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论文15篇(实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文化论文1
摘要:我国近年来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并在某些领域和产业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众多企业开始把知识产权保护列为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的茶文化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未来可期。若想让其发展得又好又快,就急需从法律方面来加强对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本文从茶文化产业的内涵、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用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的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述。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路径选择
最近几年,广大消费者对茶叶的愈加青睐,让茶文化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产业要想避免那种无序的市场竞争,避免恶意的商业行为,得到长足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用从法律角度出发,用知识产权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保护。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茶文化产业的内涵研究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但是也要看到,尽管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时代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只是形成了茶叶的产销链条,也就是单纯的茶产品产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形成一直到了现代才逐渐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倒逼我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入市场,慢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文化产业链条。从宏观上看,我国现在的茶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处于生产链上中游,主要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茶文化产品产业。譬如说,与茶有关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等。这些茶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将茶文化的内涵、历史等方面内容带给消费者,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第二个层次是以与服务业相融合而出现的茶文化服务产业。比如说,茶艺表演、茶道展示、茶歌茶舞表演等。这一方面的茶文化产品,不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通过人与物的结合,以不同的形态去展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这一层次的茶产业,不再是用流水线和工人去制造产品,而是由受过一定训练的技师或艺术家去表演“产品”。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现场感,以及与“生产者”的沟通与互动。第三个层次是茶文化向其它行业输出价值观,提供文化附加值。典型的例子就是茶文化旅游观光业。这一层次将茶文化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无论是茶产品的生产、种植还是制造环节,都不再是孤立的一环,而是被串联起来,成为茶文化旅游的观光项目。如此,便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附加值,让茶文化产品的形态更加立体和丰富。
2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保护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众多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茶文化产业同样如此,许多茶文化产品竞相涌现。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茶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说,一些茶企在进行茶文化产品研发中,几乎是把全部的资金和时间放在了产品的设计、制造、广告宣传、销售上面,但是却对其茶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甚至是完全忽略,这极易出现一些知识产权纠纷,轻则影响企业发展,重则决定企业的生死。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品牌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王老吉凉茶不单单是一种茶饮品,其背后蕴藏的是我国两广一带的凉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初,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将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使用,试图利用其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理念,让“王老吉”这一传统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两者在该品牌的知识产权上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就导致前两年出现了广受舆论关注的“王老吉”知识产权纠纷。这一案例值得我国茶文化产业警惕和思考。知识产权,简而言之指的有关主体通过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而国家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则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有关主体拥有的这一所有权进行了法律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其占有期限、使用权利、获益权利、转交以及处理权利等方面。对于我国茶文化产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法律意义。第一,利用法律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能够更好地激发茶企在茶文化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产品研发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产品的创新研发工作上不仅非常重视,更是慎之又慎。另外,现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对于企业来讲,就必须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瞄准市场需求,时时刻刻保持产品的创新研发,如此方能永远走在市场前列,不会落后于时代。茶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同样要始终保持充足的热情和积极性方可。但是想要研发谈何容易,需要企业付出很大的人力财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试想,倘若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那么茶企在产品研发上的成果,就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者“一抄了之”,或是模仿制造“山寨”产品,或是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这对于那些在创新上发力的企业是极为不公平的,自己辛辛苦苦好几年,别人直接拿走赚钱,这肯定会挫伤其今后自主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甚至使其觉得创新不如抄袭,也开始走上这条“捷径”,引起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法律角度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对茶企的新产品、新专利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从源头上防止其知识产权被别人抄袭。唯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立志创新和研发的茶企,能够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放到其本职工作上,安心研发,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分心费神。这不仅对茶企大有裨益,更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参与,可以进一步增进茶文化产业中的广大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使行业内在技术、灵感上更好地互通有无。从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现实情况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新技术和创意拿出来与他人进行共享。即便自己有创意但是没有能力实现,宁肯“闭门造车”,也不愿告知他人。但是现在的市场变幻莫测,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之快,也许今日的创意还十分新鲜,但过半年甚至一个月就成为“明日黄花”。所以,这也就会迫使产业内的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将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意进行整合和交流,以此来碰撞出更加璀璨的火花,达到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大的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从法律上对企业的技术和创意先进行保护,为其穿上一层“盔甲”,才能使企业放心地将其拿出来与他人共享。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让茶文化产业的内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因为一旦企业的知识产权被法律保护后,那么其成果必然会被公示,是能够被其它企业所查询到。所以,这就避免了众多企业一窝蜂上马一个产品或项目的无序竞争情况。当一个企业想要朝着某个方向进行研发时,其经营者则可以先对行业内的动态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有企业先行一步,并取得一定进展时,其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改变研发方向或是根据自身实力继续研发。这不仅能够让企业少走弯路,更能避免茶文化产业的资源浪费,让宝贵的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茶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规范,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更加专业和正规。但也毋庸讳言,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举例来说,产业内部的一些企业,或是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重视,或是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另外,由于我国茶文化产业形成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相关部门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不够,经常会出现“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局面。首先,我国相关法律对茶文化产业缺乏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因此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大打“擦边球”,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来制作一些傍名牌的“山寨货”。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分子,奉行“拿来主义”,看着市场上哪一类茶文化产品有创意、受欢迎,直接抄袭,甚至原样照抄。但是由于其生产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必然会有诸多问题,这就会给被抄袭的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我国法律在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漏洞,在境外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再注册一个与国内某企业十分近似的产品名称和品牌Logo,并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转运回来,让消费者无从辨别,很容易上当。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其不单单是对某个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到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我国茶文化产业中的一些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组数据足可以发人深省:我国茶文化产业中七万多家企业,申请和注册商标的仅有几千家。换而言之,十家企业中最多有一家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了法律的申请保护。没有法律的保护,就如同战士打仗没有盔甲和盾牌,也许进攻很犀利,但是一旦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4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融合路径
4.1提升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先学习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得比较早,也较为成熟,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在这一点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其国内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比如说美国的漫威动画,不仅将其影视本身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未雨绸缪,将每个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名称、动画元素等内容通过法律进行知识产权上的保护。如此一来,漫威公司便可以将动画延伸到其它产业链条上,如动画的周边产品。而其它公司如果想要用其动画人物形象,则必须要向漫威公司进行申请方可,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量。欧美的文化产业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十分注重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公司会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去深入研究本国甚至是别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填补所有可能出现在自己产品身上的知识产权问题。这就启示我们,今后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和出台更加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文,对那些立志创新、公平竞争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并对那些恶意剽窃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法分子给予法律的打击,将法律变成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4.2要填补现有法律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缺陷和漏洞,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早就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也对知识产权保护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也毋庸讳言,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时时出现,这难免就会让现有的法律条文落后于时代。针对这一点,相关部门就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比如说,茶文化产业的形态各异,呈现出多种产业形态,有的是具体物体,有的则是依托于服务业的文化表演,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其内涵和特点,制定更加详尽的法律条文,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保护。4.3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执行力度,让法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能成为“空摆设”从现实看,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其实并非法律没有规定,而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严,让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对于此,法律的执行部门,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扛起肩上的职责,增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在茶文化产业中建立起一个“红黄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对初次犯法的企业进行“黄牌警告”,通过整改、罚款等,使其不敢再犯。倘若还有第二次,那么就直接“红牌罚下”,对其在茶文化产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惟有如此,才能“杀一儆百”,起到非常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进而在法律层面上,给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舒.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视阈[J].学术交流,20xx(11):192-195.
[2]李宗辉.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的法律解读[J].中华商标,20xx(9):64-67.
[3]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叶,20xx(3):62-63.
[4]官玉琴,夏良玉.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以闽茶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101-104.
