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专项抵扣渐近 舆论担心会让有钱人更有钱
实际上,个税抵扣的目的是将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负担也考虑进来,增进税负公平,有房贷的人生活负担更重,获得抵扣没什么不应该,如果说这样的税收会便宜了有钱人让有钱的人更有钱也站不住脚,毕竟有钱人根本不用贷款,可以一次性付款。
当然,这样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近日有报道称,个税改革正在提速推进,方案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炉。
本轮个税改革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大方向,改革最受关注也是最核心的内容--- 专项抵扣,已经渐近破题,再教育支出或成为抵扣首选,首套房贷款利率也有望纳入选项。
修法先行、分步实施可能成为现实选择。
长期来看,根据社会配套条件和征管机制的完善程度,赡养老人、抚养二孩等家庭支出也有望逐步纳入抵扣。
其实,类似的意思9月份的时候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就说过:“要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结果房贷可以抵扣个税的消息一出来,舆论就炸锅了。
普遍的一种担心是,本来买不起房就已经很苦了,买得起房的人还要比我少交税,这是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房,那房价不是又要涨了?房价涨了本来都买不起房的人就更买不起房了,本来买了房的人获得了个税抵扣,阶层分化不是更大了吗?
实际上,个税抵扣的目的是将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负担也考虑进来,增进税负公平,有房贷的人生活负担更重,获得抵扣没什么不应该,如果说这样的税收会便宜了有钱人让有钱的人更有钱也站不住脚,毕竟有钱人根本不用贷款,可以一次性付款。
当然,这样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如果分步实施,第一步只出首套房贷利率,的确有可能助推房价上涨,但这不代表将房贷排除在个税抵扣之外,而是要做更科学的设计。
例如,房贷利率抵扣应该和其他配套措施一并推出,就像对大面积住宅采取不同的征税政策一样,首套房贷利率抵扣也可以依据估值等设计是否参与抵扣、如何参与抵扣,譬如规定总价上千万元的就不能进行房贷利息抵扣等,都可以通过更加专业和科学的税负制度设计解决。
目前,我国的个税非常不科学,基本就是工薪税,免征额提高会让高收入人群受益更多,而且还只是靠工资过活的相对高收入人群,老板们基本不受影响,因为他们主要依靠财产收入,而财产税不仅税低征收难度还大,基本上就是“劫贫济富”的节奏。
个税改革往按家庭征税的方向走,推出专项抵扣,除了上面提到的房贷利息、个人进修再教育、赡养老人和抚养二孩,还有更多的项目都应该逐渐纳入抵扣。
参照所得税抵扣较为成熟的香港,除了上述这些,已婚、单亲、有子女、供养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慈善捐款等,都有抵扣,而且子女的数目、子女或供养的兄弟姐妹是否年满18岁、是否因伤残失去工作能力、是否需要供书教学、父母或祖父母的年龄、是否同住,都有不同的额外抵扣额度。
专项抵扣不仅需要,而且还要不断地完善、细化和扩大范围,这不仅要求科学设计,还会让个税从单位代扣向个人申报转变,尽可能地提升税负公平。
目前,各国的个税基本都是宽税基、普遍纳税辅以专项抵扣的模式,而我国相对而言税基偏窄、中等收入人群税负过重且基本没有专项抵扣。
美国的个税占税收比重约45%,而去年我国个税总额只占税收比重的6.3%。
个税改革的方向,是在增进税负公平的基础上,让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个体降低纳税额,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扩大税基。
也就是说,让中低收入的人纳税减少,让富有阶层的人交税增多,让税源稳定增加。
这个月初,财政部对所得税处进行了拆分,单独设立了个人所得税处,被视为个税改革加速破题的迹象之一。
希望明年上半年,专项抵扣能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