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教育》随笔1
从我第一天当幼儿教师,我就知道做老师的义务,不仅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这么简单,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感觉,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心去感悟他们,让他们懂得老师的爱。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对待幼小的孩子,他们的感情总是会毫无保留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挚。
这几天天气变化多端,我终于经不起"天气"的打击,得了重感冒。我教的'是情景数学,在上课的时候,嗓子难受的要命,小朋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出来看我,一双双小眼睛都关切的望着我,下课了这个跑过来问"老师,你好一点了没有?"那个问"老师你是怎么啦?"……关切之意溢于言表,不禁令我激动而感动。看着孩子们关心我的样子,听着一句一句亲切的话语,我突然明白"当你把孩子时时记在心里,同样孩子也会把你时时记在心里。"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今年的苹果价钱特别贵,我们班有好几个孩子家里种着苹果,每次有哪个孩子拿来苹果,总是不忘我的份。记得班中的调皮蛋东东也给我拿了一个苹果,我看着他说:"还是你自己吃吧!你有这份心老师已经很开心了。"可是他仍然坚持要给我,并且表现出一脸的失望,于是我也不忍心推辞:"那好吧!我们分一下,一起吃好吗?"他这才欣然接受,拿着苹果一蹦一跳地走开了。而此时的我,心里总是不平静的,看着手里的苹果,不禁自问:"这难道仅仅是苹果吗?这分明是孩子沉甸甸的感情呀!"东东聪明又活泼,长得也不错,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过得很快乐,心眼也不错,挺有爱心的。可是他却是我们班中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喜欢和同伴追闹。经常在老师面会做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或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争抢玩具或是跟小朋友吵架什么的,每次坏事他总是脱不了身,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有的小朋友甚至害怕和他一起玩。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一时也不知所措,曾经反思了好几天,并且翻阅有关的书籍,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他那么调皮并不是他的本意,就是希望别人关心他,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而已。于是我开始试着慢慢了解他,当他一调皮的时候,不在像以前那样的批评孩子,而是换一种方式,用婉转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感化孩子,让他明白真正的道理,不到两周的时间,东东真的有变化了,和同伴之间的相处比以前友好了,老师的话也开始听了,变的比以前懂事、听话了,也能和同伴一起愉快地游戏了,小朋友也愿意和东东交朋友了。
工作中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有时一个个在教育中困扰我的难题随之出现,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们的无知犯下了许多的错误,我更加明白幼儿教师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要求我们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有成效。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用心去感悟孩子,才能使孩子拥有美好的明天!
《爱的教育》随笔2
每当新学期开始,小班总有新生幼儿入园。他们刚离开父母身边,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难免总有些恐惧、焦虑的情绪。这时,就需要老师多给他们一点关爱。
王皓冉小朋友是我们班这学期刚来的一个小伙子。记得刚入园时,他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着好奇,这里看看,那里瞅瞅,从不大哭大闹,没有太多的话语,总是很沉默。每到吃饭时,他就说:“老师,我不想吃,我想吐。”起初,我还以为他是感冒,不想吃饭,可细心观察后,才知道。这时是想妈妈了,吃不下饭。于是我劝他:吃饱了饭才有劲等妈妈,妈妈知道了也会开心的。慢慢地他同意了我的.说法,能好好吃饭了。通过冉冉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我与冉冉的妈妈沟通、交流,才知道冉冉的家庭是离异家庭,妈妈又上小班,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间少,多数时间都是姥姥带。这时我明白了:难怪孩子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情总是躲到一旁偷偷伤心难过的原由。孩子的年龄小,不会用词语表达内心的想法,只有撅起小嘴在一旁“抗议”。这时的孩子就更需要老师多一点呵护,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妈妈般的关爱。孩子才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给他的温暖,喜欢上幼儿园,家长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努力工作。
《爱的教育》随笔3
转眼孩子们进入大班已经有两个月了,回想起这两个月来的点点滴滴,孩子们的进步不止一点点,现在孩子们能把自己的被子叠得很整齐;小组长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一组;还能帮助老师们做很多事情,看着孩子们长大了,进步了,真为他们感到高兴。翻看孩子们以前的照片,一点一滴都重新浮现在脑海里,仿佛还是昨天,一个个哭着鼻子,跟在老师后面,什么事情都需要老师和嬷嬷帮忙,看着这些照片,才想起这帮孩子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想到这里心里就有些不舍和伤感,脑海中常常浮现他们离开时的场景。还剩下仅仅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更多的时候对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我总是严厉地斥责,甚至当众批评,大概在孩子们眼里我是一个比较“凶”的老师,所以从现在开始,要经常的微笑,常常高兴的和他们说话,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微笑着和他们拥抱。
很多时候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比如家长的电话,问候晚来的.孩子种种原因,经常不得不打断正在继续的课堂,孩子们在我干“私事”的时候便开始聊天、大声说话。在剩下的半年时间里,我要认真准备好每节课,认认真真上课,不为“私事”而剥夺孩子们的时间,有事情也要等到带班结束后去解决。
