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

时间:2023-04-01 08:23:12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影响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国传统的戏曲、经常提到的经典儒家文化。在各种传统文化因子的作用下,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追求是“达意之情”,而与此相对应,中国声乐艺术的审美核心变为“声情并举的韵味”,简单来说就是“字、声、情”的有效融合。

有关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

  第1篇: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价值探讨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

  民族声乐艺术是形、神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达到神设,还能做到神以形传,从而将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形神兼备 ;民族声乐艺术; 独特价值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的艺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它完美地展现了形神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声乐、器乐、以及舞蹈的有机结合。

  民族声乐是声乐艺术领域不可忽视的艺术形式,它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我国独特的魅力。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形式

  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是形神兼备的,这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离不开的,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声乐、舞蹈和器乐。

  (一)声乐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声乐是核心部分,是民族声乐艺术表达部分的重要环节,是其关键本体。

  民族声乐艺术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也是最为通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情感表达贴近大众的生活,贴近大众的心理,因此由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性就缩短了创作者以及欣赏者之间的距离,

  每一个欣赏者有着不同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身份、以及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但是民族声乐艺术却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感受到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二)舞蹈

  除了声乐,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舞蹈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民族声乐艺术中最常用的一个表达方式,它在民族声乐的神的传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辅助与烘托的作用。

  舞蹈不是单一的,而是建立在声乐的基础上的,以声乐为背景,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从而表达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形”,使民族声乐艺术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舞蹈与声乐相辅相成,舞蹈主要是为了衬托声乐而存在的,正是它的存在为民族声乐艺术营造了气氛,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声乐与舞蹈都是优秀的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声乐给欣赏者带来听觉感官的满足,舞蹈满足了欣赏者的视觉感官,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三)器乐

  民族声乐艺术中有很多种乐器,器乐的表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乐器的支持,不同的乐器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色,器乐与声乐、舞蹈不同,它没有歌词也没有肢体动作,它依靠的就是乐器的音色,通过不同乐器的音色来塑造不同的意境,

  给声乐以及舞蹈提供美妙的旋律,欣赏器乐作品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间断性和不连贯性,器乐的存在是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为声乐的歌词以及舞蹈的肢体动作提供了载体,没有器乐提供的美妙的旋律,声乐以及舞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民族声乐艺术就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犹如空中楼阁没了基础,虽然美好,但是却没有长期流转的理由和动力。

  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器乐和声乐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有将声乐和器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演绎出优美的曲子,展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真正魅力。

  二、民族声乐艺术形神的和谐

  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来说,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其重要的特征和独特的魅力所在,形神兼备的特征在我国的很多艺术形式中都存在,比如说我国的传统戏曲,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不仅追求人物的神似,更追求人物的形似,形似中包含着神似,神似中包含着形似这也就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塑造的最高境界。

  形与神之间的融汇贯通对于民族声乐艺术来讲是很重要的。

  民族声乐艺术的形神合一离不开声乐以及舞蹈的辅助,它们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形神和谐有着重要的联接以及烘托作用。

  形神合一是建立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旋律、节拍、舞蹈等多种元素的基础上的,是其内在情感以及神韵的载体,在多种元素的共同构成下,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传递和表达情感,从而促进欣赏者以及创作者和演唱者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旋律、舞蹈等因素是民族声乐艺术形神统一的内在的神韵的符号,民族声乐艺术要想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就要加大其艺术化,使其情感表达效果不断增值。

  民族声乐艺术形神的统一,不是单一因素可以实现的,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努力,比如说,创作者、演唱者、编舞者、等等,只有他们大力合作,才能将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中的内涵以及情感理解透彻,才能抓住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核心,

  把握整个声乐艺术作品的精神,从而将其情感和内涵在合理的“形”的辅助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传递给欣赏者,只有完美地演绎,才能营造出完美的意境效果,才能吸引欣赏者的眼球和目光,使其感受到民族声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和独特的美感,从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最为独特的艺术价值,声乐、器乐、舞蹈是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达到形神合一的重要载体,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展现出声乐作品的巨大魅力,给欣赏者带来美妙的感官享受,带来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注释参考】

  [1]孟影.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王庆爽.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魅力[D].中国音乐学院,2014

  第2篇:科学性及民族性需求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欣赏

  摘要:我国声乐艺术的美学欣赏体现在多方面,并且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

  基于科学性及民族性需求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欣赏,在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本文站在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欣赏的角度,简单从科学性和民族性两个视角探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倾向,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科学性;民族性;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欣赏