茶文化论文2
茶叶商品包装中的广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实质就是包装装璜设计问题。以下是“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罐型包装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2.盒型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3.袋型包装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茶文化论文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其中转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转动课堂模式,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历史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史实、史料等,其中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发展历史就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转动课堂模式来实现目标,而本文就针对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转动课堂;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
1引言
在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人们、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历史对于现代人民而言,不仅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促使现代人们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来促进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能从其中窥探到历史的发展轨迹,在丰富自身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教育领域开设了历史学科。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发展历史不仅是整个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历史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为了提高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应用转动课堂模式,充分发挥转动课堂模式的优势与特点,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维多利亚时代的茶文化历史分析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是茶叶生产的起源国,在最初大范围的世界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茶叶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跟随这一波活动而在世界各国得以流转,并且在各国的发展轨迹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英国就是典型的代表。茶叶流入英国之后,对英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茶叶也成为英国文化发展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遗留下来的历史内容也值得学习。
2.1维多利亚时代茶叶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
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是殖民掠夺时期,这一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殖民掠夺的特点,而茶叶作为英国殖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在开展殖民掠夺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茶叶作为殖民掠夺的工具,在世界很多地方,比如印度、缅甸等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产业经济。在此基础上拥有了一个从生产、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完整链条。在这一完整链条作用下,以及随着英国殖民掠夺版图的扩张,带有英国本土特色的'茶文化逐渐流转到各个地区,发挥着不可预估的作用。
2.2维多利亚时代下的英式下午茶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诞生了消费型社会,在这一社会形势下全民追求享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步入繁华的消费社会,处于这一社会的英国人民,尤其是社会上层人士更是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精致的生活品味。与此同时,维多利亚时代由贝德芙夫人开创的喝下午茶形式开始在英国流行,随着英国消费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英式下午茶不仅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比如说红茶、食糖等投入其中,而且内涵也趋向于饱满化,比如说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因此,英式下午茶形式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典型代表。
2.3茶叶改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健康状况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其发展步伐远超于其他国家,因此,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多,对公共卫生状况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由于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挑战,使得公共卫生状况十分堪忧,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的爆发。由于茶叶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培养良好的饮茶习惯对于人体的健康能够带来巨大的作用,因此,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开启饮茶之风,不仅各个企业开始大量生产茶叶,而且社会人民也逐渐培养饮茶习惯。
3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转动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对转动课堂模式具有的特点和实施条件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转动课堂模式的对策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探讨,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1转动课堂模式具有的特点和实施条件
转动课堂是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模式,从概念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话,指的就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中教学阶段,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以及明确若干个小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应用训练。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颠覆传统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二是改变传统教学流程,重视预习阶段和课中教学阶段;三是颠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者转换为自主学习者。除此之外,转动课堂模式实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转动课堂模式过程中,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在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第二,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3.2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课前预习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关于课前预习这一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所忽视的,但是课前预习阶段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亚于课中的教学阶段。因为做好课前预习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明确自己对课程内容有哪些方面的不理解之处,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好课程听讲的准备,而且也能够为教师合理开展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因此,转动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从课前预习阶段入手,学生利用课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预习,以此来为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前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准备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包括基础资源和扩展资源。在此基础上制作微视频,每个微视频介绍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呈现一个案例,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平台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学习教师准备的微视频内容,同时依据自身情况,比如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浏览学习扩展资源,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微视频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保留下来,争取在课堂开展中听教师的讲解或者是主动询问以获得答案,以此来做好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前的预习工作。
3.3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课中教学策略
课中教学是教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有效的课中教学,不仅有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知识点的转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转动课堂模式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要从课中阶段的教学入手,将知识点内容予以深化,以及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的课中阶段,教师需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指的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和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形式的采取,提高学生参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这一活动要作为一堂课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占据整节课堂,实现将学生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提出学生合作与交流需要探讨的问题,以此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得到良好开展。最后在课程的最后环节,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整体评价,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以此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相比较于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以及自由性。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茶文化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苡.中西方茶文化传播中经济学翻转课堂思想的作用[J].福建茶叶,20xx(12):393.
[2]张苏银.基于翻转课堂在茶艺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xx(36):128-129.
[3]林有鸿.对英国劳动阶层茶文化之深描[J].农业考古,20xx(5):212-215.
[4]钟真.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xx(6):93-94.
[5]黄学周.英式下午茶文化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21-23.
[6]欣欣.优雅自在惬意午后维多利亚下午茶[J].中外食品,20xx(4):56-58.
[7]郑雯嫣.论维多利亚时代红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农业考古,20xx(2):322-325.
茶文化论文4
摘要:音乐教学需要融入全新内涵,尤其是创新教学机制。音乐教学体系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教学训练活动,不仅需要创新训练方案,同时也要注重完善融入相关元素内涵,本文拟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系内涵,通过分析传统茶文化理念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价值影响,结合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茶文化理念的具体融入思路。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音乐课程;融入机制;教学体系
在当前现代教育机制日益成熟的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系统化发展。特别是通过探究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核心重点,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际看,课堂的文化元素融入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完善,可以说,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对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有着直接关联,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能够丰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内涵。
1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分析
从当前整个高职院校教学机制不断体系化看,如今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元素,提升教学品质已经成为实现整个教学体系价值最大化的基础和关键。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是具体教学内容的完善应用,同时也是教学理念的诠释与表达,尤其是随着当前学生培养理念日益体系化,在高职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凸显整个教学活动的职业性内涵,而想要实现这一理想效果,就需要将该专业学生培养的时代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将专业特点放在学生培养活动的首要位置。通过对当前高职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问题表现为:首先,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与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有效融入,尤其是未能凸显高职音乐教学的职业性要求,从而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水平发挥。对于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来说,职业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以职业性为切入点,丰富诠释教学理念,就极为必要。其次,当前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事实上,高职音乐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和音乐技能教育,其中也包含了丰富而体系化的文化属性,因此,融入人文理念,提升价值属性应用点,实际上是当前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目标。当然,在融入人文理念时,也要注重选择合适的人文元素。当然,在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体系化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元素不仅是一种艺术理念,同时其中也诠释了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而学生想要学好这些内容,其基础就是要形成全面完善的审美理念。最后,整个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创新,尤其是未能将各项时代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整个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从当前整个时代发展趋势看,多样化、多元性是其主要内涵,而想要满足这一目标,就需要将适合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相融入。无论是传统的音乐元素,还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实际上都是当前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供借鉴和运用的资源。
2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系内涵
茶文化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同时其中也融入了诸多内涵,尤其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我国各项文化机制相融合,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体系。可以说,如果将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高职音乐教学活动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素材,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学习融入完善的理念元素。茶及茶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载体,认知各种文化机制的形成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形成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对各个茶文化产地的具体文化状况形成全面完善的了解和认知。从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和价值内涵,特别是结合我国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状况,可以看到茶及传统茶文化理念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素材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不仅需要注重丰富创新教学素材,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尤其是从当前教学机制创新优化这一背景看,学生学习理念的完善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是整个教学活动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
3传统茶文化理念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价值影响
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传统茶文化理念,实际上是丰富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机制的重要要求。完善的教学理念是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活动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而任何教学活动从根源上看,都是相关教学理念的实际化展现。通过对目前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诠释,不难看出完善教学理念的欠缺和不足,尤其是缺乏对整个高职音乐课程价值作用的准确认知,是影响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通过对传统茶文化思维的内涵和价值作用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应用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能够为学生形成积极全面的学习理念提供重要的补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不仅融入了社会大众的饮茶生活习惯,同时更重要的是其中诠释和表达了我国丰富而完善的社会大众生活习惯。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机制中,不仅是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更能够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元素理念的积极价值。当然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能使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4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展的具体要求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影响不断增加,如今文化元素对整个教学体系的影响大大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今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出现了全新状况,无论是具体的教学机制,还是教学内涵,都与时代发展之间形成了重要关联。当然,对于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结合教学活动发展的整体特征,通过创新教学机制,优化教学方案,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发展的最佳效果。从当前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的时代发展特点和背景来看,文化因素对其发展影响,超过了任何要素内容。特别是与传统茶文化理念相结合,从而极其有效提升了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的品质与内涵。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其不仅要注重文化要素的融入,同时更要注重不同文化元素内涵的系统化创新。而对于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特别是选择符合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元素内容,通过诠释音乐课程的价值元素,从而实现多元文化体系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当然,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其不仅符合多元文化传播的客观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有完善的教学元素,同时也需要优化教学机制,赋予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相应内涵。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凸显文化属性,同时也要注重诠释艺术理念和价值内涵,尤其是要将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要素融入其中,从而提升高职音乐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效果。
5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茶文化理念的具体融入思路
随着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体系日益完善,现阶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从音乐课程体系优化出发,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将职业化元素融入到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体系中。尤其是要从专业需要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职业要求,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对于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文化要素和价值体系能够创新教学体系,同时也能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实际内涵,因此,如何结合时代内涵和实际需要,优化高职音乐教学体系就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要求。从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看,融入学生需求,创新教学理念,特别是将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其中,就极为必要。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机制不断成熟完善,高等教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就业过程中,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就必须从完善教学元素,优化教学内涵出发。从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分析上看,可以看到茶文化理念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其都能为当前学生培养提供重要借鉴。在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整个教学活动的人文艺术特性,尤其是音乐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不仅是艺术属性的诠释与表达,同时也是学生培养效果最大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和传播情况看,其中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多样元素,形成了体系化、内涵化的艺术体系。
6结语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在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尤其是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体系中,其不仅能够教学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体系化的学习理念。从当前整个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看,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整个课程的内涵,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机制不断成熟,融入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任红军.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音乐探索,20xx(2):115-118.
[2]马晓倩.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xx(17):31-36.
[3]王旭华.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民族艺术,20xx(12):126-131.