或许我年轻,对孩子们的个别关注不是很多,对个别孩子身上发现的问题也不善于总结,有些平时不爱说话比较文静的孩子总是不能引起我对他的特别的关注,对他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原地。也有时候孩子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一些新鲜的事,我总是冷淡地点点头或简单地回答一下,浇灭了孩子们的热情,今天起,做个细心观察的老师,仔细地观察每个孩子,热情地与孩子们相处,多跟孩子们聊天多跟孩子们一起玩。
剩下半的时间内,认真上课,多关注孩子,多与家长交流,面带微笑……
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会努力去做好,努力为我们最后相处陪伴的时间制造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幸福,铭记每一点滴的时光。
《爱的教育》随笔4
她,叫梦婷。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儿。
她笑起来的时候,嘴角边会泛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可是这样的笑却不常见到。因为她一直很安静,有时还常常发发呆,做做自己的梦。
有时候,我在上课,她坐着似乎在听,又似乎没有认真地听,我轻轻的唤她时,她会抬起头,用她那黑黑地深深的目光注视我,透明、清澈地目光,让我无法忍心去批评她的不专注。她没有扎辫子,留着齐肩的头发,很亮、很直,给人十分干净的感觉。她胆子不大,不大敢大声的说话,更不大敢在集体面前大声的.表演。甚至,她很少和我说话。
每次放学,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因为爸爸总是会晚接。这个时候,教室里有时候会剩下我和她两个人,她还是很安静。我会故意和她说话,她会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却很少主动找话题。就这样,几天过去了,她似乎对我越来越亲近了。有时候会突然对着我说:“老师,你今天去我家吃饭吧?”“老师,我今天和爸爸妈妈去拔牙齿了!”虽然还是不多的话,每句话却让我感到甜蜜。
有一次放学,梦婷爸爸因为有事,很晚也不来接,我们一起在传达室等,她坐在我膝上,我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开始很担心,“老师,我不会写!”我告诉她没关系,看着我写,然后再照着我写,我把字写得很大,她也临摹得很大,笔画歪歪扭扭地很可爱,就好像是在画画儿一样。写着“婷”字的时候,她只写了后面的一半儿,“我不会写这个!”她说,原来她不会写“女”字偏旁,我努力想了个最形象的办法,教她写“女”字,她一下就学会了,很开心。然后我让她连起来写自己的名字:“周梦婷”,猜她写了什么?嘿,“周林夕婷!”看着这个名字,我不禁笑了!
《爱的教育》随笔5
“留守儿童”这个沉痛的话题,如此刺痛人心,每每电脑上跳出相关恶性新闻标题时,我都不忍心打开细读。我等着别人转述给我,好像这样就能缓冲一点心痛的感觉。
国庆长假过后,又一则新闻跳出——《回乡观察:国庆长假,留守儿童怎么过》,这次我没有犹豫,打开来看,内容不多。于是在新闻搜索栏输入“留守儿童”四个字,结果就看到许多关于各地、各部门、各种机构与组织给留守儿童送爱心的新闻报导。这里面以“慰问留守儿童,并送去慰问书籍、文具、衣物等爱心物资”居多。
看着这些报导,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不免有些疑虑:究竟我们所给的,是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想起20多年前遇到的一个孩子。那时我们在幼儿园做测查,我需要把孩子逐个从教室带到会议室。其他的孩子都没印象了,只记得一个小男孩,紧紧拉着我的手,小小的柔软的身体和我靠得很近,以至于我们俩走路都有些不方便。一边走,一边奶声奶气地对我说:“我爸爸,我妈妈,都在德国。”不等我问,就接着说:“我和爷爷奶奶过。…那你想爸爸妈妈吗?”“想。”我看着他那粉雕玉琢般的小脸,心里竟有些酸痛。我一下子明白了,他为什么会紧紧地拉着我的手。
留守儿童,不止乡村有,城市也有。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前程,为了事业,抛家弃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潜意识里,似乎是特别无奈却又“自然”的事,自古便就如此。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陪伴对于亲情的重要,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的阻碍,亲子相守对于一些人来说依然困难重重。
现实如此,当出现恶性的事件时,指责父母失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尝试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心理需要,并提供专业的支持帮助才是有意义的。
20xx年9月12日,国内首个专注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在南京启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的该项目由汇丰银行资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和她的研究团队承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本项目预计在3年内培训600多名农村幼儿教师和教研员,提升近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江苏、重庆、河南、河北、陕西和甘肃的'70余名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作为各省市的项目骨干和培训者接受了培训。
刘占兰研究员介绍说,社会上对留守中小学生的关注较多,但研究证实,越早的亲子分离对孩子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伤害越大,因此研究者把目光投向留守儿童。通过一对一测评多地700多个农村留守儿童后,研究团队发现,许多孩子存在孤独倾向、社会退缩等行为,出现不愿或不会表达、不会与同伴交往与合作等问题。据统计,国内留守儿童有20xx多万,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急需干预。
除了培训骨干教师外,该项目还将研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设计针对不同问题倾向儿童的促进方案,并在今后向更多农村幼儿园推广心理健康干预理念与方法。项目资助方汇丰银行还支持留守儿童与父母写信往来,支持留守儿童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亲情图书角、每月为留守儿童举行集体生日会等活动。留守儿童较多的30多个区县70余所农村幼儿园成为项目试点园。
很喜欢一首童声合唱的歌曲,几乎每次参加与儿童有关的公益活动都会听到,那就是《最好的未来》。歌中唱道: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这是最好的未来,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是的,只要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就会有最好的未来!
