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爱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4-08-03 10:56:17 随笔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随笔(精品)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的教育随笔(精品)

爱的教育随笔1

  九月是开学的季节,九月是忙碌的季节,九月同样是收获的季节,就像我们宝宝班,迎来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转眼,离开学已经过去三个星期了,孩子们都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回想这三周,忙碌、辛苦,更多的是欣慰。孩子们终于喜欢上幼儿园了,不再每天哭喊着找爸爸妈妈了,有事情也会主动找老师帮忙了。

  刚开学那几天哭得最凶的'乐乐小朋友也很开心地来上幼儿园了,还会大方地与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与爸爸妈妈说再见。每天在班里都能听见乐乐开心的笑声,有一天,我问他:“乐乐,你现在来幼儿园高兴吗?为什么前几天你要哭呀?”乐乐很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哭了,傍晚妈妈就会来接我的,我跟卡卡一起玩,很开心。”我又接着问:“那你喜欢和老师一起玩吗?”“喜欢呀,我最喜欢老师带我去玩滑滑梯了,还有跳舞。”“跳舞?”“跳完舞然后玩滑滑梯,很好玩!”

  听他说完我才明白,乐乐口中说的跳舞原来是做早操呀!乐乐可喜欢跳舞了,每天傍晚要跟着大人跳一跳佳木斯舞难怪一到早操时间就手舞足蹈的,他把早操也当作了跳舞呀!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乐乐,只要一有音乐他就站起来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完全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还有一个小朋友跟他配合得非常好,那就是班里的卡卡小朋友,肢体语言可丰富了。

  开学三个星期,发现了两个超级爱跳舞的小男孩,班里肯定还有更多值得发现的故事,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爱的教育随笔2

  锋是我们班的“明星宝宝”,从很多方面都看出来他与其他同龄的幼儿之间的差别。例如: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就喜欢趴在地上打滚;在幼儿园从来不吃饭菜,只吃酱油拌饭;上课、睡觉的时候喜欢自言自语,没有纪律等等。

  事件一:今天是数学课,跟往常一样,练习做得全对的小朋友才能得到两颗五角星,否则没有。其他的小朋友都能接受这个条件,做作业的时候都特别认真,做完还进行了检查,生怕自己错过两颗五角星。轮到锋来给我检查他做的作业,发现了他做错的`两个地方,并告诉他如何改正,可是他立马就睡倒在地上,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五角星。”为了给他一点鼓励,我说:“那你去订正好,我就给你一颗五角星。”没想到他非但没有起来,还闹得更严重了。

  事件二:吃饭时间到了,今天有小朋友最爱吃的鸡翅,嬷嬷把鸡翅汁倒在饭里,拌了拌,特别香,小朋友也吃得既快又干净。只有锋从来不碰菜和汤,只吃酱油拌饭。我们也用了很多办法想试着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都没有用。

  事件三:每次上课、睡午觉就是锋最活跃的时候。每次上课像个小鹦鹉,学老师讲话,对于老师的批评,更是不予理睬。中午睡觉,当别的小朋友都已经睡着的时候,他开始大声地说话,自言自语或者唱歌,严重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

  或许因为被老师批评的次数太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成了小朋友眼中最调皮、最不听话的孩子,无论什么坏事,小朋友都不不由地想到他,比如图书角的书坏了,小朋友会说:“肯定又是他撕坏的。”他趴在地上打滚的时候,小朋友会说:“再哭,再哭也没有用的,谁叫你不听话。”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不由愣了一下,难道他真的一点优点都没有吗?怎么在小朋友眼里他是这样一种“形象”?仔细分析一下,锋的这种个性,与家庭教育不无关系,大部分时间都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很是宠他,无论什么事情都百依百顺,从来不批评、不教育不管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而且爸爸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他身边,所以缺少男孩子气概和品质。这样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缺少爱的表现。反思一下自己对他的态度和行为,都没有很好地保护好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反省以后,我才发现给他的爱不够多,老师不应该高高在上,不应该有距离感,而是应该主动地与孩子亲近,在平时多抱抱他,多手拉手讲悄悄话,当他犯错误时,多一点耐心,悄悄地告诉他哪里做错了,及时改正,改变在其他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爱的教育随笔3

