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1】
摘 要 生物制药工艺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覆盖内容较广,在生物制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教学与本科教学有一定的区别,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实用。
文章对如何达到此目标,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践环节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 生物制药工艺 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工艺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学和药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应掌握各类生物药物制造的工艺技术基础理论、原理、工艺过程和制剂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各类生物药物的来源、结构、性质与临床用途。
因此,生物制药工艺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在生物制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覆盖内容颇广,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
笔者通过二轮的教学实践,深感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突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许多要改革和探索的地方,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讨论。
一、准确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
生物制药工艺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讨论的重点是各类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原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生产的中下游技能。
因此,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产品性能特征,完成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的生物转化任务,或能分析工艺技术文件,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制备产品的质量进行初步控制。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为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根据此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要与本科院校的大纲有区别,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突出职业特色。
二、针对职业岗位,协调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二部分为抗生素药物;第三部分为生化药品;第四部分为生物制品。
考虑到各部分的难度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工作出路,同时兼顾其他课程知识点的重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
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是针对职业岗位,适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生物制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技术领域或岗位(群)任职的要求,并结合相关的生物制药生产企业用人标准来选取内容,兼顾理论和技能,既要注重支撑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内容,更要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
例如:第二部分抗生素重点讲解青霉素,包括其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及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而其他三类抗生素采取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练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不错。
对于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采取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不占用课堂时间,因为本章内容是一些较前沿的知识,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本科院校需要大力关注,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高深的前沿知识只需了解即可,所以在本章节的处理上采用了课后自学的方式,有兴趣的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去学习。
整本教材涉及发酵方面的知识尽量少讲,侧重在下游技术与工艺,因为同时开设了一门发酵工程的课程,在发酵工艺方面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所以为避免重复,本课程讲授的重点放在下游生物制药技术。
三、选用合适的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曾使用过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齐香君主编的《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
该教材为使学生对生物药物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第一次尝试将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放在一个系统中介绍,这是跟其他版教材不同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同时也注重反映现代生物制药工艺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教材的编排结构清晰,工艺典型,每一类药物举出代表性的例子,重点较突出。
应该说作为一本本科生的教材使用是不错的。
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使用此本教材,并不是最合适的。
首先,教材内容偏多。
我们的理论课时是48学时,在此学时内要讲完全书的内容,并让学生理解透彻是有难度的。
其次,教材部分内容偏深,学生难以理解。
比如,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九章单克隆抗体等章节,理论较深奥,知识比较前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也没有必要。
再次,典型工艺中,关键工序的基本原理没有讲解,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理论基本功扎实,自学能力强,理解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培养定位不同,一些基础课程的理论学得不深不扎实,有的甚至没有学过,因此很多工艺原理理解不透,实践时出了问题也没办法分析和解决,同时由于不懂,学习兴趣和热情锐减,极不利于教学。
如果每一步都进行详细地讲解,课时又不够,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鉴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一本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目标和特色的生物制药工艺教材。
教材要求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知识,紧密结合现代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侧重典型药物的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生产中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不涉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上游技术。
目前,我们课程组已经组织老师自编了教材,将作为校内教材试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修订完善。
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属于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紧紧围绕典型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
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生物药物实际工作岗位群进行设计,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较简单的任务如“MS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如“谷氨酸的制备”,设计“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后续的专周实训中,适当穿插“岗位模拟”形式授课。
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摸索、改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教师现场点评等,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适当引进生物制药教学仿真软件,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地将工艺原理以及设备内容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利用教学仿真软件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工艺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形象感受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改善教学硬件条件,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对其实验环节的设备投入。
要加强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的建设,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课的教学与设置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体现生物制药工艺的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的实验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选择上没有体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特色,有些甚至不属于本课程的实验,比如碘值的测定,酸价的测定等应是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验更为恰当;二是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生物制药工艺是一门与大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好本门课程是非常必须而且实用的。
因此实验课应尽量与工业大生产结合,模拟工厂大环境,做一些对将来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实验。
要教好生物制药工艺这门课程,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生物制药工艺涉及的内容多,知识更新快,要上好这门课程就要求教师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泛的知识体系,对教师要求较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学校成立课程小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涉及广泛,每个教师不可能把全部内容都掌握得很好,一人承担这门课程有相当的难度,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成立课程小组,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不少学校已经实行了课程小组的教学形式。
实践证明,学生反馈回来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外,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老师下企业学习,利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讲有用的知识,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以上仅是笔者在二轮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想法,具体实施及成效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检验。
总之,2l世纪是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发展时期,并由此而拉动该领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及就业的需要,都促使我们对现行的《生物制药工艺》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必须适时进行改革,才能满足生物制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邹祥,胡昌华,刘雪梅.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N].微生物学报,2006,33(1):166~168.