《爱的教育》随笔6
有一句教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教书是碗良心饭”。教书的好与坏、教育质量的高与低、学生优秀率的多与少,很大程度上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投入的良心的有无、多少。同样,辅导员的良心在日常对学生的关爱与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名优秀的有良心的辅导员要具备“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爱心是原动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位拥有爱心的老师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教育与关爱学生,对工作充满着朝气与热情,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随时愿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成长途中的思想波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教人。取信于学生就能实现师生间的真诚交流,而且交流是处理班级所有问题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更好地关爱与教育学生。
耐心是关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甚至包括感情方面都会有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人师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问题,聆听学生的困惑,并做到耐心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此外,辅导员是介于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爱和教育学生上。
细心是重要条件。“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细心是作为辅导员必不可少的品质。现在的高校生在刚刚进入新环境时,由于之前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越舒适,经历的挫折困难相对较少。难免会出一些小状况,比如生活环境不适应、与同学的交际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方法不适应、独在异乡有一定的孤独感、课余时间多了之后不会安排出现了空虚感、焦虑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辅导员在“处处细留心”的过程中去及时地发现,并针对平时观察到的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导,以便于有效解决。
责任心是保障。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辅导员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这份责任心是爱岗敬业、保障班级一切工作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任职期间辅导员除了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之外,最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践与活动中去,从中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并不断利用业余时间辅修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正确的思维、恰当的方式、渊博的学识去关爱和教育学生。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作为辅导员,要用自己的魅力去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用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心对待工作,用爱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勇敢的追梦!
《爱的教育》随笔7
涛涛,长着一双大猫眼的小男孩,笑起来很招人喜欢。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撒娇”。“朦朦老师,我不过去做操,我要在这坐着。”“王妈妈,我不上课,我要去玩玩具”……每天诸如此类的话语,在活动室中会常常听到。“调皮”、“捣蛋”的他,上课一会就“原形毕露”了,有时候趁着老师、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就“溜之大吉”了。对于这样的他,老师对他是又爱又恨。上课不一会儿,他就要求上厕所。“老师,我要小便,我快要憋不住了。”看他很急的样子,老师让他快去快回,而他这一去就是大半天,直到老师的提醒,他才慢条斯理地走出来。小朋友游戏的时间,正当小朋友在专注地玩着自己的.喜爱的玩具,就到了他“四处游荡的时间”。一天中好几次,每次都这样。
一天我们正在活动室里做早操,在音乐的带动下,小朋友挥动着自己的双手,和老师尽情地舞蹈。而“小调皮”又不见了。为了解开谜团,便悄悄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举动。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进了厕所,“方便”完以后,大摇大摆的出来了。小眼睛四周瞅了瞅,趁着早操的时机,悄悄的跑到了建构区。等他玩过瘾了,自己又兴高采烈、慢慢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把他叫到跟前问到:“刚才干什么去了?”“上厕所了!”撒娇的说道。“上完厕所又去干什么了?”见事情败露,他才眼泪汪汪地告诉我实情。