[4]魏永治.江南地区莲湘舞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J].艺术探索,20xx(19):26-33.
[5]吴红岩.粤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生态环境与发展走向[J].人民音乐,20xx(11):82-86.
茶文化论文5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在中国悄然兴起的文化旅游形式,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祁门红茶在茶文化中独树一帜,为世人称赞,发展红茶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祁门红茶;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发展策略
SWOT分析法又被称作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学者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的,主要用于企业战略管理。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态势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南部,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群山连绵,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云雾多,土层深厚,土壤质量好,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祁门现在茶园15万亩,茶园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是安徽省唯一全是无公害茶园的茶叶县。
(二)区位优势
祁门有“安徽南大门”之称,与江西省毗邻,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26、皖赣铁路、黄祁景(S35)高速贯穿全境,可直通上海、武汉、杭州等大中城市,祁门西距庐山290千米,东北距西递宏村30千米、东抵黄山(景区)90千米,地处连接东部旅游圈和西部旅游圈的黄金通道上,为发展祁红茶旅带来便利条件。
(三)品牌优势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更是“红茶”中的佼佼者,祁红一向以香高、味纯、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安徽省志农业志》载:“祁门红茶是中国功夫茶中的珍品,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非其他红茶所能比,国外赞誉为‘祁门香’被列为与印度的大吉岭和斯里兰卡的乌伐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四)红茶文化资源优势
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红茶文化底蕴深厚;祁红独特的制作工序,从采摘到初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再到精制(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都有严格标准,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祁红茶旅文化的特色;深厚而又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必定会促进祁红茶旅的发展。
二、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劣势
(一)区域发展滞后
祁门县属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由于受到经济、交通、传统观念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祁门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呈现出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率的发展态势,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临近的其他区县;祁红茶旅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加之祁门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使得茶文化旅游的收益微薄;另外目前祁门农业比重略大,旅游服务业比重低,制约了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发展薄弱
现阶段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茶文化观光、茶文化度假、茶文化健身休闲、茶文化娱乐参与等多层次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结构[1],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单一格局,缺乏体验性、参与性旅游形式的补充;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目前还没有建立良好的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的管理和协调体制,使得结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打造绿色旅游商品的构想不能实施。
(三)旅游资源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
祁门县内茶园面积共有15万亩,茶园旅游资源面积属安徽省前列,但是从整个区域看,历口、金山、黄家岭、贵溪等地都有茶园,茶园分散各处(见图1),导致祁门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体现不出来,开发出来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难以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
(四)茶文化旅游观念有待转变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大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政府也以GDP数量的高低作为官员绩效考核标准。在茶文化旅游中重“茶”轻“旅”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茶文化旅游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对当地的经济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导致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忽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项目的挖掘[2]导致祁红茶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
三、祁门红茶文化旅游的机遇
(一)祁红茶旅市场前景可观
随着体验经济和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茶文化旅游日益兴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其中[3]。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祁门红茶以其独特的红茶文化,独特的地理区位,独特的自然环境符合现代人的旅游方式,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为祁门茶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旅游市场前景看好。
(二)旅游业繁荣,带动祁红茶旅发展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迎来黄金时期,祁门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态势(见表1),2011年—2014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同比增长50.4%、-6.7%、10.3%、3.9%和10.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5.2%、-5.2%、4.7%和13.0%;同时一大批旅游资源被开发,祁门县境内牯牛降自然生态景区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祁红产业园建成运营,茶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祁红茶旅精品线路,从而带动祁红茶旅的发展。
(三)政策扶持,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国内旅游促使资金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经济发展的作用[3]。祁门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区建成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既能够使本地旅游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又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祁门茶文化旅游的威胁
(一)茶旅产品竞争激烈
30°N是出产名茶的黄金地带,中国十大名茶安徽独占三种(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另外太平猴魁、屯溪绿茶、岳西翠兰在安徽省内都是著名的茶叶品牌,所以开展茶文化旅游竞争压力大;祁门所在的黄山市旅游资源众多(国家5A景区3个,国家4A景区14个),竞争异常激烈,黄山、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对祁红茶旅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茶旅产品开发风险
红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为了能够吸引游客的关注并能够购买所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消费市场是旅游产品开发考虑的重要因素;任何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都需要有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同时市场开发需要投入的相当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后能否成功还存在一定的风险[4]。
(三)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祁红茶旅的良性、健康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祁门红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原始性、唯一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是自然和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若开发不当,保护不力,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远消失[5]。随着祁门旅游业的发展,来祁门的游客增多,对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祁红茶旅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五、祁门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矩阵
根据以上对祁门茶文化旅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可以得出祁门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矩阵.[2][3][4][5][6]通过SWOT方法对祁红茶旅内外环境分析表明,祁门红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总体来讲,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强于挑战,祁门茶旅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机遇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把握住机会,以祁红文化高端之旅为品牌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前提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迅速打开市场,产生客流,打造具有竞争性的经营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同时通过价格杠杆、促销策略、渠道方案,四个系统,同时发力,抢占市场,进而完善。
参考文献:
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张琴.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3.刘婷.基于SWOT分析的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侯大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武夷学院学报,2014,(4):22-25.
施荣连,赵家泉.临沧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2,(3)3:11-13.
唐为亮.基于SWOT方法的黑山谷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茶文化论文6
摘要: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的应用,是一种美感艺术的升华,不仅可以给予美术创作较为鲜明的特质和美感,而且可以使得茶文化得到更多人们的真实认可。茶文化对于美学创作而言,不仅仅可以借鉴基础的茶文化,而且可以进行美学拓展,努力拓展到艺术深层次内涵当中。本文主要对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及美学意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办法。
关键词:茶文化;美术创作;艺术鉴赏;美学意义
茶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文化之一,它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开始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实现了文化的创新和完善,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寓意。美术创作需要一定的灵感,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感知能力,在美术创作的优化过程中,美术人员需要正确审视自身的文化审美,努力学习不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尤其是在美术作品的艺术感渲染上,需要涉及一些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而在这个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便成为了十分关键的问题。当前社会的文化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真正拥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是非常少的。茶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并且能够与人们的不同行为认知进行直接的融合。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也具备一定的适用性,茶文化的本质精神在于品茶的意境,而品茶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审美思想,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美术创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现实美感,而且可以使得美术作品不再保持表面的特征,转而变得十分深厚,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在近些年的美术创作当中,很多都开始借鉴茶文化,学习茶文化当中的意境所在,努力培育美术创作人员的精神意境,以便于实现高水平的创作。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及相关的美学意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
要想将茶文化合理地应用到美术创作当中,首先需要发现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如果两者不存在任何的交叉点和接触,那么它俩的融合便是不合理的。茶文化在近些年的延伸中,对于茶有了独特的审美感知,人们在品茶的时候,所品鉴的不仅仅是茶的颜色、味道,更多地是品鉴茶进入口中所形成的意境。中国人品茶之所以与国外品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主体原因便是由于意境上的升华,因为有了意境,人们才能直接感受到茶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茶担当了十分核心的角色,给予了人们的无限的审美意境。在进行品鉴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审美目光的不断提升,已经不可能再将目光集中在美术作品的表面内容上了,转而开始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进行品鉴,想要找出不一样的内容。但是在大多数美术创作当中并没有这样的美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创作人员没有相应的美学认知,他们没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必然需要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加强茶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引导美术人员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分析美术作品的不同特征,了解茶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内涵,并将茶文化添加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内容当中去,一方面用来彰显茶文化独特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为整个美术创作形成艺术内涵。
