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时间:2023-03-31 22:51: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以孝为基础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孝文化的感想感悟,仅供参考!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此次我们在延津学习,我非常受感动,从我一到这个地方,就是什么都变了,现在这个社会还会有这么一个单位,一个大公无私的单位,基地的老师和义工们能做到那么好的礼节,让我心惊不止,感到惭愧,他们都是义务为国家做贡献,不要工资不图酬报,为国家培养人才,让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不孝敬父母的儿女,一些犯罪分子和一些离婚家庭,还有将要破裂的家庭,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能这么快让他们改变自我,认识到过去的错,回心转移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有一个幸福的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从小也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孩子,一直到青年都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从小不好好学习,到了青年,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还做了不少的坏事,到了后来,我离家出走,到了新乡市。

  出门也真难,身上又没有钱,找朋友、找工作、后来到了一家运输公司,给人家开车、跑长途、工资一月一千元,够我自己花,还有点节余,一直到我找到我现在的妻子后,我还是没有回家,我们在市里租房子过,后来有了我们的儿子,到了这时我的工资就不够花了,进项和出项不成比例、无奈之下我妻子、买了个三轮车带着孩子、上街卖水果,一天挣那么几十元钱 ,维持生活,妻子孩子也真难啊!有时还撞上了城管、要扣车子,把水果掀翻一地,我看这生意是

  难做了,我就辞了工作,我们上市场做生意 ,搞批发、做的是土豆的生意,那是我们的孩子只有两岁刚出头,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在市场做生意是要起早的,孩子小也不是全托,我们和老师说好话,我们早上每天都是不到六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叫开门孩子自己进去的,我孩子从没有哭过,到了星期天孩子不去学,我们早上两点前就要去市场,还要带孩子去,我们什么时间叫孩子起床,他什么时间起,也从没哭过,有时我自己也不知道偷偷的掉过多少泪,我们的孩子太听话了,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一定要有钱,不能让孩子受罪。

  长大以后不要像爸爸这样。

  后来市场生意也不好做了,我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我爸妈见我带孩子回来了很亲很亲的,也没有吵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可是我回到了家,又做了些很不好的事情!开了赌场,还有〃〃〃〃我都不一一再说了,不过我孩子到现在都很听话,也很会说,我让他给我洗脚,他会那样做.在20xx年的四月份,我孩子才上二年级,我奶奶病故了。

  我没有和孩子说 ;怕影响到他的学习,可到了第三天,他和他妈妈来了,到了家,我孩子自己站在灵前,眼里含着泪水,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周围的人看了都是在落泪。

  还有一次,那是20xx年的12月份,我同学的父亲病故了,那次、我有些事,刚好喝酒喝多了,起不了床。

  那是礼拜天,我孩子在家。

  我就让他拿了些烧纸和鞭炮去了。

  他到

  我同学家老人的灵前站好,鞠了三个躬。

  这么小的孩子能这样做,好多人都吃了一惊!就问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懂事,这才知道是我李洪凯的孩子。

  事后,别人问了我多次,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知道这多数都是在我妻子和老师的调教下,才有这样的结果。

  我妻子人很好,我做了这么多的坏事,只到现在她都能原谅我,我一定要对起这个家,我也要她们好好的学学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为祖国做贡献。

  我是20xx年x月被当选村委会主任的,我是干部了,我要改变自我,从我做起,从那以后我几乎没赌过博,也几乎天天守在工作岗位上。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很后悔我以前做的事,我要弥补我的过去,我要让我们村的人都要学学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还要让我们村的村民经常学,来感恩我们最大的家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亲,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更强大。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张书记、王镇长、能把我带到这样的基地来学习,我非常荣幸、我也衷心的感谢基地的老师和义工们、以及镇政府的各位领导,谢谢,大家。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二

  孔子通过以上的论述,他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孝道的教育,就必须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对天下大众进行具体的教化:第一是博爱,第二是德义,第三是敬让,第四是礼乐,第五是好恶。

