也包括未得到开发或开发很少的人力资源,即从事体力型或简单辅助性工作的劳动者;不仅包括愿意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也包括不愿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员工人力资源。

  与此相对,与人相关的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方法的总称(魏杰,2002) [1]。

  从数量上来看,前者是潜在的、静态的总值,后者是现实的、动态的部分数值。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决定了与人相关的资本在数量上很难达到人力资源的水平。

  人力资源是潜在的与人相关的资本,对其能否成功动员和开发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与物质资源不同,人力资源的获得和使用不仅取决于企业,还要受到资源所有者――员工影响的。

  所以,物质资源全部投入生产是较容易实现的,而投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和企业保有的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很难等同的。

  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以减少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增加可投入生产中的与人相关的资本。

  二、人力资源资本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

  会计学中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定义为企业人力资源支出成本记作资产的办法,并认为其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数值即为企业的人力资本。

  以下图示之,可更清楚地发现该定义所持有的逻辑。

  人力资源相关支出成本

  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本(报表中的资产)

  图1  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

  确认、计量和记录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认为,人力资源资本化之后结果必然是人力资本。

  然而,从上文对几个概念的辩析中,发现与人相关的资本并不能等完全同于人力资本。

  因此,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修正。

  资源和资本关系表明,资本是资源投入和动员的结果,即资源资本化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来说,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增加可投入和被动员人力资源的过程,亦即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强化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能动性,减少出工不出力的人力资源隐性流失现象,实现与人相关资本最大化的过程。

  因此,修正后的人力资源会计逻辑可用下图来表示。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资本化

  与人相关的资本

  图2  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修正转

  2.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

  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将人力资源的相关投资性支出,通过一定规则转化为与人相关资本的过程。

  实践中表现为,企业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静态的、潜在的人力资源“激活”,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资本,从而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激活”人力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培训、薪酬、参与机制和绩效管理等4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作简要论述:

  (1)培训是一种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过程,其产出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企业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需要企业和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来适应变化。

  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培训需求。

  通过培训,可以改变人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另外,无论是对于组织成员之间,还是员工和组织外部之间,企业培训不仅扩大了交往范围,提高了交往频次,而且还将增强交往的信任程度,建立和加强了相互间合作的基础。

  (2)作为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工具,科学的薪酬体系对于“激活”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在企业中,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由追求就业终身饭碗转为追求终身就业能力。

  然而,人才的频繁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深重危机。

  企业可通过宽带薪酬将薪酬增长、职务晋升或工作范围变化有机结合,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以及薪酬激励手段多样化,来吸引和保留企业的人才(顾琴轩和郭培方,2004)。

  薪酬体系影响着公司内部的组织氛围,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公开的薪酬使员工与管理层,下级与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优化,形成一种信任、坦诚相对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合理并适用的员工参与机制有利于调整员工之间关系、改善公司内部氛围和留住人才。

  实践中,员工参与机制包括董事会中的员工股东代表的参与和决策中充分考虑到员工观点等。

  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更了解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并在参与过程中沟通各自观点,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提高组织内部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员工参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拓展员工的视野和工作范围,丰富了个人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员工个人以及组织的技能。

  (4)科学的绩效管理将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技能。

  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将作为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身份,与员工一起,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共同探讨成功的办法,共同分析实现目标的障碍和困难并排除之,最终实现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在对员工的业务表现进行评估的同时,还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

  三、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

  经过人力资源管理对静态的人力资源“激活”之后,形成了可直接投入生产中的资本。

  那么,这些与人相关的资本是什么呢?

  科尔曼(1988)认为,资本有三种类型,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三是社会资本。

  其中,物质资本通过物质变化促进生产的工具创造出来;人力资本通过使人们自身变化,即通过他们以新方式工作的技能和潜质提高而创造出来;社会资本通过使行动更方便的人们间关系发生变化而产生。

  显然,就这三种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人紧密相联。

  作为与人相关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力资本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能力,存在于劳动者个体之中;后者表现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

  [2]

  1、人力资本:人和物之间

  员工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增进生产力,是一种资本,因此舒尔茨将其称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深植在个体,并且无法与个体分割的知识、技能及经验,与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关系密切。

  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应等于劳动者自身被投资和动员的资源综合。

  从微观来说,人力资本可视为凝聚在个体身上的“生产力”,即个体所拥有的“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在组织层面上,员工规模反映了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而人力资本更多地反映了组织中各个体人力资源具有的“质的规定性”。

  因此,在组织中,人力资本是可以用来投入,并且期望获得回报的,凝聚在员工身上的劳动能力。

  2、社会资本:人和人之间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将影响着人力资本的获得和发挥。

  社会资本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遵守的一套非正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群体内的成员按照这一套价值观和规范彼此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调动网络资源的能力。

  它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不同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是无形的;也不同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存在于个体之中。

  社会资本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它通过使行动更方便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而推动生产性活动的开展。

  因此,作为存在于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中的社会资本,是行动者通过这种社会联系来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

  对于组织而言,社会资本不仅决定着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而且也影响着人力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效果。

  人力资本所体现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常是通过“师徒关系”的传道、授业和解惑中形成并积累。

  工作分工更需要同事间的密切合作,因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也常受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影响。

  也就是说,组织的社会资本会影响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使用。

  四、结论

  通过对资源和资本、人力资源和与人相关的资本等概念的辩析,本文澄清了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起点,即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是与人相关的资本,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本。

  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过程,亦即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培训、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激活”人力资源,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与人相关的资本。

  人力资源资本化的结果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前者是劳动者自身拥有的,从外界摄取希缺资源的能力;后者并非自身拥有的,但与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可以通过关系来摄取希缺资源的能力。

  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中与人相关的资本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需要进行相应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参考文献:

  布尔迪厄.资本的形式.载包亚明编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顾琴轩、郭培方.基于人力资本理念的新薪酬论[J].生产力研究,2004(1):168-170.