  每天艺术活动时间,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抢着来玩,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留恋着小汽车和洋娃娃等。Bill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孩子,他聪明好动,有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总能在教室的建构区拼搭出各种各样的车子,并在车“群”中自得其乐,那是他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可是对于艺术活动,特别是绝大多数孩子最爱玩的颜色涂鸦活动,他却显得毫不热哀。我观察了他很久。

  自由活动时还兴高采烈的BiIl,一听说要去区域活动玩色就一个劲地哭着说:“不要!不要!”起初,我以为他是因为前面的游戏没有结束而不愿意去涂颜色,便弯下身轻声对他说:“没关系,老师等你一会儿,你过会儿再去涂颜色好吗?”可是,过了好久他仍然坚持不肯去,一直在摆弄他的小汽车。

  Bill非常不愿意参加涂颜色活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立刻强制Bill来参加活动。根据心理学分析,人在对某一件事有抵触情绪时,倘若一味地被要求执行,反而会让他对这件事有更强烈的反感,进而影响他的整个情绪反应。假如此时立刻要求Bill执行教师的要求,还会让他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我准备继续对Bill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他的心结所在。

  活动结束后,我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展示给Bill看,Bill表示很喜欢,但当我再次邀请他参加活动时,他还是直摇头,坚决地拒绝了我。一时间,我找不出具体原因,放学以后便和BilI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中,我了解到BiIl从小就对各种车十分感兴趣,对画画的兴趣一般,平时在家里画画也只是随意涂鸦。由于他刚满3岁,爸爸妈妈对他没有太多的要求,基本上是听之任之。另外,我还从他的妈妈那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BiII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孩子,在家里只要手上沾到一丁点儿脏东西就要马上去洗手。我猜想着:是不是因为担心颜料会弄脏他的手和衣服,而且画画时穿的围裙上面有时会有落下的颜料,BiII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每次遇到玩色活动,他总是不愿意参加。

  与Bill妈妈的沟通,让我对Bill不愿意玩色的原因有了一些了解。探究原因是教师掌握孩子特点的重要途径,而接纳与顺应孩子的爱好,是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好方法。如何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创设一些特别的环境和氛围,让这些孩子能打破自身的一些限制和束缚,尝试体验他们从未有过的感受,或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结合“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将纸巾盒涂上颜色,做成各种各样车子的艺术活动。

  “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开始了。在前期介绍车辆的谈话活动中,BiII显得十分活跃和投入,他几乎可以说出所有车辆的名称、功能,这在3岁年龄的孩子中属于比较难得的。

  可是,制作活动的第一天,当要给纸盒子涂颜色时,BiIl又“理所当然”地不愿参加。但是,第二天他看到同伴用盒子做成的卡车、小轿车、双层车在“停车场”里玩游戏时,显得有点心动和犹豫了。

  他悄悄地走到区域活动旁看了起来,我顺势问他:“你想自己做一辆车吗?”Bill似乎忘了要涂颜色这回事,急着说:“对,我也想做。”我问他:“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车?消防车、警车、集装箱卡车,还是其他车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消防车!”我继续问他:“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啊?”Bill立刻说:“是红色的,上面还有数字119。”

  Bill的变化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我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马上向他提出涂颜色的要求,而是顺应他的兴趣,用“车子”的话题继续引导他,与他交流他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前面的铺垫,Bill终于跨出了一大步。Bill的表现,进一步证明了兴趣会带给孩子勇气去尝试,去接受新的体验。教师恰当的顺应也在孩子的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带着Bill在材料堆里找红色的盒子,可是翻来翻去都没有,“哎呀,我们已经没有红色的盒子了,你愿意自己为你的消防车涂颜色吗?”对于这个要求,我还是从B川的脸上看到了犹豫和失落。我鼓励他说:“如果你愿意,老师可以和你一起给盒子涂上颜色,我们一人一支画笔,一起穿上小围裙好吗?”Bill想了想,终于点头了。

  在提出要求时,教师“狠心”地推一把和适时地扶一把都是有必要的,关键是看孩子的反应。我看到了Bill的犹豫,所以我决定再后退一步,扶他一把,变独自操作为和教师共同操作。事实证明,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鼓励,他终于愿意参加到活动中了。

