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时间:2022-10-08 10:51:57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选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抽取本校医学生130名,得到有效问卷105份 结果 本校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和未来就业问题、业余生活、人际交往、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结论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干预,并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

  【关键词】医学生 心理状况 教育

  社会的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强烈和复杂的心理冲击。

  大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育阶段。

  此阶段的大学生们情绪不是很稳定,个体心理机制还很不健全,意志控制力比较差;而医学生又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毕业后将从事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的崇高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在这一阶段如果对不良情绪不加以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滋生。[1]

  此次调查以南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我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90.77%,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0.77%。

  从有效问卷中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学习成绩和未来就业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和就业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医学是门特殊的学科,有很多需要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医学知识点,比其他有些理工科的学习负担要重的多,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程负担重。

  学习方法不当、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压力,使得部分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医院岗位数量少的限制,致使医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尤其是要进入大型医院更加困难,这会使医学生担心未来就业问题,对将来感到茫然,从而背上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2 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0%的同学感觉刚进入大学时有些迷茫,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自由开放,而且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直接监管,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不过大部分同学还是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 76%的同学在回答问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答案是上自习看书、参加培训考证,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的答案是打扑克、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恋爱。

  这也从间接反应了医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3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也是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交际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和各种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于是形成羞于表达的内向型性格。

  4 家庭经济状况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

  大学生正处在心里敏感时期,有着相互攀比的潜意识,贫富差距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会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一些贫困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防范嫉妒心理增强,和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自我封闭,最终影响了学业。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校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素质不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觉得学校在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了多一点的探索和尝试,并开展相应的工作:

  4.1 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优化医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者开设心理选修课程,从而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并且我校也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要充分发挥其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咨询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2 开展新入学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4.3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医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诸如读书、演讲、专题讲座、歌唱比赛、征文活动、艺术品展览等,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4 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切实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2]

  完成5年的学业,医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至少需要5~6万元,这对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负担,所以学校要不断完善贫困大学生贷款制度,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还要加大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力度,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仅能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而且能使他们树立起自强、自立、自信的人格。

  学校辅导员也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贫困只是诸多挫折的一种,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的能力。

  教育他们贫困只是暂时的,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奋斗来改变贫困的现状,将来才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幸福的生活。

  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加强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新时期医学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要不断加强对医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助健康之完美、除人类之病痛,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汪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谭文全;高校贫因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及矫正措施;职业时空;2007年07期.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关文章:

心理状况调研报告12-28

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报告11-12

心理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9篇)12-29

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01-07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11-05

浅谈临产妇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论文10-08

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精选10篇)12-28

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01-18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6-27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报告范文(精选10篇)02-2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选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抽取本校医学生130名,得到有效问卷105份 结果 本校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和未来就业问题、业余生活、人际交往、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结论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干预,并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

  【关键词】医学生 心理状况 教育

  社会的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强烈和复杂的心理冲击。

  大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育阶段。

  此阶段的大学生们情绪不是很稳定,个体心理机制还很不健全,意志控制力比较差;而医学生又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毕业后将从事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的崇高职业,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在这一阶段如果对不良情绪不加以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滋生。[1]

  此次调查以南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我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90.77%,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0.77%。

  从有效问卷中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学习成绩和未来就业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和就业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医学是门特殊的学科,有很多需要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医学知识点,比其他有些理工科的学习负担要重的多,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程负担重。

  学习方法不当、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压力,使得部分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医院岗位数量少的限制,致使医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尤其是要进入大型医院更加困难,这会使医学生担心未来就业问题,对将来感到茫然,从而背上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2 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0%的同学感觉刚进入大学时有些迷茫,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自由开放,而且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直接监管,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不过大部分同学还是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 76%的同学在回答问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答案是上自习看书、参加培训考证,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的答案是打扑克、上网玩游戏或者谈恋爱。

  这也从间接反应了医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3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也是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交际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和各种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于是形成羞于表达的内向型性格。

  4 家庭经济状况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

  大学生正处在心里敏感时期,有着相互攀比的潜意识,贫富差距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会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一些贫困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防范嫉妒心理增强,和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自我封闭,最终影响了学业。

  从上述分析可见,我校医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素质不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觉得学校在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应该进行了多一点的探索和尝试,并开展相应的工作:

  4.1 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优化医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者开设心理选修课程,从而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并且我校也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要充分发挥其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咨询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2 开展新入学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

  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4.3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医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诸如读书、演讲、专题讲座、歌唱比赛、征文活动、艺术品展览等,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4 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切实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2]

  完成5年的学业,医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至少需要5~6万元,这对家境不好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负担,所以学校要不断完善贫困大学生贷款制度,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还要加大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力度,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仅能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而且能使他们树立起自强、自立、自信的人格。

  学校辅导员也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贫困只是诸多挫折的一种,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的能力。

  教育他们贫困只是暂时的,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奋斗来改变贫困的现状,将来才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幸福的生活。

  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医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加强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新时期医学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要不断加强对医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助健康之完美、除人类之病痛,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汪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谭文全;高校贫因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及矫正措施;职业时空;20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