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

药学论文

时间:2022-09-30 23:26:39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药学论文范文大全

  药学论文范文大全

药学论文范文大全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

  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

  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

  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儿童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

  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

  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6.88±1.96)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10±1.62)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

  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

  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

  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3.1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经验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

  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

  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

  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

  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

  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3.2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

  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

  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

  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

  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

  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

  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3.3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

  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

  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

  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

  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

  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

  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

  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

  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

  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47-148.

【药学论文】相关文章:

药学的论文11-12

药学论文大全10-08

药学论文范例10-08

临床药学论文10-09

药学论文范本10-06

药学的论文范文10-08

关于动物药学论文10-08

临床药学护士论文10-09

药学专业实习论文10-08

药学方面的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