2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导向上的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对于茶文化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以茶文化进行美术创作。我们都知道,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美术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灵感,那么这样的灵感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必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类事物。而如果仅仅描绘一些简单的事物,不仅没有深层次的美感所在,而且也体现不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因而美术创作需要选择一些深层次的灵感导向。茶文化在这个时候便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导向。以茶文化为基础展开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的真实美感,而且也便于直接打造深层次的文化艺术内涵,这与美术创作的文化需求有着不谋而合的效果。美术创作本身是一个艺术性的行为,这一行为实践的产生,可以以茶文化作为主要导向,在茶文化的重要导向下,这一个美术创作变得十分整体,不仅充斥着表象上的艺术作品美感,而且呈现出了独特的茶文化内涵。如美术人员可以直接选择描绘一些茶文化内容,这样的描绘过程可以彰显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感知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所在。这是其他文化所达不到的效果。以茶文化为导向展开的美术创作,在长期的`坚持下可以优化美术人员的精神内在,不自觉地在美术作品创作当中融合一些现代化的精神面貌,所凸显出来的美术作品也会具备当代的不同现实美感。
2.2茶文化能够给予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美感
在时代的持续发展当中,人们的审美不断地提高,尤其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美术创作人员在这个时候仅仅进行美术创作,不进行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薄弱的,比如人们在品鉴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于美的认知已经有了上升。如果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些景物,人们会简单地赞叹:这幅画真漂亮,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延伸。很快人们便会忘却这幅画,因为它没有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如果画中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一定的茶文化,人们会不自觉地从品茶意境的角度进行思考和鉴赏,分析当前茶文化美术作品的独特含义,感受不一样的茶文化内容。茶文化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美术作品美感的源泉。正是由于茶文化的存在,才使得整个美术作品的美感变得深层,人们在品鉴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人们会对美术作品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艺术内涵是普通的美术作品所难以达到的。在这一实践效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美术人员开始针对茶文化进行美术作品的全新融合,并且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作品美感得到了全面的升华,改变了人们的现有认知。
3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的美学意义
3.1美学鉴赏意义分析
在当代社会百花缭乱的发展环境下,美学鉴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的美学鉴赏,可以使得人们对不同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从本质上而言,美学鉴赏不仅仅是一个品鉴的过程,更加是一个宣扬美的环节。它的存在,给予了美术作品相当大的美感。在当前时代的茶文化拓展当中,美术创作所凸显出来的现实美感变得非常明确,越来越追求艺术感觉的升华,以便于引导人们在进行美术品鉴的过程中,更加耐久地对画作进行欣赏。茶文化在美术创作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这样的美感得到有效的升华,而且可以彰显出不一样的文化审美特点。这样的美学鉴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引导美术作品创作人员进行美学升华的一个过程,而且也是吸引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美学鉴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持续实践过程中,茶文化的文化认知会不断地延伸,从基础的文化拓展上,延伸到人们的精神观念引导上。但是,将茶文化运用到美学鉴赏的升华当中并不容易,需要美术创作人员深层次地了解茶文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茶文化仅仅是一些浅显的文化内容。这样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来完成,全面提升基础的美学认知。
3.2基于茶文化上的美学思想
在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美术创作人员不仅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美感,也会对意境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当前时代的变迁当中,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茶文化是十分独特的内容,不仅需要具备现实特征,而且需要拥有一定的精神意境美感。它在美术创作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美学思想变得十分完善,人们所认识到的茶文化美感也会在这个时候得到有效的升华和提升。基于茶文化上的美学思想,是一种美学的全新阐述,不仅象征着美术创作人员美学意识的改变,还需要审美人群具备全新的文化认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美术创作人员需要更多地从审美人群的角度分析当前茶文化美术的艺术美感所在,并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持续升华基础的美感,便于更多的人认识到美术创作与茶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提升最终的美术作品内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所凸显出来的美学价值是非常高的,不仅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还会凸显出一些不一样的审美内涵,需要加强基础的文化引导,便于人们进行持续的文化认知升华,加强美学上的文化感知,展现不一样的美感所在。
参考文献
[1]丁羽昕.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xx(24):125-126.
[2]陈瑜.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33(09):72-73.
[3]刘方冉.中国古代茶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xx.
[4]朱婷婷.“龙井茶趣”主题扇面绘画创作报告[D].浙江理工大学,20xx.
[5]沈袁达.茶艺美学与高师美术创作审美意趣的融通性探析[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4(02):116-118.
[6]陈玥晗.从茶境良工匠心第三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展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趋势[J].中国陶艺家,20xx(04):38-45.
[7]熊绍明.论中国茶文化与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以明代画家文征明为例[J].农业考古,20xx(05):196-198.
茶文化论文7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从种植茶叶到饮茶都极具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深受茶文化影响,对其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将针对茶文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分析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
我国作为茶叶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大国,茶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对于当今社会也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已经深入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体育文化在中华民族整个文化范畴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由于缺乏传统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发展中缺乏系统的应用,阻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文化在我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在茶文化视角下,将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1我国茶文化体系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的存在,其同时也是一味宝贵的中药,对于延年益寿,保持身体状态都有其他饮品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可谓影响深远。茶文化历史悠久,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集儒释道三种思想为一体,一杯清茶,淡泊明志,可以蕴含天地万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文化的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融入到具体的文化项目当中去,才能让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真正展现出来,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就是具体的实践结合,其不仅有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包含了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相结合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体育文化也极具文化内涵,在多元化文化充斥的今天,想要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要通过现实的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切入点之一。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相应载体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和根本,而对于目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上就缺乏相应的载体,载体的缺乏导致文化传承出现障碍,文化不能有效的传承下去,而相应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社会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导致体育文化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人们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很少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限制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很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因此,要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须要以合适的角度切入,找到适合文化传承的载体。
2.2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压力巨大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不断增多,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给了我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压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各国之间的文化出现交融,但要摒弃外来文化中不健康的方面,取长补短,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中出现与时代脱节、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入创新机制,对外来文化取长补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利用本身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这种内部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会增加文化的融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效果。
2.3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限制了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极其灿烂文明的。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的思想不断活跃,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使文化多元的社会让人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自信,认为传统文化即落后的文化,是不科学的文化,基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会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消极的态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造成了阻碍。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具体价值认知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来讲,其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和丰富的体育元素,而这正是适应当今社会人们亚健康状态下的体育运动所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工作中很少得到时间进行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导致了当今社会人们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状况,同时,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问题都使人们的身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找到一种适当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但从实际来看,人们缺乏必要运动的同时更加欠缺这种运动意识。这就意味着人们即使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逐渐提高这种意识就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价值切入点。此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障碍来讲,就是其未能实现与时代的接轨,滞后发展于时代,成为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阻碍,并将其与体育文化的内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
4茶文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具体思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被传承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作用,在文化多元的当今社会,人们思想复杂、接受能力强大,传统文化尤其独特的魅力,其作为一种优势的发展资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体育锻炼进行了融合,丰富体育活动内涵的同时也创新了传统体育文化。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拥有多种文化资源的我们就要将文化资源整合,结合社会发展时期和当下的时代背景,进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茶文化的不断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注重传承的活动理念和内涵,其具备的价值观念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定位和条件,因此,使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作为国家的灵魂,其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在整个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使文化资源有效的整合,尤其是利用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5结束语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当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这样的形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就更加重要了。茶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和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而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关键,传承和发扬茶文化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不断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参考文献
[1]苏凯.茶文化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研究[J].福建茶叶,20xx,39(09):361-362.
[2]邵锦梅,王晶.基于“茶香”视角的体育训练改革关键点分析[J].福建茶叶,20xx,39(08):260-261.
[3]宋彩珍.茶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福建茶叶,20xx,39(01):277-278.
