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和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本课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看谁能最快猜出答案: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的是什么?(太阳)
2、你们知道太阳对我们大家有什么作用?(学生讲太阳的作用)
3、今天就一起学习第8课《太阳》,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要求读准字音。
(二)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a 自由读 b 齐读 c 指名读 d 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2、去掉拼音读
a 自由读 b 齐读 c 指名读 d 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3、出示12个生字人读
a 自由读 b 齐读 c 开火车读
三、朗读感悟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出感情,教师随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关键词语:“金子”“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等。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第三句话,帮助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读课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学生讨论交流(同桌为一组):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2、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太阳的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大1500万度,太阳的体积很大,大约有130万个地球那样大,距地球约1.5亿公里,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围绕着它旋转。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表面的光和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太阳的知识,下节课同学互相交流。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名称:小狗找妈妈
活动前言:小孩子们一般都比较的有爱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孩子们的这一点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给小狗找妈妈吧,看看谁折出来的小狗最像狗妈妈,一点要耐心的完成噢!
活动目标:
1、初步练习对角折纸; 通过活动锻炼宝宝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2、培养宝宝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形手工折纸、画笔、胶棒。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并出示已折好的"狗妈妈",贴到板子上,引起宝宝的兴趣;
2、教师进行演示,家长注意教师折纸的步骤,然后带宝宝一起折纸;
3、宝宝尝试折纸,折好后画上五官,最后,宝宝自己把折好的"狗宝宝"贴到"狗妈妈"的身边,进行作品展示。
指导要点:
家长要学会狗的折叠方法,然后才能指导宝宝游戏; 宝宝初次折纸时手部动作不灵活,不协调,经常会将纸撕坏,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宝宝将狗折完,建立宝宝的自信心; 折纸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对宝宝进行指导。
网小编总结:多锻炼下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其智力的开发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平时育儿专家都比较重视让孩子多动手等等,平时家长们在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此类的游戏,但是要注意安全噢!
设计方案 篇3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名称:中班海天公园
活动时间:20xx年4月9日 早上:8:45
活动地点:海天公园
参与人员:中班年级组全体师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春游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集体外出的兴奋和喜悦。
2、寻找和观察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变化。
3、知道要跟着老师和同伴,不能擅自离开集体。
活动准备:
1、与家长联系,通知家长帮助幼儿自带一些零食、纸巾、垃圾袋
2、家长配合讲述一些出游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准备工作(上厕所、所带物品)。
早上8:30在幼儿园集合清点人数,8:45准时出发。工作人员和老师做好安全工作。
二、带领幼儿排整齐队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关注个别幼儿。
鼓励幼儿独立行走,不跑跳、不推挤、不掉队!(在行走时,老师可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标志,例如:邮政局等;增强幼儿的知识经验)。
三、活动安排:
1、让幼儿寻找、观察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树、草、花等有关变化。
2、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击鼓传花、木头人、密码游戏。游戏结束后,可组织幼儿安静的游戏,
3、老师与幼儿进行拍照留影。
4、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在幼儿分享时,老师引导幼儿保持卫生,将垃圾放进垃圾袋里)。
四、活动结束
1、工作人员清理卫生。老师清点人数,带队回幼儿园。在返回的路上,老师要鼓励幼儿坚持的原则。
2、组内通讯员及时发表新闻,年级组长完成春游小结。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活动时间:6月26日8:00—11:00
三、活动地点:一(1)一(2)一(3)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1。各班语文教师准备好班级学生游考成绩的总表。
2。一年级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提前共同布置活动场地,结束时搞好教室和包干区的卫生。
3。语文老师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平均分成两队,到不同的场地参加测试。比如40名同学中20名到一(1)班参加活动,还有20名到一(2)班参加活动。
4。先完成活动的同学到图书馆看书。
5。请每个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安排好:在每个教室外面放15只凳子作为学生等候区,每个学生自带语文书一本,学生可以边看书边安静地等待。
6。请1班同学先到一(1)教室完成识字闯关活动,2班同学先到一(2)教室完成看图说话活动,3班同学先到一(3)教室完成朗读闯关活动。
班级 活动秩序
一(1)班 识字书写闯关看图说话课文朗读
一(2)班 看图说话课文朗读识字书写闯关
一(3)班 课文朗读识字书写闯关看图说话
五、活动内容:
1。火眼金睛——识字书写闯关
活动目的:通过“能拼会写”活动考察学生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检测学生会写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他们的书写情况及平时的书写习惯。
活动材料: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0个。
活动方式:抽签笔试3分钟时间
评价标准:识字①全都正确得20分②每个词语2分,每个字1分
书写①书写端正规范得20分②一般得15分③字迹潦草得10分
2。奇思妙想——看图说话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考察孩子们的观察、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提示等把图意表达清楚。)
活动材料:准备6幅图,能按提供的句式进行看图说话
活动方式:学生根据图意,按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
评价标准:
①能按要求的句式说话,条理清楚,表达流畅,用词丰富得20分。
②能按要求的句式说话,条理清楚得17—18分。
③能按要求的句式说话,比较有条理得15—16分。
④没有按要求的句式,但基本能把图意表达清楚13—14分。
⑤没有按要求的句式来说,也没有把图意表达出来,不得分。
3。读书达人——课文朗读
活动目的':考察学生平时的朗读情况,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积累的习惯。
活动材料:朗读本册中的课文
活动方式:提供本学期课文中的10篇课文,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朗读哪一篇,按要求读出指定的段落或古诗。
评价标准:
①全读对得20分。
②读错1—3处得18分。(添字、漏字都算错)
③读错4—6处得15分。(添字、漏字都算错)
④读错7—10处得10分。(添字、漏字都算错)
⑤读错11—20处得5分。(添字、漏字都算错)
⑥一点也不会背诵不得分。
六、活动场馆及人员安排
项目 地点
考评教师(批改、打分、计时)
火眼金睛 一(1)教室
奇思妙想 一(2)教室
读书达人 一(3)教室
嘿,我是一()班的,看我的!
