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27 17:45:04 方案 我要投稿

(优)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篇1

  本人负责申报的“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经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审定,被批准为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证书编号为GHK201344),并于20xx年11月11日参加了《安康市校本研修暨课题研究工作培训会》,按照课题培训的总体要求和安排,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特制定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地图是地理知识最有效地载体之一,学生一旦掌握了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也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然而目前的中学地理读图的现状让人担忧,一方面是相当多的地理教师满足于不断重复地读图经验的传授,甚至在考试的巨大压力下,一部分

  教师读图经验的传授完全变为自己多年累积的大量图形的一个个知识点的传授,其教学目标为: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全为主、以全仿偏,图图俱到;另一方面就是那些可爱的学生,经常会受到近似饱和的图形知识点轰击,学生完全无法体会到图形给他们地理学习带来的高效和实惠,反而有了“地图无用”,增加学习负担的感觉。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呼声愈高的今天,现在的中学地理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目前国内对培养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研究主要特点是:从目前地理试题中所涉及知识点出发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很多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地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大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良好的读图能力还将有助于学生从图中更好更快的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拥有

  持久的优势,更好的生活。

  随着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以及传媒的发展,初中学生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愈来愈多,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一步,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操作的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图,喜欢读图,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针对这一个特点,本研究拟对在中学地理读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并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和反思,总

  结出有效的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读图能力主要包括了识记图形的能力、理解图形的能力和应用图

  形的能力。识记图形的能力就是对图形的记忆和识认的能力;理解图形的能力是指明了由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构成图形的意思的能力;应用图形的能力主要涉及一图多用能力、多图并用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了对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发现地理事物及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学生要关注各种地图间的联系,学会用几种地图来综合说明、比较地理事物和问题,达到多图并用;能根据数据或其他信息绘制图表、补图填图,实现简单的图文转换。

  读图能力是衡量现代中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是使中学生具有正确、高速和有效的识记、理解和应用图形的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应用地理信息手段进

  行交流、表达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地理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提高学生读图与析图能力,掌握读图和析图一般程序和典型方法,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让教师能够轻松、快乐工作,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举措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举措:

  1、文献法:进行文献查阅、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测试分析,了解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

  2、个案法:组织开展集体学习交流,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3、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 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随笔、论文、课件,运用媒体、网络等方式手段,对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跟踪研究,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

  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xx年5月—20xx年5月,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8月)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1、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形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

  第四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撰写结题报告阶段。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以“生活引导学习”为基本指导思想,着力构建公民需要的、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中学地理思想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地理实际运用能力,体现整体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地理教学方法。

  2、使培养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贯穿用于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课堂习题的处理、分析归纳等活动中,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注意并特别制定、展示一些教学案例。

  3、使正确、高速和有效的地理读图能力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使读图能力成为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学生和教师输送信息主要途径,以此获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或群体地理读图能力的情况,进行个别言谈或召开座谈会并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形成个别访谈记录。

  5、探索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地理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提高学生读图与析图能力,掌握读图和析图一般程序和典型方法,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让教师能够轻松、快乐工作,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6、收集整理资料,多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能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研究时及结束后撰写相关的阶段性论文和总结性论文。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教学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

  五完成课题可行性分析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共由五人组成,成员都具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基础和一线教学经验,且分布在初、高中不同教学阶段。

  马朝霞,46岁,一级教师,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教研工作26年,陕西教育学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黄玉田,36岁,一级教师,旬阳中学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10年,宝鸡文理学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新疆大学地理教学与课程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张春亚,34岁,一级教师,旬阳中学教师,从事地理教学10年,宝鸡文理学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郭景慧,42岁,一级教师,城关二中教师,从事地理教学16年,陕西教育学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梁敏,27岁,二级教师,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员,从事地理教学教研工作5年,渭南师范学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对生成课程理论与实践现状有充分了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变革性的动态生成性课程体系。研究动态生成性课程,既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对比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手段,结合动态生成性课程的教学观、课程观、师生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急需思考的是动态生成课程的实质归属问题,因此急待全面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研究正是从理论方面寻求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依据,从实践方面验证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途径,意图建立适用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以给一线的地理教师一点参考和帮助。

  (2)对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和教研活动经验的积累反思。本课题主要参加者有经验丰富的专职地理教研人员、有能力较强的长期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一线骨干教师,能有效地保证该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同时本课题的参与人员中青年相结合,成员年龄结构合理。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具有扎实的地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能力,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并且他们的参与都得到了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有能力保证该课题的顺利的实施和完成。同时单位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科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单位教研力量及其氛围的支持和其他教师的帮助,单位已经有共同做课题研究的经历和经验。

  3.成员分工:

  马朝霞: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人员的研究过程,负责课题申请表的设计上报、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中期报告、监测与指导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和《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相关性论文。

  梁敏:负责课题研究的前期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工作(包括设计、发放、回收、统计、问卷),撰写教师问卷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和论文。