茶文化论文8
摘要:在英语文化教学机制中,融入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充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更能充分调动多样化资源,服务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要素,正是现阶段茶文化体系应用的必然选择。本文拟从当前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背景分析切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探究茶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并且全面分析茶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文化教学;客观地位;应用策略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技能外,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从当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看,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化意识,加上学生自身未能形成体系化的语言应用习惯,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结合当前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全面要求,完善融入多样元素,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就成为整个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1当前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背景分析
1.1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需要教学创新
结合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看,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存在诸多认知问题:比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将重点放在了知识技能教学上,忽略了文化元素的全面有效融入,以及学生重视考试,忽略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等等一系列不足,这些从根上看,是片面学习观影响的结果,尤其是在整个学生人文素养综合培养过程中,完善教学理念的教学,注重英语教学创新发展,从而实现理想效果。从当前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机制,同时也未能将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就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状况看,其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创新英语教学机制。
1.2学生学习状况需要进行教学创新
当前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恰恰也是学生学习观念形成的过程,因此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整个课堂如何设置、内容怎样选择,都关系到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当然,这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就当前学生自身学习的实际状况看,由于其整个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参与,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其课程进度、教学安排都是从学生整体出发,未能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要求,从而限制了学生自身参与学习。因此,就这一状况看,必须立足学生培养实际,对整个英语教学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优化完善。
1.3教学活动开展状况需要教学创新
结合当前英语文化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看,过分看重课堂教学,忽略了文化教学的效果与作用,同时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够等等,都成为当前制约英语文化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教学状况看,由于缺乏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加上对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价值把握不到位,从而限制了具体教学效果。从目前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这一客观要求看,想要实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就需要从革新英语教学活动的理念内涵入手,通过充分注重融入学生自身的兴趣理念,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深化。
2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
茶文化元素多样,在当前茶文化不断复苏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社会大众的关注点,还是整个文化理念的影响力,与以往相比都有了重大提升,而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实际上成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的元素内容。从现阶段多元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这一客观背景看,茶文化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体系中的重要元素。结合茶文化体系发展应用来说,我们有着浓厚的茶文化环境,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交流趋势。不仅如此,在我国整个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其还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很多元素中充满了人文内涵和历史特征,当然也充满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尤其是其中也有些元素中展现的是茶叶的生产与制作工艺特点。我们可以说,茶文化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茶叶,同时其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理念和社会化生活历程的展现与诠释,因此想要实现内涵认知,就需要从整个文化体系的内涵认知,通过诠释该文化的形成历史以及独有的文化内涵,从而传承该文化。
3茶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地位
结合当前整个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全面要求看,完善融入多样元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成为整个英语文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往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词汇和语法上,但是从客观上看,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也就是说,语言的应用性明显优于其词汇内容和语法应用,所以文化理念和实践应用应该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核心与重点,但是从现阶段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开展实际来看,文化元素的忽略和不足,大大制约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茶文化理念的价值与内涵看,其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其能够从本质上推动英语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渐认知到文化传承与承载体之间的密切度不断提升,而任何一种文化元素在发展应用过程中,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要素应用。当然英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应用,从文化传承发展与具体融入这一视角看,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想要实现有效传播与准确认知,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载体。所以,茶文化是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同时也是重要平台。
4茶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对于英语文化教学来说,不仅要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将文化理念综合融入其中。当然,开展英语文化教育,实际上也是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完善性要求。当然,在整个教学机制中,应用茶文化理念元素,将从根本上优化该教学活动开展要求,实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培养。
4.1创新考核体系,全面认知英语综合教学机制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考核体系的完善性,以及考核机制的实际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当然,考核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导向。在以往教学考核过程中,其更关注的是客观的成绩,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学习。更关键的是,成绩导向,不能真实有效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因此在融入文化内涵构建英语文化教学体系过程中,要配合教学模式的转化,完善具体的考核机制和方法,进而客观、具体地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素养的实际状况。
4.2选择合适元素,提升两种文化融合度
如今茶叶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元素,而是一种世界性元素。通过对茶进行准确翻译,从而帮助世界其他地区对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认知。当然,在整个交往过中,可以借助英语交际活动的具体思路和内涵来开展文化与产品交流。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不同文化体系背景下,文化之间的应用价值和实质性内涵,尤其是任何文化体系在发展应用过程中,其都与文化体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所谓文化语境,其更重要的是语言应用环境和氛围,以往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语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具体应用和理解。
4.3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从传统的教学机制看,其更多情况下,完全是由老师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所以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也较差。但是结合学生培养的实际状况看,完善选择教学元素,特别是从学生自身各项素质出发,选择合适的英语文化项目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从学生兴趣这一基础点出发,选择合适的项目,完善教学内容。
5结语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合适的教学项目外,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就是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就成为整个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与重点。在英语文化教学机制中,要注重充分发挥各项教学资源的作用价值,通过集中整合多样化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创新完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通过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机制,进而实现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棠.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开展茶文化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xx,(22):279-281.
[2]陈冰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5):302-306.
[3]吕浩汝.基于文化融入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20xx,(11):122-123.
茶文化论文9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1 茶树起源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茶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更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 ,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甲不以指,从甲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又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又叙述几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3 茶文化的内涵
饮食是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茶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1]。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既包括茶树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物等。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茶文化对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2,(1).
[2] 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林业科技,20xx,(增刊).
[3] 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撗谈[J].福建茶叶,20xx,(增刊).
茶文化论文10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的饮茶史,从有历史记载起,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在几千年的种茶、采茶、炒茶、品茶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不同的地方特色。伴随着拥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各种将茶元素融入其中的艺术,包括音乐、绘画、诗文等,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并为大众所熟知。其中,茶香的清雅,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淡泊明志不谋而合,更加深了茶文化在绘画中意境的融入。本文从剖析中国的茶文化入手,探讨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的相通点,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与文化的传承中,逐渐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直接以茶为主题构图,还是以茶助兴,追求绘画中如茶一般淡雅的意境,或是以浓茶水为材料在画作中上色,均能体现出我国传统画家对茶之一道研究的深刻性。
一、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论茶的品种与独特性来说,中国并不是唯一产茶的国家,除了亚洲以外,非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都有不少国家均有自己本土产的名茶,但就茶文化而言,中国应是拥有最悠久茶文化的国家。并且,茶文化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已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相融合,与丝绸、陶瓷一起,享誉世界。
(一)茶文化起源
茶文化,是伴随着茶叶交易的发展壮大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萧翼赚兰亭图》中描绘的画面中,就有仆从备茶的情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茶画。李白的“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是最早的“名诗入茶”,描述了“仙人掌茶”的详细资料。更有陆羽的《茶经》,是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到了宋代,“点茶、斗茶”开始盛行,国人对茶的喜好及研究更胜于唐,并出现了“贡茶”,让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先后有180多位诗词家创作400多篇关于茶的佳作,有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的“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等。
(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本身的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道、释”三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所构成的,能激励人们明心见性、提高修养。中国的儒家思想突出“中庸之道”,温和但有原则,以“和”为贵。传统的茶文化也离不开“和谐”二字,与儒家尊崇的“和”相对应,也表现为“茶礼”。传统的茶事,均为三五好友在饮茶品茶中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提高志趣,因此,茶不仅是“养廉、雅志、励志”的代名词,也是礼节的表现。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相通点
(一)茶文化对画家本人的影响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在对文人画的描述中,曾提到四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茶画,兼具上述四者,可属于文人画。
一来,好茶多生长于山明水秀之处,能带给许多画家作画的灵感;
二来,相对于饮酒,品茗为雅事,也深受画家喜爱,尤其身处云雾缭绕之境,更能让画家在美好的境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于青山绿水间找寻到心灵的共鸣。
苏轼曾言:“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同德也”,意思是说,茶和画之间的内涵、美感相通。许多画家都有品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追求,让心灵得到净化,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与清雅的茶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其内心的感悟运用到绘画的创作中。茶有禅意,茶禅一味,朱锡绶曾有“真嗜茶者神清”之说,也是传统画家们品茶、嗜茶,通过以茶入画反映自身的感悟与生活哲理的真实写照。“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徽明即是一位品茶大师,其淡泊的气质决定其不适于官场生存。辞官归隐后,文徽明在惠山脚下,种茶、采茶、煎茶、品茗,以茶会友。长期的茶事熏陶,影响了画家的性格,更加平淡、高雅,并且,这种气质也不自觉地渗透到画作中,流露出茶的神韵。同为“吴门四家”的唐伯虎,一生爱茶、饮茶,每于品茶后即会画茶文化山水图,将茶与山水融合,成为明代茶画的一绝。
(二)茶文化关系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由于大多画者本身爱茶,通过多年被茶的熏陶,茶的品格也逐渐影响到画者自身。常言道“画如其人”,即是说长久的作画,画家将自己的品性融入画中,观画如观人,从画作中可品出作画者自己的境界。茶艺思想多主张契合自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寄情山水,从隽永、含蓄中品味山水之悠长、花鸟虫鱼之精妙灵动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见,在茶文化与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中,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不可分的。张璪曾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画师的绘画创作是来自于自然万物,但是自然景物并不能直接画到纸上成为优秀的画作,而是要通过画师本身的艺术修养、内心感悟加以改造,将景物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塑形,不同景物间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对景物构图改造的过程中,茶性的影响油然而生,能让整幅画作呈现出如茶一般清新、平和的境界。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和谐。在传统画作中十分注重构图的和谐,将图中众多元素结合在有机一起,动中有静,线条井然有序,烘托出绘画想表达的和谐气氛。在对茶事活动行绘画记录的过程中,又往往要求对茶具等进行真实性的描述,似乎在再喧闹的环境中,茶人仍能偏安一隅,静心烹茶,从而与周围景物达到虚中有实、动中有静、整体与细节的统一。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展现了画师自身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茶艺过程中,有茶与水、水与味、味与气的相对“实”“虚”之说,体现于传统绘画中,便是水墨中的“虚实”,即纸为实、墨为虚,墨为实、水为虚。而水白茶黑,又同水墨中“黑白”的审美效果。
三、茶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展现
我国的水墨、花鸟等传统绘画艺术,在其发展中,必然不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数千年的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各种与茶有关的元素,均能作为创作元素添加到画作中。通过对茶文化元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和探究,画家们不仅用从茶文化理念中提炼出来的诗句、意境去丰富绘画的内涵,还用茶艺活动的素材去丰富画作的内容题材。茶画则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将茶文化运用于绘画中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风尚,有其文化研究意义。如前文所述的唐代大家阎立本的画作———《萧翼赚兰亭图》,在主角萧翼将辩才的《兰亭序》骗到手的场景描绘外,在画面的左下方可见一老仆在风炉旁烹茶,童子捧托盘准备分茶的情景,在一边的茶几上,也摆有各式茶具,反映了当时崇尚以茶待客的风俗。宋徽宗的《文会图》、文徽明的《惠山茶会图》、唐伯虎的《事茗图》均展现了当时文人集会时,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情景,反映了在文人群体中对茶文化的推崇。《调琴啜茗图》描绘了当时宫廷女子抚琴、品茶的优美和谐的情景。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斗茶图》则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场景,反映了当时茶文化在民间的盛行。齐白石也是酷爱茶之人,习惯以客来敬茶,钟情于煮水烹茶之道。他的作品中,除了颇具盛名的虾之外,对茶事的刻画也是可圈可点的。在《寒夜客来茶当酒》中,在一大瓶墨梅左下方,是一把提梁大茶壶与两个小茶杯,以静物反映了有客来舍,画家烹茶,以茶代酒,与客人品茶赏梅、促膝长谈的情景。《煮茶图》中,风炉上的泥瓦茶壶,破旧的大蒲扇,三块木炭,“炉火和烟煮苦茶”,生动反映了齐白石在日常生活中煮茶自乐的生活场景,以及对煮茶、事茗的浓厚情趣。《砚和茶具》中,将兰花、茶壶、笔砚放置在一起,似乎为齐老饮茶后,趁茶兴正浓时运笔挥就,能让人觉茶香在墨韵中飘渺。
四、结语
“品茶试研”,是从古往今的文人墨客们的“第一韵事”“第一受用”,文人们将茶与砚结合在一起,将品茶与诗文、绘画结合在一起,茶引学士思,触发文人们创作诗文、画作的才思,将他们在茶事中获得的感悟运用到作品中,让作品更显怡然自得,充满生活情趣。在茶道与传统绘画的结合中,两种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给我国的绘画艺术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娟。传统绘画艺术元素对中国茶历史文化风格的影响[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xx年.