  基于音乐的发展角度来看,随着声乐艺术的进步,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知识以及“学派”与“唱法”的学者越来越多,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对此问题的争论也逐渐延伸。

  在此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不同深度的观点逐渐现于各种文献之中。

  对此,笔者也基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视角,站在科学性及民族性需求的角度,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欣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基于科学性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探讨

  1.声音训练中撷取美声唱法的精髓

  由音乐的基本常识可以得知,歌唱需要以语言的传递为基础,对歌唱语言风格的界定不会以民族音乐的差别为原则,而是基于语言的特色。

  20世纪上半叶,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西学东渐”的思潮兴起。

  受此影响,源于西方的一些歌唱艺术开始在中国流传,其中尤为明显的是“起源于意大利歌剧的美声唱法”的流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了1942年初,重庆上演了《秋子》,其中就蕴含了美声的唱法,但是却引起当时人们对此剧褒贬不一的看法,其中最主要的分歧点在于:这种源于西方的唱法与汉语发音之间的差异性矛盾。

  针对意大利语和汉语来说,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体系,每个语言体系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发音特点。

  并且在与歌唱发声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它们还会呈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

  ①拿汉语来说,单音节表意文字是其基内涵,发音的时候,不考虑因素的数量,最后的结果都是要切成单一音节。

  因此,基于汉字的发音的这类表现方式,“横咬字、宽咬字”等汉字发音规律特征得以形成。

  利用汉语语言进行发音的时候,运用较多的是口腔前部的动作,而在此基础上,“基音发音管”就会偏短,这些又会进一步对共鸣的释放和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汉语发音的这些特色,以声音为方式来深化情感的手段就难以在中国传统的唱法中得到完全应用。

  但是意大利语则不同,这种语言属拼音的多音节文字,相对汉语的发音来讲,意大利语的发音要简洁很多,并且语音因素也更容易把握。

  在这种语言的发音过程中,口腔的后部多是形成元音的最佳部位,并且具有很强的“竖向感”。

  而在这种发音特色的引领下,“基因发音管”的形成就会较长,而且重要的是,歌唱共鸣的形成与释放也会更加便捷化。

  意大利语的这种发音特色正为“美声唱法”中对声音表情性的注重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声唱法中,较为重视的是声音的连贯性,致力于表达的是美妙的歌声,正是这种极致的追求,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各种科学的发声以及训练方法才得以形成,且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对声音的训练积极撷取了美声唱法的精华。

  例如金铁霖教授在此过程中所坚持的美学原则:“科学唱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论是西洋唱法,还是中国的传统唱法,其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发展这种唱法的关键是怎样去识别、借鉴,并有效继承。

  而中国声乐教学的任务是要以科学唱法中的普适性为基础,并将其应用到本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殊性中。

  ”简单一点来说,其最终体现出的美学原则是“求同求异,以同为主”。

  ②在他看来,一切“母音”都要以科学歌唱的共性为基础,具体的发声训练中,“母音着色”和“母音变形”方式的运用,体现的也是对美声唱法的一种借鉴。

  2.基于民族性的视角,彰显民族唱法的优势

  中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众多的民族中,其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地理环境、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呈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国民族声乐的形式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也形成了多样化的特色。

  例如藏族的歌曲:豪迈奔放;江南小调:清新秀丽;蒙古长调:悠扬宽畅。

  从这些不同民族的歌曲特色中,不只能看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同时也体现了多样化的发声方法,但是,基于这些民族发声方法的研究来看,普遍运用到了“混合声”。

  基于金铁霖教授声乐教学的美学观点来看,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唱法中,“混合声”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在运用的基础上得到完善和丰富。

  基于科学的观点来理解混合声,简单说就是真声和假声两种不同性质声音的一种混合,例如真声:明亮、具有力度。

  结实;假声:柔和、高位置、圆润等,真假结合,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他认为,歌唱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先忽视自己原来的声音基础;即真声、假声、混合声,然后接受严格的声音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声乐学习中,能够学会多种声音的唱法。

  在这里,金教授欣赏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性特征的时候,将真声和假声的混合作为了具体的展现内容。

  ③从本质上来讲,声乐学习中对声音进行训练的时候,不管是混合声的运用,还是“U”母音通道的建立,都要明确要实现的目标:以科学为原则,力求尽善尽美,充分激发人体的发声潜力,并努力寻求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

  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进步,使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趋势。

  二、基于民族性需求下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欣赏

  1.情动于中,“以情带声”