原来,是我们对于宝贝儿的要求“严”了,对于活泼、好动,刚进入小班集体生活的金钊来说,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在幼儿园里“处处受限”,很是不自在,就想出了这样的招数。
我爱我的宝贝们,没想到我们对于宝贝的爱,无意中给他套上了一个“枷锁”。想到这里,值得我深思。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放宽对于他们的要求,渐渐地,我发现,金钊不淘气了,再也不是那个到处游荡的小捣蛋了。
《爱的教育》随笔8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要有爱心, 作为幼儿教师更要有爱心、耐心、关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
俪窑是新学期来我们班的,见她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孩子的性格有些内向。果不其然,来我们班的第二天早上,她的妈妈就送不来了。那天早上,我正在组织孩子们活动,听到教室外面哭声连连。我的心当时一紧:难道是我们的孩子在闹吗?中班的孩子了怎么还这样?我想着就走出了教室一看,原来是俪窑在闹着不来上幼儿园。我就急忙走上前询问,她妈妈说:“她不想上幼儿园了!”我忙问:“为什么呀?昨天不是还好好的?”“俪窑说她们班的那个小朋友没来,就不想上了。”她妈妈说道。我一听,这个孩子是典型的性格内向,对新环境、新老师明显的不适应。再加上和她在一起玩的那个小女孩那天正好没来园,她认为人家不上幼儿园了,心里就没有了安全感,所以也萌生了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这是我蹲下来拉着俪窑的手,指着她的好朋友说道:“俪窑,你看青馨不是坐在那里吗,她在等你呢!”俪窑愣了一下,下意识往教室里看了一眼,哭声明显没刚才的大,转为哼哼了。她妈妈见状给我使了眼色,悄悄地走了。我拉着俪窑的`小手和她一起走进教室,这时,班里的小朋友都一起围上来说道:“俪窑,我们都和你玩,不要哭了。”俪窑听了点点头,她的小脸也有了笑容。让她感到老师是喜欢她的,小朋友们也是喜欢她的,让她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从那天起,俪窑再也不闹着不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来园都高高兴兴的,
其实,对待孩子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要用爱来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
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9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黑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踏入幼教岗位3年多了,每当提起爱,我就想起我和这些调皮、可爱的小不点们。有那么多的点点滴滴让我刻骨铭心。班级有两个调皮的“小捣蛋王”。
清晨,孩子们陆续来到幼儿园,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让原本有点冷清的活动室一下子热闹和温馨起来。俊俊是孩子眼中的“1号捣蛋王”,从小班刚入园,他就我行我素,常常不和小朋友玩,开学过二个多月了,孩子们依旧和往常一样,一入园各自都自由选择玩具去了,以往俊俊一入园如果发现没有喜欢的玩具了,会不顾同伴的感受抢玩具,但是今天的俊俊他却不调皮,很安静的坐在那里,但是也不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玩游戏。我尝试的引导他去玩玩具,可是他依旧无动于衷,以往我会强制他,可效果不明显,今天我试图强制他和荣荣小朋友玩,他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偷偷观察,发现当他自己在看小朋友们的活动时,眼睛亮晶晶的,表情看上去轻松愉快;当我强制让他与荣荣玩时他显得非常失落,并且排斥的心理很严重。于是我走过去,开始和他聊起来,开始他不理我,而我却一直粘着,终于他理我了,好开心,我选择了从小故事入手,把他抱过来,给他讲了玩具哭的故事,听完他害羞的点了点头,开始跟我聊起来了,看到他的转变我很欣喜,爱终于感化了俊俊,那天我在一旁依旧观察他的表现,后来他的举动更是让我心里一下子暖了起来。区域活动时只见俊俊走向阅读区,我以为他要参与到游戏中,没想到他走过去,把孩子们脱在区角外的鞋子摆的整整齐齐,并把左右脚放反的鞋子纠正了过来。看到他的动作,我立马进行了表扬,他害羞的低下头,但是表情是开心又有些骄傲的。慢慢的我观察到,在平时,他会把孩子们画完画不小心丢掉的笔帽捡起来放到公共彩笔盒里,把没有摆到桌子上的小椅子摆好,把地上的纸屑扔到垃圾桶里。这个沉默的小男孩竟然变得这样的细心。从那以后我不再强制让他参与活动,并让俊俊当起了生活小班长,让孩子们像他学习。小小的事例由此看出,爱的力量……..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而明明则是班级孩子眼中的“2号捣蛋王”,从进入小班开始,他就是班级里的”捣蛋王”了特别是挑食现象严重.。在进餐和上课时仍然总是发生些小插曲。有一天,大家都在安静地进餐,第四组突然有人喊:“老师,明明把吐出来的肉扔到我碗里了。”我知道他一定是不爱吃了。赶忙为旁边的小朋友换了一碗饭。明明很聪明,就怕别人说他笨。饭后我找到他说:“如果你正在患感冒,细菌会通过你的唾液跑到肉上,那个小朋友就会被传染上感冒的。