  我和Bill一起拿起了画笔,Bill明显有些紧张。他的手指离笔尖很远,把笔握得很高,蘸起颜料来犹如蜻蜓点水,小心翼翼,神情严肃。

  我一边涂颜色一边和他聊了起来:“为什么消防车是红色的啊?”BiII说:“因为火是红色的,大家一看到消防车就知道是灭火的车子。”“原来是这样啊。那得涂红点让大家远远就能看到,然后能给消防车让道,让消防车早点赶到着火的地方去灭火哦。”“好。”BilI认真地点头。

  我感觉得到,Bill是从心底里喜欢做这辆消防车,也愿意为这辆车涂上红颜色。我继续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围裙和消防员的衣服很像的,不怕水的。所以颜料碰到上面也不怕哦。”Bill说:“颜料会弄到手上的。”我说:“没关系,一会儿用水和香皂一洗就干净了。你看,每个小朋友玩好颜料都要去洗手的。”

  抓住Bill感兴趣的消防车的话题和Bill聊天,目的是希望创造轻松的活动气氛,化解他的紧张情绪,把他的注意力从对颜料沾染到身上的担心,转移到汽车与色彩本身的乐趣中来。当孩子有顾虑时,回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聊天中,我亦让Bill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担忧,并告诉他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打消他的顾虑。

  我一点点放慢了自己涂颜色的速度,想留更多空余让Bill去尝试。 BiII并没有留意我的变化,继续很认真地干自己的工作。这时,正好有一个小朋友过来请我帮忙,我和BiII说:“对不起,我走开一下。一会我再过来和你一起做消防车。”此时的BilI已经专注于他的涂色,并没有对我的离开表示异议。等我回来时,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涂色工作。我很高兴地和他一起把涂好颜色的盒子放到了窗台上,并告诉他等颜料干了,他就可以继续完成消防车。BiII也非常高兴,之后的时间他经常时不时地去窗台那看看,期待着消防车的颜料快点干。

  Bill的表现,让我感受到退出的可能,而事实证明我的退出是正确的,Bill完全具有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虽然Bill还是痴迷于他的建构,时不时地会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一些犹豫和反复,但对颜料已经没有了最初那种强硬的抗拒,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成功跨出了“爱上涂颜色”的第一步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某些事物常常会表现出莫名的抗拒,成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又会产生孩子在无理取闹或者孩子很任性的判断。此时成人的要求对孩子而言犹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有自己的理由,需要成人更多的倾听、观察和接纳,去发现他们形成心结的关键原因,找寻解开心结的有效方法。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表情与话语都会传递给成人“我是否准备好了”“我还担心什么”等信息,只要成人能够正确解读孩子所传递的信息,就一定能化解孩子的所谓抗拒和消极懈怠,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的教育随笔4

  在两天的上海学前教育年会活动中,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黄琼老师关于“上海市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报告、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胡惠闵教授关于“作为课程研究者的老师”的讲座;观摩了上海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并参与了黄琼老师主持的一项题为“幼儿园高结构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专题研讨活动,从专家教授到一线教师纷纷阐述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与诠释。而从这些报告、研讨、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的是两个字——热爱。

  一是专家教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作为上海市幼教教研员的黄琼老师,从二期课改开始的第一天就参与到了这次课改之中,十年的`二期课改、上海的“三年行动计划”,黄老师在报告中将近年来上海幼儿的入学率、0-3岁幼儿的社区教育服务率等如数家珍;而从事教育科研的胡惠闵老师则在讲座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案例阐述着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在这些数据和案例背后,我看到了这些从事教育的专家教授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尽管她们没有像老师那样在一线直接面对孩子,但是正是她们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来换取了这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案例,从而思考和引领着更多的人进行着更多的教育探索。

  二是一线教师对于孩子的热爱。

  22号下午进行的专题研讨活动中,五位来自不同幼儿园的老师阐述了各自对于幼儿园高结构活动(集体活动)的认识和尝试。在这些更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案例中,我听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位老师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树真好》这篇大班散文诗,从中班那一年的冬天就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树、感受树,从而“一年磨一课”,让孩子们由衷地感受到了“树——真好”的情感;