[2] 左勇,谢万如.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研究[N].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1):46~47.
[3] 高向东,刘煜,孙士霖等.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0,16(2):33~35.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2】
摘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适应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本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不足之处、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
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湖北省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鄂发〔20 10〕15号)》中,分别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湖北省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①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 25%左右的快速发展势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导致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
光明网2011年3月发布的《2011-2020年急需紧缺人才状况》中,生物制药技术人才位列其中。
在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009年)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加快培养生物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加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落实工学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障。
1 现有基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有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仪器设备680多台套,价值690多万元,拥有1个生产性实训室,5个专业技术实训室,4个基础技术实验室。
整个实训基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操作流程、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文件。
2 主要不足
由于生物制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发展显著加快,导致人才需求结构的显著变化、需求数量的急剧增长。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逐年更新,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在新的需求背景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现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实训条件与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不相适应;(2)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能适应办学规模发展的需要;(3)现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实训教学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3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3.1 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升级,带动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内容快速更新,以及从业人员更新技术技能的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更新实训教学手段;生物制药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数量与办学规模的急剧增长,需要扩充实训教学资源规模。
3.2 增强社会技术服务能力的需求
在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快速更新升级的当前,企业尤其那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在工艺开发、工艺改进、制品分析检测等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技术服务支持。
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制药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技术服务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3.3 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生物制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单位,该计划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保障。
3.4 提升湖北省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生物制药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年,湖北省开办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的数量与办学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
这些新开办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建设方面需要得到经验借鉴与模式参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共享优质实训教学资源。
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将带动湖北省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优质实训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提升湖北省生物制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4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4.1 建设思路
广泛的社会调研,准确把握湖北省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人才需求结构与规模、从业人员培训以及技术服务需求信息,参照企业技术规范,建设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 “四位一体”功能、设备设施先进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依托区域校际合作平台,通过积极运作,实现优质实训教学资源共享。
4.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在现有的基础上,模拟仿真实训室通过配置发酵工艺、生物分离、制剂工艺、分析检验等四种仿真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仿真模拟操作,能够直观而抽象认识完整的工艺流程,以流程化的观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类似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演练操作规范与要点,达到基本的实践训练目的。
按中小试验生产规模、工业化生产场景、行业技术规范,新建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制剂工艺、微生物技术应用3个生产性实训车间和1个分析检验实训室组成的校内模拟真实的生产性实训车间。
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模拟工厂的生产流程及操作过程,以岗位轮换的方式依此进行各个单元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企业现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生物制药的生产流程,从而掌握一定工作知识和技能。
4.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基地数量由原来的20个增加到39个,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职业情境中,以准职业人的身份体验生物制药工业化生产情境,感悟职业文化,锻炼职业意识,并进行特定科目的的职业技能训练,锻炼职业综合素质,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于一体,彰显校外基地教学性。
4.4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十二五”期间制约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近三年来,学校主要采取通过组织工学结合职教理论学习交流、国内外进修培训、岗位轮转、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更新了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总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前提,只有建设合格的实训基地,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注释
①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② 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10-03
高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10-08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论文10-08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