  由此可见,儒家论证的孝道是无所不至的,是无所不能的,儒家这个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把中国文化中的伦理哲学都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

  在孔子孝道理论中他把全部的孝道分为五个部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在儒家思想里面作为人是有等级之分的,虽然,从天子之孝到庶人之孝有五个等级之分别,但行孝的最终目的是基本一样的。

  在时间上也没有先后和始终之差别,这就是孔子关于孝道全篇的整体连贯的核心思想。

  在他的思想里面,他始终认为劳动人民及下阶层人士,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是上天赐予的天子这样的权力,所有民众是不能违背的,更不能对君主有不仁德之行为。

  但同时他又很明白,劳动人民与下阶层人士是社会的主题,也是创造社会及财富的中坚力量,若是失去了他们的信任,势必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当然也给君主的统治地位带来严重的威胁,孔子是个具有大智慧之圣人,他不可能不明白这点,所以,他要求广大的民众要顺应自然之规律,勤奋耕作,为社会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要节约开支,依兹更好的孝敬父母。

  孔子在要求人人的道德修为,和对孝道的遵守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学说里面充满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而且,始终以所谓的孝道仁义教化着大众,借以更好的维护当朝统治阶级的政权。

  ”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於鳏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

  《孝经孝治章第八》;孔子在借助先王的孝道方面,以自己的观点重新组合排列了以孝治国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孝道不仅仅用在广大的臣民身上,而且,还可以运用到国家的外交方面,如果国家跟国家之间都是以礼相待,就会得到国与国之间的彼此信任,而自己的国家首先做到这一点,就会得到邻国的尊重和拥戴。

  尤其是对天子来说,合理的运用孝道治理国家,就会让普天之下的臣民们对其欢迎,对天子的王朝统治也会坚决拥护;对一个诸侯来说,用孝道治理自己的一片领地,体恤民情,孤寡无欺,这样,就会得到当地百姓的忠心爱戴,也能是自己一方领地得到长久的发展;对一个卿大夫来说,用孝道管理自己的家庭,提倡孝道在家庭的重要性,就会使得家庭团结友爱,亲情和睦。

  在这里孔子虽然对各个阶层的孝道都作了不同的论证,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对统治阶级怎样发挥孝道,以让天下永久太平的详细阐述,在孔子的思想里,他认为一个社会应该具备的:博爱、和睦、安静、幸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昌平盛世。

  《孝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又曰: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

  《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艺文类聚卷二十一人部五》;当然,这个中心学说是孔子的理想主义,也是儒家学说里面一直孜孜所求的最高之境界。

  孔子认为在所有的孝道中,天子之孝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孝道不仅仅是天子本人本人的问题,因为孝道的实行顺利关乎到天子本人的德行、修养,以及面向整个国家的命运和生存的重大关系,所以,孔子就此进一步的论证天子如何运用孝道来修身齐家,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国家等决策方针。

  他说在一切的生灵中唯有人是最尊贵的,而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是最问答的,“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那么,他又推论到在所有的孝道中尊敬父亲是最为重要的,故,《礼记》中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

  又云:“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

  《孝经圣治章第九》;而在所有对父亲孝道中,祭祀又是最重要的,孔子的这一观点是从周王那儿借鉴来的,周公是历史上的有名的圣人贤相,他的仁礼的实施促使当时的社会是一片的繁荣景象,周公在孔子的心目中也是完美的圣人,在周公执政期间,天下的所有臣民都人心所向,纷纷归属,同时,四方邻国也都因为周公的仁德俯首称臣,周公的这一治理国家的秘密武器就是孔子经常所说的:“孝道”。

  孔子谈到以孝道进而达到“圣治”时,他认为必须要分为六个步骤来做:“言思可道”、“行思可乐”、“义德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如果把这六个步骤做好了,那么,君主基本就可以达到“圣治”了。

  孔子在君主怎样进行孝道的具体行为时,也没忘记给普通百姓指出作为孝的基本做法。

  《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儒家认为,孝包括抚养父母,但主要不在于生活方面,而在感情的慰藉。