  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萨缪尔森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魏杰.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人力资本机制[J].福建论坛,2002(11):32-35.

  西奥多.W.舒尔茨,蒋斌、张蘅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闫请青、闫涛.人力资源会计初探[J].经济师,2001(11):36-41

  人力资源论文 篇2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

  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

  通过反复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

  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性质分析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

  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

  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

  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

  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

  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

  “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

  1、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

  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

  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

  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2、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

  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出量(增量)。

  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

  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四、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

  根据前面对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和流出量(增量)的分析,利用“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进而可以对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由于人力资源会因解雇、辞职、退休等原因而退出企业,因此,人力资源投资涉及的年限一般只有5—20年,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时,应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合理的预测期。

  人力资源投资基准折现率是人力资源投资所需的资本成本,一般条件下,人力资源投资基准折现率应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Σ(ΔCIt-ΔCOt)×(1+r)-t式中,ΔCIt为第t期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ΔCOt为第t期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ΔCIt-ΔCOt 为第t期人力资源投资净现金流量(增量),r为人力资源投资基准折现率,n为人力资源投资涉及的年限。

  由“有无”增量法的判别准则可以判定,当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人力资源投资具有经济效果,企业可以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当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小于零时,人力资源投资没有经济效果,企业不应进行人力资源投资。

  人力资源论文 篇3

  人力资源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更新,从最初的薪资计算系统,经人事管理系统,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其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它通过集中式的数据库、自动处理信息、外协以及服务共享等功能,逐渐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一家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目前拥有职工20余万人,分布在河南、新疆、上海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能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职工人数众多,流动频繁、分布地域广、结构复杂的严峻局面。因此,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引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已是必然的趋势。

  为保障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河南能源在充分学习吸收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做法和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高企业职工信息化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信息化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河南能源从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极其重视对领导干部及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聘请外部专家到集团各单位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巡回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到集团外信息化标杆单位参观学习,并将信息化管理列入企业文化的宣传核心内容,对集团所有员工进行宣传和推广,统一思想,更新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营造出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学习和实践氛围。

  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河南能源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把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集团发展计划。一方面制定下发一系列制度文件,从组织、人员、考核、培训、需求、时间、质量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建立了多层级人力资源信息化项目管理组织。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由集团“一把手”为组长,组织、人力资源、财务、发展规划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设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的人事、薪资、信息技术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包括需求调研、计划制定、方案修订、进度控制、数据分析(数据有效性检查)等专项内容。所属各级单位设立专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用户管理、信息完善、数据安全等日常维护工作。

  三、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为实现集团公司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河南能源建立了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建设领导组,抽调专家骨干,划分为组织及职务体系、岗位体系、人员基本信息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系统信息审核五个专项小组,负责不同的规范工作,分不同板块行业开展信息规范工作,构建人力资源信息规范化体系。

  一是制定了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标准》,涵盖组织机构、职务体系和岗位体系等信息,为集中管理和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定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员基本信息填写规范及要求》,对256项人员信息的释义、填写内容、填写格式等都制定统一的标准;三是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和流程》,涵盖人事变动、人事合同、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等内容,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了统一和优化。

  四、简化数据报表,提升系统应用价值

  统计报表则是对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有效途径和工具。为简化报表的制作难度,河南能源对固定格式统计表、花名册统计表、制式统计表等常用报表,采取了“简化”+“固化”的方法,按照本单位内部经营决策、行政主管单位统计、集团公司管理需要等用途分类,将各单位征集的报表综合简化为212张常用报表,内置固化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报表工具中,改变了以往一事一表的混乱局面,避免了统计数据不准的现象发生。

  五、培训和组建信息化建设队伍

  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河南能源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培训讲师团,采用多渠道、分层次、有重点的培训方式,由过去以照本宣科为主的被动式授课改为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授课模式,加强了讲师与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并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学习系统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升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培养出一支既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坚持建设以需求为导向

  河南能源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用促建”,明确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人员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驱动主体。通过定期会议、通讯平台、联机文档等多种形式来加强业务专家和系统开发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协商解决信息化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保证信息系统在需求分析、程序开发、应用测试等建设阶段做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避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使系统功能的适用性得到提高,降低了软件建设风险。

  七、推动信息系统在企业中深入应用

  为加速推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河南能源一方面规范项目考核制度。从人员信息、薪酬管理、合同管理、软件应用四个方面着手,涵盖数据完善、单据流转、操作技能等指标,制定并下发考核标准和细则;另一方面则加大奖惩力度。依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节点对项目推广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广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信息失真或导致推行工作滞后的责任人,将根据情节分别进行处罚或处分。

  实践证明,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成功建设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正确的认知和接受,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一个挑战。

【人力资源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论文10-01

论文人力资源10-01

人力资源论文模板10-01

企业人力资源论文10-01

岗位人力资源论文10-01

人力资源论文发表10-01

人力资源招聘论文10-01

人力资源论文的范文10-01

人力资源预测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