爱的教育随笔5

  上课了,我为幼儿准备了精彩的故事,可是我已经讲了一段时间了班里有几个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差。这不,有的说话,有的玩东西,甚至有的离开小板凳在教室转悠。我见此情景,说:“今天,谁认真听故事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摸摸她的头,被摸到头的小朋友就表示老师特别特别喜欢她。”我改变以往奖励小贴花的方式,变摸摸孩子的头,并加重了特别特别这几个字的语气。听到老师要摸摸小朋友的头,全班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小耳朵也竖起来,听故事听的特别认真。都希望能让老师摸摸自己的头,希望得到老师特别特别的爱。

  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包括调皮捣乱的孩子,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要小看和吝惜摸头、拥抱、拉拉手等等这些小动作的奖励,它不仅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增加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感情。

爱的教育随笔6

  记得新课程培训时,专家们都说,教师做的越久,“教师本位”的心理就越严重。而克服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心理置换”,即教师尽可能地蹲下来,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师生角色互换,“蹲下来”看学生,班主任和学生才能平等的交流,学生才会向你袒露一个真实的自我。在工作中,努力蹲下来,认真考虑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努力蹲下来,仔细把握学生行为的性质,分清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努力蹲下来,更多地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不是用自己的,而是用学生的眼光与内心去发现,用平等的眼光去和学生交流。

  这就需要和学生坦诚相对,用“君子坦荡荡”的心境,和学生多一些亲密的接触。但这些亲密接触不是和他们一起打球跳绳、不是一起打扫卫生……真正的亲密接触是师生间的`心灵交流,我利用每天作业的批语和作文的评语一次次潜移默化地引导鼓励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解开心结,激励他们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暂时的挫折。有时候交流不需要说话,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拍肩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眉目传情,飞鸿传信何尝不会打动学生的心呢!

  因此,我常常让自己的微笑时时绽放在唇边嘴角,把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在学生心间。我会毫不掩饰地为他们某件高兴事喜形于色,甚至仰天长笑;也会毫不客气地为某件事怒容满面、痛加呵斥;当然也为自己的某个错误在学生面前真诚的说声对不起……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和同学乐此不疲的亲密接触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情感,和谐了氛围。

爱的教育随笔7

  如果有人问我:“你当幼儿教师的最大体会是什么?”我想,我不是诗人,无法用多情的诗句去歌颂自己的功绩;我也不是画家,不能用绚烂的彩笔去勾勒自己的成就。但我有自己的经历,我能用最朴实的话语来表达我的心情,我要告诉每一个人,我当幼儿教师最大的体会就是:只要你心中充满爱,只要你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你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我曾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尽管小学里的孩子们也一样天真可爱,尽管小学里的工作也一样繁多复杂,但我在小学和在幼儿园里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学里的孩子们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当老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自从到了幼儿园,我才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幼儿园老师”,才真切而深刻地领悟到了什么叫做“牵肠挂肚”。每位幼儿园的老师都可以感受到,幼儿园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然而我要说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要面临的一切用“繁杂、琐碎”这两个词语是完全不能概括和承载的。在我三十多年的生命中,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牵挂一个人、一件事,班上的每一位孩子、每一张桌子、每一件衣服、每一本书、每一盆花、每一张床……还有太多太多,都牵引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孩子单纯的目光,可爱的言语,让我无法不去爱他们。每天每天,我都被这些孩子们深深地感动着,他们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把你抱住,轻轻地送上一个吻;会偷偷地把你的手拉住,细声细气地喊一句“老师,老师”来表达对你的爱;会在做游戏的时候把你当作他的同伴尽情地和你嬉闹。“老师,我爱你”,“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想你了”……孩子的话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慢慢地我发现,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有满腔的热忱;当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工作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纯洁和真诚,在这样纯洁的童真世界里,还有什么世俗的东西值得你去苛求?还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你斤斤计较?孩子的善良和单纯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孩子让我时刻保留一颗年轻的童心,这不就是对我们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回报吗?

  十几年来,我在幼教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着,深深地爱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奖赏,而不是获得奖赏的手段。”我深信:只要相信自己,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愉快的心情、以豁然开朗的美丽心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普通的工作中、在繁琐的生活中,同样能够体会到神圣与精彩!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爱他们,他们也一样地爱我。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的心情才会像今天这样阳光、这样明媚、这样年轻。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我要说的是,我这一生选择的事业是叶的事业,是尊贵的事业,我爱这叶的事业。

  幼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的选择!