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愿意吗?”他低着头小声说:“不愿意。”我说:“那你今天的行为是一个聪明人做出来的吗?”他低头不语。明明虽然调皮,但只要是他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就会非常认真、投入。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对玩具非常感兴趣.只要有机会就悄悄的跑上前去独自一人玩玩具。玩的那么出神,我想,如果通过玩玩具来约束他行为的动力看如何。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你想玩玩具,那么你吃饭的时候要做到和大家一样。吃不了或者不爱吃的,就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不能乱扔,更不能往别人碗里放。你能做到吗?”他想了想说:“我能做到。”三天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第四天早餐时。同桌的孩子告状说:“老师快来看。明明太恶心了!”我走过去,看到他正在用手把豆腐捏碎,撒满了桌子,还用嘴巴吐口水,我蹲在他身边正要开口,他一下子搂住我,趴在我的耳边说:“李老师,告诉你,我没往别人碗里扔,你给玩具我玩好吗?”我也趴在他的`耳边说:“不往别人碗里扔是对的,说明你懂事了,长大了,可是把豆腐撒一桌子又吐口水,脏不脏呀?”午餐后,我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玩具,给其他小朋友发了很多玩具玩,故意不让明明玩玩具,让他看着孩子玩。第二天中午午餐过后,我又带孩子们出去玩,今天带了特好玩的玩具魔尺给小朋友们玩,我问他为什么玩不成玩具了。他说:“不应该把菜撒一桌子,吐口水,不吃的东西应该放盘子里。”我说:“知道错在哪里就要改正,这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你的小桌子上的东西怎么办呢?”他对我说:“等我吃完了,就把它擦干净。”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我让大家向明明学习,做事情就要认真、细心、坚持不懈,这样你也会取得成功的。孩子们把敬佩的眼神投向了明明,他真是非常得意,脸上写满了自信。
明明小朋友他在上课时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那就是他浑身不知道哪有那么多的劲儿,伸手非常敏捷,速度非常迅速,稍微不注意他就搞失踪了,爬桌子,开窗户,钻桌下,到处乱跑,我总是满教室追着他跑,大大的也提高了我的运动机会,我只有采取了另一个办法,每次我把他找到了,就一把把他紧紧的搂在自己的怀里不松手,我轻轻的告诉他说:“明明,我就这样把你抱着,在我怀里好暖和!我走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我回家,你也跟着我回家好吗?”明明急哭了,用他那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说:“李老师,我以后在也不到处乱跑了,也不爬桌子了。”我轻轻的给他擦干了眼泪,说;“这就对了,知道你是一个很听话的乖宝宝。”我鼓励了他,给他奖了两个小红花,他高兴的笑了,乐的手足舞蹈。我的信任、表扬,小朋友的肯定、鼓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明明同时也约束了他的行为。或许也是因为我的爱、表扬,欣喜的发现明明除了比平时更懂事外,在与同伴间的交往中也学会了去关心他人,与同伴友好交往。爱就这样相互传递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在幼教之路上,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用我的爱温暖每个孩子,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让他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
《爱的教育》随笔10
一天早上做操之前小玉的妈妈找到我说,“老师,小玉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刷牙,希望老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表扬一下。”做完操我蹲下来问:“小玉,听妈妈说你每天都能坚持刷牙,而且还能帮妈妈挤牙膏?”“是的”孩子高兴的回答。我在班孩子的面前表扬了小玉,并给孩子一个小红花。我想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又来找我说:“老师啊,糟了,小玉要求我每天告诉老师她在家里帮妈妈挤牙膏,要求老师每天给个小红花。老师你看怎么办呢?”“没事的,交给我。”做完操我又单独把小玉叫来,问:“听妈妈说你今天又帮妈妈挤牙膏了,你能坚持每天帮妈妈挤牙膏吗?” “能。”“老师表扬你,宝贝。老师想问你,你帮妈妈挤牙膏是为了爱妈妈还是为了要小红花呀、”“为了爱妈妈。”“你真是太棒了。”接着我就在全体孩子的面前表扬了孩子的这种爱妈妈的行为,同时对孩子进行了感恩教育。从那儿之后我就经常的监督表扬小玉,让她能够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
孩子就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玉石,老师要想尽办法把一切不利的因素抛开,把玉雕琢的晶莹剔透,美观大方,诚实勇敢,正直善良。
《爱的教育》随笔11
最近我发现小迅不爱上幼儿园了,每次来幼儿园都是妈妈抱着,哭闹着不肯进教室。小迅是我们班最小的宝宝,刚入园时,她是最听话的一个,也不哭也不闹,让我们都好喜欢她。可是近几天的反常让我很纳闷,我使劲回想了一下这几天小迅在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没有小朋友欺负她,到底怎么了呢?
