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

时间:2023-04-01 09:29:21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范文

  英美文学评论是以对作品分析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和评论,也因为英美文学评论比一般的文学分析更加的深刻,因此其并不等同于作品分析。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英美文学作品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范文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范文篇1

  谈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前言

  在当代多元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有很多,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是文化差异的因素。

  因为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学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寄托,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

  因而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也存在着极其突出的影响。

  一、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是民族文化展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各族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

  而英美文学是让世界人民认识英美文化的一个窗口。

  英国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多个阶段,其在每一个阶段上都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文学逐渐趋于多元化。

  美国文学起源于英国文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美国文学刚开始只是一味的模仿其他民族的文学,直到19世纪末才脱离其他民族的影响,走向了独立。

  到20世纪初,美国文学达到繁荣状态。

  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旧文学的激烈斗争,引导美国文学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英美文学评论是以对作品分析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和评论,也因为英美文学评论比一般的文学分析更加的深刻,因此其并不等同于作品分析。

  英美的文学评论所注重的是对作品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和评论,而文学分析则关注的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二、英美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美文化差异主要在文化发展载体差异,文化内涵差异和文化历史差异这三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着影响。

  1、文化发展载体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

  所以从语言这一载体之上就可以看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大都是作者经过提炼而产生的,所以作品当中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更为突出。

  该种文化差异对英美的文学评论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从语言这一载体去理解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英语是英国历史发展的语言正宗,正因为这个原因,英国文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对语言的运用上更加精炼。

  也正因为考虑到这点,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之时,其语言的运用会异常的小心翼翼。

  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文学评论者在潜意识中就将英国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作为英语的正宗,自己作为外来者语言很容易使用不当,从而亵渎英式英语的正统地位。

  因此他们在评论英国文学之时会缺少了评论英国拥有的个性张扬。

  美式英语是从英式英语发展而来的,与英国的英语相比,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然而,美国在争取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同时,也对语言进行了必要的改变与发展。

  美式英语作为一种新式语言的存在,在通过文学作品展示之时,就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反感。

  具体的表现就是针对美国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之时,就具有较强的张扬个性,没有了在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小心翼翼。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总是在传承文化与挣脱传统文化束缚之间犹豫不决。

  尤其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评论所采用的手法都体现了继承与打破传统文化之间的抗争。

  进入20世纪之后,英国文学评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的文学评论家通过对文学评论的历史经验进行整理与审视,继而所出现的文学评论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文学评论家对文学评论历史经验进行总结,重新构建了适合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

  美国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系。

  即便美国文学受到了多种外来文学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

  正因为美国文学收到了多种文学的影响,它的独立性才更加引人注意。

  美国文学起源于英国文学,却与英国文学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份独立也彰显着美国这一个国家的独立。

  而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也有着明显的独立特色。

  3、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化历史有着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但是该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神权主义和金鱼主义而言的。

  由于英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因此英国文学评论对人本主义趋于保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的文学评论家逐渐认识到,创新才是社会文学发展的条件之一,保守的人本主义并不能引导文学和文学评论的发展。

  与英国的态度不同,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持有较为激进的态度。

  不仅如此,美国也拥有其一贯存在的独立特性。

  因为美国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因为美国所特有的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令美国文学评论家发展中能够更加的轻松。

  结语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英美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的,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有着支配性的影响。

  在读者接触英美文学评论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英美文化差异对它们所带来的影响,以便对文学作品内容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浅谈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因素[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2).

  [2] 刘艳艳;周玉忠.英汉差异与翻译的局限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3] 江万灵.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合作”[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6).