爱的教育随笔8

  连续几天的课间操活动,发现我们班的豆豆同学总是不积极,做课间操也是懒洋洋的,在队伍里很不协调,一开始我还以为他身体不舒服,放学的时候还专门问了他家长一下,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家长说,没有啊,在家可调皮了!第二天,我就继续观察豆豆的课间操情况,还是在队伍里偷懒,我就走到他身边,他立马就恢复到最佳状态,还冲我笑了一会儿。看他认真的样,我就没说什么,走开了。我想豆豆一定是以为我没注意到他,就在队伍里偷懒。又连续观察了他几天,发现他一看见我就立马跟换了个人似的,动作做的很标准,一发现我不看他就又开始懒洋洋的`。于是,我就叫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偷懒,他不说,我就耐心的告诉他:“豆豆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偷懒的,你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吗?”“是,我是好孩子!”“那你还偷懒吗?每次做课间操都做的不好,能答应老师以后不会再偷懒了吗?”“老师,我以后不偷懒了,好好做课间操!”于是我就跟他拉勾勾,说答应老师就得做到,豆豆笑着点了点头。自从我找他谈了话之后,发现他不仅课间操很积极认真,在课堂上也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我也会时不时的给他一点小小的奖励,不断的鼓励他。

  豆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们要时刻观察孩子们的异常举动,早发现,早改正,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9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幼儿,那么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幼儿”的确,作为教师要想所有的孩子对你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喜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弯下腰来去主动亲近每一位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点燃他们内心的世界。

  我班的刘桂林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善与小朋友交往,总是沉默寡言,我和她交流时总是我问好几句话他总是用摇头,点头,恩,是···来回答。就连小朋友欺负她了,她也从不告诉老师。在活动中,游戏中我总是鼓励她与小朋友交往,可效果总是不明显。

  通过近两个周的观察,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做早操,每次做完操时,她总是精神百倍,卖力的完成每个动作,看到这里,每次做操时,我总是表扬她:“表扬林林,动作很优美,做操有精神····”渐渐的他脸上笑容多了起来,我会趁热打铁,请她到前面来当小老师,这时她露出了更加自信的笑容了。在集体活动中,我将目光投向她,在游戏中我会主动拉她的小手邀请她一起参加。慢慢她会主动向我问好,我会向她伸出大拇指,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她。

  一段时间下来,她在饭后走廊游戏中开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主动向我们问好了···看到她的点滴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幼儿学会生活的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更加将康快乐地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0

  有段时间,发现可可小朋友每天来园总有点闹情绪。她妈妈告诉我可可每天早上都不肯来幼儿园,一说到上幼儿园就哭,妈妈把她拖到门口,可她怎么也不进教室。一向对可可疼爱有加的妈妈也非常生气,狠狠地打了她,老师只好强行将她抱进教室,然后耐心地与她交谈。

  可可本来是个非常乖巧的女孩,上学期来园从来没哭过,为什么这段时间这么不愿上幼儿园呢?我们几个老师都找她谈过,仔细分析,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过后的日子里,我特别留意可可,渐渐地我发现:如果早上来园时妈妈没有亲自把她送到老师手里,老师没有和她作任何交流,她就不愿意进教室;如果老师亲切地拉过她的小手和她说上几句话、或摸摸她的头、和她拥抱一下,她就会很开心。我想,这也许就是可可不愿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

  小班下学期,大多数孩子都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都能够开心的来上幼儿园,所以我们老师在晨间接待方面也就有些松懈,平时只特别关注那几个爱哭的'孩子,忽略了对其他孩子的关爱。“可可事件”使我深刻的意识到晨间接待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每天早晨,我都力争与每个孩子亲切交流,拉拉他们的小手,抱一抱他们,因为老师的亲切接待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是喜欢他们的、爱他们的,愿他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快乐了,也喜欢上幼儿园了,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还会主动围在我身边,拉拉我的手、扯扯我的衣角,这让我无比欣慰。

爱的教育随笔11

  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但有时孩子对教师的爱也会那样地纯洁,让人无限感动。

  20xx年12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努力地移动活动室的玩具柜,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当心别夹到手!”接下来的一分钟活动室里弥漫着孩子们稚嫩的关怀与问候声,我感动得无法言语。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我来说,它是那么地悦耳,又是那么地令人鼓舞。因为我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的爱与关怀,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来自心底的感动,来自心底的振奋。我播撒给孩子们的爱终于也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回报,从此,我总是带着爱与孩子们交流,也改变了以前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与教育方式。