早上妈妈来送小迅,我向小迅的妈妈仔细的询问了情况,原来是小迅的爸爸出差回家了,因为经常出差,所以爸爸对女儿非常宠爱。这次小迅上幼儿园都是妈妈自己张罗的,因此爸爸为了弥补小迅,对小迅的各种要求都一一满足,让小迅有了一种不满足的欲望。总觉得在家比在幼儿园好。
了解了情况,就有了解决的方法。首先我准备了一节有关家庭的.课程,认真的讲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需要礼貌待人,尽量不要向爸爸妈妈提一些无理的要求,同时故意安排班上较大的幼儿帮助小迅通过娃娃家进行角色扮演,让小迅知道做一个小孩应该怎么做爸爸妈妈开心,让自己开心,我也不时的融入进去客串角色,一下子和孩子们的距离就近了。慢慢的,小迅又爱笑了,爱玩了,爱闹了,也不再哭哭啼啼。
下午妈妈来接小迅,我跟家长反映了小迅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且告诉家长给宝宝一个合适发展的空间,一定不要在孩子刚刚萌芽的时候让孩子错误的发展,因为这种过度的宠爱让孩子不知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要让她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希望以后小迅的爸爸能多抽时间陪孩子玩玩,用正确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这样更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更明白他们真正想要的。
《爱的教育》随笔12
每天艺术活动时间,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争先恐后地抢着来玩,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留恋着小汽车和洋娃娃等。Bill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孩子,他聪明好动,有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总能在教室的建构区拼搭出各种各样的车子,并在车“群”中自得其乐,那是他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可是对于艺术活动,特别是绝大多数孩子最爱玩的颜色涂鸦活动,他却显得毫不热哀。我观察了他很久。
自由活动时还兴高采烈的BiIl,一听说要去区域活动玩色就一个劲地哭着说:“不要!不要!”起初,我以为他是因为前面的游戏没有结束而不愿意去涂颜色,便弯下身轻声对他说:“没关系,老师等你一会儿,你过会儿再去涂颜色好吗?”可是,过了好久他仍然坚持不肯去,一直在摆弄他的小汽车。
Bill非常不愿意参加涂颜色活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立刻强制Bill来参加活动。根据心理学分析,人在对某一件事有抵触情绪时,倘若一味地被要求执行,反而会让他对这件事有更强烈的反感,进而影响他的整个情绪反应。假如此时立刻要求Bill执行教师的要求,还会让他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我准备继续对Bill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他的心结所在。
活动结束后,我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展示给Bill看,Bill表示很喜欢,但当我再次邀请他参加活动时,他还是直摇头,坚决地拒绝了我。一时间,我找不出具体原因,放学以后便和BilI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中,我了解到BiIl从小就对各种车十分感兴趣,对画画的兴趣一般,平时在家里画画也只是随意涂鸦。由于他刚满3岁,爸爸妈妈对他没有太多的要求,基本上是听之任之。另外,我还从他的妈妈那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BiII是一个特别爱干净的孩子,在家里只要手上沾到一丁点儿脏东西就要马上去洗手。我猜想着:是不是因为担心颜料会弄脏他的手和衣服,而且画画时穿的围裙上面有时会有落下的颜料,BiII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每次遇到玩色活动,他总是不愿意参加。
与Bill妈妈的沟通,让我对Bill不愿意玩色的原因有了一些了解。探究原因是教师掌握孩子特点的重要途径,而接纳与顺应孩子的爱好,是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好方法。如何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创设一些特别的环境和氛围,让这些孩子能打破自身的一些限制和束缚,尝试体验他们从未有过的感受,或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结合“交通工具”的主题活动,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将纸巾盒涂上颜色,做成各种各样车子的艺术活动。
“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开始了。在前期介绍车辆的谈话活动中,BiII显得十分活跃和投入,他几乎可以说出所有车辆的名称、功能,这在3岁年龄的.孩子中属于比较难得的。
可是,制作活动的第一天,当要给纸盒子涂颜色时,BiIl又“理所当然”地不愿参加。但是,第二天他看到同伴用盒子做成的卡车、小轿车、双层车在“停车场”里玩游戏时,显得有点心动和犹豫了。
他悄悄地走到区域活动旁看了起来,我顺势问他:“你想自己做一辆车吗?”Bill似乎忘了要涂颜色这回事,急着说:“对,我也想做。”我问他:“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车?消防车、警车、集装箱卡车,还是其他车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消防车!”我继续问他:“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啊?”Bill立刻说:“是红色的,上面还有数字119。”
Bill的变化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我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马上向他提出涂颜色的要求,而是顺应他的兴趣,用“车子”的话题继续引导他,与他交流他感兴趣的话题。有了前面的铺垫,Bill终于跨出了一大步。Bill的表现,进一步证明了兴趣会带给孩子勇气去尝试,去接受新的体验。教师恰当的顺应也在孩子的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带着Bill在材料堆里找红色的盒子,可是翻来翻去都没有,“哎呀,我们已经没有红色的盒子了,你愿意自己为你的消防车涂颜色吗?”对于这个要求,我还是从B川的脸上看到了犹豫和失落。我鼓励他说:“如果你愿意,老师可以和你一起给盒子涂上颜色,我们一人一支画笔,一起穿上小围裙好吗?”Bill想了想,终于点头了。
在提出要求时,教师“狠心”地推一把和适时地扶一把都是有必要的,关键是看孩子的反应。我看到了Bill的犹豫,所以我决定再后退一步,扶他一把,变独自操作为和教师共同操作。事实证明,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鼓励,他终于愿意参加到活动中了。
