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

时间:2023-04-01 09:28:07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哲学论文应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仅供参考。

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视域的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觉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

  (一)文化自觉概念的基本特征

  1.文化自觉概念的内涵

  在逻辑学上所谓外延就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亦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上面本文已经对“文化自觉”的内涵作了界定,因此“文化自觉”概念的外延应与其内涵相一致包括一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实践活动。

  费老先生用一句话将“文化自觉”的内涵归纳为 16 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16 字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然后去尊重传统文化,继而自觉的去传承传统文化。

  第二,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明确其发展方向。

  第三,推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以上就是“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主要内容。

  2.文化自觉概念的本质属性

  费老先生的16 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对“文化自觉”概念内涵最精准的概括。

  文化自觉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美感。

  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文化,看到自己的优点。

  “美人之美”是在欣赏自己文化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美美与共”是指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最后相互融合,和平共处,达到“天下大同”的终极目标。

  可以看出“文化自觉”是充分认知本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且与外来文化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本国文化的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是“文化自觉”的小目标,不管对本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终极目标是实现文化的和谐发展,实现“天下大同”这一伟大理想,这一理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相契合的。

  2.文化自觉概念的发展

  中国近代较完整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开始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

  甲午战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得社会矛盾加深,同时也唤起了民族觉醒。

  亲身经历这次事件的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役始也。”

  民族觉醒是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甲午海战这次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觉醒,让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审视国内和世界形势,导致了“公车上书”的出现,这是文化自觉的起点。

  “公车上书”是知识分子们对祖国前途理性思考之后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些知识分子正是在甲午战败的刺激之下,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人生观和世界观,开眼看世界,使得他们成长为文化自觉的主力。

  从甲午海战一直到八国联军侵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走在时代前列,主张“变法”,向西方学习。

  他们一方面从文化上论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另一方面大力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平等精神,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意义。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更多的有识之士以实际行动自觉承担时代使命。

  其中梁启超的“新民”说则大力宣扬自由主义的民主自觉。

  孙中山则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对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弊端提出批评。

  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近代化过程中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思考,是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活动阵地,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知识分子结成新文化阵营,主动承担起唤醒国民意识的使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改造国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国人尤其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促进了人的解放。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国民意识得到极大的解放和觉醒,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1.文化的基本特征

  要想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必须对文化的本质属性有深入的了解,要想了解文化的本质属性必须要先知道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讨论的是文化三个基本特性:第一,超自然性和超个体性。

  文化是与“自然”相对而言的概念。

  从文化的内涵中就可以看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是与人类世界相关联的,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人化的产物,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它不属于自然界的范畴,所以文化具有超自然性。

  同时文化是人化的产物,它不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成果,而是整个人类的实践活动的成果,文化是相当于人这个类来说的,不是相对于其中的单个人而言。

  文化以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品质附加在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中,一代代被继承和发展。

  每一个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学习和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习得这种习惯,这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所以文化具有超个体的特征。

  第二,文化具有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不同的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不同文化,因此很显然文化具有民族性。

  同时,在存在阶级对抗的阶级社会里,文化不可避免的要打上阶级的烙印。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是僵化、静止的存在状态,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因而必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契合,不同时代拥有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时代性,文化的时代性则意味着文化依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促使民族文化推陈出新,避免固步自封,停滞僵化。

  2.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是由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从宏观上来说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主要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和凝聚的功能。

  第一,满足需要的作用。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将文化创造出来,文化的作用也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

  正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文化的创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

  第二,认知的功能。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本质能力的固化,展示出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达到的水平。

  通过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人类文化知识宝库越来越丰富,使得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步提高。

  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借助文化,人们日益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并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人们采取正确的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三,规范的功用。

  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系统化。

  它提供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使社会得以在一定秩序中存在和发展,因此文化具有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四,凝聚功能。

  民族文化是一个地域中的人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这种民族文化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激励着民族内部成员奋勇前进,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三、培养文化自觉的哲学方法.................................25

  (一)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力求全面性....................25

  1.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必须把握其基本方面............. 25

  2.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必须把握其联系.................... 27

  3.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必须把握其源泉和中介........ 28

  (二)从文化现象的发展变化中观察文化现象....29

  1.把握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 29

  2.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29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指导................31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 31

  2.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方法论原则........................ 32

  三、培养文化自觉的哲学方法

  (一)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力求全面性

  1.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必须把握其基本方面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涉及的领域和层次十分丰富复杂,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上百种。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文化”最早来源于《周易》中的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通过礼乐文明教育和感化民众,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与“武功”相对的概念,据汉代刘向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可见,“文化”又是与“武功”相辅相成的统治方法和手段。

  西方的“文化”一词则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本意是指对农作物的耕作和栽培以及居住、联系,后来引申扩大为所有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发展及其产物。

  文化自 19 世纪以来就受到许多哲学家的关注,西方出现了许多文化哲学的学说,如柏格森的生命冲动的文化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和韦伯的价值的文化哲学,尼采的强力意志的文化哲学,胡塞尔的本质的文化哲学,舍勒的情感的文化哲学,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的文化哲学等等。

  这些不同的文化哲学流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的产生、实质、结构和功能等等作了有意义的探索,深化了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的认识,但是这些文化哲学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夸大人的主观精神、夸大历史偶然性、夸大文化相对主义的局限性,低估或者否认人类实践活动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改造自然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是文化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人的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不仅没有文化,连人的生存都不可能。

  结语

  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提高本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决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做出的,为发展我国先进文化创造了有力的政策条件,它势必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内必须发扬传统文化,深度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对外必须处理好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无论是发展本国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吸收外来文化,都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觉,只有在对文化充分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费孝通老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范畴,这一概念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方法和路径。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作用。

  文化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继承性,历史发展到现在,传统文化中必然有某些因素不能适应历史的发展,成为落后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要抵制和剔除。

  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是关系我国文化发展走向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的发展,我国社会思潮中出现了一些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的观点,有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作用,有的主张对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这些都是不合时宜的。

【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相关文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论文10-09

马克思哲学论文2000字10-01

哲学论文心灵哲学10-01

与时倶进的马克思哲学论文10-08

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论文10-0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提纲10-0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逻辑演进论文10-09

哲学毕业论文:品味哲学10-08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的剖析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