  父母最感欣慰的莫过于子女有所作为,因此,遵循父亲的训诫也是孝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次,在传统社会里面,老年人的经验很有价值,有很多的亲身经历都是自己反复验证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的更改和否定,故,“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第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孝又是保持传统延续的手段。

  至于“父之道”是否一定的不能改变,朱熹曾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

  何待三年。

  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 又云:“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

  《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空子认为做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最基本的要做到五个方面: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居哀,祭致严。

  但从这个角度要求是仅仅对家庭、个人修养而言的,在这个基础上对孝子他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故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第一》孔子认为,家庭与社会是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个在父母面前行孝的人,在为官时骄横淫逸就必然会身败名裂,如果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就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在人群中与人斤斤计较,就会拳脚相加,接着他又说,一个孝子在社会上惹出这么多的麻烦和灾祸,无疑是给父母增加了心灵的苦难,也给父母的思想上加剧了沉重的苦难,进而很有可能连累到父母,带来许多意向不到的灭顶之灾,这样的人无论在家是多么的孝顺,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子。

  孔子在叙述一个人该如何进行孝道的所必须具备的几点时,他把个人的行为跟社会、家庭、以及他人的都联系起来,他主张的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孝子,不仅仅平时严格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而且,每当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先为家庭、社会、他人着想,要让自己始终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在思想上排除了依个人为主观思想的自我意识。

  他的这个论点不仅仅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完善的,即便在当今的社会也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篇第一》,由此看来,儒家认为一个孝子除了具备对家庭的责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将孝道延伸到社会和治国中,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指导方针。

  儒家讲孝是满足父母合理要求。

  所以做为一个孝子,你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不分是非地去孝顺父母。

  对父母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你应该恰当的处理。

  如果你一味的迎合父母,对那些不正确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你也去迎合,去恭顺,你恰恰是不孝。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孔子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父五个方面对谏诤作了精辟的阐述,认为天子从谏诤才能不失天下,诸侯从谏才能不失封地,卿大夫从谏才能不失其家,士能从谏才能保住名声,父亲从谏才能不失于义。

  由此说明谏诤的巨大作用。

  孔子一向反对一味的盲从。

  反对愚忠愚孝,在此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故当不义,则争之”。

  故《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曰: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他提倡“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这些孝道理论在一定思想上体现了孔子的辨证思想和民主思想。

  正是这些积极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亲贤纳谏,从谏如流”的君主,同时,历史上也多次出现了“大义灭亲”和许多以死纳谏的忠臣,更有许多为正义而牺牲的志士仁人, 。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三

  离休后就读于老年大学,任教老师讲授有关古今孝道的诗文,感人肺腑,受益匪浅。

  诸如古代白居易的《燕诗》、《慈乌夜啼》,孟郊的《游子吟》,李密的《陈情表》。

  现代朱自清的《背影》,余光中的《乡愁》,毕淑敏的《孝心无价》,陈运松的《妈妈喜欢吃鱼头》等。

  这些篇章,意味深长,有的已熟背成诵。

  其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以及蕴涵寓意的禽鸟,都活龙活现的展示在眼前。

  品读起来,如醇酒,如蜜糖,如良药,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觉得它感情真挚,昌言无忌,讽喻有力,富于哲理。

  率直弘扬了中华民族父母慈、子孙孝的传统美德,深刻揭示了当今社会一些人对孝的扭曲和偏见。

  多少事,从来急,孝乃急中急;多少事,都应早,孝应早中早。

  人生一世,许多事都宜尽急尽早的,一早百早,事事好搞,但作为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一事上,急与早更有其特殊意义。

  天下事有的因不得其时或条件不具备是可以等待的,唯独孝顺一事是最不可以等待的,他从来不受时间机遇的限制和影响。

  孝为立身处世齐家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起码行为准则。

  骨肉亲情天经地义,谁也不能代替。

  孝顺父母永远是需要的,永远是适时的珍贵的,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尽孝莫待有空时,尽孝无须钱多时。