我和Bill一起拿起了画笔,Bill明显有些紧张。他的手指离笔尖很远,把笔握得很高,蘸起颜料来犹如蜻蜓点水,小心翼翼,神情严肃。
我一边涂颜色一边和他聊了起来:“为什么消防车是红色的啊?”BiII说:“因为火是红色的,大家一看到消防车就知道是灭火的车子。”“原来是这样啊。那得涂红点让大家远远就能看到,然后能给消防车让道,让消防车早点赶到着火的地方去灭火哦。”“好。”BilI认真地点头。
我感觉得到,Bill是从心底里喜欢做这辆消防车,也愿意为这辆车涂上红颜色。我继续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围裙和消防员的衣服很像的,不怕水的。所以颜料碰到上面也不怕哦。”Bill说:“颜料会弄到手上的。”我说:“没关系,一会儿用水和香皂一洗就干净了。你看,每个小朋友玩好颜料都要去洗手的。”
抓住Bill感兴趣的消防车的话题和Bill聊天,目的是希望创造轻松的活动气氛,化解他的紧张情绪,把他的注意力从对颜料沾染到身上的担心,转移到汽车与色彩本身的乐趣中来。当孩子有顾虑时,回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聊天中,我亦让Bill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担忧,并告诉他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打消他的顾虑。
我一点点放慢了自己涂颜色的速度,想留更多空余让Bill去尝试。 BiII并没有留意我的变化,继续很认真地干自己的工作。这时,正好有一个小朋友过来请我帮忙,我和BiII说:“对不起,我走开一下。一会我再过来和你一起做消防车。”此时的BilI已经专注于他的涂色,并没有对我的离开表示异议。等我回来时,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涂色工作。我很高兴地和他一起把涂好颜色的盒子放到了窗台上,并告诉他等颜料干了,他就可以继续完成消防车。BiII也非常高兴,之后的时间他经常时不时地去窗台那看看,期待着消防车的颜料快点干。
Bill的表现,让我感受到退出的可能,而事实证明我的退出是正确的,Bill完全具有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虽然Bill还是痴迷于他的建构,时不时地会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一些犹豫和反复,但对颜料已经没有了最初那种强硬的抗拒,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成功跨出了“爱上涂颜色”的第一步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某些事物常常会表现出莫名的抗拒,成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又会产生孩子在无理取闹或者孩子很任性的判断。此时成人的要求对孩子而言犹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有自己的理由,需要成人更多的倾听、观察和接纳,去发现他们形成心结的关键原因,找寻解开心结的有效方法。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表情与话语都会传递给成人“我是否准备好了”“我还担心什么”等信息,只要成人能够正确解读孩子所传递的信息,就一定能化解孩子的所谓抗拒和消极懈怠,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的教育》随笔13
“老师,看,我把衣服塞进裤子了!”午睡一起床,欣欣就扑到我的跟前,让我检查她的衣服。呀!这个小不点儿,还真能干,衣服穿整齐了,裤子塞好了,鞋袢搭好了。我捏了一把她的鼻子,夸奖她说:“哟,欣欣的本领真大,真能干!”欣欣马上咧开了小嘴巴,咯咯咯地笑起来。瞧,思思来了,“思思,让我看看,呀!小肚子露在外面了。”思思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一边帮她穿衣服,一边叫她看我是怎么把衣服塞进裤子里的。跟我靠得这么近,平时不太爱跟老师亲近的思思也憋不住对我说:“老师,这件衣服是我妈妈买的,漂亮不漂亮?”看着她忽闪的的眼睛,我不禁摸了摸她的小脸蛋,微笑着说:“真漂亮,可是思思要赶快学会穿衣服,妈妈就会买更漂亮的衣服给你了。”思思使劲地点了点头。
轮到元元了,这个开学天天哭闹着问我们要奶奶,时常让我们受些小惊吓的孩子,凑在我的耳畔,用他不太清楚的口齿轻轻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我也凑在他的耳朵边说:“元元,我也喜欢你,”他高兴地蹦跳着走开了。
给蔚蔚整理衣服时,我说:“蔚蔚,在幼儿园,你要多喝水,就不会经常感冒了,好吗?”蔚蔚伸出手使劲地比划着:“我每天喝三大杯水,好不好?”我高兴地点点头,蔚蔚满意地走了。
这学期带小班,我渐渐地发现了一个和孩子沟通的极好时机,就是午睡起床整理衣服的那一段时间,由于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每天起床时,我们都要花一些时间帮他们整理衣物,慢慢地这段时间成了我和孩子相互沟通,说说悄悄话的时间。每个小朋友,无论他聪明、活泼或沉默、内向,我都会在整理衣服时和他说上一段悄悄话,有表扬、有鼓励、有希望……在帮孩子整理时,我和孩子们的眼睛对眼睛,心对心地交流,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了,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更渴望和老师亲近,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而这些悄悄话,正是我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也因为这些悄悄话,我得到了快乐和幸福。
《爱的教育》随笔14
金虎5岁了,是今年十月份刚来我们幼儿园。记得金虎来幼儿园的第一天,我记忆特别深刻,这个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看着特别灵透,来到班里小朋友看见他都非常兴奋,友好的和他打招呼,一开始金虎只是拽着妈妈的衣襟不说话没有任何反应,后来金虎跟着老师去做操,做操回来之后发现妈妈不见了,开始哭起来,当时我们两个老师齐上阵过去安慰他,经过半个小时的交流才慢慢的平静下来,为了安抚情绪我们给他准备了好玩的玩具,找了小伙伴跟他一起玩,第一天入园的金虎表现的很棒。之后慢慢得我们就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从来不跟老师和小朋友说话。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玩,老师叫他的名字时从来不会主动答“到”,有时候老师让小朋友集体去厕所的时候他也不去,过一会接着就尿裤子里面。老师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看看,要么不理,要么点头摇头。小朋友和他说话,他也不开口。总之,入园一段时间了,我们都没有听到他的声音,真是一个“金口难开”的孩子。我们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他的父母说他在家很爱说话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不开口。我们老师想了许多办法,可是都没有听到他说话。“这孩子究竟怎么回事啊?”