  基于民族声乐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歌唱是情感的产物。

  针对这种观点,中国的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细细品味,中国的先哲们早已将歌唱视为一种情感寄托的方式。

  纵观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不论是兴盛于唐的唐诗,还是繁荣于宋的宋词,又或者后来的元曲、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的创新,其中都是以情感的表达为主线,并牵引着声乐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声乐理论中,对音乐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样描述道:“情是气之本,气是情之身,情动气则生,气动声则响”。

  对这段文字进行理解可以发现:声乐演唱中,不论是运气行腔,还是发声吐字,始终需要伴随的是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歌唱表演的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声乐技巧,并加强表演手段的利用,演唱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感情”作为依据。

  这里的“情”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情感,它是基于演唱者对音乐作品内涵深刻体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情”,所以,这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情感。

  对此,演唱者要想进行完美的演唱,就要具备较强的艺术敏感度和艺术感悟力,同时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为只有基于这些条件,演唱者才能更好地领会声乐作品的意境和主题,然后在演唱中将作品创作者所蕴育的情感给有力地传达出来。

  很多情况下,自己被作品感动了,演唱者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受注入到作品的表现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灵的歌唱”,从而进一步感染声乐欣赏者。

  2.以字行腔,“以声传情”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声乐演唱者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语言。

  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民族语言对音乐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字正腔圆、以字带声”是其基本传统。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的声乐唱法与美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从中国声乐演唱的角度来看,其对语言表达的清晰度比较重视,具有很强的语言性。

  针对字与声的关系来看,北宋的沈括曾经就此作了较为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将其记录在自己的名著《梦溪笔谈》中,例如其中这样一句话“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④从声乐艺术实际发展的角度来看,“字中有声”只是一个局部的要求,它所指的是:在实际的演唱中,演唱者的发音要做到使每一个字都饱满,并且有悦耳声音的支撑。

  另外,鉴于声乐演唱的角度,“声中无字”是对其所做的整体性要求,在这种要求的指导下,演唱者在演唱中所发出的声音要婉转、流畅,富有圆润之美,并且以此为基础,还要进一步实现与行腔的对应。

  在这种形式的声乐唱法中,不是要求演唱者将字给取消,或者是忽略咬字的发音,而是要实现以字套腔,在流畅的歌声传达中,进一步创造出富有感染力和音乐色彩的意境,并将字融入到这个创造的意境之中,

  3.声情并举,意蕴深厚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影响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国传统的戏曲、经常提到的经典儒家文化。

  在各种传统文化因子的作用下,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追求是“达意之情”,而与此相对应,中国声乐艺术的审美核心变为“声情并举的韵味”,简单来说就是“字、声、情”的有效融合。

  另外,这里的“韵味”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讲,就是演唱者对情感的抒发、声音的表现、语言的应用。

  同时,这种韵味也是对艺术创造境界的一种追求,并在过程中体现出感情的深刻,意味的深远。

  从一些文学家的观点来看,例如唐代的白居易,他认为:“诗歌的最高意境在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从这句话来审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发展,其中体现的就是其韵味之美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

  从其他的角度来看,韵味之美在情韵、字韵、声韵的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表现方面实则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民族声乐艺术韵味之美的表达中,要想进一步使这种韵味美得以丰富和完善,就要为字韵和声韵注入一定的活力,在对此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情韵是最具有活力的源泉。

  古人作乐喜欢以情感人,这也是中国声乐艺术韵味之美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才有这么一句话:“唱曲之法,不但声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

  三、结语

  综合来说,从科学性和民族性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声乐艺术也有着不同层面的美学欣赏意识:基于科学性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的表现来看,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声音训练中撷取美声唱法的精髓和彰显民族唱法的优势;基于民族性需求下的民族声乐艺术美学欣赏来看,

  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情动于中,“以情带声”、以字行腔,“以声传情”、声情并举,意蕴深厚。

  此外,研究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体现,对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的声乐艺术发展也应有所借鉴,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注释:

  譹訛王亚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芒种,2013(1):199-200.

  ②杨海源.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美学中的特征[J].北方音乐,2014(12):141-141.

  ③潘丽.试论当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J].民族音乐,2013(3):8-9.

  ④史洁.王志信改编的新民歌之声乐艺术美学探究[D].兰州大学,2014:15-38.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相关文章: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09-30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范文09-30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论文10-0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探究的论文10-01

民族声乐的探究论文10-01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探究论文03-26

民族声乐艺术论文09-30

有关民族声乐艺术的论文10-01

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回归及多元化传播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