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

时间:2022-10-26 07:46:19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

  刑事诉讼法学发展研究摘要【1】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

  现行刑事诉讼法学融合了国内传统法律文化元素,是多种类型的刑事诉讼体制相结合的结果。

  新媒体的到来,对各个行业都有重要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甚至波及到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

  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学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国际接轨,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刑事诉讼法学;发展

  刑事诉讼法学指的是在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国家专门机关依法揭露、证实、惩罚犯罪,并且保证无罪之人不会受到刑事追求的所有活动。

  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深入应用,带来了信息化技术支持,促进了刑事诉讼法学的现代化进程。

  文章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了刑事诉讼法学的成就,阐述了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

  一、新媒体背景下刑事诉讼法学的成就

  (一)刑事诉讼法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经济与政治在不断适应的同时也不断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刑事诉讼法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更应该适应社会的变化,数字媒体以及以家庭为代表的组织促进了刑事诉讼法制度的变革,改变了旧的刑事诉讼格局,促使其更加讲究法治与民主。

  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的刑事诉讼活动要注意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有助于完善社会结构,构建和谐家庭的有效方式。

  (二)创新了基础理论与刑事诉讼手段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信息交流的共享性与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研究视角,理论与理念都得到了更新与挖掘。

  刑事诉讼法学在理论上更重视司法公平与人权保障,改变了单纯惩治犯罪的目的,表明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刑事诉讼法程序进行优化,做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理论上的创新能够适应国际发展趋势。

  我国刑事诉讼法擅长运用分析法、推理法,但缺乏社会理论、数据的支撑。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沟通交流更为方便,也创新了刑事诉讼法的研究方法,凭借互联网平台、移动媒体等的便利性,可以征集社会大众所关注的形式来诉讼立法焦点性问题,进一步扩展公民参与刑法诉讼法的立法途径,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与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根据社会大众的调研方式来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因为有了数据支持,刑事诉讼法的研究方法更科学化、规范化。

  (三)宪法加大了对刑事诉讼法的支持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要充分发挥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就离不开日益完善的宪法。

  宪法条款中可以找到刑事诉讼法的对应条款支持。

  这样的刑事诉讼法更具有说服力、权威性。

  这也是一个正规化的过程,是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法律法规的健全。

  (四)刑事诉讼法研究体系更加健全

  传统媒体时期,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不足之处凸显,例如研究具有反复性、热点关注度过高、交叉性学科缺乏独立性间接、不了解国际刑事诉讼法学等。

  新媒体时代,这些问题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

  互联网的高效办事效率为广大刑事诉讼法学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国际性资料,促进交叉学科、单学科的研究,分享国内外焦点热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思维碰撞,给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研究也提供了新想法和新思维,影响着立法体系的研究。

  二、新媒体时代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趋势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宪法性和社会性加强

  刑事司法诉讼程序发展的明显趋势就是宪法化。

  宪法化,即宪法中有刑事司法制度的条文规定。

  调查结果表明,在宪法中,各个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均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发达国家中,在公民权利中,刑事程序权利会受到高度重视,在宪法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社会化,也是指刑事司法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和社会的互动,通过角色知识的学习、社会文化的内化,渐渐的适应社会生活。

  该过程延续和积累了社会文化,整合了现有社会结构,健全和完善了人的个性。

  新媒体突破了以往的形式诉讼格局,促进了刑事诉讼制度的社会化进程。

  (二)刑事诉讼制度走向法治化和民主化

  刑事诉讼制度逐渐走向法治化与民主化,严格落实刑事诉讼程序,健全诉讼机制。

  同时还需要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视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建设社会公众参与平台,让刑事诉讼充分体现出法治化与民主化。

  (三)刑事司法制度

  逐渐走上国际轨道联合国对部分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际文件,最具代表的就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囊括了刑事司法标准,这也反映出了国际上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性。