  黄雨田、张春亚:负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

  能力的经验性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课件等);在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撰写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的论文。

  郭景慧:负责学生的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并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收集整理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经验性资料,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论文。

  南家青:在课题研究的中途,发现课题组成员精力不足,也考虑到南家青老师对本课题研究的兴趣和强烈愿望,同意他加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负责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经验性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

  课题组所有成员的文本及电子资料于20xx年5月底由相关负责人上交课题负责人。

实施方案 篇2

  根据黔党建发〔20xx〕4号文件要求,经特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20xx年开始在全区农村(社区)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确保“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1、具有创业带富积极性和相应能力的农村(社区)党员、村(居)组干部、到村(居)任职高校毕业生、“一村一名大学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

  2、退休离岗后到农村(社区)发展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的党员;

  3、有创业意愿、能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有入党意愿的农村(社区)致富能人、农村(社区)青年团员等创业带富积极分子。

  二、目标要求

  结合农办、扶贫办等部门的农业、扶贫等项目,在科学论证和群众评议的基础上,从 20xx年开始,每年按照不少于100户的规模扶持党员创业带富。通过3年的努力,全区建立3至4个党员创业综合培训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每个乡镇建立1个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通过5年的努力,全区每个村(居)有10名左右的农村(社区)党员在农村(社区)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三、实施内容

  (一)贴息帮扶。对于有项目、无资金的党员和创业带富积极分子,按有关政策和规定,依托扶贫部门实施的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对符合财政贴息条件的,根据项目实际给予适当额度的贷款贴息帮扶。所需贴息资金从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组织部“党内关怀帮扶激励资金”和团组织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募集资金等专项资金中筹集,并按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贷款事宜按照有关金融规定办理。

  (二)项目帮扶。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创业带富积极分子,农办、扶贫等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或扶贫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实行滚动发展的方式。

  (三)技术、信息帮扶。对已开始创业、有一定基础的党员和创业带富积极分子,采取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式进行帮扶。农办、团委等单位整合各类资源,为创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和专门指导。乡镇党委密切关注和了解技术、市场等创业所需信息,充分发挥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和村(居)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及时与创业人员交流,提供指导帮助,降低创业风险。

  (四)基础设施帮扶。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优先考虑将农业发展、“一事一议”和“以工代赈”等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试点工程”中,切实解决“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共同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各乡(镇)要按照《万山特区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调查摸底统计表》的要求,做好实施对象有关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好党员创业带富信息库。

  (二)申报项目。相关村(居)、乡镇、特直部门要严格按照《万山特区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申请书》规定的程序申报项目。具体程序是:第一步,每年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各自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特区农业、扶贫部门要求,引导党员和创业带富积极分子立足实际,合理确定发展项目,并向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第二步,乡(镇)党委指定专人指导村(居)党组织对照帮扶对象基本条件,通过村(居)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等环节评选,今年按照农村党员数百分之一的比例,明年以后按农村党员数十分之一以上的比例,推荐出带头创办项目人选,报乡(镇)党委评核;第三步,乡(镇)党委组织力量对申请对象进行综合审核,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示并报特区委组织部备案;第四步,乡(镇)党委将项目人选报送特区财政、农业、扶贫、农村信用社等有关单位,并按照各类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要求,按程序进行报批;第五步,申请项目贷款的,经确定为帮扶对象的项目人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由农村信用社根据项目人的借款条件给予相应的贷款支持;申请其他项目资金的,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三)创业培训。每年对农村(社区)党员轮训一次,并加强对有创业就业需求的农村(社区)党员的专业性培训。选择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并已取得创业成果的村(居)或乡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党员创业带富”综合培训基地。从20xx年起,由农办等单位对创业带富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四)指导服务。特区委要组建创业带富指导服务团,与每个创业党员结成对子,定期为创业党员出点子、送技术、找路子,并通过现场指导、党员连心卡、手机短信、网络答疑等方式实现专家与创业人员的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创业人员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五)创业引导。大力培育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支持创业对象进入流通领域。鼓励党员牵头创办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提供创业指导、市场行情、项目推介和员工招聘等服务。充分发挥创业示范户的帮带作用,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带动其他党员或农户创业致富。推行“村企联建”、“支部联建”等模式,有意识地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来。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特区委要成立“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形成推进工作深入开展的合力。各乡镇党委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落实帮扶责任。各相关单位要按照《万山特区20xx年“党员创业带富工程”责任分解表》抓好帮扶措施的落实。各乡镇要明确相关领导联系实施对象,随时帮助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三)加强宣传督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社会影响。加大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每年各乡镇推选1名“十佳创业带富党员”和1名“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报特区委党建办,并报送相关材料和图片。