[2]李泽锋。论茶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及传统绘画文化的批判性表达[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年,(06):61—62.
[3]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风格茶艺背景的分析———色彩、书法、绘画在不同风格茶艺背景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9,(04):102—106。
[4]王丽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127—129.
[5]冯英。茶文化与诗书画———浅论中华荼文化的发展及其与诗书画的关系[J]。农业考古,1996,(04):196—199.
[6]刘廷亮。从“符号”到“意象”———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诗性表达[J]。室内设计与装修,20xx,(03):232—235.
茶文化论文11
厦门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曾经有人认为茶道出在日本,其实,厦门仍保存古中国的茶道。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厦门的茶艺基本上具备这些条件。
茶 叶
茶以新为贵,优质茶叶是茶道的基本条件之一。 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它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故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乌龙茶经冲泡后,口味醇厚。厦门人多爱选择安溪的"铁观音"。
茶 水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明代许次经在《茶疏》中说:"精茗,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过去的厦门,淡水奇缺,多取井水泡菜,而以南普陀寺五老峰的泉水、鼓浪屿的"三不正"井水最佳。如今多用自来水,因海堤建设,北溪引水至厦,经沉淀除污,加上煮沸,都变成软水,符合泡菜对水之要求。
茶 具
厦门人饮乌龙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 "孟臣罐",容量仅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 显有艺术欣赏价值。
火候与汤候
茶道讲究火候与汤候。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时间的长短与汤候有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是说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厦门的品茶行家烧水,既防"嫩"又防"老"。水未烧沸,谓之嫩;水开过头,谓之老。用没有烧开的.水泡茶,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不能尽数浸出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茶汤不鲜美。水烧过火,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不断排出二气化碳,同样地茶汤缺乏鲜爽味。若用回烧的开水泡茶,茶汤会有"熟汤味"。烧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开水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相对增加,特别是亚硝酸盐的含量的相对增加不利于健康。所以,厦门人 "水老不泡茶"。泡菜时间不宜过长,以3一5分钟最适宜,泡得过长,茶汤内的多酚类会增加,带有苦涩味。所以,厦门人泡茶,有"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之说。 其实,冲泡乌龙茶两泡便弃之真有点可借,一般可冲泡三四次。
环 境
茶道讲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生活。厦门人则爱闹中取静,择街边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厅堂一 角,摆下茶几,数人围坐,会友聊天,洽谈生意;讲究的厅里茶几周边,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现代沙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在厅里布置了许多摆设,花瓶古玩,燃香播乐,增添雅 致。万石植物园内有许多茶室,有在树荫石凳,有在寺庙庭院,随 游客兴致,择席而坐,边品著边观尝自然,交谈情心,十分自得。而以太平岩寺的"茶人之家"最为清雅。"茶人之家"为王震题写,它是福建省茶叶学会、省、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万石植物园合办的 品茶"沙龙",供应乌龙茶的各种极品,厦门名点。游客至此小憩品 著,低吟摩崖诗句:"洞口木棉飘堕叶,石头石笑引流泉。卷帘遥岫层层出,望海轻帆片片悬。"回首厦门"小八景"的"太平石笑",渐进佳景,其乐无穷。
茶文化论文12
摘要: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历久弥新,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传统茶文化发展至今,不断融合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的高度聚合体。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指导工作的道路。本文旨在研究传统茶文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简单地分析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分析结果对高校行政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理论;高校行政管理
传统茶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直到现在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以及行政管理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思想体系,包括利益、哲学和品德等各个方面,在传统茶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一种和谐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1]。高校在行政管理中由于各种问题,导致内部环境不稳定,行政效率低下,促进内部和谐已经成为了高校行政管理最大的目标[2]。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传统茶文化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实践意义。
1传统茶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融合百家思想,兼收并蓄,呈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传统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饮茶,并将茶写进诗词歌赋当中,以此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后世学者研究古代的诗词歌赋,都能从中找到茶文化的影子。在茶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下,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厚,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和谐,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乃至整个国家的管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好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但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如下:
2.1资源没有合理利用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它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所得,但是它可利用的资源却又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规模和质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资源的利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空间,整合分散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就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来看,尚不能承担起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多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学校应当结合传统茶文化的特点,从茶文化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2.2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具体情况如校内的一些机构众多,手续繁琐,责任不明确或相关行政人员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行政水平低下的原因。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需要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但是目前行政管理人员内部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领导需要就此问题从茶文化中吸取和谐统一的理念,解决行政系统内部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对于行政机构冗杂的问题,职责分的过于细致有时并不是一个好的行政管理方式,校方需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剔除掉一些多于的部门,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3传统茶文化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实践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将传统茶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当中。在进行管理当中,将茶文化的想关理念适当的融入到部门管理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1促进和谐的行政管理理念的形成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理念还保持着一种相当保守的理念,这对于建设行政部门内部无疑是非常不利的。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了保证人员间的相互尊重,就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层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在茶文化思想的氛围下,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自主参与到行政管理改革当中。同时,学生在此氛围之下,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3.2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内部的和谐
在长期的高校行政管理过程当中,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似乎已经发生了偏移,忽略了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服务的根本目的。并且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因此,在行政管理当中融入传统茶文化的理念,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型传统茶文化的想关知识,提高传统茶文化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行政管理人员内部的问题,促进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和谐。
3.3营造更佳的工作环境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每天需要处理全校各种琐事,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都感到压力巨大,不堪重负。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设中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理念,有助于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工作当中,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捧一杯香茗与同事闲聊,放松心情,使行政管理部门内部不再是机械化的工作,而更多的是人情味,营造出一种舒适、放松的工作环境。
3.4促进合理的评价机制
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学生一样,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相关评估,以此来查看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工作业绩进行考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评价机制如果不合理则会引起行政管理人员的负面情绪,降低工作效率。为了建立合理的而评价机制,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层需要积极引进传统茶文化的相关理念,使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机制更趋近于合理。
4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传统茶文化的理念与高校行政管理理念高度契合,这就意味着它确实是可行的,具有相当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基于这些问题,将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行政管理当中,确保行政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4.1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茶文化的重视,我国高校也可开始探究转变行政管理部门的路径,那就是将传统茶文化思想融入到行政管理建设当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领导者必须充分考虑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思考如何将抽象的茶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建设当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道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大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和教职工,但是逐渐忽略了这一点。因此需要建立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机制,促进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4.2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学习茶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领导者需要积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去学习茶文化知识。在现代的思想下,高校领导往往更加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以及精神需求。为了解决这一行政管理中的弊端,管理者必须要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传统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将传统茶文化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相融合,形成一种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行政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4.3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神需求
根据现代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无论从事哪种行业的工作,都比较重视个人的发展。因此,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重视每一个人的精神需求。了解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预期,以及相关的一些想法,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开口说出这些内心的想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行政管理者就需要借助传统茶文化的理念,培养出一种舒适的氛围,引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4设置合理的行政管理评价机制
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的评价是非常单一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仅凭领导的喜好,这对于一些有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员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这种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借鉴传统茶文化的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5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一直面临着结构混乱、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各大高校因此头疼不已。随着传统茶文化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问题得到了转机,通过从茶文化中吸取精髓,将其与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3]。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的理论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化.从中华茶艺大赛谈对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4(12):1,96-197.