  1、严格而不严厉

  大学里,对于爱孩子的理解仅限于“促进健康、传授知识”。常常大言不惭地重复那句“严师出高徒”,总以为对待孩子尤其是幼儿应该严厉些,总是觉得只有教师严厉孩子们才会听话,才能体现出教师的威严。可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得幼稚,多么的可笑。确实,幼儿园的孩子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老师的一定要严厉,严格与严厉绝不能划等号。

  有一位教育前辈这样分析严格与严厉,他说:“严格就是严而有格,这里的‘格’是指正确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严厉是指过分的苛刻的别人不能接受的规矩。”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挺合理的。作为一个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讨论交流,哪怕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跟他们分析事情的利害轻重,让他们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不过这原则性问题教师必须要学生阐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因为成人都会犯错,何况是那些天真的孩子呢?对于孩子们屡教不改的错误也要尽可能的容忍,适当的时候可以尝试给予他们一种不愉快的刺激,但动机必须也必定是爱孩子,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是啊,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必定是严格的,因为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天天进步。

  然而每一位学生却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暂且不论这种思想的成熟度)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如果教师以统一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话,那就是对他们要求太严厉。

  2、尊重而不放纵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样的个性都有。有性格开朗的,有不爱讲话的,有做事细致的,有做事毛糙的等等,但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因此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比如我班的乐乐小朋友,平时特别聪明,知识面也很广,语言表达相当完整并且连贯。私下里经常跟我讲故事,可当我推荐他参加讲故事比赛时,他却不肯。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尊重了他的选择。事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比赛啊?”他非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害羞地说:“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啦!”哦,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于是我又问:“你觉得那些讲故事的小朋友的本领大吗?”他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我趁机又说“你的本领也很大的,你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本领大吗?”他又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本领大呢?”旁边的小朋友忍不住了,脱口而出:“参加比赛。”“乐乐,你说呢?”我故意问他。他用只有我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参加讲故事比赛。”“对呀,其实,不光是参加讲故事比赛,其他比赛也要参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都知道你本领大了,对吗?” 在后来的活动中我有意请他到集体面前表演,他刚开始还是会有点害羞,但几次之后他明显进步了,自信心显著增强,甚至会主动要求表演。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纵孩子的'选择,而是及时地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尝试,大胆地表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主而不自由

  “自主”也许是现在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了,同样,幼儿园里也不例外。幼儿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

  就像以前每天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孩子们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散步就是看电视,孩子们有些疲倦了。于是,我就同孩子们商量可以增添哪些活动,孩子们都兴奋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折手工纸,有的说要看书,有的说要玩自己的玩具,还有的说要念古诗等等。由于孩子们提出的活动建议实在太多,不可能每一件都实施,因此,我们又采取了民主的投票表决制。最后终于决定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安排“古诗、折纸、阅读、看电视和

  玩自带的玩具”五项活动。

  “爱孩子”这三个字所包涵的意义无疑是极其深刻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最终当我们播撒的爱得到收获时,心情都是一样的,就好象自己辛苦种下一年的庄稼丰收了一样快乐!

爱的教育随笔12

  长假里,老师介绍我们阅读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原以为它和其他的童话书、故事书一样,只是一些好玩、逗趣的故事而已。但看过以后才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恩里科十个月中所写的日记,讲述了他一年的成长经历。书中简洁流畅的文字,寓意深刻、充满温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通过一个温馨的字眼儿“爱”把所有的故事巧妙地贯穿起来,给我们描述了人世间种种爱的形式:纯真的同学之谊;温馨的亲子之爱;浓浓的师生之情;对祖国的诚挚的爱。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最触动我的.是小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里,父亲告诉恩里科,老师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老师。即使老师有时态度不好,甚至有时还会犯错,也要一如既往地尊敬老师。

  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恩里科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读一本好书能够荡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很多道理。但愿像《爱的教育》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多,但愿看到这类好书的读者越多越好!