实施方案 篇3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山西省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晋教基[20xx]34号)要求,受阳泉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组织专门人员于20xx年11月30日—12月1日,对本市郊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期间,评估组听取了该区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阅了教育、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档案资料,深入郊区的六个乡镇18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情况。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阳泉市郊区地处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内,面积616.89平方公里,现辖4镇4乡185个行政村,人口22.1万。20xx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总收入1784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8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教职工2474人,在校生34493人。

  二、主要成绩

  (一)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该区小学全部实现6周岁入学。6—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全区12—15周岁学龄少年入学率达99.7%,初中巩固率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4%;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该区承担了山西省教育规划十五课题“学校管理校本化研究”,经过数年的实践,全区中小学基本建立了《学校管理章程》,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机制,促进了依法治教、按章办学,推动了义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从XX年开始,该区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经过5年的实施,全区共撤并中小学82所。根据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到20xx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将调整为4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含1所私立学校、2所厂矿子弟学校),初中9所,小学34所。中小学校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小学规模将全部达到在校生200人以上,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将达到600人以上。学校布局达到省定要求。

  20xx年,郊区结合布局调整工作,开始了中小学拆火炉工程,准备用三年时间,让全区规划内学校都用上洁净安全的暖气。20xx年,区政府拿出12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拆火炉工程,到年底,首批28所中小学实现了暖气供暖。

  (三)教育经费做到了逐年增长。该区连续多年保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xx年,年生均公用经费国拨部分小学达90元以上,初中近160元。转移支付拨付到位,使用合理。经费管理和使用规范,符合省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

  (四)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该区实行了教师培训校本化,建立了校本培训的“四为主”机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率70.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率57.4%。教师师德状况良好,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该区还出台了教师健康工程,建立了为教师体检制度和教师爱心互助制度,将教师身体素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工程。郊区还开辟了校长论坛等阵地,引导中小学校长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提高了校长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郊区还在校长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长竞争上岗制度、长效培训制度和三评一考核制度,使校长队伍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全面育人工作提升学校品位。20xx年底,郊区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育人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和“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人”的办学理念,开始实施全面育人工程。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成“人”作为首要目标,坚持“育德为先,育德、育体、育智、育能并重”的原则,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厚积学校文化底蕴,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类教育资源,集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xx年9月,郊区又出台《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育人工程,引导学校着力在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在道德层面上创特色,在教育质量上创品牌,促进师生人生境界、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步子快。20xx年,郊区首批17所学校共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校园网、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率先实现了与市教育城域网的连接,占到了当年全市加入城域网学校的41%。到目前,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共建成计算机教室82个,购置计算机2257台,电脑和液晶投影仪进教室班数达131个,65所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达到全区中小学总数的67%。

  20xx年1月9日,阳泉市郊区教育信息网站正式开通,成为全市第一个教育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标志着郊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20xx年底,郊区又将有14所学校正式加盟阳泉教育城域网。

  (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该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合格率达98%以上,小学和初中阶段毕业率达100%,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开全了课程,并组建了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60%的学生有一定特长。该区的教育质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xx年高考,该区有9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20名,8名考生考入清华和北大。20xx年高考,该区共有632人达本科分数线(比去年增加246人),达线人数占阳泉市达线总人数四分之一以上,文、理科达线率分别为42.74%和48.62%,有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加上对口高考,全区本科达线人数突破800人大关。该区高中阶段就学率达79.85%。该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八)课程改革扎实高效。20xx年3月,郊区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山西省省级实验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区长王湜洲亲自任课改实验领导组组长,并亲自做课改动员报告,区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请了20多名专家,举行了20余场讲座,332人赴省城参加培训,2500人次参加通识培训,教师们牺牲了休息日参加学习,乡村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该区的宣传机器全部开动,为课改鼓与呼。使课改成为大投入、大参与、大声势、大运动的大工程。

  郊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受到国家和省课改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给我市全面开展课改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xx-20xx年,全市各县区的1000多人次到郊区学习课改经验。20xx年11月24日,郊区又代表山西省接受了教育部的课改工作评估,评估组专家认为:“郊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大,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课改工作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农村的前列”。

  三、存在问题

  郊区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省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配备数量不充足、配备标准不高。二是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合格师资短缺数额较大,加上寄宿制学校的建立,生活教师等学校工作岗位的新增,使教师的缺额越来越大。但由于编制原因,近年来,郊区不能补充新师资,这些都成为制约郊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不足和问题,评估组已向郊区进行了反馈,区领导明确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在3—5年之内,使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继续加大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培养和调配力度,下大力解决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建议省政府能够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在教师编制等方面对和郊区情况类似的农村县区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上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阳泉市郊区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省定标准。为此,评估组建议省教育厅对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实施方案09-15

实施方案(精选)10-03

[经典]实施方案10-12

[精选]实施方案10-21

实施方案(经典)10-02

(经典)实施方案10-20

实施方案[精选]08-12

(经典)实施方案11-23

(精选)实施方案11-04

实施方案(经典)11-06