对待这样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孩子,我们的态度是耐心的对待他,也许他比较敏感胆小;细心的观察他,可能我们对他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正面地关怀他,对他说话注意鼓励的方式等。我们特别关注他,对他就像妈妈一样,他上完厕所,我们及时帮他整理衣物裤子;吃完饭天天过去问问他吃饱了吗?
有一天,有小朋友告诉我说:“孙老师,金虎的椅子下面有水,我当时很诧异,咦,怎么会有水?当我问他是不是尿裤子了他点头说“是”,但这个“是”是他来幼儿园说的第一句话,虽然他说得很不清晰,但我和潘老师都笑了,我们表扬了他。之后,他开始了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话了,然后我们发现他和小朋友之间也开始说话了。
分析:
看到金虎每次与我们和与小朋友交流时很费劲的样子,我和潘老师又开始着急起来,怎么回事哪,有的时候老师说话他好像没反应一样,刚开始我和潘老师都以为他是属于那种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是老师说的'话故意不听,故意不配合老师,渐渐的我发现我们的判断似乎不合乎情理,每次老师上课时他总是很认真的看着老师,很认真的在听,不像是个捣蛋的孩子啊,之后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得知金虎不是本地人,而且爸妈自小就带着他四处奔波打工,而且刚从浙江那一带打工回来在那里上了四个月的幼儿园,我听完后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不爱说话,反应慢是不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听不懂啊),因为南北方说话就算是普通话发音差异也有很大差别,之后不论是上课还是生活活动每次说话时总是放慢速度,果真放慢速度说还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变得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他的想法,有时候会跑过来说:“老师,我想小便,老师我可以参加益智区操作活动吗?对于金虎的进步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不爱说话的孩子背后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忽略他们,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更多的宽容,更宽松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发展。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果中最主要的三种基础能力之一,对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三年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发展,这将为以后其他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学说话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说话的愿望。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太周到,那么孩子则认为说与不说都无所谓、都能达到目的,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二是接受足够多的语言信息。三是能够听懂并学会运用所学交际语言去交流。从金虎的情况来看,看来就属于第三种,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他“金口难开”的原因了。
反思:
针对金虎的这种情况,自我反思了一下,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小朋友主动去接近她,去和他交流,为他排除在园交流遇到的种种障碍,平时找小朋友多与他玩、与他交流,送她小粘贴,多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多鼓励他的进步之处,让他感到自己在进步,我会更好的,形成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关注他,多和他聊天,让幼儿愿意亲近自己。经常表扬他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开口说话的愿望。看到贴在自己头上的小红心,他开心的笑了,开始愿意与小朋友接触,能够慢慢的听懂老师的指令并做相应的动作,有时也能回答几个问题,也更加喜欢上幼儿园了,来园时能愉快的跟老师、小朋友打招呼。他也更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了。渐渐地,他变的比以前爱说话了。
面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老师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主动与家长共同分析和查找原因,不能因为幼儿的看似“怪异”的行为而从感情上疏远他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和发掘他们的长处,在生活上体贴照顾的同时,了解和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要求,增强交往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有利的集体环境,选择一些合作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有足够的交流机会,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合作交往的能力,让他们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用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童心、恒心去浇灌每一朵花儿!期待创造更多“爱”的奇迹!
《爱的教育》随笔15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随笔08-18
爱的教育随笔【精选】08-18
爱的教育随笔【优选】08-02
爱的教育随笔[精]08-03
爱的教育随笔[集合]08-03
爱的教育随笔(必备)08-01
爱的教育随笔[必备]04-28
教育随笔:爱感化05-16
教育随笔:特殊爱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