  尽孝也是积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可以说谁都向父母许过孝的弘誓大愿,相信来日方长,到功成名就时可以从容大孝,可忘了时间的残酷,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暂和生命脆弱的不堪一击。

  百善孝为先,为孝须及早,尽孝要抓紧,父母等不得!趁父母健在,赶紧尽孝吧!否则做子女的将后悔终身。

  有所感悟,醒示后人,写百句韵文自励并与人们共勉。

  百句韵文

  百善孝为先,中华传家宝。

  青春花季好,为孝须及早。

  心里常平衡,免吃后悔药。

  终生不遗憾,自有福寿报。

  鸟兽通灵性,幼雏即报老。

  乌鸦知反哺,跪乳小羊羔。

  人为万物灵,是非善恶晓。

  古来好儿女,事亲争提早。

  孔融方四岁,让梨懂礼貌。

  陆绩才六龄,怀橘遗母孝。

  朱昌七岁时,弃官把母找。

  黄香九龄童,疼父睡好觉。

  夏扇枕席凉,冬暖被温高。

  而今新时代,早孝人夸耀。

  亲情虽然在,年龄不恕饶。

  花谢有花开,人老难再少。

  时间不等人,孝要争分秒。

  岁月增中减,儿女当明了。

  夕阳近黄昏,双亲体衰老。

  旅游观光事,腿脚不能调。

  万千美景色,眼福不得饱。

  美味佳肴餐,齿掉胃难消。

  此时百般孝,千金如皂泡。

  酷暑送皮袄,负重添烦恼。

  今有少男女,位置搞颠倒。

  不是小养老,而是老养小。

  养儿又养孙,代代何时了。

  不知父母龄,生日忘九霄。

  说孝没有空,二老体尚好。

  社会有保障,勿须儿女操。

  囊中常羞涩,暂无力回报。

  有朝发大财,一步把位到。

  但到腰包鼓,花钱多门道。

  孙辈上大学,费用日日高。

  本科后考研,再带博士帽。

  大千世界游,出国再深造。

  结婚须安家,别墅买大套。

  事情一桩桩,如放连珠炮。

  不是不尽孝,时机还未到。

  今日复明日,日日脑后抛。

  父母大限到,欲孝眼闭了。

  死后祭祀丰,自欺又欺老。

  可怜父母心,期望值不高。

  孝道多宽广,任尔去选挑。

  金钱与物质,二老不计较。

  只要有孝心,自有孝之道。

  常回家看看,人忙电话到。

  笑送宽慰话,胜似吃补药。

  随亲心愿走,家和乐逍遥。

  民族好传统,炎黄子孙骄。

  说实话,这篇百句韵文我很喜欢,同时也很佩服我的爷爷。

  爷爷的百句韵文,不只举了很多关于孝的例子(他的学识渊博的让我羡慕),还将现如今社会的某些奇怪"风气"很尖锐地指出来了,而且内中的哲理也很有一种神韵(原谅我吧,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之所以选择这篇第一个发出来,是因为我想让如今的“不肖子孙”能够觉醒,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这种人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我希望看了这篇文章的都仔细的想想,看是不是尽到了子女应尽的义务,抑或者只是拿钱来“孝敬”自己的父母。

  要知道,父母要求的真得不多,正如爷爷的话:金钱与物质,二老不计较。

  笑送宽慰话,胜似吃补药。

  当尽孝时且尽孝,勿用借口推辞掉。

  莫待二老乘鹤去,惊觉未有尽孝道。

  到时后悔且痛心,可惜没有后悔药。

  悔不当初也无用,徒留遗憾难自饶。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相关文章: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10-01

孝文化节感想09-30

关于孝文化的感想感悟(通用5篇)10-18

孝文化节感想知道10-01

孝的感想10-01

关于孝的感想09-30

关于孝得的感想10-01

孝亲敬老感想10-01

关于孝的感想200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