  [4] 王欢欢.英汉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5] 唐志锋.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解决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6).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摘 要: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需求已经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教师必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提出可践行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人文素质

  一、 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现状是:与英美文学课程相比较,英语专业学生更喜欢上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如导游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实用英语等,而不喜欢难度大、与其就业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型课程。

  目前中国社会现实是:国家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符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交叉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对英语专业教师的需求。

  如何改进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笔者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实践,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践行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要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英美原著小说,诵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戏剧模拟和创作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提问并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教师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截取文学作品中一些与作品主题思想和语言艺术关联的段落提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可设计与人物塑造、情景描写、主题思想相关的问题,也可是与语言艺术和作品风格相关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导和催发学生思考;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创新点为原则进行设计,具有适当的难度阶梯;问题也必须具有灵活性。

  必要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专题讨论或者辩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或者辩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更明确、更深刻的印象,也可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

  比如在讲解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少年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时,教师先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理论等资料以PPT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介绍该作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加以评论,以图示的形式把奥地利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关于自我、本我和超我以及意识、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定义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抽象的定义。

  在联系作品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品如何呈现了布朗的本我?如何通过梦的形式体现自我压抑?愿望又是怎样在梦境中得到展现和释放?这部短篇小说和作者的代表作《红字》有何共同点?是否可以用精神分析理论去分析《红字》随着讨论的展开,学生逐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还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是除了必要的课前问题导入,课堂上设置问题引领思考,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也需要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延伸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对于文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的文本阅读,而是催生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以选作为主轴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二十年出版的最为流行最为权威的英美文学教材系列,通常都包括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部分。

  而且无论是文学史还是作品选读,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史为纲的编排方式。

  这种编排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弊端是这种认识非常模糊和零碎。

  因为学生最初接触的都是古代文学部分,作品创作时间遥远、语言晦涩难懂,跟现实生活差距太大,很容易被学生遗忘。

  这种传统的把文学史凌驾于文学作品之上的教学模式违反了西方文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即倡导表现人的真实情感、个性、人格、潜能、价值、尊严以及人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解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先从时代背景讲起,然后是作家生平的罗列,接着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总结,最后是写作风格和艺术创作特点分析。

  这种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无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学生课堂上都没有多大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

  同时,文学课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性。

  外语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一个既定的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两课时的翻译课是教给学生某种翻译方法并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基本的翻译理论,然后与其他翻译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翻译方法的异同点,交代一下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布置翻译作业以检测学生对该翻译方法的掌握程度。

  而文学课却没有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设置完全在于教师自己。

  目前的专业课程辅导书的编写就是极好的例证:教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与英语专业其他主干课程配套的教师用书,唯独这门课,有众多版本的教材,却缺乏与之匹配的教师用书。

  可见这门课的自由度太大了,教师既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式,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程。

  它无疑给教师带来了颇大的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只能开设一年的英美文学课程,就不能再以文学史为中心,而必须以选作为主轴辐射开来,还文学作品以本质研读教学课。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教学,学生才可以通过品读、吸收和消化作品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只有当学生在语言的大海里畅游久了,通过潜移默化,通过举一反三,才能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素质,提升其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走进外语民族的心灵深处。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过去,人们偏重政治性较强的作品。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主题。

  对英美文学教学而言,挖掘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了教学的精髓。

  作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2012年喜获诺贝尔文学奖,激发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狂热,而其获奖的原因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探求。

  当然,人文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时代、每部作品,对人文主义都有不同的阐释。

  每位作家也对人文主义有不同的理解,都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意义。

  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再到劳伦斯,从霍桑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他们无不结合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人生阅历,在作品中对人文主义做了独到的理解和形象化的表述。

  因此正确引导学生从英美文学名著中接受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塑造他们深沉完美、积极向上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在每个时代,选取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辐射开来,可最好地表现该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和文学发展面貌。

  比如,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选取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Hamlet)来进行重点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就能明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性思想,主要关注人和人性,这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才能的展示,而不是神和信仰,“人本位”与“神本位”思想严重对抗。

  因此,剧本所有主角在最后一幕全部死去,这出注定的悲剧至此得到最好的完善。

  三、结语

  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抓住时代契机,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是历史赋予专业英语教师的职业使命。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践行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系,并以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为研究目标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带给英美文学教学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

  [3] 曹英华. 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4] 李嘉娜. 英美文学教学观念必须与时俱进[J]. 山东外语教学, 2008(1).

  [5] 谭宗燕. 开发内化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武汉: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2(3,4).

【英美文学的论文相关】相关文章:

英美文学论文10-01

论文英美文学10-01

英美文学的研究论文10-08

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思索论文10-09

写作英美文学论文09-30

英美文学的论文范例10-01

英美文学论文范本10-08

英美文学论文提纲09-30

英美文学论文发表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