[2]庄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融入与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xx,38(2):193-194.
[3]刘富才,蔡烈伟.基于茶文化资源优势下的闽台交流合作策略——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xx,25(32):30-31.
茶文化论文13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茶不得不说是东方文化中的一件瑰宝。现今,各大高校已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将茶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茶道精神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一变革,不仅使学生心理健康得以保障,同时也使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身文化底蕴深厚。这一性质,对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将茶文化中优良品质融入至学生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茶道精神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无疑是以茶为主,以文化为辅,将其精神品质附着于茶器、茶技、茶类等方式所呈现。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早已成为常见品,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物质基础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需站在文化精神层面上来进一步了解茶。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茶是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品性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常给予人豁达开朗的心境。茶道精神的内涵将茶文化又推向至另一个高度,使饮茶别有一番风味。茶道精神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的两个方面。首先,在精神文化上,中庸之道主张不强求、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饮茶本就有清热去火之益,使饮茶人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烦躁,保持舒适淡雅的情绪。再而,沏好一壶茶需经过几道工序,煮茶的火候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茶的口感。这就要求煮茶人需掌握相关的煮茶技巧,在通过细致的手工操作。显然,透过煮茶就可看出一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品茶时,茶味儿先苦后甘。苦,就像人生路上的困难艰险;甘,恰似历经了苦难后的一道绚丽彩虹。无论遇到了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要试图保持祥和的态度,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些优良的茶品质,正是现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可见,将茶文化融合于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茶文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
秉持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将茶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结合,这是一种创新式教育模式,大胆新颖的教育改革,引起了广泛学生的关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在一定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传统课程最大的缺陷之一在于枯燥乏味,经过变革后,采取新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向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也随之成为了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茶源自于中国,经岁月的洗礼,使茶具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此种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贯穿古今,茶人都以勤劳朴实的态度面对生活,他们默默无闻得将劳动成果输送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使中国茶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传播。这种不拘泥于名利,归真自然的精神品质,值得当代大学生所学习和发扬。在课堂上,学生经过茶文化的渲染,使其具备不卑不亢、坚持不懈、乐于奉献的精神。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现今,将茶文化融合于后,学生可通过对茶文化的探讨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得以明确。茶道精神和茶是茶文化体系中两大主要结构。茶道文化是茶文化在非物质基础上的领悟,可见要将茶文化作为课堂元素,就必须彻底的对茶道精神进行正确的认知。在这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求老师自身储备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方可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并且,学生也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证茶文化的品质的传承。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普遍大学生烦躁、焦虑的性格特点。这种趋势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种现象可见,茶文化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推崇淡泊名利、不争于世俗的精神,学生间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紧压力和紧张情绪,得到心灵上的平和和安静。在这个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保持一颗如茶般纯净的心至关重要,它不止提升了其文化素养,丰富了学生内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使古今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利用得到最大化,实现茶文化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赢。
3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3.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各大高校大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能的提升,就此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了扭转该趋势,高校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平衡专业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所占比重,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光需提前明确教学目标,且需拟定好教学大纲,根据该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提升教学质量。经过整改,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3.2教育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因素,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各大该校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此情况。结合上点对茶文化的内涵概述,可见开发利用茶文化也是一种解决方案,茶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对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种丰富教学资源的途径。不得不说茶文化是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条件,其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3教育考核方式单一
显然,基于课程性质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相比于专业课程的考核也存在很大差异。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从而提升了教评难度,也直接导致了教育考核单一的问题。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考核也随之备受关注。就此,高校应尽快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平时成绩作为参考,丰富教育考核体系。通过该方式,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最佳,也推动了教师开发新教学模式的兴趣,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4缺乏教学实践
随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已意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想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原有的书本教材早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为改善这种“学生吃不饱”的教育现象,高校可通过开设实践课堂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建立一个校园心理辅导中心,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实践机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专业老师也需要对此进行专业的培训,引导学生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心理健康这门课程。
4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4.1充分利用茶文化内涵
要使茶文化深入渗透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首先,要求充分挖掘出茶道精神的教育价值,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适宜的部分与课程相结合。所处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对成熟,所以在对茶道精神进行分析和传授时,可是适当增加其深度,因涉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此方式可视情况而定,不作统一要求。新教学模式的产生,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光需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同使也要求其准确把握相关茶文化。只有通过该种方式,才能让茶文化的充分利用于课堂的教学。
4.2采用适宜的结合方式
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可借助网络科技,如通过网络平台推进与茶文化的结合。类似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也使教学模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采取有效的结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可采取讲述法,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阐述茶文化的精神所在,讲述的方式使课堂不至于沉闷乏味,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可增加相应的课堂环节,如引出一个关于茶文化的话题,让学生们组织讨论。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更易吸收茶文化的内在精华。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丰富的茶文化历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生在对茶道精神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优化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素养,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应用方式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茶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国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贾宏汝.浅析运用茶文化优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历史文化,20xx(01):15.
[2]李辉.茶文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发展[J].思考探究,20xx(05):13.
[3]吴师伟.读茶道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J].福建茶业,20xx(07):10.
茶文化论文14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步入到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科技与东方古老文明的融合和对话,我们要寻找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传统茶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在典籍翻译与符号学及语言学的理论引领下,以中国古典茶诗的英文翻译为突破口,建构一个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古汉语诗符的跨语际转换模式,结合运用数码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面提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事业。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技术;茶文化;翻译
语言是一种符号,在中国汉语这个典型的表意语言文字的模式之下,我们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加以翻译,梳理中西方语言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进行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多维对比,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突显出语言符号翻译处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力,在剖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这种典型的语言符号的特质之下,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对茶文化诗词翻译的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高中国传统茶文化译法的一致性与精准度。
1中国传统茶文化译介现状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茶不仅可以止渴醒酒、消食健体,而且还可以将人们引入一个疏风皓月的朦胧意境之中,让人在佳茗回味之时,享受茶诗之清丽,感悟人生之真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古茶诗虽是只言片语,却是字字珠玑,有深厚的文化负载和厚实的美学底蕴。当中国茶饮风靡全球之时,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却是寥寥无几。典籍《茶经》尽管被译为十多种文字,它皆出自于他国译者之笔,受限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等因素,使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语言精髓和思想内核难以得到充分的显露。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国外流传的过程中,日本是影响较深的,在日本江户时期就受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影响,对中国的《茶经》进行了翻刻,日本的大典禅师也对中国《茶经》加以详注,并撰写了《茶经详说》一文。而典籍《茶经》的英译本较少,相对出名的有WilliamUkers出版的AllAboutTea;还有Fran-cisRossCarpenter对典籍《茶经》的译本,另外翻译层次较高的是“美国茶圣”JamesNorwoodPratt,他向西方国家详尽介绍了典籍《茶经》,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提升到了精神高度。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分析
2.1多元语言内核的共源性
在构建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古汉语诗符的跨语际转换模式中,可以从符号学的视阈,将翻译作为一个解码过程,将源语文本的涵义转换到译语文本之中,而语言符号对于翻译的层次可以理解为:定性对等、对象对等、意义功能对等。多元语言的差异其实质都是围绕着联想、指称、逻辑、暗喻等内容,这也就会出现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广泛的“重合”,这也为语码切换提供了语境信息,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茶文化的古汉语诗符的编码系统之中,要使“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感受和体验到等值的符号体系和编码系统,需要用朴实的情感、精巧的构思,以达到完美的创造与重组,使之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文化盛宴。
2.2人类认知的趋同性
尽管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所不同,然而,语言所映射的客观世界却具有同一性,语言也成为了人类“符指的同一性”指征。然而,由于译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却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进行事物的称谓和词义的诠释,这种人类认知的趋同性为中西方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能,中西方爱茶之人也可以在茶诗中寻找到情感共鸣。例如:在中英翻译中还可以萃取同外延的音义符号,如:“饮”、“呡”、“呷”、“用”、“酌”等,如“啜”字的声母/ch/、sip中的/s/也是一个摩擦音,因而,“啜”字的茶诗大多以“sip”的形态出现在翻译文本之中。
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化翻译研究