爱的教育随笔13

  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来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入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小调皮”康康。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康康来到幼儿园,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老师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康康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了,康康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时不时还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康康真好!上课了,我发现康康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别纳闷。下课后,我走到康康身边,摸摸他的头,天啊,好烫啊,我明白了,原来康康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康康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康康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呢,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康康说:“康康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康康这才听话地走了。

  原来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我自己躺在床上,我想对康康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因为我是那样的爱你”。

爱的教育随笔14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仔细想不想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在幼儿园,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是很薄弱的,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引导。

  跳跳一直都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晨间活动,所有的幼儿来园后都迫不及待的进入到游戏中,可是跳跳每次都慢慢的走到我旁边,有时候拉着我的手,静静的站着,左顾右盼,似乎想着什么?一天早上晨间自主活动时,我带着他们在操场上玩跳梅花桩,这时跳跳来了,她还是跟往常一样,不紧不慢的走到我身边,我知道她又不想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于是我试着跟她说:“跳跳,怎么了,不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吗?陆老师拉着你的手跟小朋友一起去跳梅花桩好不好?”她似乎开始犹豫了,“不用怕,有陆老师拉着你呢,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好不好?”她看着梅花桩,似乎有了想玩的欲望,我见势,马上带她排在了队伍后面。很快就轮到跳跳了,跳跳看了我一眼,在我的帮助下,一个、两个、三个……跳跳顺利的通过了。“真棒!”我本能的表扬了她,“如果能不拉陆老师的手,自己跳过去就更厉害了!”经过一次的练习,她似乎有些喜欢上了这个活动,我又一次拉着她的手跳过了梅花桩,在这过程中,她多次松开我的手,试图自己跳,但由于跳跳的协调性的薄弱,竟摔到在地,“没关系的,这地是软的`,不会摔疼的,自己起来,下次要注意,一定要双脚用力往上跳,这样就能顺利通过了,知道吗?”,我连忙安慰道。真担心,她会因为这次的摔倒而更不想参加活动。还好,是我自己多心了,她还是继续玩着跳梅花桩的游戏,似乎越来越感兴趣了,玩过几次后,她竟然主动要求要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也基本松开了我的手,只有在快要摔倒的时候才下意识的来拉一下。我知道,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活动。

  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及时的自我反思是很重要的。学会用爱的引导去激励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5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各自不同的天赋,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平时在教育、教学上都让那些聪明的孩子占了很多的空间,相对来说思维缓慢、言语不多的“笨”孩子就显得被冷落了。如果我是那“笨”孩子,我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何时起我一直就这么想,我会难过?我会伤心?还是我会麻木?我猜想着,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让“笨”孩子聪明起来……在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数落。于是,我便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始实施了我的“四多四少”策略。说起来是比较轻松的,但要真正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自己的一遍遍引导,他(她)毫无动静或毫无反映,那时候的你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失败过,反思后发现还没有到真正爱他们的程度。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爱“笨”孩子的技巧也越来越高了,“笨”字从此也就在我的眼里消失了,有的只是我的鼓励、信任、肯定、引导。有时他们的进步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那也是进步!有时他们没有进步,但那也是进步,因为至少他们没有后退。记得一次语言活动时,我有意请伊婷回答小松鼠为什么病了?她慢吞吞的站起来,只看着我很胆怯,我知道她此时最需要什么?于是,我张大嘴巴用很轻的声音帮她一起回答,好不容易她看着我的口型,听着我那微弱的声音回答出来了,我很开心地表扬了她,虽然她的回答是那样的别扭,但那是她自己的`回答,我要鼓励!

  “爱想爱的孩子不叫爱,爱不想爱的孩子那才叫爱”,几十年来我正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在岗位上做的这些都是平凡的事,但我想:我的爱是最美的奉献。我不聪明,但我是勤奋的;我不富有的,但我是充实的┅┅因为我用爱心打开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用真情点亮了孩子生命里的每一盏灯;用赞美启迪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尊重唤起了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所以,我将继续快乐地奉献着,奉献着我的爱!

【爱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随笔08-18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08-18

爱的教育随笔08-12

听课教育随笔:“爱”的教育10-07

教育随笔:爱感化05-16

教育随笔:特别爱05-15

教育随笔:特殊爱05-15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5-24

爱的教育随笔(必备)08-01

爱的教育随笔(推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