  虽然各个国家有地域、文化、制度的差异,但在刑事司法上却有类似的认识,说明各国均拥有追求法治的目标。

  各个国家在刑事司法上的交流沟通会更多,借鉴他国中的精髓部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符合本国国情的刑事司法制度。

  三、新媒体时代下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

  (一)深化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最初目的就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但群众的人权保障意识增强,学者认为刑事诉讼法的还应该具有保障人权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要求刑事刑诉中要以强大媒体规范和法制法规的公共权力,来维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

  同时,也要通过公平的程序保护嫌疑人的人权。

  这体现出刑事诉讼法根本目的,也是检验诉讼程序正当性、公平性的标准。

  更为重要的是刑事诉讼法不再是工具法或者附属法,而是成为了实体法,成了国家宪法的测震仪。

  (二)调节社会和谐度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矛盾的缓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刑事诉讼法的功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始终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

  在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事先了解刑事诉讼的本质要求,健全刑事诉讼的社会功能和基础功能,拓展刑事诉讼法学领域范围。

  实际上,刑事诉讼法存在的现实意义就是调节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冲突。

  想要维护国家权力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性、合法性,就需要实现刑事诉讼法的诺言,利用刑事诉讼法的社会调节器本质,维护人们的正当利益,捍卫公平正义,缓解社会存在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防止社会崩溃、社会动荡。

  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公平正义。

  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推出刑事诉讼超越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公平公正的保障体系包括了公平的生存规则、生存权利的公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等内容。

  刑事诉讼法学中应该以公平正义作为出发点,以新媒体视角完善多元素、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发展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实践理论也是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元素之一。

  (三)将理论实际统一化

  在新媒体时代,刑事诉讼法理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突破,可以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能够顺应国际发展趋势。

  但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成熟程度影响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情况,在正确理论方向的引导下,要结合具体情况,让理论更具应用型。

  结合数字化资源、互联网资源进行理论研究和推进实践化发展。

  用理论联系实际,并作用于实际。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理论服务于实际,才能发挥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论作用于实际,并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就能够反作用于理论研究。

  (四)重视社会大众意见

  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群众的言论更为自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对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和执行都起到了督促作用,尤其是群众参与人权保障这一问题,健全了我国刑事诉讼法。

  人权的保障既包括了受害人人权,也包括了嫌疑人的人权,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的公平公正性。

  网络上社会大众的呼声比较嘈杂,政治立场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秉承宽严相济的处理态度,听取具有积极性的声音,追究恶意煽动是非、不怀好意声音的责任。

  这样才能维护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全面性与公平性,对刑事诉讼法具有推动作用。

  (五)进一步健全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和人权保障的落实情况密切相关,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法研究的核心要点,也是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目标。

  因为人权保障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程序上应该做到严谨无误,确保人权保障和刑事诉讼程序相互促进。

  理顺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才能实现人权保障。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在应用刑事诉讼法学时,更应追求精确性和无误性,还应具有接纳性、包容性,合理运用网络声音。

  在完善刑事诉讼程序时,也要落实人权保障工作,两者具有辩证统一性。

  (六)提高民众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关注度

  新媒体环境中,刑事诉讼法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开放性与便捷性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社会大众也更重视刑事诉讼法内容与标准,关系诉讼法在立法、实践、理论和程序上的问题,并给出意见。

  通过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沟通,自由发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观点与建议,对社会大众学习法律常识、建立刑事诉讼法学意识有重要意义。

  同时,提高了刑事诉讼法的参与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宣传作用,对维护公平公正、增加政府公信力具有积极性作用;对具有违法犯罪的人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学也更加的健全完善。

  信息技术的透明化、便捷化让刑事诉讼法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化、宪法化和国际化的特征,既要坚持中国特色,也要重视人权保障。

  这不仅能促进国家刑事诉讼法的健全完善,也能和世界接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平.关于新媒体时代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6,16:114-115.

  〔2〕赵艳艳.新媒体时代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101-102.