3.1英汉韵对照检索及韵尾自动甄别运算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茶文化翻译之中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的茶诗大多结构严谨而有固定的模式,它的语句表达极为简约、节奏感也极强,显示出对仗工整、互为语境的平仄特征,采用相似性较强的独体字或多功能的合体字,具有鲜明的语域信息。因而,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建构术语和音韵规则的双语语料库,以机译的中介源语为依托,尽量减少人为主观的阐释和解读,而是以科学的计算机工具作为茶诗语言符号的传真映射,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诗翻译。韵律是茶诗文体中的重要元素,在汉语和英语的'诗歌韵律规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是归属于声调语言,并配有四个声调,形成了抑扬顿挫的发音,其极为宽广的韵尾可以使茶诗吟诵起来更为流畅。英语则是归属于重音语言,它是按照章节和重音,来进行韵律计算的,它与汉语相类似的是尾韵/韵脚,较为常见的是头韵,类似于汉语的“双声”;全同韵;眼韵、回逆韵、后缀韵等。从韵脚的押韵词的选择角度而言,汉语有韵本类书,英语也有韵律词典,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相应的软件WriteEx-pressRhymer和VirtualPoet,可以为需求者提供特定的单词,并在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系统中,自动选取词韵。在计算机辅助工具RhymeZone系统之中,它可以基于需求者的特定要求,智能化地提供英语单词同韵词的在线检索和查询,还可以为需求者提供同义词库、词定义库、作品应用等查询和检索,为茶诗创作提供极有价值意义的用词参考和选择。然而,双语互译可供互选的同义押韵词数据库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目前,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汉英诗的韵脚结构规律加以自动分析,并构建语料库,以实现对古诗尾韵选词的统计和应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古茶诗尾韵词的翻译过程中,可以运用“加空格切词”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相较于分词自动处理技术而言,更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可以采用perl的编程方式,对古茶诗词的文本加以“切词”运用,测定和明确汉语古茶诗中常用韵词的使用频率。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方式的应用前提下,首先要导入中文古茶诗词,并设置文本代码;然后,对英语文本加以规范化的处理,修改文本代码,使其默认西方的语言标准体系,最后所有的相关数据经过人工校验之后,即可以获得尾韵词的使用频率。
3.2英汉尾韵词模型参数统计选取及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于尾韵词的模型建构之中,考虑英译词上下文、汉语韵脚上下文、英译韵脚上下文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古茶诗韵脚选词的影响,以加权线性组合,建构尾韵词的统计模型,从而为茶文化典籍的茶诗翻译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诗歌翻译的进展有限,这里提出韵脚统计造词模型构建方式,可以依此模型,在古茶诗的语料中获得模型相关参数,从而依据汉语古茶诗原文,实现韵脚用词的自动选择和翻译。例如:隔行押韵(abab,abcb)是汉英语言的茶诗中常用的结构,在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原韵的方式,从而使读者看出韵律之间的关系。其翻译举例如下: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建构的统计语言模型之中,它是运用概率自动统计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加以自动统计和分析。例如:n元模型就是假设第n个词的出现仅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他位置的词语没有相关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出词语出现的概率。如:汉语古茶诗中常用的押韵词“时、诗、丝、期”等,韵母皆为“i”,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就要参考对应原古茶诗中的韵脚,这个过程尤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1)英文语言韵律的韵选择。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N元模型,预测英语的韵,获得韵选择的最大概率。(2)英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考虑到英语上下文对于韵脚单词选择的影响,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三元模型,选取最近的N个单词,进行上下文的近似计算,从而获得韵脚单词最大的概率。(3)汉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在汉英句子互译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单词视为不变值,选择一定的单词,再运用模型公式,获得单词使用的概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也渗透和融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领域之中,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谛的翻译“助手”,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可以用机译的符号映射模型,以计算机符号成为不同茶文化语言的“中介语”,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转译基础,最大程度地保持茶诗的原本语境,使茶诗在不同的译语环境中流露出本真的文化意味。未来还要建构机译的“中介语”的茶诗语料库,使其成为茶文化翻译中的机译译文基体。
参考文献
[1]尉潇日.中国茶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xx.
[2]姜欣.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xx.
[3]陈伟,莫爱屏.《数字化时代的翻译》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2):309-313.
[4]王华树,席文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J].英语教师,20xx(12):32-38.
[5]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J].中国翻译,20xx(5):78-82.
[6]袁媛,姜欣,姜怡.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xx(10):64-66.
[7]张丹.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J].福建茶叶,20xx(8):350-351.
茶文化论文15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观念在不断改变,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现代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围绕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阐述,就茶文化对高职教学管理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茶文化在高职教学管理中运用的几点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运用
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包括:哲学、礼仪等,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和谐,与当前的教育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对高职学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涉及茶文化的知识较多,例如:诗词歌赋,在当时的社会中,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地位,在千年的发展脉络中,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茶文化的诸多和谐,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古人诗文字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古人对品行管理十分重视,并且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渗透了很多理念,十分重视和谐,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十分重视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对于茶而言,人们十分重视修身。对于古人而言,清静之地对茶进行回味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使思想境界提高,而且能达到和谐境界。茶文化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和谐,茶文化不仅是一种礼仪,而且也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对于茶道而言,一系列程序都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客人在对主人进行热情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茶道,使茶文化能够体现出和谐,对于品茶环节而言,由于茶文化中包含很多交流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而且茶文化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古人而言,由于十分坚信天人合一观点,在自然中十分重视追求目标,如:《山间饮茶图》,其中的画面体现了山间林泉与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使教学管理理念更和谐
在当前社会中,高职学院需要重视改革,将茶文化中的和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的理念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对于高职学习而言,教学课程为高职院校的体系之一,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充分引进茶的文化精髓。不同于普通大学,高职学院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发展模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单一特征,多数高职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很多纪律性问题,而且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加强纪律问题,在营造良好的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纪律性差的问题。一旦高职学院没有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会影响思政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茶文化知识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并且提高思政教师的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院提出了“以人为本”概念,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这也符合茶文化的和谐观念,教师需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文化的思想氛围中,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思政考试,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思政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茶文化合理引入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茶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加强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思政课程,在活跃的高职教学课堂气氛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能够不断增加,在培养两者感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
2.2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和谐
当前社会中,由于我国的高职存在重理轻文的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致教学内容不合理,较多的技能型知识,导致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茶文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们接触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定期观看茶艺表演,在体验与手工制茶有关的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茶历史与茶文化,充分体现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校的素质教育。
2.3营造和谐的氛围
高职教学活动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学校、教师、学生需要协调配合。对于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思想而言,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启发。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属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导致教学氛围十分严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学纪律,但是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引入,实施民主教学方案,不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次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茶文化的介绍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人文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茶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茶文化的历史知识而言,高职教师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讲解茶文化的理念,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引入茶文化的理念,保障各项条例的有序性,符合其发展规律,像茶一样以柔克刚,不能急功近利,避免事倍功半的反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坚持茶文化理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质量。在对资源分配时,不断保障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重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茶文化具有和谐的理念,管理活动属于综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院需要保障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3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立茶文化导向
茶文化在引入高职学校的过程中,并非形式主义,有很多实用价值。我国高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需求,通过对茶文化的和谐引入到教育管理中,不断提高高职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教学管理中。茶文化的理念为:和谐,管理者必须结合现代高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岗位需求,只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人文素养,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发展。管理者需要将茶文化思想不断引入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务处不仅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在原教学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使条例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序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质量。高职学院在教学计划中,还需要引入茶精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有清澈见底的特点,因此条例不能模糊,不能让人出现错误理解条例含义的问题,否认将出现无序现象。高职教师应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坚持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运行效果,保障高效工作。高职学院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师的职位,高职教师作为高职学生的导师,能够影响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选择,高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中,需要将茶文化引入其中,教师的工作效率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高职学院在管理教师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优势,使高职教师明确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使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3.2感受茶文化理念
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在当前社会中,需要建立创新理念,对于传统工具理性教学而言,由于多数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与教学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断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于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高职教师如何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是当前高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特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高职教师必须把人文精神建立在高职的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3.3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将全部技术知识直接教授给学生,应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考过程,鼓励高职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茶文化的理念,重视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基础上,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某些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课件为主,只重视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很多学生对技术科目产生排斥心理。高职教师充分理解茶文化的理念后,才能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重视情感效应,能够与茶文化中的情感进行结合,不断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课程结束后,高职教师应围课程章节布置作业,高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巩固课堂知识,不仅提高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将其引入教育管理体系中,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媛媛.论茶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12):164-165.
[2]王旭.浅析茶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xx(10):277-278.
[3]周菁慧,孙忠.茶文化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7):282-283.
[4]薛铨.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xx(4):296-297.
【茶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论文11-04
茶文化论文05-16
茶文化论文内容10-01
(通用)茶文化论文05-16
日本茶文化论文10-09
茶文化论文15篇06-04
中国茶文化论文07-02
中国茶文化论文11-13
【优选】茶文化论文15篇05-17
茶文化旅游策略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