项目 大丰收 总得分
(常规+游考得100分)
火眼金睛
(识字书写40分)
奇思妙想
(看图说话20分)
读书达人
(课文朗读20分)
设计方案 篇6
为了推动全民健身益智运动蓬勃开展,丰富全局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___工会决定举行20xx年春节文体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局职工可自愿报名参加活动项目
二、活动时间
20xx年2月13日下午13:00——17:00(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
三、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局工会
活动组委会:
组长:___
成员:___
四、活动项目及组织人员
1、钓鱼比赛:组织人:___
2、套圈比赛:组织人:___
3、飞标比赛:组织人:___
4、掰手腕比赛:组织人:___
5、扑克比赛:打捧组织人:___
火箭组织人:___
五、活动规则
1、钓鱼比赛规则。参赛人员用自制鱼竿钓瓶子,钓起后放到指定区域算完成1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次者获一等奖,完成2次者获二等奖,完成1次者获三等奖。获奖情况现场确定(见附表1)。
2、套圈比赛规则。参赛人员站在投掷线后,向前扔掷圈,每人连续投10次,套中不同的标杆得到不同奖品即可,每个标杆限定套中一次。获奖情况现场确定(见附表2)。
3、飞标比赛规则。参赛人员站在投掷线后,向标盘上飞标,每人连续投射10次,总计分数为最终得分。获奖情况(见附表3)按分数情况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获奖情况现场确定(见附表3)。
4、掰手腕比赛规则。参赛人员每2人一组进行比赛,在固定的桌台上掰手腕,右手手背先接触桌面者为负,采取单淘汰赛制,按报名抽签顺序比赛。共分3个级别(1)男子组A级别(40周岁以上)(2)男子组B级别(40周岁以下)(3)女子组。获奖情况按胜负情况确定(见附表4)。男子组每个级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女子组取前3名。
5、扑克比赛规则。
两项比赛每人只可报名参加一项。
(1)打棒比赛。打棒比赛只设个人项目,参赛人员每两人组成一队,自愿报名,采取单淘汰赛制,抽签分组对决,每局四副牌,四个人进行游戏,对家两人为一组,两组相互对抗,按“3—A”顺序升级,首先打过“A”者为胜利。打棒(扑克)比赛分组确定后,请参赛人员利用午休时间和其他非工作时间开展比赛,分组比赛结果在2日内报组委会,由组委会统一安排接下来的晋级对手,在2月11日前将产生决赛名单,2月13日进行决赛。获奖情况(见附表5)按胜负情况确定,排名前6名的.选手为获奖人员。
(2)火箭比赛。参加扑克比赛的人员为不参与打棒比赛人员,比赛规则参照打棒比赛规则,首先打到20分的为胜利。2月13日进行决赛。获奖情况(见附表6)按胜负情况确定,排名前6名的选手为获奖人员。
六、几点要求
1、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参与,确保参赛时间和人员,保证活动质量。
2、要遵守各项活动规则,并注意保持楼内卫生,不得大声喧哗。除2月13日外,活动不得利用工作时间。
3、“评比兑奖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一楼会议室为兑奖处。
4、各参加活动人员到各项目组织负责人处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到2月10日。本次春节活动规程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
课件、胡杨组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课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2.师: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
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3.介绍“胡杨”的相关资料。
二、新授
(一)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亲自参与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讨、汇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思考、汇报、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
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
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学习测量。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
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
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
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26
设计方案范文06-21
实用的设计方案08-15
(荐)设计方案10-05
【必备】设计方案10-12
[热]设计方案09-14
(精)设计方案09-22
设计方案[精]09-23
设计方案(优选)09-25
【荐】设计方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