  〔3〕陈光中,罗海敏.改革开放30年的刑事诉讼法学〔J〕.现代法学,2009,01:141-149.

  〔4〕雷小政.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

  论中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论文【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金融领域也随之蓬勃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法律的监督和管理,给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因此,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有效策略,从而推动我国金融领域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体制不断深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下,企业为了能够扩大自身规模和影响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应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更加偏向于为我国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实施金融支持,使得中小型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因此,民间借贷应运而生。

  但是,民间借贷法律不够完备和健全,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是确保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需要。

  1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目前状况

  1.1 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立法规定比较模糊,缺乏针对性,虽然,我国《民法》、《合同法》等法律中对民间借贷存在相应的表述,但是,却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借贷行为进行规范,例如: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利率等相关内容;其次,我国缺乏对于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进行的准确区别,造成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可依,混淆现象比比皆是,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最后,我国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普遍是进行司法解释,法律实行效力相对较低,造成使用率不高。

  因此,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相关法律具有现实作用。

  1.2 利率制度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针对民间借贷利率做出规定,但是不够明确,特别是对于超过规定借贷部分的利率并没有进行充分解释,也没有惩罚规定,当借贷人愿意支付高额利息时,相关部门则不会进行干涉。

  因此,在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导致利率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造成了借贷市场的混乱。

  1.3 监管主体不明确

  目前,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虽然对民间借贷进行了相应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不健全,导致民间借贷监管主体不明确,出现无人监管的现象,监管主体作为民间借贷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缺乏有效的监管,风险发生的机会就会相对增加,最终导致监管混乱。

  1.4 监管手段过于单调

  针对民间监管,我国普遍采取行政处罚措施,要求借贷方进行整顿,严重情况下,要求其取缔,监管手段过于单调,没有进行详细的审查,缺乏正规监管,没有针对性。

  另外,我国还缺乏对民间借贷资金来源的监管,资金是否合法无从考察。

  2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有效策略

  目前,虽然民间借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如果缺乏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和监督,势必会造成金融市场混乱。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以保障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2.1 加快制定民间借贷法律制度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间自发行为,发展较早,民间借贷合法化是未来金融领域发展的必定趋势。

  另外,民间借贷得到了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因此,尽快出台《民间借贷法》是保障民间借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明确规定民间借贷主体、借贷利率、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我国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展[1]。

  2.2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建立并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健全的民间借贷法律,能够规范借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划清民间借贷与高利贷、非法集资的界限,并针对超过界限部分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

  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针对这一理由的处理办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从而确保我国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2.3 改革利率制度

  目前,我国利率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具有一定开放性。

  民间借贷持续增长的重要理由主要是受到借贷资金垄断等因素造成的,如果不加以制约,久而久之,势必会给金融市场造成消极影响。

  因此,针对借贷利率,我国相关部门应给予民间借贷利率相应的指导,不能够过度限制,促使其向市场化、公开化转型。

  通过改革利率制度,能够促使其向公开化方式发展,积极进行透明交易,进而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

  2.4 明确监管主体

  法律对我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对民间借贷的监管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缺乏监管主体。

  因此,明确民间借贷监管主体势在必行,在《民间借贷法》中要明确注册主体等相关内容,灵活应对注册程序,并确定民间借贷监管主体,建立专门的借贷管理部门,加强对民间借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民间借贷能够有序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2]。

  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民间借贷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法化发展也是民间借贷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因此,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民间借贷的具体理由,实行改革利率,明确监管主体等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蒋满霖,王茂荣.我国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李志刚.经济法上的两权对抗及其消解——以国家对民间融资的法律管制为视角[J].法学,2012,20(05):12-14.

【刑事诉讼法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方法论文10-08

关于刑事诉讼法学习笔记10-05

法学的论文10-01

法学论文的起草论文10-09

法学论文概述10-08

法学论文提纲09-30

法学论文题目03-04

法学论文写作10-01

对刑事诉讼法的初步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