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林语堂文学观念的转换及文学作品的特色

时间:2022-10-05 19:40:46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语堂文学观念的转换及文学作品的特色

  林语堂文学观念的转换及文学作品的特色

  摘 要:在30年代初期,林语堂文化观念产生了一次重要的转换,并由前期注重文学功利性与战斗性,转变为了崇奉闲适、幽致与性灵。

  受中西文化的共同影响,林语堂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了其文学作品之特色。

  关键词:林语堂;文学观念转换;文学作品特色

  虽然,林语堂已走了多年,但人们仍在研读其文章,谈论其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林语堂甘愿充当文化使者,为中西文化交流添上了浓墨卷染的一笔。

  他在中国文坛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丰硕的遗产,终其一生,他共写下了近50部翻译及中英作品,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借鉴范本。

  天赋加饱学使其文笔不凡,为中西文化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林语堂文学观念之转换

  林语堂青年时期在美国留学,在当时,对我国现代文学影响最深的是白璧德。

  我国现代文坛许多学者都是他的授业弟子,如梁实秋、梅光迪等人。

  虽然林语堂对白氏的学识与为人十分尊敬,但对其所提出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却始终秉持怀疑态度。

  白璧德主张恢复古典文化,认为世界应有秩序,不能任凭张扬、自由,这同林语堂的自由、洒脱的思想相对立。

  为此,在考察了白璧德和“浪漫派”斯宾加恩之论战后,他选择站在后者一边。

  斯宾加恩极其推崇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这同林语堂反对中国传统文体观念及章法的理念不谋而合。

  但当时,“表现主义”仅仅是使其心中潜藏的隐而不现的意识,还未起到支配作用。

  这一时期,林语堂利用满腔热情加入了以鲁迅为中心的“语丝派”,写下了大量“浮躁、凌厉”的文章,并成为了“语丝派”中的“急先锋”。

  在文学理念表述方面,也表现出了激进,甚至不无偏激之态。

  但随着他投身教育与改造国民性的理想破灭以及通向政坛之门彻底堵塞,他的传统“思路”被彻底毁灭,经过深刻反省之后,他试图从“寂寞孤游”中“重新定位宇宙和人生”,于是,决意脱离政治,做一位纯粹的学者,此时,他回忆到了哈佛之文学理想,从此阪依克罗齐门下,进入了自由之城。

  二、林语堂文学作品之特色

  林语堂深谙中西方文化,他不仅善于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观望,从差异中寻出相通之处,从同一根源中洞悉差异之点,还不忘纵观二者之历史,试图将二者互为补充,则将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实现了对立与统一。

  中西融合思想是林语堂文学作品的主要特色。

  首先,中庸之道。

  其成名作《吾国吾民》中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我国,尤其是视角独特的评论与幽默风趣的文笔,不论对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鲜活、别开生面。

  文中提到国人之错误是太讲人情,讲人情旨在为人类的天性留余地,而西人做事讲情理,放任自然。

  林语堂认为:国人具有自身独特的处事方法,讲求人情世故,西人做事不讲情理,讲求事理,此早就中西文化之差异。

  他深处两种文化中,又能较为清晰地分析二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

  若了解中庸之道的使用,就能更好地了解三十年来中国的全盘政治,能够猜测所有政治宣言内幕,而不必受“文字火焰之威吓”。

  “文字火焰”这一词着实使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针砭时弊,却不流于贫嘴,讥讽权贵,却不失刻薄,幽默风趣正是大师魅力所在。

  其次,人生哲学。

  在林语堂看来,人生之真谛不在于追求创造与打拼,而在于懂得享受生活;不在于寻求完美的人生,而在于明白人生之乐趣所在;不在于追求物质利益,而在于建设精神文明。

  他的人生感悟折射着东西双重价值观念,若无人生,也无文化,将东西文化置于人生之天平上称称,才能获得标准。

  其实,东西文化均有可取之处,西方文化追求快乐、活泼、精神,东方文化讲究若虚、温文尔雅,若将二者之精华融合,将使其成为一种普遍而可行的人生哲学。

  再次,女性意识。

  《京华烟云》作品之成功,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并以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有关其脚踏两种文化,最佳例证恰好体现在其对于女性的看法方面,在他眼中,女子地位不仅不比男子低,甚至较男人更高一筹,不仅摒弃了中国世俗对女性生育工具之定位,还充分肯定了女子的价值,关注女子独特的闪光点,若无女子,则无礼俗、宗教、传统和社会。

  在《京华烟云》中,他对主人公姚木兰的性格、生活及人生态度之入木刻画,看得出他对女性看法深受中西文化影响,并在二者折中处需求了最佳点。

  姚木兰身兼美貌与智慧,体内渗透了中西方两种文化,木兰外表之装扮,出嫁之时的排场、姿态,对于传统洗衣做饭之热衷,彰显了传统妇女之韵味,但她又十分特别,受过西方教育,所读之书甚多,拥有高文化,心中也澎湃着强烈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热情,对于传统礼教存在叛逆,可以妥善解决婆媳关系、丈夫出轨等问题,中西文化的结合使其更独特、更惹人爱。

  木兰正是他心中之理想女子,体现了他对女性的所有认识与想法。

  三、结束语

  林语堂文学作品意义深厚、广大而又持久,他指引着这个年代的人们,步入新世纪,在多元化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在各种文化激烈斗争的发展趋势下,指出了如何更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优势,并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实现包容并兼。

  中西融合思想成为他文学作品的主要特色,也为我国多元文化观念的确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林语堂集谈中西文化[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2] 周其祥.从跨文化角度看林语堂中西文化观的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02):112-116.

【林语堂文学观念的转换及文学作品的特色】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的转换实践论文10-08

幼儿文学作品10-05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08-16

国内的文学作品08-08

文学作品赏析10-26

对文学作品的认知10-26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11-01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10-26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11-15

国内文学作品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